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6日 星期日

真正發菩提心,不能忘失菩提道|最上第一輩:就無為道;當作菩薩道|事一心不亂,還有為|理一心不亂,無為道|離四見,大乘菩薩,無為|自己在無為道了;但是還作菩薩道:菩薩是有為,利益一切眾生|淨空老法師

 


真正發菩提心,不能忘失菩提道|最上第一輩:就無為道當作菩薩道|事一心不亂,還有為|理一心不亂,無為道|離四見,大乘菩薩,無為|自己在無為道了;但是還作菩薩道:菩薩是有為,利益一切眾生|淨空老法師


◈就無為道,當作菩薩道
◇最上第一輩
◇事一心不亂,還有為
◇理一心不亂,無為道
◇離四相,阿羅漢,有為
◇離四見,大乘菩薩,無為
◇前面離相,沒有離見
◇後面離見,不但相沒有了,念頭都沒有了,就是無為道
◇這麼高,在無為道了;但是還作菩薩道:菩薩是有為
◇修一切有為的功德,利益一切眾生;不是為自己

  最上的,第一輩的,上上品往生,這叫最上,就無為道,當作菩薩道。什麼是無為道?理一心不亂,無為道事一心不亂還有為,理一心無為了。《金剛經》上說,它前半部跟後半部不一樣,前半部跟我們說不著相,他離四相,後面是四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個是後面的。前面是相,前面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是有為的,這是阿羅漢所證的,小乘所證的。後半部是大乘菩薩,是無為的,無為是離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前面離相沒有離見後面離見,不但相沒有了,那個念頭都沒有了,這就是無為道。自己有這麼高,在無為道了,但是還作菩薩道,菩薩是有為。有為是什麼?修一切有為的功德,利益一切眾生,為眾生,不是為自己

(中略)

◈真正發菩提心,不能忘失菩提道
◇菩提道就是六波羅蜜:遇到了要真幹
◇遇不到不去求,去求是攀緣
◇遇到了是隨緣,隨喜功德
◇沒有緣去實踐,那就是做不到
◇緣成熟,有機會可以做到,也不能放棄

  所以說,真正發菩提心,不能忘失菩提道菩提道是什麼?就是六波羅蜜。遇到了要真幹,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樁,我們從早到晚時時刻刻都會遇到,遇到怎樣?遇到就得要做。遇不到不去求,去求是攀緣,遇到了是隨緣,隨喜功德,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裡面所修的,要修隨喜功德,不攀緣。有時候我們談話,談到一些問題,特別是現在的社會,社會動亂,地球上的災變很多,天天都有。時時讓我們想著、讓我們談著,談話都談這些問題,這些問題怎麼解決,怎麼拯救?這個可不可以討論?可以,甚至於想出一些方法,但是沒有緣去實踐,沒有這個緣分,那就是做不到緣成熟,有這個機會可以做到,那我們也不能放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一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15




又《漢譯》(《吳譯》同之)曰:「

最上第一輩者…
就無為道。當作菩薩道。奉行六波羅蜜經者。作沙門不當虧失經戒。…
至精願欲生無量清淨佛國,當念至心不斷絕者。」


綜上二經,則知「修諸功德」正指奉行六度。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信、願、行:少一個都不能往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可分割|發菩提心,信也,願也|一向專念,行也|真正相信、發願:這個世間、一切法門,你會統統放下|淨空老法師

 


信、願、行:少一個都不能往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可分割|發菩提心,信也,願也|一向專念,行也|真正相信、發願:這個世間、一切法門,你會統統放下|淨空老法師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
◇淨宗的宗旨:信願持名
◇信願是發菩提心;持名是一向專念
◇二者,不可分割:發菩提心,信也,願也;一向專念,行也
◇信願行三,缺一不可
◇信、願、行:少一個都不能往生
◇真正相信、發願,你就能把這個世間、釋迦牟尼佛所說一切法門,統統放下,一向專念,決定求生淨土,不再走冤枉路

  「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宗是什麼?宗有三個意思,記住,第一個主要的,第二個重要的,第三個尊崇的、尊重的、崇高的,有這三個意思。淨宗的宗旨是什麼?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最尊崇的,就是信願持名信願是發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所以本經的經文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蕅益大師,在我們中國第九代祖師,第九祖,他把它濃縮了,更簡單,四個字,信願持名,信願就是發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這是淨宗的宗旨。「因上二者」,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可分割。發菩提心,信也,願也。一向專念,行也」。淨宗這三個是不能夠少一個的,三資糧,信、願、行,少一個都不能往生。一定要相信,一定要發願,真正相信、發願,你就能把這個世間,再有,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法門,你會統統放下,一向專念,決定求生淨土,不再走冤枉路。三資糧具足,一個都不缺。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一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15




