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1日 星期三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具備這些德行能夠學聖學賢|放下,心自在,心清淨了|縱然遇到不善的境界,也能夠原諒別人,沒有怨恨、惱怒、煩惱,始終保持心地的清淨慈悲|淨空老法師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具備這些德行能夠學聖學賢|放下,心自在,心清淨了|縱然遇到不善的境界,也能夠原諒別人,沒有怨恨、惱怒、煩惱,始終保持心地的清淨慈悲|淨空老法師


◈見性,性什麼樣子?
❖本自清淨
◇真心沒有染污;染污是妄心
❖本不生滅
◇生滅心有染污;真心沒有染污、不生不滅
❖本自具足
◇本來就具足無量智慧、德能、相好
◇他不需要學,十方三世他全明白了
❖本無動搖
◇真心是不動的
◇一定要不動才能夠見性:非修定不可
◇定就是你的真心:有念頭是你的妄心;沒有念頭是真心
◇我們今天不起念頭不是真心:他不明瞭、迷惑顛倒
◇起心動念是錯了;不起心不動念也錯了

  六祖惠能大師無師自通,但是要找人印證,印證的人就是他的老師,他找的是五祖忍和尚。五祖忍和尚考試他,見性,性什麼樣子?說出來看看,給我聽聽。半夜三更他房間裡沒有別人,就是師徒兩個人。他只說了,實際上說了二十個字,「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真心沒有染污,染污是妄心,生滅心有染污,真心沒有染污;真心不生不滅,第二句「不生不滅」;第三句「本自具足」,它本來就具足,具足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他不需要學,他什麼都知道。就跟此地講的,他看到了,他聽到了,聽到什麼?十方三世他全明白了,這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後面說出自性本定,「何期自性,本無動搖」,真心是不動的。所以一定要不動才能夠見性,那就是非修定不可。自性本定,自性從來沒有動搖過,所以定就是你的真心,有念頭是你的妄心,沒有念頭是真心。那我們今天不起念頭的時候是不是真心?不是真心,為什麼?他不明瞭,他迷惑顛倒,起心動念是錯了,不起心不動念他也錯了

◈用什麼方法修?讀書
◇一直念下去,沒有念錯、念漏、念顛倒
◇這裡頭有定有慧:沒有雜念、分別、執著,修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修慧,定慧雙修
◈真實義是無量義
◇經裡有沒有意思?沒有意思
◇想到經裡意思:那是妄想
◇十個人來問你,講給這十個人聽不一樣:十個人都開悟了
◇法沒有定法,因人、時、地:環境不同,說法不一樣
◇學生問仁、孝;孔子答覆都不相同
◇應機說法:對甲說的甲得利益;對乙說的乙得利益
◇這些文字符號裡頭含無量義
◇一個意思是死的,無量義是活的

  那用什麼方法修讀書的方法妙,妙極了,這部書從頭到尾一直念下去,沒有念錯字,沒有念漏掉,沒有念顛倒。所以這個裡頭有定有慧,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雜念,沒有執著,這是修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修慧,定慧雙修。一定要告訴他,這經裡有沒有意思?沒有意思,你如果要是想到經裡意思,那是妄想。如果你要講給別人聽,十個人來問你,你講給這十個人聽,不一樣,十個人都開悟了,十個人都明白了,這就是法沒有定法,因人、因時、因地,因當時的環境不同,說法不一樣。《論語》上有例子,學生向夫子請教,什麼叫仁?什麼叫孝孔子答覆都不相同,這就是應機說法,對甲說的甲得利益,對乙說的乙得利益,個個人得真實利益。那就是說,這些文字符號裡頭含無量義,不是一個意思,一個意思是死的,無量義是活的,那是真實義,真實義是無量義,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古人教了幾千年沒出問題,世世代代都有聖賢出世
◇具備這些德行能夠學聖學賢
◇不具備這個德行,大聖大賢學不到:你沒有把妄心放掉
◈放下:心自在、清淨了
◇世出世間法頭一個教人放下
◇縱然遇到不善的境界,也能夠原諒別人,沒有怨恨、惱怒、煩惱,始終保持心地的清淨慈悲

  古人教了幾千年沒有出事情、沒出問題,世世代代都有聖賢出世,你只要留心去觀察,你能夠體會看到。「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重要,具備這些德行能夠學聖學賢不具備這個德行,學聖學賢學不到,但是學成君子沒有問題,肯定得到。大聖大賢學不到,為什麼?你沒有把妄心放掉。要放下,世出世間法頭一個教人放下,所以放下,正確的。放下,心自在了,心清淨,沒有煩惱了縱然遇到不善的境界,也能夠原諒別人,沒有怨恨、沒有惱怒、沒有煩惱,這個好,始終保持心地的清淨慈悲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四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