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2日 星期五

妄心:動才有,不動就沒有了 | 相似相續,前念跟後念沒關係:常常觀想這樁事情,會幫助我們放下煩惱習氣

妄心:動才有,不動就沒有了 | 相似相續,前念跟後念沒關係:常常觀想這樁事情,會幫助我們放下煩惱習氣


  《維摩經.佛國品》裡面說:「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塵、垢都是煩惱的代名詞,塵、垢都是染污,見思煩惱是染污,塵沙煩惱也是染污。遠塵離垢,從事上講,就是要斷分別執著,也就是見思煩惱跟塵沙煩惱,遠離塵沙,遠離見思,垢是見思,最嚴重的染污。這兩種煩惱斷了,我們就知道,他的果位超過阿羅漢,十法界裡面的佛,遠塵離垢。但是他還是用的妄心,沒有用真心。所以他要用真心,把妄心放下,妄心是什麼?起心動念。

  十法界裡面佛就修這個法,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練不起心不動念。看得清楚、聽得明白,那是什麼?那是慧。不起心不動念那是定,不起心不動念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第四句講的,那就是自性本定,自性沒有動過。妄心動,妄心是阿賴耶,妄心不是真的,不動就沒有了;動才有,不動就沒有了。可是它相續在動,前念滅了後念就生了。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前念跟後念沒關係,你不要把它看成一樁事情,那你就錯了。前念跟後念相似,絕對不一樣,一定有差別。我們的煩惱習氣重,多觀想觀想這樁事情,會幫助我們放下煩惱習氣。你常常觀想的時候,你明白了,整個宇宙是這麼個樣子的,假的。把《大般若經》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就看破了。真看明白、看清楚了,你在一切法裡頭決定不會起心動念,不會分別執著,為什麼?那是錯誤。無量劫來我都在錯誤生活當中,現在我搞清楚、搞明白,我不再犯錯誤,用真心不用妄心。

  真心裡面的性德自然流露,在中國,就是傳統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是正常的,不用學自然流露出來,人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迷了之後,我們把它搞反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它全違背了,這叫造業。古聖先賢的教誨就是時時刻刻提防,讓我這個妄念不能跟這個標準距離太遠,稍稍越一點沒關係,不能太遠,太遠就錯了。太遠,太遠在六道裡頭就搞三惡業,三惡道去了,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用妄心行得正,不違背這個原則,你不會墮三惡道。你享受的人天福報,還在迷,真正看穿了,人天福報是假的,是一場夢。三善道是美夢,三惡道是惡夢,全都是在作夢;清醒過來,那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真醒過來了。醒過來什麼?十法界沒有了,一真法界現前,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你自自然然契入這個境界。夢醒了,醒過來境界就是這個,就是諸佛如來實報土。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七五集



是心作佛:什麼都是阿彌陀佛,讓阿彌陀佛重重把我們圍在當中,你就成阿彌陀佛


是心作佛:什麼都是阿彌陀佛,讓阿彌陀佛重重把我們圍在當中,你就成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學,學會用真心。從哪裡學起?從阿彌陀學起。阿彌陀就是真心的名字,所以阿彌陀就是真心,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就是念真心,就是「是心作佛」。我們怎麼落實法?落實把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一切事都是阿彌陀佛,一切萬物都是阿彌陀佛,讓阿彌陀佛重重把我們圍在當中,無論往哪邊轉全是阿彌陀佛,你就成佛了。成什麼佛?成阿彌陀佛。這個法子妙絕了!這個法子是無量無邊法門裡頭第一法門。就是淨業三福最後裡頭所說的「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你要相信這條,而且成佛就是恢復我們本來是佛,速度之快你無法想像。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七四集


  下面講「結漏」,結漏也是術語,結與漏都是煩惱的異名。煩惱繫縛身心,就好像結,用個繩子把你捆綁起來,打上結,你解不開,取這麼個意思。漏,好像我們茶杯底下破了,裝上水全漏掉了,你的功德保留不住,全漏跑掉了。所以都是煩惱。煩惱,你看,從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日夜漏泄,把功德全漏掉了。眼看見色就生貪瞋痴慢,有喜歡的、有討厭的。功德是清淨心,漏掉了。耳聽到外面聲音,有喜歡的、有討厭的,這就漏掉了。所以真正修行人,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不分別、不執著,這就無漏了,我一樣都沒有漏掉,清淨平等覺。這不容易。

  淨土好修,淨土就是一句阿彌陀佛。見色,阿彌陀佛;聞聲,阿彌陀佛;好的,阿彌陀佛;不喜歡的,阿彌陀佛。全都歸在一句阿彌陀佛上,功德圓圓滿滿統統保持住了,一樣也沒有漏掉。阿彌陀佛沒有了,全漏掉了。所以,淨土容易修,淨土容易成就。宗門大德常常提醒人,「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妄念起來不怕,為什麼?妄念不起來,你成聖人,你不是凡夫了。外面妄念一定會起來,就怕覺遲,一覺悟,我們淨宗是什麼覺悟?一句阿彌陀佛,這就覺悟。沒有阿彌陀佛,你的七情五欲跟著起來,這就全漏跑掉了。所以這個法門修行容易在此地,念念不離阿彌陀佛,什麼都是阿彌陀佛,你是圓滿功德,你真無漏。你才曉得淨宗之妙,八萬四千法門裡頭找不到。這麼多人喜歡修,這麼多人一生成就,不是偶然。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七五集




2020年6月8日 星期一

阿彌陀佛不會忘掉你,只有你把阿彌陀佛忘掉

阿彌陀佛不會忘掉你,只有你把阿彌陀佛忘掉


「又《甄解》曰:導師行者,即彌陀世尊平等引接無所遺故。」說得好!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平等的,真正具足信願,老實念佛的,一個都不會漏掉。不要以為阿彌陀佛把你忘掉了,阿彌陀佛不會忘掉你,只有你把阿彌陀佛忘掉。這一忘掉,當中障礙就發生了,阿彌陀佛不能在你面前現身。所以我們在平常要培養對佛的信心、對極樂世界的信心、對釋迦牟尼佛的信心、對所說法門的信心,不能有絲毫疑惑。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二六集

能念是自性,所念是彌陀,自性就是彌陀——彌陀念彌陀 | 聲聲不可思議,聲聲遍滿法界,聲聲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感應道交,這還得了!

能念是自性,所念是彌陀,自性就是彌陀——彌陀念彌陀 | 聲聲不可思議,聲聲遍滿法界,聲聲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感應道交,這還得了!


  所以《要解》說,所持的這個名號真實不可思議,為什麼?它是法界全體,是法界的核心,就是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念這句佛號全都念了。天台大師說得好,相由心生,全體是心,阿彌陀佛就是全體那個心,你念這句阿彌陀佛,法界全體都在其中,一法不漏,一切諸佛所說之妙法統在裡頭,你全念到了,再不要顧及這部經、那部經,不必了,統統在其中。「能持之心性,亦真實不可思議」。能持的這個心、所持的這個佛號是一不是二,心行相應。「持一聲則一聲不可思議」,持十聲,十聲不可思議,百聲不可思議,千聲不可思議,萬聲不可思議,「無量無數聲,聲聲皆不可思議也」。前面我們念過,每一聲佛號,你的智慧福德跟佛相同。你能把它念成習慣,一天二十四小時不中斷,這還得了!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小看念佛的阿公阿婆,太多人輕慢他們了,沒有放在眼裡。那些人,讀這一段《要解》你就明白了,他們聲聲不可思議。聲聲遍滿法界,聲聲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感應道交,這還得了嗎?

