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1日 星期五

迷了,三德就變成惑業苦。覺悟了,惑業苦就變成法身、般若、解脫

迷了,三德就變成惑業苦。覺悟了,惑業苦就變成法身、般若、解脫


  鈔【或謂心外無境,觀心即足,何以境為。】

  這一句確實有不少人學佛沒有能究竟通達,所謂一知半解,才把佛講的話誤會了。「心外無境,境外無心」,確實佛是說過。這個意思要是沒真正搞清楚,發生疑惑,誤事就大了,所以蓮池大師在此特別提醒我們。這底下都是問難的。

  演【或謂下難云。】

  或謂,就是「或謂心外無境」。

  演【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外無境,然則行人止應觀心,何為觀境乎。】

  問的意思就是這個。這的確本著佛所講的經文,看起來很有道理。禪家就是用這個道理,禪家主張觀心,能不能成功?能成功,但是不是普通人能成功的。你看《壇經》,六祖大師接引的對象是上上乘人,才有辦法觀心,大乘人都做不到,何況中下?何況我們連中下的資格都沒有?因此要知道觀心是一個好辦法,是大乘法門的捷徑,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達摩祖師傳到中國來的禪就是觀心。觀心到後來也沒有法子,根性一天比一天劣,祖師改用參話頭。實在講,參話頭就跟念佛很接近,就差不多。但是參話頭,能得定,不能開悟;觀心能開悟。得定的果報是生四禪天,出不了三界。何況得定還相當不容易!得到定功,心地稍稍有一點不清淨,還要墮落。

  倓虛老法師講的他的同學,諦閑老和尚的一個徒弟,在鎮江江天寺參禪參了二十幾年,以後做到江天寺的首座,傲慢心起來,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魔障現前,跳江自殺去做土地公。二十多年的禪功換得一個土地公,土地公是什麼地位?餓鬼道裡面的里長。心裡面一點點東西障礙住,不清淨了,貢高我慢,冤家債主找到他。那個冤家是他太太,因為他出家的時候,他太太不甘心,自殺了,太太的鬼魂始終圍繞著他。因為他自己修行有功夫,有護法神保護,所以鬼魂沒有辦法接近。到他貢高我慢的念頭起來,道心失掉,護法神走了,他太太的冤魂就附到他身上,他就瘋瘋顛顛的。太太是跳河自殺的,太太(水鬼)引誘他,他也跳江自殺。

  真正了解之後,你才曉得這個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你真正執持名號,不會著魔!可是諸位要記住,念佛的人也有著魔的,我們也時有所聞,也看到過,為什麼著魔?心不清淨。所以魔障,總而言之都是心不清淨。貪瞋痴慢是內魔!《八大人覺經》講四種魔,煩惱魔,內魔;內魔做內奸,跟外面魔兩個一結合,這就沒法子。你內裡面斷貪瞋痴慢,裡面沒有魔,外面魔的力量再大,裡頭沒有給他做內應的,魔對你無可奈何,對你一籌莫展。怕的是裡頭有內奸,裡外一配合,你就完了。

  演【答云:汝但知心外無境,不知境外無心。】

  佛講的是兩句話,你怎麼搞一句話,後頭還一半,境外也無心!

  演【心者全境之心,境者全心之境。】

  你把這個搞清楚之後,念境跟念心有什麼兩樣?沒有兩樣,心境一如,心境不二。念心那個法不容易成就,那我們就念境,境就是心,有什麼不可以的?這就是剛才講,他只懂一半,他沒搞清楚,半吊子,才出問題!真正佛法搞清楚了,沒問題,曉得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正確、都沒有錯,門門都沒有牴觸、沒有衝突,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的。不能說哪個法門好,哪個法門不好,不能這樣講;只可以說哪個法門契某一種人機,那個法門契另外一種人機,只能這樣說法。像我們這種根性,哪一個法門都修不成,都沒有法子,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多少人修到年老了才回頭。

  我上一次到屏東講經,遇到鍾老居士。他學佛比我久,學過密、學過禪,學過許多法門。那一天在東山寺碰到,「法師,我年歲大了,過去所學的統統不得力,現在我老實念佛!」我恭喜他,難得!老實念佛了,一天念三萬聲佛號,八十多歲,紅光滿面,音聲洪亮。他運動量也夠,他念佛是走著念,他到鄉下野外散步,念一聲佛號踏一步,換句話說,三萬聲佛號他走三萬步,這個運動好,對身體健康有幫助。所以,觀心、念境是一樣的。

  演【既無心外之境,為心所照,亦無境外之心,能照於境。】

  這些話都為了後頭這一句結論:

  演【心境一如也。】

  告訴我們這個事實真相,心境一如。

  演【不獨心境一如,亦復心境互發。】

  這個意思非常重要,心境不但一如,心境的確互發。因為互發,禪宗悟了性之後,世出世間一切法都通達無礙,世出世間一切法是境,境上就通達了。換句話說,境上通達,必定要悟心性,這一樣道理。所以念佛,你千萬不要以為老太婆單念這一句佛號,看她往生站著走、坐著走,你不知道她那個時候一切通達了,為什麼?念到那時候一心不亂,心境一如,智慧開了,就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講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她在那個境界裡一切通達。

  讀經也是如此,我們常講:一經通,一切經通。為什麼?經是境界,你只要從這個境界真正入進去,心境一如,所以一切經都通達了。這一切經通達,說實在話,不是說你樣樣不學就明瞭,不是這樣的,你不接觸不知道,一接觸就知道。像六祖大師沒有接觸《法華經》,他不知道;叫法達禪師:你把《法華經》念給我聽聽。這一念,他就都知道了。念的人不知道,他聽的人知道,而且還不要念完,《法華經》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告訴他:停止,不需要再念了,這經全部都知道,為什麼?心境一如。六祖是悟了心,這境一接觸就通達,除非六根不接觸,接觸就通達。念佛人念到一心不亂就是這樣的,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法他不曉得。一切眾生起心動念,他也曉得。功夫淺的,不作意不知道,作意就知道了。作意是什麼?我們今天講注意。他對你一注意都明瞭了,他不注意,他不知道。功夫深的人,不要作意就知道。功夫淺的人要作意,就像小乘阿羅漢一樣,他要知道你這個人一生的情形,他要入定,入定觀察他就知道了;他不入定的話,他不知道。一入定觀察,你的過去生中他都能見到,他能見到五百世。深位的菩薩、見性的菩薩不需要作意,因為他功夫深。

  祖師大德常勸勉我們,學佛開頭「一門深入」,這是一切通達的方便修學法,這現在人不知道!現在人一開頭什麼都要學,一開頭就博學多聞,學了一輩子,一樣也不知道,一樣都不通,多可惜!不知道從根本修,根本就是心性。因為心境可以互發,你只要專一,專一在心上,行!在境上也行。問題就是你專不專,只要專,都行。你不想專修,想多修幾樣,那錯了,那是迷惑顛倒。

  演【先借西方假想之境,發我靈明妙心,以我靈明妙心,復發西方真境。】

  這幾句話好!我們沒有親眼見到西方境界,只是看到經上所講的,這個境界是相似的境界,是假境不是真境。但是這個假境很有用處,使我們的心專在這個境上,心真正專到一了,就變成一心,西方真境就現前,那就不是相似境界,真境見到了,經上講的統統見到了。過去慧遠大師一生見過三次,他告訴人,他所見到的境界跟《無量壽經》上講的完全相同。現在這個社會造謠言的人很多,有人說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過,還提出報告,寫出這個小冊子。結果那個小冊子,我一看跟經上講的完全不一樣,這就不能相信。現在這世間假東西太多,一定要把它認識清楚,不要受騙。受騙的人還真不少,還有很多人發心拿很多錢去印,佛經他不相信,那個人寫的東西他相信,這很可憐!佛的「四依法」忘得乾乾淨淨,四依法第一個教我們「依法不依人」,今天人是依人不依法,這就壞了。人是凡夫,迷惑顛倒,這怎麼能依?法是佛所講的經典,是從印度流傳到中國,在中國翻譯,確實有那個翻譯的人,確實有翻譯的處所,這有根據的,這個不是謠言。

  演【以境發心,以心發境,重重互發互顯,喻如磨鏡,愈磨愈淨,愈淨愈磨也。】

  心發境、境發心,的確是重重無盡。這幾個字也就是華嚴世界,重重無盡的世界。「磨鏡」,從前的銅鏡,不磨它就不能照人,所以鏡子要常常磨,愈磨愈亮。這是比喻心境互發。


  鈔【不知心境一如,亦復互發。先德謂有三昧直觀三道,顯本性佛。】

  我們先看這一句,每一句裡面都含有很深的意思。

  演【又互發者,即妙宗所謂據乎心性,觀彼依正,依正可彰,託彼依正,觀於心性,心性易發也。】

  這是引用《觀無量壽佛經妙宗鈔》裡面一段話,來解釋心境互發的理論與事實,為我們做證明。

  演【直觀三道顯本性佛者,三道即眾生惑業苦也。】

  惑業苦,這是境。

  演【本性乃三德秘藏,即法身、般若、解脫。】

  迷了,三德就變成惑業苦;覺悟了,惑業苦就變成法身、般若、解脫,這是一不是二。到真正成佛了,六祖大師說得好,只轉名言不轉境。開悟了,成佛了,換個名詞,你現在不是叫惑業苦嗎?到你覺悟了,把它換成法身般若解脫,換個名詞。境有沒有換?沒有換。譬如我們一個人在學校念書,拿到博士學位,這時給你加個博士頭銜,人還是這個人,並沒有起變化,只是在名字上加個頭銜而已。你才曉得,諸佛菩薩的境界跟我們無二無別,可是受用不一樣!我們真有苦惱、真受罪,他們是真快樂,真沒有苦惱!同樣的境界當中,那個心情不一樣,苦樂的享受不相同,病根就是我們在這個境界裡產生許許多多錯誤觀念,許許多多的分別執著,沒有苦,就自找苦吃,自找苦,自己迷惑顛倒,自己造業,自己受苦報,幹這個。就像人做夢一樣,天天晚上做惡夢,苦不堪言,誰給他苦受?自己給自己的,絕對沒有說外面有個人給你苦受,沒有,自作自受。

  演【眾生迷三德秘藏,為惑業苦三道。】

  惑業苦就是六道輪迴。「惑」是迷惑、邪知邪見;「業」是造作,造十惡業;「報」就是六道的果報。所以,輪迴是惑業苦變現出來的。惑業苦是講六道輪迴的理論,六道輪迴是個現象,因為你迷惑造業才受報,才有六道的果報。你真正覺悟,六道就沒有了。《永嘉大師證道歌》說:覺後空空無大千。大千世界就是六道,無大千就是沒有六道。沒有六道輪迴,那個時候就是法身般若解脫。

  演【諸佛悟惑業苦三道,為三德秘藏。】

  覺悟了就是三德,迷了就是三道。

  演【故圓頓行人,不必離此三道,別觀三德。】

  這是講圓頓根性的人,他們修行要不要離惑業苦?不必。

  演【觀苦道即法身。】

  苦是什麼?我們眼前所受的,就是這些形形色色,原來就是自己的清淨法身。

  演【幻化空身即法身故,觀惑道即般若。】

  覺悟了,迷惑就是般若;迷了,般若就是無明、妄想。

  演【貪瞋痴即諸佛不動智故。】

  心一動就有貪瞋痴,心不動就是般若。我們念佛法門求什麼?求清淨心。戒定慧三學就是日常生活,內不動心,外不著相,當下就是三德秘藏,就是戒定慧三學,這是生活,不是別的。

  演【觀業道即解脫,身口所作即法性之大用故。】

  身口意三業的造作是自利利他,無量的功德,這是自性的德用,德用就是解脫。可見得生佛就是那一念之間,這個念頭能不能轉得過來,這個念頭就是迷悟,一念迷就是眾生法界,一念覺就是佛菩薩的法界,就看你這個一念能不能一下轉過來。轉不過來,老實念佛;轉過來,那就是禪宗裡面講的上上根人,一下子轉過來。六祖轉得快,聽《金剛經》,聽人家念了三分之一都不到,他就轉過來。你要問,他為什麼轉得那麼快?說老實話,《六祖壇經》裡面雖然沒有詳細記載,但我們學佛的人能想像得到,他是一個非常老實的人,心地誠懇真實妄想少,沒有貪心,貪瞋痴慢這種心都沒有,所以他一接觸就開悟。我們今天接觸,為什麼不開悟?妄念太多,貪瞋痴慢太重,這叫業障,把自己的悟門堵塞,把悟門障礙住,就不開悟,這就是中下根性。這樣根性的,只有老實念佛,念佛消業障。漸修,慢慢的把這些煩惱習氣用這一句佛號伏住,伏久了自然就斷掉,斷了之後,就跟禪宗悟入境界沒有兩樣。這就是觀境可以達到心性,用這個方法。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二二一集



2018年11月9日 星期五

為什麼天天念佛,業消不掉:不相信 | 邪不勝正:妄心造業無量劫,抵不過真心一念




為什麼天天念佛,業消不掉:不相信 | 邪不勝正:妄心造業無量劫,抵不過真心一念


  「諸佛甚希有,權智不思議」。「故知方便智亦不可思議」,無量無邊,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事而異,因處所而異,變化莫測,能調順一切眾生,這是如來的不思議智、如來的後得智,「度生妙用,權化之法,全由此智」。我們要記住,權智是實智用在事相上,就是無所得智、無所有智。為什麼無所得、無所有會起這麼大的作用?這個能量沒有法子去估計,科學家無法去探測。為什麼?它稱性,它是自性本有的智慧德相,從緣顯發出來,是自性的本能,不是從外來的,是自性本有,不是哪個發明創造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沒有一個沒有,佛希望我們對這樁事情生起信心,直下承當,我們成佛的緣就具足,佛幫助你就很容易。我們懷疑,佛有,我們凡夫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怎麼可能成佛?這人能不能成佛?不能成佛。為什麼不能?他沒有信心。

  大乘教裡面佛講得清楚,你所造的無量無邊的罪業,造作罪業所依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所依的緣是邪,不是正。中國古人說一句話說得好,叫邪不勝正。無量劫造的這些惡業,無量劫,統統依的是妄心,依的是負面的緣,不是正面的。你要真正了解邪不勝正,無量劫造的是邪心造的,現在我一念正心念阿彌陀佛,就能把無量劫的罪業消得乾乾淨淨。為什麼我們天天念佛,我們的業消不掉?消不掉的原因是不相信,佛說的這個話說得很好,我聽了也歡喜、也舒服,但是我不敢相信。為什麼不敢相信?沒聽說這個道理,對於邪正這個道理沒搞清楚、沒搞明白。正是法性,法性不生不滅;邪是阿賴耶,阿賴耶是剎那生滅,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個妄念,它不是真的,它是生滅法。每一個妄念都是獨立的,不是相同的,所以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是相似相續相。妄心,妄心造業造無量劫,抵不過真心一念,真心一念的功德就把它全部都化解、消除掉,真心的能量多大。

  我們明白,真搞清楚了,待人接物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為什麼?我要消業障。我如果繼續用妄心,我的業障消不了。我從今之後用真誠待人,用清淨待人,用平等待人,用慈悲待人,消業障消得快。學了要會用,不怕吃虧,不怕上當,為什麼?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是真的吃虧上當,不是的,萬法皆空。了解真相,心安理得,心為什麼安?道理明白了。道理不明瞭,心不安;道理明白,心就安了。理不明白,還有疑惑,經教非常重要。可以用讀經教的方法,讀的時候不要想經的意思,念得很清楚、很明白,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一心稱念。遍數多,心定了,久久在定中,不定什麼緣觸動你,豁然大悟。你開悟,開悟就一切通達明瞭,後得智現前,千變萬化的輪迴境界,你都能夠很從容的應付它,自己超越了,也能幫助別人。

  下面說,「又從實智以求權智」,也就是從根本智而達到差別智。差別智不要學的,有根本智一定就有差別智。「故曰增長了知」,增長了知是增長後得智,增長差別智。「蓮瓣之盛敷,可喻增長;蓮瓣之初開,可喻了知。心蓮八瓣開敷,正顯增長了知之義」。密宗用這個表法。花開了,花瓣展開了,看到裡面的蓮蓬、蓮台,「正表從方便智之開明,而徹顯心源。」方便智是從根本智流出來的,根本智的起用是由於這個作用顯示出有根本智,因為根本智無相,無相無作,方便智有相有作,從有相有作裡面能悟出無相無作的根本智。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一六集



2018年11月8日 星期四

這一生吃多少隻雞,你就要投胎作雞多少次——六道太可怕,不再搞輪迴了

這一生吃多少隻雞,你就要投胎作雞多少次——六道太可怕,不再搞輪迴了



⭕畜生道的壽命很短,但是不容易離開畜生道的身。

譬如投胎投個雞,這雞被人殺了、吃了……牠又投胎還是作雞
牠要作很多世,牠才能離開。
我們這個世間人有所云,吃牠半斤,還牠八兩

畜生道很容易進去,進去什麼?還債,
你這一生吃了多少隻雞,你就要受多少生的那個雞的身,投胎投多少次。

真正了解這些事實真相,你就曉得六道太可怕、太麻煩了

⭕現在有個機會讓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永遠不再幹這些傻事了,這個機會稀有難逢。

我們遇到這個法門……不是偶然的
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在佛門裡修積善根,我們這一生才能遇到。

若不能遇到……到哪一生哪一世我們才真正能夠擺脫六道輪迴

⭕佛度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沒有離開六道輪迴,苦樂都不算。
離開六道輪迴,真正叫……離究竟苦,得真實樂

⭕小時候覺得日子很長,盼望過年,盼望很久很久這年才到,
現在到年老的時候,感覺得過年剎那之間……真的像昨天的事一樣,

時間過得太快了,轉眼就是一世

⭕這一世幸運,遇到佛法、遇到淨土,
一定要在這一生當中做個了結,不再搞輪迴了,不再幹傻事了。

放不下就是傻事,放下出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天眼有二種」,第一種「從報得」,另外一種「從修得」。報得的人行善積德,不能往生,都生天了。他生到天上就得天眼,天眼能夠看到六道輪迴,這欲界天,四王天、忉利天就有這個能力。他看不到更上面,但是他的本地就是忉利天,生忉利天的人,忉利三十三天,四王,下面六道,他統統看清楚。這個人在裡頭輪迴,這一道死了,那一道生了,他很清楚。畜生道的壽命很短,但是不容易離開畜生道的身。譬如投胎投個雞,這雞被人殺了、吃了,牠到哪去?牠又投胎還是作雞,牠要作很多世,牠才能離開。我們這個世間人有所云,吃牠半斤,還牠八兩。畜生道很容易進去,進去什麼?還債,你這一生吃了多少隻雞,你就要受多少生的那個雞的身,投胎投多少次。真正了解這些事實真相,你就曉得六道太可怕、太麻煩了。

  現在有個機會讓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永遠不再幹這些傻事了,這個機會稀有難逢。我們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機會不是偶然的,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在佛門裡修積善根,我們這一生才能遇到。若不能遇到,我們就會想到,到哪一生哪一世我們才真正能夠擺脫六道輪迴?佛度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沒有離開六道輪迴,苦樂都不算。離開六道輪迴,真正叫離苦得樂,叫離究竟苦,得真實樂。六道裡面這個善惡果報時間都不長,天道時間比較長一點,在那個地方的感觸也是一剎那。

  我們到這個人間來,小時候覺得日子很長,盼望過年,盼望很久很久這年才到,現在到年老的時候,感覺得過年剎那之間,像昨天的事情一樣。我二十二歲到台灣,今年八十七,想想當年剛剛來台灣就像昨天。那個年代我參加孫立人先生的知識青年招收處,所以我在南京,招學生,在上海、在廣州,最後一站是廣州,從廣州到高雄,真的跟昨天一樣。高雄下船之後就乘車到台南,台南那個時候有個旭町營房,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旭町營房。日本人的營房,我們住在這裡面,離火車站很近,走路幾步就是火車站,現在可能都沒有了。真的像昨天的事一樣,時間過得太快了,轉眼就是一世。這一世幸運,遇到佛法、遇到淨土,一定要在這一生當中做個了結,不再搞輪迴了,不再幹傻事了。放不下就是傻事,放下就出離了。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0六集



