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4日 星期二

「信他不信自,仍是智短」

「信他不信自,仍是智短」


  「是知信他不信自,仍是智短」,信自不信他不行,信他不信自也不行,都是智短。「既無決定智,即無決定信,是以意志猶豫,無所專據」。學佛的人學了多年,十幾年了,意志猶豫、無所專據的人很多。他想專據,他沒有辦法。怎麼樣才能專據?實際上他知道,他迷了,他做不到。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就成了。我們想想這個世間有沒有真正修行人?我的看法是決定是有。這些真正修行人都隱居起來了,決定不會被外面人知道,你看到他,他是個很平常的人,一絲毫奇特都沒有。這種人一定是非常慈悲、非常柔和,顯示他無能、無智。他在那裡等待機緣,機緣成熟了他出來,出來的時候確實一鳴驚人。

  我們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就是一個榜樣,自己真修真幹,幾十年沒有人知道。到七十歲被人發現了,也是偶然的機會。有些居士,這些居士是學習經教的,懂,他不是迷信,到普陀山去遊覽觀光,無意當中在藏經樓遇到印光大師。在談話之間,發現這個老法師有學問、有道德,人很慈祥、很誠懇。當然這些人有問題提出來向他請教,老法師一樁一樁為他解答,他們非常滿意。回去之後,寫文章在報紙、雜誌裡發表,說到普陀山的奇遇,遇到這樣的高人,這出名了,七十歲。印祖八十歲圓寂的,所以他弘法利生十年。你看,七十年的累積,德行、學問,一天不懈怠,正是古人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由於老法師方言太重,他說的話聽得懂的人不多,所以他就不講經,講經還得找翻譯。完全用文字弘法,有人寫信提問題,他答覆他,用這個方法。一生參加弘法只有一次,上海舉行護國息災法會,請他老人家去主持。他在法會講開示講了七天,最後一天給大家做三皈,傳授五戒,三皈五戒。有這個小冊子,護國息災法會的法語,這是他在公共場所弘法的唯一的這麼一次,其他都是書信文字往來。你從這些去看,能看到老和尚真實學問博大精深,字字句句都能感動人。現在《文鈔全集》出版了,依照這部《文鈔》修行,決定得生淨土。

  所以我們要知道,佛菩薩出現在這個世間,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叫人相信你自己本來是佛,你要真正相信這句話,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相信發願求生決定得生,往生決定成佛。佛講的四十九年一切經教,目的就是這個,很單純。為什麼講那麼多?眾生根性太複雜了,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講法。可是終極的目標一定要知道。只有這個方法能幫助你很快成佛。煩惱不容易斷,業障很難化解,但是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功德太不可思議了。老實念佛的人、常常念佛的人會開智慧,為什麼?煩惱、業障不斷、不消,自己沒有了,這佛號的功德。愈是真誠心去念,就是沒有疑惑、沒有夾雜、沒有間斷,這個力量太大了,一心專念。學佛不麻煩,愈是大道愈容易。

  我們看底下這一小段,「續念得生」。

  【然猶續念不絕。結其善願為本。續得往生。】

  這個地方我們要留意了,念老的註解說,「信願不堅,依據不專」,但是怎麼樣?他能念佛相續,他求生的願沒間斷,念佛功夫不間斷。你看,「以念佛力及發願力,仍得往生」。但是怎麼樣?滯於邊地,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花不開。別人一到極樂世界,花就開了,花開見佛。他到極樂世界,花不開,這是什麼?帶著懷疑。但是他真念佛、真求往生。所以念佛的要訣,第一個就是不懷疑,第二個不夾雜,第三個不間斷。這個人念佛,這三個條件他有兩個,不懷疑他不行,他有懷疑,但是他不夾雜、他不間斷。所以他能往生,生到邊地,也不錯了,也非常難得。

  底下一大段講果。果裡頭分三段,第一,「道止邊界」,他往生生到邊界。我們看經文:

  【是諸人等。】

  就是指前面這一類人。

  【以此因緣。雖生彼國。不能前至無量壽所。道止佛國界邊。七寶城中。佛不使爾。身行所作。心自趣向。】

  末後這一句說得好,這不是佛的意思,是你自己所作,自己要受這個果報。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業因果報,佛不能改變。人造惡業墮地獄,閻羅王告訴惡人,你所做的是自作自受,我不能把你的罪加重,也不能把你的罪減輕,全是自作自受。修善亦如是,念佛往生還如是。所以蕅益大師講六信,裡面很重視因果,他六信的順序,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擺到最後。

  我們看註解,『是諸人等』,指前面所說的兩類往生邊地的人。一種是信他不信自,一種是信自不信他,對佛五種智慧有懷疑,這兩類人都生邊地。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二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