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一心,等於零|了解一場空,你就不會執著、不計較得失了:全都等於零|一念生佛智,生無量無邊智慧;二念就沒有了,就迷了|宗門、淨土、教下不能有二念|有二念你不開悟;一念就開悟|淨空老法師
◈一念就是一心
◇本覺靈知之自性,謂為一念
◇不是指一個念頭:它沒有念頭
◇整個宇宙是這個心變現出來的
◇它是能生能現;全宇宙是所生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
◇一乘即弘願;弘願即佛智;佛智即一念
◇凡夫之信心,如能與佛智一念相應,則往生事業自然成辦,不須口口聲聲多稱名號
◇真正在無量法門裡面找出一條最簡單、扼要、直捷、穩當,一念就得,跟禪的頓悟沒有兩樣:淨宗之妙,妙在此地
◇無論什麼樣的根性,沒有不合適的,統統都可以修
◇一般大概三年的時間夠了
上面所引證的,一念就是一心。這個一念,「蓋指本覺靈知之自性,謂為一念」。不是講別的,不是指一個念頭,它沒有念頭。整個宇宙是這個心變現出來的,它是能生能現,全宇宙是所生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能所不二。下面說,「例如日本幸西氏云」,這也是日本的淨宗大德。他說:「一乘即弘願,弘願即佛智,佛智即一念。該氏並立一念之義。謂凡夫之信心,如能與佛智一念相應,則往生事業自然成辦,不須口口聲聲多稱名號。此與《報恩論》相似」。這是說到學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真正在這個裡面找出一條最簡單、最扼要、最直捷、最穩當,一念就得,跟禪的頓悟沒有兩樣。淨宗之妙,妙在此地,無論什麼樣的根性,沒有不合適的,統統都可以修。根機劣的,就是煩惱重的,用信願持名,要用多少時間?一般看來,大概三年的時間夠了。
◈關鍵是放得下、看得破
◇看得破:這個世界是假的
◇人道的境界,有生一定有死,誰都不能避免
◇生,沒有一樣東西帶來;死,沒有一樣東西帶走
◇了解一場空,你就不會執著、不計較得失了:全都等於零
◈歸一心,等於零
◇一心就是佛心、佛智
◇一乘就是弘願:四十八願就是佛智,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
◇一念生佛智,生無量無邊智慧;二念就沒有了,就迷了
◇不但宗門不能有二念,淨土也不能有二念,教下還是不能有二念
◇有二念你不開悟;一念就開悟
◇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好方法,妙極了!
關鍵是放得下、是看得破。看得破是什麼?這個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六道裡面人道的境界,有生一定有死,誰都不能避免。生的時候,沒有一樣東西帶來;死了之後,沒有一樣東西帶走,這裡叫你了解什麼?了解一場空。真的一場空之後怎麼?你就不會執著了,不計較得失了,為什麼?全都等於零。好!歸一心,等於零,歸一心。一心就是佛心,一心就是佛智。所以這個日本人說,一乘就是弘願,這個弘願就是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就是佛智,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佛智就是一念。一念生佛智,生無量無邊智慧;二念就沒有了,就迷了。不能有二念,不但宗門不能有二念,淨土也不能有二念,教下還是不能有二念。有二念你不開悟,一念就開悟。所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是真的,好方法,妙極了!
◈命運:到一念就能改
◇修清淨心,在這個世間命運是能改的
◇雜念多的人改不掉:因為他亂了
◇這個世間,想住多久住多久,不想住隨時可以走:來去自在
◇一念就做到;二念做不到
◇留在這個世間:提升自己快;幫助正法久住
◇幫助一切苦難眾生,讓他們能夠有機會聞到佛法、學習佛法、修行證果;不為自己
◇自己回歸一心,永遠住在一念上
◇跟釋迦牟尼、法身大士,永明、六祖惠能一樣
修清淨心,在這個世間命運是能改的,它不是真的。雜念多的人改不掉,因為他亂了。如果到一念就能改,在這個世間,你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你不想住,隨時可以走,來去自在。一念就做到,二念做不到。留在這個世間幹什麼?一個,提升自己快;第二個,幫助正法久住,也就是幫助一切苦難眾生,讓他們能夠有機會聞到佛法,有機會學習佛法,有機會修行證果,為這個,不為自己。自己回歸一心,永遠住在一念上,跟釋迦牟尼、跟法身大士,像永明、像六祖惠能,像這些人一樣。近代的,我們看到海賢老和尚,他跟惠能沒有兩樣,現代人,二O一三年一月往生的,往生的時候一百一十二歲,為我們說法,為我們做榜樣。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二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25
上所引證,一念即一心。
此之一念,蓋指本覺靈知之自性,謂為一念。
例如日本幸西氏云:「
一乘即弘願。
弘願即佛智。
佛智即一念。」
該氏並立一念之義。
謂凡夫之信心,如能與佛智一念相應,則往生事業自然成辦,不須口口聲聲多稱名號。
此與《報恩論》相似。論云:
禪宗破參,
讀教解悟,
而專修淨土,而能一念淨信,與佛智相應,一念稱佛,而得往生者也。
此之一念,蓋指本覺靈知之自性,謂為一念。
例如日本幸西氏云:「
一乘即弘願。
弘願即佛智。
佛智即一念。」
該氏並立一念之義。
謂凡夫之信心,如能與佛智一念相應,則往生事業自然成辦,不須口口聲聲多稱名號。
此與《報恩論》相似。論云:
禪宗破參,
讀教解悟,
而專修淨土,而能一念淨信,與佛智相應,一念稱佛,而得往生者也。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