我們跟阿彌陀佛是通的:我真想去,佛就來了 / 一樁事情放不下都是障礙

我們跟阿彌陀佛是通的:我真想去,佛就來了 / 一樁事情放不下都是障礙



⭕我們求佛道不求別的,求圓滿智慧
求圓滿智慧頭一個條件,你要圓滿的放下

一樁事情放不下都是障礙,
樁樁事情放不下,你怎麼能脫離六道輪迴?你怎麼可能開悟

⭕什麼是佛法?……看破放下就是佛法

看破放下

觀是智慧,止是禪定……

落實在戒律……日常生活……六根六塵接觸之處,
清清楚楚、是看破
不落印象這就是禪定

⭕《無量壽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就修這個。
清淨沒有染污……見思煩惱……
平等是放下分別塵沙煩惱、無明煩惱……

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要真看破,
看破就不會把它放在心上,心要清淨、要平等。

⭕我們修淨土,心裡頭只放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就是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什麼?眾生無邊誓願度,在十方世界接引眾生往生淨土,這是阿彌陀佛的事業

我們跟大家一起學《無量壽經》,就是彌陀事業
這個經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像導遊一樣,沒去之前把這個地方詳詳細細介紹,你將來去的時候一點都不陌生。

一句佛號圓攝一切法,三十七道品都在這一句名號之中

⭕「四念住、四正斷(正勤)等三十七種道品,能資助止觀,故稱助道」,
止觀是正道,三十七道品是助道

「又能資助果德,及諸行互為資助」,所以稱為助道……

⚪修行確確實實要從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下手,不要以為只是小乘。
小乘是大乘的根,沒有根怎麼能成長?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你有這個智慧,你才能放下
你沒有看破,你放不下,

真正放下表示你真看破了。
你說我看破了,沒放下,那是假的,根本就沒有看破

不能看破不能往生
真看破了,隨時可以往生

我們跟阿彌陀佛是通的,我想去,佛就來了

⭕淨宗正道法就是信願持名,蕅益大師講的,印光大師佩服到極處。

你看我們《無量壽經》講的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蕅益大師把這八個字濃縮成四個字,信願就是發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
就用四個字「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必定得生,一點懷疑都沒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求佛道不求別的,求圓滿智慧。求圓滿智慧頭一個條件,你要圓滿的放下,什麼都放下,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你才有圓滿的智慧,它露出來了。放不下,一樁事情放不下都是障礙,樁樁事情放不下,你怎麼能脫離六道輪迴?你怎麼可能開悟?什麼是佛法?章嘉大師跟我講四個字,看破放下就是佛法,這個話講得大家容易懂。在佛門裡面講就兩個字,止觀,觀是看破,止是放下,觀是智慧,止是禪定。落實在哪裡?落實在戒律。戒律是什麼?是生活,日常生活,妙絕了!日常生活就是落實在六根跟六塵接觸之處,清清楚楚是觀、是看破,不落印象這就是禪定。

  所以《無量壽經》的經題好,太好了,修什麼?清淨平等覺,就修這個。清淨沒有染污,染污是什麼?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放下了,清淨心現前,阿羅漢的境界。平等是放下分別,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放下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菩薩。不定是什麼因緣讓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超越十法界,往生到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法身菩薩,真佛不是假佛。大乘經上常說,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脫離十法界了。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要真看破,看破就不會把它放在心上,心要清淨、要平等。

  我們修淨土,心裡頭只放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就是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行什麼?眾生無邊誓願度,在十方世界接引眾生往生淨土,這是阿彌陀佛的事業。我們跟大家一起學《無量壽經》,就是彌陀事業。這個經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像導遊一樣,沒去之前把這個地方詳詳細細介紹,你將來去的時候一點都不陌生。一句佛號圓攝一切法,三十七道品都在這一句名號之中。

  所以下面,第七「正念」,「以無漏智於應念正道法及助道法,心不動失」,心不動,心不失。這裡有兩樁事情,正道法及助道法,我們參考資料第九頁,這《佛光大辭典》裡面說的、節錄的,「四念住、四正斷(正勤)等三十七種道品,能資助止觀,故稱助道」,止觀是正道,三十七道品是助道。「又能資助果德,及諸行互為資助」,所以稱為助道。所以修行確確實實要從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下手,不要以為只是小乘。小乘是大乘的根,沒有根怎麼能成長?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你有這個智慧,你才能放下。你沒有看破,你放不下,真正放下表示你真看破了。你說我看破了,沒放下,那是假的,根本就沒有看破。

  我們不能看破就不能往生,真看破了,隨時可以往生,我們跟阿彌陀佛是通的,我真想去,佛就來了。彌陀接引十法界一切往生的人,化身,他能化無量無邊身,同時接引無量無邊念佛人,一個都不漏,蓮花化生。我們淨宗正道法就是信願持名,蕅益大師講的,印光大師佩服到極處。你看我們《無量壽經》講的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講了八個字,蕅益大師把這八個字濃縮成四個字,信願就是發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就用四個字「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必定得生,一點懷疑都沒有。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無四相:你做善事不是利益別人,目的要把自己的四相給做掉

無四相:你做善事不是利益別人,目的要把自己的四相給做掉



⭕在佛門裡面發心做好事……結果還要被人毀謗……
「好事不如無事」,算了,我不做了……

你生瞋恨心,應該的……
釋迦牟尼佛已經給你授記了……如果我「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我一說,他就笑起來了。

⭕你做善事不是利益別人,你做善事要把自己的四相給做掉,目的在此地,那就是無量功德。

你搞錯目標,我做善事是給別人做好多好事,自己四相……是念念增長
不但增長,還增長煩惱。
大家一讚歎,你生歡喜,人家一毀謗,你又生瞋恨……
你所修的叫大煩惱,哪裡是佛法!……

天天……念《金剛經》,結果還被《金剛經》迷惑了,不能開悟,
不曉得把這些道理在境界裡頭提起觀照

六度是度自己不是度別人,
無論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一言而蔽之,修不著相而已。
不著相就是直心,就是深心

四攝法是為度一切眾生
雖度一切眾生,也不能著度眾生的相。佛在《金剛經》上說,「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而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不著度眾生的相,真正做到三輪體空,這才叫做自度度他,才能說不墮邪見

否則的話,你四相在,你說你不墮邪見,沒有這個道理……
四相就是邪見,你用邪見來修學,你如何能不墮邪見!

⭕所以我們常常跟同學們共同勉勵,我們一定要曉得自己修的是什麼,學的是什麼
連這個都搞不清楚,那真是迷惑到所以然。

我們修的是清淨心,我們學的是清淨心
凡是障礙我們修學的那就是魔障

魔障沒有什麼了不起,覺了他就沒有障礙,迷了就成障礙。
覺悟了魔就變成佛,迷的時候佛就是魔。

⭕做好事修功德,被人家毀謗侮辱,如果你一覺悟,那個人就是佛
沒有這些毀謗侮辱,
怎麼曉得你自己離四相
怎麼曉得你心清淨
怎麼曉得你在境界裡不生煩惱

一定要境界來磨鍊。……

外頭境界是佛還是魔?
外面的境界無佛亦無眾生。外面境界都是你自己剎那剎那在變……
心地一念清淨,外頭都是佛境界!

⭕再跟你講,百界千如,
我們從早到晚十法界的因都有

偶而有一念很清淨的,這是佛境界現前;
一念瞋恨心起來,外面境界是魔境,地獄境界現前;
一念貪心起來,外面餓鬼境界現前;
一念愚痴,外面是畜生境界

要曉得這個道理,然後才知道怎樣去修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同修來跟我講,他說在佛門裡面發心做好事、出功德、做善事,結果還要被人毀謗,甚至於還要被人侮辱。他說:我很生氣,想了一想,古人所講的「好事不如無事」,算了,我不做了,做了好事還要挨罵!我就給他講:你生瞋恨心,應該的,為什麼?因為釋迦牟尼佛已經給你授記了。你們念《金剛經》,佛做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的時候,他說:那個時候如果我「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那你應當生瞋恨,為什麼?你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做種種善事被人家侮辱,你應當生瞋恨,因為《金剛經》作證。我一說,他就笑起來了。

  佛為什麼不生瞋恨?因為他做種種善事,他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他不生瞋恨。我就問他:你以後還要不要做善事?我說:你做善事不是利益別人,你做善事要把自己的四相給做掉,目的在此地,那就是無量功德。你搞錯目標,我做善事是給別人做好多好事,自己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念念增長,不但增長,還增長煩惱。大家一讚歎,你生歡喜,人家一毀謗,你又生瞋恨,你所修的是什麼?你所修的叫大煩惱,哪裡是佛法!天天念經,早晚都念《金剛經》,結果還被《金剛經》迷惑了,不能開悟,不曉得把這些道理在境界裡頭提起觀照。

  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常提示大家,六度是度自己不是度別人,無論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一言而蔽之,修不著相而已。不著相就是直心,就是深心。四攝法是為度一切眾生,雖度一切眾生,也不能著度眾生的相。佛在《金剛經》上說,「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而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不著度眾生的相,真正做到三輪體空,這才叫做自度度他,才能說不墮邪見。否則的話,你四相在,你說你不墮邪見,沒有這個道理。為什麼?四相就是邪見,你用邪見來修學,你如何能不墮邪見!

  所以我們常常跟同學們共同勉勵,我們一定要曉得自己修的是什麼,學的是什麼,連這個都搞不清楚,那真是迷惑到所以然。我們修的是清淨心,我們學的是清淨心,凡是障礙我們修學的那就是魔障。魔障沒有什麼了不起,覺了他就沒有障礙,迷了就成障礙。覺悟了,魔就變成佛,迷的時候佛就是魔。譬如剛才我說的,這個同修做好事修功德,被人家毀謗侮辱,如果你一覺悟,那個人就是佛!沒有這些毀謗侮辱,怎麼曉得你自己離四相?怎麼曉得你心清淨?怎麼曉得你在境界裡不生煩惱?一定要境界來磨鍊。你一生瞋恨心,外頭境界是魔境界;你一生清淨心,外面的境界是佛境界。你說,外頭境界是佛還是魔?外面的境界無佛亦無眾生。外面境界都是你自己心剎那剎那在變,所以你心地一念清淨,外頭都是佛境界!再跟你講,百界千如,我們從早到晚十法界的因都有,偶而有一念很清淨的,這是佛境界現前;一念瞋恨心起來,外面境界是魔境,地獄境界現前;一念貪心起來,外面餓鬼境界現前;一念愚痴,外面是畜生境界。要曉得這個道理,然後才知道怎樣去修學。

大方廣圓覺經 第十七集




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

喜歡開玩笑、挖苦別人:有意無意得罪很多人,以後造成很多障礙

喜歡開玩笑、挖苦別人:有意無意得罪很多人,以後造成很多障礙



⭕道宣律師,這條戒「人多喜犯」,就是綺語,現在講開玩笑,
開玩笑在佛經上稱為戲論……很容易犯……

「良由妄業熏積」……妄語的業習長時間薰修,長時間的累積。

識種尤多」,阿賴耶識裡頭這個識的種子最多。

「故隨塵境」,塵是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境是境界,六根對著六塵境界喜歡開玩笑
這個習氣真的是很多,時時刻刻我們都會遇到。

⭕「行基菩薩云:口虎害人,舌劍斷命。如口如鼻,死後無咎」……
「令人之口如鼻之無言」,鼻不會說話,口會說話,
口要像鼻子一樣不會說話……「死後無咎」,就避免過失了。

⭕我在沒有學佛之前這個綺語不知道造多少……
喜歡跟人開玩笑,喜歡挖苦人強詞奪理……

我有一點辯才,沒有理我會說出一套道理,他也對我無可奈何,
幹這種事情。當時是有快意,不知道這罪過很重,造成以後的障礙。
別人……有機會他就報復你,找麻煩,那真的要吃苦頭,
從哪裡結的不知道,就是平常開玩笑。

這也是一般讀書人都有的毛病……爭辯當中好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記住,「南山」就是道宣律師,這條戒「人多喜犯」,就是綺語,現在講開玩笑,開玩笑在佛經上稱為戲論,遊戲的戲,這戲論,很容易犯。後頭講得好,這是道宣律師所說的,「良由妄業熏積」,就是妄想、妄語,在這裡特別側重在妄語,妄語的業習長時間薰修,長時間的累積。「識種尤多」,阿賴耶識裡頭這個識的種子最多。「故隨塵境」,塵是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境是境界,六根對著六塵境界喜歡開玩笑,這個習氣真的是很多,時時刻刻我們都會遇到。「動便虛構」,虛就是妄言,就是開玩笑,構就是造成罪業。接著又說,「行基菩薩云:口虎害人,舌劍斷命。如口如鼻,死後無咎」。這兩句話什麼意思?念老下面解釋,解釋得好,「令人之口如鼻之無言」,鼻不會說話,口會說話,口要像鼻子一樣不會說話,就不會有過失。「死後無咎」,就避免過失了。

  「如《智度論》云:如佛說,妄語有十罪。何等為十」。這一句經文,《智度論》上引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所以是經文。我們要記住,第一個,「口氣臭」,喜歡綺語、妄言的,你走近一點你就聞到他口臭,確實有。我在沒有學佛之前這個綺語不知道造多少,喜歡開玩笑,喜歡挖苦別人。年輕不知道,有意無意得罪很多人,以後造成很多障礙,學佛之後才明瞭。那個時候口有口氣,自己不知道,是個老居士告訴我的,福州人,年歲至少大我二十歲,父親輩的,他常常來聽我講經。我們在景美建了一個圖書館,那是我講經第二十年,我講經二十年才有一個小道場。這個老人跟我很熟,聽我講經也十幾年了,我們這個圖書館建立的時候他來看我,告訴我,法師,你業障消了。我說什麼業障?口味道沒有了。他說以前有,我們都不好意思說,你講經二十年的功德,這業障消了,沒有了。自己不知道。年輕沒學佛的時候在公家機關上班,職位雖然小,喜歡跟人開玩笑,喜歡挖苦人,強詞奪理。所以我有一點辯才,沒有理我會說出一套道理,他也對我無可奈何,幹這種事情。當時是有快意,不知道這罪過很重,造成以後的障礙。別人什麼?嫉恨你,嫉妒怨恨,有機會他就報復你,找麻煩,那真的要吃苦頭,從哪裡結的不知道,就是平常開玩笑。這也是一般讀書人都有的毛病,好勝,爭辯當中好勝。這是第一個我深深感受到。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六四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侮辱人,不向人開玩笑

(三)處世

一、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二、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三、口為禍福之門話要經一番考慮再說

四、見失意人,不說得意話;見老年人,不說衰喪話

五、交淺不可言深,絕交不出惡聲。

六、不侮辱人,不向人開玩笑

常禮舉要



2018年10月6日 星期六

佛:你本來是佛,你久遠劫就是佛,大家全是佛,哪個不是?

佛:你本來是佛,你久遠劫就是佛,大家全是佛,哪個不是?

法身久遠劫就成就,這句話我們一定要記住。

釋迦牟尼佛久遠劫就成佛,我要問問,我們大家呢?

你今天豁然開悟成佛了,我相信你跟釋迦佛一樣:我已經久遠劫就成佛,現在示現成佛是化身
你說這個話沒錯,不打妄語,為什麼?
證得的那個佛自己本來有的

⚪佛常講,你本來是佛你久遠劫就是佛大家全是佛,哪個不是?……

換句話說,我們迷得太久,現在忽然覺悟,覺悟就回到根本。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哪一個不是久遠劫就成佛?這話還有疑問嗎?

你到這個世間來的時候是什麼樣子來的?是佛的樣子來的。

佛是什麼樣子?……
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頭嘗味……身體覺觸,起心動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裡頭沒有起心動念
那就叫佛。

你有沒有見過真佛?天天見過,就在你眼前,你自己迷惑顛倒不認識……

菩薩行裡頭有一個法門叫嬰兒行,你能永遠保持是嬰兒,你就成佛了。

佛就是這樣的,心地一片真誠的愛,對一切眾生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
這就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三字經》上前面八句話那還得了!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揭露出來了
性相近,習相遠」,從自性上來講,那就是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說久遠久遠劫已經成佛了,講得通。
但是從久遠劫久遠劫我們就迷了,每一次迷,迷一段時間。

迷有生死,死了之後又去找一個身體,那個身體剛剛出世的時候沒迷。
實際上根本的迷是有的,你能夠帶到來世,覺跟迷都可以帶到來世

⭕如果覺,那好,生生世世都不迷,都可以向上提升。
這個關鍵都在,沒有緣就產生障礙。

緣是自己修成的,真實的功夫,不是偶然的機會,是真實功夫。

要有、要有、要有德行

德行就是戒律,規規矩矩的做人……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諸佛法身大士離不開這十二個字,但是他們做到的比儒家聖賢更深更高更廣……
這十二個字是性德,既然是性德,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它沒有邊際。

儒家的標準是人道……人天的標準。
大乘佛教是接近自性邊緣的標準,這個標準最高,徹底放下他就回歸自性,
自性是一片光明,這個光明是清淨無礙的、是遍照法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華經》上這個說法,這叫「開跡顯本」,跡就是現象,本就是本來面目、他的本體。本體是法性,也就是從現象上你見到本體,就見性了。「經中於此始開八相成道垂跡之化身」,《法華經》上把這個事情說清楚、說明白了,告訴大家釋迦牟尼佛久遠劫已經成佛了,這一次到世間來是示現,八相成道是垂跡、是示現的,是化身不是法身。「而顯久遠實成之本身」,本身是法身。法身久遠劫就成就,這句話我們一定要記住。釋迦牟尼佛久遠劫就成佛,我要問問,我們大家呢?你今天豁然開悟成佛了,我相信你跟釋迦佛一樣:我已經久遠劫就成佛,現在示現成佛是化身。你說這個話沒錯,不打妄語,為什麼?證得的那個佛是自己本來有的。佛常講,你本來是佛,你久遠劫就是佛,大家全是佛,哪個不是?這個道理要知道、要清楚。換句話說,我們迷得太久,現在忽然覺悟,覺悟就回到根本。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哪一個不是久遠劫就成佛?這話還有疑問嗎?你到這個世間來的時候是什麼樣子來的?是佛的樣子來的。

  佛是什麼樣子?大乘經上告訴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眼見色看得清楚,耳聞聲聽得清楚,鼻嗅香聞得清楚,舌頭嘗味也清清楚楚,身體覺觸,起心動念,不都清清楚楚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裡頭沒有起心動念,那就叫佛。試問問,我們看到初生的這個嬰兒,他眼睛睜開了,他有沒有看清楚?看清楚了。我們說話他有沒有聽清楚?他聽清楚了。樣樣都清楚,他沒有起心動念,那不就是佛嗎?所以我們提出一句話,「人生百日」,就是人從出生一百天,大概沒有變化,保持著佛的樣子,就是他沒有起心動念。一百天之後靠不住了,他可能會起心動念,最明顯的,這個孩子認生,他知道哪個是他的媽媽、哪個是他爸爸、哪個不是,他有分別、有執著了,他就變成凡夫。他能保持大概就保持一百天,一百天之後就不行,就變質了,為什麼?被習性所染污了。一百天之內沒有被染污。我們得細心觀察,佛經上說的是事實真相,都擺在我們面前。你有沒有見過真佛?天天見過,就在你眼前,你自己迷惑顛倒不認識。所以菩薩行裡頭有一個法門叫嬰兒行,你能永遠保持是嬰兒,你就成佛了。佛就是這樣的,心地一片真誠的愛,對一切眾生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這就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剛剛生下來還帶著本來面目,中國這些老祖宗們他們有智慧,他們看到了,他們在千萬年前看到的,我們在現前看到的,這個現象沒改變,千萬年前是這個樣子,現在還是這個樣子。細心去觀察、細心去體會,我們的想法看法不一樣了,《三字經》上前面八句話那還得了!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揭露出來了。「性相近,習相遠」,從自性上來講,那就是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說久遠久遠劫已經成佛了,講得通。但是從久遠劫久遠劫我們就迷了,每一次迷,迷一段時間。迷有生死,死了之後又去找一個身體,那個身體剛剛出世的時候沒迷。實際上根本的迷是有的,你能夠帶到來世,覺跟迷都可以帶到來世。如果覺,那好,生生世世都不迷,都可以向上提升。這個關鍵都在緣,沒有緣就產生障礙。緣是自己修成的,真實的功夫,不是偶然的機會,是真實功夫。要有定、要有慧、要有德行,德行就是戒律,規規矩矩的做人。中國人的倫理道德歸納起來只有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就這十二個字。這十二個字做到,就是聖、賢、君子,這三個等級是你做到多少。諸佛與法身大士也離不開這十二個字,但是他們做到的比儒家聖賢更深更高更廣,因為這十二個字是性德,既然是性德,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它沒有邊際。儒家的標準是人道,十法界裡頭人道的標準,提升一點,天道的標準,人天的標準。大乘佛教是接近自性邊緣的標準,這個標準最高,徹底放下他就回歸自性,自性是一片光明,這個光明是清淨無礙的、是遍照法界的。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0六集