  所以我常常說,這些人我們瞧不起他,他們往生,肯定都是像我們這裡所說的三輩往生,他屬於上輩,他不是在中下。而且他們往生肯定是實報莊嚴土,他的念純,他沒有妄想,他沒有雜念,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會生實報土,道理就在此地。這裡頭帶著妄想、帶著雜念,不純了,那往生就是方便土、同居土。妄想、分別、執著三種都帶著的,同居土。如果放下執著,於一切法都不執著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方便有餘土,不是同居土。如果一心稱念,起心動念也放下了,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起心不動念,只是一個阿彌陀佛,誰做到了?阿公阿婆做到了。他眼看著你,他見到你,口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除這一句什麼都沒有,你問他什麼,他回答你全是阿彌陀佛。這叫一心稱念,是事一心、是理一心我們不知道,他一心稱念,他一心無二心,這是平常人做不到的。也就是諦閑法師所說的,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識不如你。為什麼?他還有起心動念,還有分別執著,你沒有了,你就一句彌陀。這一句彌陀就是自性,自性就是彌陀,彌陀就是自性。能念之心是自性,所念之名號是彌陀,彌陀就是自性,自性就是彌陀。結果變成什麼?變成彌陀念彌陀,確確實實不可思議。所以聲聲不可思議。

  能放下的叫大善知識,放下什麼?什麼念頭都放下,我就一句阿彌陀佛,這個人是大善知識。超過弘宗演教,超過名山寶剎的住持方丈,超過。我們境界沒達到,有沒有辦法達到?有,念佛就能達到。講經也能達到,一遍一遍的講,講熟了、講透了,不知不覺自然入境界,不知不覺這句佛號常常在心裡頭,代替了妄想雜念,這叫成熟了。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七五集



2020年6月5日 星期五

一天二十四小時:照住的時間長,還是失照的時間長?——我們的心在阿彌陀佛上有幾許?

一天二十四小時:照住的時間長,還是失照的時間長?——我們的心在阿彌陀佛上有幾許?



🔵「外若遲緩,內獨駛急」……外面若無其事,內裡面信願持名念念相續,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心心無間,這就是駛急。
所謂一分一秒都不放過,這是精進的相

🔵就是明瞭,就是覺悟……不令剎那迷惑念念都是阿彌陀佛……
一念不是阿彌陀佛了,為什麼?迷了……

我們現在想想,是照住的時間長,還是失照的時間長
一天二十四小時,我們的心在阿彌陀佛上有幾許?心上失掉了阿彌陀佛那個時間有多長?兩下一對比,我們自己心裡就明白能不能往生。

為什麼一般念佛的人,念一輩子往生沒把握?
沒有別的……心上有佛的時間少,心上有雜事的時間多,所以沒有把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面遲緩,裡面駛急,是指菩薩們表現在外面。「寬緩安閑,渾若無事。但其內心則精進不已,念念相繼,心心無間,不令剎那失照,故云內獨駛急」。這些都是功夫得力的相,我們要學就在日用平常之中,表現在外面若無其事,內裡面信願持名念念相續,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心心無間,這就是駛急。所謂一分一秒都不放過,這是精進的相,精進相在外面還看不到,這真正是所謂的功夫得力,功夫純熟了。

  不令剎那失照,什麼叫失照?照就是明瞭,就是覺悟,這個意思是說,不令剎那迷惑,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如果這一念不是阿彌陀佛就失照了,為什麼?迷了。這真精進!我們現在想想,是照住的時間長,還是失照的時間長?一天二十四小時,我們的心在阿彌陀佛上有幾許?心上失掉了阿彌陀佛那個時間有多長?兩下一對比,我們自己心裡就明白能不能往生。為什麼一般念佛的人,念一輩子往生沒把握?沒有別的,心裡頭,這個事情要從心上講,不從外面上講,心上有佛的時間少,心上有雜事的時間多,所以沒有把握。

  為什麼有人,像鍋漏匠這樣的人,這個人沒有往生之前沒人重視他,不認識字,現在講沒有文化。做鍋漏匠這一行,謀生非常辛苦,這種生活可以說比討飯稍微好一點,也幾乎淪落到乞丐這個樣子。比他差一點的乞丐,他跟乞丐也差不多,社會上沒有地位,沒有人瞧得起他,他自己有嚴重的自卑感。這個人有善根,對他這個老朋友,諦閑法師是老朋友,從小在一個村莊上玩伴。看到他出家,出家生活過得很優裕,不像他那麼苦,他很羨慕,自己實在太苦,決心跟他出家。諦閑法師在不得已的狀況之下收了他,不能住寺廟,住寺廟至少你要參加早晚課誦,早晚課誦他沒有能力。早晚課誦背不下來,你在寺廟無有立足之地,講經說法是更不可能。所以把他放在鄉下一個廢棄的寺廟,沒人住的破爛的小廟,讓他去住。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就念這一句,這行,他學會了。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晝夜,什麼時候念累了什麼時候休息,休息好了立刻就接著念,他就這樣念了三年。他的成功祕訣是什麼?老實、聽話、真幹就這六個字。三年的時間,他有這樣殊勝的成就,這就是符合此地所說的,「外若遲緩,內獨駛急」,他做到了,他真成功了。這個念念相繼,心心無間,不令剎那失照,這就是內獨駛急他做到了。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二二集



制心一處就是一心不亂——日常生活當中用定心:定心就是清淨心、平等心

制心一處就是一心不亂——日常生活當中用定心:定心就是清淨心、平等心


🔵萬法就在這個一念當中生的
怎樣回歸自性?把這個妄念放下就回歸自性……

你的問題愈多,就愈迷愈深;什麼都沒有,馬上就覺悟了……
沒有原因、沒有先後、沒有遠近、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統統當下就是

🔵分別執著是假的
我們現在只認假不認真,法身菩薩以上認真不認假……

搞清楚之後你才肯放下一天到晚就照顧這一句名號……
定在這一句名號當中,定久了這是自性本定……跟「本無動搖」相應了。

🔵金器是,真金是。這個現相是金做的,相就是體……
只要不著相,你就見性了……六根在六塵境界,真正能做到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你就見性了……性就在相中
因為性相從來沒有離開過

🔵「淨念相繼」是攝取的意思……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叫攝取

🔵「本經之宗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菩提心是真心,真心裡頭沒有念頭只有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就是真心,阿彌陀佛就是離一切妄念……
阿彌陀佛就是自性般若智慧……就是法身
就用這麼一句名號,你就能夠證自性裡頭的智慧法身,這法子妙!

🔵若一日二日到若七日……古人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
關鍵就是肯不肯放下……

身放下了心沒有放下沒用,最重要是心裡放下
心裡一放下,事上就沒有障礙……

🔵「度一切苦厄」。過去沒有學佛之前,一切都苦,這個時候一切苦全沒有了……
妄念來的,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錯誤的言行,從這兒來的。
現在我覺悟了,這個錯誤全放下了,就得大自在
處事待人接物……自然合中道,一絲毫勉強都沒有。

🔵印祖的十念法確實很能攝心……我這句佛號是十句當中的第幾句,清楚。
如果不記,很容易雜念跑進來,妄想生起來;
用這個方法,雜念跟妄想都進不來,所以稱之為淨念相繼

誦經亦如是……字沒有念錯,句子沒有念漏掉……多念有好處

看我念經容易攝心還是念佛容易攝心……攝心是非常重要
攝心是沒有妄念……一心專注

🔵這些都是佛在大小乘經上所說的,制心一處,不就修這個嗎?
制心一處就是禪定,制心一處就是一心不亂……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用的是定心……
定心
就是清淨心,沒染污
就是平等心,沒有動搖,不是生滅的,生滅就不平等,平等是不生不滅

🔵一句阿彌陀佛,執著就變成染污,不執著沒有染污。
不執著,它是性德,它是出世間法
有執著,它是世間法

實際上講,哪有什麼世間、出世間?
世間、出世間從分別心裡頭出來的,
沒有分別的話,世間、出世間都沒有了……

這句佛號能證無為法身,可是你有分別執著就不能,證不得。
沒有分別執著,這一句名號是真實智慧、是無為法身,還是真實利益三種真實都在這一句名號當中。《往生論》上二十九種莊嚴,都在一句佛號當中,妙不可言!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深信因果就是不離念佛。為什麼?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所以到十地菩薩完全明白了,想成佛他就念佛
念佛是是心是佛,心本來是佛……現在念佛,是心作佛,那就成佛了……
要不然十地菩薩為什麼念佛?

八萬四千法門……修到最後……登地修什麼?登地就念阿彌陀佛
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持名就是善根,持名就是福德……而且這個善根福德跟一切諸佛平等,這還得了!

