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1日 星期三

悟後起修:悟怎麼開法?要從戒。定是樞紐,慧是目的,持戒是手段

悟後起修:悟怎麼開法?要從戒。定是樞紐,慧是目的,持戒是手段

⭕悟怎麼開法?悟是自己本有的,不是外來的
自性裡頭本有智慧德相,哪用到外面?外面沒有……外面是知識,不是智慧,
智慧是從內裡頭往外開的,是自性的寶藏,真正了不起,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要從戒,持戒得定就開智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定是樞紐,慧是目的,持戒是手段

它的理念,最高的指導原則,「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著重那個自見
自見就是開悟。不是老師講給你聽的,不是別人教你……自己悟出來的,求這個。

悟後起修,沒有開悟之前是求開悟。

⭕童蒙教你背書,不講解,背了管什麼用?會開悟。
背書的目的不是記,「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孔子都不贊成……

中國從前教學生背書是修定……不背書你會胡思亂想,教你背書……
背得很熟那是附帶的……正的作用是叫你把妄想雜念打掉,是修定的一種方法。

⭕現在學校考卷都一樣的,標準都一樣的,這不行,多少天才被埋沒掉。

悟得深的人答得深,悟得淺的人答得淺,
所以夫子對每個學生,看到他們的根性,你是什麼根性給你怎麼講法。

⭕海賢老和尚……早飯吃完之後,田裡面工作,
那工作是什麼?修戒定慧、修六度、修普賢十願……

那個碟片是我們《大乘無量壽經》的總結,要把它當作一部經來看。
我勸大家一天看三遍,一年不要中斷,每天念一萬聲佛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悟怎麼開法?悟是自己本有的,不是外來的,自性裡頭本有智慧德相,哪用到外面?外面沒有,外面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是從內裡頭往外開的,是自性的寶藏,真正了不起,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要從戒,持戒得定就開智慧,所以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定是樞紐,慧是目的,持戒是手段。它的理念,最高的指導原則,「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著重那個自見,自見就是開悟。不是老師講給你聽的,不是別人教你,不是的,自己悟出來的,求這個。自己悟出來之後,再去讀書,再去看別人的註解,聽別人的講演。為什麼?你一聽就明白,他哪裡講錯了、哪裡講對了,他的程度悟入在哪一個階層,你都清清楚楚。

  所以龍樹菩薩,這印度人,釋迦牟尼佛走了以後七百年出生在南印度,這個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之後再學習釋迦牟尼佛的經典,四十九年所說的經教,他只用三個月全學完了,這一部《大藏經》。我們能相信嗎?能。憑什麼?中國也有。唐朝時候中國禪宗惠能大師,那也是個開悟的。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所以他不需要看釋迦牟尼佛這些經典,但是這些經典裡面意思他全知道。你要不相信,你拿一部經念給他聽,你念完了,他講給你聽。

  所以叫悟後起修,沒有開悟之前是求開悟。這個理念、方法儒、道學去了,把它繼承過來了。儒家四書五經也是教你一門,私塾老先生教書是教你一門。但是童蒙的時代他可能教你學很多門,但是一定是一門一門的學。童蒙教你背書,不講解,背了管什麼用?會開悟。背書的目的不是記,「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孔子都不贊成。一定要有悟處,悟處是什麼?活的,活的才管用。孔老夫子開悟了,他講的東西跟佛沒有兩樣。你看,孔子的學生問孝,什麼叫孝?什麼叫仁?這都孔子常常講的,孔子答覆學生,每個學生答覆的不一樣。這是什麼?活的,它不是死的。現在學校考卷都一樣的,標準都一樣的,這不行,多少天才被埋沒掉。悟得深的人答得深,悟得淺的人答得淺,所以夫子對每個學生,看到他們的根性,你是什麼根性給你怎麼講法。學了之後,活學活用,他就落實在生活上、就落實在工作上,處事待人接物他全用上了。