2018年9月11日 星期二

釣魚台:中國是大國,日本有過失要原諒它。不但要團結日本,要團結全世界,永遠沒有戰爭衝突,這是中國文化的理想

釣魚台:中國是大國,日本有過失要原諒它。不但要團結日本,要團結全世界,永遠沒有戰爭衝突,這是中國文化的理想

⭕兄弟手足,釣魚台有什麼好爭的?坐下來談談,問題不就解決了嗎?決定不能打仗
過去中日戰爭,雙方是慘痛的教訓,不可以再有了。

中國的古時候教學都教讓,大家都讓一步不就天下太平!
如果釣魚台這個島上有寶藏,值得開採的,兩國共享,兩國平分,多好!
何必要競爭,何必要獨佔?沒有這個必要。

今天小戰爭,如果引起其他國家,那就會變成大戰爭,
大戰爭就不是這些普通的武器了,就會用核武、用生化。

中國是大國,要把日本當作兄弟看待,它有過失要原諒它……
不但要團結日本,要團結全世界,希望這個地球上永遠沒有戰爭、永遠沒有衝突,

這是中國文化的理想,世界大同;是大乘佛教的理想,極樂世界
那是我們自己創造的,用什麼方法創造的?用教育

⭕你們去看中國歷史,對周邊的鄰國完全是禮遇……
周邊這些國家對中國皇帝進貢,就是送的禮物,中國人回禮都加一倍……

這是中國傳統教育,教我們對人要厚道,薄來厚往

從小對鄰居,鄰里鄉黨,這樣子我們這一個鄉、一個鄰里自然就團結了,自自然然變成一家人,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
寧願自己節儉減省一點,也要把別人照顧好,
跟人不結怨恨,結恩惠。

⭕唐太宗,在中國歷史上是個好皇帝……偃武修文,造成貞觀之治。
因為殺人太多,他墮地獄……

想打仗的人,最好把唐太宗這個光碟多看幾遍,
你願不願意墮地獄?殺人愈多,罪業愈重。

唐太宗靠這一部《群書治要》這個功德離開地獄了……
你有什麼功德能救世界?如果沒有的話,那地獄就很難出來,不是好玩的

發動戰爭,來宣揚戰爭鼓勵戰爭贊成戰爭,統統是地獄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幾個星期,有人跟我做出一個訪談,提出釣魚台的問題來問我。我給他的答覆,中日兩國,兄弟之邦,在歷史上往來二千五百年了。戰國的時候歷史上就有記載,春秋的末年、戰國的初年,日本就到中國來留學,很多。日本的文化,它本身沒有文化。我先後去過七次,最後一次是在岡山講經,住了兩個星期。日本的農村我很喜歡、我很讚歎,完全保存著中國古代那些風俗習慣,到日本農村住了半個月,就好像回到古時候一樣,心情舒暢。他們今天還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我看到賣菜的,早晨把菜洗乾淨,一把一把擺上去標上價錢,旁邊放一個木頭箱子,收錢的。人回家去了,一天沒人照顧,晚上回來收攤、收錢。人家拿的時候,都會把錢丟在這個箱子裡頭,這在日本鄉下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的。接受中國傳統文化,都市變了,變成西方的,農村還保守著傳統,幾千年的傳統。我們住在那裡的客人,旅館的主人把我們當作自己一家人,招待非常親切,那都是信佛的佛教徒。我住在岡山,那是個溫泉之鄉,遊客非常多,最禮遇的遊客,門口鋪上紅地毯,他們接待我。

  所以兄弟手足,釣魚台有什麼好爭的?坐下來談談,問題不就解決了嗎?決定不能打仗。過去中日戰爭,雙方是慘痛的教訓,不可以再有了。中國的古時候教學都教讓,大家都讓一步不就天下太平!如果釣魚台這個島上有寶藏,值得開採的,兩國共享,兩國平分,多好!何必要競爭,何必要獨佔?沒有這個必要。今天小戰爭,如果引起其他國家,那就會變成大戰爭,大戰爭就不是這些普通的武器了,就會用核武、用生化。那個時候我們就知道,佛經上講的一個星期,刀兵劫七天,全世界毀滅了。過去我們八年抗戰,在佛經上不算刀兵劫,為什麼七天戰爭算是刀兵劫,算是小三災?

  這個是我在第一次,那一年好像我是五十九歲,第一次到日本,道安法師組了一個宗教團訪問日本,前後二十多天,我們對日本的印象就很深。中國傳統的東西全在日本,我們讀古書、讀《禮記》,很多地方不懂,到日本去看完全看到了,依然完完整整的保守到現在,值得我們尊敬。日本開一條馬路,它以前舊的古道它保留,它在古道旁邊另外開一條,這個保留到,從前是騎馬,馬車走的道路,它珍惜文物,不破壞古蹟。宮殿、寺院都是宮殿式的建築,一千多年前建的,它翻修用什麼樣的材料?原來的,依舊找這個材料不能改變,依舊用這個模式不改變,古色古香。文字是從漢字稍微加以改變創造的,以漢字為主。二戰之後,因為接受外國文化,外國拼音的字多了,漢字逐漸減少了。在過去以漢字為主的時候,言語不通,我們寫字通,在韓國亦如是。

  所以為什麼要打仗?中國是大國,要把日本當作兄弟看待,它有過失要原諒它。我們怎樣?不但要團結日本,要團結全世界,希望這個地球上永遠沒有戰爭、永遠沒有衝突,這是中國文化的理想,世界大同;是大乘佛教的理想,極樂世界。那是我們自己創造的,用什麼方法創造的?用教育。我們傳統倫理道德的教育日本人懂,但是日本人也丟掉了,不比我們強多少,因為日本接受西方文化比我們早,我們接受西方從日本傳來的,它比我們早兩百年。我在日本講經,日本的法師告訴我,我們這個活動雖然時間不長,會寫到日本佛教史。我說會有這麼隆重嗎?他說是的,因為四百年來沒有人講過經,他說法師你第一次。告訴我四百年前日本的寺院庵堂法師統統講經。我相信,為什麼?看日本過去法師對經論的註解就看出來了。多!《無量壽經》三十多種註解。有一些,大概三分之一註得都很好,非常值得我們做參考,黃念老這裡就引用了好幾種。講經中斷了四百年,怎麼中斷的?外國文化進來了。人有一種喜新厭舊的心理,這個心理作祟,這是好玩意,機器,對於傳統東西疏忽了。《群書治要》,唐朝傳到日本,至少在日本盛行了一千年,西方文化傳來之後,對中國這個舊東西不再深入研究了,所以才有今天這種心理、錯誤的觀念。他有我們也有,我們丟掉兩百年了,滿清最後一百年,有人講,沒有人行,滿清滅亡之後到現在這一百年,講的人都沒有了。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也是稀有難得的緣分,讓我們認識了傳統、認識了大乘,這個真正是稀有的因緣,通過六十多年的學習,我們肯定了,愈深入,信心愈增長。從信心裡面就產生了愛心,愛護傳統文化,認為傳統文化真正不但救自己國家民族,能救全世界。中國在強盛的時候,你們去看中國歷史,對周邊的鄰國完全是禮遇,沒有侵略過他們,沒有傷害過他們,對他們都是有利益的,文化上的幫助,農業、工業、技術上的幫助,是這些,都是兄弟之邦。周邊這些國家對中國皇帝進貢,就是送的禮物,中國人回禮都加一倍。這是什麼?這是中國傳統教育,教我們對人要厚道,薄來厚往。從小對鄰居,鄰里鄉黨,這樣子我們這一個鄉、一個鄰里自然就團結了,自自然然變成一家人,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寧願自己節儉減省一點,也要把別人照顧好,跟人不結怨恨,結恩惠。

  中國對日本有恩,歷朝歷代日本到中國的留學生,中國這些祖師大德都非常重視他們,認真教導他們,他們回國之後建立宗派,成為祖師。但是這些人了不起,知恩報恩,他沒有把祖宗忘掉,在日本建立一個宗派,這宗派他創的,應該是初祖,他不是的,中國的老師初祖,他算第二代。我們在日本很多寺廟看到,淨土宗的善導,初祖;天台宗的智者,初祖,我們看到很感動,中國的寺廟都把祖師忘掉了,他們還天天拜祖師。雖然不講經了,只留了個形式,可是每天還給祖師那裡燒一炷香,磕三個頭,我們看了很感動。這就是什麼?他不忘本,他知道他的根在中國。所以我們中日兩國的人民頭腦都應該清醒。

  我們學習傳統文化,日本的傳統文化全是中國的。我在日本聽說,日本人告訴我,他們的天皇,第一代的天皇是徐福,所以皇家是徐福的後代。他們問我是不是真有這個人?我說有,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秦始皇曾經派他帶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到海上求神仙,以後沒回來,到日本了。如果日本皇族是徐福的後代,我俗家姓徐,跟我是一家人。秦始皇是不好,是個暴君,因為徐福沒有消息回來,以後徐家這一族都被秦始皇殺了。當然他們在國外聽到,這個仇恨很深。我說仇恨把它忘掉了,二千多年了,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又何必!何況殺人、造作惡業,果報都在地獄。連唐太宗,在中國歷史上是個好皇帝,隋朝亂了,起義的人很多,他也參加了,把其他的人都打敗,自己得到政權,偃武修文,造成貞觀之治。因為殺人太多,他墮地獄。所以要想打仗的人,最好把唐太宗這個光碟多看幾遍,你願不願意墮地獄?殺人愈多,罪業愈重。唐太宗靠這一部《群書治要》這個功德離開地獄了,把他的事情向我們做了個說明我們才知道。你有什麼功德能救世界?如果沒有的話,那地獄就很難出來,不是好玩的。你說不相信,不相信它還有,不是沒有。如果這個東西是信則有、不信則無,這事好辦,不管你信不信,它真有。

  我們學佛的同學要注意一點,我們起心動念不能有惡念,不能有殺害眾生的惡念,不能有盜取眾生的惡念,有這個惡念都是地獄種子,何況發動戰爭,來宣揚戰爭、鼓勵戰爭、贊成戰爭,統統是地獄罪。淨宗同學,我們的目標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一心一意要親近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成佛,速成無上正等正覺,這是我們第一個目標,我們不能忘記。我們念念都是速成無上正等正覺,念念是普度一切苦難眾生,我們怎麼能幹這個事情?不但不能幹、不能說,念頭都不能起,希望同學記住。念佛,分秒必爭。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七集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我教的方法:我根本就不講,你要講給我聽 / 真正學習,樣樣要親自下手,絕不能把事情交給別人做

我教的方法:我根本就不講,你要講給我聽 / 真正學習,樣樣要親自下手,絕不能把事情交給別人做

⭕我教的方法,跟李老師、跟其他的老師不一樣,
我根本就不講……一堂課一個小時,學生上講台講五十分鐘,最後十分鐘我做講評。我的課是這樣上的……

學習的人非常辛苦,告訴我,我這兩個小時,他們來學習的同學足足要準備兩天。但是他們很歡喜,為什麼?真得受用。
我說你們是來學的,我是教你怎麼個學法,我不是講給你聽的,你要講給我聽。

⭕資料參考書,一定要親自動手
別人幫你忙的時候,把你架空了。
人家統統寫出來你做報告,你沒有這番苦頭、沒有這種經歷,你學不出來,一定要親自動手。

真正學習,樣樣要親自下手,絕不能把事情交給別人做,自己真正得利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年我在台中李老師辦的研究班,我在裡面擔任《金剛經》的教學,我就做了實驗。所以我教的方法,跟李老師、跟其他的老師不一樣,我根本就不講。上課的時候,指定從第幾頁第幾行到第幾頁第幾行,我們這個星期學這一段經文。註解,採取江味農居士的註解。註解分量太大,我做了個節本,《金剛經講義節要》。《講義》是江味農的,我把它做了個節要,我就用節要來學習。學習的同學可以參考《講義》全文,但是做報告的時候,就把我節要的這部分說清楚、說明白就行。一堂課一個小時,學生上講台講五十分鐘,最後十分鐘我做講評。我的課是這樣上的。所以我上課沒有經本、沒有講義,什麼都沒有。我坐在最後一行,你的音聲我要能聽得見,我給你做講評。所以學習的人非常辛苦,告訴我,我這兩個小時,他們來學習的同學足足要準備兩天。但是他們很歡喜,為什麼?真得受用。我說你們是來學的,我是教你怎麼個學法,我不是講給你聽的,你要講給我聽。

  這個方法也不是我創造的,不是我發明的,《禮記.學記》裡頭所說的,古人的東西,我拿它來做實驗是真有效果,這古人高明。學的人不吃這個苦頭,他學不出來。所以資料參考書,一定要親自動手,別人幫你忙的時候,把你架空了。人家統統寫出來你做報告,你沒有這番苦頭、沒有這種經歷,你學不出來,一定要親自動手。我年輕的時候很勤奮,有的時候晚上搞到天亮都不知道,怎麼天亮了!現在人總想有幾個助手來幫助我,那不是學習,那是已經大成就了。叫助手幫助你是什麼?是培養助手,他們能成就。助手是學生,你是老師,不是你學習了,那是你在教學。真正學習,樣樣要親自下手,絕不能把事情交給別人做,自己真正得利益。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二集


退轉:冤親債主強烈的怨心障礙你 / 一個人的修學成功,要在輪迴裡千錘百鍊,鍊到純真就超越了

退轉:冤親債主強烈的怨心障礙你 / 一個人的修學成功,要在輪迴裡千錘百鍊,鍊到純真就超越了

⭕每一個往生的人真正能往生,不管是什麼樣的情況他往生,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得諸佛加持,成就他的信願行,他往生了。
沒有一個不是這個情形

⭕退轉是什麼原因?你有冤親債主,冤親債主有強烈的怨心。
他怨什麼?他要報復你,他要障礙你,有這種強烈的心,你得接受他的報復
這一生退轉,報完了,這個帳了了,來生他不會障礙你了。

所以一個人的修學到成功要千錘百鍊,在輪迴裡頭打滾,鍊到純真就超越了

⭕可是也有提前的,那是什麼?
真正覺悟了,真正放下了,真正勇猛精進,可以把過去修行不足的地方在一生當中補滿
那是什麼人?像鍋漏匠那種人,像修無師那種人……

他們一心念佛,除一句佛號之外,心裡什麼都沒有……
慈悲到極處,遇到任何人笑咪咪的,你幹什麼他都說好,他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笑咪咪的……

心裡沒事了,全放下了
好,與他不相干;不好,與他也不相干。
與他相干的就一句阿彌陀佛,他念念不捨

這個人往往是二、三年之間,就把他無量劫來所欠缺的功德補滿了
補滿了,他想往生就走了,他要願意再多住幾年不礙事……

住在這個世界……這個地方五欲六塵他不沾染,他不起心不動念……

⭕《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是個念佛人往生淨土的,
他常常到世間來,也常常回極樂世界,
什麼身分都現……現身都是為度那一類眾生,真自在……

憑他生生世世的經驗,唯獨這一門快速成就、穩當成就,決定不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今天對淨土能信、能解、能行,我們的信解行程度不足,阿賴耶裡頭有這個根,這個根是過去生中接受法布施的根,因!過去生中,我們自己修法布施的功德累積而成的,這一生才有機會得人身、聞佛法,遇到佛法當中第一微妙之法,稀有難逢。縱然不能在這一生當中成就,這是業障習氣重,不能成就,這一生當中又加深一層,再等來生後世再遇到,逐漸逐漸加深。加到多麼深?經上講的,每一個往生的人真正能往生,不管是什麼樣的情況他往生,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得諸佛加持,成就他的信願行,他往生了。沒有一個不是這個情形,所以這是好事。你學這個法門,即使退了心、墮落了、背道而馳,都是好事。

  退轉是什麼原因?你有冤親債主,冤親債主有強烈的怨心。他怨什麼?他要報復你,他要障礙你,有這種強烈的心,你得接受他的報復。這一生退轉,報完了,這個帳了了,來生他不會障礙你了。所以一個人的修學到成功要千錘百鍊,在輪迴裡頭打滾,鍊到純真就超越了。你還沒有鍊到純真。可是也有提前的,那是什麼?那真正覺悟了,真正放下了,真正勇猛精進,可以把過去修行不足的地方在一生當中補滿。那是什麼人?像鍋漏匠那種人,像修無師那種人,像我們所見所聞的,不少,還挺多的。他們一心念佛,除一句佛號之外,心裡什麼都沒有。所以你看他慈悲到極處,遇到任何人笑咪咪的,你幹什麼他都說好,他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笑咪咪的。為什麼?他心裡沒事了,全放下了。好,與他不相干;不好,與他也不相干。與他相干的就一句阿彌陀佛,他念念不捨,這個人往往是二、三年之間,就把他無量劫來所欠缺的功德補滿了。補滿了,他想往生就走了,他要願意再多住幾年不礙事。為什麼住幾年?不是貪圖享受,這個世界都是苦,哪有樂!他遲兩年走,他是度眾生,還有有緣眾生他能夠影響他,換句話說,他會多帶幾個到極樂世界。這個好,好事!住在這個世界,他沒有關係,這個地方五欲六塵他不沾染,他不起心不動念,到極樂世界來去自如,想去就去,想來就來。《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是個念佛人往生淨土的,他常常到世間來,也常常回極樂世界,什麼身分都現,現過國王身,現過宰官身,現過菩薩身,現過小乘身,他什麼都現。現身都是為度那一類眾生,真自在!他是修這個法門成就的,憑他生生世世的經驗,唯獨這一門快速成就、穩當成就,決定不錯。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二集



2018年8月11日 星期六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婬 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婬 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佛言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婬 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 婬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 如不斷婬必落魔道 
上品魔王 中品魔民 下品魔女 
彼等諸魔亦有徒眾 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 多此魔民熾盛世間 
廣行貪婬為善知識 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 
應驚覺耳



2018年8月1日 星期三

時時刻刻把這個心拉平,這叫功夫 / 消歸自性: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起作用,就得受用

時時刻刻把這個心拉平,這叫功夫 / 消歸自性: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起作用,就得受用

即思惟,

有二,照住照見
照住,由思惟而來。心寄一處,即照住,此時許多妄念,暫時停止。本有光明,自然發露,此即智慧。
照見,指工夫修成,如《心經》之「照見五蘊皆空」是也。

觀照須觀吾人之心性,所謂消歸自性

⭕觀就是思惟,有些經論乃至於祖師大德註疏當中,用思惟修……
由此可知,他還是用心意識

⭕古印度這些國王、大臣,說老實話心量狹小,把《楞嚴經》看作國寶……
自己家裡人出去,不可以帶《楞嚴經》出去,外面來的留學生,這本經是看不到的。
所以佛法會在印度消失……心量太小了,好東西不肯傳給人,到最後和自己同歸於盡,你說這個多可惜!

