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7日 星期三

一個人是一個人的宇宙|各人造各人的六道輪迴|不與境緣相會的:那是真心|凡與境緣相會的:統是妄心|這是三叉路口:路走對、走錯,就在此地決定|迷悟在自己;與外境毫不相關|淨空老法師

 


一個人是一個人的宇宙|各人造各人的六道輪迴|不與境緣相會的:那是真心凡與境緣相會的:統是妄心這是三叉路口:路走對、走錯,就在此地決定|迷悟在自己;與外境毫不相關|淨空老法師


◈攀緣心:第七識、第六識
◇這個心沒有體,是以六塵落謝影子為體
◇攀緣心,主要就是講第七識、第六識:因緣會的時候就有;因緣散了就沒有
◇阿賴耶也是緣生
◇八識五十一心所都是有為法:就是因緣生法、生滅法、依他起性
◇不相應是遍計所執性;心法、心所法、色法都是依他起性:都不是真實的
◇現前這個心,是隨著境界而有的:境生則生;境滅則滅
◇沒有境界,在那邊打妄想也生境界:第六意識緣法塵
◇法塵有兩分:生法塵、滅法塵
◇你心只要一生,決定是因緣會合:這就假的
◈不與境緣相會的:那是真心
◇凡與境緣相會的:統是妄心
◇這是確確實實的真相:諸法實相
◇我們無始以來就把這個緣影當作自己的本性,所以才執著這個心在內、在外、在中間
◇攀緣心是個相續相
◇相續不斷、念念不停:它不會止住
◇止住就成佛,真心現前
◇在現象裡面產生我執、法執,這就是生死根本

  攀緣心是什麼?就是第七識相應,妄想生滅的心這個心從哪裡來的?沒有體,是以六塵落謝影子為體。這個地方講的攀緣心,主要就是講第七識跟第六識,因緣會的時候就有,因緣散了就沒有。不但六、七二識是緣生的,阿賴耶也是緣生,學唯識的同修應當曉得,八個識五十一個心所都是有為法。所謂有為法就是因緣生法,也是屬於生滅法,在唯識裡面講是依他起性,二十四個不相應是遍計所執性,心法、心所法、色法都是屬於依他起性,都不是真實的。我們現前這個心,是隨著境界而有的,境生則生,境滅則滅。那也許說,我沒有境界的時候,我在那邊打妄想也生,還是境界,什麼境界?第六意識緣法塵法塵有兩分,所謂有生法塵、有滅法塵,第六意識攀緣阿賴耶識裡面五塵落謝的影子。可見得你這個心只要一生,決定是因緣會合,這就假的不與境緣相會的,給諸位說,那是真心凡是與境緣相會的統是妄心,這總需要記住個給諸位說,是確確實實的真相,佛法裡面講「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實相。我們無始以來就把這個緣影當作自己的本性,所以才執著這個心在內,或者是像前面所講的在外、在中間,才有這麼許多的執著。也正因為這個攀緣心它是個相續相,相續不斷,一剎那九百生滅念念不停,它不會止住,止住就成佛,真心現前。它不會止住,所以在這個現象裡面產生我執、法執,這就是此地所講的生死根本

◇這個真相,對一個學佛人來講太重要了
◇要不了解這個真相:不但無上菩提不能成就,連聲聞緣覺也不能成就;決定是外道、魔王、魔眷屬
◇這是三叉路口:路走對、走錯,就在此地決定
◈像諸佛菩薩一樣:根境不偶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像鏡子照外面東西,清清楚楚絕無染著,那就是不起念頭、不分別、不執著
◇這個時候是平等心、清淨心:這就是佛心、真心
◇要想真正有成就,要在這用功夫
◇一下就到這個境界,那是再來人
◇普通人可以學習。理可頓悟:道理一下就明白了;事須漸除:實際上轉境界要慢慢的來
◇在境界裡頭要提起觀照、提起覺性,不要迷惑
◇「一切事情我都清清楚楚了」:這一種覺,一切凡夫都有
◇佛法裡講的覺:樣樣清楚;沒分別
◇有分別、執著、妄想的覺:不是真覺;還是迷

