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4日 星期日

識得一,萬事畢|一切圓滿,萬法圓滿|總的圓滿;枝葉還是圓滿|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怎麼分,那是你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實際狀況它確實是一|不可得:諸佛如來所證得的總相|淨空老法師

 


識得一,萬事畢|一切圓滿,萬法圓滿|總的圓滿;枝葉還是圓滿|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怎麼分,那是你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實際狀況它確實是一不可得:諸佛如來所證得的總相|淨空老法師


◈識得一,萬事畢
◇一切圓滿之因,首在究竟明了佛之密藏
◇探水得源,尋枝得本。得其根本,不愁枝末
◇總的圓滿;枝葉還是圓滿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它是一體,它不能分割
◇你怎麼分,那是你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實際狀況它確實是一

  「一切圓滿之因,首在究竟明了佛之密藏。故如探水得源,尋枝得本。得其根本,不愁枝末」。古人云「得其一,萬事畢」也。佛法確確實實無不圓滿,什麼圓滿?一切圓滿,萬法圓滿總的來說,圓滿,枝枝葉葉還是圓滿,為什麼?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是一體,它不能分割你怎麼分,那是你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實際狀況它確實是一。所以古人說「識得一,萬事畢」,這底下講的「得其一,萬事畢」,一個意思。

◈探水得源,尋枝得本
◇了了常知佛之本體,自然調伏諸根
◇把源頭找到,源頭的泉水不斷的湧出,那是本
◇世法、佛法要認識它,必定要尋根、找本
◇佛之本體是萬法皆空、一無所得
◇這得的是全體;不是枝枝葉葉

  「若能了了常知佛之本體,自然調伏諸根」,這是說明本重要,也就是前面說的,探水得源,尋枝得本。長江、黃河我們能把它的源頭找到,那個源頭的一股泉水不斷的湧出,那是本。從一棵大樹枝葉裡面你去找,找它的小幹,找它的大幹,找它的枝條,最後能找到它的本,找到它的根,根埋在地下,地面上看不到,地面上看到的是本。這就是世法、佛法不外乎這個原理所顯示的,我們要認識它,必定要尋根,去找它的本。真能夠了了常知佛之本體,佛之本體是萬法皆空,一無所得,最後的結論,這得的什麼?這得的是全體,不是枝枝葉葉

◇講佛、菩薩、羅漢,世法、佛法:都是幻相
◇幻相從本體來的
◇什麼時候對於這萬法了了常知,完全明白了,這成佛了
◇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破了,就了了常知佛之本體
◈不可得:諸佛如來所證得的總相
◇心、境俱空,能空、所空了不可得:這是佛法終極目標,學佛就想證得這個境界
◇這個在淨土叫常寂光淨土,一片光明
◇一片光明裡頭雖然什麼都沒有;但是它能現相、能生萬法
◇所生的萬法不是真的;能生的理體沒有相
◇為什麼世出世間聖人都教我們看破、放下
◇不放下,你所得到的是偏,不圓
◇徹底放下,你是圓滿得到,無不圓滿

  我們講佛、講菩薩、講羅漢,講世法、講佛法,那都是幻相幻相從哪裡來的?從本體來的什麼時候對於這萬法了了常知,完全明白了,這成佛了。等覺菩薩還做不到,還有一念生相無明沒破,最後這一品生相無明破了,就了了常知佛之本體心、境俱空,能空、所空都了不可得,這是佛法終極的目標,我們學佛就想證得這個境界這個在淨土裡頭叫常寂光淨土,一片光明。這個一片光明裡頭雖然什麼都沒有,真沒有,但是它能現相,能生萬法,惠能大師說的,它所生的萬法不是真的。能生的理體,裡頭沒有相,不但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起心動念的現象,佛法叫它做真空。它遇到緣,能生萬法,能現萬法,能生、能現統統不可得。不可得這三個字是諸佛如來所證得的總相,於是我們就明白了,為什麼世出世間的聖人都教給我們看破、放下,道理搞清楚了。不放下,你所得到的是偏,不圓;徹底放下,你是圓滿得到,所以無不圓滿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五九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59




此下明一切圓滿之因,

首在究竟明了佛之密藏。
故如探水得源,尋枝得本。得其根本,不愁枝末。古云「得其一,萬事畢」也。

若能了了常知佛之本體,自然調伏諸根

◎菩薩修持第三十




2023年6月3日 星期六

唯有福慧是真正的莊嚴|不是蓋大道場,金碧輝煌|釋迦牟尼佛沒大道場,什麼莊嚴?福慧莊嚴|平心坦懷,更不追憶:你才有機緣開悟|平心坦懷是大定,心是平的|淨空老法師

 