修善根、修福德要不要花錢?不需要。
有錢能修福德,沒有錢的人就修不到了?哪有這個道理!
修福、修慧一切眾生平等平等,沒有高下,問題只是你會不會

你要真會一句佛號超越一切階級,這個事實真相知道的人少。

蕅益大師這句話,「真得十方如來之髓」,精髓,
「實應盡未來際頂禮膜拜此一句也」……這一句真正不得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萬法就在這個一念當中生的。怎樣回歸自性?把這個妄念放下就回歸自性。自性裡頭沒有念,你怎麼會生一個念頭出來?你的問題愈多,就愈迷愈深;什麼都沒有,馬上就覺悟了,道理在此地。沒有原因、沒有先後、沒有遠近、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統統當下就是。這是如來跟我們講真話,這個真話我們聽不懂。為什麼聽不懂?我們有分別、有執著。只要你講分別執著我們懂,你不分別不執著我們就不懂。不分別不執著是真的,分別執著是假的,我們現在只認假不認真,法身菩薩以上認真不認假。所以我們用真心,就跟法身菩薩一樣,無二無別,入他的境界。

  這是我們學佛一定要搞清楚,搞清楚之後你才肯放下,一天到晚就照顧這一句名號,什麼都不要問,就這一句名號念到底。念到什麼?念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你就成功了。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最低的功夫是成片,繼續再不斷的念下去,可以念到事一心,念到理一心。念到事一心是入定了,念到理一心開悟了,大徹大悟,跟宗門的明心見性沒有兩樣。心定在這一句名號當中,定久了這是自性本定,跟惠能大師第四句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念佛念到這個一心不亂的時候沒有動搖,跟本無動搖相應了。

  從事達理,即事而真,事是現相,真是真如。這樁事情古人用比喻,用黃金金器做比喻,金器是事,真金是體。這個現相是金做的,相就是體,體就是相,叫即事而真。你只要不著相,你就見性了。換句話說,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真正能做到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你就見性了。性在哪裡?性就在相中,因為性相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個時候真正搞明白了。

  「淨念相繼」是攝取的意思,這是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個淨,裡面沒有懷疑、沒有夾雜,這叫清淨,就是一念阿彌陀佛。相繼,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叫攝取,攝取受持。「蓋彌陀名號正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法身功德不可思議,故名號功德亦復不可思議」。法身是真實智慧,所以名號是真實智慧。『受持』,「受者,信受」,行是奉行,受持,信受,「依教奉行」;持是保持,永遠不會失掉。「本經之宗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經》佛教人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就這兩句。菩提心是真心,真心裡頭沒有念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阿彌陀佛就是真心,阿彌陀佛就是離一切妄念。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自性般若智慧,你只老念,念下去,肯定自性般若智慧會現前,念到功夫成熟了它就現前,它就是法身。就用這麼一句名號,你就能夠證自性裡頭的智慧法身,這法子妙!

  下面給我們解「宗」,宗是什麼意思?「修行要徑」,徑是徑路,要是重要,最重要的一條徑路,就是快速公路,沒有拐彎的,一直通達。「依此而修,始名為受」,你真的接受了。本經裡頭最重要的兩句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真接受,你真幹了。這是正確的,不僅是正確,決定真實。不能等待,知道了就要幹,分秒必爭,萬緣放下,證果很快速,《彌陀經》上給我們說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古往今來,修行人有表演給我們看,經上所說是真的,不是假的。古人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關鍵就是肯不肯放下,就這麼一句話,肯放下就成功了。

  放下於身不相干,身放下了心沒有放下沒用,最重要是心裡放下。心裡一放下,事上就沒有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華嚴境界你就證得了。你在這個世間,身體留在這個世間,得大自在!大自在是就像《心經》裡面觀自在菩薩一樣,「度一切苦厄」。過去沒有學佛之前,一切都苦,這個時候一切苦全沒有了。由此可知,苦從哪來的?苦從妄念來的,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錯誤的言行,從這兒來的。現在我覺悟了,這個錯誤全放下了,就得大自在。處事待人接物完全合乎中道,自然合中道,一絲毫勉強都沒有。像什麼樣子?像釋迦牟尼佛住世,像諸大菩薩的示現,像祖師大德的行持。

  「持者,執持名號與持誦本經」,持是執持的意思,執持名號。名號不能中斷,一句接著一句,出聲念可以,默念也可以。印祖的十念法確實很能攝心,他是表演給我們看的,換句話說,就是契合現代人當機,現代包括末法九千年,這個方法肯定有效。很容易,從一到十,用心記,清清楚楚,沒有痕跡,我這句佛號是十句當中的第幾句,清楚。如果不記,很容易雜念跑進來,妄想生起來;用這個方法,雜念跟妄想都進不來,所以稱之為淨念相繼。誦經亦如是,誦經用真誠恭敬心去誦,就是念經,字沒有念錯,句子沒有念漏掉。這部經一天念一遍、念兩遍都好,看自己的時間,自己有時間,多念有好處。可以用念佛跟用念經自己做個實驗,看我念經容易攝心還是念佛容易攝心,或者兩者都能攝心,這就非常好了。總而言之,攝心是非常重要,攝心是沒有妄念,沒有妄想,一心專注。

  實在講,這些都是佛在大小乘經上所說的,制心一處,不就修這個嗎?制心一處就是禪定,制心一處就是一心不亂。淨土裡頭說的是一心不亂,宗門講的是大定,甚深大定。定起用就是智慧,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用的是定心。定心你不懂,經題上講你懂,定心就是清淨心,沒染污;就是平等心,沒有動搖,不是生滅的,生滅就不平等,平等是不生不滅。用經題上的話你就很好懂,你的清淨心、平等心現前了。起心動念就不平等,有念就染污了,沒有念頭。這一句阿彌陀佛染不染污?一句阿彌陀佛,執著就變成染污,不執著沒有染污。不執著,它是性德,它是出世間法;有執著,它是世間法。實際上講,哪有什麼世間、出世間?世間、出世間從分別心裡頭出來的,沒有分別的話,世間、出世間都沒有了。所以說無為法身,這句佛號能證無為法身,可是你有分別執著就不能,證不得。沒有分別執著,這一句名號是真實智慧、是無為法身,還是真實利益,三種真實都在這一句名號當中。《往生論》上二十九種莊嚴,都在一句佛號當中,妙不可言!

  下面這句話很重要,《華嚴經》上說的,「十地菩薩不離念佛」,從初地到十地,地地都是念佛,《華嚴經》上的。淨業三福最後一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深信因果就是不離念佛。為什麼?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所以到十地菩薩完全明白了,他想成佛他就念佛。念佛是是心是佛,心本來是佛,是心是佛,現在念佛,是心作佛,那就成佛了。不是普通的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個要記住。要不然十地菩薩為什麼念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到最後,證得地上菩薩地位了。你看看不容易,從十信,十信圓滿就出十法界了,第七信出六道輪迴,第十信出十法界,再經歷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個位次修滿了,登地,登地修什麼?登地就念阿彌陀佛。念佛功德不可思議。「此一句佛號,唯佛與佛乃能究竟。是以等覺大士亦不離念佛」。不但是十地,十地上去是等覺,等覺菩薩也不離念佛。大乘也稱等覺為十一地,十地再上去,第十一地,就是等覺菩薩。菩薩五十一個位次,最高的十一個位次統統念佛,這不能不知道,這法門多殊勝。「我等凡夫,但當老實念去」。看看《華嚴經》上那些法身菩薩,再看看十方世界,到最後全是念佛成就的。

  「《要解》云: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持名就是善根,持名就是福德,不但是善根、是福德,而且這個善根福德跟一切諸佛平等,這還得了!修善根、修福德要不要花錢?不需要。有錢能修福德,沒有錢的人就修不到了?哪有這個道理!修福、修慧一切眾生平等平等,沒有高下,問題只是你會不會。你要真會,這一句佛號超越一切階級,這個事實真相知道的人少。蕅益大師這句話,「真得十方如來之髓」,精髓,「實應盡未來際頂禮膜拜此一句也」,這一句就是「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這一句真正不得了!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三九集



2020年2月11日 星期二

佛分分秒秒都在加持,我們抗拒的力量太大,接受不了 | 認為眾生跟我不是一體:不但不能入大乘,連解大乘都成問題

佛分分秒秒都在加持,我們抗拒的力量太大,接受不了 | 認為眾生跟我不是一體:不但不能入大乘,連解大乘都成問題



  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一個圓滿的實報土,它那個實報土延伸到方便也是實報土,同居也是實報土,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是不可思議難信之法!難信不是實報土,實報土容易相信,難信就是下面這兩土,同居跟方便兩土,這真難信。為什麼?他們見思煩惱沒斷,塵沙煩惱沒斷,怎麼可能智慧、神通、道力跟法身大士平等?沒有人相信,所以叫難信之法。這是什麼?是彌陀本願威神加持他的,他們能接受得到。阿彌陀佛想把這個能力加持給我們,我們接受不了,不能接受,他們居然有能力接受。

