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展開就是一切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選定這一部無量壽經,一生不改變,你就這樣修下去,決定得好處:你現前的生死問題解決了|學佛最低的限度要快樂;不快樂學它幹什麼?|淨空老法師
◈現前所得之禍福;皆是宿因之報應
◇六根所緣境界,所感受的苦樂,不是無緣無故:都是過去所造善惡業因,感得今天的果報
◇這一生、一年、一天中所受是報;受報還要造因:所以因果報應相續不斷
◇因變成果;果又變成因:因果循環,就造成六道十法界
◇因必有果:如是業因;如是果報,絲毫不爽
◇過去生造的業因,這一生忘掉了,所以感覺很冤枉,為什麼許多不如意的事現前:不知道業因
◇知道業因就明白、就沒有怨恨:知道一報還一報
下面這兩句話,「故現前所得之禍福,皆是宿因之報應」,這兩句話很重要。說到我們現前,我們這一天當中,六根所緣的境界,所感受的苦樂,不是無緣無故,都是過去或者是前世所造的善惡業因,感得今天的果報。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在這一年當中、在這一天當中所受的是報,受報還要造因,所以因果報應就相續不斷。因變成果,果又變成因,因果循環,這就造成六道輪迴,在佛法裡面就出現了十法界。十法界也是善惡報應,說明因必有果,如是業因,如是果報,絲毫不爽。過去生中造的業因,這一生當中忘掉了,所以感覺得很冤枉,為什麼許許多多不如意的事情都會現前,不知道業因。如果知道業因就明白了,就沒有怨恨了,知道一報還一報,應該如是。
◇如何能有這種覺悟?多讀經
◈《無量壽經》展開就是一切法
◇經讀一種: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哪一部經最重要、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死問題?
◇我以六十六年學佛,五十八年講經,奉勸大家:這本《無量壽經》最重要
◇它可以代表大乘八宗、小乘兩宗、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教法門
◇經文分量適中,講得很圓滿,《華嚴》、《法華》、《楞嚴》都在其中,你讀這一本等於全部都讀了
◇早課、晚課念一遍,一個小時:方便、究竟
◇宗門教下、顯密圓融,沒有一法不在其中
◇一切法濃縮起來就是這部經;這部經展開來就是一切法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生生世世所說一切經教都在其中
我們如何能有這種覺悟?同學們要擁有,多讀經,經讀一種,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只選一種,你要問我,我這一生二十六歲學佛,三十三歲出家,出家就教佛學院,就講經,到現在,今年五十八年了。早年講經都是應大家啟請,不是我自己做主,他們想聽什麼經,找我我就講,有大乘、有小乘,經文有很長,也有很短的,像《般若心經》很短,二百六十個字,《華嚴》、《法華》很長,哪一部經最重要?哪一部經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死問題?我以六十六年學佛,五十八年講經,我奉勸大家,這本《無量壽經》最重要,它可以代表大乘八個宗,小乘兩個宗,代表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法門。我們如果選擇,它第一,為什麼?經文不算太長,它講得很圓滿,《華嚴》、《法華》、《楞嚴》都在其中,你讀這一本等於全部都讀了,難得。所以我們選擇就選擇這部好,分量適中,非常適合於現代人,現代人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這一本念熟了,念一遍半個小時,早課念一遍,晚課念一遍,這一個小時,方便,而且究竟。法門無比殊勝,無論是宗門教下、顯密圓融,沒有一法不在其中,一切法濃縮起來就是這部經,這部經展開來就是一切法,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確確實實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生生世世所說的一切經教都在其中。
◈選定這一部,一生不改變
◇真修,要重視古大德的教誨,就是戒律: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選定這一部,一生不改變,就這樣修下去,決定得好處:現前的生死問題解決了
◇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了生死出三界
◈讀經幫助你覺悟、離苦得樂
◇六道十法界裡還有很多有緣的人:怎麼幫助他們離苦得樂
◇苦從迷惑顛倒來的;樂從覺悟來的
◇讀經幫助你覺悟、離苦得樂
◇真幹,才能得到佛法功德利益;不幹,那就沒法子了
