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鈍功夫;不能投機取巧|助念未必有把握;要看你最後一念:總在平常的鍛鍊|如夢幻響:知道,也會說;可是實際還把這假的當真|夢幻泡影放不下,不能往生|淨空老法師
◈如夢幻響:也會說;實際還當真
◇如夢幻響。喻諸法皆虛妄無實。如夢,如幻化,如回響(空室回音)
◇我們知道,自己也會說;可是實際還把這假的當真:沒真正得受用,往生極樂沒把握
◇助念未必有把握;要看你最後一念:總在平常的鍛鍊
◇要用鈍功夫;不能投機取巧,要真幹
◇經文常常放在心上,眼睛看、耳朵聽,假的:六塵假的;六根也假的
◈夢醒有沒有覺悟一場空?
◇人世幾十年,臨命終一口氣不來,一場夢做完了;又入另一個境界去了
◇靈魂不滅:悟了叫靈性;迷了叫靈魂
◇靈魂跟靈性是一不是二:阿羅漢以上覺悟了,稱靈性;六道凡夫迷了,叫靈魂
◇轉變成靈性,在十法界就自在,六道出入自如
◇沒執著就沒障礙;有執著就有障礙,頭一個障礙你在輪迴裡頭不自在
◇執著放下,成阿羅漢,六道輪迴沒障礙了,六種神通具足
◇如夢,如幻化,如回響
『如夢幻響』,「喻諸法皆虛妄無實」。我們知不知道?知道,自己也會說,可是實際怎麼樣?實際還把這個假的當真,沒有真正得受用,往生極樂世界沒把握,眾多人給你助念,也未必有把握,要看你最後一念。所以這樁事情,總在平常的鍛鍊。我們要用鈍功夫,不能投機取巧,要真幹。像這些經文,常常放在心上,睜開眼睛看,假的,耳朵聽,也不是真的,六塵是假的,色聲香味觸法,六根也是假的。所以佛常常用夢做比喻,人人都有作夢的經驗,夢醒之後有沒有覺悟一場空?我們在人世間幾十年,臨命終時一口氣不來,一場夢做完了,他又入另一個境界去了。這告訴你,靈魂不滅。靈魂是迷,悟了就叫靈性,迷了叫靈魂,靈魂跟靈性是一不是二。阿羅漢以上覺悟了,稱靈性。六道凡夫迷了,叫靈魂。只要轉變成靈性,在十法界就自在,六道他出入自如,他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他沒障礙。沒障礙是什麼?記住,他沒有執著,沒有執著就沒有障礙,有執著就有障礙,頭一個障礙你在輪迴裡頭不自在。執著放下,成阿羅漢,六道輪迴沒障礙了,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六種神通具足,阿羅漢有漏盡通,漏盡通是見思煩惱斷乾淨了。第一個用「如夢」,這都是經上常常舉的例子。「如幻化」,幻化是假的,不是真的,像變魔術,看到好像是逼真的,實際上是假的,「如回響(空室回音)」。大講堂裡頭,門窗如果都關著,你在門口叫一聲,裡頭有回音,假的,都不是真的。
◈夢覺知無,而還自笑
◇如夢者,如夢中無實事,謂之有實。覺已知無,而還自笑
◈一切諸行如幻,因緣生、不久住
◇一切諸行如幻,欺誑小兒,屬因緣,不自在,不久住
◇不久住就是生滅相續:一個念頭是一個畫面;從來沒有兩個畫面是相同的
◇一生,從出生到死亡,剎那剎那,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所以無我、如幻化
◇因緣生法,不自在、不久住,根本沒辦法住:它住的時間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
◈諸法如響,響事空,誑耳根
◇若深山狹谷中,若深絕澗中,若空大舍中,若語聲,若打聲,從聲有聲,名為響
◇無智人謂為有人語聲。智者心念,是聲無人作,但以聲觸故,名為響
◇響事空,能誑耳根,乃至諸菩薩知諸法如響
◇菩薩在六道十法界,知道這境界如夢如幻如響:他清楚;他不執著、不放心上
