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內外都不染、都不著:這叫恢復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真修|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不能執著:執著就是病|儒釋道,形式上有別;實質上無別|中國文化,學多少就要幹多少,把它變成生活待人接物|淨空老法師

 


內外都不染、都不著:這叫恢復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真修|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不能執著:執著就是病|儒釋道,形式上有別;實質上無別|中國文化,學多少就要幹多少,把它變成生活待人接物|淨空老法師


◈自性不可得;萬物也不可得
◇看破是明瞭事實真相,明瞭之後不能放在心上
◇自性不可得,不能放在心上;自性所生的萬物也是假的,也不可得,都不能放在心上
◇看得清楚明白,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放在心上是定功,功夫
◇不受境界影響:連自性都不影響、不放在心上;心上有個自性,壞了
◈佛法不能執著:執著就是病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不能執著,執著就是病、就是障礙
◇哪來的佛法?沒有佛法
◈內外都不染、都不著
◇內外都不染、都不著,這叫恢復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個重要,這真修

  看破是明瞭事實真相,明瞭之後不能放在心上,不管是自性,自性不可得,不能放在心上;自性所生的萬物也是假的,也不可得,都不能放在心上看得清楚,看得明白,那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放在心上是定功,功夫不受境界影響連自性都不影響都不能夠放在心上,心上有一個自性,壞了。所以佛在《般若經》上講,「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能不能執著?不能執,執著就是病,執著就是障礙。哪來的佛法?沒有佛法,佛從來沒有說過有佛法。內外都不染,內外都不著,這就對了,這叫恢復你自己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個重要,這真修

(中略)

◈儒釋道融成中國文化
◇佛法教育的理念、方法,中國也有:所以中國人歡喜,把佛法看成一家人
◇大乘佛法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個理念,儒、道接受了
◇儒釋道三家,形式上有別;實質上無別:統統學,通的,融成一體,成為中國文化
◈學多少幹多少:人生最高的享受
◇一定學多少就要幹多少,要把它變成生活待人接物:人生最高的享受
◇不是最高的享受,你學它幹什麼?

  中國這套教學法,佛法裡頭有,佛法沒有傳到中國,中國也有,傳來之後完全相同,這個教育的理念、方法,完全相同。所以中國人歡喜,把佛法看成一家人,不再分你我,大乘佛法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個理念傳到中國來,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在中國,儒釋道雖然是三家,形式上有別,實質上無別,為什麼?他統統學,學儒的讀佛經、讀老莊,學道的讀四書五經、讀大乘經典,佛門也是如此,也學儒,也學道通的,融成一體,成為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研究文化史的人,稱為東方第一,永遠站在第一位,我們要認識,要認真努力去學它。學它,一定要學多少就要幹多少,要把它變成生活、變成工作、變成待人接物,那是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要不是最高的享受,你學它幹什麼?真的是法喜充滿,無法想像。

◈想成佛,首先要修知足
◇欲望愈少愈好:知足常樂
◇補處菩薩都住在兜率天:這個天人知足
◇不知足你成不了佛;想成佛,首先要修知足:少欲知足你就能成佛
◈所有一切苦都是多求
◇少欲者,不多求
◇生活在這個世間,只要不多求,日子就非常好過
◇所有一切苦都是多求,求不得苦
◇真正懂得不多求,沒有不快樂的

  欲望愈少愈好,叫知足,知足常樂。菩薩成佛,他住在哪裡?叫後補佛,像現在的彌勒菩薩,後補佛,他住在什麼地方?大家知道,他住在兜率天兜率是梵語音譯的,什麼意思?是知足。這就是說,不知足你成不了佛,你要想成佛,首先要修知足少欲知足你就能成佛。所以補處菩薩都住在兜率天,表法,這個天人知足。「少欲者,不多求」,生活在這個世間日子好過,只要不多求,日子就非常好過所有一切苦都是多求,求不得苦,真正懂得不多求的,他沒有不快樂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二七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