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9日 星期日

西方教學法,課程交叉排的|老師是很輕鬆;學生腦袋像漿糊一樣|古時私塾教學:一門一門學;絕對不准學兩門|佛學院學生分組,三個人專攻一部經,十年之後出至少二、三十個講經法師|淨空老法師

 

西方教學法,課程交叉排的|老師是很輕鬆;學生腦袋像漿糊一樣|古時私塾教學:一門一門學;絕對不准學兩門|佛學院學生分組,三個人專攻一部經,十年之後出至少二、三十個講經法師|淨空老法師


◈一本書學完,才准學第二本
◇佛的法門多,你要樣樣學就壞了
◇講給老師聽,老師同意,沒講錯,才可以學第二部
◇十三部經要一起學,就搞亂了;一部一部的學
◈一門一門學;絕對不准學兩門
◇西方教學法交叉排課
◇學一點常識,模模糊糊的記得;很容易丟失掉
◇第一年完全學語文,第二年學完全教數學,小孩學的東西一定高:他專心,他不複雜
◇頭一堂語文還沒有完全吸收,第二堂課上數學,又來新的,把頭腦搞亂了

  佛的法門多,你要樣樣學就壞了。學習,我們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根性,試試看。行,老師同意,一本書,這一本書學完之後,才准學第二本。學到什麼程度?你要講給老師聽,老師同意,沒講錯,才可以學第二部。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的小部經,學了十三部。這十三部裡面有《彌陀經》、有《金剛經》、有《普賢行願品》,這是比較大的,分量大的。我跟他學的時候進度很快,一個月一部。這十三部經要一起學,學不會,就搞亂了,一部一部的學。像現在學校排課就很糟糕,按小學生來說,他有四門主要功課,第一個鐘點上語文,第二堂課上數學,頭一堂語文還沒有完全吸收,又來新的,把頭腦搞亂了。如果這四門功課我們來教,這六個學期,第一個學期、第二個學期,就是一年,第一年完全學語文,第二年學數學完全教數學。這個小孩學的東西一定高,為什麼?他專心,他不複雜。這個方法好,中國古時候私塾教學是這個方法。沒有交叉排課的,交叉排課學一點常識,模模糊糊的記得,很容易丟失掉,這不是好的教學法,這西方教學法。我對這個很不贊成。

◇課程交叉排的:老師是很輕鬆;學生腦袋像漿糊一樣
◇古時私塾教學:個別教學。一門一門學;絕對不准學兩門
◇老師希望學生有成就,這是老師的成就
◈佛學院學生分組,三個人專攻一部經
◇十年之後出至少二、三十個講經法師
◇那個時候佛光普照全球
◇緣遇到了要抓住就會有成就

  四十年前我在佛光山,我跟星雲法師討論這個問題,他一定要交叉,為什麼?像學校。你看大學、中學,你去看課程都是交叉排的,一個老師不是教一天很累,他只上一堂課,上完他就走了。老師是很輕鬆,學生一塌糊塗,腦袋像漿糊一樣,不行。我跟李老師在台中,是個別教學,是一門一門學,絕對不准學兩門,這樣扎的根,十三部小部經。然後再回到台中,學了一部《楞嚴》,這是大經。最後一部大經就是《華嚴》,《華嚴》我只聽一卷,八十卷我只聽一卷,這一卷的後頭,後頭我都能講了。我不知道怎麼開頭,頭怎麼開?開頭之後我明白了,後面就沒問題了。老師在台中講《華嚴》,我在台北講《華嚴》,我的進度比他快,我一個星期講三次,老師一個星期講一次,所以我很快就超過他了。老師希望學生有成就,這是老師的成就。我把這些方法告訴星雲法師,他不同意,不同意我就離開了。我那個時候告訴他,我把佛學院一百三十多個學生分班、分組,可以分成四十個組,一組三個人。一組三個人,三個人專攻一部經,多久?十年。我跟他這樣說法,十年。他說這不像學校。我說十年之後,我有把握能教出至少二十到三十個講經的法師,水平在我之上,不在我之下,那個時候佛光普照全球。他還是搖頭。搖頭算了,我就走了。現在老了後悔,他要是把我留到佛光山,留這四十多年,我們對佛教貢獻就太大了,來不及了,光陰再找不回來了。所以很不容易,緣遇到了要抓住就會有成就,抓不住,機會錯過了,後悔莫及。

