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這才是深信、切願|極樂世界你就有分了|深信切願是無上菩提心:阿彌陀佛就需要這樣的人|今天哪個人沒有怨氣?|看得開,放得下:學佛功夫不得力的人做不到|淨空老法師
◈平等,淨土的禪定;覺,般若
◇精進一定得禪定,禪定就是一心不亂
◇淨土宗,心裡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這個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一心不亂:這是淨土宗的禪定
◇到禪定裡一個雜念沒有,那就是大定:不但清淨心,平等心得到了
◇沒有分別就平等;有分別就不平等
◇後面般若:智慧開了,見性成佛
精進一定得禪定,禪定就是一心不亂。淨土宗,心裡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佛號,除這個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一心不亂,這是淨土宗的禪定。到這個禪定裡頭,一個雜念沒有,一個妄想沒有,那就是大定。不但清淨心得到了,平等心得到了,為什麼?沒有分別了。沒有分別就平等,有分別就不平等。後面般若,是智慧開了,這個智慧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大願大行,決定不移,永不退轉
◇堅固不退者,指如上之大願大行,決定不移,永不退轉:保證我們這一生圓滿成就
◇大願,願生極樂;大行,信願持名
◈隨緣妙用、威儀有則
◇加上賢首國師《還源觀》四德
◇隨緣妙用:恆順一切眾生;心裡不著相,叫妙用
◇恆順一切眾生;事情處理完了,不放在心上,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這叫妙用
◇威儀有則:生活中給大家做好樣子
◇五戒十善、六波羅蜜做出來;金銀財寶統統都能捨
所以經文下一句,「堅固不退者,指如上之大願大行,決定不移,永不退轉」。這就是保證我們這一生圓滿成就,這一句話非常重要。大願,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大行,信願持名,加上賢首國師在《還源觀》上給我們講的四德。「隨緣妙用」,恆順一切眾生,心裡不著相,叫妙用。也就是說,恆順一切眾生,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一個雜念。事情處理完了,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這叫妙用。「威儀有則」,日常生活當中,要給大家做好樣子,這個則就是模範,就是好樣子。好樣子是什麼?五戒十善做出來,六波羅蜜做出來,給大家看。金銀財寶,一切統統都能捨,沒有一樣不能捨的。所以決定不移,不變更,永不退轉。
◈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
◇我行決定堅固力,唯佛聖智能證知,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是堅固不退義
◇除佛之外,不能夠完全了解他
◇無論什麼樣艱難困苦,絕不退轉念佛:什麼苦難都能夠承受,統統歸到這一句佛號,不怨天、不尤人
◈看得開、放得下:功夫得力了
◇今天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已經斷層,怨天尤人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哪個人沒有怨氣?誰能看得開、放得下?
◇看得開、放得下:學佛功夫得力了;不得力的人做不到
◇真能放下就是功夫,保證他一生往生
「如偈云:我行決定堅固力」,這個我是法藏比丘自稱,就是阿彌陀佛沒成佛之前他說的。我行決定堅固力,「唯佛聖智能證知」,誰知道?只有佛知道,除佛之外,不能夠完全了解他。「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是堅固不退義」。無論是什麼樣艱難困苦,不退轉,就是絕不退轉念佛,什麼樣的苦難都能夠承受,統統歸到這一句佛號,不怨天、不尤人。今天這個世界,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已經斷層了,怨天尤人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哪個人沒有怨氣?誰能看得開,誰能放得下?看得開,放得下,學佛功夫得力了,不得力的人做不到。什麼叫功夫?這叫功夫,真能放下就是功夫,這個功夫就是保證他一生往生。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一八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0-0218
◈設入大火,不應疑悔
【設入大火。】
這是比喻。
【不應疑悔。】
◇倘因求法,身入大火。亦不應疑悔
『設入大火』。「設者假設,蓋謂倘因求法,身入大火。亦不應疑悔」,也不懷疑,也不後悔,這個事情難!
◈具足深信切願:極樂你就有分
◇當如彌陀因地,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這才是深信切願
◇具足深信切願,極樂世界你就有分了;下面只要肯念佛你就往生
◇深信切願是無上菩提心:阿彌陀佛就需要這樣的人
◇深信切願,細說就是這部經:深信不疑,切願往生
念老註解裡頭有,我們看註解,看底下這一句,「當如彌陀因地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這才是深信,這才是切願。具足深信切願,蕅益大師告訴我們,極樂世界你就有分了。為什麼?下面只要肯念佛你就往生。所以深信切願是大菩提心、無上菩提心,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需要這樣的人。深信切願的細說就是這部經,這部經從頭到尾就是講,我們深信不疑,切願往生,非常懇切的願望求生淨土,所以後面這一句好,「始是深信切願也」。
(中略)
◈具足真信切願,站著往生
◇山東有個居士站著往生,人站在那個地方走了:這都是表演給我們看的
◇真正具足真信切願,念佛往生: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預知時至
淨宗同學念佛往生常常聽說,我這次回到英國來之前,還聽說山東有個居士,站著往生,我還看到她的照片,人站立在那個地方走了。這都是表演給我們看的,真正具足真信切願,念佛往生,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預知時至,有人把幾點幾分都告訴你。
(中略)
◈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
【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是故汝等。應求此法。】
◇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業障,他有障礙
◇不是外面的障礙;就是裡面煩惱習氣自己製造障礙:經讀不下去,念念就念跑了,妄想雜念起來了
◇有這種情形,一定要克服、要懺悔、要求佛菩薩加持;要不然這一生決定空過
◇再得人身,記住五千劫以後;不是死了以後就能得人身
◇死了以後肯定墮三惡道:三惡道太苦
這個話說得多麼懇切、多麼難得。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這什麼原因?我想大家都能想到,業障,他有障礙。不是外面來的障礙,那就是裡面的煩惱習氣也會自己製造障礙,經讀不下去,念念念念就念跑了,妄想雜念就起來了。如果有這種情形,一定要克服,要懺悔,要求佛菩薩加持。要不然這一生決定空過,再得人身,記住五千劫以後。不是死了以後就能得人身,死了以後肯定墮三惡道,非常可怕,三惡道太苦。所以這一句,『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是故汝等,應求此法』。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八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81
「六波羅蜜」,亦稱六度。
度者,度生死海。到涅槃之岸也。
「六」者:
㈠布施。
㈡持戒。
㈢忍辱。
㈣精進。
㈤禪定。
㈥般若。
六度攝萬行。
「堅固不退」者,指如上之大願大行,決定不移,永不退轉也。
如偈云:「我行決定堅固力,唯佛聖智能證知,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
是堅固不退義。
◎發大誓願第六
丁五、喻無疑悔
【設入大火。不應疑悔。】
「設入大火」。
「設」者假設,
蓋謂
倘因求法,身入大火。亦「不應疑悔」。
當如彌陀因地「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
始是深信切願也。
(中略)
丙四、菩薩難得欲聞以勸
【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是故汝等。應求此法。】
二、反之「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
下一品中復云:有一億菩薩以不聞此經,而退轉於無上菩提。
是從反面以勸堅信也。
末後總結全品,慈悲咐囑,諭云:「是故汝等,應求此法」。
◎ 非是小乘第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