  這個真相,對一個學佛修道的人來講太重要了。你要不了解這個真相,不但無上菩提不能成就,連個聲聞緣覺也不能成就,決定是外道、是魔王、是魔眷屬。確確實實,這等於走路,這是三叉路口,那個路走對、走錯就在此地決定,諸位想想,這多重要!如果明白了,像諸佛菩薩一樣,根境不偶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像鏡子照外面東西一樣,清清楚楚絕無染著,那就是沒有妄想,不起念頭,不分別、不執著。諸位要曉得,這個時候是什麼心?平等心、清淨心,這就是佛心,這是真心。我們要想真正有成就,要在這用功夫,怎麼用法?你說是一下就到這個境界,那是再來人,普通人做不到。普通人可以學習,道理懂得了,這就是佛門常講的「理可頓悟」,道理一下就明白了;「事須漸除」,我們在實際上轉境界要慢慢的來。總而言之一句話,在境界裡頭要提起觀照,常常要提起覺性,不要迷惑。所謂覺性,是不是把一切事情我都清清楚楚了,這樣來解釋覺性太含糊,為什麼?這一種的覺,我們一切凡夫眾生都有。而佛法裡講的覺不是講這個,它講的是什麼?樣樣清楚沒分別有分別的覺是迷不是覺,有執著的覺是迷不是覺,有妄想的覺不是真覺,還是迷

◈生滅、不生滅和合著在用:就叫迷
◇迷一定帶悟;悟裡頭不帶迷
◇迷不帶悟它迷不起來:所以覺與不覺是同時的
◇覺裡頭可以沒有不覺;不覺裡頭必定有覺
◇阿賴耶是真妄和合:真就是覺;妄就是不覺
◇要修平等心、清淨心、慈悲心:這些都與覺相應
◇我們還是在境界裡用一種不平等、不清淨來用事,我們在佛法裡再修上個三大阿僧祇劫,不會有一絲毫的進步
◇我們把心全用錯了,佛法沒有一句聽懂
◇真正懂了能有受用:一定要在日常當中去做,現在就做
◈依文字、起觀照、證實相
◇聽講的時候,沒有執著、分別、妄想;一切明瞭
◇一切明瞭是真心的作用:這才是「依文字、起觀照、證實相」
◇這三個是一樁事情,沒有先後的
◇你要是有先後,先依文字、再起觀照、再證實相:你還是用攀緣心
◇你還是不會依文字;你是依迷惑起妄念:證的是魔王外道

  可見得我們現在所用的,就是生滅跟不生滅和合在一起用。如果我們專門就是在生滅法裡頭,不生不滅法我們沒有,沒有,你怎麼個用法?沒有就不起作用。要曉得我們現在是生滅、不生滅和合著在用,混攪在一起用,這就叫迷迷一定帶悟,悟裡頭不帶迷,迷是一定要帶悟,它不帶悟它迷不起來,所以覺與不覺是同時的。我們現在就是覺與不覺合在一起用,覺裡頭可以沒有不覺,不覺裡頭必定有覺阿賴耶是真妄和合,真就是覺,妄就是不覺。我也常在大經裡頭勉勵同修們,我們要修平等心、要修清淨心、要修慈悲心,這些話都是與覺相應的。假如我們還是在境界裡頭用一種不平等、不清淨,用這樣的心來用事,我們在佛法裡再修上個三大阿僧祇劫,還是老樣子,給諸位說,不會有一絲毫的進步。為什麼?我們把心全用錯了,我們把佛法沒有一句聽懂真正懂了能有受用,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做,現在就做聽講的時候不分別,清不清楚?清清楚楚,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妄想,一切明瞭一切明瞭是真心的作用。這才是經裡面所講的「依文字、起觀照、證實相」,給諸位說,這三個看起來是三個過程,諸位曉得是一樁事情沒有先後的。如果你要是把它有先後,先依文字再起觀照以後再證實相,那也是錯了,你還是用攀緣心你還是不會依文字。你是依迷惑起妄念證的是什麼?前面講的魔王外道,那是你所證的。