  佛慈悲,不是不加持,分分秒秒都在加持,我們抗拒的力量太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力量是平等的,我們有抗拒,最嚴重的抗拒就是分別執著,不接受。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同居土下下品到極樂世界,妄想分別執著有沒有?有,但是不起作用,對於彌陀本願加持完全接受,不抗拒了,妙就妙在此地,這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佛在經上說的,這樁事情「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即使是等覺菩薩,也不能完全搞清楚,為什麼?如來果地上的境界,等覺菩薩沒有回歸自性,沒有入常寂光,他不知道。我們把這些原理原則搞清楚了,那重要要做的沒有別的,就是放下,放下就對了,不要再執著了,不要再分別了。從起心動念我們做不到,太微細了,我們從粗的下手,從執著、從分別下手,盡量淡化第六意識的分別、第七識的執著。這與相宗修學的原理相應,這就是什麼?這就是相宗的轉識成智,我漸漸學著不用識,學習用智。智是什麼?你放下之後,智慧自然生起來。人頭腦冷靜就是智,心定下來就是智心亂了就是識,心裡面有貪瞋痴慢疑、有妄想分別執著,那是識、那是迷,那不是覺,這個要搞清楚、搞明白。

  光跟壽都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本自具足,就是因為有煩惱,光跟壽都不見了、都迷了。在極樂世界光壽無量是方便法身,實報土的法身就是方便法身,常寂光才是真正的法身,圓滿的法身。法身無相,實報土有相,所以叫方便法身。菩薩所流出來的,這是從自性所流出來的,同體大悲,無緣大慈。這個最明顯的就是在實報土裡頭看,人人皆是,個個不無,殊勝莊嚴無與倫比。彌陀慈悲,個個都像彌陀一樣的慈悲。無量壽則豎窮三際,這是真無量壽,這不是假的,不是有量的無量。佛身常住,眾生有依靠,佛不常住眾生沒有依靠。無量光則橫遍十方,光是智慧,智慧遍照十方,德用周遍。光中有無量德,德是講德能,以這種德能教化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幫他破迷起信,幫他破迷開悟,幫他信願持名,得生淨土。「故為大悲方便之本,報身之實德也」。這個德不是假的,是真實的,它真起作用,真能幫助無量無邊眾生

  「故知願中自誓光壽無量,實為一切眾生悉皆光壽無量」。自他不二,自他是一體,自己光壽無量是為了成就一切眾生的光壽無量,這個意思很深!你要教別人,你自己不先成就,你就教不了別人,別人不會相信。阿彌陀佛要教所有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這些人,都能證得究竟圓滿的性德,就是無量光壽,他自己先顯示出來給你看,他有,我也有,你也有,沒有一個人沒有。我們講教育最成功的,在遍法界虛空界教育最成功的是阿彌陀佛,一切諸佛如來跟阿彌陀佛相比還差一籌。諸佛菩薩有這個能力,沒想到。阿彌陀佛在因地上,我們可以相信,思想精密,又精又細密,別人沒想到他先想到了。像這些地方在在處處都是教導我們,我們要能細心去體會,要能認真去學習,落實在自己生活,它就真管用,這是報身真實的德用。一切為眾生,所想到的,所做到的,所興起的,所成就的,沒有一樣不是為眾生,沒有一樣是為自己,這一點要學,叫真學佛

  所以為自己是學佛人最大的障礙,為什麼?我執沒有破,你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阿彌陀佛這種最簡最易、至圓至頓的方法,對你都幫不上忙。必須要知道,身心世界全是假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想不是真的,從心想生哪裡會有真的?只有自性是真的,心現識變是真的。這個真的裡頭有兩個意思,一個叫真諦,一個叫俗諦,真諦是純真,俗諦是相似真,不是純真。可是二諦是一又不是二,二而不二,一而非一,這才是事實真相。我們分別執著不能解其一,放下分別執著,你稍稍明白了,放下起心動念,你就契入了,就證得了。不分別、不執著,你能理解,你不能證得;不起心、不動念,你就證得了。大乘唯證方知,一定要肯定眾生跟自己是一體,這是大乘。只要認為眾生跟我不是一體,不但不能入大乘,連對於解大乘都成問題,你不解如來真實義。什麼時候自己承認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你能夠懂得大乘,你聽大乘經慢慢會理解。一天到晚迷在你我他,這個事情麻煩,不但大乘你不會懂,小乘也不懂,因為小乘都要破身見。佛法的難就難在這個地方,真難,不是假難。這個難關只有自己破,別人幫不上忙。佛幫忙的只是給我們講經教學,可是悟入靠自己,佛不能幫助我們悟入,佛能做到的就是開示,悟入是自己的事情。為什麼不能悟入?有障礙,把障礙放下就能悟入。悟了之後,悟是明白了,明白之後真修,把錯誤放下叫修行。修行沒有別的,就是放下。

  「又《往生論》云: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者,謂清淨句,即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三種莊嚴是講極樂世界,正報,佛莊嚴、菩薩莊嚴,依報,國土莊嚴,這三種莊嚴。莊嚴,我們世間人講真、善、美、慧,得加上智慧,這才稱得上莊嚴,依報、正報真善美慧這四個字都達到究竟圓滿。這三種莊嚴入一法句。這一法句就是清淨句,我們說純淨純善,三種莊嚴純淨純善。純淨純善怎麼講法?純善,真實智慧,純淨,無為法身,他方世界沒得比!我們對這個至少得心嚮往之,能力達不到,心嚮往之。有這個求願,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也能做到純淨純善,純淨純善這兩樣決定現前,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純善應對的是真實智慧,純淨應對的是無為法身。

  「三種莊嚴,四十八願中極樂依正種種殊勝莊嚴也」。這是念老為我們解釋的這三種莊嚴,四十八願中所講的極樂世界。「入一法句,則全歸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個入是全歸。極樂世界三種莊嚴從哪來的?就是從真實智慧無為法身裡頭來的,沒有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極樂世界莊嚴就不可得。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是自己的性德,本有的。惠能大師開悟說了五句話,你跟這三種莊嚴去對比,你會發現。頭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清淨心生智慧,自性清淨心生的智慧不就真實智慧!第二句話說「本不生滅」,不生滅就是大般涅槃,自性是圓滿的大般涅槃,就是寂滅,苦集滅道裡頭的滅諦,究竟圓滿。第三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華嚴經》上世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那我們就曉得,自性是什麼都沒有,自性就是常寂光,它本自具足,它這個裡面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本自具足,那就是無為法身,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都在這一句裡頭。第四句說「本無動搖」,這句話什麼?這句話就是自性本定,沒動搖過。這就給我們說明真心是不動搖的,沒有動搖的。妄心它動,起心動念,動搖了,分別執著,那是大動,狂風巨浪,自性沒動搖過。末後一句,「能生萬法」,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全從它這裡變現出來的。佛說得好,「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一切法不離自性,自性是自己,禪宗所謂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是自性。我們換句話說,萬法未生前本來面目,跟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一個意思,你就知道我跟萬法同一體,萬法跟我不二,這才是真的覺悟、真的明白了。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人我是一體,能不愛他嗎?能不關懷嗎?能不幫助嗎?一體。這是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如是。誰知道?佛知道,大乘成就的人都知道,大乘裡面成就的人是菩薩,他們知道。

  「故《甄解》曰:若約佛所證,則四十八願皆入光壽法身。」這話說得好!就佛所證的來說,四十八願不出光壽法身。為什麼?全是光壽法身所顯出來的,法身就是光壽,光壽就是法身。善導大師把這個五願說為四十八願的核心有道理,光壽總攝四十八願,換句話說,四十八願是細說光壽,光壽是法身。「蓋謂極樂依正,只是彌陀法身之流現也,故四十八願全顯法身」。今天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在因地法藏比丘那個時候的念力,他有圓滿的慈悲,無比堅定的毅力,五劫修成四十八願。

