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9日 星期日

一其心者,諸善隨之|所以淨土宗修行功夫就在一心不亂|宇宙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識得一,萬事畢|你只要認識一,一切問題解決了|你能愛萬物、愛整個宇宙|你再不會有分別執著,叫解脫|淨空老法師

 


一其心者,諸善隨之|所以淨土宗修行功夫就在一心不亂|宇宙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識得一,萬事畢|你只要認識一,一切問題解決了|你能愛萬物、愛整個宇宙|你再不會有分別執著,叫解脫|淨空老法師


◈一其心者,諸善隨之
◇善念、善心、善行,自自然然你都做到
◇所以淨土宗修行功夫就在一心不亂
◈真心就是一心
◇先得事一心不亂
◇理一心不亂是見性了,真心現前
◈宇宙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全宇宙是我自性變現出來的
◇就像作夢一樣,夢中所有境界都是你自己心變現的
◇善惡、好壞,要是證得一心,平等了
◇天堂、地獄、善知識、冤親債主,自己造的
◇知道統統是自己造的,心就平了
◇知道整個宇宙,一切眾生、山河大地,跟我是一體

  底下這一句,「一其心者,諸善隨之」,這句話重要,善念、善心、善行,自自然然你都做到,純善,沒有惡了。所以淨土宗修行功夫就在一心不亂先得事一心不亂,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是事一心不亂,最後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是見性了,真心現前真心就是一心。這個地方我們要知道。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末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句話重要!萬法是什麼?整個宇宙。這整個宇宙從哪來的?什麼原因來的?怎麼來的?能大師這一句就說清楚了,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全宇宙是我自性變現出來的就像作夢一樣,夢中所有境界都是你自己心變現的善的、惡的、好的、壞的,全是。你要是證得一心曉得什麼?畫個號平等了。這一句話重要!佛法沒有說宇宙是神造的,沒有說是佛造的,沒有,誰造的?自己造的,自作自受。既然知道自己造的,天堂是自己造的,地獄也是自己造的,善知識是自己造的,冤親債主也是自己造的知道統統是自己造的,心就平了。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全是自己造的,還會打架嗎?不會了。知道什麼?一體。整個宇宙,一切眾生、一切諸佛、一切眾神、一切妖魔鬼怪、山河大地,跟我是一體

◈現能生萬物的真心
◇識得一,萬事畢
◇認識一,一切問題解決了
◇你能愛萬物,你能愛整個宇宙
◇你再不會有分別執著,叫解脫
◇所有一切困惑沒有了,解開了;脫離輪迴、脫離生死、脫離迷惑,得大自在
◈老莊、孔孟都是佛境界
◇無師自通
◇心地清淨,定到極處,自然就開悟

  禪宗祖師說,「識得一,萬事畢」。你只要認識一,一切問題解決了。現的是什麼?現的真心,能生萬物的心。你能愛萬物,你能愛整個宇宙你再不會有分別執著,叫解脫所有一切困惑沒有了,解開了;脫什麼?脫離輪迴,脫離生死,脫離迷惑,得大自在。我們從這裡,這是佛的境界。莊子有一句話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跟這是不是一個意思?一樣。換句話說,莊子是佛境界,老子就更不必說了。老莊、孔孟都是佛境界,在中國人叫聖賢人,聖人是佛,賢人是菩薩,孔孟是佛菩薩,老莊也是佛菩薩。誰教他的?無師自通。為什麼?心地清淨,定到極處,自然就開悟,就明瞭。所以無師自通,古時候有,現在也有;中國有,外國也有。

◈眾神一體,宗教一家
◇平等對待,和睦相處

  我在英國、在澳洲見到很多宗教領袖,他們安排跟我見面,英國有十一個,澳洲有十幾個,不止十一個。我告訴他們,眾神(每個宗教拜的神)一體,宗教一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二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25