唯有福慧是真正的莊嚴|不是蓋大道場,金碧輝煌|釋迦牟尼佛沒大道場,什麼莊嚴?福慧莊嚴|平心坦懷,更不追憶:你才有機緣開悟|平心坦懷是大定,心是平的|淨空老法師


◈平心坦懷,更不追憶
◇平心坦懷,更不追憶:你才有機緣開悟
◇平心坦懷是大定,心是平的
◇清淨平等覺,就是平心坦懷,更不追憶;不起心不動念,大徹大悟
◇世間人做到平心坦懷,得大自在;不能得定:他起心動念,習氣、妄想斷不掉
◇作夢,就是習氣不能控制;有禪定功夫,晚上沒有夢

  這個第七條尤其好,平心坦懷,更不追憶,為什麼?你才有機緣開悟平心坦懷是大定,心是平的,我們這個經上經題「清淨平等覺」,這就是平心坦懷。更不追憶,不起心不動念,大徹大悟世間人做到平心坦懷,得大自在,他能不能得定?他不能。為什麼?他起心動念,還有許許多多的習氣,會不定什麼時候就冒出來了,習氣、妄想斷不掉。晚上作夢那就是習氣不能控制,有禪定的功夫,晚上沒有夢

◈清淨平等覺
◇本經經題,上半段是果報,下半段是修因,修因證果
◇修清淨心證阿羅漢;修平等心證菩薩;修覺成佛
◈大乘無量壽莊嚴
◇大乘代表智慧,無量壽代表福報,福慧莊嚴
◇唯有福慧是真正的莊嚴
◇不是蓋大道場,金碧輝煌
◇釋迦牟尼佛沒大道場,什麼莊嚴?福慧莊嚴
◇這種莊嚴是自性的莊嚴、性德的流露,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相干,自性本自具足
◇大乘無量壽莊嚴講絕了,究竟圓滿,阿彌陀佛做代表

  所以經題太重要了,本經的經題,上半段是果報,下半段是修因,修因證果修清淨心證阿羅漢,修平等心證菩薩,修覺成佛,清淨平等覺;果報,大乘,大乘代表智慧,無量壽代表福報,福慧莊嚴唯有福慧是真正的莊嚴不是蓋大道場,金碧輝煌,不是的。釋迦牟尼佛沒大道場,什麼莊嚴?福慧莊嚴。所以無量壽莊嚴,你看。這種莊嚴是自性的莊嚴,是性德的流露,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相干,自性本自具足大乘無量壽莊嚴講絕了,究竟圓滿,阿彌陀佛做代表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五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55




㈦行捨覺支,捨諸妄謬,捨一切法。平心坦懷,更不追憶。

◎菩薩修持第三十




2023年6月2日 星期五

一念之間關係太大了|取捨:留戀這個地方;往生極樂就靠不住|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智慧就現前|戒定慧三學開發智慧|萬緣放下:這是戒律|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一念不生,智慧現前|淨空老法師

 


一念之間關係太大了|取捨:留戀這個地方;往生極樂就靠不住|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智慧就現前|戒定慧三學開發智慧|萬緣放下:這是戒律|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一念不生,智慧現前|淨空老法師


◈萬緣放下,一念不生
◇東方人求智慧;西方人求科學
◇科學是知識,用這些方法求可以
◇智慧要用另一套方法:萬緣放下,一念不生
◇智慧是自性本有的
◇妄想雜念它是障礙,把我們智慧障住了
◇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智慧就現前
◈戒定慧三學開發智慧
◇萬緣放下:這是戒律
◇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一念不生,智慧現前

  東方人求智慧,西方人求科學科學是知識,知識用這些方法求可以,智慧不可以。智慧要用另一套方法,什麼方法?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因為智慧是自性本有的,這些妄想雜念它是障礙,把我們智慧障住了,它出不來;必須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智慧就現前。所以戒定慧三學開發智慧,教我們萬緣放下,這是戒律,戒律你遵守,你去修,認真去修學,從放下;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一念不生,智慧現前

