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0日 星期一

研教習講的基本功(開吉法師)

研教習講的基本功(開吉法師)

⭕錄製有聲書……師父上人一字不差,分秒不誤,一次性錄成,抑揚頓挫,錯落有致,效果特別好。
當時陳大惠老師在場……聆聽後大為讚歎,連最資深的播音員都很難做到如此。

因此連日來,弟子和居士不時探討,於習講佛經之時所遇到的讀音、發音古字古音名詞術語等問題,
深感此事對於有志於學習講經之同學是比較重要的基本功

⭕師父上人常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勤講勤練是成就台上功夫之不二法門

⚪我們在練講之時,就要把字音讀得準確、清晰,力求字正腔圓
因此,在事先做準備時就要勤查字典

⭕師父上人常常讚歎胡小林老師質直嚴謹、字斟句酌的求學態度,

⚪他每天讀書五、六個小時,把字典都翻破了
每一個有懷疑的字都要去查清楚,包括注音、註解、名詞術語、典故等等。

胡老師學佛之初,弟子就曾經見到他對於師父上人經教中的名詞術語、字字句句,但凡有疑難之處,他都要仔細查閱字典,並和同參道友研究討論,切磋琢磨。
他的勤學、好學、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深值效法。

⭕師父上人十分重視對於字典、辭書的購置……

⭕我們在研教過程中,除佛經辭書,如《三藏法數》、《教乘法數》之外,
較為常用的工具書,是
《中文大辭典》十冊,中國文化大學出版……
《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正中書局出版;
《國語活用辭典》,五南出版公司等等。
在中國的同學們,亦可選用唐作藩先生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以備參考,弟子求學時,教授們曾要求將這本字典全部背下來。

⭕我們發現古來許多祖師大德都是熟諳國學、精通儒、道之高人,舉凡文字、音韻、訓詁、版本、目錄,甚至校讎,無不精通。
從前弟子查閱《龍藏》之時,曾看到許多古大德對儒家、道家經典的註釋被收入《藏經》之中,且數量相當可觀。
而師父上人的老師雪廬老人,於九十三歲時,在《常禮舉要》講席中,亦勸勉學生要多讀中國歷史,以免數典忘祖。

⭕真誠希望參加學習班的同學們,能夠重視漢字、文言文漢學基本功的重要性,認真學習,虛心求教。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即此之謂也。


老法師:

⭕這一段是講我們學習的基礎、學習的根本,文以載道,所以文不能不學

⭕拼音的文字會變,漢字永遠不變
要想把我們自己的意思,想法、看法千年萬世傳下去,只有漢字、文言文可以做得到。

所以湯恩比預測,中國漢字、文言文將來一定會流行全世界。
因為誰都想把自己東西原原本本傳下去,讓後人千年萬世都不會把我們的想法、看法誤會,看錯了……原原本本傳下去。

⭕世界上所有聰明人……最大的發明、最高的發明、最殊勝的發明,就是發明了漢字跟文言文,這個工具太好了……

⭕學起來不難,漢字的基本,形、音、意,它的字的形狀是智慧的符號,縱然不知道它的音,你能看出它的意思。
這個符號的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中國人稱之為書法,就能值得人欣賞,
讓人在這個文字裡面去悟入,悟入的境界各個人不一樣,妙就妙在這個地方。

它的含義可以說是深廣沒有邊際,為什麼?
造字的這個人……我們相信像大乘經上所說的,他從自性流出來的智慧。
他用的不是分別心,離妄想分別執著,漢字這麼出來的。
所以它跟性德相應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佛有,你也有,我也有,大家統統有。
怎麼開發?放下就開發
放下什麼?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性德就現前……
在生活當中放下,在工作裡面放下,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頭放下,放下就是

首先,好好的把漢字學好
不為自己……為自己就錯了,為眾生就對了,一切為眾生不為自己。
具備這樣的條件就可以入佛門,可以契入中國傳統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教習講的基本功,開吉法師。

  近日師父上人為印尼雅加達萬佛寺萬姓先祖紀念堂開幕典禮,錄製「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開示,採用錄製有聲書的方式。師父上人一字不差,分秒不誤,一次性錄成,抑揚頓挫,錯落有致,效果特別好。當時陳大惠老師在場,他曾任職於中央電視台,聆聽後大為讚歎,連最資深的播音員都很難做到如此。因此連日來,弟子和居士不時探討,於習講佛經之時所遇到的讀音、發音及古字古音、名詞術語等問題,深感此事對於有志於學習講經之同學是比較重要的基本功。因此,弟子僅就自己所學所知的點滴心得與諸位仁者分享。

  師父上人常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勤講勤練是成就台上功夫之不二法門。我們在練講之時,就要把字音讀得準確、清晰,力求字正腔圓,因此,在事先做準備時就要勤查字典。師父上人常常讚歎胡小林老師質直嚴謹、字斟句酌的求學態度,他每天讀書五、六個小時,把字典都翻破了。每一個有懷疑的字都要去查清楚,包括注音、註解、名詞術語、典故等等。胡老師學佛之初,弟子就曾經見到他對於師父上人經教中的名詞術語、字字句句,但凡有疑難之處,他都要仔細查閱字典,並和同參道友研究討論,切磋琢磨。他的勤學、好學、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深值效法。

  師父上人十分重視對於字典、辭書的購置,早在香港大埔精舍建立之初,就曾交代弟子,仿照澳洲淨宗學院工具書清單,購置一套較為全面的字典、辭書。弟子也曾經見到師父上人仔細的查看古漢語字典的編輯人員、出版社等相關訊息。一般而言,我們在研教過程中,除佛經辭書,如《三藏法數》、《教乘法數》之外,較為常用的工具書,是《中文大辭典》十冊,中國文化大學出版(師父上人曾於此大學任教);《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正中書局出版;《國語活用辭典》,五南出版公司等等。在中國的同學們,亦可選用唐作藩先生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以備參考,弟子求學時,教授們曾要求將這本字典全部背下來。

  數年前,弟子遵師父上人囑咐,錄製《地藏經科註》有聲書,當時就遇到很多古字古音的問題。因此認真查閱《中文大辭典》,卻仍有許多古字無法辨別。幸得佛菩薩悲憫加持,有一位文字音韻學專家劉克雄教授來拜訪師父上人,因此就將所遇到的疑難問題向他請教。當今之世,音韻學是一門絕學,因現代人心浮氣躁、急功近利,不願意傳承中國傳統的學術,因此其傳人少之又少。劉教授是章太炎先生的第四代傳人,是繼章太炎、黃侃、林尹之後承傳文字音韻學之絕學者,是林尹先生的入室弟子。我們所用的十冊《中文大辭典》就是林尹先生主編的。同時劉教授還將他的老師的兩本著作介紹給我們,林尹先生的《中國文字學概論》和《中國聲韻學通論》。由此,弟子關於《地藏經科註》中的古字定音問題得以解決,這項工作也才得以進行。

  從前弟子遇到和《論語》有關的音韻學問題,徐醒民老師曾指導學生就近就教於本校的老教授。因此弟子就去找唐作藩老先生(今年已八十八歲,湖南人),向老人家一一請教。這位音韻學專家,也很有耐心的一一給予解答。弟子在親近善知識時,深刻感受到,像師父上人、徐老師、劉教授等同時代的長者大德,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愛護晚輩,提攜後人。他們都願意用自己一生的智慧、經驗,做為我等後生晚輩求學上進之階梯。

  師父上人於講席之中常常強調漢字、文言文之重要性。湯恩比博士於其著述之中亦著墨甚多,湯氏在「未來中生存」中提出他的真知灼見,他認為即便我們都經歷了拉丁字母的廣布流行,但他本人卻相信,中國的漢字可能將在可預見的未來中,躍升為全球通用的書寫文字。二0一三年,師父上人為了推廣漢字、文言文,親自從字典之中選擇漢字,編訂成中國字卡四百二十張。並將其送給納吉首相,並說漢字不難學,一天學四個字,一百天就全部掌握了。去年師父上人亦囑咐弟子,帶著兩位有志於學習經教的同學,共同學習中國字卡。先學會注音符號和漢語拼音,並力求將字卡中的每個字認準、讀準,當時在四庫館學得真是法喜充滿。

  而身為佛陀的弟子,我們發現古來許多祖師大德都是熟諳國學、精通儒、道之高人,舉凡文字、音韻、訓詁、版本、目錄,甚至校讎,無不精通。從前弟子查閱《龍藏》之時,曾看到許多古大德對儒家、道家經典的註釋被收入《藏經》之中,且數量相當可觀。而師父上人的老師雪廬老人,於九十三歲時,在《常禮舉要》講席中,亦勸勉學生要多讀中國歷史,以免數典忘祖。數年前,弟子有幸去參訪雪公紀念館,見到雪公故居的廳堂中插架森森,舉凡經史子集、佛經典籍擺放錯落有致,足見老人於漢學著力之深。因此,真誠希望參加學習班的同學們,能夠重視漢字、文言文及漢學基本功的重要性,認真學習,虛心求教。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即此之謂也。弟子才疏學淺,所知甚少,唯恐貽笑大方,但猶恐難辭吝法之咎,是故謹以此管窺蠡測之見就教於大方之家,讓大家見笑了。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老法師:開吉師的學習報告,這一段是講我們學習的基礎、學習的根本,文以載道,所以文不能不學。而中國的文字是表意的文字,西方拼音的是表音的。音常常會變,一百年就有很大的變化,一百年前的人跟一百年後,說話很多地方就聽不懂,這是事實。可是表意的它沒有這個限制,它超越了空間、時間。中國文字在兩百年前,是亞洲,尤其是東亞,共同的文字。言語不懂,寫字大家都懂,因為他們都學過漢學、文言文。我們到朝鮮、到日本、到南洋,中國漢字沒有障礙,他們都讀、都懂。現在疏忽了,這個兩百年真的是疏忽了,沒有人肯學,沒有人懂了。

  非常難得,英國人,前面是羅素,後面是湯恩比,都給我們提出來漢字的價值、漢字的利益,是全世界其他國家拼音文字所做不到的。因為拼音的文字會變,漢字永遠不變,要想把我們自己的意思,想法、看法千年萬世傳下去,只有漢字、文言文可以做得到。所以湯恩比預測,中國漢字、文言文將來一定會流行全世界。因為誰都想把自己東西原原本本傳下去,讓後人千年萬世都不會把我們的想法、看法誤會,看錯了,不會的,原原本本傳下去。於是我們就知道,這個世界上所有聰明人的發明,無論哪個發明家,我們覺得最大的發明、最高的發明、最殊勝的發明,就是發明了漢字跟文言文,這個工具太好了。在這個時代大家都疏忽了,我們感恩湯恩比博士能把它提出來,讓我們反思,讓我們回頭,認識人類的發明無比殊勝的珍寶,就是這個東西。

  學起來不難,漢字的基本,形、音、意,它的字的形狀是智慧的符號,縱然不知道它的音,你能看出它的意思。這個符號的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中國人稱之為書法,就能值得人欣賞,讓人在這個文字裡面去悟入,悟入的境界各個人不一樣,妙就妙在這個地方。它的含義可以說是深廣沒有邊際,為什麼?造字的這個人,發明這個文字的人,我們相信像大乘經上所說的,他從自性流出來的智慧。他用的不是分別心,離妄想分別執著,漢字這麼出來的。所以它跟性德相應,不像拼音文字。

  希望真正有意,真正發菩提心,發心捨己為人,像諸佛如來一樣,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自己真正能發心捨己為人,像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完全來表法的,完全是來幫助人開悟的,我們走這個路子。自己雖然是凡夫,不要緊,佛給了我們信心,「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佛有,你也有,我也有,大家統統有。怎麼開發?放下就開發。放下什麼?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性德就現前。就是這個東西障礙自性,自性裡面無量的智慧德能不能現前。我們知道了,在生活當中放下,在工作裡面放下,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頭放下,放下就是。首先,好好的把漢字學好,不為自己,放下就是為自己就錯了,為眾生就對了,一切為眾生不為自己。具備這樣的條件就可以入佛門,可以契入中國傳統文化。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四十六集



2018年7月29日 星期日

『信願持名』『清淨心』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引業」,「滿業」是你放下多少

『信願持名』『清淨心』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引業」,「滿業」是你放下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願持名,這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引業」。「滿業」是你放下多少

信願持名,這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引業

滿業是你放下多少
你放下得愈多,你在極樂世界品位愈高;
你放下得少,你在極樂世界的地位很低

⭕但是極樂跟其他的又不一樣,其他不帶業,淨土是准許帶業往生。
因為帶業,所以才有同居土、才有方便土……

淨宗特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力加持
雖然是同居土……天人身分,得到佛力加持,也作阿惟越致菩薩……
這就超過了密嚴、超過了華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淨土裡面有同居土、有方便土、有實報土,那是每個人修行功夫淺深不相等,有這些階級。像我們同樣的一個業力,到這人間來,六道裡頭得人身,引業相同。引業是什麼?佛家講的五戒,儒家講的五常,仁義禮智信,過去生中修這個修得不錯,這個善因就是生到人間。可是生到人間,我們的貧富貴賤不一樣,滿業不相同,引導你這個業相同,滿業不相同。信願持名,這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引業。滿業是什麼?滿業是你放下多少,你放下得愈多,你在極樂世界品位愈高;你放下得少,你在極樂世界的地位很低,就這個意思。

  但是極樂跟其他的又不一樣,其他不帶業,淨土是准許帶業往生。因為帶業,所以才有同居土、才有方便土。華藏沒有帶業的,華藏沒有聽說有同居、有方便,沒聽說,密嚴也沒聽說。換句話說,華藏跟密嚴他們修學的程度比我們高,標準高,我們沒有他那麼高的標準。但是淨宗特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力加持,雖然是同居土,同居土是天人身分,得到佛力加持,也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就不可思議了,這就超過了密嚴、超過了華藏,這一點不能不知道。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十一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引業是「信願行」。滿業,《華嚴經》文殊菩薩十波羅蜜、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畜生道裡頭也有很多……甚至於福報比一般人還要大。
為什麼到畜生道呢?我們就曉得……滿業他有福報,引業他沒有……

人道……引業是什麼?五戒十善……
五戒十善,如果只能打五十分,人道就靠不住,畜生道去了。
如果五戒只有十分、二十分餓鬼道去了;
完全沒有的,地獄道去了。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引業是「信願行」,
滿業,《華嚴經》文殊菩薩十波羅蜜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我們都要懂!你不懂怎麼行?你是修什麼?

⭕由此可知,多麼重要!戒是戒律,善是十善
你要是把戒、善疏忽了,念佛不能往生

你要問為什麼?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
西方極樂世界……上善人俱會一處」,所以他的標準是上善
也就是說這個善足以能夠生天上品十善

⚪李炳南老居士早年常常講的……一萬人當中有九千九百九十幾人都不能往生。
你要問什麼原因?戒善沒有達到忉利天的水平,就是這個道理。

⭕今天我們剋實而論,很多戒善都達不到人道的水平,你怎麼能往生?
祖師大德常常提倡的「持戒念佛」,我們把這個疏忽了……

⚪弘一大師寫的四個字……「以戒為師」。
這是對於所有佛門宗派而言,不管你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持戒第一!怎麼能疏忽?

持戒念佛,《印光大師文鈔》裡頭,你去查查看,有多少句這個句子,祖師重視。

念佛不持戒,那就是說跟西方淨土結一個緣,這一生不能成就,去不了

⭕業力,一個引業,一個滿業,總要搞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畜生道裡頭也有很多有福報的,甚至於福報比一般人還要大。為什麼到畜生道呢?我們就曉得,引業跟滿業,滿業他有福報,引業他沒有。引業是什麼?五戒十善。他沒有修,或者有修,不及格。五戒十善,如果只能打五十分,人道就靠不住,畜生道去了。如果五戒只有十分、二十分,餓鬼道去了;完全沒有的,地獄道去了。引業,我們要懂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引業是「信願行」,滿業,《華嚴經》文殊菩薩十波羅蜜、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我們都要懂!你不懂怎麼行?你是修什麼?