◇這正跟凡夫迷惑的因果相反
◇凡夫是根塵相接觸就起分別執著,阿賴耶識裡頭就落種子:也是同時,沒有先後的,速度太快
◇電比起我們心的念頭:不能比
◇佛菩薩根塵相接觸就是依文字,一接觸就叫觀照
◇不起心意識的作用就是觀照:所以他的成就是證實相,當下就是實相
◇實相就是真如本性、菩提涅槃
◇釋迦牟尼佛怕我們聽不懂,反覆給我們講、換個方向來講:所以才有八萬四千法門
◇都是講一樁事情
◇悟了之後,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黃葉止啼
◇我們凡夫眼睛裡看的:苦口婆心;他自己:無說

  所以要曉得,《般若經》裡面講這三句話,是同時的。它個說法正是跟凡夫迷惑的因果相反。我們凡夫是根塵相接觸就起分別執著,一起分別執著阿賴耶識裡頭就落種子,也是同時,沒有先後的,速度太快!我們現在講所謂電的速度快,電要比起我們心的念頭這個速度是小巫見大巫,不能比。電一秒鐘不過是三十萬公里,而我們在這個一剎那周遍法界,電怎麼能夠跟它相比?電要與心的作用來相比的話,這心的作用好像是電,電的作用好像螞蟻一樣。佛菩薩根塵相接觸就是依文字,這我在講席裡頭也講過很多遍,一接觸就叫做觀照,什麼叫觀照?不起心意識的作用就是觀照。所以他的成就是證實相,當下就是實相實相就是真如本性,實相就是菩提涅槃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天天這樣講,四十九年所講的就是這麼一樁事情。怕我們聽不懂,反覆給我們講,一種方法講,把人會聽厭、聽煩了,換個方向來講,所以才有八萬四千法門。他的花樣很多,換種種花樣來給我們講,給諸位說,都是講一樁事情。你要是悟了之後,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黃葉止啼,簡直是開玩笑,在那裡變把戲。由此可知,所謂是苦口婆心,我們凡夫眼睛裡看的。他自己呢?他自己無說,他四十九年沒說過一句話。是不是真沒說?給諸位說,真沒說。

◈學習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用八識
◇不用八識;用四智
◇第六識不用分別就是「妙觀察智」
◇第七識不執著了就是「平等性智」
◇阿賴耶裡面不再落種子就叫「大圓鏡智」
◇前五識就「成所作智」,成就無量無邊的善根功德
◇大圓鏡、平等性、妙觀察屬於體;成所作是屬於用:有體有用
◇在凡夫境界:第六、七、八識是迷惑;前五識是造業:惑業苦
◇要是悟了、會了,五識不受五塵,第六識不隨境分別,第七識再不執著我、法:現行漸漸的就滅了
◇現行斷掉,不薰種子了
◇阿賴耶識裡頭的種子是虛妄的,不是真實
◇因為相薰,才覺得種子無量無邊;一不相薰,種子馬上斷掉
◇這一沒有,阿賴耶立刻轉成大圓鏡智

