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0日 星期二

智慧、辯才,跟修行悟入的層次:放下、看破有關係|放下是煩惱;看破是所知:被這兩種障礙障住,看不到經裡甚深的無量義|再放下、再放下;再看破、再看破:這是祕訣|淨空老法師

 


智慧、辯才,跟修行悟入的層次:放下、看破有關係|放下是煩惱;看破是所知:被這兩種障礙障住,看不到經裡甚深的無量義|再放下、再放下;再看破、再看破:這是祕訣|淨空老法師


◈無著辯才
◇不執著是自性;執著是阿賴耶識
◇無盡的辯才:只要你不執著,它就會現前
◇學佛要真學,真學就是學放下
◇世間法都教我們格物致知
◇格物就是放下物欲
◇無盡的辯才就是致知,智慧就現前
◇最大的障礙是執著,跟別人對立,造業
◇對立就產生競爭、鬥爭、戰爭
◈相續辯才、不斷辯才
◇相續也有不斷的意思在裡頭
◈不共辯才
◇不共:跟一般凡夫、天人不一樣
◇這個是自己自性裡頭本自具足
◇煩惱習氣沒斷盡,自性裡究竟圓滿辯才不能現前
◇講經教學:真正發心,求佛加持
◇誠誠懇懇,不自以為是
◇感謝佛菩薩,那不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自己沒想過;過去也沒有這個經驗

  《勝天王經》裡面告訴我們九種辯才,第一個「無著辯才」,執著的著,無著辯才,不執著。不執著能有辯才嗎?有。為什麼?不執著是自性,執著是阿賴耶識。不但有辯才,有無盡的辯才,只要你不執著,它就會現前。所以我們學佛要真學,真學就是什麼?要學放下世間法都教我們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放下,放下物欲,無盡的辯才就是致知,智慧就現前。所以,最大的障礙是執著,跟別人對立,造業對立就產生競爭、鬥爭、戰爭。如果一切都不執著,什麼事都沒有了。「無盡辯才、相續辯才、不斷辯才」,相續也有不斷的意思在裡頭,「不怯弱辯才、不驚怖辯才、不共辯才」,不共是跟一般凡夫不一樣,跟一般天人也不一樣,這個是自己自性裡頭本自具足。在這個時候你煩惱習氣沒斷盡,自性裡頭究竟圓滿的辯才不能現前,但是得佛力加持。尤其是講經教學,真正發心,求佛加持,不是我們自己有能力講,我們上台全蒙佛菩薩加持,誠誠懇懇,不自以為是。確確實實有些說出來之後,自己想想都很得意,雖很得意,感謝佛菩薩,那不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自己沒想過,過去也沒有這個經驗,所以有不共辯才。

◈天人所重辯才
◇諸天也是凡夫,在人間修的大福報,修因
◇地球上沒有這麼大的福;天上有,自自然然到天上去了
◇夜摩天以上,要有一點定功才能往生
◇真正得到禪定,初禪天,色界去了
◇修四空定,修成功了到四空天

  後頭,「無邊辯才」,下面「天人所重辯才」,諸天,諸天也是凡夫,他們的智慧比我們高,他們的福報比我們的大,都是在人間修的大福報,修因地球上沒有這麼大的福,所以他不來生,天上有,自自然然到天上去了。天有欲界天、有色界天、有無色界天,二十八層,福德、智慧不一樣。所以世間修大福德的人,有,人間修大福德,不求往生,大概百分之九十幾都是生天,欲界天,以四王天、忉利天最多。為什麼?夜摩天以上,要有一點定功才能往生,沒有定功生不上去。欲界六層天,一層比一層定力深,但是沒修成。修禪定,真正得到禪定,初禪天去了,他到色界去了,他不在欲界。福報再大,沒有得初禪,最高的到他化自在天,欲界最高的。得禪定的,那就是依順序,你得初禪生初禪天,得二禪生二禪天,得四禪生四禪天,禪定有四等級,從初禪到四禪。四禪上去,四空天,修四空定,修成功了到四空天

◇修禪能夠叫你心地清淨,暫時得到清涼自在;不究竟,不能解決問題
◇釋迦牟尼佛,當年為什麼放棄學習:就是不能解決問題
◇印度那些宗教,修四禪、四空定的很多
◇天人重視辯才、喜歡聽經

  修禪是能夠叫你心地清淨,暫時得到清涼自在,不究竟,不能解決問題。我們要想到釋迦牟尼佛,當年為什麼放棄學習印度那些宗教學派都不去了,就是什麼?不能解決問題。他們那些宗教,修四禪的很多,還有修四空定的,所以二十八層天,印度修行人去的很多,在中國也有,小乘裡頭有。一般不用佛法修行的方法,用其他的方法來修,也有能修成的,生到四禪,或者生到欲界的六種欲界天,都很多。天人重視辯才,天人喜歡聽經,也經常請佛去講經,這個經典上都有,請菩薩去講經,請阿羅漢去講經,請仙人去講經,都有。所以這是說天人很看重辯才。