  念力能量不可思議,裡面教我們學念力的方法,你念一樁事情,但是要念多長的時間?至少要半個小時以上,想這樁事情每天半個小時以上,能有一個小時更好,專想這樁事情,想多久?三個月,就起變化了。我沒有去試驗,有人願意試驗就可以去想想看,去試驗,想一樁事情。我們想什麼?想阿彌陀佛,這樣看三個月阿彌陀佛會不會現前?可以,可以這麼做。一天專想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萬緣放下,或者是面對阿彌陀佛的佛像,看著佛像,想他老人家,一天想一個小時,三個月不間斷。阿彌陀佛想來了,信息傳來了,我哪一天往生,我要問問阿彌陀佛,要跟他兩個定約,如果真有災難,要求你那個時候一定要現身來接我。我相信跟瑩珂法師差不多,瑩珂法師還不就是這個方法!他一心一意想阿彌陀佛,想了三天三夜就把他想來了,三天三夜沒有中斷,他就是念力,一個道理。

  這個法門真簡單容易,每天用一個小時,人靜的時候,沒有任何人打閒岔,把你的電話都拔掉,一心一意專想。這是量子力學家提議的,我們就專想這個,來做一次試驗,這叫念佛法門,這真念佛。念佛有持名念佛、有觀想念佛、有觀像念佛、有實相念佛,有好多種念佛的方法,這個可以說持名跟觀想兩種方法合起來。如果加上禮拜也行,拜佛、念佛、想佛三合一,決定有用。

  我們再接著往下看,「若論度生,《甄解》又曰:又以攝生」,就是攝受眾生,「則願願皆為眾生」,願願皆為眾生,這是彌陀的念力。我們看到這一句,我們剛才那個方法,信心就更足了。你看,彌陀念我,我念彌陀,心心相印。一天搞這麼一個鐘點,不受任何干擾,一個小時。在清晨最好,大家都還沒起來。早晨早一點起來,用一個小時拜佛,念佛、拜佛、想佛,不要有雜念,不懷疑、不夾雜,可以做得到。一天一個小時,三個月一期,跟般舟三昧時間相同,般舟三昧也是三個月,但是這個每天只要做一個小時,時間確定。早晨早一點起來,四點鐘到五點鐘,或者是四點半到五點半,四點鐘起來洗洗臉差不多,四點半開始,拜一個小時,到五點半,天天不間斷。最好一個人做,不要兩個人,兩個人會打閒岔,個人做個人的,自己約束自己,不要別人去督促。彌陀願願皆為眾生,我們今天念念念彌陀,彌陀念我,我念彌陀。

  「故云:四十八願,攝受眾生。」阿彌陀佛攝受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緣眾生,就是用的四十八願。「又云:一一誓願,為眾生故。如是四十八願,互攝互融,不可思議」。互攝互融就是《還源觀》上講的三種周遍的第三種「含容空有」,含虛空,容萬有,也就是大乘教裡頭常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包太虛是含空,周遍法界是容有,這心量大,能包容,包容萬有,這很重要!大乘佛法最重要的修行概念與方法。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六集



2020年1月15日 星期三

靠晃晃悠悠幾句心不在焉的佛號,不能解決無量劫以來的生死大事

靠晃晃悠悠幾句心不在焉的佛號,不能解決無量劫以來的生死大事



  (四)從比喻、故事體會生死心切。羅什大師有個至心喻,「譬如有人,值遇惡賊,直來欲殺。其人勤走,渡河求免。爾時但念渡河方便。但有此念,更無他念。當念渡河,即是一念。此等十念,不雜餘念」。這就是生死心切的樣子,但有此念,更無他念。海賢老和尚就是用這種心念佛,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所以他能成功。生死心很切的人,內心只有阿彌陀佛,沒有其他念頭。舉一個例子體會生死心切的樣子。梁武帝請寶誌公禪師看戲。結束時梁武帝問禪師:今天戲演得好嗎?禪師答:我不知道。武帝又問:今天戲唱得好嗎?禪師答:我不知道。武帝十分奇怪,禪師明明坐在這兒看戲,怎麼會不知道?禪師說:陛下,明天不妨再要這一班戲子來做戲,並選一已判死罪就要殺頭的罪犯,命他手捧一盤水,跪在戲台前看戲,並對他說:等戲好了,這盆水一滴都不灑出來,立刻賜你無罪;如果灑出,立刻綁去斬首。武帝雖不知用意,但還是照辦。

  次日,罪犯看完戲,水一滴也不灑出來。寶誌公問罪犯:戲好看嗎?答:不知道。寶誌公又問:戲好聽嗎?答:不知道。寶誌公問:你跪在台前看戲、聽戲,怎麼會不知道?答:我心顧著這盆水都來不及,哪有心看戲、聽戲?武帝一聽,終於明白,心不在戲,對戲就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寶誌公心在生死大事,而不在戲,豈能知戲演的好壞?如果我們心在生死大事,心在往生大事,那麼這句佛號自然就不會中斷,就算人家不讓你念,你心裡仍然綿綿密密,一聲接一聲。就像海賢老和尚,文革人家不准他念佛,他在心裡念,這句佛號從來不曾丟失過。

  五、結尾。印光大師在普陀山法雨寺閉關三十多年,住藏經樓,把《大藏經》熟讀透了,總結出兩句話告訴我們,「歸根結頂高深處,只在洪名一句中」。歸根結頂高深處,只在洪名一句中,海賢老和尚把這一句洪名默默無聞執持了九十二年,自在往生。從海賢老和尚身上,我們是否應該好好反省一下我們的信願,求往生的信願?他老人家的真信切願是滿分,我呢?及格嗎?生死心不切,哪來的真信切願?沒有真信切願,怎麼能往生?不論在家、出家,我們應該冷靜反省反省,我們遇到念佛法門的時候二十多歲,今年我們三十多歲、四十多歲、五十多歲了……多少年過去了,體力一天不如一天,我們卻仍然一事無成,道業上一事無成!忙忙碌碌一輩子,正像羅狀元《醒世詩》說的,「辛苦到頭還辛苦,奔波一世枉奔波」,古人也說,「舉世盡從忙裡老,誰人肯向死前休」。大多數人都是在忙忙碌碌中老去,沒有幾個人會想到死,知道要提早放下世間的事。再這樣下去,我臨終往哪裡去?真的像印光大師說的,「決墮地獄,餓鬼畜生尚難求,勿妄想人天福果」。無量劫以來的生死大事,不是靠晃晃悠悠唱幾句心不在焉的佛號就能解決,那叫杯水車薪。我們的佛號常常夾雜,常常丟失,常常中斷。真正想在這一生往生的人,好好在信願上下功夫,在真信切願上下功夫。而強化信願,首先要生死心切,真為生死。

  值此澳洲淨宗學院戒學研習班期間,摘錄蓮池大師的一段開示供養大家,共勉共進,「戒定慧,即是念佛法門。何也?戒乃防非為義,若能一心念佛,諸惡不敢入,即戒也。定乃除散為義,若一心念佛,心不異緣,即定也。慧乃明照為義,若觀佛聲,字字分明,亦觀能念所念,皆不可得,即慧也。如是念佛,即是戒定慧也。」蓮池大師的話。蓮池大師作過一幅念佛堂的對聯,印光大師說蓮池大師這幅對聯好極,但絕未見人用過,所以印光大師常常抄了送給人掛起來。由大師之德,感人必深。上聯是:主極樂六八大願之慈尊,絕限量壽命光明,不離當處;下聯:過娑婆萬兆佛邦之淨土,妙莊嚴樓台池沼,原是吾鄉。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三集



2020年1月14日 星期二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念一聲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要抓緊時間消業障,哪有工夫閒聊? | 還有雜心閒話,就是不知道名號功德殊勝 | 知道名號功德殊勝,那分秒必爭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念一聲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要抓緊時間消業障,哪有工夫閒聊? | 還有雜心閒話,就是不知道名號功德殊勝 | 知道名號功德殊勝,那分秒必爭


  【由聞佛名。起信心故。雖生彼國。於蓮華中。不得出現。】

  這是世尊告訴彌勒,告訴彌勒就是告訴我們大家,彌勒是我們大眾的代表,叫著彌勒就是叫著我們每個人的名字,這樁事情我們要知道。我們今天也就是世尊所說的『此諸眾生』,對佛智不是不懷疑,對自己的善根,自己所造的罪業,也很難相信這一句佛號能化解。這是不知道這一句佛號的殊勝功德,不知道。佛號人人都會念,佛號所具無比的殊勝功德很少人知道。為什麼?知道,他就真念了。像古德所說的,「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為什麼?念一聲佛的時候,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我們過去無量劫又無量劫,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在長時間裡面講一點點。所以一定要抓緊時間消業障,哪有工夫閒聊?還有雜心閒話,就是不認識、不知道名號功德殊勝;知道名號功德殊勝,那分秒必爭。如果要給你說,你念一句佛號有一億美金,你看看你念不念?肯定一天念到晚,你不會中斷。為什麼?你知道它好處。現在告訴你,這一句名號比那個一億美金還要可貴,一億美金不能消業障,這個能消業障、能成佛,不能比。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二三集