事一心是表面的真誠慈悲,妄心出來的|理一心是真正的真誠慈悲,真心出來的|大乘就是建立在一心|外面是一信;裡面是一心|二就不行,一才能成就|淨空老法師

 


事一心是表面的真誠慈悲,妄心出來的|理一心是真正的真誠慈悲,真心出來的|大乘就是建立在一心|外面是一信;裡面是一心|二就不行,一才能成就|淨空老法師


◈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
◇要靠孔孟學說「仁義忠恕」、大乘佛法「真誠慈悲」
◈事一心、理一心,都是真誠慈悲
◇事一心是表面的真誠慈悲,妄心出來的
◇理一心是真正的真誠慈悲,真心出來的
◇真心是不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那就是人性本善
◈大乘就是建立在一心
◇一信跟一心是一個意思
◇外面是一信;裡面是一心
◇二就不行,一才能成就

  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要靠中國孔孟學說「仁義忠恕」,要靠大乘佛法「真誠慈悲」。我們今天在此地講的一心,事一心、理一心,都是真誠慈悲事一心是表面的真誠慈悲,理一心是真正的真誠慈悲,是從真心裡面出來的。事一心還是從妄心出來的,我們一般人講的心,起心動念,這個心裡頭出來的。真心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就是人性本善。那我們學佛,特別是學大乘,大乘就是建立在一心。昨天前面跟諸位講的一信,信解行證的信。一信跟一心是一個意思,一信是表面的,一心是裡面的,手背手心,外面看到是一信,裡面是一心,才能真成就,二就不行,一才能成就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二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25





2022年5月28日 星期六

念到理一心,每一聲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因是念一句佛號,用真心念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禪|代代祖師都是無住生心|心確實不能安住在任何一處|妄心有住;真心無住|淨空老法師

 


念到理一心,每一聲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因是念一句佛號,用真心念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禪|代代祖師都是無住生心心確實不能安住在任何一處|妄心有住;真心無住|淨空老法師


◈念佛一聲,滅多劫罪
◇至心念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良繇正指理一心

  蓮池大師在《疏鈔》裡頭說:「故知至心念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良繇正指理一心故」。這個不容易,念到理一心的時候,一聲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人有疑言,罪既多劫,業重障深,久勤懺摩」,懺摩就是懺悔,「漸積功德」,這個功德是天天在累積,「庶可消亡」,這個滅罪可不容易;「而念佛一聲,滅多劫罪。因微果巨,固所不信」,因小果大,好像不相應。

◈心確實不能安住在任何一處
◇能大師能夠頓捨、頓悟
◇明白了就放下,不再放在心上
◇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把那個心放下了
◇惡不能住,善也不能住
◇我們今天目的是要出離六道輪迴
◇唯一的方法就是求生淨土
◇永遠突破六道十法界,這叫真正的成就

  這個事情我們以惠能大師做個例子,能大師他能夠頓捨頓悟,可見得這個東西重要。明白了就放下,不再放在心上,這比什麼都重要。惠能大師聽人家念《金剛經》,念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把那個心放下了心確實不能安住在任何一處,世間法不能住,不能住在名聞利養、貪瞋痴慢,不能住在這些地方。再者,不但惡不能住,善也不能住,為什麼?住善,行善,修積善功德,將來的果報在三善道;住在惡的念頭上、惡的行為上,損人利己,來生的果報在三惡道,善惡果報絲毫不爽。我們今天目的是要出離六道輪迴,不再搞六道輪迴了,那唯一的方法是什麼?就是求生淨土,永遠脫離娑婆世界,永遠突破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這叫真正的成就。所以《金剛經》上這句話,能大師就在這開悟的。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禪
◇他的心沒有住在破柴舂米上
◇他在那裡遊戲,無所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那個心是真心
◇妄心有住,真心無住
◇他用清淨平等心舂米破柴
◇功夫成熟是什麼?徹底放下了
◇傳法,無住生心的人才有資格