◈智慧、辯才:跟放下、看破有關係
◇極樂大士具足如是種種無礙妙辯,無有障礙,故云辯才總持,自在無礙
◇智慧、辯才,跟修行悟入的層次:放下、看破有關係
◇放下是煩惱;看破是所知:被這兩種障礙障住,看不到經裡甚深的無量義
◇經確實是無量義:隨著你的精進,入得更深
◇佛講得深,菩薩講得淺;法身菩薩,跟權教菩薩講的又不一樣
◇這部經我們講了很多遍了,遍遍不一樣,沒有一遍是相同的
◇愈講愈歡喜,愈講悟入得愈深

  這九個「亦名為無礙辯也。極樂大士具足如是種種無礙妙辯,無有障礙,故云辯才總持,自在無礙」。實在說,智慧、辯才跟修行悟入的層次有關係,與放下、看破有關係放下是煩惱,看破是所知,兩種障礙。這兩種障礙都很深,我們每個人都有,往往不知不覺被這兩種障礙障住了,對於經意思看不懂,看不到經裡頭甚深的無量義經裡頭確實是無量義。所以,經是永遠讀不厭的,為什麼?隨著你的精進,入得更深。你說這部經,佛來講,跟菩薩講不一樣,佛講得深,菩薩講得淺。大菩薩講,法身菩薩講,跟權教菩薩講的又不一樣,淺深味道不相同。這就是我們自己學習都能夠發現,譬如這部經,我們講了很多遍了,遍遍不一樣,沒有一遍是相同的愈講愈歡喜,愈講悟入得愈深,前面這個地方不是這個講法,現在突然明白了,有更深的意思,有更深層的講法。

◇能不能徹底講完全?不可能
◇真的契入進去,可以講二、三十年
◇一部《心經》二百六十個字,講到老死,都還沒有把它講完全
◇其深無底,其廣沒有邊際:你怎麼能講到究竟圓滿?
◇我是什麼境界,止於這個境界,沒辦法越過
◇看破、放下,是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
◇再放下、再放下;再看破、再看破:這是祕訣

  我們能不能徹底把它講完全?不可能。《無量壽經》別說,我們這次講了二、三年,真的要契入進去,可以講二、三十年,這不是假的。你不要看它不長,就是一部《心經》,二百六十個字,可以說你從年輕學會講,講到鬍鬚白了,講到老死,都還沒有把它講完全,你講到某個程度,壽命到了。其深無底,其廣沒有邊際,你怎麼能講到究竟圓滿?講不出來的。跟著我們的境界,我是什麼境界,止於這個境界,沒辦法越過。所以,看破、放下是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想什麼方法把自己提升?就是再放下、再放下,再看破、再看破,這是祕訣

◈絕對不能有意思
◇一定肯定:經教裡頭字字句句沒有意思
◇教人,用的時候有無量義
◇意思:從聽眾來的
◇聽眾的意念到我這,我接受了:我說的、講的、做的契機;聽眾看了、聽了歡喜
◇講深了聽不懂;講淺了他不要聽
◇一部經,講完一部從頭再來:自己提升了,後頭一遍比前面一遍講得深,愈聽愈有味道
◇所以經講不完,經也聽不完

  絕對不能有意思一定肯定經教裡頭字字句句沒有意思,別去想它什麼意思。用的時候,到你講就是用,我教人,用,用的時候有無量義。這個意思從哪裡來?從聽眾來的聽眾的意念到我這,我接受了。我說的、講的、做的要契機,聽眾看了歡喜、聽了歡喜,為什麼?他能聽懂,講深了聽不懂,講淺了他不要聽,沒意思。一部經,講完一部從頭再來,還是很有味道,那是什麼?自己提升了,後頭一遍比前面一遍講得深愈聽愈有味道所以經講不完,經也聽不完,這是經的微妙處。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五九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59




九辯 【佛光大辭典】
指菩薩之九種辯才。
即無著辯才、無盡辯才、相續辯才、不斷辯才、不怯弱辯才、不驚怖辯才、不共辯才、天人所重辯才、無邊辯才等。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一]



九辯者,
如《勝天王般若經》說:「
無差辯、無盡辯、相續辯、不斷辯、不怯弱辯、不驚怖辯、不共餘辯、無邊際辯、一切天人所愛重辯。」
此九亦名為無礙辯也。

極樂大士具足如是種種無礙妙辯,無有障礙,故云「辯才總持,自在無礙」。

◎ 菩薩修持第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