「信他不信自,仍是智短」

「信他不信自,仍是智短」


  「是知信他不信自,仍是智短」,信自不信他不行,信他不信自也不行,都是智短。「既無決定智,即無決定信,是以意志猶豫,無所專據」。學佛的人學了多年,十幾年了,意志猶豫、無所專據的人很多。他想專據,他沒有辦法。怎麼樣才能專據?實際上他知道,他迷了,他做不到。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就成了。我們想想這個世間有沒有真正修行人?我的看法是決定是有。這些真正修行人都隱居起來了,決定不會被外面人知道,你看到他,他是個很平常的人,一絲毫奇特都沒有。這種人一定是非常慈悲、非常柔和,顯示他無能、無智。他在那裡等待機緣,機緣成熟了他出來,出來的時候確實一鳴驚人。

  我們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就是一個榜樣,自己真修真幹,幾十年沒有人知道。到七十歲被人發現了,也是偶然的機會。有些居士,這些居士是學習經教的,懂,他不是迷信,到普陀山去遊覽觀光,無意當中在藏經樓遇到印光大師。在談話之間,發現這個老法師有學問、有道德,人很慈祥、很誠懇。當然這些人有問題提出來向他請教,老法師一樁一樁為他解答,他們非常滿意。回去之後,寫文章在報紙、雜誌裡發表,說到普陀山的奇遇,遇到這樣的高人,這出名了,七十歲。印祖八十歲圓寂的,所以他弘法利生十年。你看,七十年的累積,德行、學問,一天不懈怠,正是古人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由於老法師方言太重,他說的話聽得懂的人不多,所以他就不講經,講經還得找翻譯。完全用文字弘法,有人寫信提問題,他答覆他,用這個方法。一生參加弘法只有一次,上海舉行護國息災法會,請他老人家去主持。他在法會講開示講了七天,最後一天給大家做三皈,傳授五戒,三皈五戒。有這個小冊子,護國息災法會的法語,這是他在公共場所弘法的唯一的這麼一次,其他都是書信文字往來。你從這些去看,能看到老和尚真實學問博大精深,字字句句都能感動人。現在《文鈔全集》出版了,依照這部《文鈔》修行,決定得生淨土。

  所以我們要知道,佛菩薩出現在這個世間,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叫人相信你自己本來是佛,你要真正相信這句話,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相信發願求生決定得生,往生決定成佛。佛講的四十九年一切經教,目的就是這個,很單純。為什麼講那麼多?眾生根性太複雜了,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講法。可是終極的目標一定要知道。只有這個方法能幫助你很快成佛。煩惱不容易斷,業障很難化解,但是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功德太不可思議了。老實念佛的人、常常念佛的人會開智慧,為什麼?煩惱、業障不斷、不消,自己沒有了,這佛號的功德。愈是真誠心去念,就是沒有疑惑、沒有夾雜、沒有間斷,這個力量太大了,一心專念。學佛不麻煩,愈是大道愈容易。

  我們看底下這一小段,「續念得生」。

  【然猶續念不絕。結其善願為本。續得往生。】

  這個地方我們要留意了,念老的註解說,「信願不堅,依據不專」,但是怎麼樣?他能念佛相續,他求生的願沒間斷,念佛功夫不間斷。你看,「以念佛力及發願力,仍得往生」。但是怎麼樣?滯於邊地,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花不開。別人一到極樂世界,花就開了,花開見佛。他到極樂世界,花不開,這是什麼?帶著懷疑。但是他真念佛、真求往生。所以念佛的要訣,第一個就是不懷疑,第二個不夾雜,第三個不間斷。這個人念佛,這三個條件他有兩個,不懷疑他不行,他有懷疑,但是他不夾雜、他不間斷。所以他能往生,生到邊地,也不錯了,也非常難得。

  底下一大段講果。果裡頭分三段,第一,「道止邊界」,他往生生到邊界。我們看經文:

  【是諸人等。】

  就是指前面這一類人。

  【以此因緣。雖生彼國。不能前至無量壽所。道止佛國界邊。七寶城中。佛不使爾。身行所作。心自趣向。】

  末後這一句說得好,這不是佛的意思,是你自己所作,自己要受這個果報。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業因果報,佛不能改變。人造惡業墮地獄,閻羅王告訴惡人,你所做的是自作自受,我不能把你的罪加重,也不能把你的罪減輕,全是自作自受。修善亦如是,念佛往生還如是。所以蕅益大師講六信,裡面很重視因果,他六信的順序,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擺到最後。

  我們看註解,『是諸人等』,指前面所說的兩類往生邊地的人。一種是信他不信自,一種是信自不信他,對佛五種智慧有懷疑,這兩類人都生邊地。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二一集



2020年1月12日 星期日

印光大師的「十念計數」妙極了,真能照這個方法去修,沒有一個不往生

印光大師的「十念計數」妙極了,真能照這個方法去修,沒有一個不往生


  往生最重要的一個條件,一定要記住,「心淨則佛土淨」,臨命終時最後一念不是淨念不能往生。什麼叫淨念?清淨心念這一句佛號,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句話決定不能大意,跟我們的關係太大了。清淨心從哪裡來?誰都幫不上忙,一定要靠自己。到臨終再修清淨心怕修不成,來不及了。應該什麼時候修?如果今天聽明白了,今天就要開始修,你才有把握。以清淨心念阿彌陀佛,清淨心裡面最圓滿的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其次的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再其次的沒有執著,我們都做不到。

  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許多修淨土的人向他提問,這句佛號,念佛的時候心很散亂、妄念很多、雜念太多,怎麼辦?這真的是非常嚴重的問題,現在人這種現象更多,我們自己也不例外。我們仔細在《文鈔》裡頭去翻閱,看到大師的開示,我們得認真去學。念佛實在講非常方便,不受時間控制,隨時可以念,行住坐臥都可以念,什麼時候都可以念,只要空下來你就繼續念。就像諦閑法師教鍋漏匠,一句佛號念到底,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就這一句佛號,一定要把妄念念掉、雜念念掉。如何才能念掉?在理上講你得放下就容易了,放不下難了。什麼都要放下,什麼都是假的,什麼都是空的,人走沒有一樣東西能帶得去。祖師大德常常提醒我們,帶不去的你就不要再理會它,隨它去,帶得去的抓緊住。什麼東西能帶得去?這一句阿彌陀佛可以帶去。

  在技巧上,印光大師教給我們,這他自己行的,他是個老實人、很謙虛,說自己是中下根人,不是中上根人,煩惱習氣很重。他用什麼方法?他用十念方法。這個十念計數是暗記不是明記,佛號從一到十清清楚楚、字字分明。這個容易攝心,因為你一有妄念,這個數就記錯了,必須要記得清楚。佛號從心生出來,口裡念出去,耳朵聽進去,用這個方法攝心。聽自己念佛的聲音,不出聲音都可以,默念也行,默念的時候還是能聽自己的聲音,從一到十。

  如果初學的人從一到十還記不住,還會念念就不曉得第幾念,忘掉了,你就分兩段。兩段還是十句,第一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到五;接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六到十,句句清楚。但是不能夠這樣念,阿彌陀佛一,阿彌陀佛二,這就不行了,不是這個念法,是暗記,心裡記得清清楚楚,但是不落痕跡,很清楚,沒有痕跡。可以分成兩段,再不行的分三段,三段是三三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定要清楚。不要計數,不要用念珠,用念珠計數分心,這心不能夠專一。就是用這個方法,印祖一生就用這個方法念佛成就的,他把這個方法傳給我們,告訴我們,這個方法是養神(養精神)最殊勝。為什麼?人沒有妄想,散耗精神的就是妄念。真正修行人,所謂愈有功夫他心愈清淨,功夫就是清淨,功夫就是平等,清淨心裡頭沒有執著,平等心裡頭沒有分別。我們的功夫只要能做到這樣就決定可以往生,往生有把握。