  由此可知,戒跟善多麼重要!戒是戒律,善是十善,你要是把戒、善疏忽了,念佛不能往生。你要問為什麼?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西方極樂世界什麼人住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所以他的標準是上善;也就是說這個善足以能夠生天,上品十善。總不能說到極樂世界你這個戒善連忉利天的標準都不夠,這講不過去,沒有這個道理!

  你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曉得李炳南老居士早年常常講的「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他在台中,就台中這個例子來說,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不過是一、兩個!這個話講的是真話,不是假話。換句話說,一萬人當中有九千九百九十幾人都不能往生。你要問什麼原因?戒善沒有達到忉利天的水平,就是這個道理。

  今天我們剋實而論,很多戒善都達不到人道的水平,你怎麼能往生?祖師大德常常提倡的「持戒念佛」,我們把這個疏忽了。我上一次到杭州,去參拜祖師的,特別是淨土宗祖師的塔墓,我也去參拜弘一大師的舍利塔。我看到弘一大師寫的四個字,他們把它放大做成匾額,高高的掛在上面,「以戒為師」。這是對於所有佛門宗派而言,不管你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持戒第一!怎麼能疏忽?持戒念佛,《印光大師文鈔》裡頭,你去查查看,有多少句這個句子,祖師重視。念佛不持戒,那就是說跟西方淨土結一個緣,這一生不能成就,去不了。

  所以業力,一個引業,一個滿業,總要搞清楚。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八0六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淨心」「一心不亂,心不顛倒」,是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引業

⭕你的身體六根是具足還是有欠缺,『受生同異,端正醜陋,苦樂不同』,這些是滿業。
滿業是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實在說就是修善、造惡所感得的……

沒有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是偶然的、是沒有前面因的,沒有……
一切眾生在這一生當中遭遇都有前因後果……

一定要懂得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樣念佛才能往生。

佛是天天念,心行不善不能往生,這個例子太多太多了。

要想在這一生當中真正往生,你就把這個緣要抓住

這個緣裡頭最重要的是清淨心,大乘經上常講「心淨則佛土淨」,
清淨心引導我們往生極樂世界

《彌陀經》上講得也很清楚,八個字「一心不亂,心不顛倒」。
這八個字就是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引業
我們念佛一定要念到這樣的功夫,這才行……

⭕念佛的功夫深,品位就高;
念佛功夫淺,品位就低。
不是說念佛多少……

理一心不亂功夫就深,
事一心不亂功夫就淺……
更淺的叫功夫成片……

只要功夫成片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
念到事一心不亂,那就生方便有餘土
念到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

由此可知,功夫成片我們這一生當中一定要成就

⭕功夫成片是個什麼樣子?……
一天到晚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就成片了。

也就是覺明妙行菩薩教給我們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極樂世界不疑惑,
阿彌陀佛不疑惑,
三經一論不疑惑,
自己念佛求生淨土,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不疑惑,這不懷疑。

萬緣放下,不夾雜了,
有一樁事情沒有放下就夾雜,統統要放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無論在哪一道受生,你的身體六根是具足還是有欠缺,『受生同異,端正醜陋,苦樂不同』,這些是滿業。滿業是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實在說就是修善、造惡所感得的。這是凱西說,沒有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是偶然的、是沒有前面因的,沒有。他非常肯定一切眾生在這一生當中遭遇都有前因後果。我們明白這個事情,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謹慎,一定要懂得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樣念佛才能往生。

  佛是天天念,心行不善不能往生,這個例子太多太多了。那麼這一生我們修淨土只是跟淨土跟阿彌陀佛結了個緣,這個緣這一生當中不成熟,那你就不能往生;要想在這一生當中真正往生,你就把這個緣要抓住。這個緣裡頭最重要的是清淨心,大乘經上常講「心淨則佛土淨」,清淨心引導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彌陀經》上講得也很清楚,八個字「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八個字就是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引業,我們念佛一定要念到這樣的功夫,這才行,到極樂世界品位不一樣。再告訴同學們老實話,不止三輩九品,三輩九品是講大的階段,不止三輩九品;三輩裡頭還有三輩,九品裡頭還有九品。這是怎麼回事情?這是我們念佛功夫的淺深,都有因果。

  我們念佛的功夫深,品位就高;念佛功夫淺,品位就低。不是說念佛多少,念佛功夫的淺深。那這什麼意思?什麼叫淺?什麼叫深?同學們一定都聽說過,一心不亂裡頭有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功夫就深,事一心不亂功夫就淺,還有更淺的叫功夫成片。行,只要功夫成片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功夫成片;如果念到事一心不亂,那就生方便有餘土,念到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由此可知,功夫成片我們這一生當中一定要成就。

  那大家要問什麼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個什麼樣子?我用最淺顯的話告訴大家,功夫成片就是一天到晚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就成片了。也就是覺明妙行菩薩教給我們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那叫功夫成片,對西方極樂世界一絲毫疑惑都沒有。對極樂世界不疑惑,對阿彌陀佛不疑惑,對三經一論不疑惑,對自己念佛求生淨土,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不疑惑,這不懷疑。不夾雜?那就是萬緣放下,不夾雜了,有一樁事情沒有放下就夾雜,統統要放下。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三二一卷



2018年7月16日 星期一

恭敬心跟阿彌陀佛才會起感應 | 每天念佛十萬聲,對人瞧不起、不尊重,不能往生——你那十萬聲佛號是從沒有恭敬心那個妄心念出來的,不作數



恭敬心跟阿彌陀佛才會起感應
 | 每天念佛十萬聲,對人瞧不起、不尊重,不能往生——你那十萬聲佛號是從沒有恭敬心那個妄心念出來的,不作數

  我們要學這個本事,用真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絕不要用妄心,我們的身體自然就調理好了。如其說是三寶加持,倒不如說自性功德,自性的功德能量不可思議。你看《華嚴》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相信這句話是真的,一切眾生個個都有像如來一樣的智慧、一樣的德能、一樣的相好,要用信心、要用念力來轉變,這個就對了。所以對人不能不恭敬,能修禮敬諸佛,你的念頭就產生效果。為什麼?普賢菩薩哪能不加持你!普賢在一切菩薩眾裡頭上首,普賢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他沒有看錯,他對一切諸佛統統禮敬。對人要行禮,有禮貌;對事認真負責,就是對事的禮敬;對物,像這張桌子,把它擺得整整齊齊、擦得乾乾淨淨,是對它的禮敬。千萬別搞錯了,桌子是佛,每天給它磕頭就錯了,完全搞錯了。它是佛沒錯,它是桌子的形式,我們不必對它跪著禮拜,擺整齊、擦乾淨,這是對它的敬。統統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這一天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接觸到的,「毋不敬」,這是中國《禮記》上的一句話。沒有一樣不是用恭敬心對待,這樣的人他能不生淨土嗎?

  普賢十願,願願都通西方極樂世界,不能疏忽。我每天念佛念十萬聲,我對人瞧不起,我對人不尊重,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為什麼?你那十萬聲佛號是從沒有恭敬心那個妄心念出來的,不作數恭敬心跟阿彌陀佛才會起感應。為什麼海賢老和尚念佛有感應?密切的感應、頻繁的感應是在他往生那幾天。原本曾經有一次,他說阿彌陀佛還要他再住兩年,做個好樣子給大家看;過了沒多久,他又說,告訴人說,老佛爺(他叫老佛爺就是阿彌陀佛)告訴他,這幾天他可能就往生。實際上佛告訴他,佛不告訴他,他自己也知道。他聽話,一定要有人把這本書送到他手上,這就是最後一次表法,表法圓滿。這個法一表,佛就接引他到極樂世界去了。他也告訴幾個老同參,大家聽到,什麼時候,你告訴我,我們大家來為你助念。他笑一笑,助念不可靠,沒有信心,我往生不要人助念,我自己念佛往生,最牢靠了。你看看他多有信心。信心從哪來的?跟阿彌陀佛見面太多次了。不是假的,是真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學禮敬諸佛,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有恭敬心。對人恭敬有,對事、對物不恭敬,你的恭敬心只有三分之一。圓滿的恭敬心,對人的禮敬,對物的禮敬,對事的禮敬,事是認真負責去做,把事情做好,這才是普賢菩薩的禮敬諸佛。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七十八集



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

「念佛法門。雖為求生淨土。了脫生死而設。但其消除業障之力。實亦極其鉅大」


「念佛法門。雖為求生淨土了脫生死而設。但其消除業障之力。實亦極其鉅大」

⭕「此次法會之目的。為護國息災
但如何方能達此目的。余以為根本方法。在于念佛。」

⭕現在人心邪,所以就容易上當,容易受騙……
之所以被騙了、所以上當了,是自己業障深重

⭕「念佛法門。雖為求生淨土。了脫生死而設。
其消除業障之力。實亦極其鉅大。」

⭕可以說『消業障』最有力量的,無過於念佛
經上告訴我們,「念一聲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相信你就有福了。

⭕念佛人一面念佛一面造罪業,這是錯誤的,這要得感應就很難。
必得什麼?一面念佛一面修福,絕對不造罪業,那你這一生沒有不成就的。

一句阿彌陀佛……又是消災、又是修福

⭕你要是個真的念佛人,大師底下這兩句話,你一定要牢牢的記住……
「必先要閑邪存誠。敦倫盡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尤需明白因果。自行化他。」

⭕『閑邪』:「邪」就是邪知邪見,「閑」是防止,
你常常要防止邪知邪見,不讓邪知邪見來擾亂你,這點非常重要。

⭕『存誠』:待人接物要至誠恭敬,要生平等心、慈悲心
平等、慈悲這是性德。實在講就是修普賢行願

⚪「禮敬諸佛」,對待一切人都要當作佛菩薩看待,為什麼?準備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西方世界皆是諸上善人,要養成這個氣分……將來跟他們相處就沒有隔閡。
從現在就練習,從現在就把所有的人都看作佛菩薩,都是諸上善人

你能這樣做,你的災難當然就消除,你的罪業也就化解了

這四個字是根本,這是心地法門

從這裡去起修……縱然什麼樣的瑞相都沒有,外頭什麼樣感應也沒有,你自己就充滿了信心決定往生,決定見佛。
為什麼?你心裡頭沒有邪知,沒有邪見,你心裡面至誠恭敬,你跟諸佛菩薩是一個心

⚪諸佛菩薩什麼心?……
心裡頭沒有邪、沒有非,誠敬到極處,我們用心跟諸佛一樣沒有兩樣……
心裡面還有邪、還有非,沒有誠敬心,念佛只能說結個法緣、種點善根,這一生當中不能成就……

諸位曉得,這一生成就必須要依照祖師的開示依教奉行,你這一生才能夠真正得道。

⭕「敦倫」:心正了那就身修、家齊、國治……
「敦倫」就是修身、齊家、治國,敦是敦睦,倫是倫常。

五倫十義,義是義務……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間有十種不同的身分……你有十種不同的義務你要做到……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如果不能做到這個,這不是真正學佛人
真正學佛人必須要做到「敦倫盡分」,分是你的本分,本分你要盡到。

五倫的社會,整個社會是一家人,天下一家,和睦相處是個大同的世界……
西方極樂世界,它的敦倫盡分做到了十分圓滿,究竟圓滿

⭕前面四個字是養心,養真誠的心;
後面這四個字表現在外面,表現在生活上,這是一個真正念佛人

如果是說念佛人他一家不和,這個父子、兄弟互不相讓,這不是真正念佛人。

⭕舜盡孝就是我們講孝的一個好榜樣……
他能夠以孝來感動他的父母,他將來做皇帝一定能夠以孝治天下。

天下沒有不能感動的人
沒有感動的時候,是你的誠心不夠,你沒有能做到,時間不夠
果然有真誠、果然有長時間、有耐心必定能感動人。

這是世間講孝都如此,何況學佛!
學佛的人心要平等、要清淨

⭕諸位要常常把這八個字,記在心裡面

閑邪存誠,敦倫盡分」,這八個字真正常常存在心裡了……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明白因果,自行化他』,那不勸你自己會做到了,
這是個真正學佛人的樣子。

⭕不勉強別人,要勉強自己
我們自己身體力行就是勸別人,自行就是化他。

自行化他一樁事情,不要把它分作兩樁事情,
我自己這樣做了,別人看到了他就會效法、他就會模仿、他就會感動,這就是化他。

如果我只是口說自己不能行,決定不能化別人,
人家看到:那個人唱高調的,只會說,他哪一條做到了?他專門在騙人。
反而叫別人毀謗佛法,叫別人造罪業

所以自己要切身做到,這點很要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次法會之目的。為護國息災。】

  這是法會的宗旨。

  【但如何方能達此目的。余以為根本方法。在于念佛。】

  實在講這是講護國息災法會,沒有人敢這麼說的。這樣說法,我看懷疑的人太多太多了,現在人能相信嗎?可是這是真的。現在災息不了,難不能避免,你不信那有什麼法子?別的法門固然行,但是別的法門你遇到真正的少,你遇到假的多。「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現在人心邪,所以就容易上當,容易受騙。什麼是妖魔鬼怪?成天騙人的就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欺騙人。我們之所以被騙了、所以上當了,是自己業障深重,正法遇到了不信,當面錯過。邪法沒有遇到還去找,拼命去找、去求,這有什麼法子?這沒辦法。我們看第一面倒數第三行當中,這個兩行話很重要。

  【念佛法門。雖為求生淨土。了脫生死而設。但其消除業障之力。實亦極其鉅大。】

  這是我們要信得過,可以說『消業障』最有力量的,無過於念佛。經上告訴我們,「念一聲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相信你就有福了。念佛人一面念佛一面造罪業,這是錯誤的,這要得感應就很難。必得什麼?一面念佛一面修福,絕對不造罪業,那你這一生沒有不成就的。這一篇因為當時在聽,當然多半都是在家居士,所以就勸大家要修福。出家人修福簡單,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修福,又是消災、又是修福,出家人沒別的事情。那在家人呢?這底下說了:

  【而真正念佛之人。】

  這必須要記住,你是不是一個真的『念佛之人』?你要是個真的念佛人,大師底下這兩句話,你一定要牢牢的記住。

  【必先要閑邪存誠。敦倫盡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尤需明白因果。自行化他。】

  這幾句話是真正念佛人,什麼叫『閑邪』?「邪」就是邪知邪見,「閑」是防止,你常常要防止邪知邪見,不讓邪知邪見來擾亂你,這點非常重要。其次要『存誠』,待人接物要至誠恭敬,要生平等心、慈悲心,平等、慈悲這是性德。實在講就是修普賢行願,普賢行願第一願「禮敬諸佛」,對待一切人都要當作佛菩薩看待,為什麼?準備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西方世界皆是諸上善人,要養成這個氣分,養成這個習慣,將來跟他們相處就沒有隔閡。從現在就練習,從現在就把所有的人都看作佛菩薩,都是諸上善人。你能這樣做,你的災難當然就消除,你的罪業也就化解了。這四個字是根本,這是心地法門,從這裡去起修,這裡去起修如果是自己有心得,有了受用了。跟諸位說,你消災免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自己就會很有把握,你有信心。縱然什麼樣的瑞相都沒有,外頭什麼樣感應也沒有,你自己就充滿了信心決定往生,決定見佛。為什麼?你心裡頭沒有邪知,沒有邪見,你心裡面至誠恭敬,你跟諸佛菩薩是一個心。諸佛菩薩什麼心?就是心裡頭沒有邪、沒有非,誠敬到極處,我們用心跟諸佛一樣沒有兩樣。不是這個心,心裡面還有邪、還有非,沒有誠敬心,念佛只能說結個法緣、種點善根,這一生當中不能成就。所以諸位曉得,這一生成就必須要依照祖師的開示依教奉行,你這一生才能夠真正得道。

