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作佛,從讀經作起|為什麼先念經,不先念佛?|讀經的目的:收心、斷惑|心裡妄想太多,佛號不得力|如何契入?是心作佛|想作佛,模仿阿彌陀佛:依據淨土三經所說的去做就行|淨空老法師

 


作佛,從讀經作起|為什麼先念經,不先念佛?|讀經的目的:收心、斷惑|心裡妄想太多,佛號不得力|如何契入?是心作佛|想作佛,模仿阿彌陀佛:依據淨土三經所說的去做就行|淨空老法師


◈是心作佛:作就是契入、親證
◇是心作佛,「作」就是契入境界:我們要親證、要入這個境界
◇在《華嚴》叫入;在此地叫作;修行證果那個證
◇如何親證?如何契入?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是性德;是心作佛是修德
◇現在就看我們要作什麼
◈淨土直捷了當教我們作佛
◇淨土最殊勝、最特別的,是直捷了當教我們作佛;連菩薩都不作
◇以阿彌陀佛給我們做榜樣,依照這模樣來塑造自己

  「是心作佛」,「作」就是契入這個境界。換句話說,我們要親證這個境界,要入這個境界,像《華嚴經》裡面講「入法界」。在《華嚴》叫入,在此地叫作,這個作就是入。我們世俗人講修行證果,那個「證」都是同樣的意思。如何親證?如何契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性德,是心作佛是修德所以現在就看我們要做什麼淨土經典裡面,最殊勝的、最特別的是直捷了當教我們作佛,連菩薩都不作,聲聞、緣覺就更不必說,直接教我們作佛。而且還以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給我們做一個榜樣,依照這個模樣來塑造自己,這是淨宗的殊勝,淨宗的特別。

◈想作佛怎麼做法?模仿阿彌陀佛
◇想作佛,要怎麼個做法?阿彌陀佛就是榜樣,照這個樣子做,模仿
◈依淨土三經、往生論:不難作佛
◇彌陀不在我們身邊;彌陀經典在我們手中:我們依照經典所說去做就行
◇最詳細、圓滿的就是《無量壽經》;《十六觀經》、《阿彌陀經》是《無量壽經》重要補充教材
◇依據淨土三經,再加上《往生論》,這就不難作佛了

  我們想作佛,要怎麼個做法?阿彌陀佛就是榜樣、就是模樣,照這個樣子做就行阿彌陀佛不在我們身邊,我們如何去模仿阿彌陀佛的經典在我們的手中,我們依照經典裡面所說的去做就行。說得最詳細的、最圓滿的就是《無量壽經》;《十六觀經》跟《阿彌陀經》是《無量壽經》重要的補充教材。所以我們依據這三經,如果再加上《往生論》,天親菩薩所造的,這就不難作佛了

◈作佛,從讀經作起
◇一些同修退休之後感到很無聊
◇那是他多生多劫修來的福報,我們想都想不到;他有,他不會用:不知道拿這個時間去作佛
◇作佛從哪裡作起?從讀經作起
◇一天到晚沒事,正好讀經。一天讀十部、二十部、三十部,這個緣多殊勝,到哪去找!把這個光陰浪費掉了,真正可惜

  有一些同修退休之後閒來無事,遇到我跟我說:感到生活很無聊,沒事做很無聊。在我觀察他眼前的福報,那是多生多劫修來的,我們想都想不到,他有,他不會用;他不知道拿這個時間去作佛,他在那裡無聊空過了,多可惜!這作佛從哪裡作起?從讀經作起。我們今天沒時間,有些人有時間的,一天到晚沒事,也沒人找他,正好讀經。一天讀十部、讀二十部、讀三十部,這個緣多殊勝,這個機會到哪裡去找!他有,他不會用,把這個光陰浪費掉了,真正可惜

◈衣食不愁,萬緣放下,正是作佛時
◇衣食不愁,萬緣放下,正是作佛的時候,全心全力修學
◇古來大德快則三年;晚則五年,他就成功了
◇把光陰浪費掉,那實在太可惜
◇人在福中不知福:在那裡無聊
◈念佛成佛道理就在此地
◇言是心作佛者。依自信心緣相如作也
◇言是心是佛者。心能想佛。依想佛身而現。即是心佛也
◇這兩行經文非常非常重要,念佛成佛的道理就在此地

  一個人衣食不愁,萬緣放下,正是作佛的時候全心全力修學,我們看古來大德那個修行的樣子,快則三年,晚則五年,他就成功了,三、五年就成功了。如果把光陰浪費掉,那實在太可惜。俗話常講:人在福中不知福。我對這個深深有感!衣食不愁,身心一切放下,在那裡作無聊,你想想看這就是人在福中不知福!所以這一段經文這兩行非常非常重要,念佛成佛的道理就在此地

◈為什麼先念經;不先念佛?
◇念經實在講收心
◇心裡妄想太多,佛號不得力
◇讀經的目的是在收心、斷惑
◇經典讀多了慢慢開悟,斷疑生信,信願才會懇切、才有力量,然後這一句佛號就得力,真實的功夫
◇讀經就是把妄念、疑惑、一切分別執著讀掉,然後緊緊抓住一句佛號,就成功

  為什麼教先念經,不教你先念佛念經實在講收心。這心裡頭妄想太多,一句佛號不得力,所以要讀經。讀經的目的是在收心、是在斷惑,我們所有疑惑,這個經典讀多了慢慢開悟,疑惑就斷了。斷疑生信,你的信願才會懇切,信願才有力量,然後這一句佛號就得力,那才叫真實的功夫。所以這是為什麼叫你先讀經。讀經就是要把妄念讀掉、疑惑讀掉,一切分別執著給讀掉,然後就緊緊抓住一句佛號,那就成功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 第十九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3-005-0019




言是心作佛者。依自信心緣相如作也。
言是心是佛者。心能想佛。依想佛身而現。即是心佛也。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