⭕《楞嚴經》有新舊兩種解釋。
舊的解釋依據天台大師的三止三觀……智者大師發明的……
新的解釋依照交光法師的捨識用根,完全用根中之性。奢摩他、三摩地、禪那,都用根中之性……

交光大師講的是沒錯,很難修,幾個人能捨識用根?
而天台大師講的……中等以上根性的人都能修……

這個地方還是就天台大師他所說的,我們依舊用心意識……
用得正,不要用邪了,這個就行。

⭕「照住」就是得定,我們講禪定

⭕禪定是修行的樞紐……
不要以為參禪的人,才修禪定……凡是學佛的人,統統都是修禪定
離開禪定,那就不是學佛,就不是佛法的修行。

⚪淨土宗講:修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禪定……念阿彌陀佛就是參禪

⭕「照見」是見性了,
觀照照住的功夫,達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才能解決問題……
得禪定不能解決問題,要見性才能解決問題……

四禪天是得禪定去往生的,四空天也是得禪定去往生的,沒出三界
見性,這個問題解決了,見性能夠破無明,當然出三界證得法身。

所以大乘其他法門,如果不能達到照見這個標準,就不能算有成就

⭕在修行實際的功夫裡面來說,照住就很難,也就是說得定就很難
得定尚且這麼難,照見就太渺茫了……

你才曉得這個事情真難不念佛沒路好走

初禪禪定的功夫到什麼程度?五欲六塵念頭完全沒有了
這個沒有了不是斷了,是他定功伏住,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這個東西,不會動念頭,心裡頭清淨的人絕對不會起這個念頭,這才能夠生初禪天……

⚪打坐可以能夠坐幾個鐘點……兩、三個星期你才出定,
出了定,你還有這個我喜歡的,那個我討厭的,給諸位說,初禪沒分,沒資格。
你那種禪定,叫做未到定

你是有修,不夠它的標準,
好像你念書,你是有念……六十分及格,你只考二十分……
有一點,不到它的標準,這是不管用的。

⚪但是有這麼一點點禪定,要是能夠持戒修福,他在欲界天的地位很高。

完全是修福,沒有一點定的功夫,靠福報……最多只能幫助他到忉利天,上面他去不了,上面一定要有一點定功……

那個未到定,行,可以幫助他到夜摩天、到兜率天、到化樂天、到他化自在天
這就是他的定功一層比一層深,但是都沒到家
心裡面對五欲六塵,遇到這個緣還會動念頭

你才曉得好難好難
連初禪都這麼難,明心見性談何容易。

⚪我們在大乘經上看到很多,想來想去沒有法子,還是念佛求生淨土吧!帶業往生。
我們這些念頭沒有斷不要緊,可以帶業往生。

其他大乘法門……都是要斷惑證真,沒有帶業的,
只有這個法門可以不要斷惑,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照住,由思惟而來。」是很細密的思惟
這個思惟是如理如法的思惟。佛在經上跟我們講的,或者是老師傳授給我們的方法,用心意識沒錯。

⚪譬如古時候禪宗的大德,教人參話頭……參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的……它的目的是教你念頭集中在一個地方……

諸位想想看,跟念佛有什麼兩樣?
他想的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我們想的是南無阿彌陀佛,不是一個道理嗎?

⚪這個你才曉得,念佛方法比那個妙

那個完全靠自己力量,真的要得定要開悟才行。

我們這個不需要,我們不得定、不開悟,
我們念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就加持我們。
所以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我們依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幫助我們……

⚪所以他是用思惟,由思惟而來,要心寄一處……把心安在一個地方……
安久了,其他一切妄念都沒有了,這樣就得定,
跟念佛的原理原則是相同的……

⚪一心稱念,一心就是你專注這句佛號,沒有雜念,
所以念佛祕訣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說實在話,這個原則是任何一個法門共同的,
哪一個法門可以夾雜、可以間斷?……

不懷疑,你對它有信心……
不夾雜,專注
不間斷,綿綿密密……

這樣久而久之,妄念就沒有了,心就得定,得定照住了

⭕照住的樣子……「此時許多妄念,暫時停止。」……停多久?看你定功的淺深

⚪世間禪定就分八個等級……色界天的四禪定,無色界天的四空定……

定功深,伏妄想時間就長
最深的是非想非非想定……這個定力能夠持續八萬大劫……八萬大劫之內,你的妄想不會起現行……
但是八萬大劫要比無量劫,那還是個小數字……八萬大劫過了以後……心又動了,
心一動就往下墮落……爬得高、跌得重……他沒能爬出去……

要出去,那個定功繼續不斷再修,修到第九定,出去了。
第九定……阿羅漢證得的……出了三界,不會再掉下來……那就得到保障……

⚪雖然暫時停止,也生智慧
也就是說,我們的心能夠清淨一分就生一分智慧,清淨二分就生二分智慧……
他有這樣深的定,那個智慧當然我們是比不上。

阿羅漢那個智慧、那個能力,他能夠知道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
色界天人跟無色界天人他們的能力比阿羅漢差一點……過去二、三百世,未來二、三百世,他們有能力知道。
欲界的天人,有天眼通也有五通,過去、未來他們也都知道,但是不能像高品位的人知道得那麼多……

⭕會用功的人,慧幫助定,定再幫助慧,定跟慧相輔相成,這個修學方法就正確,
決定不能把它搞邪、搞歪了。

⚪怎麼會搞邪、搞歪了?裡面加一點煩惱就壞了,
這煩惱是什麼?他有點智慧、神通,得定一定有這個能力,於是就搞名聞利養,欺騙眾生,拿這個來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最後是墮落,那個墮落決定墮三惡道……
這是用得不正。

⚪佛菩薩、阿羅漢,他們用得純正,一點都不歪、不邪……
純正的標準,《金剛經》是最好的標準,他不會離開《金剛經》上所講的這些原理原則,那就不會走偏差了。

定慧要等學定中有慧,慧中有定
定慧到等持的時候,就開悟了,就照見了。

⭕「照見,指功夫修成。」只是功夫成功了,沒圓滿……
成功了,也就是說不會再退轉了……大乘法裡面講三不退……
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明心見性,這叫修成。

⚪《心經》上,觀世音菩薩……「照見五蘊皆空」……
五蘊就是代表世間所有一切萬法,這個世間一切法都是五蘊和合而生起的。
照見五蘊皆空,也就是說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白了,徹底的了解……真相是萬法皆空……

⚪我們一般人聽到這句話,害怕了!一切法空了,怎麼辦?
其實你也不必害怕怕也是這個樣子,不怕也是這個樣子,這是事實真相

⭕空的意思很難懂……空不是無……空是有……有就是空,這個難懂。
空跟有是一樁事情。

我們最困難的是:空不是有、有不是空,一定要把它分成兩樁事情,
這是我們迷惑,不知道……說空、說有是一……

⚪佛在經上講得很多,相是有的、體是空的,
這是方便說,沒說到究竟處,沒說到圓滿處……

圓滿處是:有就是空、空就是有相也是空,體也是有
《心經》裡面不斷的在重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那是真的明白,這才叫照見,見到這些事實真相……

⭕底下這兩句,關係我們現前用功。
「觀照須觀吾人心性」……「所謂消歸自性」,這樣才得受用……

心性就是真心、本性,要觀這個,你才會有受用……這是根源,
好像我們看一棵樹一樣,看樹根,再大的樹都是那個根長出來的。你把這個問題找到,整個問題都解決了;
你要是枝枝葉葉上去觀照,那個麻煩可大了,時間就太長,費的工夫太多,很難收到效果。

⭕無論是禪宗,無論是教下,教人修行都是教你從心性上觀照

⭕從心性上觀照……也有很多很多種不同的方法,可是目的是一樣的……

⚪念佛求……清淨心,清淨心就是心性
用這句阿彌陀佛把清淨心念出來,那就見性,所以念佛就是觀照
目標要正確……

⚪《金剛經》任何一句經文,都可以把它拿來……觀照自己的心性。

這個方法……依舊可以用心意識,
常常思惟,譬如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就觀照這一句。

當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眼見色、耳聞聲,心裡一動心
動了貪愛的心,「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貪愛了。
動了瞋恚心,「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也不瞋恚了。

時時刻刻把這個心拉平,這叫功夫!
保持你的清淨、平等,不要被外頭境界所動,
因為曉得一切相是虛妄的,這就不必計較了,不用分別了,心自然就平靜下來……

⭕隨便拈一句,你就用這個功夫,這叫用功,這才叫修行……
思想行為錯了,把它修正過來,叫修行……
成天打妄想,這就是過失,用這個方法把妄想去掉,使心恢復到平靜,這叫修行,這就叫消歸自性。

真消歸自性,我們才得到真實的受用……
得到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這個心起作用,這就得受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即思惟,照有二,照住照見。照住,由思惟而來。心寄一處,即照住,此時許多妄念,暫時停止。本有光明,自然發露,此即智慧。照見,指工夫修成,如《心經》之照見五蘊皆空是也。觀照須觀吾人之心性,所謂消歸自性。】

  我們看這一段。前面也曾經跟諸位報告過,觀就是思惟,有些經論乃至於祖師大德註疏當中,用思惟修,用這個名詞,思惟修;由此可知,他還是用心意識。古時候,交光大師註解《楞嚴經》,交光是明朝時候人,大概是跟蓮池大師同時代的,他在《楞嚴經》裡面主張捨識用根,這個說法,跟古時候很多家的講法都不相同。我們知道《楞嚴經》來到中國,因緣很特殊。古代許多高僧大德到中國來,帶了許多的經典,沒有《楞嚴經》。中國許多法師到印度去留學,包括玄奘大師,在印度也沒有看到《楞嚴經》,什麼原因?古印度這些國王、大臣,說老實話心量狹小,把《楞嚴經》看作國寶,不傳給外人。所以自己家裡人出去,不可以帶《楞嚴經》出去,外面來的留學生,這本經是看不到的。所以佛法會在印度消失,這未嘗不是個原因,心量太小了,好東西不肯傳給人,到最後和自己同歸於盡,你說這個多可惜!

  天台智者大師實在很了不起,他在《法華經》悟出一個修行的方法:止觀,三止三觀,這三止三觀是智者大師發明的,是他的東西。在當時有印度這些高僧大德到中國來,也到天台山去訪問,看到智者大師三止三觀的修法,非常讚歎,就說跟《楞嚴經》上所講的一樣,這個樣子我們中國人才曉得,佛經裡頭有一部《楞嚴經》。可是諸位要知道,到印度去取經談何容易!那個時候是走路去,沒有像現在交通這麼方便。於是智者大師身不能去,真有這個心,有這個精神,在天台山他自己築了一個小的臺,叫拜經臺。每天往印度西方這邊禮拜,希望佛菩薩感應,這部經能到中國來。一直拜到他老人家圓寂,拜了十八年,這個心了不起!十八年想《楞嚴經》、拜《楞嚴經》,希望這個經書能到中國來,經是來了,智者大師沒看到,智者大師已經往生多年了。

  這是到唐武則天作皇帝的時候,印度般剌密帝法師把這部經偷渡到中國來,這個法師也很了不起,因為經書這是禁書,不能出口的,那個時候也有海關,不能通過的,出關的時候都要檢查。所以,他頭一次帶的時候,被海關查出來,查著有這本書,不但書沒收,人也不准出國。過了沒多久,他老人家又用一個方法,把《楞嚴經》寫成很小很小的字,不知道用什麼東西寫的,寫完之後捲藏起來,把手臂剖開,藏在裡面,然後再縫起來,等傷口長好了,這樣子出關到中國來,這就檢查不到了。那個時候沒有X光,沒有這儀器查不到。這次出來了,他是從海陸來的,坐船到中國來的,在廣州登陸。到了中國之後,又要把手臂剖開,把經取出來,再不曉得用什麼藥物洗乾淨,《楞嚴經》是這樣偷渡出來的。偷渡出來之後,經送到中國,法師很負責任,這是我們學佛的了不起的一個精神,經交給中國。在中國,因為天台大師拜了十八年,大家都知道,今天這個經來到中國,沒有一個不歡喜,趕緊翻譯。翻出來之後,法師立刻就回國,回國幹什麼?接受法律的制裁,你說多難得!現在的人出來了,再不回去了,是不是?這就是學佛的好處。《楞嚴經》是這樣子傳到中國來的。

  因此,古代大德們註解《楞嚴經》,就用智者大師的「三止三觀」,來解釋《楞嚴經》上的奢摩他、三摩地、禪那,解釋這三個名詞。交光大師認為不妥當,因為《楞嚴》上講的奢摩他,不是用的心意識。天台大師的三止三觀,還是用心意識,差別在此地。所以,他老人家主張「捨識用根」,符合《楞嚴經》裡面的宗旨,這是新的解釋,《楞嚴經》有新舊兩種解釋。舊的解釋依據天台大師的三止三觀;新的解釋依照交光法師的捨識用根,完全用根中之性。奢摩他、三摩地、禪那,都用根中之性,這是跟天台大師講法,稍稍有一點差別。但是,交光大師講的是沒錯,很難修,幾個人能捨識用根?而天台大師講的可以修,中等以上根性的人都能修。交光大師那個水準太高,的確是相當不容易,這我們知道他說的是對的。觀照,用天台家的教義,我們都行;如果用《楞嚴》交光大師的標準,我們就非常困難,就很不容易。這個地方還是就天台大師他所說的,我們依舊用心意識,前面講要用得正,不要用邪了,這個就行。

  「照」有兩種,有照住、照見,這是功夫淺深層次的不相同。「照住」就是得定,我們講禪定。禪定是佛門無論是大乘、小乘,無論是任何一個法門,禪定是修行的樞紐,這個很重要。大家不要以為參禪的人,才修禪定,那你就錯了。凡是學佛的人,統統都是修禪定,離開禪定,那就不是學佛,就不是佛法的修行。可是我們名字用得不一樣,譬如淨土宗講:修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禪定。我們講的名字不一樣,意思是一樣的,這個諸位必須要曉得。你知道一心不亂是禪定,念阿彌陀佛就是參禪,就是修禪定,就沒有兩樣。「照見」是見性了,用觀照、照住的功夫,達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才能解決問題。諸位要知道,得禪定不能解決問題,要見性才能解決問題。因為你得禪定,四禪天是得禪定去往生的,四空天也是得禪定去往生的,沒出三界;見性,這個問題解決了,見性能夠破無明,當然出三界證得法身。所以大乘其他法門,如果不能達到照見這個標準,就不能算有成就,這是我們必須要曉得的。

  在修行實際的功夫裡面來說,照住就很難,也就是說得定就很難;得定尚且這麼難,照見就太渺茫了。我們舉一個例子,你才曉得這個事情真難,不念佛沒路好走。依禪定裡面最低的初禪,初禪禪定的功夫到什麼程度?五欲六塵的念頭完全沒有了,這個沒有了不是斷了,是他定功伏住,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這個東西,不會動念頭,心裡頭清淨的人絕對不會起這個念頭,這才能夠生初禪天。不是你打坐可以能夠坐幾個鐘點,甚至於你可以坐上幾天,坐上兩、三個星期你才出定,出了定,你還有這個我喜歡的,那個我討厭的,給諸位說,初禪沒分,沒資格。你那種禪定,叫做未到定。你是有修,不夠它的標準,好像你念書,你是有念,考試也有幾分,不及格,六十分及格,你只考二十分,不能說你沒有,你有一點,不到它的標準,這是不管用的。但是有這麼一點點禪定,要是能夠持戒修福,他在欲界天的地位很高。完全是修福,沒有一點定的功夫,靠福報只能夠生欲界的四王天、忉利天,我們常常都是講忉利天。超度、一切的佛事迴向給他,幫助他,最多只能幫助他到忉利天,上面他去不了,上面一定要有一點定功。剛才講了,那個未到定,行,可以幫助他到夜摩天、到兜率天、到化樂天、到他化自在天,這就是他的定功一層比一層深,但是都沒到家。心裡面對五欲六塵,遇到這個緣還會動念頭,你才曉得好難好難!連初禪都這麼難,明心見性談何容易。我們在大乘經上看到很多,想來想去沒有法子,還是念佛求生淨土吧!帶業往生。我們這些念頭沒有斷不要緊,可以帶業往生。其他大乘法門,沒有聽說帶業的,都是要斷惑證真,沒有帶業的,只有這個法門可以不要斷惑,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照住,由思惟而來。」是很細密的思惟,這個思惟是如理如法的思惟。佛在經上跟我們講的,或者是老師傳授給我們的方法,用心意識沒錯。譬如古時候禪宗的大德,教人參話頭,參什麼話頭?話頭很多,太多了說不盡!每個老師出的題目都不一樣,大家一般都知道的,參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的。諸位要曉得,你可不能胡思亂想,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個什麼樣子的,這就不叫參禪,這個就錯了。它的目的是教你念頭集中在一個地方,你別的妄念就沒有了,目的是在此地,所以沒有答案。一有念頭,你就提起這個念頭,你就想這個念頭;沒有答案,所以你也不要胡思亂想。諸位想想看,跟念佛有什麼兩樣?他想的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我們想的是南無阿彌陀佛,不是一個道理嗎?這個你才曉得,念佛方法比那個妙!那個完全靠自己力量,真的要得定要開悟才行。我們這個不需要,我們不得定、不開悟,我們念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無量壽經》上講得很清楚,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就加持我們。所以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我們依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幫助我們。參禪是完全靠自己,不依賴別人的。所以他是用思惟,由思惟而來,要心寄一處。那個話頭沒有意思,就是教你把心安在一個地方,安久了這就定了;安久了,其他一切妄念都沒有了,這樣就得定,跟念佛的原理原則是相同的。

  我們一句佛號,佛菩薩這樣教導我們,祖師大德也是這樣教導我們,教我們一心稱念,一心就是你專注這句佛號,沒有雜念,所以念佛祕訣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說實在話,這個原則是任何一個法門共同的,哪一個法門可以夾雜、可以間斷?任何一個法門都必須要堅持這個原則。不懷疑,你對它有信心,這是第一個重要的條件;不夾雜,專注;不間斷,綿綿密密,禪宗裡面講綿綿密密。這樣久而久之,妄念就沒有了,心就得定,得定就照住了。

  照住的樣子是什麼?底下說:「此時許多妄念,暫時停止。」諸位要記住,它是暫時停止,停多久?看你定功的淺深。世間禪定就分八個等級,我們常講四禪八定,實在講八定裡面包括四禪,四禪不包括八定。八定就是四空定再加上四禪定;色界天的四禪定,無色界天的四空定,合起來是八定。這個諸位要知道,不是說四禪以外還有一個八定,不是的。一個層次比一個層次定功要來得深,定功深,伏妄想時間就長。最深的是非想非非想定,這是無色界天裡面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得這個定就生這個天。佛告訴我們,這個定力能夠持續八萬大劫,也就是說八萬大劫之內,你的妄想不會起現行,這是很難得、很了不起。但是八萬大劫要比無量劫,那還是個小數字,八跟無量比,不是小數字嗎?八萬大劫過了以後,他那個念頭又起來,心又動了,心一動就往下墮落,他不會往上升,他就往下墮落了。俗話講爬得高、跌得重,就是這個道理,他沒能爬出去。如果要出去,那個定功繼續不斷再修,修到第九定,出去了。第九定是誰?阿羅漢證得的。你要是修成第九定,你就是阿羅漢,出了三界,不會再掉下來。八定會掉下來,到第九定不會掉下來,那就得到保障,真的是超越三界了。這叫暫時停止。

  雖然暫時停止,也生智慧,也就是說,我們的心能夠清淨一分就生一分智慧,清淨二分就生二分智慧;何況他有這樣深的定,那個智慧當然我們是比不上。阿羅漢那個智慧、那個能力,他能夠知道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阿羅漢能知五百世,你就曉得,色界天人跟無色界天人他們的能力比阿羅漢差一點,換句話說,過去二、三百世,未來二、三百世,他們有能力知道。欲界的天人,有天眼通也有五通,過去、未來他們也都知道,但是不能像高品位的人知道得那麼多。鬼神也有小通,那個小通的幾個月的事情他知道,未來二、三個月的事情,或者是半年、一年的事情,他知道,再遠他就不知道了。所以有的時候扶乩請鬼神問事很靈,近的事情很靈,遠了他就胡說八道,反正他說了,你也找不到他,你對他也無可奈何。近的事情很靈,跟你說最近幾天的事情,或者幾個星期以後的事情,往往很靈驗,小事情他知道得很清楚,大事他就糊塗了。那就是說,他的力量很小、不大,比我們人高明一點,也高明得有限就是了。我們了解這些情況,也就不會被鬼神欺騙,這個很要緊。

  「本有光明,自然發露,此即智慧。」會用功的人,慧幫助定,定再幫助慧,定跟慧相輔相成,這個修學方法就正確,決定不能把它搞邪、搞歪了。怎麼會搞邪、搞歪了?裡面加一點煩惱就壞了,這煩惱是什麼?他有點智慧、神通,得定一定有這個能力,於是就搞名聞利養,欺騙眾生,拿這個來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最後是墮落,那個墮落決定墮三惡道,那就壞了,這是用得不正。所以佛菩薩、阿羅漢,他們用得純正,一點都不歪、不邪,換句話說,純正的標準,《金剛經》是最好的標準,他不會離開《金剛經》上所講的這些原理原則,那就不會走偏差了。定慧要等學,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定慧到等持的時候,就開悟了,就照見了。