  心正了那就身修、家齊、國治,底下要講『敦倫』,「敦倫」就是修身、齊家、治國,敦是敦睦,倫是倫常。倫常這是我們中國社會的基本組織,從夫婦,夫婦是室,室是臥房,一個房間,臥室出來這就是家,家裡面有父子、有兄弟,這是家,擴大是家。家再一擴大就是國、就是社會,社會上有君臣、有朋友,所以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五倫,敦睦五倫。五倫十義,義是義務;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間有十種不同的身分。換句話說,你有十種不同的義務你要做到,對你的父親來說,你是兒女,你要盡孝;對你的兒女來說,你是父母你要慈愛。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如果不能做到這個,這不是真正學佛人。真正學佛人必須要做到「敦倫盡分」,分是你的本分,本分你要盡到。君臣,君不能把他呆看著那就是皇帝,你這樣看就錯誤。君就說領導的人、臣是被領導的人,公司行號老闆這是領導人、你底下的夥計就是被領導的人。當老闆的要仁慈,對每個員工要能夠像對自己子女一樣,要能夠關切、能夠照顧他;做夥計的,對老闆一定要盡忠。所以五倫的社會,整個社會是一家人,天下一家,和睦相處是個大同的世界。為什麼要這樣做﹖諸位要曉得,因為在西方極樂世界,它的敦倫盡分做到了十分圓滿,究竟圓滿。所以現在在我們這個社會,我們自己既然要真發心學佛了,就要認真的做,要養成這個習慣,都是準備往生西方。對自己來講往生西方,對這世界來講是消災息難,你做給大家看,讓大家來效法、來學習。所以這八個字決定不能疏忽。

  前面四個字是養心,養真誠的心;後面這四個字表現在外面,表現在生活上,這是一個真正念佛人。如果是說念佛人他一家不和,這個父子、兄弟互不相讓,這不是真正念佛人。所以講孝,為什麼中國人講孝要提舜?為什麼不提別人?舜盡孝就是我們講孝的一個好榜樣。諸位要讀讀歷史,舜當年在世的時候是個什麼環境?他的媽媽死了,爸爸娶了個後母,爸爸沒法子,聽後母的話虐待他,多少次要致他於死命。可是他對他的父親、對他的後母,那個孝心始終沒有改變過。他絕對沒有認為說,這後母、一家人對我不好,是我自己做得不好,沒有能夠叫他們滿意,處處責備自己,絕對沒有遷怒於別人。我們要念傳記,他的父母可以說是不講理的,沒有理好講的,那真正在佛裡講是十惡的惡人。他能盡孝,最後把他的父母統統能感化過來,把他後母生的弟弟都感化過來,這個不得了。所以堯王選繼承人就選了他,把自己兩個女兒都嫁給他,要他來繼承王位。他能夠以孝來感動他的父母,他將來做皇帝一定能夠以孝治天下。天下沒有不能感動的人,沒有感動的時候,是你的誠心不夠,你沒有能做到,時間不夠;果然有真誠、果然有長時間、有耐心必定能感動人。這是世間講孝都如此,何況學佛!學佛的人心要平等、要清淨。

  所以諸位要常常把這八個字,記在心裡面,「閑邪存誠,敦倫盡分」,這八個字真正常常存在心裡了,那後面這幾句話你自然會做到,這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明白因果,自行化他』,那不勸你自己會做到了,這是個真正學佛人的樣子。我們不僅是念,天天念這幾句,一定要做到,時時刻刻要做到。別人做不到不要去勉強,不勉強別人,要勉強自己,我們自己身體力行就是勸別人,自行就是化他。自行化他是一樁事情,不要把它分作兩樁事情,我自己這樣做了,別人看到了他就會效法、他就會模仿、他就會感動,這就是化他。如果我只是口說自己不能行,決定不能化別人,人家看到:那個人唱高調的,只會說,他哪一條做到了?他專門在騙人。反而叫別人毀謗佛法,叫別人造罪業,所以自己要切身做到,這點很要緊。

印光大師護國息災法語 第一集



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六道輪迴就是三個原因:佔有、控制、支配

六道輪迴就是三個原因:佔有、控制、支配

放下萬緣,回歸一心清淨平等
清淨沒有染污,平等沒有動搖,那就是真心,真心是如如不動的。

⭕六祖的報告,第一句是清淨,第四句是平等。教給你這個方法,
你只要肯幹,真肯放下,智慧、德能馬上就現前。

⭕難在哪裡?難在不肯放下,對這個世間七情五欲堅固的執著……

對於這一切法,一切法是夢幻泡影……把一切虛妄相當作真實。
念念怎麼樣?想佔有它、想控制它、想支配它,
這三個念頭造業……造六道輪迴業……

六道輪迴就是三個原因,佔有、控制、支配
你只要有這三個念頭,六道出不去,為什麼?天天在製造。

⭕佛覺悟了……知道這是假的,所以他把控制放棄、佔有放棄了,心地恢復清淨平等
清淨平等心裡頭,自性的智慧德能統統現前。

佛教教育教這個東西,不是教別的……

⭕佛陀的教育……給我們帶來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幸福美滿真實的智慧真實的德能,應當要學,一切教育裡頭無比殊勝。

⭕學佛就要學釋迦牟尼佛,跟他一樣要成佛
成不了佛要成菩薩,最低也要成個阿羅漢,不要再搞六道輪迴。

⭕我領導一個團體,我必須要管理它,要控制他們,要支配他們,這怎麼辦?

你有心去做,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就是造輪迴業……
菩薩做得很好,不放在心上,事上有制度、有方法,心上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叫妙用……

心上有,有就壞了……有輪迴、有報應……造得好是福德……造得不好是罪業……
心上沒有沒有輪迴、沒有報應,那變成什麼?變成功德

⭕佛教我們不造罪業,教我們積功累德……事情隨緣,有這個緣要做,沒有緣不攀緣;
做的時候不著相,就是作而無作,事做了,心沒做
這叫,本事在這個地方。

永遠保持心地清淨平等一塵不染叫清淨,絲紋不動叫平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講了,智慧是一切眾生沒有一個沒有。他跟我們說真話,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是平等的,只是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就這麼回事情。

  他把他怎麼得到的這個經驗告訴我們,放下萬緣,回歸一心清淨平等,清淨沒有染污,平等沒有動搖,那就是真心,真心是如如不動的。你看六祖大師見性的時候告訴我們,自性是清淨的,自性沒有動搖,沒有動搖就是平等的。六祖的報告,第一句是清淨,第四句是平等。教給你這個方法,你只要肯幹,真肯放下,智慧、德能馬上就現前。難在哪裡?難在不肯放下,對這個世間七情五欲堅固的執著。對於這一切法,一切法是夢幻泡影,一切法都是虛妄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把一切虛妄相當作真實。念念怎麼樣?想佔有它、想控制它、想支配它,這三個念頭造業,造什麼業?造六道輪迴業。六道從哪來的?就從這來的。佛覺悟了、明白了,知道這是假的,所以他把控制放棄、佔有放棄了,心地恢復到清淨平等。清淨平等心裡頭,自性的智慧德能統統現前。佛教教育教這個東西,不是教別的,這是大圓滿,而且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教實實在在是教育,我學佛首先認識了這一點,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佛陀的教育,釋迦牟尼佛的教育。這個教育會給我們帶來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幸福美滿、真實的智慧、真實的德能,應當要學,一切教育裡頭無比殊勝。學佛就要學釋迦牟尼佛,跟他一樣要成佛,成不了佛要成菩薩,最低也要成個阿羅漢,不要再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就是三個原因,佔有、控制、支配,你只要有這三個念頭,六道出不去,為什麼?天天在製造。

  那現在我有工作,我領導一個團體,我必須要管理它,要控制他們,要支配他們,這怎麼辦?你有心去做,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就是造輪迴業。菩薩怎麼樣?菩薩做得很好,不放在心上,事上有制度、有方法,心上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叫妙用。凡夫什麼?幹什麼心上有,有就壞了,就不妙。有什麼?有輪迴、有報應,這個麻煩大。心上沒有,沒有輪迴、沒有報應,那變成什麼?變成功德。心上有是福德,造得好是福德,人天福報;造得不好是罪業,三途苦報,你天天幹這個。佛教我們不造罪業,教我們積功累德,那就是要做,事情隨緣,有這個緣要做,沒有緣不攀緣;做的時候不著相,就是作而無作,事做了,心沒做,這叫妙,本事在這個地方。領導,會領導的人很快樂,他沒事,他沒有煩惱,他有智慧,指導別人去做。佛法學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統統用得上,叫真妙。沒有一樣不得圓滿成就,不但圓滿成就,究竟圓滿成就,世間法裡頭找不到。永遠保持心地清淨平等,一塵不染叫清淨,絲紋不動叫平等。所以佛確實聖中之聖,印度人稱為佛陀。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六十二集



2018年7月11日 星期三

海賢老和尚為我們表法《還源觀》上的四德

海賢老和尚為我們表法《還源觀》上的四德

⭕海賢老和尚教給我們……不管是什麼樣的根性,一句阿彌陀佛圓成佛道……
徹悟之後為我們表法,把《華嚴》、《般若》、《無量壽經》完全落實在生活當中

⭕賢首國師教我們修行方法裡面四德

隨緣妙用」……
他每天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那叫隨緣
心裡面一句阿彌陀佛從來沒有斷,那叫妙用

威儀有則」,行住坐臥不失威儀,做到盡善盡美。
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全是一句佛號,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真正妙極了,真正難得。

柔和質直」,這是教我們做人的態度。
質直是真心,裡頭要用真心
外面要用柔和,跟人家接觸人家生歡喜心。
老和尚一生,沒有人看到他發脾氣過……不會以傲慢的心態待人接物,謙虛、忍讓,非常了不起。
你欺負他、得罪他,他原諒你,他沒放在心上

活在這個世間,一生辛辛苦苦,「代眾生苦」,做出一個好樣子來。
做人應該像他這樣,自己的業障消乾淨了,自己修行的功德圓滿成就了

⭕海賢老和尚節省,非常儉省。從這些小地方你就能看到愛惜物力,
晚上不需要燈明的時候不開電燈,睡覺睡得很早

一般起來也很早,通常是三點鐘起床,有時候一點、二點起來了,
起來燒香、拜佛、念佛、繞佛,這是他的功課,一生沒有改變

⭕遍數少了看不出來……你有煩惱,你有業障障礙了,老和尚表法的義趣你不能覺察。
遍數看多了心定了,清淨心現出來你就看出門道了,看出門道,法喜充滿,你就會跟他學習。

⭕像他這樣子處事待人接物,在這種亂世不造罪業,不跟人結怨,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
這是真正導引眾生同歸極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賢老和尚教給我們,他教的什麼?任何一個人,男女老少、賢愚不肖,不管是什麼樣的根性,一句阿彌陀佛圓成佛道。他證得的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徹悟之後為我們表法,把《華嚴》、《般若》、《無量壽經》完全落實在生活當中。他每天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那叫隨緣;心裡面一句阿彌陀佛從來沒有斷,那叫妙用。賢首國師教我們修行方法裡面四德,「隨緣妙用」,表法是第二句,「威儀有則」,行住坐臥不失威儀,做到盡善盡美。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全是一句佛號,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真正妙極了,真正難得。他能成就,我們怎麼不能成就?他示現的一個農民,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雖然剃度出家,師父只教他一句話,「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他念到往生,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有幾多人能活到九十二歲?他念這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

  證得念佛三昧,我估計他在四十前後,也就是說得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跟禪宗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是同等的境界,跟教下的大開圓解都是同等的境界,這個境界裡頭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真正得大自在。雖然證得,不說;雖然不說,他露了,顯露了,顯露在哪裡?顯露在生活上,顯露在穿衣吃飯,顯露在農耕,顯露在接待賓客,跟大眾相處。光碟上講的這句話應該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跟老和尚接觸的人,沒有一個人不喜歡他,他非常和藹可親,一點架子都沒有,一絲毫傲慢的心態都沒有。孔子一生的德行,他的學生讚歎老師有五德,一般人沒做到的夫子做到了,這五德是溫良恭儉讓。老師溫和,你跟他接觸,你感到很舒服、很快樂。老師善良,對待一切人事物沒有絲毫惡意,你得罪他,他不在乎,他沒放在心上。在他面前說錯話、做錯事情,他不會責怪,為什麼?他知道你為什麼會做事不妥當,他曉得,他會教你,他不會責怪你。

  節儉,海賢老和尚節省,非常儉省。從這些小地方你就能看到愛惜物力,晚上不需要燈明的時候不開電燈,睡覺睡得很早。一般起來也很早,通常是三點鐘起床,有時候一點、二點起來了,起來燒香、拜佛、念佛、繞佛,這是他的功課,一生沒有改變。往生這天晚上,他敲著引磬念佛,平常沒有敲引磬的。念了一夜,沒人知道,大家也沒在意。第二天早晨,他們道場也是三點鐘起床做早課,早課做完之後,看到老和尚房間裡還有燈亮著,這奇怪,老和尚節省,怎麼還浪費電?習慣上,睡覺的時候他一定熄燈,燈為什麼亮的?進到房間裡看,老和尚往生了,走了。燈也是表法,老和尚雖然走了,你看燈沒有熄,佛光普照。他不是把燈熄掉走,燈開著走的。裡頭都有表法的意思在,你要會看,老和尚點點滴滴為什麼。

  賢首國師《還源觀》上的四德,末後兩句,「柔和質直」,這是教我們做人的態度。質直是真心,裡頭要用真心,外面要用柔和,跟人家接觸人家生歡喜心。老和尚一生,沒有人看到他發脾氣過,不會發脾氣,不會以傲慢的心態待人接物,謙虛、忍讓,非常了不起。你欺負他、得罪他,他原諒你,他沒放在心上。活在這個世間,一生辛辛苦苦,「代眾生苦」,做出一個好樣子來。做人應該像他這樣,自己的業障消乾淨了,自己修行的功德圓滿成就了。處處學。一天看三遍,看上三百遍,你的歡喜心生出來了,為什麼?愈看愈有味道,把這個裡頭的奧祕看出來了。遍數少了看不出來,為什麼?你有煩惱,你有業障障礙了,老和尚表法的義趣你不能覺察。遍數看多了心定了,清淨心現出來你就看出門道了,看出門道,法喜充滿,你就會跟他學習。像他這樣子處事待人接物,在這種亂世不造罪業,不跟人結怨,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這是真正導引眾生同歸極樂。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十一集



念佛而不能放下,等於沒有念|發四十八願 跟阿彌陀佛 同心;修普賢十願 跟每一個同學 同願|淨空老法師



念佛而不能放下,等於沒有念|發四十八願 跟阿彌陀佛 同心;修普賢十願 跟每一個同學 同願|淨空老法師


《華嚴經》過去我們學過,經上還舉了例子,什麼人能到微塵中世界裡面去觀光遊覽?經上說普賢菩薩能去。誰是普賢菩薩?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普賢菩薩。所以古大德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是有理論根據的,不是隨便說的。《無量壽經》一開端,「德遵普賢」,換句話說,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這些人修的是什麼法門?都是修的普賢法門,那說《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沒說錯。所以真正求往生的人,要發普賢願,為什麼?它相應,發普賢願往生極樂世界特別順利,跟極樂世界所有的大眾,那叫同心同願。發四十八願跟阿彌陀佛同心,修普賢十願是跟每一個同學同願,特別相應

  普賢菩薩這十願看起來也不稀奇,實際上它無比的殊勝莊嚴,為什麼?你要看他用什麼心去修,你在這上你就看到了。他超過一切菩薩心願,那就是他用純淨純善的真心。所謂純淨純善,普賢是等覺菩薩,六根在六塵境界當中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普賢心。這十願都沒有起心動念,這真心,為什麼?起心動念是阿賴耶,妄心。真心,惠能大師開悟第四句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是真心,真心是如如不動。起心動念,動了,起心動念是什麼?叫無明。一有起心動念,真心裡面變出一個阿賴耶,阿賴耶的業相就是起心動念,阿賴耶是這麼來的。

