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淨土:六道苦難眾生度不了|超越六道要斷見思;不是伏|斷要有定、有慧|伏只有定;沒有慧|用真心就是真佛|用妄心不算真佛|這樁事情每個人不知道幹多少次:又爬上去又掉下來,在六道裡無量劫了|淨空老法師
◈阿彌陀佛為六道眾生建立極樂
◇四十八大願,初先為凡夫,後兼為三乘聖人
◇阿彌陀佛為什麼人建立極樂世界?六道眾生為主;三乘聖人想學淨土也歡迎
◇我們在末法時期遇到淨土法門,真正是當機:我們一生當中決定成就
阿彌陀佛為什麼人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的?是為六道眾生,以這個為主,三乘聖人想學這個法門也歡迎,也不拒絕,主要是六道眾生。我們在末法時期遇到這個法門,真正是當機,這個法門我們一生當中決定成就。
◈沒有淨土:六道苦難眾生度不了
◇淨土宗意:本為凡夫;兼為聖人也
◇本、兼要認識
◇此說之要妙,在於直顯如來度生無盡之悲願,掃盡凡夫退怯之心,普令正信此法,發心念佛。乘佛願力,悉得往生也
◇沒有淨土法門,六道苦難眾生度不了
◇展開《大藏經》,無論哪部經、哪個法門,我們都感覺非常困難:要斷煩惱
◈六道裡爬上去掉下來多少次了
◇要出六道就要斷煩惱,要慢慢向上提升
◇四王、忉利全靠上品十善;夜摩以上要修禪定,不到家
◇定功要修成,就到色界;不在欲界,到初禪天去了;再四空天
◇每一層定功都要能夠伏住煩惱;伏到最後真正斷了,才能出六道輪迴
◇不能斷,縱然修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四空天最高一層,依舊要往下墮落
◇這樁事情每個人不知道幹多少次:又爬上去又掉下來,在六道裡無量劫了
「故知淨土宗意」,淨土宗的意思,「本為凡夫,兼為聖人也」。這個本、兼要認識,就是度六道眾生而示現的。「此說之要妙」,這個說法,要是重要,妙是微妙,「在於直顯如來度生無盡之悲願」。沒有這個法門,六道苦難眾生度不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除這個法門之外,經典留下來不少,古大德把它編成一部叢書《大藏經》,我們展開《大藏經》,無論哪部經,無論哪個法門,我們都感覺非常困難。為什麼?要斷煩惱。我們也很想斷煩惱,斷不掉。為什麼斷不掉?在六道的時間太長了,無量劫來在六道裡頭輪迴,出不來。要出六道就要斷煩惱,要慢慢向上提升。你看我們今天在人道,必得要修上品十善,還要修禪定,才能生欲界天。欲界天下面兩層,四王、忉利全靠上品十善,夜摩以上要修禪定,有一點定功,不到家,定功要修成就到色界去了,不在欲界了。欲界上面有四層天,夜摩、兜率、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愈往上面去,定力的功夫愈強,但是都沒有得到初禪,如果修到初禪,他就不在欲界,到初禪天去了。再向上,二禪、三禪、四禪,再四空天。每一層定功都要能夠伏住煩惱,他沒斷,伏煩惱而已,伏到最後真正斷了,才能出六道輪迴。如果要不能斷,縱然修到非想非非想處天,這是四空天最高的一層,依舊要往下墮落。這樁事情,我們深深相信我們每個人不知道幹多少次,爬到最後掉下來,慢慢又爬上去又掉下來,我們在六道裡頭無量劫了。
◈超越六道輪迴要斷見思
◇跟著佛學,才有把握超越六道
◇超越六道輪迴要斷見思煩惱
◇斷要有定、要有慧;伏只有定,沒有慧:世間禪定跟出世間禪定不一樣的地方
◇超越六道就是阿羅漢,生到聲聞法界
◇見思習氣斷了,辟支佛
◈塵沙煩惱習氣斷盡,相似即佛
◇塵沙煩惱斷掉就升等了,十法界裡的菩薩,沒見性
◇塵沙煩惱習氣斷盡了,十法界裡面的佛,相似即佛
必須要跟著佛學,才有把握超越六道輪迴,佛告訴我們,超越六道輪迴要斷見思煩惱,要斷,不是伏,剛才給諸位講的,色 界天、無色界天是伏煩惱,沒斷。斷比伏更難,斷要有定、要有慧,伏只有定,沒有慧,這就是世間禪定跟出世間禪定不一樣的地方。就縱然證得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六道就是阿羅漢,在佛法裡有一點小成就,生到哪裡?生到十法界裡頭聲聞法界。在這個裡頭還得要修,往上修,聲聞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的習氣沒斷,他在聲聞法界斷習氣。見思習氣斷了,向上提升,辟支佛,他升等了,從阿羅漢升一等到辟支佛,辟支佛是見思煩惱斷了,習氣也斷了。這個時候修什麼?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掉他就升等了,他是菩薩了,十法界裡面的菩薩,沒見性。在菩薩這個階段當中,要斷塵沙煩惱的習氣,塵沙煩惱習氣斷盡了,他在十法界成佛了,十法界裡面的佛。天台大師就是智者大師,說六即佛,這個佛叫相似即佛,就是十法界的佛,叫相似,不是真的。
◈用真心就是真佛
◇用妄心不算真佛:佛經講的全做到,沒見性,相似即佛
◇無明破了,不起心不動念,到一真法界,見性了,圓教初住菩薩
什麼樣是真的?用真心就是真佛,用妄心不算真佛,但是他很像佛,也就是佛在經教裡講的他全做到,但是怎麼樣?沒開悟,沒有見性,所以叫相似即佛。他要修什麼?你看相似即佛不錯,見思煩惱包括習氣,塵沙煩惱包括習氣,統統斷盡了,他現在要斷的,無明,要破無明,無明破了,無明破了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這個位次上起心動念,就是十法界的佛,他還有起心動念,必須把起心動念斷掉,他就脫離十法界了。他到哪裡去了?他到一真法界去了,見性了,就是中國禪宗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到一真法界,也就是實報莊嚴土。我們從《華嚴經》說,是圓教初住菩薩,無明斷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十六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36
如元曉云:『
四十八大願,
初先為凡夫,
後兼為三乘聖人。』
故知淨土宗意,
本為凡夫,
兼為聖人也。」
此說之要妙,
在於
直顯如來度生無盡之悲願,
掃盡凡夫退怯之心,
普令正信此法,發心念佛。
乘佛願力,悉得往生也。
◎(五)所被根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