  「照見,指功夫修成。」只是功夫成功了,沒圓滿,成功了,也就是說不會再退轉了。我們佛法裡面,大乘法裡面講三不退,這個成功是他證得三不退了;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叫成功。在圓教,初住菩薩證得了,在別教,初地菩薩證得這個地位,這都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明心見性,這叫修成。《心經》上,觀世音菩薩所說的,觀自在就是觀世音,菩薩講的「照見五蘊皆空」,這就是說明他的功夫成就了,他照見了。五蘊就是代表世間所有一切萬法,這個世間一切法都是五蘊和合而生起的。照見五蘊皆空,也就是說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白了,徹底的了解。真相是什麼?真相是萬法皆空,我們一般人聽到這句話,害怕了!一切法空了,怎麼辦?其實你也不必害怕,你怕也是這個樣子,不怕也是這個樣子,這是事實真相。

  這個空的意思很難懂,佛在經論裡面跟我們講十八種空、二十種空。空不是無;空,都沒有了,這還要釋迦牟尼佛講?還要這些大菩薩才懂?兩、三歲的小孩告訴他,空了、沒有了,他都會懂,他都曉得。所以空不是無,這就難懂了。空是有,我們現在這一會,大家看看,明明有!有就是空,這個難懂。空跟有是一樁事情。我們最困難的是:空不是有、有不是空,一定要把它分成兩樁事情,這是我們迷惑,不知道它是一,說空、說有是一。有人分開來講,這是方便說,相是有的、體是空的,這個說法佛在經上講得很多,相是有的、體是空的,這是方便說,沒說到究竟處,沒說到圓滿處,圓滿處不是這個意思,圓滿處是:有就是空、空就是有;相也是空,體也是有。《心經》裡面不斷的在重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那是真的明白,這才叫照見,見到這些事實真相。

  正如同我們現在科學家發現的,物質是波動的現象,愛因斯坦說是場的現象,換句話說,在他們認識裡面,根本就不承認有物質的存在,這是科學家觀察到的。波動的現象,波為什麼會動?為什麼會產生現象?這些所以然的道理,他還沒搞清楚,他只是看出這是波動的現象,但是這個已經相當了不起。也就是說,跟佛法所說的相當接近,沒有達到佛法的中心,靠近佛法的邊緣,也可以給我們做一個旁證,證明佛經上所講的真有道理。希望科學不斷再進步,能夠契入佛法的核心,佛法裡面東西都被科學證明了。

  底下這兩句,關係我們現前用功。「觀照須觀吾人心性」,須是必須,「所謂消歸自性」,這樣才得受用。心性是什麼?真心,心性就是真心、本性,要觀這個,你才會有受用。為什麼?這是根源,好像我們看一棵樹一樣,看樹根,再大的樹都是那個根長出來的。你把這個問題找到,整個問題都解決了;你要是枝枝葉葉上去觀照,那個麻煩可大了,時間就太長,費的工夫太多,很難收到效果。所以無論是禪宗,無論是教下,教人修行都是教你從心性上觀照。從心性上觀照的方法,也有很多很多種不同的方法,可是目的是一樣的。譬如我們念佛,我們念佛求什麼?清淨心,清淨心就是心性,用這句阿彌陀佛把清淨心念出來,那就見性,所以念佛就是觀照。目標要正確,《金剛經》任何一句經文,都可以把它拿來觀照,都可以觀照自己的心性。這個方法剛才講了,依舊可以用心意識,常常思惟,譬如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就觀照這一句。當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眼見色、耳聞聲,心裡一動心,動了貪愛的心,「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貪愛了。動了瞋恚心,「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也不瞋恚了。時時刻刻把這個心拉平,這叫功夫!保持你的清淨、平等,不要被外頭境界所動,因為曉得一切相是虛妄的,這就不必計較了,不用分別了,心自然就平靜下來。像這些句子,隨便拈一句,你就用這個功夫,這叫用功,這才叫修行。行就是思想行為,思想行為錯了,把它修正過來,叫修行。我們成天打妄想,這就是過失,用這個方法把妄想去掉,使心恢復到平靜,這叫修行,這就叫消歸自性。也就是說,真消歸自性,我們才得到真實的受用;也就是說,得到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這個心起作用,這就得受用。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第十一集



2018年7月30日 星期一

研教習講的基本功(開吉法師)

研教習講的基本功(開吉法師)

⭕錄製有聲書……師父上人一字不差,分秒不誤,一次性錄成,抑揚頓挫,錯落有致,效果特別好。
當時陳大惠老師在場……聆聽後大為讚歎,連最資深的播音員都很難做到如此。

因此連日來,弟子和居士不時探討,於習講佛經之時所遇到的讀音、發音古字古音名詞術語等問題,
深感此事對於有志於學習講經之同學是比較重要的基本功

⭕師父上人常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勤講勤練是成就台上功夫之不二法門

⚪我們在練講之時,就要把字音讀得準確、清晰,力求字正腔圓
因此,在事先做準備時就要勤查字典

⭕師父上人常常讚歎胡小林老師質直嚴謹、字斟句酌的求學態度,

⚪他每天讀書五、六個小時,把字典都翻破了
每一個有懷疑的字都要去查清楚,包括注音、註解、名詞術語、典故等等。

胡老師學佛之初,弟子就曾經見到他對於師父上人經教中的名詞術語、字字句句,但凡有疑難之處,他都要仔細查閱字典,並和同參道友研究討論,切磋琢磨。
他的勤學、好學、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深值效法。

⭕師父上人十分重視對於字典、辭書的購置……

⭕我們在研教過程中,除佛經辭書,如《三藏法數》、《教乘法數》之外,
較為常用的工具書,是
《中文大辭典》十冊,中國文化大學出版……
《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正中書局出版;
《國語活用辭典》,五南出版公司等等。
在中國的同學們,亦可選用唐作藩先生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以備參考,弟子求學時,教授們曾要求將這本字典全部背下來。

⭕我們發現古來許多祖師大德都是熟諳國學、精通儒、道之高人,舉凡文字、音韻、訓詁、版本、目錄,甚至校讎,無不精通。
從前弟子查閱《龍藏》之時,曾看到許多古大德對儒家、道家經典的註釋被收入《藏經》之中,且數量相當可觀。
而師父上人的老師雪廬老人,於九十三歲時,在《常禮舉要》講席中,亦勸勉學生要多讀中國歷史,以免數典忘祖。

⭕真誠希望參加學習班的同學們,能夠重視漢字、文言文漢學基本功的重要性,認真學習,虛心求教。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即此之謂也。


老法師:

⭕這一段是講我們學習的基礎、學習的根本,文以載道,所以文不能不學

⭕拼音的文字會變,漢字永遠不變
要想把我們自己的意思,想法、看法千年萬世傳下去,只有漢字、文言文可以做得到。

所以湯恩比預測,中國漢字、文言文將來一定會流行全世界。
因為誰都想把自己東西原原本本傳下去,讓後人千年萬世都不會把我們的想法、看法誤會,看錯了……原原本本傳下去。

⭕世界上所有聰明人……最大的發明、最高的發明、最殊勝的發明,就是發明了漢字跟文言文,這個工具太好了……

⭕學起來不難,漢字的基本,形、音、意,它的字的形狀是智慧的符號,縱然不知道它的音,你能看出它的意思。
這個符號的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中國人稱之為書法,就能值得人欣賞,
讓人在這個文字裡面去悟入,悟入的境界各個人不一樣,妙就妙在這個地方。

它的含義可以說是深廣沒有邊際,為什麼?
造字的這個人……我們相信像大乘經上所說的,他從自性流出來的智慧。
他用的不是分別心,離妄想分別執著,漢字這麼出來的。
所以它跟性德相應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佛有,你也有,我也有,大家統統有。
怎麼開發?放下就開發
放下什麼?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性德就現前……
在生活當中放下,在工作裡面放下,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頭放下,放下就是

首先,好好的把漢字學好
不為自己……為自己就錯了,為眾生就對了,一切為眾生不為自己。
具備這樣的條件就可以入佛門,可以契入中國傳統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教習講的基本功,開吉法師。

  近日師父上人為印尼雅加達萬佛寺萬姓先祖紀念堂開幕典禮,錄製「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開示,採用錄製有聲書的方式。師父上人一字不差,分秒不誤,一次性錄成,抑揚頓挫,錯落有致,效果特別好。當時陳大惠老師在場,他曾任職於中央電視台,聆聽後大為讚歎,連最資深的播音員都很難做到如此。因此連日來,弟子和居士不時探討,於習講佛經之時所遇到的讀音、發音及古字古音、名詞術語等問題,深感此事對於有志於學習講經之同學是比較重要的基本功。因此,弟子僅就自己所學所知的點滴心得與諸位仁者分享。

  師父上人常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勤講勤練是成就台上功夫之不二法門。我們在練講之時,就要把字音讀得準確、清晰,力求字正腔圓,因此,在事先做準備時就要勤查字典。師父上人常常讚歎胡小林老師質直嚴謹、字斟句酌的求學態度,他每天讀書五、六個小時,把字典都翻破了。每一個有懷疑的字都要去查清楚,包括注音、註解、名詞術語、典故等等。胡老師學佛之初,弟子就曾經見到他對於師父上人經教中的名詞術語、字字句句,但凡有疑難之處,他都要仔細查閱字典,並和同參道友研究討論,切磋琢磨。他的勤學、好學、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深值效法。

  師父上人十分重視對於字典、辭書的購置,早在香港大埔精舍建立之初,就曾交代弟子,仿照澳洲淨宗學院工具書清單,購置一套較為全面的字典、辭書。弟子也曾經見到師父上人仔細的查看古漢語字典的編輯人員、出版社等相關訊息。一般而言,我們在研教過程中,除佛經辭書,如《三藏法數》、《教乘法數》之外,較為常用的工具書,是《中文大辭典》十冊,中國文化大學出版(師父上人曾於此大學任教);《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正中書局出版;《國語活用辭典》,五南出版公司等等。在中國的同學們,亦可選用唐作藩先生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以備參考,弟子求學時,教授們曾要求將這本字典全部背下來。

  數年前,弟子遵師父上人囑咐,錄製《地藏經科註》有聲書,當時就遇到很多古字古音的問題。因此認真查閱《中文大辭典》,卻仍有許多古字無法辨別。幸得佛菩薩悲憫加持,有一位文字音韻學專家劉克雄教授來拜訪師父上人,因此就將所遇到的疑難問題向他請教。當今之世,音韻學是一門絕學,因現代人心浮氣躁、急功近利,不願意傳承中國傳統的學術,因此其傳人少之又少。劉教授是章太炎先生的第四代傳人,是繼章太炎、黃侃、林尹之後承傳文字音韻學之絕學者,是林尹先生的入室弟子。我們所用的十冊《中文大辭典》就是林尹先生主編的。同時劉教授還將他的老師的兩本著作介紹給我們,林尹先生的《中國文字學概論》和《中國聲韻學通論》。由此,弟子關於《地藏經科註》中的古字定音問題得以解決,這項工作也才得以進行。

  從前弟子遇到和《論語》有關的音韻學問題,徐醒民老師曾指導學生就近就教於本校的老教授。因此弟子就去找唐作藩老先生(今年已八十八歲,湖南人),向老人家一一請教。這位音韻學專家,也很有耐心的一一給予解答。弟子在親近善知識時,深刻感受到,像師父上人、徐老師、劉教授等同時代的長者大德,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愛護晚輩,提攜後人。他們都願意用自己一生的智慧、經驗,做為我等後生晚輩求學上進之階梯。

  師父上人於講席之中常常強調漢字、文言文之重要性。湯恩比博士於其著述之中亦著墨甚多,湯氏在「未來中生存」中提出他的真知灼見,他認為即便我們都經歷了拉丁字母的廣布流行,但他本人卻相信,中國的漢字可能將在可預見的未來中,躍升為全球通用的書寫文字。二0一三年,師父上人為了推廣漢字、文言文,親自從字典之中選擇漢字,編訂成中國字卡四百二十張。並將其送給納吉首相,並說漢字不難學,一天學四個字,一百天就全部掌握了。去年師父上人亦囑咐弟子,帶著兩位有志於學習經教的同學,共同學習中國字卡。先學會注音符號和漢語拼音,並力求將字卡中的每個字認準、讀準,當時在四庫館學得真是法喜充滿。

  而身為佛陀的弟子,我們發現古來許多祖師大德都是熟諳國學、精通儒、道之高人,舉凡文字、音韻、訓詁、版本、目錄,甚至校讎,無不精通。從前弟子查閱《龍藏》之時,曾看到許多古大德對儒家、道家經典的註釋被收入《藏經》之中,且數量相當可觀。而師父上人的老師雪廬老人,於九十三歲時,在《常禮舉要》講席中,亦勸勉學生要多讀中國歷史,以免數典忘祖。數年前,弟子有幸去參訪雪公紀念館,見到雪公故居的廳堂中插架森森,舉凡經史子集、佛經典籍擺放錯落有致,足見老人於漢學著力之深。因此,真誠希望參加學習班的同學們,能夠重視漢字、文言文及漢學基本功的重要性,認真學習,虛心求教。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即此之謂也。弟子才疏學淺,所知甚少,唯恐貽笑大方,但猶恐難辭吝法之咎,是故謹以此管窺蠡測之見就教於大方之家,讓大家見笑了。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老法師:開吉師的學習報告,這一段是講我們學習的基礎、學習的根本,文以載道,所以文不能不學。而中國的文字是表意的文字,西方拼音的是表音的。音常常會變,一百年就有很大的變化,一百年前的人跟一百年後,說話很多地方就聽不懂,這是事實。可是表意的它沒有這個限制,它超越了空間、時間。中國文字在兩百年前,是亞洲,尤其是東亞,共同的文字。言語不懂,寫字大家都懂,因為他們都學過漢學、文言文。我們到朝鮮、到日本、到南洋,中國漢字沒有障礙,他們都讀、都懂。現在疏忽了,這個兩百年真的是疏忽了,沒有人肯學,沒有人懂了。

  非常難得,英國人,前面是羅素,後面是湯恩比,都給我們提出來漢字的價值、漢字的利益,是全世界其他國家拼音文字所做不到的。因為拼音的文字會變,漢字永遠不變,要想把我們自己的意思,想法、看法千年萬世傳下去,只有漢字、文言文可以做得到。所以湯恩比預測,中國漢字、文言文將來一定會流行全世界。因為誰都想把自己東西原原本本傳下去,讓後人千年萬世都不會把我們的想法、看法誤會,看錯了,不會的,原原本本傳下去。於是我們就知道,這個世界上所有聰明人的發明,無論哪個發明家,我們覺得最大的發明、最高的發明、最殊勝的發明,就是發明了漢字跟文言文,這個工具太好了。在這個時代大家都疏忽了,我們感恩湯恩比博士能把它提出來,讓我們反思,讓我們回頭,認識人類的發明無比殊勝的珍寶,就是這個東西。

  學起來不難,漢字的基本,形、音、意,它的字的形狀是智慧的符號,縱然不知道它的音,你能看出它的意思。這個符號的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中國人稱之為書法,就能值得人欣賞,讓人在這個文字裡面去悟入,悟入的境界各個人不一樣,妙就妙在這個地方。它的含義可以說是深廣沒有邊際,為什麼?造字的這個人,發明這個文字的人,我們相信像大乘經上所說的,他從自性流出來的智慧。他用的不是分別心,離妄想分別執著,漢字這麼出來的。所以它跟性德相應,不像拼音文字。

  希望真正有意,真正發菩提心,發心捨己為人,像諸佛如來一樣,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自己真正能發心捨己為人,像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完全來表法的,完全是來幫助人開悟的,我們走這個路子。自己雖然是凡夫,不要緊,佛給了我們信心,「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佛有,你也有,我也有,大家統統有。怎麼開發?放下就開發。放下什麼?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性德就現前。就是這個東西障礙自性,自性裡面無量的智慧德能不能現前。我們知道了,在生活當中放下,在工作裡面放下,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頭放下,放下就是。首先,好好的把漢字學好,不為自己,放下就是為自己就錯了,為眾生就對了,一切為眾生不為自己。具備這樣的條件就可以入佛門,可以契入中國傳統文化。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四十六集



2018年7月29日 星期日

『信願持名』『清淨心』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引業」,「滿業」是你放下多少

『信願持名』『清淨心』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引業」,「滿業」是你放下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願持名,這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引業」。「滿業」是你放下多少

信願持名,這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引業

滿業是你放下多少
你放下得愈多,你在極樂世界品位愈高;
你放下得少,你在極樂世界的地位很低

⭕但是極樂跟其他的又不一樣,其他不帶業,淨土是准許帶業往生。
因為帶業,所以才有同居土、才有方便土……

淨宗特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力加持
雖然是同居土……天人身分,得到佛力加持,也作阿惟越致菩薩……
這就超過了密嚴、超過了華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淨土裡面有同居土、有方便土、有實報土,那是每個人修行功夫淺深不相等,有這些階級。像我們同樣的一個業力,到這人間來,六道裡頭得人身,引業相同。引業是什麼?佛家講的五戒,儒家講的五常,仁義禮智信,過去生中修這個修得不錯,這個善因就是生到人間。可是生到人間,我們的貧富貴賤不一樣,滿業不相同,引導你這個業相同,滿業不相同。信願持名,這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引業。滿業是什麼?滿業是你放下多少,你放下得愈多,你在極樂世界品位愈高;你放下得少,你在極樂世界的地位很低,就這個意思。

  但是極樂跟其他的又不一樣,其他不帶業,淨土是准許帶業往生。因為帶業,所以才有同居土、才有方便土。華藏沒有帶業的,華藏沒有聽說有同居、有方便,沒聽說,密嚴也沒聽說。換句話說,華藏跟密嚴他們修學的程度比我們高,標準高,我們沒有他那麼高的標準。但是淨宗特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力加持,雖然是同居土,同居土是天人身分,得到佛力加持,也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就不可思議了,這就超過了密嚴、超過了華藏,這一點不能不知道。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十一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引業是「信願行」。滿業,《華嚴經》文殊菩薩十波羅蜜、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畜生道裡頭也有很多……甚至於福報比一般人還要大。
為什麼到畜生道呢?我們就曉得……滿業他有福報,引業他沒有……

人道……引業是什麼?五戒十善……
五戒十善,如果只能打五十分,人道就靠不住,畜生道去了。
如果五戒只有十分、二十分餓鬼道去了;
完全沒有的,地獄道去了。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引業是「信願行」,
滿業,《華嚴經》文殊菩薩十波羅蜜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我們都要懂!你不懂怎麼行?你是修什麼?

⭕由此可知,多麼重要!戒是戒律,善是十善
你要是把戒、善疏忽了,念佛不能往生

你要問為什麼?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
西方極樂世界……上善人俱會一處」,所以他的標準是上善
也就是說這個善足以能夠生天上品十善

⚪李炳南老居士早年常常講的……一萬人當中有九千九百九十幾人都不能往生。
你要問什麼原因?戒善沒有達到忉利天的水平,就是這個道理。

⭕今天我們剋實而論,很多戒善都達不到人道的水平,你怎麼能往生?
祖師大德常常提倡的「持戒念佛」,我們把這個疏忽了……

⚪弘一大師寫的四個字……「以戒為師」。
這是對於所有佛門宗派而言,不管你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持戒第一!怎麼能疏忽?

持戒念佛,《印光大師文鈔》裡頭,你去查查看,有多少句這個句子,祖師重視。

念佛不持戒,那就是說跟西方淨土結一個緣,這一生不能成就,去不了

⭕業力,一個引業,一個滿業,總要搞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畜生道裡頭也有很多有福報的,甚至於福報比一般人還要大。為什麼到畜生道呢?我們就曉得,引業跟滿業,滿業他有福報,引業他沒有。引業是什麼?五戒十善。他沒有修,或者有修,不及格。五戒十善,如果只能打五十分,人道就靠不住,畜生道去了。如果五戒只有十分、二十分,餓鬼道去了;完全沒有的,地獄道去了。引業,我們要懂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引業是「信願行」,滿業,《華嚴經》文殊菩薩十波羅蜜、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我們都要懂!你不懂怎麼行?你是修什麼?