  起心動念沒有原因,沒有原因說明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所以這個無明稱為無始,無始無明。無始是什麼意思?沒有開始,要有始有終,那就真的了。無始當然它也無終,所以它不是真的,沒有開始,就是一念不覺。一念覺,凡夫就成佛了;一念不覺,他就叫做凡夫,六道的凡夫個個都是一念不覺。這一念就是當下不是前念不是後念。《金剛經》上說三心不可得,前念已經過去了,現在這一念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說現在,現在已經成過去,未來還沒有到。所以,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統統不可得,全等於零。凡夫成佛就是這麼個道理,覺悟了就是佛,不覺就是凡夫。

  不起心不動念難,我們凡夫做不到,怎麼辦?世尊慈悲,把它分成三個階段,讓我們先放下執著,好!執著起什麼作用?執著製造六道輪迴,不執著,輪迴就沒有了,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換句話說,他之所以不能出輪迴,出不了輪迴就是執著不能放下。執著從哪來的?從分別來的;分別從哪裡來的?從起心動念來的。所以你放下執著成阿羅漢,放下分別你是菩薩,放下起心動念你成佛了。在實報土裡面,稱你作法身大士,實報土是真佛,沒有圓滿,是真的不是假的,天台大師六即佛裡頭叫分證即佛。最後是究竟即佛,那是圓滿。

  這些理事我們在經典裡面學習得很多,所以都有一個很清楚的概念。有這個概念了,重要要修行,修行怎麼修法?六根對六塵境界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按迷從淺到深這個順序來的。修行,修行反其道而行之,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這是修行人走的路子。如果樣樣都還執著,在佛法裡面講,你雖然通達經教,沒有把經教講錯,你是有解無行,修福沒有修慧,出不了六道輪迴要想真正出輪迴要真幹、要修。淨土宗是最方便的,前面祖師大德講過,究竟方便,這個方便是什麼?就是一句名號。我執著念頭才生,阿彌陀佛,用這句佛號把執著念頭打掉,這是真修淨土。他能夠得事一心不亂,得事一心不亂就是證阿羅漢果,見思煩惱斷掉了。分別心才起來,阿彌陀佛,統統念頭不起則罷,起都落在阿彌陀佛上,這是究竟方便。用這一個念頭,阿彌陀佛這一念,所有念頭全部打掉,這就相應。只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相應,跟其他的全不相應,到最後的結果,你往生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再把起心動念放下,就成佛了。你看,這個法門多妙,太巧妙了!

  念佛而不能放下等於沒有念,所以章嘉大師當年教我,我問他,我們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讓我們很快契入佛的境界?他教我看破、放下。我們用什麼看破、用什麼放下?用一句阿彌陀佛。這在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裡頭,再也找不到這麼殊勝方便的法門。這個法門的好處是,你真修這個法門,立刻得到阿彌陀佛威神加持;阿彌陀佛加持你,同時你就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加持。別的法門沒有,別的法門得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的加持,得不到遍法界虛空界,這得不到。這個不可以不知道,你要知道了,你信心堅定,不會再搞這個搞那個,不會動搖了。因為你不知道,聽說這個法門有這尊佛加持,那個法門有那個佛加持,你就學很多法門。學很多法門也不過是幾尊佛加持而已,總不如這一句阿彌陀佛,得到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加持,一個也沒有漏掉。這個帳要好好算,不難算。為什麼不能?那就你業障,你煩惱習氣、你業障。破除這些業障,放下一切障礙,你對於這個經、教,理事、性相、因果你全搞明白、搞清楚了,你自然能放下

  到真正能放下的時候,功夫得力的時候,是什麼樣子?你眼睛看一切人,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全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現身說法,讓你看到這些境界你還會不會執著,你還會不會分別,你還會不會起心動念?你修在哪裡修?離不開境、緣,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看破、放下就在這兩種環境裡頭修。這個環境大分,環境有順境、有逆境,人事有善緣跟惡緣,一定要知道境緣是有,善惡是假的,順逆也是假的,沒有順逆、沒有善惡,你的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沒有善惡、沒有順逆,那是什麼境界?極樂世界出現了。為什麼?極樂世界是平等法界。為什麼不平等?你有執著不平等,你有分別不平等,分別、執著放棄,就平等了。

  我們在境緣當中,不用第六識,第六識分別,不用第七識,第七識執著,你看,你不用它,它就轉變了,轉識成智。你不用第六識,第六識就變成妙觀察;不用第七識,第七識就變成平等性。這兩個轉了,第八跟前五跟著就轉。用什麼方法轉的?用這一句阿彌陀佛轉的,妙!一句阿彌陀佛可以轉八識成四智。轉八識成四智,往生極樂世界是生實報莊嚴土,不是在同居土,也不是在方便土,你看多妙!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十七集



悟後起修:悟怎麼開法?要從戒。定是樞紐,慧是目的,持戒是手段

悟後起修:悟怎麼開法?要從戒。定是樞紐,慧是目的,持戒是手段

⭕悟怎麼開法?悟是自己本有的,不是外來的
自性裡頭本有智慧德相,哪用到外面?外面沒有……外面是知識,不是智慧,
智慧是從內裡頭往外開的,是自性的寶藏,真正了不起,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要從戒,持戒得定就開智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定是樞紐,慧是目的,持戒是手段

它的理念,最高的指導原則,「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著重那個自見
自見就是開悟。不是老師講給你聽的,不是別人教你……自己悟出來的,求這個。

悟後起修,沒有開悟之前是求開悟。

⭕童蒙教你背書,不講解,背了管什麼用?會開悟。
背書的目的不是記,「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孔子都不贊成……

中國從前教學生背書是修定……不背書你會胡思亂想,教你背書……
背得很熟那是附帶的……正的作用是叫你把妄想雜念打掉,是修定的一種方法。

⭕現在學校考卷都一樣的,標準都一樣的,這不行,多少天才被埋沒掉。

悟得深的人答得深,悟得淺的人答得淺,
所以夫子對每個學生,看到他們的根性,你是什麼根性給你怎麼講法。

⭕海賢老和尚……早飯吃完之後,田裡面工作,
那工作是什麼?修戒定慧、修六度、修普賢十願……

那個碟片是我們《大乘無量壽經》的總結,要把它當作一部經來看。
我勸大家一天看三遍,一年不要中斷,每天念一萬聲佛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悟怎麼開法?悟是自己本有的,不是外來的,自性裡頭本有智慧德相,哪用到外面?外面沒有,外面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是從內裡頭往外開的,是自性的寶藏,真正了不起,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要從戒,持戒得定就開智慧,所以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定是樞紐,慧是目的,持戒是手段。它的理念,最高的指導原則,「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著重那個自見,自見就是開悟。不是老師講給你聽的,不是別人教你,不是的,自己悟出來的,求這個。自己悟出來之後,再去讀書,再去看別人的註解,聽別人的講演。為什麼?你一聽就明白,他哪裡講錯了、哪裡講對了,他的程度悟入在哪一個階層,你都清清楚楚。

  所以龍樹菩薩,這印度人,釋迦牟尼佛走了以後七百年出生在南印度,這個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之後再學習釋迦牟尼佛的經典,四十九年所說的經教,他只用三個月全學完了,這一部《大藏經》。我們能相信嗎?能。憑什麼?中國也有。唐朝時候中國禪宗惠能大師,那也是個開悟的。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所以他不需要看釋迦牟尼佛這些經典,但是這些經典裡面意思他全知道。你要不相信,你拿一部經念給他聽,你念完了,他講給你聽。

  所以叫悟後起修,沒有開悟之前是求開悟。這個理念、方法儒、道學去了,把它繼承過來了。儒家四書五經也是教你一門,私塾老先生教書是教你一門。但是童蒙的時代他可能教你學很多門,但是一定是一門一門的學。童蒙教你背書,不講解,背了管什麼用?會開悟。背書的目的不是記,「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孔子都不贊成。一定要有悟處,悟處是什麼?活的,活的才管用。孔老夫子開悟了,他講的東西跟佛沒有兩樣。你看,孔子的學生問孝,什麼叫孝?什麼叫仁?這都孔子常常講的,孔子答覆學生,每個學生答覆的不一樣。這是什麼?活的,它不是死的。現在學校考卷都一樣的,標準都一樣的,這不行,多少天才被埋沒掉。悟得深的人答得深,悟得淺的人答得淺,所以夫子對每個學生,看到他們的根性,你是什麼根性給你怎麼講法。學了之後,活學活用,他就落實在生活上、就落實在工作上,處事待人接物他全用上了。

  近代我們看到海賢老和尚,去年才往生的,這個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有人說,我知道,我看碟片我看出來了。他不認識字,一生的工作是種田,是農民。沒有做過經懺佛事,沒有做過法會,小廟每天早晚就是拜佛,燒香、拜佛、念佛,沒有其他的任何活動。天亮,早飯吃完之後,田裡面工作,那工作是什麼?修戒定慧、修六度、修普賢十願,別人看不出來。這個碟片我看了三十多遍,這本《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他全做到了。所以我告訴大家,那個碟片是我們《大乘無量壽經》的總結,要把它當作一部經來看。我勸大家一天看三遍,一年不要中斷,每天念一萬聲佛號,一萬聲佛號大概要兩個小時。每天看三遍,你看上一年,你的心就定了,定生慧。所以,不能知道太多,知道太多東西心是雜的、心是亂的,生什麼?生煩惱。清淨心生智慧,平等心生智慧。所以中國從前教學生背書是修定,這個意思一定要搞清楚。背書你就不會胡思亂想了,不背書你會胡思亂想,教你背書。那個背熟了,背得很熟那是附帶的,那是附作用,正的作用是叫你把妄想雜念打掉,是修定的一種方法。

  如果真的能夠定上十年,海賢就一句阿彌陀佛,他不認識字,沒有聽過經,也沒有讀過經,他什麼都知道。師父教導他,不許說,他也很老實很聽話,他就不說。偶爾露一點,一般人看不出來,極高明而道中庸。在這個時代,學佛要想成就,用他的方法比什麼都好,所以那是修學淨宗最好的榜樣,真正的模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十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教建立在真如自性的理體上,這是真的,正法。
凡是建立在阿賴耶的幻相當中,那都叫做外道,都不是正法,為什麼?它不能見性

能夠見性的法叫正法
不能見性的法就是外道……行於至理之外

⭕學佛,想在這一生當中有成就,那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至理相應……我們這個行與至理相應,就是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
佛菩薩達到了,我們才起步。

這個重要,起步非常重要,方向目標正確

怎麼樣才算正確?如佛在經典上所說的
與這個相應是正確的,是佛道,或者說成佛之道,
與這個不相應不是佛道。

⭕貪瞋痴的念頭斷掉了。這叫持戒。戒幫助你得定,定開智慧。

為什麼定開智慧?……「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
真心是什麼樣?真心是定的。所以修定接近真心
定到一定的程度,自性的門就開了,這個定你得到了,得到就開悟,無量智慧起來了。

⭕《無量壽經》讀三千遍……念滿三千遍……去看黃念祖老居士的《無量壽經》註解……給你印證,你所體會的跟他講的一不一樣,
一樣,正知正見
不一樣,邪知邪見,你錯了……

《大乘起信論》,讀了三千遍……第三個一千遍,看蕅益大師的註解,給自己做證明,自己所悟的,與蕅益大師註解所說的一樣,
這個註解完全能看得懂,沒有絲毫障礙。
蕅益大師給你做證明,你的悟正確的,真開悟了。

⭕佛法向自性當中求,不向外求,
外面求不到,再好的老師你跟他,他也沒辦法傳給你,
自見,要自悟,才是真的。

老師教你方法也就是戒定慧,就這麼簡單。

悟後起修,真的大徹大悟之後起修,

修什麼?……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個難……這是法身菩薩……
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大乘三賢菩薩……真修行!
真正到不執著了,提升一層,不分別,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
《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你清淨平等都得到,那後面功夫成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叫,就成佛,往生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教建立在真如自性的理體上,這是真的,正法。凡是建立在阿賴耶的幻相當中,那都叫做外道,都不是正法,為什麼?它不能見性。能夠見性的法叫正法,不能見性的法就是外道,稱之為外道。行於至理之外,至理就是自性,至理就是真心。我們做人,想學佛,想在這一生當中有成就,那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與至理相應。行於至理,那是菩薩,那是證果的人。我們這個行與至理相應,就是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佛菩薩達到了,我們才起步。這個重要,起步非常重要,方向目標正確。

  怎麼樣才算正確?如佛在經典上所說的,與這個相應是正確的,是佛道,或者說成佛之道,與這個不相應不是佛道。佛教導我們,特別是教導初學,十善業道,相應,跟這個目標方向相同。不殺生,不殺生要怎麼學?心裡面對於傷害一切眾生這個意念沒有了,這真正這條戒做到了。我不殺他,我還恨他,我還討厭他,這都不行,你還有習氣在,到時候忍不過你就動手了,所以不能不知道。不妄語,決定沒有欺騙的意念在其中,真誠到極處。不偷盜,決定不能佔一點小便宜,一絲一毫小便宜你要是佔了它,都叫習氣,殺盜淫的習氣。這叫真修行,叫真持戒,持戒不是口頭上念的。從這個地方下手開始修行,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我們學佛學了多少年,學了一輩子,這些念頭還常常起來,像波浪一樣起伏,這不行,這不管用,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還是繼續搞六道輪迴。這今天總得要把它搞透徹、搞明白,才會有受用。口業:不妄語,誠實,不能說假話,不能欺騙人;不兩舌,兩舌是挑撥離間,這個很嚴重,罪很重;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存心欺騙;不惡口,惡口是說話難聽,叫人家聽了不舒服,口四業。起心動念,不貪、不瞋、不痴,貪瞋痴的念頭斷掉了。這叫持戒。戒幫助你得定,定開智慧。為什麼定開智慧?能大師後頭一句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真心是什麼樣?真心是定的。所以修定就接近真心,定到一定的程度,自性的門就開了,這個定你得到了,得到就開悟,無量智慧起來了。

  昨天我看到一個同學給我寫了一封短信,他學《無量壽經》,我叫他找個清淨環境去讀經,讀《無量壽經》,把《無量壽經》讀三千遍,他念滿三千遍,寫這封信給我,問下面一步怎麼走法。他信裡頭說,古人這個方法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其義自見,三千遍念完之後,對於這部經的意思,不要看註解,不要聽講,明白了不少,那是自見。我教他再往前進一步,去看黃念祖老居士的《無量壽經》註解,不要看多,從頭到尾看個三遍就可以,為什麼?給你印證,你所體會的跟他講的一不一樣,一樣,正知正見;不一樣,邪知邪見,你錯了。往下功夫怎麼用?再讀三千遍。三千遍念完了,這個三千遍完是小悟,第二個三千遍,大悟,第三個三千遍,大徹大悟,無師自通。我勸他好好用功,不要有第二個念頭,這就是用讀經的方法修禪定,禪定境界現前就開悟,你去做試試看,給大家做個榜樣。佛菩薩,祖師大德,決定不欺騙人,他們自己用這個方法成就的。我們今天也用這個方法,用這個方法好,無師自通。大乘八個宗都可以有傳人。現在找老師找不到了,沒老師了,怎麼辦?這個方法好。印證,找古大德給你印證。像胡小林居士,讀《大乘起信論》,讀了三千遍,讀一千遍的時候有悟處,很歡喜,讀第二個一千遍,第三個一千遍,看蕅益大師的註解,給自己做證明,自己所悟的,與蕅益大師註解所說的一樣,這個註解完全能看得懂,沒有絲毫障礙。蕅益大師給你做證明,你的悟正確的,真開悟了。

