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日 星期一

「墮見聞」:以廣學多聞為榮耀。今天修行人十之八九都出這個問題——這是所知障

「墮見聞」:以廣學多聞為榮耀。今天修行人十之八九都出這個問題——這是所知障


  第六,「廣智慧」,智慧是般若波羅蜜,「智慧者,照了萬法,通達無礙也」,佛法真正要求的就是求智慧,智慧從禪定當中得來的。「謂菩薩修行之時,若墮見聞,則有一切塵境所蔽」。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今天修行人,十之八九都出了這個問題,為什麼?研究經教,廣學多聞,以這個為榮耀,以這個為成就,這糟了!這是什麼?所知障。佛給我們講,不能明心見性,兩種障礙,前面講的是煩惱障,這是所知障。煩惱障斷盡了,有所知障也不能見性。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的,我們要會看。他十九歲離開家庭,捨棄王位繼承,捨棄榮華富貴的生活,這叫放下煩惱障。示現給知識分子看,他出去參學,十九歲出去參學到三十歲,整整十二年。這十二年當中,印度所有的宗教、學派他統統親近過,廣學多聞。但是他把這個放下了,學了十二年,不學了,放下了,在菩提樹下入定,叫放下所知障。兩種障礙都放下,他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開始教學的生涯。從三十歲到七十九歲,他教學四十九年,到七十九歲圓寂,我們中國人說八十歲。兩種障都放下了。

  這一句是所知障,學佛千萬不要墮在這裡頭,就大錯特錯了。廣學多聞,你看,則有一切塵、境所蔽。塵,六根六塵,境是外面的境界,你被它所障礙了,你被它蒙蔽了。它不是智慧,它是什麼?知識。學佛的人最容易犯這個錯誤,為什麼?用世間學術這種心態、方法來學佛,全走的這個路。我們在英國看到的,幾個大學我們去參觀,這裡面學生研究漢學,我們看到歡喜,不能不佩服,不能不讚歎。有能力讀中國的古文,用中國古著來寫博士論文,現在中國人做不出來。但是他學的是知識不是智慧,不是從廣一心當中得來的,他沒有一心,他心還是散亂的。是知識,把聖賢的心性的智慧變成了知識,變成知識就有侷限性。今天社會動亂,災難頻繁,他有沒有方法?沒有辦法,這是我們參與聯合國和平會議上看到的。那些參加的開會的人員都是專家學者,都是廣學多聞,看到今天社會一籌莫展。這不是我們在理想、在想像,我們親自看到的,真的是事實。什麼能解決問題?智慧能解決問題,沒有後遺症。他們是知識不是智慧,知識解決問題有侷限性,而且有後遺症,沒完沒了。所以我們去參學獲益良多,一定要親自去看到,你才能覺悟、才能明瞭,我們應該怎樣學,應該怎麼樣做才能真正收到效果。

  「當以智慧一一照了」,了是明瞭,「觀其所起,察其所滅」。這個觀就是智慧起的作用,叫看,它不叫看,它叫觀。觀是用智慧,看是用感情,看裡頭有情有愛,觀裡頭沒有,觀是智慧。你看萬事萬物,看它生起,看它消失,你把它看清楚。「處愛欲中,心在道品之藏,在愛欲裡頭,愛欲是事,可是心呢?心在道品。道品之藏,藏是像倉庫,現在講的儲藏室,這裡面是什麼?裡面是道。心在道上,心不在愛欲當中,愛欲是什麼?愛欲是隨緣;心在道品之藏裡頭,妙用。有沒有例子?有,釋迦牟尼佛是最好的例子。你看看,他出生在王宮,享受的是愛欲,宮廷的生活。可是他心在道上,他能放下、他能捨離,毫不留戀,這個可以。可是一般人心不在道品之藏,他在愛欲當中,他就回不了頭來。多,太多太多了。從愛欲當中能回頭的有幾個人?不多,歷史上寥寥可數。安世高是的,安息國的太子,父親死了,他做了國王,做了半年,把國王讓給他叔叔,他出家修行了,這個真能捨掉。晚年在中國弘法,成為中國初期譯經最著名的大師。心在道上,心不在愛欲,他能夠示現在愛欲裡頭脫離愛欲,這是勸人,表演給別人看的。你們都貪、都要,你看,我到手了我都放下。暗示這個道比愛欲還要高,這種享受不是世間享受能夠相比的,這含的意思很深。

  「寄濁惡界」,這個濁惡界就是五濁惡世,「心遊清淨之鄉」。我們現前身體在這個五濁惡世,可是心不在這裡,心在清淨之鄉。我們最好心在極樂世界,心在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在哪裡?就在這部《無量壽經》裡頭,只要天天不離開《無量壽經》,念念想著經典裡面的教訓、經典裡面的境界,你就快樂無比。心想事成,要真想它。天天念著極樂世界、天天念著阿彌陀佛,到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見到了、想到了,決定不落空。對於這個世間一切都別去想它

  入險道,我們走路,現在險道很多,山崩地陷,到處都有災難,「心思方便之道」。險路,六道真的是險路。菩薩道是難路,很難行,為什麼?要斷煩惱、要消業障。斷煩惱、消業障我們今天做不到,這路行不通。我們是過去生中,跟阿彌陀佛有非常密切的緣分,所以這一生你能遇到,遇到能生歡喜心,這不容易。我常講,我們一定要珍惜我們能遇到這部經,為什麼?這部經講得最清楚、最明白,我們完全能看得懂。加上這部註解,黃念老整整用了六年時間,蒐集這麼多的參考資料,真叫取其精華。一百九十三種來註解這部經的經文,所以是集註,集佛經論、祖師大德註疏之大成,讓我們對這部經有深入的體會。這個經跟註合起來,就是末法時期大圓滿的大教,確實能保證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往生不退成佛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七十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