「《大智度論》曰:如夢者,如夢中無實事,謂之有實。覺已知無,而還自笑。」像作夢,夢醒了,假的。這說的是夢。「又曰:一切諸行如幻,欺誑小兒(欺騙孩子),屬因緣,不自在,不久住。」不久住就是生滅相續,一個念頭是一個畫面,兩個念頭是兩個畫面,它動作太快了,我們沒有覺察到,從來沒有兩個畫面是相同的。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一生,剎那剎那,一秒鐘多少個畫面?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絕對沒有兩個相同,所以無我。什麼是我?你要說一個畫面是一個我,那一秒鐘裡頭有二千二百四十兆的我,我哪有那麼多?所以說如幻化,不久住。因緣生法,佛家常講的,不自在,不久住,根本沒有辦法住,它存在的時間那就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這就是它住的時間。「又曰:若深山狹谷中,若深絕澗中,若空大舍中」,大房子,大禮堂,「若語聲,若打聲,從聲有聲,名為響。無智人謂為有人語聲。智者心念,是聲無人作,但以聲觸故」,就是回音,「名為響。響事空,能誑耳根」,就是欺騙耳根,你認為它真有。「乃至諸菩薩知諸法如響」,菩薩在六道裡頭,在十法界裡頭,都知道這個境界如夢如幻如響,他清楚,他不執著,他不放在心上。
◈夢幻響:有相無體,假的
◇如夢者,如夢所見,雖有種種事,畢竟不可得。諸法亦復如是
◇如幻者,如幻所現。雖似實化現,其體本寂滅。諸法亦復如是
◇如響者,如空谷響。雖因聲擊發,自性無所有。諸法亦復如是
◇這三樁事情,有相無體,假的不是真的:明白了,知道放下
◈夢幻泡影放不下,不能往生
◇為什麼放不下?放不下夢幻泡影。想一想,應不應該:根本沒這東西
◇人死了,包括身體,沒有一樣能帶得走:為什麼不肯放下?
◇要常常體會到:這些東西放不下就不能往生
◈極樂真;生滅假:假帶不到真裡去
◇極樂是真的,不生不滅;生滅法,假的:假帶不到真裡去;真裡有假不礙事
◇假是十法界依正莊嚴:極樂菩薩看到有緣眾生先去度他;沒有緣的等著,慢慢來
◇夢幻泡影礙事,不能不放下
下面還有,「又《會疏》曰:如夢者,如夢所見,雖有種種事,畢竟不可得」,夢醒了一場空,「諸法亦復如是」。「如幻者,如幻所現。雖似實化現,其體本寂滅,諸法亦復如是」。變魔術,魔術師叫你看看他魔術的背後,你才曉得全是假的,只是動作很快,讓我們還來不及觀察,他就變出來了,我們以為是真的,其實假的,諸法亦復如是。「如響者,如空谷響。雖因聲擊發,自性無所有,諸法亦復如是。」這三個比喻,大小乘經裡頭佛常說,可見得印度人古時候他也很熟悉,對這三樁事情,有相無體,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要是明白了,知道放下。這三個字,夢、幻、影,《金剛經》上有個影,人影子,響,《金剛經》上講四個,夢幻泡影,這個要記住。為什麼放不下?放不下夢幻泡影,想一想,應不應該?根本沒有這個東西。你看人死了,他遺留下這個東西,哪一樣他能帶得走?包括他身體,沒有一樣能帶得走,為什麼不肯放下?我們要常常想到,要常常體會到,這些東西放不下就不能往生。為什麼?極樂世界是真的,真是不生不滅,這是生滅法,生滅法是假的,假帶不到真的裡頭去,真裡頭有假不礙事。假是什麼?十法界依正莊嚴,在極樂世界看到,菩薩看到那裡有有緣的眾生去度他,沒有緣的別慌,等著,慢慢來,有緣的先度,所以它不礙事。我們這個假礙事,夢幻泡影礙事,不能不放下。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三九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39
「如夢幻響」。喻諸法皆虛妄無實。如夢,如幻化,如回響(空室回音)。
《大智度論》曰:「
如夢者,
如
夢中無實事,謂之有實。
覺已知無,而還自笑。」
又曰:「一切諸行,如幻欺誑小兒。屬因緣,不自在,不久住。」
又曰:「
若深山狹谷中,
若深絕澗中,
若空大舍中;
若語聲,
若打聲,
從聲有聲,名為響。
無智人謂為有人語聲。
智者心念,是聲無人作,但以聲觸故,名為響。
響事空,能誑耳根。
乃至菩薩知諸法如響。」
又《會疏。》曰:「
如夢者,如夢所見,雖有種種事,畢竟不可得,諸法亦復如是。
如幻者,如幻所現。雖似實化現,其體本寂滅,諸法亦復如是。
如響者,如空谷響。雖因聲擊發,自性無所有。諸法亦復如是。」
◎ 禮供聽法第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