  佛法向自性當中求,不向外求,外面求不到,再好的老師你跟他,他也沒辦法傳給你,要自見,要自悟,才是真的。老師教你方法也就是戒定慧,就這麼簡單。教你念一千遍,念完了講給我聽聽,不參考別人的,你自己所悟的。講完了再念一千遍,一千遍念完了,再講一遍給我聽。三遍就畢業了,三千遍就畢業了。我希望年輕的佛弟子,出家、在家都可以,走古聖先賢這條老路,他們開闢的,我們走這個路子。悟後起修,真的大徹大悟之後起修,修什麼?我前面所講的,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個難,為什麼?這是法身菩薩。我們還會起心動念,不要緊,學不分別不執著。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大乘三賢菩薩,天台別教裡頭十住、十行、十迴向,就是這個境界。真修行!真正到不執著了,提升一層,不分別,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你清淨平等都得到,那後面功夫成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叫覺,就成佛,往生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所以道不能離開佛,離開佛,真的心外求法。心外求法,求得的是知識,不是智慧,不能見性。智慧能見性,知識不能見性。知識還是六道凡夫,無法向上提升,六道上面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你達不到,這個不能不知道。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七二集



2018年7月10日 星期二

真想往生:除了信願念佛,要真正用一點功夫,把這個世間看淡

真想往生:除了信願念佛,要真正用一點功夫,把這個世間看淡

⭕蓋此法門巧被諸根……
《要解》云:「上上根不能逾其閫,下下根亦能臻其域。」聖凡齊收,利鈍悉被

《彌陀疏鈔》謂此法門為「盡攝利鈍諸根,悉皆度脫。」
並云:「諸餘法門,高之則下機絕分,卑之則不被上根。是以《華嚴》如盲,螢光增結。
唯此一法,上下兼收。可謂萬病愈於阿伽,千器成於巨冶。」

⭕從上上根到下下根,只要能信,願意往生,肯念這句佛號,人人都有分

⭕真想去,最重要的一樁事情,就是要把這個世界放下
好像我們到外國移民,真正想移民,必須把這個地方放下,你才能去得了……

如果有留戀就有麻煩,
有留戀,不是佛不來接引你,是你障礙佛來接引

真想往生,在這個世間,除了信願念佛之外,要真正用一點功夫,把這個世間看淡
一年比一年淡薄,到真正沒有留戀,你就有把握了,自己就有信心,佛決定來接引你。

⭕我們自己要決定有把握,不能靠人助念,
助念可能還會產生障礙。人多口雜,每個人磁場不一樣,不是好事情。

⭕淨土念佛法門。只要有緣遇到,五經一論當中任何一種,你遇到了、聽到了,你歡喜,你能夠接受,你就是淨宗有緣人
真正發心,你就是淨宗的當機人,佛這個法門就是為你設立的,就是為你建的
真正發願往生,這叫報佛恩

⭕這個法門容易是什麼?不要斷煩惱,只要信願持名。我們才有分,
要斷煩惱,我們沒分。

我們能夠做的,把煩惱看得淡一點,這是什麼?我們往生的時候沒有障礙
如果煩惱很多、很嚴重,臨命終時怕有障礙,去不成,所以要放下。

⭕這個地方什麼都帶不去,要徹底放下……只有極樂世界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
假的都應該放下真的我們要把它掌握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蓋此法門巧被諸根」,這個被是加被,非常巧妙,加被,諸根就是一切眾生,從上上根到下下根。《彌陀要解》,「如《要解》云」,蕅益大師的,說「上上根不能逾其閫」,這個閫跟下面的域都是講範圍,不能超過它的範圍,「下下根亦能臻其域」,這個域是西方極樂世界,也能往生。所以,這個世界有緣的眾生非常非常之多。一般諸佛剎土,等覺菩薩不多,極樂世界等覺菩薩太多了,數不清,只能說無量無數,只能用這個來形容。從上上根到下下根,只要能信,願意往生,肯念這句佛號,人人都有分。真想去,最重要的一樁事情,就是要把這個世界放下,好像我們到外國移民,真正想移民,必須把這個地方放下,你才能去得了。往生到極樂世界,要把娑婆世界六道輪迴,還要加上四聖法界,也就是我們常說六道、十法界,統統放下,沒有絲毫留戀,你往生就沒障礙了。如果有留戀就有麻煩,有留戀,不是佛不來接引你,是你障礙佛來接引。

  所以真想往生,在這個世間,除了信願念佛之外,要真正用一點功夫,把這個世間看淡。一年比一年淡薄,到真正沒有留戀,你就有把握了,自己就有信心,佛決定來接引你。佛來接引你,一定會提前通知你,或者是你在夢中見佛,或者在定中見佛,阿彌陀佛來了,告訴你,你的緣成熟了,什麼時候來接引你。通常大概都是一個月到三個月,這個時候你見到了,你就很清楚,自己準備後事。

  我們看到來佛寺這三個老人往生,特別是海賢老和尚,一百一十二歲。他這一生,二十歲出家念佛,念了九十二年,我估計他跟阿彌陀佛見面不會少過十次,時間長,九十二年。這麼長的壽命,我認為是佛菩薩給他的,不是他自己的,自己早就應該去了。佛菩薩把他壽命延長,為什麼延長?讓他表法,給現在社會念佛人做個榜樣。一百一十二歲生活自理,不需要人照顧,還在農田裡耕作。往生的這一天,從早到晚在菜園裡頭拔草、種菜、澆水,從早幹到晚。太陽下山了,幾個同修勸他,幹了一天,可以休息了。他回了一句話:快了,馬上就幹完了,幹完了我就不幹了。這是一句平常話,他就那天晚上走的。第二天看到老和尚走了,才知道老和尚話中有話,我幹完了就不幹了,他真走了。

  三個人走都是這麼自在,都是這麼瀟灑,不需要人助念,這是給我們表法最重要的一種。我們自己要決定有把握,不能靠人助念,助念可能還會產生障礙。人多口雜,每個人磁場不一樣,不是好事情。你看人家選擇晚上走,大家都睡覺了,他走了,第二天早晨起來一看,老和尚走了。三天之後全身柔軟,滿面笑容,佛陀給他的任務完成了。

  所以這個法門「聖凡齊收,利鈍悉被」,全有分,利根、鈍根都有分。《彌陀疏鈔》,蓮池大師的,「謂此法門為盡攝利鈍諸根,悉皆度脫」。這個法門就是淨土念佛法門。只要有緣遇到,五經一論當中任何一種,你遇到了、聽到了,你歡喜,你能夠接受,你就是淨宗有緣人。真正發心,你就是淨宗的當機人,佛這個法門就是為你設立的,就是為你建的。真正發願往生,這叫報佛恩。「並云:諸餘法門」,諸餘是淨土以外,通常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那些法門確實有高低,「高之則下機絕分」,中下根機修那些法門決定不能成就。

  今天在我們這個時代,不要說是大乘,就是小乘我們也沒分。為什麼?它要斷煩惱,小乘初果要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誰有本事能把它斷掉?小乘聖者我看到很多,斷煩惱的一個沒看到,可見得是真難,不是假的。這個法門容易是什麼?不要斷煩惱,只要信願持名。我們才有分,要斷煩惱,我們沒分。我們能夠做的,把煩惱看得淡一點,這是什麼?我們往生的時候沒有障礙。如果煩惱很多、很嚴重,臨命終時怕有障礙,去不成,所以要放下。一定要知道,到極樂世界,這個地方什麼都帶不去,要徹底放下。知道這個世間只有極樂世界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假的都應該放下,真的我們要把它掌握住。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十一集



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哪一個沒有當過天王、墮過地獄?只要在六道,統統都有分——就是出不去

哪一個沒有當過天王、墮過地獄?只要在六道,統統都有分——就是出不去

⭕我們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在六道裡頭搞輪迴,苦不堪言。

六道裡頭你要問,哪一個沒有當過天王?哪一個沒有墮過地獄?
只要在六道,統統都有分,就是出不去

貴為天王,福享盡了,惡業現前,又下來了;
下來罪受滿了,他又升上去了,
這是六道生死輪迴,幹這個事情,毫無意義,苦不堪言

⭕今天有人來幫助我們,不但讓我們能脫離六道輪迴,還讓我們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恩德多大!
六道、十法界裡頭還有比這個恩德更大的嗎?沒有了。

知恩才曉得報恩,佛菩薩對我們的大恩大德我們不知道,
不學佛的人不知道,學佛的人也不知道。

⭕哪些人知道?老實、聽話、真幹的人知道。
知道的人都成就了,這就是報恩

來佛寺這三個人都是最高品位往生到極樂世界,
他們是真正……知恩報恩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無始劫以來,無量劫,生生世世在六道裡頭搞輪迴,苦不堪言。六道裡頭你要問,哪一個沒有當過天王?哪一個沒有墮過地獄?只要在六道,統統都有分,就是出不去。貴為天王,福享盡了,惡業現前,又下來了;下來罪受滿了,他又升上去了,這是六道生死輪迴,幹這個事情,毫無意義,苦不堪言。今天有人來幫助我們,不但讓我們能脫離六道輪迴,還讓我們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恩德多大!六道、十法界裡頭還有比這個恩德更大的嗎?沒有了。知恩才曉得報恩,佛菩薩對我們的大恩大德我們不知道,不學佛的人不知道,學佛的人也不知道。哪些人知道?老實、聽話、真幹的人知道。知道的人都成就了,這就是報恩。來佛寺這三個人都是最高品位往生到極樂世界,他們是真正的報恩者,知恩報恩的人。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十四集



讀遍數是修定:遍數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如如不動

讀遍數是修定:遍數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如如不動

⭕修行一定要記住,在哪裡修?真修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
修什麼?修看破放下,知道六塵是假的,不是真的,六根也是假的,六根也要放下,這就是菩薩。

真會用功,眼見色,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
心怎麼樣?如如不動,沒有動搖過。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真心沒有動過,沒有搖晃過,如如不動……這叫禪定……禪定是真心

要定到什麼時候?
定到一念不生了,外面清清楚楚……自性般若智慧現前。回歸到自性,自性本定,
自性本自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不是從外求來的,從內求來的。

⭕依照經典修行,就是讀遍數
遍數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如如不動

讀遍數是修定
你不讀遍數,你心裡頭妄想,

起心動念,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
六塵如是,六根亦如是。
所見如是,能見的亦如是。
所聞如是,能聞亦如是。

清清楚楚
我們是迷迷糊糊眼看錯了,耳聽錯了,把這些錯誤當真,虧吃大了

什麼虧?這種錯誤的知見行為,變現出六道輪迴,我們今天所住的這個世界,我們所遭遇的環境,如是如是。

⭕八萬四千法門,功夫得力不得力關鍵之所在,就這四個字,斷疑生信
說得很容易,真的很難。

這些經的經文句子很熟悉了,看了不止百遍千遍,事實上怎麼樣?還是有疑,還是不能真信,
半信半疑,功夫怎麼能得力

⭕我希望同學抓準這個機緣,絕不放鬆,要把這樁事情做為我們這一生,第一樁大事來辦。讀經念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行一定要記住,在哪裡修?真修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修什麼?修看破放下,知道六塵是假的,不是真的,六根也是假的,六根也要放下,這就是菩薩。世間大聖大賢能放下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他不能放下六根,六根是什麼?眼耳鼻舌身,還有個意,六根。真會用功,眼見色,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心怎麼樣?如如不動,沒有動搖過。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第四句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沒有想到真如本性,也就講真心,真心沒有動過,沒有搖晃過,如如不動。這是什麼?這叫禪定,所以禪定是真心。要定到什麼時候?定到一念不生了,外面清清楚楚,智慧,自性般若智慧現前。回歸到自性,自性本定,自性本自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不是從外求來的,從內求來的。佛在經上說的,我們要相信。

  依照經典修行,就是讀遍數。遍數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如如不動。讀遍數是修定,你不讀遍數,你心裡頭妄想,起心動念,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不是假的。我們把它換算,換成一秒鐘,一秒鐘可以彈指七次,三十二億百千再乘七,一秒鐘多少次生滅?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是兆,不是萬,不是億,是兆,一秒鐘。我們怎麼知道是假的?這是什麼現象?我們六根對的六塵現象。六塵如是,六根亦如是。所見如是,能見的亦如是。所聞如是,能聞亦如是。這個話只有佛說過。佛清清楚楚,我們是迷迷糊糊,眼看錯了,耳聽錯了,把這些錯誤當真,虧吃大了,什麼虧?這種錯誤的知見行為,變現出六道輪迴,我們今天所住的這個世界,我們所遭遇的環境,如是如是。

  佛講清楚、講明白了,我們聽了別懷疑,要斷疑,要相信。這是無論修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功夫得力不得力關鍵之所在,就這四個字,斷疑生信。說得很容易,真的很難。這一生學佛六十年了,這些經的經文句子很熟悉了,看了不止百遍千遍,事實上怎麼樣?還是有疑,還是不能真信,半信半疑,功夫怎麼能得力?如果真的斷疑生信了,那我恭喜你,你決定在這一生當中,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保險,為什麼?不退轉了,不再繼續搞輪迴了,生到極樂世界,你超越六道輪迴。極樂世界沒有六道輪迴,釋迦佛的娑婆世界有,極樂世界沒有六道輪迴。換句話說,縱然過去現前造了六道的業,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個果報,這多難得!

(中略)

  我希望同學抓準這個機緣,絕不放鬆,要把這樁事情做為我們這一生,第一樁大事來辦。讀經,念佛。這一部經,一千遍。一千遍之後,其義自見,肯定你有悟處。你明白的,你講給大家聽聽。再第二個一千遍,第三個一千遍。無師自通,恭喜你。無師自通是真的,不是假的。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六五集



「凡心有知,則有所不知。聖心無知,故無所不知。無知而知,知即無知也」


「凡心有知,則有所不知。聖心無知,故無所不知。無知而知,知即無知也」

⭕「凡心有知,則有所不知」……那個有知是什麼東西?叫妄想
不要以為你真的有知,妄想,不是真智慧。

⭕一切眾生之所以不能成佛,那個病根就是妄想、執著

妄想……就是有知
執著……就是有欲望……

有知就是所知障的根源,
有欲……就是煩惱障的根源。

⭕「聖心無知」……他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無知而知,知即無知」,無知之知……
即使有人問他,答覆出來的話,還是無知,為什麼?他沒起心動念

⭕真心離念聖心就是真心
凡心就是迷心、妄心

妄心裡面有知
真心裡面無知

⭕六百卷《般若》說的什麼……「無知無得」,就說這四個字。
這四個字世尊說了二十二年我們還沒搞清楚,
怎麼知道沒搞清楚?我們還是有知、還是有得……

⭕《心經》是大般若的綱領……末後總結也是「無知亦無得」……
我們想求,念念想求有所得,這個就是造罪業,這就是輪迴的根本
只要你心裡頭有知有得,你就免不了輪迴……

⭕只有念佛求生淨土,這叫帶業往生
帶什麼業?帶有知、有得,帶這個業往生。

如果不是從修念佛法門,有知有得就決定出不了三界,不管你修哪一個法門,依舊在六道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心有知,則有所不知」,這是凡人,凡人的心有知,你知道的不少,有知,有知就有所不知。那個有知是什麼東西?叫妄想。不要以為你真的有知,妄想,不是真智慧。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之所以不能成佛,那個病根就是妄想、執著。妄想是什麼?就是有知,執著是什麼?執著就是有欲望。所以有知就是所知障的根源,有欲,這個欲望就是煩惱障的根源。我們常講二障,所知障跟煩惱障,這二障從哪兒來的我們要清楚。所以諸佛菩薩他無知、他無欲,他沒有欲望,他沒有知。無知,所知障沒有了;無欲,煩惱障沒有了,二障破了,圓成佛道。

  「聖心無知」,聖人的心無知,所以他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無知而知,知即無知」,無知之知。無知之知那個知是怎麼來的?眾生有問題請教他,隨問隨答,這是有知;眾生要沒有問題問他,他無知。所以即使有人問他,答覆出來的話,還是無知,為什麼?他沒起心動念,沒有想想,你這個問題問我,我應該怎麼答覆你,沒有這個念頭。就像我們敲這個磬一樣,敲得重,它就響得大;敲得輕,它就響得小,你敲下去,它沒有說想一想,我應該怎麼樣應你,它沒有念頭。所以真心離念,聖心就是真心,凡心就是迷心、妄心,妄心裡面有知,真心裡面無知。

  所以,世尊當年說法,在一切經裡頭,《般若經》講的時間最長,二十二年講般若。說法總共四十九年,講《般若經》就用了二十二年。在現在收集的經典當中,《般若經》部頭最大,有六百卷,六百卷《般若》說的什麼?給諸位說,只說了四個字,「無知無得」,就說這四個字。這四個字世尊說了二十二年我們還沒搞清楚,怎麼知道沒搞清楚?我們還是有知、還是有得,這就是二十二年講的我們還是沒搞清楚。《心經》是大般若的綱領,大般若的綱要,《心經》末後總結也是「無知亦無得」。那我們想求知,念念想求有所得,這個就是造罪業,這就是輪迴的根本。只要你心裡頭有知有得,你就免不了輪迴。在這個狀況之下,如何能夠了生死、出三界?只有念佛求生淨土,這叫帶業往生。帶什麼業?帶有知、有得,帶這個業往生。如果不是從修念佛法門,有知有得就決定出不了三界,不管你修哪一個法門,依舊在六道之中,這是我們必須要曉得的。像我們這種根性,這個境界達不到,達不到那就要曉得,一定要依靠阿彌陀佛,一定要依靠淨土法門,帶業往生,橫出三界。




2018年7月8日 星期日

「會麼?」:會,破柴舂米都是戒定慧。不會,《華嚴》也不是佛法,於戒定慧毫不相干

「會麼?」:會,破柴舂米都是戒定慧。不會,《華嚴》也不是佛法,於戒定慧毫不相干

⭕「聖教如旃檀,片片皆香,法法圓頓,本無高下」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這個人老實、聽話、真幹,這就是他所以能成佛的本分
我們不能成就,不老實、不聽話、不肯真幹,所以學佛學一輩子還是凡夫,念佛不能往生

⭕惠能大師……他破了八個月,舂了八個月,他開悟了……
哪一法不是佛法?破柴這一法是圓頓法,舂米這個法也是圓頓法……

⭕宗門大德常說「會麼」,你會不會?

