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菩提心是回到真心,用真心用事,用清淨平等覺的心去看人事物,看到一切法的真相是性相皆空,皆不可得
⭕淨土確確實實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學其他法門未必是這個根性,
修淨土法門統統全是。
⚪但是淨土也得要看破放下,你才能保證往生……
看破意思是明瞭,對事實真相明白,
明白之後自然放下。
沒有放下,老師告訴我,你沒有明瞭,自己要承認。
最怕的是強不知以為知,不明瞭以為明瞭,這就壞了,這沒救了。
只要自己曉得,我確實還沒有把它搞清楚、沒有搞明白,你還能夠提升、還能進步,這還有救。
如果是以為自己明白了,做不到,我明白了,這不能提升,佛教你都沒用處,
為什麼?不能接受。
⚪用這個方法來檢點自己,才知道自己真正與佛菩薩境界差距非常的遙遠,
那怎麼辦?不能離開經教。
用現在的話說,我們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的習氣毛病很重。
佛四十九年講經教學,目標就是對知識分子,這是佛無盡的慈悲。
上根人沒有這麼麻煩,像惠能這一類的上上乘人,幾句話他就覺悟了。
下下根人也了不起,一句阿彌陀佛,他三年就能往生,就成就了,那個成就跟上上根人的成就完全沒有差別。
所以上根、下根好度,他老實、聽話、真幹,
⚪最難度的就是當中這一段,人數特別多。
世尊四十九年講經教學就是為這些人,我們在其中,
我們感謝佛陀、感恩佛陀,就決定不能離開經教。
佛這個經是為我講的,這個教就是教導我的,
我接受了,依教奉行,我這一生就有成就,
往生極樂世界就是究竟圓滿的成就。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發菩提心是看破,
一向專念是放下,把一切萬緣統統放下……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
我這一生沒別的事情,來到這個世間……就為這樁事情……
其他的全是假的。
一心一意,沒有一個不往生,萬修萬人去,善導大師說的。
現在呢?現在還是萬修萬人去,真修,就這八個字做到了,「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那不能去的?……菩提心沒有發,沒有專念……
菩提心是覺悟心,
他依舊是迷而不覺,從早到晚表現的還是貪瞋痴慢疑,還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還是損人利己。
只是程度上可能有點進步,損人利己這個念頭淡了幾分……清淨心沒現前。
⭕發菩提心是回到真心,用真心用事,
用清淨心、用平等心、用覺而不迷的心去看人看事看物,看一切法,不迷,一切法事實真相你全看到了。
看到一切法的真相是什麼?性相皆空,皆不可得,
性裡頭沒有現象,
相裡頭全是假象,全是生滅法,剎那生滅。
《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三心不可得」,相是心變現出來的,
能變不可得,所變怎麼會可得?哪有這個道理!
所以,能變的心性、所變的萬法,你自然就不執著。
不執著,清淨心現前;
不分別,平等心現前;
就大徹大悟,覺就現前。
⭕還有個身體……賢首國師教給我們,用這個身體來示現「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經上講積無量無邊功德……
心地沒有把功德放在心上,這叫真功德;
把功德放在心上,功德沒有了,變成福德。
這個關係很大,
福德不能出六道,你在人天兩道享福,
功德超越六道。
我們要積真功德,那就是斷惡修善,不把它放在心上……這叫真功德。
心裡有什麼?心裡只有阿彌陀佛……
這叫決定往生,決定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
⭕「專念彌陀,即可迅速圓滿自性本具之無邊妙德」……
德就是能力,能力從智慧上來的;
妙是有智慧,
有智慧的方法叫妙德。
智慧是不著相,
沒有智慧是著相了,這個難!……
⚪做的時候一定要有回報,我修財布施希望發財,如果不發財,我修它幹什麼!這眾生心。
菩薩修布施,修財布施,不求回報,這就妙了。
不求回報,回報的是無量無邊。
有心求財富,能得到,真的,你修多大會得多大……
⚪無心去修,就是不放在心上去修,所得到的是無邊的果報,為什麼?它稱性。
《華嚴經》上佛告訴我們,自性是圓滿具足的,沒有一樣欠缺,你說財富,無量無邊的財富。
依照佛法修學是把自性打開,
自性裡面流出來的無量智慧、無量福德、無量相好、無量才藝,樣樣都是無量的,沒有一樣是欠缺的。
⚪修淨宗的人就用這一句名號就圓滿成就了,
沒有比這個更簡單,沒有比這個更方便,沒有一樣比這個更有效果,而且是快速看到效果,就是迅速圓滿自性本具無邊妙德。
一生到極樂世界就兌現,你就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章嘉大師當年教我,學佛要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好榜樣,你真正看清楚、看明白了,照他那個樣子去修學,你決定不會有差錯,你決定會有成就。畢竟我們自己冷靜思惟,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比不上古人,這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在這些大經大論裡頭真下過功夫,斷煩惱是真難,斷習氣就更不必說了,決定斷不了。所以最後,學了三十多年才真正回頭,專修淨土。淨土確確實實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學其他法門未必是這個根性,修淨土法門統統全是。但是淨土也得要看破放下,你才能保證往生。看破放下是章嘉大師,我跟他老人家見面第一天教給我的。看破意思是明瞭,對事實真相明白,明白之後自然放下。沒有放下,老師告訴我,你沒有明瞭,自己要承認。最怕的是強不知以為知,不明瞭以為明瞭,這就壞了,這沒救了。只要自己曉得,我確實還沒有把它搞清楚、沒有搞明白,你還能夠提升、還能進步,這還有救。如果是以為自己明白了,做不到,我明白了,這不能提升,佛教你都沒用處,為什麼?不能接受。