  世間人的事,好事好,壞事也好,好壞統統都離掉,都不要放在心上。為什麼?好事等於零,不好的事也等於零。這個你如果真的了解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問題不解決了嗎?三十二億百千念就是一切法都歸零。三十二億,百千是單位,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念頭,哪一個念頭是你?你我他、諸佛眾生、一切萬物都離不了三百二十兆一彈指的這個念頭。我們把它換作秒,一秒鐘,彈得快我想可以彈五次,那就是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生滅,哪個生滅是自己?沒有。這才真正明瞭了、聽懂了《金剛經》上所說的這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聽懂。真聽懂真放下了,真放下就隨緣,普賢菩薩說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會歡歡喜喜、快快樂樂。為什麼?知道真相。真相是什麼?不可得,根本就沒有一個得。沒有得哪來的失?得失沒有了,你才真正得到自在,有得有失你怎麼可能自在?凡夫吃虧就吃了這虧,認為有失有得,不知道得失是假的。

  得失是個抽象概念,《百法明門》二十四個不相應,第一個就是得,沒有事實,抽象概念而已。所以今天量子力學家幫助我們斷疑生信,我們要感恩。以前經上講的這個我們想不通,想不通就總有懷疑,這個懷疑沒有辦法斷掉。看到科學報告,也是一般人講的,佛說這個話有科學根據,我們相信了,不再懷疑了。不再懷疑要真幹,如果沒有落實,那就是章嘉大師說的,你還是沒懂。大師這一句話好,我們一生受用無窮,時時刻刻提醒我,我沒做到就是沒懂,要是懂了哪有做不到的道理!老師給我講這一句話還舉了個比喻,他說我桌子旁邊,這一邊放的是黃金,這一邊放的是一塊銅,大小你看差不多。現在說我給你一個,你自己選擇。你要知道金比銅貴,你肯定拿黃金不拿黃銅,你不知道你才拿那個。這個比喻淺顯,這就是說,你真明白一定做到,你沒有做到是你不明白,你不了解事實真相。

(中略)

  「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三根普被,萬類齊收」。這幾句說的是彌陀對一切眾生的大恩大德,超過一切諸佛如來。我們得到彌陀恩德的庇佑,如何感恩報恩?那就是真正發願求生淨土,生到淨土,真報佛恩,佛天天盼望著我們,我們終於見面了。還在這個地方打妄想,還在這個地方生煩惱,對不起阿彌陀佛,對不起自己。為什麼?自己多生多劫都修這個法門,都沒有成功,這一下又遇到了,遇到了真幹,這一生真成就,真正自愛。瑩珂雖然是破戒,在團體裡面是個惡比丘,不是善人,但是他能懺悔,他知道因果,這是他往生真正的動機。他怕墮地獄,怕地獄苦,逼著他拼命,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不吃不喝,一句佛號念到底,就把佛念著,求佛現身。他做到了,真誠心的感通,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滿足他往生的願望,也滿足彌陀度生的本懷。所以一乘願海,淨宗一乘法,到極樂世界就成佛了,這叫一乘法。三根普被,萬類齊收,只要真信真願,一心念阿彌陀佛,統統都收,都能往生。

  「凡夫發心;十念頓證不退」,這是第十八願。凡夫是什麼?這一生,不說過去,這一生沒有緣遇到佛法,遇到之後生歡喜心,就說明過去生中有修,這一生當中遇到了生歡喜心,生無量的歡喜心,能把這個世間一切統統放下,沒有絲毫留戀。「大士行徑」,大士是法身菩薩,《華嚴經》圓教初住以上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他們的行徑。這行徑什麼?念佛是他們所行的。「十地不離念佛」,這個十地是別教,他真清楚、真明白了,他以後修什麼?就修念阿彌陀佛,他不修別的。「是故凡夫念佛而得往生」,凡夫真正相信,沒有絲毫懷疑,真肯念佛,哪有不得往生的道理!

  「既往生已,仍復念佛。念念相續,盡未來際」,這幾句話就是這句經文最重要的啟示。你看看,生到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還是念佛,沒有間斷。這個念佛是感恩,這個念佛是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做示範的。你問我怎麼成就的?我就這麼成就的。我把我成就的告訴你,你肯幹,你跟我一樣也成就了。這個法門是人人可以做得到的,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賢愚不肖,只要你肯老實念佛,沒有一個不成就。念念相續,盡未來際,就這個法門。我感覺到印光大師的方法妙極了,真能照這個方法去修,沒有一個不往生。心裡頭計數叫暗計,計數是不落痕跡的,心裡頭只是一句阿彌陀佛。為什麼教你計數?計數攝心,妄念進不來,雜念進不來,讓你心得清淨。行住坐臥什麼時候都可以念,什麼處所都可以念。只是告訴你,睡的時候可以默念不要出聲,傷身體;在衛生間裡不要出聲,默念,都不中斷,法子太妙了!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一0集



往生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心淨則佛土淨」 | 清淨心念這一句佛號,一念十念都能往生

往生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心淨則佛土淨」 | 清淨心念這一句佛號,一念十念都能往生


  往生最重要的一個條件,一定要記住,「心淨則佛土淨」,臨命終時最後一念不是淨念不能往生。什麼叫淨念?清淨心念這一句佛號,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句話決定不能大意,跟我們的關係太大了。清淨心從哪裡來?誰都幫不上忙,一定要靠自己。到臨終再修清淨心怕修不成,來不及了。應該什麼時候修?如果今天聽明白了,今天就要開始修,你才有把握。以清淨心念阿彌陀佛,清淨心裡面最圓滿的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其次的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再其次的沒有執著,我們都做不到。

  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許多修淨土的人向他提問,這句佛號,念佛的時候心很散亂、妄念很多、雜念太多,怎麼辦?這真的是非常嚴重的問題,現在人這種現象更多,我們自己也不例外。我們仔細在《文鈔》裡頭去翻閱,看到大師的開示,我們得認真去學。念佛實在講非常方便,不受時間控制,隨時可以念,行住坐臥都可以念,什麼時候都可以念,只要空下來你就繼續念。就像諦閑法師教鍋漏匠,一句佛號念到底,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就這一句佛號,一定要把妄念念掉、雜念念掉。如何才能念掉?在理上講你得放下就容易了,放不下難了。什麼都要放下,什麼都是假的,什麼都是空的,人走沒有一樣東西能帶得去。祖師大德常常提醒我們,帶不去的你就不要再理會它,隨它去,帶得去的抓緊住。什麼東西能帶得去?這一句阿彌陀佛可以帶去。

  在技巧上,印光大師教給我們,這他自己行的,他是個老實人、很謙虛,說自己是中下根人,不是中上根人,煩惱習氣很重。他用什麼方法?他用十念方法。這個十念計數是暗記不是明記,佛號從一到十清清楚楚、字字分明。這個容易攝心,因為你一有妄念,這個數就記錯了,必須要記得清楚。佛號從心生出來,口裡念出去,耳朵聽進去,用這個方法攝心。聽自己念佛的聲音,不出聲音都可以,默念也行,默念的時候還是能聽自己的聲音,從一到十。

  如果初學的人從一到十還記不住,還會念念就不曉得第幾念,忘掉了,你就分兩段。兩段還是十句,第一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到五;接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六到十,句句清楚。但是不能夠這樣念,阿彌陀佛一,阿彌陀佛二,這就不行了,不是這個念法,是暗記,心裡記得清清楚楚,但是不落痕跡,很清楚,沒有痕跡。可以分成兩段,再不行的分三段,三段是三三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定要清楚。不要計數,不要用念珠,用念珠計數分心,這心不能夠專一。就是用這個方法,印祖一生就用這個方法念佛成就的,他把這個方法傳給我們,告訴我們,這個方法是養神(養精神)最殊勝。為什麼?人沒有妄想,散耗精神的就是妄念。真正修行人,所謂愈有功夫他心愈清淨,功夫就是清淨,功夫就是平等,清淨心裡頭沒有執著,平等心裡頭沒有分別。我們的功夫只要能做到這樣就決定可以往生,往生有把握。