  這個意思很難懂,希望諸位慢慢的去體會,體會到之後我們將來要學習,學習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用八識不用八識用什麼?四智第六識不用了,不用分別,給諸位說,第六識就是「妙觀察智」,一起分別,妙觀察沒有了。第七識要不執著了就是「平等性智」,可見得不平等從哪裡來的?執著來的。阿賴耶裡面不再落種子就叫「大圓鏡智」,前五識就「成所作智」,成就無量無邊的善根功德。可見得四智裡面,大圓鏡、平等性、妙觀察屬於體,成所作是屬於用,有體有用在凡夫境界裡面講,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是迷惑,前五識是造業,惑業苦我們要是悟了、會了,從此以後我們五識不受五塵,第六識不隨境分別,第七識再也不執著我法,是什麼樣子?現行漸漸的就滅了。我們剛才講種現相薰,這下子現行斷掉,不薰種子了。諸位要曉得,阿賴耶識裡頭的種子是虛妄的,不是真實因為相薰所以才覺得種子無量無邊,一不相薰,種子馬上斷掉。阿賴耶識種子沒有了,這一沒有,阿賴耶立刻就轉成大圓鏡智

◈破迷不難;問題我們不會破
◇「無始劫以來阿賴耶這麼多種子,我怎麼能去得掉?」
◇阿賴耶像個空房子裡面的黑暗
◇幾千年的黑房子一點光都沒有;一盞燈點了,全都去掉
◇阿賴耶不是裝拉雜東西一點一點叫你搬出去
◇千年暗室,一燈能除
◇阿賴耶裡無始劫的種子,好比千年暗室
◇只要我們現行不薰種子,種子就斷掉
◇阿賴耶變成真如本性,湛然不動,恢復它的精明: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也就是「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就是真本
◇真本、妄本:是一本不是二本

  諸位千萬不要以為,我無始劫以來阿賴耶這麼多種子,我怎麼能去得掉?阿賴耶不是像個倉庫一樣真的堆這麼多東西,不是的。阿賴耶像個空空房子裡面的黑暗幾千年的黑房子一點光都沒有,我著急這個房子黑暗,什麼時候才把它去掉?一盞燈點了,全都去掉。沒有想到這麼容易!它裡頭不是裝拉雜東西一點一點叫你慢慢搬出去,它不是的。所以破迷不難,很容易,問題就是我們不會破,不知道訣竅。古人的比喻「千年暗室,一燈能除」,點一盞燈就除掉,黑暗就沒有了。我們阿賴耶裡無始劫的種子,就好比是千年暗室,就是這個意思。只要我們現行不薰種子,種子就斷掉阿賴耶變成什麼相?就是真如本性,湛然不動,恢復它的精明,這就是唯識學家所講的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也就是本經裡面所講的「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就是真本,可見得真本跟妄本是一本不是二本

◈迷悟在自己;與外境毫不相關
◇哪有妄可斷、哪有真可證?
◇佛是實在不得已說是斷妄證真:它是一不是二
◇所謂斷妄是斷迷
◇迷就是妄;悟就是真:迷悟是一體不是二體
◇我們要向東走,把西面誤以為是東面;忽然省悟過來,西面並沒有變成東面:境界並沒有動,只是自己一念迷清醒過來而已
◇迷的是自己;悟的還是自己
◇悟的人:外境都是悟的增上緣,成就無量智慧,境界都是善友
◇情與無情統是善知識,成就自己無量智慧功德
◇迷,外面是幫助我們造業的因緣;悟,外面是智慧功德的因緣
◇外面的境界是中立的
◇就看我們自己用什麼心去看
◇怨天尤人、怪境界不好:迷上加迷

  佛是實在不得已說是斷妄證真哪有可斷、哪有可證是一不是二所謂斷妄是什麼?斷迷,迷就是妄,悟就是真,而迷悟是一體不是二體。譬如我們迷路,我們要向東走,把西面誤會以為是東面,忽然省悟過來,西面並沒有變成東面。境界並沒有動,只是自己的一念迷清醒過來而已,迷的是自己,悟的還是自己。諸位只要能夠認清這一點,迷悟在自己,與外境毫不相關悟的人,外境都是我們悟的增上緣,成就我們無量的智慧,境界都是我們的善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怎麼悟的?不但有情眾生是善友,無情的眾生也是善友。我們都在經裡面讀到,板凳善知識、桌子善知識、蠟台善知識、香爐善知識,這就告訴我們,情與無情統是善知識,成就自己無量的智慧功德。我們自己迷的時候,外面的境界都是幫助我們造業的因緣;悟了的時候,外面是智慧功德的因緣。可見得外面的境界是中立的、是不偏不倚的,就看我們自己用什麼心去看。我們怎麼可以去怨天尤人?怎麼可以怪境界不好?那錯了,迷上加迷

