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平時七日功夫;安有臨終十念一念|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平時功夫|都攝六根,就是萬緣放下:六根在六塵沒貪瞋慢疑|清淨心去念佛|念佛叫正念;不念佛就邪念|總是正念勝過邪念,決定得生|淨空老法師
◈若無平時七日,安有臨終十念一念
◇若無平時七日功夫,安有臨終十念一念
◇縱下下品逆惡之人,並是夙因成熟,故感臨終遇善友,聞便信願。此事萬中無一,豈可僥倖
◇念佛能不能往生,是最後一念:臨命終一念、十念決定得生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平時功夫
◇都攝六根,就是萬緣放下,六根在六塵沒貪瞋慢疑:這才叫真放下了
◇淨念:不懷疑、不夾雜,這個念就是清淨的
◇沒放下,淨念就沒有:心不清淨
◇淨念:用清淨心去念佛
◇相繼:不中斷,每天有定課,決定不能中斷
◇定課不在多少;貴在一心專念:每天十念就可以了
◇散課:隨時想到隨時就念
◈念佛叫正念;不念佛就邪念
◇不念佛就打妄想;用佛號來取代一切妄念
◇念佛叫正念;不念佛就邪念
◇總是正念勝過邪念,你就決定得生
◈每月一日一夜:印祖十念法
◇所以平時七日功夫重要
「若無平時七日功夫,安有臨終十念一念。縱下下品逆惡之人,並是夙因成熟,故感臨終遇善友,聞便信願。此事萬中無一,豈可僥倖。」蕅益大師這一段開示非常之好。念佛能不能往生,確實是最後的一念,臨命終時最後一念、十念決定得生。這個道理與事實前面說得很多,我們聽了深信不疑,完全接受。但是一定要知道,如果平時不認真努力去下功夫,功夫是什麼?信願持名。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就是平時功夫。什麼叫都攝六根?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說,大家都能聽得懂的,就是萬緣放下。換句話說,眼耳鼻舌身意,在六塵境界裡面對色聲香味觸法,決定沒有貪戀,決定沒有瞋恚、沒有懷疑、沒有驕慢,這才叫真放下了。然後這一句佛號,淨念是不懷疑、不夾雜,這個念就是清淨的,就是淨念。換句話說,沒有放下,這個淨念就沒有,這一定要知道,心不清淨。淨念是用清淨心去念佛,相繼是不中斷,每天有定課,決定不能中斷。定課不在多少,貴在一心專念,每天十念就可以了。除定課之外叫散課,散課就是隨時想到隨時就念。念佛好,不念佛就打妄想,念佛妄想就沒有了,所以用佛號來取代一切妄念。所以念佛叫正念,不念佛的時候就邪念,我們總是需要正念能勝過邪念,那你就決定得生。所以平時七日功夫重要。
◇每個月一次,一日一夜這句佛號不要中斷
◇就用印光大師十念法:念得清楚、聽得清楚、記得清楚
◇從一到十,不能有數、不能用念珠;完全用心記:自自然然的記,不能有一絲毫勉強
◇這個方法能攝心
◇妄念是從染污心所生;心清淨就沒妄念:沒妄念能幫助我們得清淨心
我們在前面也讀到過,也有不少同學在學習,那是什麼?祖師教給我們的一日一夜,你抽一點時間,一個月一次,一日一夜這句佛號不要中斷。把它養成習慣,每個月一次。就用印光大師的十念法,念得清楚、聽得清楚、記得清楚。這個記只需要從第一到第十,不能有數,不能用念珠,完全用心記,而且是自自然然的記,不能有一絲毫勉強。這個方法能攝心,也就是念佛的時候妄念沒有了,把妄念念掉了。其實妄念是從染污的心所生的,心清淨就沒有妄念了,沒有妄念能夠幫助我們得清淨心,好處很多!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平常有功夫;功夫最重要:放下
◇平常有功夫;臨終才有感應:這個感應就是臨終的十念、一念
◇平常沒功夫;臨終感應就很難說:如果業障現前,這一生必定空過
◇所以平常功夫比什麼都重要
◇功夫最重要的就是放下:世間拉拉雜雜的與我不相干
◈幫助苦難眾生要懂得妙用