用這個方法來檢點自己,才知道自己真正與佛菩薩境界差距非常的遙遠,那怎麼辦?不能離開經教。用現在的話說,我們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的習氣毛病很重。佛四十九年講經教學,目標就是對知識分子,這是佛無盡的慈悲。上根人沒有這麼麻煩,像惠能這一類的上上乘人,幾句話他就覺悟了。下下根人也了不起,一句阿彌陀佛,他三年就能往生,就成就了,那個成就跟上上根人的成就完全沒有差別。所以上根、下根好度,他老實、聽話、真幹,最難度的就是當中這一段,人數特別多。世尊四十九年講經教學就是為這些人,我們在其中,我們感謝佛陀、感恩佛陀,就決定不能離開經教。佛這個經是為我講的,這個教就是教導我的,我接受了,依教奉行,我這一生就有成就,往生極樂世界就是究竟圓滿的成就。
所以「專念彌陀」,這個經上教導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是看破,一向專念是放下,把一切萬緣統統放下,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我這一生沒別的事情,來到這個世間幹什麼的?就為這樁事情。現在是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其他的全是假的。一心一意,沒有一個不往生,萬修萬人去,善導大師說的。現在呢?現在還是萬修萬人去,真修,就這八個字做到了,「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那不能去的?不能去的,菩提心沒有發,沒有專念,是這麼回事情。今天一萬個人裡面只有一、二個往生的,那些人是什麼?菩提心沒有發出來,你看他平常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還是習氣。菩提心是覺悟心,他依舊是迷而不覺,從早到晚表現的還是貪瞋痴慢疑,還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還是損人利己。只是程度上可能有點進步,損人利己這個念頭淡了幾分,還有,不是完全沒有,沒轉過來,清淨心沒現前。
經上講的三樁事情,清淨、平等、覺,這是什麼?這是我們的真心。發菩提心是回到真心,用真心用事,用清淨心、用平等心、用覺而不迷的心去看人看事看物,看一切法,不迷,一切法事實真相你全看到了。看到一切法的真相是什麼?性相皆空,皆不可得,性裡頭沒有現象,相裡頭全是假象,全是生滅法,剎那生滅。《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三心不可得」,相是心變現出來的,能變不可得,所變怎麼會可得?哪有這個道理!所以,能變的心性、所變的萬法,你自然就不執著。不執著,清淨心現前;不分別,平等心現前;就大徹大悟,覺就現前。覺一現前,不但離開六道,離開十法界,是什麼身分?法身菩薩。法身菩薩住實報莊嚴土,不住十法界,身體還在這個世間,這叫什麼?佛法的名詞叫有餘依涅槃。清淨平等覺就是涅槃,你已經證得,身體還在世間,這叫有餘依,還有個身體。留在世間妨不妨礙?不妨礙,正好利用這個身體,叫廢物利用。利用它做什麼?教化眾生。做四種示現,賢首國師教給我們,用這個身體來示現「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用它來表演,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經上講積無量無邊功德,真的。積無量無邊功德,心地沒有把功德放在心上,這叫真功德;把功德放在心上,功德沒有了,變成福德。這個關係很大,福德不能出六道,你在人天兩道享福,功德超越六道。我們要積真功德,那就是斷惡修善,不把它放在心上,心裡沒有斷惡修善這個念頭,這叫真功德。心裡有什麼?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這是什麼回事?這叫決定往生,決定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是這個意思。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教化眾生的目的、教化眾生的宗旨,明瞭之後大乘佛法就圓滿了。
所以,「專念彌陀,即可迅速圓滿自性本具之無邊妙德」。無邊妙德是什麼?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妙在哪裡?無量無邊的法門都不著相,都可以自由自在的去運用,什麼樣的根性用什麼方法幫助他、去度化他,目的是幫助他破迷開悟,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這叫妙德。德就是能力,能力從智慧上來的;妙是有智慧,有智慧的方法叫妙德。智慧是不著相,沒有智慧是著相了,這個難!眾生希望我做的時候一定要有回報,我修財布施希望發財,如果不發財,我修它幹什麼!這眾生心。菩薩修布施,修財布施,不求回報,這就妙了。不求回報,回報的是無量無邊。有心求財富,能得到,真的,你修多大會得多大。如果說是無心去修,就是不放在心上去修,所得到的是無邊的果報,為什麼?它稱性。《華嚴經》上佛告訴我們,自性是圓滿具足的,沒有一樣欠缺,你說財富,無量無邊的財富。依照佛法修學是把自性打開,自性裡面流出來的無量智慧、無量福德、無量相好、無量才藝,樣樣都是無量的,沒有一樣是欠缺的。修淨宗的人就用這一句名號就圓滿成就了,沒有比這個更簡單,沒有比這個更方便,沒有一樣比這個更有效果,而且是快速看到效果,就是迅速圓滿自性本具無邊妙德。一生到極樂世界就兌現,你就看到,佛沒有騙人,句句是真話。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一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