◈我們六根光明照天照地、普照法界
◇覺悟之後才肯承當,我們修行才有個立足處、根據
◇對於真實狀況不了解,所以我們不肯承當
◇雖然六根門頭是放光動地;可是就是不覺
◇總以為六根門頭放光動地那是佛、大菩薩;我們哪裡有:這就是不肯承當
◇我們今天是放光動地,但是光度不遠,範圍太狹小:分別、執著心,把自己的光明封閉住
◇如果說這點妄心真把自己光明封閉住:那我們光明不是真的;還是妄的
◇我們六根的光明,縱然墮落在畜生、地獄,作用依然是盡虛空遍法界
◇分別、執著,你得不到受用:你自己畫的圈子,認為你自己只有這點東西
◇外面依舊是自己的;但是自己不曉得:真叫冤枉

  這些我們都要從大經大論裡面細心去體會,一定要覺悟,覺悟之後才肯承當,我們修行才有個立足處,就是有一個根據。而現前對於真實的狀況不了解,所以我們不肯承當,回過頭來看看自己,雖然是六根門頭所謂是放光動地,可是就是不覺。我們讀了這幾個字,總以為六根門頭放光動地那是佛與大菩薩,我們哪裡有?這就是不肯承當。我們眼能見、耳能聞,眼能見是眼在放光,耳能聞是耳在放光,鼻能嗅是鼻在放光,舌能嘗是舌在放光,為什麼不肯承認?只要離開心意識的作用,就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我們六根光明就照天照地、就普照法界我們今天有光明,是放光動地,但是好像光度不遠,範圍太狹小,那是我們分別心、執著心把自己的光明封閉住。實在講,如果說這點妄心真正把自己光明封閉住,那我們光明不是真的,還是妄的我們六根的光明,就是六根的作用,縱然在迷,或者縱然墮落在畜生地獄,六根的作用依然是盡虛空遍法界分別執著你得不到受用,是你自己畫的圈子,你自己認為你自己只有這點東西外面依舊是自己的,但是自己不曉得,這真叫冤枉

◇真是永遠不會變;會變的不叫真
◇縱然在迷,我們的見性還是盡虛空遍法界:作用並沒有失掉
◇我們自己不能承當、不敢受用:硬是在沒有束縛裡,自己畫許多小圈圈來束縛自己
◈六道輪迴誰造的?自己造的
◇攀緣三界六塵,造成分段生死
◇不攀緣三界六塵,六道輪迴就沒有了
◈一個人是一個人的宇宙
◇各人造各人的六道輪迴
◇絕對沒有兩個人六道輪迴是一樣
◇各人是各人的十法界
◇不會是兩個人同在一個十法界裡
◇只有到一真大家才相同
◇我們是不是坐在一個講堂?不是的,各人坐在各人的講堂
◇「我們同坐在這個講堂」:這是迷不是悟,不了解真相
◇你的相是我心裡變現的;我的相是你心裡變現的:非一非異
◇別的人絕對不會摻雜到你自己宇宙裡面來
◇會萬物為自己:由這個境界可以入一真法界、見諸法實相