  近代我們看到海賢老和尚,去年才往生的,這個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有人說,我知道,我看碟片我看出來了。他不認識字,一生的工作是種田,是農民。沒有做過經懺佛事,沒有做過法會,小廟每天早晚就是拜佛,燒香、拜佛、念佛,沒有其他的任何活動。天亮,早飯吃完之後,田裡面工作,那工作是什麼?修戒定慧、修六度、修普賢十願,別人看不出來。這個碟片我看了三十多遍,這本《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他全做到了。所以我告訴大家,那個碟片是我們《大乘無量壽經》的總結,要把它當作一部經來看。我勸大家一天看三遍,一年不要中斷,每天念一萬聲佛號,一萬聲佛號大概要兩個小時。每天看三遍,你看上一年,你的心就定了,定生慧。所以,不能知道太多,知道太多東西心是雜的、心是亂的,生什麼?生煩惱。清淨心生智慧,平等心生智慧。所以中國從前教學生背書是修定,這個意思一定要搞清楚。背書你就不會胡思亂想了,不背書你會胡思亂想,教你背書。那個背熟了,背得很熟那是附帶的,那是附作用,正的作用是叫你把妄想雜念打掉,是修定的一種方法。

  如果真的能夠定上十年,海賢就一句阿彌陀佛,他不認識字,沒有聽過經,也沒有讀過經,他什麼都知道。師父教導他,不許說,他也很老實很聽話,他就不說。偶爾露一點,一般人看不出來,極高明而道中庸。在這個時代,學佛要想成就,用他的方法比什麼都好,所以那是修學淨宗最好的榜樣,真正的模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十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教建立在真如自性的理體上,這是真的,正法。
凡是建立在阿賴耶的幻相當中,那都叫做外道,都不是正法,為什麼?它不能見性

能夠見性的法叫正法
不能見性的法就是外道……行於至理之外

⭕學佛,想在這一生當中有成就,那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至理相應……我們這個行與至理相應,就是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
佛菩薩達到了,我們才起步。

這個重要,起步非常重要,方向目標正確

怎麼樣才算正確?如佛在經典上所說的
與這個相應是正確的,是佛道,或者說成佛之道,
與這個不相應不是佛道。

⭕貪瞋痴的念頭斷掉了。這叫持戒。戒幫助你得定,定開智慧。

為什麼定開智慧?……「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
真心是什麼樣?真心是定的。所以修定接近真心
定到一定的程度,自性的門就開了,這個定你得到了,得到就開悟,無量智慧起來了。

⭕《無量壽經》讀三千遍……念滿三千遍……去看黃念祖老居士的《無量壽經》註解……給你印證,你所體會的跟他講的一不一樣,
一樣,正知正見
不一樣,邪知邪見,你錯了……

《大乘起信論》,讀了三千遍……第三個一千遍,看蕅益大師的註解,給自己做證明,自己所悟的,與蕅益大師註解所說的一樣,
這個註解完全能看得懂,沒有絲毫障礙。
蕅益大師給你做證明,你的悟正確的,真開悟了。

⭕佛法向自性當中求,不向外求,
外面求不到,再好的老師你跟他,他也沒辦法傳給你,
自見,要自悟,才是真的。

老師教你方法也就是戒定慧,就這麼簡單。

悟後起修,真的大徹大悟之後起修,

修什麼?……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個難……這是法身菩薩……
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大乘三賢菩薩……真修行!
真正到不執著了,提升一層,不分別,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
《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你清淨平等都得到,那後面功夫成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叫,就成佛,往生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教建立在真如自性的理體上,這是真的,正法。凡是建立在阿賴耶的幻相當中,那都叫做外道,都不是正法,為什麼?它不能見性。能夠見性的法叫正法,不能見性的法就是外道,稱之為外道。行於至理之外,至理就是自性,至理就是真心。我們做人,想學佛,想在這一生當中有成就,那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與至理相應。行於至理,那是菩薩,那是證果的人。我們這個行與至理相應,就是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佛菩薩達到了,我們才起步。這個重要,起步非常重要,方向目標正確。