,哪一法不是佛法……能大師每天破柴、舂米,裡面都是戒定慧三學……
不會,《華嚴》、《法華》、《無量壽》擺在面前也不是佛法。為什麼?你開不了悟,你頂多在這裡學一點佛學常識,對於戒定慧三學毫不相干

⭕這就是老實人。叫他舂米,他就在碓坊裡面過了八個月,除碓坊之外他什麼都不知道,老實到這種程度。

⭕佛法的教學,以什麼為目標?以開悟為目標
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徹悟,大徹大悟這成佛了。

三昧也有淺深,真正開悟的三昧不起心、不動念,眼見色、耳聞聲,六根對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大定。到極處就是自性本定
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是自性本定。

⭕自性是真心,告訴我們真心是不動的,真心是定的
我們現在的心七上八下,妄念很多……妄心是生滅心,是動的,不穩定的……

於是乎我們就體會到一點消息了,舂米為什麼能明心見性?
專心舂米,舂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
專心破柴,真到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那就是自性本定
得到自性本定,不定什麼緣分,突然之間叫你大徹大悟。

惠能大師是聽《金剛經》開悟的,換句話說他先得三昧,這個三昧是舂米破柴三昧……

法法都是圓頓的,沒有一法不是佛法;不會,沒有一法是佛法……
《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法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釋迦牟尼佛大徹大悟,是菩提樹下入定,他成就三昧
夜睹明星那是,晚間在那看到天空當中的星星,大徹大悟。

因緣都不一定,不一定在什麼時候,不一定遇到什麼,他就悟了。
但是悟的條件一定是得三昧,甚深三昧

這個三昧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確實不起心不動念
不執著是淺的三昧,阿羅漢所證得的;
不分別,深,菩薩證得的;
不起心不動念,法身菩薩證得的,法身菩薩就是佛。

⭕一般通途,對凡夫的教學,古人是一門深入,就是一部經,不學第二部經……

一部經你去念它,天天念它,時時刻刻念它,一天念上十個小時,三年不間斷,就得三昧。
念《無量壽經》,就是念佛三昧;
念《華嚴經》,華嚴三昧;
念《法華經》,法華三昧。

三昧名稱無量無邊,得的定功是一樣的,所以統統能開悟。

⭕天天讀它讀上十年,什麼意思不要去管它,我一個字沒念錯,一句沒有念漏掉,念上十年就得三昧,那個三昧就能開悟。

⭕明白這個道理,你才知道怎麼個學法
這個道理不懂,你怎麼學都不如法,為什麼?你得不到定,你開不了悟……

⭕這兩句我們要明白,對於一切法我們會有尊重心,不敢輕慢,知道一切法本無高下。

為什麼會有高下?「唯以眾生垢重障深,心粗智劣,飢遇王膳,而不能餐」,用這個來做比喻。

我們為什麼會看到法不平等?這是……煩惱染污你,迷惑障礙你,
沒有智慧、沒有定功,垢重障深。
心粗智劣……粗心大意,心浮氣躁
這樣的心態學佛很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聖教如旃檀,片片皆香,法法圓頓,本無高下」,念老在此地用旃檀香,我們一般講的檀香,用這個來做比喻。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教,全都是從自性裡面流出來的,就像旃檀(檀香)一樣,每一片都香。用這個比喻聖教法法圓頓,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每一部經、每一個法門都是圓頓大法,沒有高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在黃梅八個月。到黃梅去參五祖,見面的時候,五祖問他的家庭生活狀況,知道他是個樵夫,在山上砍柴,挑到城市裡面去賣,這種生活很辛苦。問他,到黃梅來想求什麼?一般人上廟都求升官發財,都求好運。五祖問他,你來到這裡想求什麼?能大師回答他,我到這裡來只想作佛。大概五祖忍和尚一生也沒有遇到這麼樣一個人,他到廟裡來是想作佛的。

  來作佛就要幫助他成佛,稀有的因緣。用什麼法子幫他?還是他的老本行,分配他到柴房裡面去破柴舂米,他在黃梅八個月,就幹這一樁事情。從《壇經》上的記載,我們知道這個人老實、聽話、真幹,這就是他所以能成佛的本分。我們不能成就,不老實、不聽話、不肯真幹,所以學佛學一輩子還是凡夫,念佛不能往生。那你有沒有想到,惠能大師行,破柴、舂米是無上法門,他破了八個月,舂了八個月,他開悟了。這是說哪一法不是佛法?破柴這一法是圓頓法,舂米這個法也是圓頓法,惠能大師幹出來給我們看到的。所以,宗門大德常說「會麼」,你會不會?會,哪一法不是佛法?舂米、破柴都是佛法;不會,《華嚴》、《法華》、《無量壽》擺在面前也不是佛法。為什麼?你開不了悟,你頂多在這裡學一點佛學常識,對於戒定慧三學毫不相干。

  能大師每天破柴、舂米,裡面都是戒定慧三學,我們不會,人家會。八個月成功了,惠能大師知道,五祖忍和尚知道,除這兩個人之外,黃梅道場沒有一個人知道。五祖忍和尚判斷八個月大概熟了,根熟了,根熟了就可以傳法了。於是宣布傳法,公開的,每個人作一首偈子來看,果然明心見性,衣缽傳給他,做為第六代祖。這《壇經》上記得很清楚。三天沒有人呈偈,因為大眾心裡有數,第六代祖肯定是神秀大師,怎麼可能是別人?所以大家也就省事了,別寫了,第六代祖就是神秀。神秀大師被逼著沒辦法,不能不寫,寫了又怕五祖批評。最後逼著,不敢送給五祖,寫一首偈子貼在牆壁上,「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是神秀大師寫的。五祖看到了讚歎,不錯,讓寺院裡大眾依照這個偈子修行,讓大家對這首偈頂禮膜拜,這是重法、重道,沒說什麼話。召見神秀,問他,是不是你寫的?他說是的。五祖就告訴他,沒有見性,再過幾天你再寫一首給我看。

  這個事情整個寺院都震動了,大家都念這首偈,能大師聽到了,請人帶他到貼偈子這個地方,讓他也去拜拜,種一點善根。從這一句經文裡面我們就曉得,惠能大師老實,為什麼?在黃梅住了八個月,這個寺廟裡環境不熟悉,禪堂在哪裡不知道,講堂在哪裡也不曉得,這就是老實人。叫他舂米,他就在碓坊裡面過了八個月,除碓坊之外他什麼都不知道,老實到這種程度。別人把他帶到偈子那裡,他拜了三拜,給人說,我也有一首偈子,請人把它寫在牆上。這首偈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個偈子寫出來之後大家非常驚訝,五祖聽到了,趕到這裡來,脫了鞋子,把這個偈子擦掉,告訴大家沒有見性,大家心就平靜了。

  第二天五祖巡寮,巡寮就是這個寺院裡每個地方他都去看一下,巡寮,用這種掩人耳目,讓大家不會感到奇怪。巡到碓坊,看到惠能在那裡舂米,問他米熟了沒有?這是禪機,別人聽不懂。能大師說,早就熟了,「猶欠篩在」,還沒有篩。這求篩在,篩是什麼?求他給他印證。五祖拄著拐杖,在碓上敲了三下,走了。能大師知道,這三下就是半夜三更你來找我,人都睡覺了。他們兩個真的是通了,三更他去推門,推方丈室門,門裡頭沒有拴,一推就開了。見到五祖,五祖叫他坐下,用袈裟圍住,提防別人看見,給他講《金剛經》大意,他不認識字,不需要讀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了,說了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最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一聽,行了,下頭不要講了,衣缽就給他,叫他趕快走。為什麼?怕別人不服,要鬧事。五祖船都給他準備好了,趕快走。說到哪裡去?你從哪裡來你就回哪裡去。

  五祖三天沒有開房門,三天之後才把房門打開,告訴大家,衣缽已經走了。於是大家就曉得,惠能拿去了,不甘心、不情願,全寺廟的人分頭去找,希望把衣缽搶回來。大概大眾怪五祖,老糊塗了,怎麼把衣缽給這麼一個人!明瞭老和尚心意的只有神秀,神秀知道自己確確實實比不上惠能。神秀這首偈子,還有分別、還有執著;能大師這首偈子,解脫了。這就說明,惠能大師舂米、破柴是他在黃梅修行的法門,沒人知道。能大師上上根,他會,叫他舂米、叫他破柴,行,能成無上道。舂米是戒定慧,破柴也是戒定慧,他會。他能在這個裡頭戒定慧三學圓滿,八個月的時間,他得三昧,開悟了。聽五祖講《金剛經》,你們翻翻經本,大概不到四分之一,他就大徹大悟。這一悟怎麼樣?這一悟,不是《金剛經》明白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他都通了,他全沒有障礙。我們在哪裡看到的?《壇經》上看到的。他在逃避,寺院的人追趕他的時候,在曹侯村遇到無盡藏比丘尼。這個比丘尼是持《涅槃經》的,每天讀誦,也是一門深入,沒開悟。她在讀經,惠能那個時候二十四歲,沒有出家,是在家,不是出家人身分。他聽了之後講給她聽,無盡藏比丘尼佩服得五體投地,捧著經來向他請教。他說我不認識字。她就很驚訝,不認識字你為什麼講得這麼清楚?這個與認識字不認識字沒有關係。

  還有一個例子,法達禪師,到曹溪去參拜,頭沒有著地。起來的時候六祖就問他,你心裡一定有值得驕傲的地方,是什麼?他說出來,他誦《法華經》三千部。《法華經》很長,雖然只有七卷,長卷,一天大概就是誦一部,那三千部十年,也是十年一門深入。我們相信他得法華三昧,沒開悟。向六祖請教,六祖說這個經我沒聽過,你既然念了這麼多遍,你念給我聽聽。《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只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說行了,不必念了,我全知道了。講給他聽,他開悟了。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去問他,他沒有一樣不知道,這是見性的人。為什麼?一切法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自性是能生,一切法是所生,既然是明心見性了,哪有不知道的道理?沒有一樣不知道,佛法完全通達,世間法也完全通達,這真開悟了。

  所以佛法的教學,以什麼為目標?以開悟為目標。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徹悟,大徹大悟這成佛了。三昧也有淺深,真正開悟的三昧是不起心、不動念,眼見色、耳聞聲,六根對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大定。到極處就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是自性本定。自性是真心,告訴我們真心是不動的,真心是定的。我們現在的心七上八下,妄念很多,妄心,妄心是生滅心,是動的,不穩定的,真心是不動的。於是乎我們就體會到一點消息了,舂米為什麼能明心見性?專心舂米,舂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破柴專心破柴,真到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那就是自性本定。得到自性本定,不定什麼緣分,突然之間叫你大徹大悟。

  惠能大師是聽《金剛經》開悟的,換句話說他先得三昧,這個三昧是舂米破柴三昧,不是別的,但是統統都一樣的。法法都是圓頓的,沒有一法不是佛法;不會,沒有一法是佛法,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法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法門平等,大小乘平等,顯教、密教平等,世法、佛法平等,這妙極了。釋迦牟尼佛大徹大悟,是菩提樹下入定,他成就三昧,夜睹明星那是緣,晚間在那看到天空當中的星星,大徹大悟。因緣都不一定,不一定在什麼時候,不一定遇到什麼,他就悟了。但是悟的條件一定是得三昧,甚深三昧,這個三昧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確實不起心不動念。不執著是淺的三昧,阿羅漢所證得的;不分別,深,菩薩證得的;不起心不動念,法身菩薩證得的,法身菩薩就是佛。

  在一般通途,對凡夫的教學,古人是一門深入,就是一部經,不學第二部經。在這一部經什麼?一部經你去念它,天天念它,時時刻刻念它,一天念上十個小時,三年不間斷,就得三昧。念《無量壽經》,就是念佛三昧;念《華嚴經》,華嚴三昧;念《法華經》,法華三昧。三昧名稱無量無邊,得的定功是一樣的,所以統統能開悟。世間法也不例外,你說這一部四書,你要是天天讀它讀上十年,什麼意思不要去管它,我一個字沒念錯,一句沒有念漏掉,念上十年就得三昧,那個三昧就能開悟。法門平等,佛法裡頭八萬四千法門平等,世間法跟佛法也平等,為什麼平等?都能幫助你開悟。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你才知道怎麼個學法。這個道理不懂,你怎麼學都不如法,為什麼?你得不到定,你開不了悟,你還是有妄想、還是有分別、還是有執著。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具足,這就是六道凡夫。

  所以,這兩句我們要明白,對於一切法我們會有尊重心,不敢輕慢,知道一切法本無高下。為什麼會有高下?「唯以眾生垢重障深,心粗智劣,飢遇王膳,而不能餐」,用這個來做比喻。我們為什麼會看到法不平等?這是我們,垢是染污,什麼東西染污?煩惱染污你,迷惑障礙你,你沒有智慧、沒有定功,垢重障深。心粗智劣,就是我們講粗心大意,心浮氣躁,這樣的心態學佛很難。佛教我們念一部經,念經不是為別的,念經是修定。我們不是上上根機,叫我們天天舂米、破柴我們開不了悟,惠能大師行,他比我們高明。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八集



恆順眾生:眼前是惡,將來是善,可以隨順。眼前是善,將來不善,不可以隨順

恆順眾生:眼前是惡,將來是善,可以隨順。眼前是善,將來不善,不可以隨順

⭕「此廣度有情之句,正是法藏大願之根。故云:四十八願,願願皆是為眾生也。」

⭕我們發願不如是,願願都為自己。
能夠說一半為自己,一半為眾生,這人就很難得了。
多數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為自己;真正為眾生的,少分。