  由此可知,戒跟善多麼重要!戒是戒律,善是十善,你要是把戒、善疏忽了,念佛不能往生。你要問為什麼?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西方極樂世界什麼人住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所以他的標準是上善;也就是說這個善足以能夠生天,上品十善。總不能說到極樂世界你這個戒善連忉利天的標準都不夠,這講不過去,沒有這個道理!

  你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曉得李炳南老居士早年常常講的「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他在台中,就台中這個例子來說,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不過是一、兩個!這個話講的是真話,不是假話。換句話說,一萬人當中有九千九百九十幾人都不能往生。你要問什麼原因?戒善沒有達到忉利天的水平,就是這個道理。

  今天我們剋實而論,很多戒善都達不到人道的水平,你怎麼能往生?祖師大德常常提倡的「持戒念佛」,我們把這個疏忽了。我上一次到杭州,去參拜祖師的,特別是淨土宗祖師的塔墓,我也去參拜弘一大師的舍利塔。我看到弘一大師寫的四個字,他們把它放大做成匾額,高高的掛在上面,「以戒為師」。這是對於所有佛門宗派而言,不管你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持戒第一!怎麼能疏忽?持戒念佛,《印光大師文鈔》裡頭,你去查查看,有多少句這個句子,祖師重視。念佛不持戒,那就是說跟西方淨土結一個緣,這一生不能成就,去不了。

  所以業力,一個引業,一個滿業,總要搞清楚。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八0六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淨心」「一心不亂,心不顛倒」,是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引業

⭕你的身體六根是具足還是有欠缺,『受生同異,端正醜陋,苦樂不同』,這些是滿業。
滿業是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實在說就是修善、造惡所感得的……

沒有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是偶然的、是沒有前面因的,沒有……
一切眾生在這一生當中遭遇都有前因後果……

一定要懂得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樣念佛才能往生。

佛是天天念,心行不善不能往生,這個例子太多太多了。

要想在這一生當中真正往生,你就把這個緣要抓住

這個緣裡頭最重要的是清淨心,大乘經上常講「心淨則佛土淨」,
清淨心引導我們往生極樂世界

《彌陀經》上講得也很清楚,八個字「一心不亂,心不顛倒」。
這八個字就是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引業
我們念佛一定要念到這樣的功夫,這才行……

⭕念佛的功夫深,品位就高;
念佛功夫淺,品位就低。
不是說念佛多少……

理一心不亂功夫就深,
事一心不亂功夫就淺……
更淺的叫功夫成片……

只要功夫成片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
念到事一心不亂,那就生方便有餘土
念到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

由此可知,功夫成片我們這一生當中一定要成就

⭕功夫成片是個什麼樣子?……
一天到晚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就成片了。

也就是覺明妙行菩薩教給我們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極樂世界不疑惑,
阿彌陀佛不疑惑,
三經一論不疑惑,
自己念佛求生淨土,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不疑惑,這不懷疑。

萬緣放下,不夾雜了,
有一樁事情沒有放下就夾雜,統統要放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無論在哪一道受生,你的身體六根是具足還是有欠缺,『受生同異,端正醜陋,苦樂不同』,這些是滿業。滿業是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實在說就是修善、造惡所感得的。這是凱西說,沒有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是偶然的、是沒有前面因的,沒有。他非常肯定一切眾生在這一生當中遭遇都有前因後果。我們明白這個事情,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謹慎,一定要懂得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樣念佛才能往生。

  佛是天天念,心行不善不能往生,這個例子太多太多了。那麼這一生我們修淨土只是跟淨土跟阿彌陀佛結了個緣,這個緣這一生當中不成熟,那你就不能往生;要想在這一生當中真正往生,你就把這個緣要抓住。這個緣裡頭最重要的是清淨心,大乘經上常講「心淨則佛土淨」,清淨心引導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彌陀經》上講得也很清楚,八個字「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八個字就是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引業,我們念佛一定要念到這樣的功夫,這才行,到極樂世界品位不一樣。再告訴同學們老實話,不止三輩九品,三輩九品是講大的階段,不止三輩九品;三輩裡頭還有三輩,九品裡頭還有九品。這是怎麼回事情?這是我們念佛功夫的淺深,都有因果。

  我們念佛的功夫深,品位就高;念佛功夫淺,品位就低。不是說念佛多少,念佛功夫的淺深。那這什麼意思?什麼叫淺?什麼叫深?同學們一定都聽說過,一心不亂裡頭有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功夫就深,事一心不亂功夫就淺,還有更淺的叫功夫成片。行,只要功夫成片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功夫成片;如果念到事一心不亂,那就生方便有餘土,念到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由此可知,功夫成片我們這一生當中一定要成就。

  那大家要問什麼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個什麼樣子?我用最淺顯的話告訴大家,功夫成片就是一天到晚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就成片了。也就是覺明妙行菩薩教給我們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那叫功夫成片,對西方極樂世界一絲毫疑惑都沒有。對極樂世界不疑惑,對阿彌陀佛不疑惑,對三經一論不疑惑,對自己念佛求生淨土,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不疑惑,這不懷疑。不夾雜?那就是萬緣放下,不夾雜了,有一樁事情沒有放下就夾雜,統統要放下。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三二一卷



2018年7月16日 星期一

恭敬心跟阿彌陀佛才會起感應 | 每天念佛十萬聲,對人瞧不起、不尊重,不能往生——你那十萬聲佛號是從沒有恭敬心那個妄心念出來的,不作數



恭敬心跟阿彌陀佛才會起感應
 | 每天念佛十萬聲,對人瞧不起、不尊重,不能往生——你那十萬聲佛號是從沒有恭敬心那個妄心念出來的,不作數

  我們要學這個本事,用真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絕不要用妄心,我們的身體自然就調理好了。如其說是三寶加持,倒不如說自性功德,自性的功德能量不可思議。你看《華嚴》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相信這句話是真的,一切眾生個個都有像如來一樣的智慧、一樣的德能、一樣的相好,要用信心、要用念力來轉變,這個就對了。所以對人不能不恭敬,能修禮敬諸佛,你的念頭就產生效果。為什麼?普賢菩薩哪能不加持你!普賢在一切菩薩眾裡頭上首,普賢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他沒有看錯,他對一切諸佛統統禮敬。對人要行禮,有禮貌;對事認真負責,就是對事的禮敬;對物,像這張桌子,把它擺得整整齊齊、擦得乾乾淨淨,是對它的禮敬。千萬別搞錯了,桌子是佛,每天給它磕頭就錯了,完全搞錯了。它是佛沒錯,它是桌子的形式,我們不必對它跪著禮拜,擺整齊、擦乾淨,這是對它的敬。統統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這一天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接觸到的,「毋不敬」,這是中國《禮記》上的一句話。沒有一樣不是用恭敬心對待,這樣的人他能不生淨土嗎?

  普賢十願,願願都通西方極樂世界,不能疏忽。我每天念佛念十萬聲,我對人瞧不起,我對人不尊重,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為什麼?你那十萬聲佛號是從沒有恭敬心那個妄心念出來的,不作數恭敬心跟阿彌陀佛才會起感應。為什麼海賢老和尚念佛有感應?密切的感應、頻繁的感應是在他往生那幾天。原本曾經有一次,他說阿彌陀佛還要他再住兩年,做個好樣子給大家看;過了沒多久,他又說,告訴人說,老佛爺(他叫老佛爺就是阿彌陀佛)告訴他,這幾天他可能就往生。實際上佛告訴他,佛不告訴他,他自己也知道。他聽話,一定要有人把這本書送到他手上,這就是最後一次表法,表法圓滿。這個法一表,佛就接引他到極樂世界去了。他也告訴幾個老同參,大家聽到,什麼時候,你告訴我,我們大家來為你助念。他笑一笑,助念不可靠,沒有信心,我往生不要人助念,我自己念佛往生,最牢靠了。你看看他多有信心。信心從哪來的?跟阿彌陀佛見面太多次了。不是假的,是真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學禮敬諸佛,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有恭敬心。對人恭敬有,對事、對物不恭敬,你的恭敬心只有三分之一。圓滿的恭敬心,對人的禮敬,對物的禮敬,對事的禮敬,事是認真負責去做,把事情做好,這才是普賢菩薩的禮敬諸佛。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七十八集



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

「念佛法門。雖為求生淨土。了脫生死而設。但其消除業障之力。實亦極其鉅大」


「念佛法門。雖為求生淨土了脫生死而設。但其消除業障之力。實亦極其鉅大」

⭕「此次法會之目的。為護國息災
但如何方能達此目的。余以為根本方法。在于念佛。」

⭕現在人心邪,所以就容易上當,容易受騙……
之所以被騙了、所以上當了,是自己業障深重

⭕「念佛法門。雖為求生淨土。了脫生死而設。
其消除業障之力。實亦極其鉅大。」

⭕可以說『消業障』最有力量的,無過於念佛
經上告訴我們,「念一聲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相信你就有福了。

⭕念佛人一面念佛一面造罪業,這是錯誤的,這要得感應就很難。
必得什麼?一面念佛一面修福,絕對不造罪業,那你這一生沒有不成就的。

一句阿彌陀佛……又是消災、又是修福

⭕你要是個真的念佛人,大師底下這兩句話,你一定要牢牢的記住……
「必先要閑邪存誠。敦倫盡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尤需明白因果。自行化他。」

⭕『閑邪』:「邪」就是邪知邪見,「閑」是防止,
你常常要防止邪知邪見,不讓邪知邪見來擾亂你,這點非常重要。

⭕『存誠』:待人接物要至誠恭敬,要生平等心、慈悲心
平等、慈悲這是性德。實在講就是修普賢行願

⚪「禮敬諸佛」,對待一切人都要當作佛菩薩看待,為什麼?準備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西方世界皆是諸上善人,要養成這個氣分……將來跟他們相處就沒有隔閡。
從現在就練習,從現在就把所有的人都看作佛菩薩,都是諸上善人

你能這樣做,你的災難當然就消除,你的罪業也就化解了

這四個字是根本,這是心地法門

從這裡去起修……縱然什麼樣的瑞相都沒有,外頭什麼樣感應也沒有,你自己就充滿了信心決定往生,決定見佛。
為什麼?你心裡頭沒有邪知,沒有邪見,你心裡面至誠恭敬,你跟諸佛菩薩是一個心

⚪諸佛菩薩什麼心?……
心裡頭沒有邪、沒有非,誠敬到極處,我們用心跟諸佛一樣沒有兩樣……
心裡面還有邪、還有非,沒有誠敬心,念佛只能說結個法緣、種點善根,這一生當中不能成就……

諸位曉得,這一生成就必須要依照祖師的開示依教奉行,你這一生才能夠真正得道。

⭕「敦倫」:心正了那就身修、家齊、國治……
「敦倫」就是修身、齊家、治國,敦是敦睦,倫是倫常。

五倫十義,義是義務……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間有十種不同的身分……你有十種不同的義務你要做到……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如果不能做到這個,這不是真正學佛人
真正學佛人必須要做到「敦倫盡分」,分是你的本分,本分你要盡到。

五倫的社會,整個社會是一家人,天下一家,和睦相處是個大同的世界……
西方極樂世界,它的敦倫盡分做到了十分圓滿,究竟圓滿

⭕前面四個字是養心,養真誠的心;
後面這四個字表現在外面,表現在生活上,這是一個真正念佛人

如果是說念佛人他一家不和,這個父子、兄弟互不相讓,這不是真正念佛人。

⭕舜盡孝就是我們講孝的一個好榜樣……
他能夠以孝來感動他的父母,他將來做皇帝一定能夠以孝治天下。

天下沒有不能感動的人
沒有感動的時候,是你的誠心不夠,你沒有能做到,時間不夠
果然有真誠、果然有長時間、有耐心必定能感動人。

這是世間講孝都如此,何況學佛!
學佛的人心要平等、要清淨

⭕諸位要常常把這八個字,記在心裡面

閑邪存誠,敦倫盡分」,這八個字真正常常存在心裡了……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明白因果,自行化他』,那不勸你自己會做到了,
這是個真正學佛人的樣子。

⭕不勉強別人,要勉強自己
我們自己身體力行就是勸別人,自行就是化他。

自行化他一樁事情,不要把它分作兩樁事情,
我自己這樣做了,別人看到了他就會效法、他就會模仿、他就會感動,這就是化他。

如果我只是口說自己不能行,決定不能化別人,
人家看到:那個人唱高調的,只會說,他哪一條做到了?他專門在騙人。
反而叫別人毀謗佛法,叫別人造罪業

所以自己要切身做到,這點很要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次法會之目的。為護國息災。】

  這是法會的宗旨。

  【但如何方能達此目的。余以為根本方法。在于念佛。】

  實在講這是講護國息災法會,沒有人敢這麼說的。這樣說法,我看懷疑的人太多太多了,現在人能相信嗎?可是這是真的。現在災息不了,難不能避免,你不信那有什麼法子?別的法門固然行,但是別的法門你遇到真正的少,你遇到假的多。「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現在人心邪,所以就容易上當,容易受騙。什麼是妖魔鬼怪?成天騙人的就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欺騙人。我們之所以被騙了、所以上當了,是自己業障深重,正法遇到了不信,當面錯過。邪法沒有遇到還去找,拼命去找、去求,這有什麼法子?這沒辦法。我們看第一面倒數第三行當中,這個兩行話很重要。

  【念佛法門。雖為求生淨土。了脫生死而設。但其消除業障之力。實亦極其鉅大。】

  這是我們要信得過,可以說『消業障』最有力量的,無過於念佛。經上告訴我們,「念一聲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相信你就有福了。念佛人一面念佛一面造罪業,這是錯誤的,這要得感應就很難。必得什麼?一面念佛一面修福,絕對不造罪業,那你這一生沒有不成就的。這一篇因為當時在聽,當然多半都是在家居士,所以就勸大家要修福。出家人修福簡單,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修福,又是消災、又是修福,出家人沒別的事情。那在家人呢?這底下說了:

  【而真正念佛之人。】

  這必須要記住,你是不是一個真的『念佛之人』?你要是個真的念佛人,大師底下這兩句話,你一定要牢牢的記住。

  【必先要閑邪存誠。敦倫盡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尤需明白因果。自行化他。】

  這幾句話是真正念佛人,什麼叫『閑邪』?「邪」就是邪知邪見,「閑」是防止,你常常要防止邪知邪見,不讓邪知邪見來擾亂你,這點非常重要。其次要『存誠』,待人接物要至誠恭敬,要生平等心、慈悲心,平等、慈悲這是性德。實在講就是修普賢行願,普賢行願第一願「禮敬諸佛」,對待一切人都要當作佛菩薩看待,為什麼?準備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西方世界皆是諸上善人,要養成這個氣分,養成這個習慣,將來跟他們相處就沒有隔閡。從現在就練習,從現在就把所有的人都看作佛菩薩,都是諸上善人。你能這樣做,你的災難當然就消除,你的罪業也就化解了。這四個字是根本,這是心地法門,從這裡去起修,這裡去起修如果是自己有心得,有了受用了。跟諸位說,你消災免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自己就會很有把握,你有信心。縱然什麼樣的瑞相都沒有,外頭什麼樣感應也沒有,你自己就充滿了信心決定往生,決定見佛。為什麼?你心裡頭沒有邪知,沒有邪見,你心裡面至誠恭敬,你跟諸佛菩薩是一個心。諸佛菩薩什麼心?就是心裡頭沒有邪、沒有非,誠敬到極處,我們用心跟諸佛一樣沒有兩樣。不是這個心,心裡面還有邪、還有非,沒有誠敬心,念佛只能說結個法緣、種點善根,這一生當中不能成就。所以諸位曉得,這一生成就必須要依照祖師的開示依教奉行,你這一生才能夠真正得道。

  心正了那就身修、家齊、國治,底下要講『敦倫』,「敦倫」就是修身、齊家、治國,敦是敦睦,倫是倫常。倫常這是我們中國社會的基本組織,從夫婦,夫婦是室,室是臥房,一個房間,臥室出來這就是家,家裡面有父子、有兄弟,這是家,擴大是家。家再一擴大就是國、就是社會,社會上有君臣、有朋友,所以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五倫,敦睦五倫。五倫十義,義是義務;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間有十種不同的身分。換句話說,你有十種不同的義務你要做到,對你的父親來說,你是兒女,你要盡孝;對你的兒女來說,你是父母你要慈愛。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如果不能做到這個,這不是真正學佛人。真正學佛人必須要做到「敦倫盡分」,分是你的本分,本分你要盡到。君臣,君不能把他呆看著那就是皇帝,你這樣看就錯誤。君就說領導的人、臣是被領導的人,公司行號老闆這是領導人、你底下的夥計就是被領導的人。當老闆的要仁慈,對每個員工要能夠像對自己子女一樣,要能夠關切、能夠照顧他;做夥計的,對老闆一定要盡忠。所以五倫的社會,整個社會是一家人,天下一家,和睦相處是個大同的世界。為什麼要這樣做﹖諸位要曉得,因為在西方極樂世界,它的敦倫盡分做到了十分圓滿,究竟圓滿。所以現在在我們這個社會,我們自己既然要真發心學佛了,就要認真的做,要養成這個習慣,都是準備往生西方。對自己來講往生西方,對這世界來講是消災息難,你做給大家看,讓大家來效法、來學習。所以這八個字決定不能疏忽。

  前面四個字是養心,養真誠的心;後面這四個字表現在外面,表現在生活上,這是一個真正念佛人。如果是說念佛人他一家不和,這個父子、兄弟互不相讓,這不是真正念佛人。所以講孝,為什麼中國人講孝要提舜?為什麼不提別人?舜盡孝就是我們講孝的一個好榜樣。諸位要讀讀歷史,舜當年在世的時候是個什麼環境?他的媽媽死了,爸爸娶了個後母,爸爸沒法子,聽後母的話虐待他,多少次要致他於死命。可是他對他的父親、對他的後母,那個孝心始終沒有改變過。他絕對沒有認為說,這後母、一家人對我不好,是我自己做得不好,沒有能夠叫他們滿意,處處責備自己,絕對沒有遷怒於別人。我們要念傳記,他的父母可以說是不講理的,沒有理好講的,那真正在佛裡講是十惡的惡人。他能盡孝,最後把他的父母統統能感化過來,把他後母生的弟弟都感化過來,這個不得了。所以堯王選繼承人就選了他,把自己兩個女兒都嫁給他,要他來繼承王位。他能夠以孝來感動他的父母,他將來做皇帝一定能夠以孝治天下。天下沒有不能感動的人,沒有感動的時候,是你的誠心不夠,你沒有能做到,時間不夠;果然有真誠、果然有長時間、有耐心必定能感動人。這是世間講孝都如此,何況學佛!學佛的人心要平等、要清淨。

  所以諸位要常常把這八個字,記在心裡面,「閑邪存誠,敦倫盡分」,這八個字真正常常存在心裡了,那後面這幾句話你自然會做到,這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明白因果,自行化他』,那不勸你自己會做到了,這是個真正學佛人的樣子。我們不僅是念,天天念這幾句,一定要做到,時時刻刻要做到。別人做不到不要去勉強,不勉強別人,要勉強自己,我們自己身體力行就是勸別人,自行就是化他。自行化他是一樁事情,不要把它分作兩樁事情,我自己這樣做了,別人看到了他就會效法、他就會模仿、他就會感動,這就是化他。如果我只是口說自己不能行,決定不能化別人,人家看到:那個人唱高調的,只會說,他哪一條做到了?他專門在騙人。反而叫別人毀謗佛法,叫別人造罪業,所以自己要切身做到,這點很要緊。

印光大師護國息災法語 第一集



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六道輪迴就是三個原因:佔有、控制、支配

六道輪迴就是三個原因:佔有、控制、支配

放下萬緣,回歸一心清淨平等
清淨沒有染污,平等沒有動搖,那就是真心,真心是如如不動的。

⭕六祖的報告,第一句是清淨,第四句是平等。教給你這個方法,
你只要肯幹,真肯放下,智慧、德能馬上就現前。

⭕難在哪裡?難在不肯放下,對這個世間七情五欲堅固的執著……

對於這一切法,一切法是夢幻泡影……把一切虛妄相當作真實。
念念怎麼樣?想佔有它、想控制它、想支配它,
這三個念頭造業……造六道輪迴業……

六道輪迴就是三個原因,佔有、控制、支配
你只要有這三個念頭,六道出不去,為什麼?天天在製造。

⭕佛覺悟了……知道這是假的,所以他把控制放棄、佔有放棄了,心地恢復清淨平等
清淨平等心裡頭,自性的智慧德能統統現前。

佛教教育教這個東西,不是教別的……

⭕佛陀的教育……給我們帶來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幸福美滿真實的智慧真實的德能,應當要學,一切教育裡頭無比殊勝。

⭕學佛就要學釋迦牟尼佛,跟他一樣要成佛
成不了佛要成菩薩,最低也要成個阿羅漢,不要再搞六道輪迴。

⭕我領導一個團體,我必須要管理它,要控制他們,要支配他們,這怎麼辦?