  世間人的事,好事好,壞事也好,好壞統統都離掉,都不要放在心上。為什麼?好事等於零,不好的事也等於零。這個你如果真的了解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問題不解決了嗎?三十二億百千念就是一切法都歸零。三十二億,百千是單位,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念頭,哪一個念頭是你?你我他、諸佛眾生、一切萬物都離不了三百二十兆一彈指的這個念頭。我們把它換作秒,一秒鐘,彈得快我想可以彈五次,那就是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生滅,哪個生滅是自己?沒有。這才真正明瞭了、聽懂了《金剛經》上所說的這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聽懂。真聽懂真放下了,真放下就隨緣,普賢菩薩說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會歡歡喜喜、快快樂樂。為什麼?知道真相。真相是什麼?不可得,根本就沒有一個得。沒有得哪來的失?得失沒有了,你才真正得到自在,有得有失你怎麼可能自在?凡夫吃虧就吃了這虧,認為有失有得,不知道得失是假的。

  得失是個抽象概念,《百法明門》二十四個不相應,第一個就是得,沒有事實,抽象概念而已。所以今天量子力學家幫助我們斷疑生信,我們要感恩。以前經上講的這個我們想不通,想不通就總有懷疑,這個懷疑沒有辦法斷掉。看到科學報告,也是一般人講的,佛說這個話有科學根據,我們相信了,不再懷疑了。不再懷疑要真幹,如果沒有落實,那就是章嘉大師說的,你還是沒懂。大師這一句話好,我們一生受用無窮,時時刻刻提醒我,我沒做到就是沒懂,要是懂了哪有做不到的道理!老師給我講這一句話還舉了個比喻,他說我桌子旁邊,這一邊放的是黃金,這一邊放的是一塊銅,大小你看差不多。現在說我給你一個,你自己選擇。你要知道金比銅貴,你肯定拿黃金不拿黃銅,你不知道你才拿那個。這個比喻淺顯,這就是說,你真明白一定做到,你沒有做到是你不明白,你不了解事實真相。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一0集



2020年1月11日 星期六

「欲望」是魔的原始點:只要有這個東西,外面所有一切境界沒有一樣不是魔

「欲望」是魔的原始點:只要有這個東西,外面所有一切境界沒有一樣不是魔


  這種大法得來真不容易,百千萬劫難遭遇,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天,我們生在這個世界好不好?對修行人,對我來講,好!好在哪裡?好在我親眼看到、聽到、接觸到,我毫不留戀。太平盛世不容易,給你說五濁惡世,這世界不錯,不濁不惡,我還不想去。今天這個世界想去的人很多,你要不相信,你去問問那個自殺的人。現在連小孩都自殺,老人院自殺的人很多,為什麼?對這個世界厭惡。他採取,這也是個錯誤的做法,自殺能不能解決問題?不能,死了以後還離不開這個世界。真正能解決問題的,前面我們讀過,「當相即道,即事而真」,這樣才真正平平安安、穩穩當當走出去。不能逃避,要依戒定慧,要依淨業三福,我們只要能夠把十善修好,六和修好,六度、十願修好,就走出去了。這個事難不難?不難!你能夠把欲望放下。

  欲望害人,欲望是所有罪惡的根本。為什麼有欲望?不知道是假的,都以為是真的。魔在哪裡?這就是魔,欲望是魔頭,欲望是魔的原始點,只要有這個東西,外面所有一切境界沒有一樣不是魔。名聞利養是魔,財色名食睡是魔,統統是魔!看這個也愛,看那個也愛,這個也討厭,那個也怨恨,不就都是魔嗎?讓你在這一生當中受盡煩惱的折磨,你可不能怪人,同樣的境界,為什麼有人他不受?你要看清楚、看明白了,你就曉得魔不害人,是你自己願意上當,是你自己放不下。事實真相看清楚、看明白,心就定了,這叫看破。唯有真正看破,他才真肯放下,自以為看破了,其實沒放下,沒放下是假的,不是真的。

  我們是真的修是假的修?自己一反省、一檢點就清楚了。早課、晚課做些什麼?這幾十年當中我們也常說,早課是提醒自己,今天這一天我要走在佛道上。一念貪心起,那是鬼道;一念瞋恚生起來,地獄道;一念愚痴,畜生道;一念驕傲、傲慢,是羅剎道、阿修羅道。念頭才起,自己就認識這個路是通什麼地方,我該不該走。一念阿彌陀佛是成佛之道,道路在面前,你愛走哪一條走哪一條,誰都不會限制你。佛菩薩聖賢不限制你,只告訴你這什麼道,後頭是什麼結果,告訴你,路是你自己走的,是你自己選擇的。今天在這一會,這是成佛的大道,無比的稀有,為什麼?它不是成別的佛,它是成阿彌陀佛。走這個道走到底就是阿彌陀佛,你成佛了,好!不少人羨慕。你能不能把其他所有的道路都捨棄?道只准你走一條,你不能同時走兩條路,其他的統統都放下,這條路通暢無阻,你真走成功。

  我們在這裡作斯示現,威儀有則,做個榜樣給大家看看。我這一部經講完,這是《大經解》的第二遍,我接著講第三遍,三遍講完了講第四遍,我能活多少年就講多少遍,我不講其他經了。我告訴大家,我就走成阿彌陀佛這一個道,其他的道我都捨棄,不要了。我們的道場非常自由,是開放的,裡面經典世法、出世法都具足,八萬四千法門,你們愛走哪個法門,我們都鼓掌,不反對。可是你問我?我就走阿彌陀佛這個道,就走《無量壽經》這個道。而且告訴大家,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誰介紹給我的?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介紹給我的。我相信老師,老師愛護我們,老師不會害我們,老師指我們的是正路,不會指邪路給我。我一直走下去,這叫尊師重道;我要走偏差了,我是背師叛道。

  孝順父母,奉事師長,是佛學、聖學的起點。這個起點非常重要,不從這個地方開始,你這條道路就非常不穩定,不定什麼時候出差錯,你就走偏、走邪了。把這個偏邪誤以為是真實,這個過失大了,不但害自己,你影響多少人?多少人跟著你走向偏道、岔道,你要負因果責任。這個責任是什麼?斷一切眾生法身慧命,果報你就曉得,阿鼻地獄。不容易出來,出來之後生生世世愚痴,沒有眼睛,意念愚痴糊塗。你種的什麼因,你受的是什麼果報,因果一定是相應的。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0六集



2020年1月3日 星期五

學淡化

學淡化


  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從早到晚六根所接觸的境界,給諸位說也是法爾如是,全是業力變現的,沒有這個業不會現這個境界。幾個人知道?幾乎沒有人,不是真正學佛的人他決定不知道。真實修行人不一樣,他慢慢覺悟了,體會到了。我們在這個境界裡,這境界裡一定要提升自己的靈性,這境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借假修真。身體是假的,環境也是假的,從這個假的境界裡頭怎麼提升?斷煩惱,消業障,提升自己的靈性,這叫真幹。如果不是提升自己,那你就造業,造業就往下墜落。怎麼才叫提升?不著相就提升了。你看大乘經裡頭,佛不是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嗎?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都是佛,本來都是佛,現在為什麼變成這樣?佛告訴我們,就是因為有三種煩惱,造作善、不善業,我們受這些東西拘束了,動彈不得,不知道這是假的。真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正回頭了,我們斷煩惱還沒這個能力,把煩惱淡化可以做得到。哪些煩惱?貪、瞋、痴、慢、疑、惡見,這叫見思煩惱。我們在生活當中淡化,在工作裡頭學淡化,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學淡化。學著對人對事對物不貪、不瞋,心平氣和,不痴、不傲慢、不懷疑,正知正見。這就是好事,這是向上提升,不會向下墜落。把這個道理落實在十善、落實在六和、落實在六波羅蜜,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你這一生必定得生,你一得往生是決定成佛。

  我今天教大家就是這三條,很簡單,很容易記。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痴,這是十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跟這個相應,決定不要違背。六和,和為貴,與一切眾生往來我們學著和睦相處。他不跟我和,我跟他和,他看到我就不舒服、就會生氣,我就避開一點,看他來了我趕快離開。學「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叫真修行。六波羅蜜養成習慣,喜歡布施,喜歡守規矩,守規矩就是持戒,喜歡忍讓、不爭,於人不爭,於世無求,好!信願持名,時間不空過,這叫精進。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什麼都沒有,那就叫禪定。念念不忘這句佛號,那就是般若波羅蜜。每一天只要把這個做好,叫真精進,一心求生淨土。這個世界亂了,人心壞了,我們老老實實求生淨土。在這個世間什麼虧都可以吃,不要再計較,抓緊時間一向專念,臨終的時候極樂世界自然現前,因果決定法爾。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五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