眾生學佛成不了佛道,把自己看得太重,佛法修學第一關沒破
第一關是大門,換句話說,學了一輩子在門外,沒進門。

這一門是什麼?……初信是入門。我們沒有入門,
要努力加功用行,不能不入門

⭕要入門,頭一個放下身見
把我們的老觀念改過來,身不是我,身心世界真能放得下,不再執著,不再貪戀。

⭕學釋迦牟尼佛過最簡單的生活……
每天能吃飽、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就入門。

放下邊見,再不跟一切人事物對立了,
知道一切人事物跟自己是一體,一體裡頭沒有對立。一體只有互助
決定沒有對立,沒有成見,能恆順眾生

⭕恆順眾生要順眾生的善,不隨順眾生的惡……
眼前這個事情是惡,將來是善,可以隨順;
眼前是善,將來不善,不可以隨順,
要用智慧去觀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是說法,故能廣度諸有情。且此廣度有情之句,正是法藏大願之根。故云:四十八願,願願皆是為眾生也。」我們發願不如是,願願都為自己。能夠說一半為自己,一半為眾生,這人就很難得了。多數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為自己;真正為眾生的,少分。眾生學佛成不了佛道,把自己看得太重,佛法修學第一關沒破。第一關是大門,換句話說,學了一輩子在門外,沒進門。這一門是什麼?小乘是須陀洹,初果,小乘的門;大乘,《華嚴經》上講的十信位菩薩,初信,初信是入門。我們沒有入門,要努力加功用行,不能不入門。

  要入門,頭一個放下身見,把我們的老觀念改過來,身不是我,身心世界真能放得下,不再執著,不再貪戀。學釋迦牟尼佛過最簡單的生活,確確實實,每天能吃飽、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就入門。我們不求神通,可能自然得到。須陀洹有天眼通、天耳通,能見到西方極樂世界,能見到阿彌陀佛。放下邊見,再不跟一切人事物對立了,知道一切人事物跟自己是一體,一體裡頭沒有對立。一體只有互助,決定沒有對立,沒有成見,能恆順眾生。但是恆順眾生要順眾生的善,不隨順眾生的惡。善惡要用智慧去觀察,眼前這個事情是惡,將來是善,可以隨順;眼前是善,將來不善,不可以隨順,要用智慧去觀察。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六三集




怎樣保養身體?持戒念佛:持戒,身不會有毛病。念佛,心沒有毛病

怎樣保養身體?持戒念佛:持戒,身不會有毛病。念佛,心沒有毛病

念頭是宇宙的主宰……
最好的念頭,什麼病痛都沒有了。

⭕海賢老和尚……為什麼有那麼好的身體?……
他心裡頭沒有雜念、沒有妄想,身體是物質環境,境隨心轉!……

我們身體跟他不能比,這就是我們……還有妄想、有雜念

⭕阿彌陀佛是最清淨的、是最善的、是最殊勝的,為什麼不念?
身體好,念佛身體就好

⭕向他請教,你怎麼樣保養身體的?……持戒念佛……

持戒是修身,身不會有毛病;
念佛,心沒有毛病,
身心健康。一百多歲很自在。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你有求沒有感應,是你用心不善,那就求不到。
如果心地清淨善良,沒有不感應的,

求財得財,求聰明智慧得聰明智慧,求功名得功名,求富貴得富貴,沒有一樣求不到的。為什麼?境隨心轉,
你把那個心一轉正,都現前了

⭕你的是真心清淨心
你的是真實願,是為利益眾生,為正法久住
自自然然得到佛力加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念頭是宇宙的主宰。如果我們承認這句話,肯定這句話,相信佛說的是真的,我們的身體自己就能照顧了。為什麼?用最好的念頭,什麼病痛都沒有了。

  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了榜樣,一百一十二歲,體力跟年輕人一樣,他每天種地,爬上樹。看到寺廟旁邊有一棵大樹,樹枝垂下來了,人走路不方便,他拿著鋸子到樹上去修剪,一百一十二歲的人,帶著斧頭、帶著鋸子去修剪。信徒到他廟裡去看他,他好高興,廟前門口有一棵柿子樹,結了很多柿子,爬上去摘柿子,摘了一籮筐拿下來分給大家。為什麼有那麼好的身體?沒有別的,他心裡頭沒有雜念、沒有妄想,身體是物質環境,境隨心轉!那我們身體跟他不能比,這就是我們還有妄念,還有妄想、有雜念。現在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了,念佛把妄想雜念念掉了,這個老和尚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時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他什麼都沒有,所以他身體健康。阿彌陀佛是最清淨的、是最善的、是最殊勝的,為什麼不念?身體好,念佛身體就好。

  有一個張先生向他請教,你怎麼樣保養身體的?他就告訴他,持戒念佛。說真的,一點都不錯。持戒是修身,身不會有毛病;念佛,心沒有毛病,身心健康。一百多歲很自在。他的身體,我相信是阿彌陀佛加持的,他也未必有這麼長的壽命,佛力一加持,自然就延長了。修行人延長壽命太多了。你們看《了凡四訓》,世間人每天懺悔業障,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他的壽命,原本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七十四歲走的,延壽二十一年,延長了。唐朝時候有一位高僧,印度人,菩提流志,學佛的很多人都知道他,他翻譯經典翻譯很多,大概在佛教歷史當中,出家人壽命是最高壽的,一百五十多歲走的。每個人的緣不相同,無非是表法給大家看。

  章嘉大師早年教給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不是假的。你有求沒有感應,是你用心不善,那就求不到。如果心地清淨善良,沒有不感應的,求財得財,求聰明智慧得聰明智慧,求功名得功名,求富貴得富貴,沒有一樣求不到的。為什麼?境隨心轉,你把那個心一轉正,都現前了。人的心要善良,常常想念苦難眾生,住在世間幹什麼?為他們服務,為他們謀幸福,這樣的人佛菩薩加持你,鬼神也擁護你。你的心是真心、清淨心,你的願是真實願,是為利益眾生,為正法久住,自自然然得到佛力加持。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二集



2018年7月6日 星期五

信願持名是真心,佛號斷了是妄心

信願持名是真心,佛號斷了是妄心

信願持名真心佛號斷了……就是妄心……不管什麼念頭都是妄想
我念本師釋迦牟尼佛行不行?不行,佛沒教我們這麼念法
我念藥師如來行不行?不行。

在這個世間不長了,不定什麼時候走了……

每一天都把今天當作我最後的一天,我一樣都帶不走,還想要什麼?
要逼自己,沒有人逼我,我得自己逼自己,要真幹。

⭕信願持名……一定要把……生處變成熟處,熟處變成生處……

熟處就是妄想、就是雜念、就是分別執著,
生處就是這句佛號,怎麼老念老斷、老念老丟,這是生處,不熟,

把它對換一下。讓我們念佛熟處……
睡覺、吃飯你佛號中斷,吃完了、睡醒了佛號就起來,這才管用。
絕不能兒戲,要幹真的

念阿彌陀佛,就是正行
阿彌陀佛丟掉就是邪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人、對事、對物,自己日常生活用真心,什麼是真心?信願持名是真心。佛號斷了呢?斷了就是妄心,為什麼?打妄想了。不管什麼念頭都是妄想,我念本師釋迦牟尼佛行不行?不行,佛沒教我們這麼念法。我念藥師如來行不行?不行。前面有說,說得很好,有行的,我不行;你們有行,你們的本事比我大,你們敢做,我不敢做。你們認為你們的時間還長,我這個九十歲的人了,九十歲的人是念念都想到求生淨土,在這個世間不長了,不定什麼時候走了。不要以為,九十還有一百、還有一百一十、還有一百二十,那是說開玩笑的話,那不是真的,真的是隨時可以走。所以每一天都把今天當作我最後的一天,我一樣都帶不走,還想要什麼?要逼自己,沒有人逼我,我得自己逼自己,要真幹。別人恭維說那個無量壽什麼,那是假的,不要被這個欺騙了。

  信願持名,這個佛號一句接著一句、一句接著一句,這個重要,一定要把,前面說過,生處變成熟處,熟處變成生處。這個話說得容易,做起來不容易。我們的熟處就是妄想、就是雜念、就是分別執著,生處就是這句佛號,怎麼老念老斷、老念老丟,這是生處,不熟,把它對換一下。讓我們念佛熟處,真的,除了睡覺之外,睡覺、吃飯你佛號中斷,吃完了、睡醒了佛號就起來,這才管用。絕不能兒戲,要幹真的。所以我們要問,什麼叫正行?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什麼是正行說法很多,我們現在統統都丟掉,就取一法,念阿彌陀佛,就是正行;阿彌陀佛丟掉就是邪行,就是偏邪,肯定這一句。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一五集





具足這三個條件,萬修萬人去: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具足這三個條件,萬修萬人去: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覺明妙行菩薩告訴我們,修這個法門要具足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不懷疑,第二個條件不夾雜,第三個條件不間斷
具足這三個條件,萬修萬人去

我們就知道了,念佛不能往生,不具足這三個條件
第一個有懷疑;
第二個有夾雜,念佛裡頭還有妄念
第三個有間斷,念佛不能相續

有這三個現象,自己要特別提高警覺,這絕對不是開玩笑的
這三個障礙你往生極樂世界,它又把你拉回來還是搞六道輪迴……

⭕菩提心包藏一切諸佛功德法……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包藏一切諸佛功德法,這一句名號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名號的總稱

⭕無量光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
無量壽就是一切無量功德……無量功德裡面壽命是第一德……沒有壽命,你再大的福報都落空了。

⭕這句名號還得了嗎……
心裡面不能放別的東西,把別的東西統統清除掉
不清除掉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

心裡面就供養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我什麼都不要。這才行!這才萬修萬人去
一萬人裡頭往生只能夠一、二個,我是不是屬於這一、二個
具足條件就是的,不具足條件就不是。

⭕覺明妙行菩薩……同修八個人……八個人都往生了。
他們遵守的就這三句話,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他就這樣修成的

⭕道場的莊嚴不在大小,在這個道場真正有多少人往生……
道場建立在此地,究竟接引多少個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這是功德;
如果一個往生的都沒有,他的功德等於零。他修的……六道輪迴裡面的福德,不是功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道路通途,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這條路,無量法門也是這條路,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修證到。今天我們很幸運,遇到的是特別通道,易行道,是捷徑,這就是淨土法門。佛告訴我們,淨土法門只有一個,沒有第二個,八萬四千法門只有這一門,無量法門也只有這一門。這一門很容易成就,但是很難相信。能信的,真正能相信,這一生沒有一個不成就。有懷疑的修這個法門,這一生最後還是搞六道輪迴。為什麼?他有懷疑。所以覺明妙行菩薩告訴我們,修這個法門要具足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不懷疑,第二個條件不夾雜,第三個條件不間斷。具足這三個條件,萬修萬人去。我們就知道了,念佛不能往生,不具足這三個條件。第一個有懷疑;第二個有夾雜,念佛裡頭還有妄念;第三個有間斷,念佛不能相續。有這三個現象,自己要特別提高警覺,這絕對不是開玩笑的,這三個障礙你往生極樂世界,它又把你拉回來還是搞六道輪迴,那就太可惜了!

  我們一定要想方法幫助自己、成就自己,決定希望自己在這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經上所說這些條件,我們要記住,努力把它做到。知道菩提心包藏一切諸佛功德法,知道這一句名號,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包藏一切諸佛功德法,這一句名號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名號的總稱。佛號的意思,阿彌陀佛統是梵語,要翻成中國話,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無量覺。世尊在《彌陀經》上給我們說出阿彌陀佛名號的意思,他是用兩句,「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無量壽就是一切無量功德。一切功德裡面、無量功德裡面壽命是第一德,沒有壽命一切都落空,什麼功德都落空,所以壽命是第一德。你要有壽命,有福才能享;要沒有壽命,你再大的福報都落空了。你看這句名號還得了嗎?所以心裡面不能放別的東西,把別的東西統統清除掉,不清除掉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心裡面就供養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我什麼都不要。這才行!這才萬修萬人去。一萬人裡頭往生只能夠一、二個,我是不是屬於這一、二個?具足條件就是的,不具足條件就不是。

  覺明妙行菩薩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凡夫,淨宗有一本小冊子傳得很廣,說明他的事蹟,這個小冊子叫《西方確指》。他們在這個世間同修八個人,在一起共修,八個人都往生了。他們遵守的就這三句話,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他就這樣修成的,把他們修行成就的方法傳給我們,提供我們做參考。八個人在一起修行,道場不大,小道場,但是圓滿成就,八個都往生了。所以道場的莊嚴不在大小,在這個道場真正有多少人往生,你這個道場建立在此地,究竟接引多少個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這是功德;如果一個往生的都沒有,他的功德等於零。他修的什麼?修的福德,還是六道輪迴裡面的福德,不是功德。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十一集



每一天都把今天當作我最後的一天

每一天都把今天當作我最後的一天

⭕我們念佛求什麼?就是求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求親近阿彌陀佛……
還有哪一位善知識能跟阿彌陀佛相比?這樣好的老師你不要,你錯了。
要放下!不要爭名逐利,不貪圖享受

⭕修行人很簡單,只要每天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對了,要真幹。

信願持名真心佛號斷了……就是妄心……不管什麼念頭都是妄想
我念本師釋迦牟尼佛行不行?不行,佛沒教我們這麼念法
我念藥師如來行不行?不行。

在這個世間不長了,不定什麼時候走了……

每一天都把今天當作我最後的一天,我一樣都帶不走,還想要什麼?
要逼自己,沒有人逼我,我得自己逼自己,要真幹。

⭕信願持名……一定要把……生處變成熟處,熟處變成生處……

熟處就是妄想、就是雜念、就是分別執著,
生處就是這句佛號,怎麼老念老斷、老念老丟,這是生處,不熟,

把它對換一下。讓我們念佛熟處……
睡覺、吃飯你佛號中斷,吃完了、睡醒了佛號就起來,這才管用。
絕不能兒戲,要幹真的

念阿彌陀佛,就是正行
阿彌陀佛丟掉就是邪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念佛求什麼?就是求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求親近阿彌陀佛,諸位想一想,還有哪一位善知識能跟阿彌陀佛相比?這樣好的老師你不要,你錯了。要放下!不要爭名逐利,不貪圖享受,修行人很簡單,只要每天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對了,要真幹。除非是佛給使命給你,像海賢老和尚,要你表法,做好榜樣給人看,這個得佛力加持,壽命延長了。延長就是叫你表這個法,真正像一個修行人,海賢老和尚,榜樣。

  對人、對事、對物,自己日常生活用真心,什麼是真心?信願持名是真心。佛號斷了呢?斷了就是妄心,為什麼?打妄想了。不管什麼念頭都是妄想,我念本師釋迦牟尼佛行不行?不行,佛沒教我們這麼念法。我念藥師如來行不行?不行。前面有說,說得很好,有行的,我不行;你們有行,你們的本事比我大,你們敢做,我不敢做。你們認為你們的時間還長,我這個九十歲的人了,九十歲的人是念念都想到求生淨土,在這個世間不長了,不定什麼時候走了。不要以為,九十還有一百、還有一百一十、還有一百二十,那是說開玩笑的話,那不是真的,真的是隨時可以走。所以每一天都把今天當作我最後的一天,我一樣都帶不走,還想要什麼?要逼自己,沒有人逼我,我得自己逼自己,要真幹。別人恭維說那個無量壽什麼,那是假的,不要被這個欺騙了。

  信願持名,這個佛號一句接著一句、一句接著一句,這個重要,一定要把,前面說過,生處變成熟處,熟處變成生處。這個話說得容易,做起來不容易。我們的熟處就是妄想、就是雜念、就是分別執著,生處就是這句佛號,怎麼老念老斷、老念老丟,這是生處,不熟,把它對換一下。讓我們念佛熟處,真的,除了睡覺之外,睡覺、吃飯你佛號中斷,吃完了、睡醒了佛號就起來,這才管用。絕不能兒戲,要幹真的。所以我們要問,什麼叫正行?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什麼是正行說法很多,我們現在統統都丟掉,就取一法,念阿彌陀佛,就是正行;阿彌陀佛丟掉就是邪行,就是偏邪,肯定這一句。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一五集



