2018年4月29日 星期日

心思散漫,修量太少(自了法師)


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五(自了法師)

(二)心思散漫,修量太少。


⭕現在的人往往認為自己修行很好,稍微做一點善法就覺得自己很精進。但實際上這只是盲目樂觀而已。
仔細觀察,大多數時間都用於忙碌世間瑣事,心完全散在欲塵當中

⭕今天新一代的人,每天能堅持一堂功課都很困難

大家普遍比較喜歡聽法,因為聽法主要依靠他力來獲得了解,自己只要帶著耳朵就可以了。
即使不是特別用心、專注,一堂課下來也會感覺懂得不少法義,感覺很不錯

心真正安住下來,長時間的保持清淨,處在修法的狀態當中,就很困難了。
甚至在一天當中,心很專注的念幾句佛號都做不到……

按照臨終時的業力輕重做衡量,當然是很難往生。
因為平生大部分的時間、精力都用在造輪迴業上面。

⭕懂得念佛法門之後有悔悟之心。起碼心的方向已經轉變了,真心想改好,知道以念佛、往生為重,這樣才有希望帶業往生

否則明明知道要念佛,內心就是絲毫不肯回轉。
在一生幾萬天當中,分分秒秒、剎那不斷的造很多轉生輪迴的業
這樣還想憑空往生,就很困難。

⭕唐朝的懷玉法師,一生之中常坐不臥,誦《阿彌陀經》三十萬遍,每天念佛號五萬聲
寶相法師每天誦《阿彌陀經》七遍念佛號六萬聲
道綽大師每天念佛號七萬聲
宋朝的思照法師,每天四更時起床(凌晨一至三點)開始念佛,三十年如一日。
清朝的省庵大師(蓮宗十一祖),自從他二十四歲受具足戒後,一生當中日中一食,夜不倒單。他把每天的日課分為二十分,其中十分念佛,九分作觀,一分禮懺。到晚年的時候,每天念佛號十萬聲

⭕宋朝的王古居士,平生精勤念佛,手裡的念珠從來沒離開過。行住坐臥當中都是修淨土觀行,從未間斷。
明朝的朱綱居士,每天念佛號三萬聲,十五年不間斷(之後就往生了)。
宋朝的善女人陸氏,每天修完一會禮懺,就念佛號一萬聲,這樣修行了三十年。
善女人陳氏,經常受持齋戒,並且以念誦、坐禪為樂。一生當中念誦《法華經》、《金剛經》、《阿彌陀經》各五千部,同時不間斷念佛

⭕即使處在世俗生活裡面,但是他們心裡確實把念佛、往生看得非常重,完全做到了抓緊時間修淨業,一有機會就念佛……
他們一生當中修行的時間也很多,淨業就很重。到臨終時都往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還有一種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修行的時間太短,修行的量太少。
  現在的人往往認為自己修行很好,稍微做一點善法就覺得自己很精進。但實際上這只是盲目樂觀而已。仔細觀察,大多數時間都用於忙碌世間瑣事,心完全散在欲塵當中。所以,現在的情況是很糟糕的。不說其他方面,像今天新一代的人,每天能堅持一堂功課都很困難。大家普遍比較喜歡聽法,因為聽法主要依靠他力來獲得了解,自己只要帶著耳朵就可以了。即使不是特別用心、專注,一堂課下來也會感覺懂得不少法義,感覺很不錯。但是,讓心真正安住下來,長時間的保持清淨,處在修法的狀態當中,就很困難了。甚至在一天當中,心很專注的念幾句佛號都做不到。這就是很多人身上有的嚴重的散亂病,心完全處在散漫當中。

  這樣來看,按照臨終時的業力輕重做衡量,當然是很難往生。因為平生大部分的時間、精力都用在造輪迴業上面。之前也說過,雖然可以帶業往生,但是必須在知道西方淨土,懂得念佛法門之後有悔悟之心。起碼心的方向已經轉變了,真心想改好,知道以念佛、往生為重,這樣才有希望帶業往生。否則明明知道要念佛,內心就是絲毫不肯回轉。在一生幾萬天當中,分分秒秒、剎那不斷的造很多轉生輪迴的業。這樣還想憑空往生,就很困難。所以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對此,大家必須引起警惕。

  我們可以看看,過去真心修行的人是怎樣斷除瑣事,晝夜精進的。譬如

唐朝的懷玉法師,一生之中常坐不臥,誦《阿彌陀經》三十萬遍,每天念佛號五萬聲;
寶相法師每天誦《阿彌陀經》七遍,念佛號六萬聲;
道綽大師每天念佛號七萬聲。
宋朝的思照法師,每天四更時起床(凌晨一至三點)開始念佛,三十年如一日。
清朝的省庵大師(蓮宗十一祖),自從他二十四歲受具足戒後,一生當中日中一食,夜不倒單。他把每天的日課分為二十分,其中十分念佛,九分作觀,一分禮懺。到晚年的時候,每天念佛號十萬聲。

  不僅過去的出家人是如此的精進,包括居士也非常精進的念佛。譬如

宋朝的王古居士,平生精勤念佛,手裡的念珠從來沒離開過。行住坐臥當中都是修淨土觀行,從未間斷。
明朝的朱綱居士,每天念佛號三萬聲,十五年不間斷(之後就往生了)。
宋朝的善女人陸氏,每天修完一會禮懺,就念佛號一萬聲,這樣修行了三十年。
善女人陳氏,經常受持齋戒,並且以念誦、坐禪為樂。一生當中念誦《法華經》、《金剛經》、《阿彌陀經》各五千部,同時不間斷念佛。

像這些古時的居士們,即使處在世俗生活裡面,但是他們心裡確實把念佛、往生看得非常重,完全做到了抓緊時間修淨業,一有機會就念佛。所以他們一生當中修行的時間也很多,淨業就很重。到臨終時都往生了(以上公案全部出自《淨土聖賢錄》)。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二一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