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終棄捐』,這後面四句,『莫誰隨者,貧富同然,憂苦萬端』,這是講一個人捨命的時候,命終你要捨棄這個身體,這時候是最難捨的時候。「此四句泛指一切世人。臨命終時,則一切積愛之眷屬財寶,皆當捨離」。這個事情大難大難!愈是不能捨他就愈痛苦,愈痛苦我們就曉得,來生的果報不好,多半在餓鬼道跟畜生道。這不能捨是愚痴,愚痴感畜生。他愛他居住這個房子、居住這個環境,捨不得離開,決定投生在畜生道,還在這個地方。我們六和園有一隻貓,我細心觀察,這個貓是六和園前面的主人。我住這個房子是第五個,前面有四個,我想應該是第一代跟第二代,捨不得離開。這個貓認處所不認人,而且牠蹲的那個位子都是主人的位子,牠睡覺是在主座,那個座位上睡覺,就曉得牠是主人。牠現在還是主人,牠這個念頭沒有捨掉。我們天天也念佛勸牠,要放下、要覺悟,要求生淨土,不要再貪戀這些東西。我們如果有這種觀念的話,你就要曉得很麻煩。畜生愚痴,非常執著,覺悟不容易,尤其是這一生聞佛法的工夫不夠,離開六道輪迴就非常困難。所以,聞法的時間要長,長時間的薰修慢慢就覺悟了,叫你捨你很容易放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很有道理,表演給我們看,長時間的接受大乘經典的薰修有很大的利益。
真正學佛的人要像佛常常勸告我們的,自行化他,為人演說。《金剛經》不長,五千多個字,裡頭這一句說了多少遍,「信受奉行,為人演說」,這句話說多少遍!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我們對大乘要相信,決定不要懷疑;懷疑,那是我們很大的過失,懷疑就不相信了,這種大法、妙法不就當面錯過?那要是淨宗,要有一點點懷疑就不能往生,這個損失太大了。真正參透了,對這個世間隨緣妙用。妙用什麼?善於運用你的緣,這個緣一定是幫助你覺悟,幫助你境界提升;第二個,幫助你積功累德,積功累德是要幫助別人,幫助別人愈多功德愈大。幫助別人這裡頭最重要的不著相,絕不求人天的果報,完全迴向求生淨土,這個人是一等聰明人,這人是佛菩薩,這不是凡人。凡人自私自利,搞自己的名聞利養,把這個排在第一位,這是凡人;佛菩薩把利益眾生擺在第一位,沒有自己,這是真正成就無量功德。若不是長時間受大乘經教的薰習,我們怎麼會知道,怎麼會覺悟,怎麼會那麼樣痛痛快快捨掉?決定不求自己安樂,為什麼?這個世間很短促,貪圖這個世間的安樂,把極樂世界的安樂喪失掉了。極樂世界無量壽,那是真安樂。流浪在外,什麼苦都可以受,在六道裡頭輪迴就是流浪在外。無論什麼環境甘心情願,絕不圖享受,多積一些功德,蕅益大師講的,往生品位的提升靠這個。真信切願,決定得生。
經上所說的全是事實,你現前「一切積愛之眷屬財寶,皆當捨離」,到你臨終的時候一樣帶不去。「獨去獨來,無能隨伴,至愛之人,可以同時死,但不能同處去」。為什麼?各人有各人的業,同時死也不能在一起,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業因不同,果報千殊,去處各各不同,故云莫誰隨者」,沒有人能隨你。《普賢行願品》裡頭說得好,「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六根都壞了,眼不能見、耳不能聽了,而且很快。「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你是個國王也不行,臨終的時候沒有一樣能帶去。「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輔相大臣這是你身邊的人,宮城內外是你居住的處所,「象馬車乘」是你的交通工具,「珍寶伏藏」是你收集的金銀財寶,「如是一切無復相隨」,沒有一樣你能帶得走的。這些事情要在平常看破,要在平常能放下,就是說不放在心上,真不能放在心上。佛教導我們,放在心上只有阿彌陀佛,你就完全做對了。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三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