2018年7月4日 星期三

六根緣內:起心動念、眼看、耳聽、鼻聞「阿彌陀佛」,六根都用在阿彌陀佛上

六根緣內:起心動念、眼看、耳聽、鼻聞「阿彌陀佛」,六根都用在阿彌陀佛上

⭕「憶佛念佛」,憶是心裡頭念,念是口裡念……
「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是現在,清淨心現前,佛就現前,你就會見到。
自得心開,智慧開起來,信心堅定了

⭕都攝六根教我們放下,眼從色塵裡頭收回來,耳從聲塵裡面收回來,
六根不要向外緣,向外緣生煩惱,統統收回來,不緣外,緣內

內是什麼?內是阿彌陀佛,
起心動念想阿彌陀佛,眼看阿彌陀佛,耳聽阿彌陀佛,鼻聞香,供佛的香阿彌陀佛,六根都用在阿彌陀佛上

⭕淨念相繼,淨是清淨心,念是一個念頭一個念頭相繼不斷

⭕賢老和尚九十二年佛號不斷,這叫淨念相繼。
沒有欲望,沒有名利,名聞利養統統沒有,非常單純,萬緣放下願意吃苦,願意持戒
每天的日子歡歡喜喜,非常充實,一天也沒白過,做出榜樣給大家看。
所以他的果自然是自得心開,自然是感應彌陀現身

⭕「即凡夫心,開佛知見」……念佛就是佛知見,你真正相信,真正肯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勢至圓通章》裡面有這兩句話,「淨念相繼,自得心開」。這個地方沒有完全引用,原文是,「憶佛念佛」,憶是心裡頭念,念是口裡念,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是現在,清淨心現前,佛就現前,你就會見到。自得心開,智慧開起來,信心堅定了。大勢至菩薩在最後講念佛的方法,說得非常簡單、非常扼要,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前面一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八個字。都攝六根教我們放下,眼從色塵裡頭收回來,耳從聲塵裡面收回來,六根不要向外緣,向外緣生煩惱,統統收回來,不緣外,緣內。內是什麼?內是阿彌陀佛,起心動念想阿彌陀佛,眼看阿彌陀佛,耳聽阿彌陀佛,鼻聞香,供佛的香阿彌陀佛,六根都用在阿彌陀佛上。淨念相繼,淨是清淨心,念是一個念頭一個念頭相繼不斷。這些時候我常常提到賢老和尚九十二年佛號不斷,這叫淨念相繼。他沒有欲望,沒有名利,名聞利養統統沒有,非常單純,萬緣放下。願意吃苦,願意持戒,每天的日子歡歡喜喜,非常充實,一天也沒白過,做出榜樣給大家看。所以他的果自然是自得心開,自然是感應彌陀現身,佛給他的加持,佛給他的信願,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即凡夫心,開佛知見」,我們沒有證得聖果,小乘須陀洹也沒證得,這就是凡夫。確實開佛知見,念佛就是佛知見,你真正相信,真正肯念。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八集



「至心信樂」:認真想想,我有沒有做到這四個字?


「至心信樂」:認真想想,我有沒有做到這四個字?

至心真心,也就是專心,一心專注叫至心。

⭕真正相信,樂是喜歡,喜歡淨土宗這個法門,喜歡《無量壽經》,喜歡阿彌陀佛,喜歡這一句名號,這信具足了,你有真信,沒有懷疑。
接著願生彼國,我真正想在這一生生到極樂世界,我到極樂世界學成功了我再來。這個願好,這個念頭好

⭕再來是什麼?叫再來人,菩薩,不是凡夫。
再來不是為自己,是為度眾生的,是為幫助眾生,成就眾生

大乘教裡頭,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一個人想學,一個人肯學,也不會把他放棄,也要成就他。
大乘菩薩願,希望我們能有這個願心

⭕念佛功夫,真正有信、有願,就取得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

⭕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完全是自己念佛功夫的淺深,不是多少……
功夫深的人放下多……對這個世間沒有絲毫貪戀,真放得下,這功夫深。
功夫淺的人也有放下,放下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於根器淺者,但能至心信樂,願生彼國,乃至十念,臨命終時,蒙佛攝受,便生極樂。」這是告訴我們,根機淺的,像我們現前這種程度,但能至心信樂,我們要認真去想想,我有沒有做到這四個字?至心是真心,也就是專心,一心專注叫至心。真正相信,樂是喜歡,喜歡淨土宗這個法門,喜歡《無量壽經》,喜歡阿彌陀佛,喜歡這一句名號,這信具足了,你有真信,沒有懷疑。接著願生彼國,我真正想在這一生生到極樂世界,我到極樂世界學成功了我再來。這個願好,這個念頭好。再來是什麼?叫再來人,菩薩,不是凡夫。再來不是為自己,是為度眾生的,是為幫助眾生,成就眾生。大乘教裡頭,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一個人想學,一個人肯學,也不會把他放棄,也要成就他。大乘菩薩願,希望我們能有這個願心。念佛功夫,真正有信、有願,就取得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完全是自己念佛功夫的淺深,不是多少;換句話說,功夫深的人放下多,功夫淺的人也有放下,放下少。要真放下,對這個世間沒有絲毫貪戀,真放得下,這功夫深。所以乃至十念,臨命終時,蒙佛攝受,便生極樂,決定得生,真的是萬修萬人去。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八集



2018年7月2日 星期一

念佛最好還是經行

念佛最好還是經行

⭕念佛……最好還是經行,也就是……以很慢的速度散步,這樣念佛比坐下來念佛還好

覺得累了,你可以坐下來念,
不感覺得累,還是經行比較適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第二,「我打坐念佛、拜佛二、三十分鐘,想到傷心處自己就流眼淚,又打坐一個姿勢累了,請問可否換一個姿勢?」

答:可以的,我們念佛人打坐跟參禪不一樣,念佛的叫靜坐,坐下來念佛;最好還是經行,也就是像我們普通一樣,以很慢的速度散步,這樣念佛比坐下來念佛還好。如果覺得累了,你可以坐下來念,不感覺得累,還是經行比較適當。

學佛答問 (第八十三集)



繞佛有什麼好處?繞佛和拜佛有什麼分別?

繞佛有什麼好處?繞佛和拜佛有什麼分別?

⭕繞佛的好處非常之多,繞佛是養生之道裡面最殊勝的方法……

生命是精神跟物質和合的……我們的心要靜……身需要動……
繞佛是身動心不動……

所以有些人修拜佛,一天拜三千拜,拜佛的時候心清淨真誠,心裡面只有一個阿彌陀佛,沒有第二個雜念,身不斷在運動,這是修禮敬
繞佛同樣的道理,繞佛是經行,就是緩慢的散步,可以收到修學當中不昏沈、不掉舉的效果……在緩慢散步念佛他的心定了,這是用功的方法,又是養生之道

⭕繞佛是一種緩慢的運動,非常適合於年歲大的人,體力弱的人;
拜佛比較是一種激烈的運動,適合於年輕人,適合於身體強壯的人……
繞佛、拜佛效果是一樣。

⭕拜佛是……禮拜懺悔,它裡面第一個目標,降伏自己的貢高我慢……在這裡學習一切恭敬……
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要把所有一切眾生當佛一樣的看待,一樣的恭敬,折服自己的傲慢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第一個:「請問繞佛有什麼好處?」

答:繞佛的好處非常之多,繞佛是養生之道裡面最殊勝的方法。要曉得生命是精神跟物質和合的,身體、肉體是物質,靈性是精神,我們的心要靜,愈清淨愈健康;身需要動,身是機器,不動,它就生銹,它就生病。繞佛是身動心不動,繞佛跟拜佛是一樣的道理。所以有些人修拜佛,一天拜三千拜,拜佛的時候心清淨真誠,心裡面只有一個阿彌陀佛,沒有第二個雜念,身不斷在運動,這是修禮敬。繞佛同樣的道理,繞佛是經行,就是緩慢的散步,可以收到修學當中不昏沈、不掉舉的效果。有些人念佛念了一會兒打瞌睡了,坐在那裡念佛很容易打瞌睡,散步就不會了;有些人心裡面七上八下止不住,但是在緩慢散步念佛他的心定了,這是用功的方法,又是養生之道。在《華嚴經》的德雲比丘,他是專修念佛法門,那個法門我們一般稱為「般舟三昧」,完全是繞佛,他不坐下來也不躺下來,晝夜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繞佛、念佛。


問:第二,「請問繞佛和拜佛有什麼分別?」

答:繞佛是一種緩慢的運動,非常適合於年歲大的人,體力弱的人;拜佛比較是一種激烈的運動,適合於年輕人,適合於身體強壯的人,而繞佛、拜佛效果是一樣。拜佛是禮懺,禮拜懺悔,它裡面第一個目標,降伏自己的貢高我慢,以我們最尊貴的頭頂去禮佛之足,在這裡學習一切恭敬。為什麼?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我們要把所有一切眾生當佛一樣的看待,一樣的恭敬,折服自己的傲慢心。

學佛答問 (第八十三集)



2018年7月1日 星期日

我們只有十年時間:苦讀十年書,學漢字,學文言文,把《群書治要》繼承下去

我們只有十年時間:苦讀十年書,學漢字,學文言文,把《群書治要》繼承下去

⭕佛法傳到中國,我有個直覺的感覺……那些印度人、中國這些高僧大德們,有智慧,大慈大悲,不怕艱難,不怕困苦,把這些經傳到中國來,幹什麼?保留下去

拼音文字,西方這些漢學家告訴我們,時間不能長久
二、三百年之後,語言的音聲變樣子了,文字記下來的時候看不懂了……

所以經典傳到中國來,用中國的漢字文言文翻出來保存……
漢字文言文超越時空,不受時間限制,兩千年前的經典,今天看得懂,不會把意思看錯,再過兩千年以後的人還看得懂。
這是當年的那些大德大慈大悲,只有中國文字能保存長久……

中國文字,千年萬世,
只要你學會了漢字,你學會了文言文,你都能夠看得懂,都能懂得它的意思,不會錯會。

倫理的教育沒有了、道德教育沒有了、因果教育沒有了、聖賢教育沒有了,縱然科技發達,社會就會走向黑暗,
沒有智慧,人跟禽獸沒有兩樣,弱肉強食,那個世界多可怕……

我們只有十年時間,十年繼承下來,發揚光大,傳給後世,無量功德。
大家認真努力,苦讀十年書,學漢字,學文言文,把《群書治要》繼承下去。

⭕《群書治要》……唐太宗他下令編的……所有這些圖書……在這裡面挑選他所要的。

他要的也就是我們所要的
第一個,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度過幸福快樂的人生……
第二個目標,幫助你家庭幸福、家庭美滿,家和萬事興……
第三個……幫助你事業提升,幫助國家富強,幫助世界和平。

⭕唐太宗的編輯,只編輯到他那個時代……
東晉以後……有隋有唐有宋有元有明有清,再到民國,這一千多年好東西有,不少。

所以我就想到續篇,我們漢學院最後的使命,是把《群書治要》的後半部補足……
按著我們的需要,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依照這幾個大的項目,把這些東西再找出來,補足原書之不足。
這個功德不可思議,這個利益是千年萬世……

⭕儒釋道是一家、是一體,我們要認真努力來學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聖先賢著書立說,把經論講解得清楚、講解得明白,便利後人容易契入,生起信心,依教修行。佛法傳到中國,我有個直覺的感覺,為什麼當時印度這些高僧大德,那麼熱心把佛經送到中國來,中國也有不少人到印度去取經,可以說佛的經教在印度失傳了,沒有了,一本都找不到了,佛的經典全在中國。我從文字學裡面體會到,那些印度人、中國這些高僧大德們,有智慧,大慈大悲,不怕艱難,不怕困苦,把這些經傳到中國來,幹什麼?保留下去。

  佛滅度結集經藏用的是梵文,梵文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西方這些漢學家告訴我們,時間不能長久,二、三百年之後,語言的音聲變樣子了,文字記下來的時候看不懂了。有幾位漢學家告訴我,莎士比亞去我們不遠,四百年,他的作品現在就有很多人看不懂了,再過二、三百年沒人懂了。梵文也不例外,也是有這個問題。所以經典傳到中國來,用中國的漢字文言文翻出來保存,為什麼?漢字文言文超越時空,不受時間限制,兩千年前的經典,今天看得懂,不會把意思看錯,再過兩千年以後的人還看得懂。這是當年的那些大德大慈大悲,只有中國文字能保存長久。讓我們想到,今天世界上其他國家民族,有沒有聖賢出來?有。有沒有好東西留下來?有。由於文字是拼音文字,三五百年之後真看不懂,它存在的壽命不長。不像中國文字,千年萬世,只要你學會了漢字,你學會了文言文,你都能夠看得懂,都能懂得它的意思,不會錯會。

  漢學院也是由於這個原因,我們看到現在學習漢字文言文的人愈來愈少了,如果以後大家不學了怎麼辦?不學就完了。《四庫全書》不容易,五千年,上下五千年,這些聖賢、這些讀書人,讀古聖先賢書的人沒有了。那就跟外國文字一樣了,再有三百年、五百年之後,沒人懂了,那是什麼樣子?那社會很可怕。為什麼?倫理的教育沒有了、道德教育沒有了、因果教育沒有了、聖賢教育沒有了,縱然科技發達,社會就會走向黑暗,沒有智慧,人跟禽獸沒有兩樣,弱肉強食,那個世界多可怕。

  所以今天,我常說我們只有十年時間,十年繼承下來,發揚光大,傳給後世,無量功德。大家認真努力,苦讀十年書,學漢字,學文言文,把《群書治要》繼承下去。

  《群書治要》是《四庫全書》的精華篇,《四庫》太大了,沒有人能讀得完。所以古人,這是唐太宗他下令編的,當時的動機是為自己。他做了皇帝,統治這麼大的國家,用什麼來統治?他就想到古聖先賢的智慧、道德、能力、方法,他要這些東西。到哪裡去找?到古籍裡頭去找,所有這些圖書,他都把它集中起來,找這些專家學者,在這裡面挑選他所要的。他要的也就是我們所要的,第一個,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度過幸福快樂的人生,我們要不要?哪個人不要,都想,《群書治要》能幫助你達到。真的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中國古籍《四庫全書》,讀這些書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讀書不苦,苦是什麼?你沒有理解那就苦,你把它念懂了,快樂,第一個目標。第二個目標,幫助你家庭幸福、家庭美滿,家和萬事興,你要不要?幸福美滿的家庭。第三個,幫助你事業,無論你從事哪一個行業,《群書治要》裡頭是智慧、是理念、是方法,你只要抓到了,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都能幫助你事業提升,幫助國家富強,幫助世界和平。

  唐太宗抓住了,成立一個小組,花了五年的時間完成。唐朝他領頭讀這部書,王公大臣個個都要讀這部書,建立什麼?見和同解,對宇宙人生看法想法就統一了。唐稱為盛世,後人念念不忘,倫敦還有唐人街。唐太宗的編輯,只編輯到他那個時代,他以後沒有了,所以這部書是從三皇五帝到東晉。東晉以後你看,有隋有唐有宋有元有明有清,再到民國,這一千多年好東西有,不少。所以我就想到續篇,我們漢學院最後的使命,是把《群書治要》的後半部補足。也就是剛才講的六個朝代一千多年,典籍統統在《四庫》裡頭,要到《四庫》裡面去找,把它找出來。按著我們的需要,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依照這幾個大的項目,把這些東西再找出來,補足原書之不足。這個功德不可思議,這個利益是千年萬世,功德跟唐太宗一樣,積集無比殊勝的大功德,這個成就救往後千千萬萬的人。漢學院要幹的是這個事情,所以要發大心,要立大願,為千年萬世的後人,後代的子孫,真正給他幸福圓滿。

  佛法早已經就跟中國傳統文化接軌了,變成一體了,變成一家了,儒釋道是一家、是一體,我們要認真努力來學習。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八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