  所以,真的是永遠不會變的,會變的不叫真。諸位就曉得,我們眼的能見性是盡虛空遍法界,我們縱然在迷,我們的見性還是盡虛空遍法界。絕對不是說我迷,我的作用失掉了,作用並沒有失掉。如果說真是迷了作用就失掉,那我們這個真性的作用還是有變的,不是不變;沒有失掉,而是我們自己不能承當,自己不敢去受用。硬是在沒有束縛而自己畫許多小圈圈來束縛自己,這是凡夫當前的狀況。尤其是攀緣三界六塵,造成什麼現象?分段生死的現象、六道輪迴的現象。假如諸位再要不攀緣三界、不攀緣六塵,給諸位說,六道輪迴就沒有了六道輪迴是誰造的?自己造的,不是別人給你製造的。再給諸位說個老實話,各人造各人的六道輪迴,絕對沒有說兩個人六道輪迴是一樣,沒有,是兩樣的。再說十法界,各人是各人的十法界,也不會是兩個人同在一個十法界裡,沒有這回事情,只有到一真大家才相同。我們就拿現前這個講堂來看,諸位在座,我們是不是坐在一個講堂?不是的,各人坐在各人的講堂。你把這個話聽懂了,今天所講這個經的道理,你就得到消息。你說我們兩個人同坐在這個講堂,這是迷不是悟,不了解真相。明明我看到是你,你這個相是我心裡變現出來的,我的相是你心裡變現出來的,非一非異,這是說真話,實在的話。所以說一個人是一個人的宇宙,別的人不相干,別的人絕對不會摻雜到你自己宇宙裡面來。這個理諸位要是會通,僧肇大師這句話你就明瞭,會萬物為自己,由這個境界可以入一真法界,可以見到諸法實相

◈毛病都出在攀緣心上
◇凡夫:攀緣俗諦
◇二乘人,起厭惡三界六道的心,還是用的攀緣心:攀緣真諦
◇沒悟的菩薩,發了菩提心,修六度萬行,用的攀緣心:攀緣中道第一義諦
◇這兩種人產生一個現象:變易生死
◇攀緣心真正捨掉:不但分段生死沒有;變易生死也沒有了
◇都把攀緣心當作自性:苦不堪言,冤枉極了
◈用攀緣心來聽法:還是幹的老一套
◇佛在此地一語給我們道破,大慈大悲
◇諸位是真曉得;還是假曉得?
◇曉得了;還是有變易生死、分段生死,還是出不了輪迴:還是用攀緣心

  二乘人,他是起厭惡三界六道的心,他用的什麼心?他還是用的攀緣心,攀緣真諦凡夫是攀緣俗諦、攀緣世俗,有六道輪迴;他不攀緣世俗,他攀緣我們俗話說真理,真理是空空洞洞的,那是什麼真理?他攀緣這個。菩薩,沒有悟的菩薩,你發了菩提心,你修六度萬行,你是個菩薩,你用的什麼心?用的攀緣心。攀緣菩薩的中道第一義諦,還是用攀緣心,攀緣中道第一義諦。這兩種人產生一個什麼現象?變易生死攀緣心要是真正捨掉,不但六道生死輪迴沒有、分段生死沒有,小乘、權教菩薩的變易生死也沒有了。菩薩等級很多,變易生死粗細不同,總而言之一句話,毛病都出在攀緣心上都把攀緣心當作自性,這是苦不堪言,冤枉極了佛在此地一語給我們道破,大慈大悲,佛要不給我們說破,我們怎麼會曉得?我們今天曉得了,我得要問諸位,是真曉得,還是假曉得?那就是說用攀緣心來聽法,這還是幹的老一套。曉得了,曉得了還是有變易生死、還是有分段生死,還是出不了輪迴,為什麼?還是用攀緣心。

◇真妄是一不是二:這個才能覺悟,才不叫我們死在字裡行間
◇《楞嚴》是一切修行人的原理原則,是一切修法裡最高的指導綱領,不可不知

  今天的時間到了,二種根本講了一種,很重要,下一次再給諸位講真本。特別在此地交代,真妄是一不是二,這個才能覺悟,才不叫我們死在字裡行間,要我們真正得受用、真正要開悟。《楞嚴》這部經,它裡面所講的道理與方法,可以說是一切修行人的原理原則,是一切修法裡面最高的指導綱領,不可不知





【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

【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

楞嚴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