  到了黃梅,拜了五祖,五祖分配他到碓房裡面去做義工,他是個砍柴出身的,有力氣,在碓房裡面舂米破柴,還幹他的老本行,不要換別的行業,這就是參禪。禪是什麼?「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禪。他在那裡舂米破柴,不感覺得累,為什麼?因為他的心沒有住在破柴上,沒有住在舂米上。他要住在破柴舂米,他就會感覺得很辛苦、很累。他沒有,他在那裡遊戲,無所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個心是真心,不是妄心。妄心有住,真心無住。所以他用清淨平等心舂米,用清淨平等心破柴,妙極了!他這個修行用功誰知道?五祖知道,這廟裡頭沒有一個人知道,只有五祖一個人知道。所以在寺廟裡住了八個月,五祖想想功夫成熟了。成熟是什麼?徹底放下了。所以五祖宣布,自己年歲大了,退位傳法,傳第六代。要傳給一個什麼樣的人?無住生心的人才有資格

◈代代祖師都是無住生心
◇生心:樣樣都幹不妨礙,做度眾生的事業
◇生心他不造業:雖然生心,他無住
◇我們生心有住
◇飯照吃,事照幹;吃飯、幹事、睡覺,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就對了

  代代祖師都是無住生心生心是什麼?樣樣都幹,不妨礙,做度眾生的事業。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示現八相成道,那是生心。一生講經教學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講這麼多經,同學有疑問提出來,回答,都記載在經典當中,那是什麼?那是生心。生心就造業,可是他不造業,為什麼不造業?雖然生心,他無住我們今天這個生心有住,你今天幹了一樁什麼事情,一樁一樁都記得牢牢的,還怕忘掉,寫在日記本上,你看這麻不麻煩?還要做出成績來,這成績做什麼用?這成績是三善道、三惡道的,怎麼搞都出不了六道輪迴。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明白了,飯照吃,事照幹,就是吃飯、幹事、睡覺,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就對了。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容易,為什麼?法身菩薩的境界。你要到這個境界,你跟六祖是同一個階層的人,你不是凡夫,在西方極樂世界稱之為法身菩薩。四土他住哪一土?他住實報莊嚴土,他不是同居土,他不是方便土。

◇《金剛經》五千多字,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句
◇核心,惠能大師能聽懂、能掌握、能落實在生活中

  所以,《金剛經》上這一句話精彩極了,我們也可以說全經五千多字,最重要的一句是什麼?就是這一句核心惠能大師能掌握到,能聽懂,能把它掌握到,能把它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五祖衣缽傳給他了,嫉妒障礙的人多,那些人對五祖的這種做法都不懂,認為五祖年歲大了糊塗了,衣缽是不是惠能搶去的,不是五祖給他的,逃跑了?大家胡思亂想。這裡頭只有神秀知道,畢竟是個通宗通教的人,雖然沒有大徹大悟,他明理,所以他若無其事。這用能大師做個例子。

◈因微果巨,固所不信
◇因是念一句佛號,用真心念的
◇念到理一心,每一聲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你本來是佛:佛念一聲佛,無始劫罪都消盡了,不止八十億劫
◇老實念佛重要
◇表面上看起來,念佛的因很微弱;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個果大,所以難信

  因微果巨因是念一句佛號,他用的是真心念的理一心是真心,明心見性之後,聲聲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沒有證得一心以前,沒這麼大的力量,當然也消,沒這麼多。如果明心見性,念到理一心,每一聲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什麼原因?要講真的原因,你本來是佛,這給你講真話。你本來是佛,佛念一聲佛,罪都消盡了,不止八十億劫無始劫以來的罪都消得乾乾淨淨。所以這老實念佛重要。這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功夫成片,先求這個階段。這個功夫成片沒有得到,事一心、理一心只是說說而已,你達不到。證得功夫成片之後,向上提升到事一心,證得事一心之後,再提到理一心,一個層次一個層次慢慢往上提升,這就對了。表面上看起來,念佛的因很微弱,很小,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個果大,所以難信