你有心去做,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就是造輪迴業……
菩薩做得很好,不放在心上,事上有制度、有方法,心上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叫妙用……

心上有,有就壞了……有輪迴、有報應……造得好是福德……造得不好是罪業……
心上沒有沒有輪迴、沒有報應,那變成什麼?變成功德

⭕佛教我們不造罪業,教我們積功累德……事情隨緣,有這個緣要做,沒有緣不攀緣;
做的時候不著相,就是作而無作,事做了,心沒做
這叫,本事在這個地方。

永遠保持心地清淨平等一塵不染叫清淨,絲紋不動叫平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講了,智慧是一切眾生沒有一個沒有。他跟我們說真話,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是平等的,只是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就這麼回事情。

  他把他怎麼得到的這個經驗告訴我們,放下萬緣,回歸一心清淨平等,清淨沒有染污,平等沒有動搖,那就是真心,真心是如如不動的。你看六祖大師見性的時候告訴我們,自性是清淨的,自性沒有動搖,沒有動搖就是平等的。六祖的報告,第一句是清淨,第四句是平等。教給你這個方法,你只要肯幹,真肯放下,智慧、德能馬上就現前。難在哪裡?難在不肯放下,對這個世間七情五欲堅固的執著。對於這一切法,一切法是夢幻泡影,一切法都是虛妄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把一切虛妄相當作真實。念念怎麼樣?想佔有它、想控制它、想支配它,這三個念頭造業,造什麼業?造六道輪迴業。六道從哪來的?就從這來的。佛覺悟了、明白了,知道這是假的,所以他把控制放棄、佔有放棄了,心地恢復到清淨平等。清淨平等心裡頭,自性的智慧德能統統現前。佛教教育教這個東西,不是教別的,這是大圓滿,而且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教實實在在是教育,我學佛首先認識了這一點,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佛陀的教育,釋迦牟尼佛的教育。這個教育會給我們帶來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幸福美滿、真實的智慧、真實的德能,應當要學,一切教育裡頭無比殊勝。學佛就要學釋迦牟尼佛,跟他一樣要成佛,成不了佛要成菩薩,最低也要成個阿羅漢,不要再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就是三個原因,佔有、控制、支配,你只要有這三個念頭,六道出不去,為什麼?天天在製造。

  那現在我有工作,我領導一個團體,我必須要管理它,要控制他們,要支配他們,這怎麼辦?你有心去做,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就是造輪迴業。菩薩怎麼樣?菩薩做得很好,不放在心上,事上有制度、有方法,心上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叫妙用。凡夫什麼?幹什麼心上有,有就壞了,就不妙。有什麼?有輪迴、有報應,這個麻煩大。心上沒有,沒有輪迴、沒有報應,那變成什麼?變成功德。心上有是福德,造得好是福德,人天福報;造得不好是罪業,三途苦報,你天天幹這個。佛教我們不造罪業,教我們積功累德,那就是要做,事情隨緣,有這個緣要做,沒有緣不攀緣;做的時候不著相,就是作而無作,事做了,心沒做,這叫妙,本事在這個地方。領導,會領導的人很快樂,他沒事,他沒有煩惱,他有智慧,指導別人去做。佛法學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統統用得上,叫真妙。沒有一樣不得圓滿成就,不但圓滿成就,究竟圓滿成就,世間法裡頭找不到。永遠保持心地清淨平等,一塵不染叫清淨,絲紋不動叫平等。所以佛確實聖中之聖,印度人稱為佛陀。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六十二集



2018年7月11日 星期三

海賢老和尚為我們表法《還源觀》上的四德

海賢老和尚為我們表法《還源觀》上的四德

⭕海賢老和尚教給我們……不管是什麼樣的根性,一句阿彌陀佛圓成佛道……
徹悟之後為我們表法,把《華嚴》、《般若》、《無量壽經》完全落實在生活當中

⭕賢首國師教我們修行方法裡面四德

隨緣妙用」……
他每天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那叫隨緣
心裡面一句阿彌陀佛從來沒有斷,那叫妙用

威儀有則」,行住坐臥不失威儀,做到盡善盡美。
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全是一句佛號,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真正妙極了,真正難得。

柔和質直」,這是教我們做人的態度。
質直是真心,裡頭要用真心
外面要用柔和,跟人家接觸人家生歡喜心。
老和尚一生,沒有人看到他發脾氣過……不會以傲慢的心態待人接物,謙虛、忍讓,非常了不起。
你欺負他、得罪他,他原諒你,他沒放在心上

活在這個世間,一生辛辛苦苦,「代眾生苦」,做出一個好樣子來。
做人應該像他這樣,自己的業障消乾淨了,自己修行的功德圓滿成就了

⭕海賢老和尚節省,非常儉省。從這些小地方你就能看到愛惜物力,
晚上不需要燈明的時候不開電燈,睡覺睡得很早

一般起來也很早,通常是三點鐘起床,有時候一點、二點起來了,
起來燒香、拜佛、念佛、繞佛,這是他的功課,一生沒有改變

⭕遍數少了看不出來……你有煩惱,你有業障障礙了,老和尚表法的義趣你不能覺察。
遍數看多了心定了,清淨心現出來你就看出門道了,看出門道,法喜充滿,你就會跟他學習。

⭕像他這樣子處事待人接物,在這種亂世不造罪業,不跟人結怨,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
這是真正導引眾生同歸極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賢老和尚教給我們,他教的什麼?任何一個人,男女老少、賢愚不肖,不管是什麼樣的根性,一句阿彌陀佛圓成佛道。他證得的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徹悟之後為我們表法,把《華嚴》、《般若》、《無量壽經》完全落實在生活當中。他每天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那叫隨緣;心裡面一句阿彌陀佛從來沒有斷,那叫妙用。賢首國師教我們修行方法裡面四德,「隨緣妙用」,表法是第二句,「威儀有則」,行住坐臥不失威儀,做到盡善盡美。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全是一句佛號,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真正妙極了,真正難得。他能成就,我們怎麼不能成就?他示現的一個農民,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雖然剃度出家,師父只教他一句話,「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他念到往生,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有幾多人能活到九十二歲?他念這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

  證得念佛三昧,我估計他在四十前後,也就是說得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跟禪宗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是同等的境界,跟教下的大開圓解都是同等的境界,這個境界裡頭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真正得大自在。雖然證得,不說;雖然不說,他露了,顯露了,顯露在哪裡?顯露在生活上,顯露在穿衣吃飯,顯露在農耕,顯露在接待賓客,跟大眾相處。光碟上講的這句話應該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跟老和尚接觸的人,沒有一個人不喜歡他,他非常和藹可親,一點架子都沒有,一絲毫傲慢的心態都沒有。孔子一生的德行,他的學生讚歎老師有五德,一般人沒做到的夫子做到了,這五德是溫良恭儉讓。老師溫和,你跟他接觸,你感到很舒服、很快樂。老師善良,對待一切人事物沒有絲毫惡意,你得罪他,他不在乎,他沒放在心上。在他面前說錯話、做錯事情,他不會責怪,為什麼?他知道你為什麼會做事不妥當,他曉得,他會教你,他不會責怪你。

  節儉,海賢老和尚節省,非常儉省。從這些小地方你就能看到愛惜物力,晚上不需要燈明的時候不開電燈,睡覺睡得很早。一般起來也很早,通常是三點鐘起床,有時候一點、二點起來了,起來燒香、拜佛、念佛、繞佛,這是他的功課,一生沒有改變。往生這天晚上,他敲著引磬念佛,平常沒有敲引磬的。念了一夜,沒人知道,大家也沒在意。第二天早晨,他們道場也是三點鐘起床做早課,早課做完之後,看到老和尚房間裡還有燈亮著,這奇怪,老和尚節省,怎麼還浪費電?習慣上,睡覺的時候他一定熄燈,燈為什麼亮的?進到房間裡看,老和尚往生了,走了。燈也是表法,老和尚雖然走了,你看燈沒有熄,佛光普照。他不是把燈熄掉走,燈開著走的。裡頭都有表法的意思在,你要會看,老和尚點點滴滴為什麼。

  賢首國師《還源觀》上的四德,末後兩句,「柔和質直」,這是教我們做人的態度。質直是真心,裡頭要用真心,外面要用柔和,跟人家接觸人家生歡喜心。老和尚一生,沒有人看到他發脾氣過,不會發脾氣,不會以傲慢的心態待人接物,謙虛、忍讓,非常了不起。你欺負他、得罪他,他原諒你,他沒放在心上。活在這個世間,一生辛辛苦苦,「代眾生苦」,做出一個好樣子來。做人應該像他這樣,自己的業障消乾淨了,自己修行的功德圓滿成就了。處處學。一天看三遍,看上三百遍,你的歡喜心生出來了,為什麼?愈看愈有味道,把這個裡頭的奧祕看出來了。遍數少了看不出來,為什麼?你有煩惱,你有業障障礙了,老和尚表法的義趣你不能覺察。遍數看多了心定了,清淨心現出來你就看出門道了,看出門道,法喜充滿,你就會跟他學習。像他這樣子處事待人接物,在這種亂世不造罪業,不跟人結怨,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這是真正導引眾生同歸極樂。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十一集



念佛而不能放下,等於沒有念|發四十八願 跟阿彌陀佛 同心;修普賢十願 跟每一個同學 同願|淨空老法師



念佛而不能放下,等於沒有念|發四十八願 跟阿彌陀佛 同心;修普賢十願 跟每一個同學 同願|淨空老法師


《華嚴經》過去我們學過,經上還舉了例子,什麼人能到微塵中世界裡面去觀光遊覽?經上說普賢菩薩能去。誰是普賢菩薩?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普賢菩薩。所以古大德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是有理論根據的,不是隨便說的。《無量壽經》一開端,「德遵普賢」,換句話說,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這些人修的是什麼法門?都是修的普賢法門,那說《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沒說錯。所以真正求往生的人,要發普賢願,為什麼?它相應,發普賢願往生極樂世界特別順利,跟極樂世界所有的大眾,那叫同心同願。發四十八願跟阿彌陀佛同心,修普賢十願是跟每一個同學同願,特別相應

  普賢菩薩這十願看起來也不稀奇,實際上它無比的殊勝莊嚴,為什麼?你要看他用什麼心去修,你在這上你就看到了。他超過一切菩薩心願,那就是他用純淨純善的真心。所謂純淨純善,普賢是等覺菩薩,六根在六塵境界當中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普賢心。這十願都沒有起心動念,這真心,為什麼?起心動念是阿賴耶,妄心。真心,惠能大師開悟第四句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是真心,真心是如如不動。起心動念,動了,起心動念是什麼?叫無明。一有起心動念,真心裡面變出一個阿賴耶,阿賴耶的業相就是起心動念,阿賴耶是這麼來的。

  起心動念沒有原因,沒有原因說明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所以這個無明稱為無始,無始無明。無始是什麼意思?沒有開始,要有始有終,那就真的了。無始當然它也無終,所以它不是真的,沒有開始,就是一念不覺。一念覺,凡夫就成佛了;一念不覺,他就叫做凡夫,六道的凡夫個個都是一念不覺。這一念就是當下不是前念不是後念。《金剛經》上說三心不可得,前念已經過去了,現在這一念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說現在,現在已經成過去,未來還沒有到。所以,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統統不可得,全等於零。凡夫成佛就是這麼個道理,覺悟了就是佛,不覺就是凡夫。

  不起心不動念難,我們凡夫做不到,怎麼辦?世尊慈悲,把它分成三個階段,讓我們先放下執著,好!執著起什麼作用?執著製造六道輪迴,不執著,輪迴就沒有了,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換句話說,他之所以不能出輪迴,出不了輪迴就是執著不能放下。執著從哪來的?從分別來的;分別從哪裡來的?從起心動念來的。所以你放下執著成阿羅漢,放下分別你是菩薩,放下起心動念你成佛了。在實報土裡面,稱你作法身大士,實報土是真佛,沒有圓滿,是真的不是假的,天台大師六即佛裡頭叫分證即佛。最後是究竟即佛,那是圓滿。

  這些理事我們在經典裡面學習得很多,所以都有一個很清楚的概念。有這個概念了,重要要修行,修行怎麼修法?六根對六塵境界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按迷從淺到深這個順序來的。修行,修行反其道而行之,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這是修行人走的路子。如果樣樣都還執著,在佛法裡面講,你雖然通達經教,沒有把經教講錯,你是有解無行,修福沒有修慧,出不了六道輪迴要想真正出輪迴要真幹、要修。淨土宗是最方便的,前面祖師大德講過,究竟方便,這個方便是什麼?就是一句名號。我執著念頭才生,阿彌陀佛,用這句佛號把執著念頭打掉,這是真修淨土。他能夠得事一心不亂,得事一心不亂就是證阿羅漢果,見思煩惱斷掉了。分別心才起來,阿彌陀佛,統統念頭不起則罷,起都落在阿彌陀佛上,這是究竟方便。用這一個念頭,阿彌陀佛這一念,所有念頭全部打掉,這就相應。只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相應,跟其他的全不相應,到最後的結果,你往生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再把起心動念放下,就成佛了。你看,這個法門多妙,太巧妙了!

  念佛而不能放下等於沒有念,所以章嘉大師當年教我,我問他,我們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讓我們很快契入佛的境界?他教我看破、放下。我們用什麼看破、用什麼放下?用一句阿彌陀佛。這在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裡頭,再也找不到這麼殊勝方便的法門。這個法門的好處是,你真修這個法門,立刻得到阿彌陀佛威神加持;阿彌陀佛加持你,同時你就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加持。別的法門沒有,別的法門得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的加持,得不到遍法界虛空界,這得不到。這個不可以不知道,你要知道了,你信心堅定,不會再搞這個搞那個,不會動搖了。因為你不知道,聽說這個法門有這尊佛加持,那個法門有那個佛加持,你就學很多法門。學很多法門也不過是幾尊佛加持而已,總不如這一句阿彌陀佛,得到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加持,一個也沒有漏掉。這個帳要好好算,不難算。為什麼不能?那就你業障,你煩惱習氣、你業障。破除這些業障,放下一切障礙,你對於這個經、教,理事、性相、因果你全搞明白、搞清楚了,你自然能放下

  到真正能放下的時候,功夫得力的時候,是什麼樣子?你眼睛看一切人,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全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現身說法,讓你看到這些境界你還會不會執著,你還會不會分別,你還會不會起心動念?你修在哪裡修?離不開境、緣,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看破、放下就在這兩種環境裡頭修。這個環境大分,環境有順境、有逆境,人事有善緣跟惡緣,一定要知道境緣是有,善惡是假的,順逆也是假的,沒有順逆、沒有善惡,你的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沒有善惡、沒有順逆,那是什麼境界?極樂世界出現了。為什麼?極樂世界是平等法界。為什麼不平等?你有執著不平等,你有分別不平等,分別、執著放棄,就平等了。

  我們在境緣當中,不用第六識,第六識分別,不用第七識,第七識執著,你看,你不用它,它就轉變了,轉識成智。你不用第六識,第六識就變成妙觀察;不用第七識,第七識就變成平等性。這兩個轉了,第八跟前五跟著就轉。用什麼方法轉的?用這一句阿彌陀佛轉的,妙!一句阿彌陀佛可以轉八識成四智。轉八識成四智,往生極樂世界是生實報莊嚴土,不是在同居土,也不是在方便土,你看多妙!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十七集



悟後起修:悟怎麼開法?要從戒。定是樞紐,慧是目的,持戒是手段

悟後起修:悟怎麼開法?要從戒。定是樞紐,慧是目的,持戒是手段

⭕悟怎麼開法?悟是自己本有的,不是外來的
自性裡頭本有智慧德相,哪用到外面?外面沒有……外面是知識,不是智慧,
智慧是從內裡頭往外開的,是自性的寶藏,真正了不起,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要從戒,持戒得定就開智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定是樞紐,慧是目的,持戒是手段

它的理念,最高的指導原則,「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著重那個自見
自見就是開悟。不是老師講給你聽的,不是別人教你……自己悟出來的,求這個。

悟後起修,沒有開悟之前是求開悟。

⭕童蒙教你背書,不講解,背了管什麼用?會開悟。
背書的目的不是記,「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孔子都不贊成……

中國從前教學生背書是修定……不背書你會胡思亂想,教你背書……
背得很熟那是附帶的……正的作用是叫你把妄想雜念打掉,是修定的一種方法。

⭕現在學校考卷都一樣的,標準都一樣的,這不行,多少天才被埋沒掉。

悟得深的人答得深,悟得淺的人答得淺,
所以夫子對每個學生,看到他們的根性,你是什麼根性給你怎麼講法。

⭕海賢老和尚……早飯吃完之後,田裡面工作,
那工作是什麼?修戒定慧、修六度、修普賢十願……

那個碟片是我們《大乘無量壽經》的總結,要把它當作一部經來看。
我勸大家一天看三遍,一年不要中斷,每天念一萬聲佛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悟怎麼開法?悟是自己本有的,不是外來的,自性裡頭本有智慧德相,哪用到外面?外面沒有,外面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是從內裡頭往外開的,是自性的寶藏,真正了不起,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要從戒,持戒得定就開智慧,所以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定是樞紐,慧是目的,持戒是手段。它的理念,最高的指導原則,「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著重那個自見,自見就是開悟。不是老師講給你聽的,不是別人教你,不是的,自己悟出來的,求這個。自己悟出來之後,再去讀書,再去看別人的註解,聽別人的講演。為什麼?你一聽就明白,他哪裡講錯了、哪裡講對了,他的程度悟入在哪一個階層,你都清清楚楚。

  所以龍樹菩薩,這印度人,釋迦牟尼佛走了以後七百年出生在南印度,這個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之後再學習釋迦牟尼佛的經典,四十九年所說的經教,他只用三個月全學完了,這一部《大藏經》。我們能相信嗎?能。憑什麼?中國也有。唐朝時候中國禪宗惠能大師,那也是個開悟的。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所以他不需要看釋迦牟尼佛這些經典,但是這些經典裡面意思他全知道。你要不相信,你拿一部經念給他聽,你念完了,他講給你聽。

  所以叫悟後起修,沒有開悟之前是求開悟。這個理念、方法儒、道學去了,把它繼承過來了。儒家四書五經也是教你一門,私塾老先生教書是教你一門。但是童蒙的時代他可能教你學很多門,但是一定是一門一門的學。童蒙教你背書,不講解,背了管什麼用?會開悟。背書的目的不是記,「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孔子都不贊成。一定要有悟處,悟處是什麼?活的,活的才管用。孔老夫子開悟了,他講的東西跟佛沒有兩樣。你看,孔子的學生問孝,什麼叫孝?什麼叫仁?這都孔子常常講的,孔子答覆學生,每個學生答覆的不一樣。這是什麼?活的,它不是死的。現在學校考卷都一樣的,標準都一樣的,這不行,多少天才被埋沒掉。悟得深的人答得深,悟得淺的人答得淺,所以夫子對每個學生,看到他們的根性,你是什麼根性給你怎麼講法。學了之後,活學活用,他就落實在生活上、就落實在工作上,處事待人接物他全用上了。