  怎麼樣才算正確?如佛在經典上所說的,與這個相應是正確的,是佛道,或者說成佛之道,與這個不相應不是佛道。佛教導我們,特別是教導初學,十善業道,相應,跟這個目標方向相同。不殺生,不殺生要怎麼學?心裡面對於傷害一切眾生這個意念沒有了,這真正這條戒做到了。我不殺他,我還恨他,我還討厭他,這都不行,你還有習氣在,到時候忍不過你就動手了,所以不能不知道。不妄語,決定沒有欺騙的意念在其中,真誠到極處。不偷盜,決定不能佔一點小便宜,一絲一毫小便宜你要是佔了它,都叫習氣,殺盜淫的習氣。這叫真修行,叫真持戒,持戒不是口頭上念的。從這個地方下手開始修行,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我們學佛學了多少年,學了一輩子,這些念頭還常常起來,像波浪一樣起伏,這不行,這不管用,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還是繼續搞六道輪迴。這今天總得要把它搞透徹、搞明白,才會有受用。口業:不妄語,誠實,不能說假話,不能欺騙人;不兩舌,兩舌是挑撥離間,這個很嚴重,罪很重;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存心欺騙;不惡口,惡口是說話難聽,叫人家聽了不舒服,口四業。起心動念,不貪、不瞋、不痴,貪瞋痴的念頭斷掉了。這叫持戒。戒幫助你得定,定開智慧。為什麼定開智慧?能大師後頭一句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真心是什麼樣?真心是定的。所以修定就接近真心,定到一定的程度,自性的門就開了,這個定你得到了,得到就開悟,無量智慧起來了。

  昨天我看到一個同學給我寫了一封短信,他學《無量壽經》,我叫他找個清淨環境去讀經,讀《無量壽經》,把《無量壽經》讀三千遍,他念滿三千遍,寫這封信給我,問下面一步怎麼走法。他信裡頭說,古人這個方法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其義自見,三千遍念完之後,對於這部經的意思,不要看註解,不要聽講,明白了不少,那是自見。我教他再往前進一步,去看黃念祖老居士的《無量壽經》註解,不要看多,從頭到尾看個三遍就可以,為什麼?給你印證,你所體會的跟他講的一不一樣,一樣,正知正見;不一樣,邪知邪見,你錯了。往下功夫怎麼用?再讀三千遍。三千遍念完了,這個三千遍完是小悟,第二個三千遍,大悟,第三個三千遍,大徹大悟,無師自通。我勸他好好用功,不要有第二個念頭,這就是用讀經的方法修禪定,禪定境界現前就開悟,你去做試試看,給大家做個榜樣。佛菩薩,祖師大德,決定不欺騙人,他們自己用這個方法成就的。我們今天也用這個方法,用這個方法好,無師自通。大乘八個宗都可以有傳人。現在找老師找不到了,沒老師了,怎麼辦?這個方法好。印證,找古大德給你印證。像胡小林居士,讀《大乘起信論》,讀了三千遍,讀一千遍的時候有悟處,很歡喜,讀第二個一千遍,第三個一千遍,看蕅益大師的註解,給自己做證明,自己所悟的,與蕅益大師註解所說的一樣,這個註解完全能看得懂,沒有絲毫障礙。蕅益大師給你做證明,你的悟正確的,真開悟了。

  佛法向自性當中求,不向外求,外面求不到,再好的老師你跟他,他也沒辦法傳給你,要自見,要自悟,才是真的。老師教你方法也就是戒定慧,就這麼簡單。教你念一千遍,念完了講給我聽聽,不參考別人的,你自己所悟的。講完了再念一千遍,一千遍念完了,再講一遍給我聽。三遍就畢業了,三千遍就畢業了。我希望年輕的佛弟子,出家、在家都可以,走古聖先賢這條老路,他們開闢的,我們走這個路子。悟後起修,真的大徹大悟之後起修,修什麼?我前面所講的,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個難,為什麼?這是法身菩薩。我們還會起心動念,不要緊,學不分別不執著。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大乘三賢菩薩,天台別教裡頭十住、十行、十迴向,就是這個境界。真修行!真正到不執著了,提升一層,不分別,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你清淨平等都得到,那後面功夫成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叫覺,就成佛,往生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所以道不能離開佛,離開佛,真的心外求法。心外求法,求得的是知識,不是智慧,不能見性。智慧能見性,知識不能見性。知識還是六道凡夫,無法向上提升,六道上面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你達不到,這個不能不知道。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七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