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
因上二者,不可分割。

發菩提心,信也,願也。
一向專念,行也。
信願行三,缺一不可。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2023年2月25日 星期六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淨宗修學核心|彌陀四十八願,為什麼幫助你一生作佛?因為你的心是佛,是你的心在作佛:阿彌陀佛給我們做個增上緣|內重己靈,明此根本,方能生起無量無邊自覺覺他之妙行|淨空老法師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淨宗修學核心|彌陀四十八願,為什麼幫助你一生作佛?因為你的心是佛,是你的心在作佛:阿彌陀佛給我們做個增上緣|內重己靈,明此根本,方能生起無量無邊自覺覺他之妙行|淨空老法師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淨宗修學核心
◇汝自思惟、汝自當知、汝應自攝,此三個自字皆直指當人自性,開顯妙心
◇這就是靠自己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己分
◇信心難,真難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得相信;你要不相信它就難了
◇彌陀四十八願,為什麼幫助你一生作佛?因為你的心是佛,是你的心在作佛:阿彌陀佛給我們做個增上緣
◈內重己靈,明此根本
◇己靈就是自性;明此根本就是明心見性
◇大乘佛法修行是以這個為目標,到明心見性就算畢業,這就見佛
◇明此根本之後,統統到實報土去修行,這叫法報微妙
◈生起無量無邊自覺覺他之妙行
◇妙行是菩薩行,你智慧、神通、道力跟佛很相似,你才有能力自覺覺他
◇自覺,提升自己
◇覺他,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

  「上文世間自在王如來」,答覆他的三句,「汝自思惟、汝自當知、汝應自攝,此三個自字皆直指當人自性」,這就是靠自己,「開顯妙心」,這要靠自己,「正《觀無量壽佛經》中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這個意思,這是己分。學佛的人,特別是念佛求往生的人,我們常講信心難,真難。《觀經》上這兩句話是淨宗修學的核心,總綱領,那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得相信,你要不相信它就難了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為什麼幫助你一生作佛?因為你的心是佛,是你的心在作佛,阿彌陀佛給我們做個增上緣這個增上緣非常重要。所以這個底下講的「玄旨」,玄妙的宗旨。「但欲一切眾生內重己靈,明此根本方能生起無量無邊自覺覺他之妙行」。這句話內重己靈,這個己靈就是自性。明此根本就是明心見性大乘佛法,修行是以這個為目標,到明心見性就算畢業,這就見佛明此根本之後到哪裡?統統都是到實報莊嚴土去修行,這叫法報微妙。明心見性,方能生起無量無邊自覺覺他之妙行,這個妙行是菩薩行,就是你有智慧、神通、道力跟佛很相似,好像差不多,你才有能力自覺覺他自覺,提升自己;覺他,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是妙行。

◈非我境界,請佛廣演,是即外慕諸聖
◇把自己丟掉,靠我不行,我做不到
◇我完全要靠老師,完全求助於大聖大賢
◈淨宗為他力法門
◇淨宗所以能三根普被,一生成辦,凡夫二乘例登不退,皆仗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力,此即仗他力
◈三根普被,一生成辦
◇上根是菩薩;中根是聲聞;下根是六道凡夫
◇只要你接受這個法門,一生就圓滿了
◇一生成辦什麼?成佛之道
◈凡夫二乘例登不退
◇凡夫就是人天;二乘是聲聞、緣覺,統統都登三不退,阿惟越致菩薩,法身大士
◈皆仗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力
◇完全要靠阿彌陀佛一乘願海
◇四十八願,我們依靠這個
◇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真正相信靠阿彌陀佛靠得住
◇六字洪名能量無與倫比
◇完全仰仗他力,不靠自己,靠他力