◈儒釋道統統注重悟性
◇佛教的東西好,禁得起考驗
◇傳到中國,儒、道接受了
◇反應很快,悟性很好,這可造之材
◇反應遲鈍:有謀生的技術,有一技之長
◈古時候國家沒有辦學
◇國家學校是培養政府各級幹部
◇縣考秀才、省考舉人、殿試進士
◇就是現在學士、碩士、博士

  佛教的東西好,禁得起考驗傳到中國,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都是統統注重孩子的悟性反應很快,悟性很好,這可造之材,要好好教他;反應遲鈍,講半天他也聽不懂,那個將來就是他有謀生的技術,他有一技之長,將來可以能找一事生活。所以古時候國家沒有辦學校,國家的學校都是像現在講的黨校,是培養政府各級幹部的,一個縣有一個,叫縣考秀才、省考舉人中央考試是皇上做主考,考進士。進士、舉人、秀才,就是我們現在講博士、碩士、學士,學位的名稱,你拿到什麼學位,是這麼個道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八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88



2023年1月28日 星期六

躡解起行,行起解絕|我知道多少就做多少|做到了,你定慧:清淨心、智慧現前|智慧現前就愈解愈深愈廣,你的行也愈深愈廣|解幫助行,行幫助解,解行相應|忘照同時,能所不二|忘是煩惱習氣,照是諸法實相,斷煩惱跟見菩提同時|淨空老法師

 


躡解起行,行起解絕|我知道多少就做多少|做到了,你定慧:清淨心、智慧現前|智慧現前就愈解愈深愈廣,你的行也愈深愈廣|解幫助行,行幫助解,解行相應|忘照同時,能所不二|忘是煩惱習氣,照是諸法實相,斷煩惱跟見菩提同時|淨空老法師


◈躡解起行,行起解絕
◇理解的我們就做,我知道多少就做多少:一定要真幹
◇做到了,你定慧:清淨心、智慧現前
◇智慧現前就愈解愈深、愈解愈廣;行也愈深愈廣
◇解幫助行,行幫助解:解行相應
◈忘照同時,能所不二
◇忘是煩惱習氣;照是諸法實相
◇斷煩惱、見菩提同時
◇能斷所斷、能證所證是一不是二
◈智與理冥
◇智是能照的智慧;理是所照的自性
◇能照與所照合一了
◇智就是理,理就是智:理智不二,理智一如
◈乃至種種所聞,悉能頓契,與法相應

  底下這兩句話也是祖師大德常說的,「躡解起行,行起解絕忘照同時,能所不二。」這境界高!隨著我們理解的我們就做,我知道多少就做多少,一定要真幹。你做到了,你定慧現前、清淨心現前、智慧現前智慧現前就愈解愈深、愈解愈廣,你的行也愈深愈廣解幫助行,行幫助解,解行相應。能夠達到忘照同時,忘是煩惱習氣,照是諸法實相,也就是說斷煩惱跟見菩提同時,而不是說先斷煩惱後證菩提,不是的,是同時的,能斷所斷、能證所證是一不是二。「智與理冥」,智是能照的智慧,理是所照的自性,明心見性,理是自性,能照與所照合一了智就是理,理就是智,理智不二,理智一如。「乃至種種所聞,悉能頓契,與法相應」。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七三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39-0373



◈忘照同時
◇有時心法兩忘,照體獨立
◇有時照用同時,主賓互用
◇忘是止;照是觀
◇照是看破;忘是放下
◇看破之後你得放下
❖心法兩忘,照體獨立
◇心是能照;法是所照:兩面都放下了,照體獨存
◇照體:境界清楚明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
❖照用同時,主賓互用
◇看破跟放下同時
◇看破是主,放下是賓;放下也可以是主,照見是賓:它可以互用
◇照用同時:了別清楚;確實沒有分別心
◈能所不二
◇能照跟所照是一
◇能放下、所放下,是一不是二