  近代我們看到海賢老和尚,去年才往生的,這個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有人說,我知道,我看碟片我看出來了。他不認識字,一生的工作是種田,是農民。沒有做過經懺佛事,沒有做過法會,小廟每天早晚就是拜佛,燒香、拜佛、念佛,沒有其他的任何活動。天亮,早飯吃完之後,田裡面工作,那工作是什麼?修戒定慧、修六度、修普賢十願,別人看不出來。這個碟片我看了三十多遍,這本《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他全做到了。所以我告訴大家,那個碟片是我們《大乘無量壽經》的總結,要把它當作一部經來看。我勸大家一天看三遍,一年不要中斷,每天念一萬聲佛號,一萬聲佛號大概要兩個小時。每天看三遍,你看上一年,你的心就定了,定生慧。所以,不能知道太多,知道太多東西心是雜的、心是亂的,生什麼?生煩惱。清淨心生智慧,平等心生智慧。所以中國從前教學生背書是修定,這個意思一定要搞清楚。背書你就不會胡思亂想了,不背書你會胡思亂想,教你背書。那個背熟了,背得很熟那是附帶的,那是附作用,正的作用是叫你把妄想雜念打掉,是修定的一種方法。

  如果真的能夠定上十年,海賢就一句阿彌陀佛,他不認識字,沒有聽過經,也沒有讀過經,他什麼都知道。師父教導他,不許說,他也很老實很聽話,他就不說。偶爾露一點,一般人看不出來,極高明而道中庸。在這個時代,學佛要想成就,用他的方法比什麼都好,所以那是修學淨宗最好的榜樣,真正的模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十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教建立在真如自性的理體上,這是真的,正法。
凡是建立在阿賴耶的幻相當中,那都叫做外道,都不是正法,為什麼?它不能見性

能夠見性的法叫正法
不能見性的法就是外道……行於至理之外

⭕學佛,想在這一生當中有成就,那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至理相應……我們這個行與至理相應,就是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
佛菩薩達到了,我們才起步。

這個重要,起步非常重要,方向目標正確

怎麼樣才算正確?如佛在經典上所說的
與這個相應是正確的,是佛道,或者說成佛之道,
與這個不相應不是佛道。

⭕貪瞋痴的念頭斷掉了。這叫持戒。戒幫助你得定,定開智慧。

為什麼定開智慧?……「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
真心是什麼樣?真心是定的。所以修定接近真心
定到一定的程度,自性的門就開了,這個定你得到了,得到就開悟,無量智慧起來了。

⭕《無量壽經》讀三千遍……念滿三千遍……去看黃念祖老居士的《無量壽經》註解……給你印證,你所體會的跟他講的一不一樣,
一樣,正知正見
不一樣,邪知邪見,你錯了……

《大乘起信論》,讀了三千遍……第三個一千遍,看蕅益大師的註解,給自己做證明,自己所悟的,與蕅益大師註解所說的一樣,
這個註解完全能看得懂,沒有絲毫障礙。
蕅益大師給你做證明,你的悟正確的,真開悟了。

⭕佛法向自性當中求,不向外求,
外面求不到,再好的老師你跟他,他也沒辦法傳給你,
自見,要自悟,才是真的。

老師教你方法也就是戒定慧,就這麼簡單。

悟後起修,真的大徹大悟之後起修,

修什麼?……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個難……這是法身菩薩……
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大乘三賢菩薩……真修行!
真正到不執著了,提升一層,不分別,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
《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你清淨平等都得到,那後面功夫成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叫,就成佛,往生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教建立在真如自性的理體上,這是真的,正法。凡是建立在阿賴耶的幻相當中,那都叫做外道,都不是正法,為什麼?它不能見性。能夠見性的法叫正法,不能見性的法就是外道,稱之為外道。行於至理之外,至理就是自性,至理就是真心。我們做人,想學佛,想在這一生當中有成就,那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與至理相應。行於至理,那是菩薩,那是證果的人。我們這個行與至理相應,就是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佛菩薩達到了,我們才起步。這個重要,起步非常重要,方向目標正確。

  怎麼樣才算正確?如佛在經典上所說的,與這個相應是正確的,是佛道,或者說成佛之道,與這個不相應不是佛道。佛教導我們,特別是教導初學,十善業道,相應,跟這個目標方向相同。不殺生,不殺生要怎麼學?心裡面對於傷害一切眾生這個意念沒有了,這真正這條戒做到了。我不殺他,我還恨他,我還討厭他,這都不行,你還有習氣在,到時候忍不過你就動手了,所以不能不知道。不妄語,決定沒有欺騙的意念在其中,真誠到極處。不偷盜,決定不能佔一點小便宜,一絲一毫小便宜你要是佔了它,都叫習氣,殺盜淫的習氣。這叫真修行,叫真持戒,持戒不是口頭上念的。從這個地方下手開始修行,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我們學佛學了多少年,學了一輩子,這些念頭還常常起來,像波浪一樣起伏,這不行,這不管用,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還是繼續搞六道輪迴。這今天總得要把它搞透徹、搞明白,才會有受用。口業:不妄語,誠實,不能說假話,不能欺騙人;不兩舌,兩舌是挑撥離間,這個很嚴重,罪很重;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存心欺騙;不惡口,惡口是說話難聽,叫人家聽了不舒服,口四業。起心動念,不貪、不瞋、不痴,貪瞋痴的念頭斷掉了。這叫持戒。戒幫助你得定,定開智慧。為什麼定開智慧?能大師後頭一句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真心是什麼樣?真心是定的。所以修定就接近真心,定到一定的程度,自性的門就開了,這個定你得到了,得到就開悟,無量智慧起來了。

  昨天我看到一個同學給我寫了一封短信,他學《無量壽經》,我叫他找個清淨環境去讀經,讀《無量壽經》,把《無量壽經》讀三千遍,他念滿三千遍,寫這封信給我,問下面一步怎麼走法。他信裡頭說,古人這個方法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其義自見,三千遍念完之後,對於這部經的意思,不要看註解,不要聽講,明白了不少,那是自見。我教他再往前進一步,去看黃念祖老居士的《無量壽經》註解,不要看多,從頭到尾看個三遍就可以,為什麼?給你印證,你所體會的跟他講的一不一樣,一樣,正知正見;不一樣,邪知邪見,你錯了。往下功夫怎麼用?再讀三千遍。三千遍念完了,這個三千遍完是小悟,第二個三千遍,大悟,第三個三千遍,大徹大悟,無師自通。我勸他好好用功,不要有第二個念頭,這就是用讀經的方法修禪定,禪定境界現前就開悟,你去做試試看,給大家做個榜樣。佛菩薩,祖師大德,決定不欺騙人,他們自己用這個方法成就的。我們今天也用這個方法,用這個方法好,無師自通。大乘八個宗都可以有傳人。現在找老師找不到了,沒老師了,怎麼辦?這個方法好。印證,找古大德給你印證。像胡小林居士,讀《大乘起信論》,讀了三千遍,讀一千遍的時候有悟處,很歡喜,讀第二個一千遍,第三個一千遍,看蕅益大師的註解,給自己做證明,自己所悟的,與蕅益大師註解所說的一樣,這個註解完全能看得懂,沒有絲毫障礙。蕅益大師給你做證明,你的悟正確的,真開悟了。

  佛法向自性當中求,不向外求,外面求不到,再好的老師你跟他,他也沒辦法傳給你,要自見,要自悟,才是真的。老師教你方法也就是戒定慧,就這麼簡單。教你念一千遍,念完了講給我聽聽,不參考別人的,你自己所悟的。講完了再念一千遍,一千遍念完了,再講一遍給我聽。三遍就畢業了,三千遍就畢業了。我希望年輕的佛弟子,出家、在家都可以,走古聖先賢這條老路,他們開闢的,我們走這個路子。悟後起修,真的大徹大悟之後起修,修什麼?我前面所講的,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個難,為什麼?這是法身菩薩。我們還會起心動念,不要緊,學不分別不執著。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大乘三賢菩薩,天台別教裡頭十住、十行、十迴向,就是這個境界。真修行!真正到不執著了,提升一層,不分別,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你清淨平等都得到,那後面功夫成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叫覺,就成佛,往生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所以道不能離開佛,離開佛,真的心外求法。心外求法,求得的是知識,不是智慧,不能見性。智慧能見性,知識不能見性。知識還是六道凡夫,無法向上提升,六道上面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你達不到,這個不能不知道。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七二集



2018年7月10日 星期二

真想往生:除了信願念佛,要真正用一點功夫,把這個世間看淡

真想往生:除了信願念佛,要真正用一點功夫,把這個世間看淡

⭕蓋此法門巧被諸根……
《要解》云:「上上根不能逾其閫,下下根亦能臻其域。」聖凡齊收,利鈍悉被

《彌陀疏鈔》謂此法門為「盡攝利鈍諸根,悉皆度脫。」
並云:「諸餘法門,高之則下機絕分,卑之則不被上根。是以《華嚴》如盲,螢光增結。
唯此一法,上下兼收。可謂萬病愈於阿伽,千器成於巨冶。」

⭕從上上根到下下根,只要能信,願意往生,肯念這句佛號,人人都有分

⭕真想去,最重要的一樁事情,就是要把這個世界放下
好像我們到外國移民,真正想移民,必須把這個地方放下,你才能去得了……

如果有留戀就有麻煩,
有留戀,不是佛不來接引你,是你障礙佛來接引

真想往生,在這個世間,除了信願念佛之外,要真正用一點功夫,把這個世間看淡
一年比一年淡薄,到真正沒有留戀,你就有把握了,自己就有信心,佛決定來接引你。

⭕我們自己要決定有把握,不能靠人助念,
助念可能還會產生障礙。人多口雜,每個人磁場不一樣,不是好事情。

⭕淨土念佛法門。只要有緣遇到,五經一論當中任何一種,你遇到了、聽到了,你歡喜,你能夠接受,你就是淨宗有緣人
真正發心,你就是淨宗的當機人,佛這個法門就是為你設立的,就是為你建的
真正發願往生,這叫報佛恩

⭕這個法門容易是什麼?不要斷煩惱,只要信願持名。我們才有分,
要斷煩惱,我們沒分。

我們能夠做的,把煩惱看得淡一點,這是什麼?我們往生的時候沒有障礙
如果煩惱很多、很嚴重,臨命終時怕有障礙,去不成,所以要放下。

⭕這個地方什麼都帶不去,要徹底放下……只有極樂世界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
假的都應該放下真的我們要把它掌握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蓋此法門巧被諸根」,這個被是加被,非常巧妙,加被,諸根就是一切眾生,從上上根到下下根。《彌陀要解》,「如《要解》云」,蕅益大師的,說「上上根不能逾其閫」,這個閫跟下面的域都是講範圍,不能超過它的範圍,「下下根亦能臻其域」,這個域是西方極樂世界,也能往生。所以,這個世界有緣的眾生非常非常之多。一般諸佛剎土,等覺菩薩不多,極樂世界等覺菩薩太多了,數不清,只能說無量無數,只能用這個來形容。從上上根到下下根,只要能信,願意往生,肯念這句佛號,人人都有分。真想去,最重要的一樁事情,就是要把這個世界放下,好像我們到外國移民,真正想移民,必須把這個地方放下,你才能去得了。往生到極樂世界,要把娑婆世界六道輪迴,還要加上四聖法界,也就是我們常說六道、十法界,統統放下,沒有絲毫留戀,你往生就沒障礙了。如果有留戀就有麻煩,有留戀,不是佛不來接引你,是你障礙佛來接引。

  所以真想往生,在這個世間,除了信願念佛之外,要真正用一點功夫,把這個世間看淡。一年比一年淡薄,到真正沒有留戀,你就有把握了,自己就有信心,佛決定來接引你。佛來接引你,一定會提前通知你,或者是你在夢中見佛,或者在定中見佛,阿彌陀佛來了,告訴你,你的緣成熟了,什麼時候來接引你。通常大概都是一個月到三個月,這個時候你見到了,你就很清楚,自己準備後事。

  我們看到來佛寺這三個老人往生,特別是海賢老和尚,一百一十二歲。他這一生,二十歲出家念佛,念了九十二年,我估計他跟阿彌陀佛見面不會少過十次,時間長,九十二年。這麼長的壽命,我認為是佛菩薩給他的,不是他自己的,自己早就應該去了。佛菩薩把他壽命延長,為什麼延長?讓他表法,給現在社會念佛人做個榜樣。一百一十二歲生活自理,不需要人照顧,還在農田裡耕作。往生的這一天,從早到晚在菜園裡頭拔草、種菜、澆水,從早幹到晚。太陽下山了,幾個同修勸他,幹了一天,可以休息了。他回了一句話:快了,馬上就幹完了,幹完了我就不幹了。這是一句平常話,他就那天晚上走的。第二天看到老和尚走了,才知道老和尚話中有話,我幹完了就不幹了,他真走了。

  三個人走都是這麼自在,都是這麼瀟灑,不需要人助念,這是給我們表法最重要的一種。我們自己要決定有把握,不能靠人助念,助念可能還會產生障礙。人多口雜,每個人磁場不一樣,不是好事情。你看人家選擇晚上走,大家都睡覺了,他走了,第二天早晨起來一看,老和尚走了。三天之後全身柔軟,滿面笑容,佛陀給他的任務完成了。

  所以這個法門「聖凡齊收,利鈍悉被」,全有分,利根、鈍根都有分。《彌陀疏鈔》,蓮池大師的,「謂此法門為盡攝利鈍諸根,悉皆度脫」。這個法門就是淨土念佛法門。只要有緣遇到,五經一論當中任何一種,你遇到了、聽到了,你歡喜,你能夠接受,你就是淨宗有緣人。真正發心,你就是淨宗的當機人,佛這個法門就是為你設立的,就是為你建的。真正發願往生,這叫報佛恩。「並云:諸餘法門」,諸餘是淨土以外,通常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那些法門確實有高低,「高之則下機絕分」,中下根機修那些法門決定不能成就。

  今天在我們這個時代,不要說是大乘,就是小乘我們也沒分。為什麼?它要斷煩惱,小乘初果要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誰有本事能把它斷掉?小乘聖者我看到很多,斷煩惱的一個沒看到,可見得是真難,不是假的。這個法門容易是什麼?不要斷煩惱,只要信願持名。我們才有分,要斷煩惱,我們沒分。我們能夠做的,把煩惱看得淡一點,這是什麼?我們往生的時候沒有障礙。如果煩惱很多、很嚴重,臨命終時怕有障礙,去不成,所以要放下。一定要知道,到極樂世界,這個地方什麼都帶不去,要徹底放下。知道這個世間只有極樂世界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假的都應該放下,真的我們要把它掌握住。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十一集



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哪一個沒有當過天王、墮過地獄?只要在六道,統統都有分——就是出不去

哪一個沒有當過天王、墮過地獄?只要在六道,統統都有分——就是出不去

⭕我們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在六道裡頭搞輪迴,苦不堪言。

六道裡頭你要問,哪一個沒有當過天王?哪一個沒有墮過地獄?
只要在六道,統統都有分,就是出不去

貴為天王,福享盡了,惡業現前,又下來了;
下來罪受滿了,他又升上去了,
這是六道生死輪迴,幹這個事情,毫無意義,苦不堪言

⭕今天有人來幫助我們,不但讓我們能脫離六道輪迴,還讓我們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恩德多大!
六道、十法界裡頭還有比這個恩德更大的嗎?沒有了。

知恩才曉得報恩,佛菩薩對我們的大恩大德我們不知道,
不學佛的人不知道,學佛的人也不知道。

⭕哪些人知道?老實、聽話、真幹的人知道。
知道的人都成就了,這就是報恩

來佛寺這三個人都是最高品位往生到極樂世界,
他們是真正……知恩報恩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無始劫以來,無量劫,生生世世在六道裡頭搞輪迴,苦不堪言。六道裡頭你要問,哪一個沒有當過天王?哪一個沒有墮過地獄?只要在六道,統統都有分,就是出不去。貴為天王,福享盡了,惡業現前,又下來了;下來罪受滿了,他又升上去了,這是六道生死輪迴,幹這個事情,毫無意義,苦不堪言。今天有人來幫助我們,不但讓我們能脫離六道輪迴,還讓我們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恩德多大!六道、十法界裡頭還有比這個恩德更大的嗎?沒有了。知恩才曉得報恩,佛菩薩對我們的大恩大德我們不知道,不學佛的人不知道,學佛的人也不知道。哪些人知道?老實、聽話、真幹的人知道。知道的人都成就了,這就是報恩。來佛寺這三個人都是最高品位往生到極樂世界,他們是真正的報恩者,知恩報恩的人。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十四集



讀遍數是修定:遍數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如如不動

讀遍數是修定:遍數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如如不動

⭕修行一定要記住,在哪裡修?真修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
修什麼?修看破放下,知道六塵是假的,不是真的,六根也是假的,六根也要放下,這就是菩薩。

真會用功,眼見色,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
心怎麼樣?如如不動,沒有動搖過。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真心沒有動過,沒有搖晃過,如如不動……這叫禪定……禪定是真心

要定到什麼時候?
定到一念不生了,外面清清楚楚……自性般若智慧現前。回歸到自性,自性本定,
自性本自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不是從外求來的,從內求來的。

⭕依照經典修行,就是讀遍數
遍數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如如不動

讀遍數是修定
你不讀遍數,你心裡頭妄想,

起心動念,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
六塵如是,六根亦如是。
所見如是,能見的亦如是。
所聞如是,能聞亦如是。

清清楚楚
我們是迷迷糊糊眼看錯了,耳聽錯了,把這些錯誤當真,虧吃大了

什麼虧?這種錯誤的知見行為,變現出六道輪迴,我們今天所住的這個世界,我們所遭遇的環境,如是如是。

⭕八萬四千法門,功夫得力不得力關鍵之所在,就這四個字,斷疑生信
說得很容易,真的很難。

這些經的經文句子很熟悉了,看了不止百遍千遍,事實上怎麼樣?還是有疑,還是不能真信,
半信半疑,功夫怎麼能得力

⭕我希望同學抓準這個機緣,絕不放鬆,要把這樁事情做為我們這一生,第一樁大事來辦。讀經念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行一定要記住,在哪裡修?真修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修什麼?修看破放下,知道六塵是假的,不是真的,六根也是假的,六根也要放下,這就是菩薩。世間大聖大賢能放下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他不能放下六根,六根是什麼?眼耳鼻舌身,還有個意,六根。真會用功,眼見色,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心怎麼樣?如如不動,沒有動搖過。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第四句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沒有想到真如本性,也就講真心,真心沒有動過,沒有搖晃過,如如不動。這是什麼?這叫禪定,所以禪定是真心。要定到什麼時候?定到一念不生了,外面清清楚楚,智慧,自性般若智慧現前。回歸到自性,自性本定,自性本自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不是從外求來的,從內求來的。佛在經上說的,我們要相信。

  依照經典修行,就是讀遍數。遍數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如如不動。讀遍數是修定,你不讀遍數,你心裡頭妄想,起心動念,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不是假的。我們把它換算,換成一秒鐘,一秒鐘可以彈指七次,三十二億百千再乘七,一秒鐘多少次生滅?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是兆,不是萬,不是億,是兆,一秒鐘。我們怎麼知道是假的?這是什麼現象?我們六根對的六塵現象。六塵如是,六根亦如是。所見如是,能見的亦如是。所聞如是,能聞亦如是。這個話只有佛說過。佛清清楚楚,我們是迷迷糊糊,眼看錯了,耳聽錯了,把這些錯誤當真,虧吃大了,什麼虧?這種錯誤的知見行為,變現出六道輪迴,我們今天所住的這個世界,我們所遭遇的環境,如是如是。

  佛講清楚、講明白了,我們聽了別懷疑,要斷疑,要相信。這是無論修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功夫得力不得力關鍵之所在,就這四個字,斷疑生信。說得很容易,真的很難。這一生學佛六十年了,這些經的經文句子很熟悉了,看了不止百遍千遍,事實上怎麼樣?還是有疑,還是不能真信,半信半疑,功夫怎麼能得力?如果真的斷疑生信了,那我恭喜你,你決定在這一生當中,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保險,為什麼?不退轉了,不再繼續搞輪迴了,生到極樂世界,你超越六道輪迴。極樂世界沒有六道輪迴,釋迦佛的娑婆世界有,極樂世界沒有六道輪迴。換句話說,縱然過去現前造了六道的業,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個果報,這多難得!

(中略)

  我希望同學抓準這個機緣,絕不放鬆,要把這樁事情做為我們這一生,第一樁大事來辦。讀經,念佛。這一部經,一千遍。一千遍之後,其義自見,肯定你有悟處。你明白的,你講給大家聽聽。再第二個一千遍,第三個一千遍。無師自通,恭喜你。無師自通是真的,不是假的。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六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