◈至心者,即一心也
◇事一心,雖能滅罪,為力稍疏,罪將復現。多多之念,止可滅少少之愆
◇永明大師晝夜十萬聲,我們應當仰慕,向他學習
◈此之至心,正屬理一心
◇一心既朗,積妄頓空。喻如千年闇室,豈以一燈,闇不速滅
◇至心一聲,點一盞燈,黑暗就滅了

  下面講,《疏鈔》裡給我們說,「今謂至心者,即一心也」,不但是一心,是理一心。「若事一心,雖能滅罪,為力稍疏,罪將復現。多多之念,止可滅少少之愆」。多多的念,像我們淨土宗第六代祖師,永明延壽大師,大家都知道,提起來都敬佩。他老人家在世每一天念佛,白天十萬聲,晚上十萬聲,十萬聲這是多念,多多之念。永明延壽,阿彌陀佛再來的。他是教我們,為我們示現苦口婆心,我們應當仰慕,應當向他學習。說「此」,這個地方所講的「至心」,正是理一心。「理一」,不是事一,是理一心,屬於理一心。「一心既朗,積妄頓空」,返妄歸真。「喻如千年闇室,豈以一燈,闇不速滅」。這再用燈做比喻,這個房間一千年了,時間長,都沒有燈光,我們點一盞燈,立刻黑暗就沒有了,就照得很清楚。這個比喻大家容易懂。至心一念,一聲,就好像只依一盞燈、一支蠟燭,黑暗就滅了。所以一心既朗,積妄頓空。

◈你能夠念,阿彌陀佛就能接引你往生
◇只要是念頭都是妄念
◇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念頭,念佛的念頭都沒有
◇清淨心裡頭沒有佛,真清淨;還有個佛,不清淨
◇這個不清淨它有個好處,這個一念是佛,它跟極樂世界是通的
◈極樂思衣得衣、想佛佛現
◇理一心,在這個世界很難修,你什麼都放不下;到極樂世界很好修,樣樣放得下
◇沒有一樣東西不是心想事成,你還會有貪戀嗎?
◇阿彌陀佛不必教你放下,你自然放下
◇這個地方佛勸了一輩子,還是放不下

  妄念,什麼是妄念?只要是念頭都是妄念。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念頭。告訴你,念佛的念頭都沒有清淨心裡頭沒有佛,真清淨;還有個佛,不清淨。但是這個不清淨它有個好處,這個一念是佛,不是別的念頭,它不清淨它也沒有辦法幫助你成佛,但是它跟極樂世界是通的你能夠念,阿彌陀佛就能接引你往生。到什麼地方再去修理一心?到極樂世界。在這個世界很難修,你什麼都放不下;到極樂世界很好修,為什麼?樣樣放得下,它的資源太豐富了,沒有一樣東西不是心想事成。你證得心想事成了,你還會有貪戀嗎?沒有了。想要它就現前,不要就沒有了,你看多自在,不需要收藏。你說經本,我要念經的時候,經本,大字經本就擺在面前;念完,不念了,沒有了,就不見了,不需要收藏。極樂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佛佛現,想菩薩菩薩現,得大自在,那個環境好,阿彌陀佛不必教你放下,你自然放下了這個地方佛天天勸我們放下,勸了一輩子還是放不下,這個地方多苦,要把它認識清楚。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二六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26




《疏》曰:「
故知至心念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良繇正指理一心故。

人有疑言,
罪既多劫,業重障深,久勤懺摩,漸積功德,庶可消亡。
而念佛一聲,滅多劫罪。因微果巨,固所不信。

今謂至心者,即一心也。
若事一心,雖能滅罪,為力稍疏,罪將復現。多多之念,止可滅少少之愆。

此之至心,正屬理一心。
一心既朗,積妄頓空。
喻如千年闇室,豈以一燈,闇不速滅。故『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