  「今法藏菩薩再請曰非我境界,請佛廣演,是即外慕諸聖」。這個意思好!非我境界是把自己丟掉,靠我不行,我做不到請佛廣演,演是演說,身行言教,這個演字有這個意思,我完全要靠老師,這是完全對外求助於這些大聖大賢。峻諦師說:「此乃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也」。「此語道破淨宗玄微,世稱淨宗為他力法門淨宗所以能三根普被,一生成辦,凡夫二乘例登不退,皆仗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力,此即仗他力」。我們為什麼能信?就是根據這個,我們相信這些話,字字句句是真的,沒有一個字是虛假的,實在真相是這個樣子的。淨宗,你看看三根普被,三根是上中下,上根是菩薩,中根是聲聞,下根是六道凡夫只要你接受這個法門,一生就圓滿了。成是成就,辦是辦妥了,一生成辦什麼?成佛之道,一生就搞定,這還得了!凡夫就是人天,二乘是聲聞、緣覺,統統都登不退轉,就是三不退,三不退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法身大士。皆仗,完全要靠阿彌陀佛一乘願海,一乘願海就是四十八願,我們依靠這個。我們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一點都不懷疑。我們真正相信靠阿彌陀佛靠得住,絕不會叫我們失望。六字洪名這個能量無與倫比,這個就是完全仰仗他力,他是阿彌陀佛,不靠自己,靠他力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七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57




上文中世間自在王如來答曰:「汝自思惟」、「汝自當知」、「汝應自攝」,此三個「自」字皆直指當人自性,開顯妙心,
正《觀無量壽佛經》中「是心是佛」之玄旨。

但欲一切眾生內重己靈,明此根本,方能生起無量無邊自覺覺他之妙行。
今法藏菩薩再請曰「非我境界」,請佛廣演,是即外慕諸聖也。


峻諦師曰:「此乃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也。」
此語道破淨宗玄微,


世稱淨宗為他力法門。

淨宗所以能三根普被,一生成辦,凡夫二乘例登不退,
皆仗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力,
此即仗他力。

◎至心精進第五




2023年2月24日 星期五

拋卻己分,專歸佛力|靠自力,業障有一點不乾淨就成了障礙|情執是凡夫煩惱的根,這個根要拔掉,你才真的信淨土、能往生|帶業,帶舊業不帶現行|現行不能帶:這個阿彌陀佛沒有辦法|淨空老法師

 


拋卻己分,專歸佛力|靠自力,業障有一點不乾淨就成了障礙|情執是凡夫煩惱的根,這個根要拔掉,你才真的信淨土、能往生|帶業,帶舊業不帶現行|現行不能帶:這個阿彌陀佛沒有辦法|淨空老法師



◈拋卻己分,專歸佛力
◇一切眾生成佛都靠自力,業障有一點不乾淨就成了障礙
◇現在不靠自力,靠佛力,這就是特別法門之處
◇八萬四千法門是自力法門,門門都得靠自己
◇只有淨宗法門靠佛,叫二力法門
◇我自己一心依靠阿彌陀佛,這是我的力量
◇阿彌陀佛真正以他的弘願、成就來幫助我們
◈彌陀建立極樂道場幫助我們
◇極樂世界是他建的,我們得靠他
◇自己修真是困難,能成功:如果真的懂得方法
◇一門深入,十年薰修: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天天這樣修
◇如果有個道場在那共修,可能就不要十年;三、五年就成功

  拋卻己分,專歸佛力,斯乃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也。」這不可思議,這是峻諦師他的心得報告,他看出這個門道。法藏菩薩在此地開一個他力法門,為什麼?一切眾生成佛都是自力,都靠自力,無量劫的修行,現在不靠自力,靠佛力、靠他力,這就是特別法門之處。如果我們今天要是求自己,要靠自己的力的話,那真的是無量劫,要消業障,業障要消乾淨,有一點不乾淨就成了障礙。我們就想想,通途所說八萬四千法門,要知道八萬四千法門是自力法門,門門都得靠自己。只有淨宗這個法門靠佛,我們要不靠佛,怎麼能成就?所以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我自己一心依靠阿彌陀佛,這是我的力量阿彌陀佛真正以他的弘願、以他的成就來幫助我們。他建道場,極樂世界是他建的,我們得靠他。好像現在我們自己修學,我們無所依靠,自己修,真是困難。能成功,如果真的你懂得方法,你一心精進,十年你能有成就。你就依著古大德教給我們的,一門深入,十年薰修,這是什麼?這是修戒、修定、修慧,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天天這樣修,十年如一日,念念這樣修,十年如一日,十年如一念,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如果有個大福德的長者,他建了個佛學院、建了個道場,我們依靠他,那裡共修,可能就不要十年,三年、五年就成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只要我們真的肯去,萬緣放下,專修淨土,專依往生經
◇一心就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他的什麼念頭都沒有
◇一切自己想學的,到極樂世界去再學
◇到極樂頭一個好處,你無量壽
◇這個世界很麻煩,修行還沒有成就,壽命到了
◇善根深厚,來生又遇到佛法接著再修,至少中斷二十年,再從頭來起
◇所以這個世間修行進進退退

