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確實不能安住在任何一處|能大師能夠頓捨頓悟:無所住比什麼都重要|能大師要住在破柴舂米,他就會感覺得很累|他在那裡遊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個心是真心|妄心有住;真心無住|淨空老法師
◈理一心念一聲佛,滅多劫罪
◇至心念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良繇正指理一心故
◇念到理一心,一聲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人有疑言:罪既多劫,業重障深,久勤懺摩,漸積功德,庶可消亡;而念佛一聲,滅多劫罪。因微果巨,固所不信
◇因小果大,好像不相應?
蓮池大師在《疏鈔》裡頭說:「故知至心念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良繇正指理一心故」。這個不容易,念到理一心的時候,一聲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人有疑言,罪既多劫,業重障深,久勤懺摩」,懺摩就是懺悔,「漸積功德」,這個功德是天天在累積,「庶可消亡」,這個滅罪可不容易;「而念佛一聲,滅多劫罪。因微果巨,固所不信」,因小果大,好像不相應。
◈放下:比什麼都重要
◇能大師能夠頓捨頓悟,可見得這個東西重要:明白了就放下,不再放在心上,這比什麼都重要
◇聽人家念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把那個心放下了
◈心確實不能安住在任何一處
◇世間法不能住:不但惡,名聞利養、貪瞋痴慢不能住;善也不能住
◇住善、行善,果報三善道;住惡、行惡,果報三惡道
◈出離六道唯一方法:求生淨土
◇我們今天目的是出離六道輪迴
◇唯一方法就是求生淨土:永遠脫離娑婆、六道十法界,這叫真正的成就
這個事情我們以惠能大師做個例子,能大師他能夠頓捨頓悟,可見得這個東西重要。明白了就放下,不再放在心上,這比什麼都重要。惠能大師聽人家念《金剛經》,念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把那個心放下了。心確實不能安住在任何一處,世間法不能住,不能住在名聞利養、貪瞋痴慢,不能住在這些地方。再者,不但惡不能住,善也不能住,為什麼?住善,行善,修積善功德,將來的果報在三善道;住在惡的念頭上、惡的行為上,損人利己,來生的果報在三惡道,善惡果報絲毫不爽。我們今天目的是要出離六道輪迴,不再搞六道輪迴了,那唯一的方法是什麼?就是求生淨土,永遠脫離娑婆世界,永遠突破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這叫真正的成就。所以《金剛經》上這句話,能大師就在這開悟的。
◈用清淨平等舂米破柴:無所住
◇到了黃梅,五祖分配他到碓房舂米破柴,還幹老本行:這就是參禪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禪
◇不感覺得累,他的心沒住在破柴舂米上;要住在破柴舂米,他就會感覺得很累
◇他在那裡遊戲、無所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個心是真心
◇妄心有住;真心無住
◇他用清淨平等心舂米破柴,妙極了!
到了黃梅,拜了五祖,五祖分配他到碓房裡面去做義工,他是個砍柴出身的,有力氣,在碓房裡面舂米破柴,還幹他的老本行,不要換別的行業,這就是參禪。禪是什麼?「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禪。他在那裡舂米破柴,不感覺得累,為什麼?因為他的心沒有住在破柴上,沒有住在舂米上。他要住在破柴舂米,他就會感覺得很辛苦、很累。他沒有,他在那裡遊戲,無所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個心是真心,不是妄心。妄心有住,真心無住。所以他用清淨平等心舂米,用清淨平等心破柴,妙極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二六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26
至於《觀經》中臨終十念而得往生,與上所論一心之念,是同是別。
蓮池大師於《疏鈔》中,論之極為精確。
《疏》曰:「
故知至心念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良繇正指理一心故。
人有疑言,
罪既多劫,業重障深,久勤懺摩,漸積功德,庶可消亡。
而念佛一聲,滅多劫罪。因微果巨,固所不信。
今謂至心者,即一心也。
若事一心,雖能滅罪,為力稍疏,罪將復現。多多之念,止可滅少少之愆。
此之至心,正屬理一心。
一心既朗,積妄頓空。
喻如千年闇室,豈以一燈,闇不速滅。故『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