◈善能簡別真偽,不謬取諸虛偽法
◇智惠觀諸法時,善能簡別真偽,不謬取諸虛偽法,故名擇法
◇懂得取捨:假的、虛偽的我們就不要
◇物質是假的;念頭、七情五欲是虛偽的
◇人情變化太大:今天好了;明天惱了
◇清淨平等覺、大乘無量壽莊嚴:真的,你能夠證得
◇只要心地回歸清淨平等覺,你必定生極樂世界
◇生到極樂世界,大乘無量壽莊嚴就全部出現
◈一念之間關係太大了
◇取捨:留戀這個地方;往生極樂就靠不住
◇必須捨得乾乾淨淨
◇為往聖繼絕學,好事:認真去做;做了不放在心上
◇心上放阿彌陀佛,就對了
◇好事放在心上,將來是人天福報,出不了六道輪迴
◇天道壽命長、福報大;它有盡頭:時候到了還是要搞六道輪迴

  智慧觀諸法時能簡別真偽,然後我們就懂得取捨,假的、虛偽的我們就不要物質是假的,念頭、七情五欲是虛偽的,不是真的,人情變化太大,今天好了,明天惱了。父子多親,長大之後兒女不孝,還得殺父殺母,何況其他?所以要曉得,情是虛偽的;事,物質是事,是假的。物質是假的,情是虛偽的假的、虛偽的都應該放下,這叫擇法。什麼是真的?我們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真的,你能夠證得;「大乘無量壽莊嚴」,真的,你能夠得到只要心地回歸清淨平等覺,你必定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會來找你,會帶你去。生到極樂世界,大乘無量壽莊嚴就全部出現取捨,如果我們留戀這個地方,往生極樂世界就靠不住必須捨得乾乾淨淨。好事怎麼做?為往聖繼絕學,好事,認真去做,做了怎麼樣?不放在心上心上放什麼?放阿彌陀佛,就對了。要把這些好事放在心上,將來是人天福報,出不了六道輪迴這一念之間關係太大了天道壽命雖然長福報大,它有盡頭,時候到了還是要搞六道輪迴,出不去。這是決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所以這叫擇法。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五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55




又《會疏》曰:「
七覺支者,
㈠擇法覺分。智惠(慧)觀諸法時,善能簡別真偽,不謬取諸虛偽法,故名擇法

◎菩薩修持第三十



2023年6月1日 星期四

現代學佛的人,幾個人沒有惡念?|什麼叫惡念?十善的反面就是十惡|起心動念已經在造惡業了|經書是善中之善、純淨純善|真的想斷惡修善,儒釋道三教的經書都要讀|淨空老法師

 

現代學佛的人,幾個人沒有惡念?|什麼叫惡念?十善的反面就是十惡|起心動念已經在造惡業了|經書是善中之善、純淨純善|真的想斷惡修善,儒釋道三教的經書都要讀|淨空老法師


◈現代學佛的人,幾個人沒有惡念?
◇什麼叫惡念?十善的反面就是十惡
◇殺盜淫,身三種惡;妄語、兩舌、綺語、惡口,口四種惡;心裡起的念頭,貪瞋痴:合起來叫十惡
◇起心動念已經在造惡業了
◇口沒有造、身沒有造;念頭在造,叫意業:果報在地獄

  於是我們看看現代學佛的人,有幾個人沒有惡念什麼叫惡念?十善的反面就是十惡,現在專講念頭,念頭是意根所攝,貪瞋痴慢疑,這是惡念。殺盜淫,是身的三種惡;妄語、兩舌(挑撥是非)、綺語(花言巧語)、惡口(說話難聽),口這四種惡;心裡面起的念頭,貪瞋痴,這個合起來叫十惡。有沒有?有。起心動念都落在這些地方,換句話,起心動念已經在造惡業了口沒有造、身沒有造,念頭在造,叫意業。有沒有果報?有,果報在地獄,麻煩可大了。

◈經書是善中之善、純淨純善
◇經書不可不讀
◇真的想斷惡修善,儒釋道三教的經書都要讀
◈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初學的人一門深入
◇我們要修清淨心;學太多、太雜,心散亂,意念不能集中,收不到效果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讀書千遍是戒律,你要遵守,一遍一遍的念遍數

  所以連瑞典漢學家高本漢都勸我們,經書不可不讀,為什麼?經書是善中之善,純淨純善。我們如果真的想斷惡修善,三教的經書都要讀初學的人一門深入,為什麼?我們要修清淨心,學太多、學太雜了,心散亂,意念不能集中,收不到效果。所以老祖宗的教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快!「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讀書千遍是戒律,你要遵守,一遍一遍的念遍數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四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