  「忘照同時」,參考資料第七頁,出自於《五燈會元》,禪宗的,「台州萬年雪巢法一禪師:有時心法兩忘,照體獨立。有時照用同時,主賓互用」。忘是止,照是觀,或者我們用章嘉大師他老人家的話,好懂,他教我看破、放下,照是看破,忘是放下看破之後你得放下。這個話的意思,有時心跟法,心是能照,法是所照,兩面都放下了。照體獨存照體是什麼?對於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瞭瞭,確實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境界現前。有時候照用同時,賓主互用,我們還用看破、放下來說,看破跟放下同時看破是主,放下是賓,放下也可以是主,照見是賓,它可以互用照用同時,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在大乘教裡面叫了別,清楚,確實沒有分別心。下面,能所不二能照跟所照是一,能放下跟所放下是一不是二

◈智與理冥
◇冥:暗合、默契
◈境與神會
◇境是所照;神是能照
◈不分能證所證
◇能證、所證是一不是二
◇這都是說契入自性的境界
◇真正體會到萬法一如、萬法一體,同一個自性
◈乃至種種所聞,悉能頓契,與法相應

  「智與理冥」,這都是禪宗的話,「因聞菩薩入見道時,智與理冥」,冥是暗合、默契的意思。「境與神會」,境是所照,神是能照,「不分能證所證」,能證、所證是一不是二這都是說一個人契入自性的境界真正在這個地方體會到萬法一如、萬法一體,同一個自性,無一不是自性所現的。末後一句,「乃至種種所聞,悉能頓契」,頓契就是頓悟,都明白了,「與法相應」,這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境界。經上所說的這些,都是講的真實利益,根熟相應。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九七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0-0397




諸往生者,善根成熟,所聞妙法,悉能契會。
躡解起行,行起解絕。
忘照同時,能所不二。
智與理冥,乃至種種所聞,悉能頓契,與法相應。

◎泉池功德第十七



因聞菩薩入見道時,智與理冥,境與神會,不分能證所證。

五燈會元



遇到淨土:你中了頭獎|只要你抓住這個機會,一句佛號念到底,真正想往生、想親近阿彌陀佛|發願度眾生,沒有智慧、能力、神通度不了:先到極樂去|不離當處,成就一切有緣眾生|淨空老法師

 


遇到淨土:你中了頭獎|只要你抓住這個機會,一句佛號念到底,真正想往生、想親近阿彌陀佛|發願度眾生,沒有智慧、能力、神通度不了:先到極樂去|不離當處,成就一切有緣眾生|淨空老法師


◈遇到淨土:你中了頭獎
◇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往生極樂,就能離開六道十法界
◇八萬四千法門很認真學習,你得定開悟:悟都是小悟;不可能大徹大悟
◇遇到淨土法門:無量無邊人在此地抽獎,你得了頭獎
◇只要你抓住這個機會,一句佛號念到底,真正想往生、想親近阿彌陀佛
◇發願度眾生,沒有智慧、能力、神通度不了:先到極樂世界去
◇到了極樂世界,你的智慧、神通、道力統統具足,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
◇你就有能力在十法界,現身說法,成就他們
◇不離當處,成就一切有緣眾生
◇只有這一門能做到;除這一門之外沒有第二門

  海賢老和尚為我們表法,單單就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蓮池大師就念四個字「阿彌陀佛」,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就能離開六道輪迴,就能離開十法界,這真正得度了。要遇不到這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你都遇到了,你很認真學習,你得定開悟悟都是小悟,不可能大徹大悟,很不容易。唯獨這一門,像中頭獎一樣無量無邊人在此地抽獎,你得了頭獎只要你抓住這個機會,一句佛號念到底,真正想往生,真正想親近阿彌陀佛發願度眾生,你有這個慈悲心,沒有智慧、沒有能力、沒有神通度不了,怎麼辦?先到極樂世界去到了極樂世界,你的智慧、神通、道力,道力就是此地所說的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你統統具足,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你就有能力在十法界、無量無邊的法界裡面,哪個地方有有緣眾生,你全知道,他們起心動念就是感,他跟你有緣,你自然就有應,你不起心不動念也應,也現身說法了。幫助他們,成就他們,你在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離開?沒離開,不離當處,成就一切有緣眾生只有這一門能做到,除這一門之外沒有第二門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七七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