同學們要真修,要重視古大德的教誨,古大德的教誨就是戒律,教什麼?教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選定這一部,一生不改變,你就這樣修下去,決定得好處。好處是什麼?你現前的生死問題解決了,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了生死出三界,你再不會到六道裡搞輪迴了,也不會到諸佛剎土裡面去搞十法界。十法界是六道再加上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叫十法界,再不搞這些了。六道十法界裡面,還有很多有緣的人,常常想念到他們,怎麼幫助他們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的?從迷惑顛倒來的;樂從哪裡來的?樂從覺悟來的。所以讀經幫助你覺悟,幫助你離苦得樂。這個事情佛教導我們,我們自己要真幹才能得到佛法的功德利益,如果我們自己不幹,那就沒法子了。
◈能夠聽佛菩薩的:大善根、大福德
◇能夠聽古大德、佛菩薩、孔孟老莊的,都是有大善根、大福德的人
◈古人的心是定的
◇古人的心是定的,沒有這麼多欲望
◇交通便捷、資訊發達:帶來的是利益還是禍害?細心觀察,得不償失
中國古人經驗豐富,有德行,有智慧,有福報。這樣的人要不聽,我們聽誰的?能夠聽古大德的,聽佛菩薩的,聽孔孟老莊的,都是有大善根、大福德的人。現在人跟古人不能比,至少我們要有個概念,古人的心是定的,沒有這麼多的欲望,這個我們總會承認。古人的生活比現在單純,社會沒這麼複雜,甚至於有人,這我親眼見到過的,鄉下人,一生沒有進過城市,城市也不過就是五、六十里路,他就沒去過。所以古書裡頭所說的老死不相往來,古代的社會,我們相信。現在交通便捷,交通發達,資訊發達,你想知道的、不想知道的,不出門,你在家裡看電視、看網路,全都知道了。旅行不必像古時候,穿著草鞋那麼辛苦一步一步的走,現在交通工具代步的多了,飛機繞地球一周不過二十四個小時,古人作夢也想不到。帶來的是利益還是禍害?都有,但是帶來的災難多,帶來的歡樂少。細心觀察,得不償失。
◈假樂是外面刺激;真樂是內心喜悅
◇一生快樂幸福,有沒有方法?學古人就有
◇釋迦牟尼佛、孔夫子、顏回快樂
◇古人讀書,就是想求快樂幸福:孔顏之樂
◇假樂是外面歡喜刺激你,從外來的;真樂是從內心的,那個喜悅往外頭流,像泉水一樣永遠不斷
◇孔顏、佛菩薩、阿羅漢得到了
◇佛菩薩、阿羅漢煩惱斷了、智慧開了、神通出現了,得大自在!
我們要想一生快樂幸福,有沒有方法?有,學古人就有,你看釋迦牟尼佛快樂,孔夫子快樂,孔子還有個得意門生顏回,學生當中,物質生活最苦的也是顏回,幾乎三餐飯都吃不飽,但是顏回快樂,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在什麼時候,從來沒有看過顏回不高興,顏回有憂慮,沒看到,你都看到他非常快樂。所以古人讀書,想的就是想求快樂幸福,標準就是孔子、顏回,叫孔顏之樂。真樂,不是假樂。假樂是外面歡喜刺激你,從外來的,那是假的。真樂是從內心的,那個內心的喜悅是往外頭流,像泉水一樣永遠不斷,這是真樂。孔顏得到了,佛菩薩得到了,阿羅漢得到了,為什麼?佛菩薩、阿羅漢煩惱斷了,智慧開了,神通出現了,六種神通,得大自在!
◈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學佛最低的限度要快樂,不快樂學它幹什麼?
◇我接觸佛教是無意的:跟方老師是想學哲學;怎麼學到佛教去了?
◇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大乘佛法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人生最高的享受,那我要嘗試嘗試,我不能放棄
◇我是這樣走進佛門的;跟迷信不相干
學佛最低的限度要快樂,不快樂學它幹什麼?我接觸佛教是無意的,從來沒想學佛,跟寺院,跟經典、出家人,沒有往來過。我是跟方老師(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他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我是這麼入門的。老師告訴我,因為那時候我很驚訝,我們是想學哲學,怎麼會學到佛教去了?腦子裡面對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多神教,多神教意味著它是低級宗教,它哪裡會有哲學?老師告訴我:「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我們從來沒聽說過),大乘佛法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句話我聽懂了,人生最高的享受,那我要嘗試嘗試,我不能放棄。我是這樣走進佛門來的,跟迷信不相干,完全斷絕。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二二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