◇幫助苦難眾生要知道隨緣妙用
◇妙用是不關心:真放下了就是妙用;沒放下就不妙了
◈放下叫修功德;不放下是修福
◇不放下,你所有一切德用是修福
◇放下,叫修功德
◇功德可以幫助你往生;福德不可以,福德修多了得人天福報,你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
平常有功夫,所以臨終才有感應,這個感應就是臨終的十念、一念。如果平常沒有功夫,臨終的感應就很難說,如果是業障現前,這一生必定空過,這麼好的緣分遇到,沒有掌握到。所以平常功夫比什麼都重要。功夫裡頭最重要的就是放下,這個世間拉拉雜雜的與我不相干。幫助一切苦難眾生要知道隨緣妙用,你看《妄盡還源觀》上告訴我們的,「隨緣妙用」,要懂得妙用,這個很重要。妙用是什麼?妙用是不關心,真放下了就是妙用,沒有放下這就不妙了。為什麼不妙?不放下,你所有一切的德用是修福,這個不可以不知道。如果放下,放下叫修功德,功德可以幫助你往生,福德不可以,福德修多了得人天福報,你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不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五逆十惡遇上上緣,可能上上品往生
◇縱下下品逆惡之人,並是夙因成熟,故感臨終遇善友,聞便信願。此事萬中無一,豈可僥倖
◇縱然下下品五逆十惡之人,臨命終時一念、十念也能往生:往生不見得是下下品
◇下下品是沒遇到真正的善緣;如果遇到上上緣,五逆十惡很可能上上品往生
◇都是夙世念佛的因,在臨終一剎那成熟了,所以才有這樣殊勝果報
◈臨終能具備這三個條件嗎?
◇臨終具備三個條件才有這樣殊勝;有一個不具足,就不能往生:遇到善友、頭腦清楚、真正懺悔
◇幾個臨命終頭腦清楚?許許多多臨命終病重,家人都不認得,這個事情就麻煩了
◇一有老人痴呆,助念都不容易往生:他不知道跟著你念,他不知道你念什麼
◇聽善知識開示,立刻就接受就相信、依教奉行,才能成功
◈平常用功重要;絕不可僥倖想成就
◇不可以僥倖,「現在不念佛,臨命終念還來得及」,臨終能具備這三個條件嗎?一萬人當中沒有一個有把握
◇現在平常用功就重要了,絕不可以僥倖想能成就,這是靠不住的
下面說「縱」,縱然下下品五逆十惡之人,臨命終時一念、十念也能往生。往生不見得是下下品,下下品那是遇緣沒遇到真正的善緣,如果遇到上上緣的時候,五逆十惡臨終很可能上上品往生,不一樣!這個前面我們講得很多,這一提起來,大家我相信印象還相當的深刻。都是夙世念佛的因,在臨終一剎那的時間成熟了,所以才有這樣殊勝的果報。這個事情必須要知道,臨終他要具備三個條件才有這樣殊勝,三個條件有一個不具足,那就不能往生。第一個條件是遇到善友,第二個條件,頭腦清楚、不迷惑。我們細心觀察,幾個臨命終的人頭腦清楚?許許多多臨命終的人,病重的時候,家人都不認得,這個事情就麻煩了。現在有所謂老人痴呆症,一有老人痴呆症就非常困難,助念都不容易往生。為什麼?他不知道跟著你念,他不知道你念什麼。你看這個多重要,頭腦清楚。第三個條件,聽善知識開示立刻就能接受,就相信,不懷疑,依教奉行才能成功。早年我們初學佛的時候,李老師對這樁事情很重視,常常給我們同學提示,不可以僥倖,「現在不念佛,臨命終時念還來得及」,臨終能具備這三個條件嗎?你有把握嗎?一萬個人,一萬個人當中沒有一個有把握。想到這一點,我們現在平常用功就重要了,絕不可以僥幸想能成就,這是靠不住的。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二二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39-0422
又《彌陀要解》亦云:「
若無平時七日功夫,
安有臨終十念一念。
縱下下品逆惡之人,並是夙因成熟。故感臨終遇善友,聞便信願。
此事萬中無一,豈可僥倖。」
◎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