  現在阿彌陀佛在西方建立極樂世界,建立這麼個道場來幫助我們只要我們真的肯去,現在萬緣放下,專修淨土。專依古大德講往生經,往生經就是五經一論,就是淨土經典,一心就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他的什麼念頭都沒有一切自己想學的都到極樂世界去再學到極樂世界頭一個好處,你無量壽,你不會受壽命的限制。這個世界很麻煩,修行還沒有成就,壽命到了,你說你麻不麻煩!壽命到了就不行了。縱然這一生修得不錯,斷惡修善,持戒念佛,修得不錯,來生繼續得人身。善根深厚,來生又遇到佛法,接著再修,至少耽誤二十年,你看中斷二十年,中斷二十年再從頭來起所以這個世間修行進進退退,這是決定免不了的。

(中略)

◈淨宗超情離見,不可思議
◇究竟方便,果覺因心之無上妙諦
◇淨土宗跟禪宗沒有兩樣,禪宗超情離見,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淨宗也不例外
◇情執不放下,凡夫見解,你怎麼能夠離開?
◈情執是凡夫煩惱的根
◇關鍵的還是情執
◇這個根要拔掉,你才真的信淨土、能往生
◈帶業,帶舊業不帶現行
◇現行不能帶:這個阿彌陀佛沒有辦法
◇你要有能力把現前的煩惱控制住
◇你念阿彌陀佛這個力量強,石頭壓草,沒斷根,但是能壓得住情見。這叫會念佛,叫念佛功夫
◇真的壓住,最起碼的叫功夫成片,就能夠自在往生
◇如果有緣眾生很多,多帶幾個到極樂世界去,可以在這多住幾年
◇有人深信不疑、能理解、願意跟他學,這叫有緣人
◇不可思議,究竟方便:不必斷煩惱;只要功夫把煩惱伏住

  「峻諦師開他力門之說,正明淨宗超情離見,不可思議究竟方便,果覺因心之無上妙諦」,這句話說得好!真正說明淨土宗跟禪宗沒有兩樣,禪宗超情離見,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淨宗也不例外情指情執,見指見解,見解都不是正確的,凡夫知見,你完全超越了。重要的還是前面這兩個字,情執不放下,凡夫見解,就是凡人的看法,你怎麼能夠離開關鍵的還是情執情執是凡夫煩惱的根這個根要拔掉,你才真的相信淨土,你才真的能夠往生帶業,帶舊業不帶現行現行是現前造作,這個不能帶,這個阿彌陀佛沒有辦法。所以,你要有能力把現前的煩惱控制住,它不起作用。有沒有?有,沒斷,但是它不起作用。為什麼不起作用?你念阿彌陀佛這個力量強,這個力量把情見壓住,石頭壓草,沒斷根,但是能壓得住。這叫會念佛,這叫念佛功夫真的壓住,就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裡最起碼的叫功夫成片,有這樣的功夫就能夠自在往生,他想什麼時候走就可以什麼時候走,雖有壽命他不要了,他能提前走。如果這個世間有緣的眾生很多,什麼叫有緣?他的身行言教有人深信不疑、有人能理解、有人願意跟他學,這叫有緣人。有緣人他就應該要度他,多帶幾個到極樂世界去,他可以在這個世界多住幾年,幫助這些人;有緣人都沒有了,他立刻就走了。所以,得到功夫成片的人,他住在這個世間是這麼個因緣,沒有這個因緣他就走了。這是這個法門的殊勝,就是「不可思議,究竟方便」,不必斷煩惱,只要功夫把煩惱伏住

◈用彌陀果覺,做為修淨土的因心
◇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是果覺
◇這是無上妙諦
◇研究經教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
◇如果是真誠的信心,教不要了
◇一句佛號圓滿具足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的聖教,都不出阿彌陀佛這一句
◇自行化他就一句
◇什麼是佛法?阿彌陀佛
◇佛法怎麼修?阿彌陀佛
◇真正是超情離見,不可思議
◇一個真正念佛人,三年決定得生
◇凡夫三年,到極樂世界成為阿惟越致菩薩
◈為什麼不肯下定決心?這裡頭有疑
◇研究經教是搞明白,疑惑就斷了,斷了就真信,真信就真幹
◇幫助有緣的人,經教講不清楚,他不能相信;不但要講清楚,還要做榜樣給人看

  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是果覺,我們用果覺做為因心,我們現在修淨土的因,因心是彌陀果覺。用彌陀果覺做為我們現在的因心這是無上妙諦,這個就是這個法門的特別,它不是念經、不是念咒。我們今天修淨土,為什麼研究經教?研究經教的原因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我們現在對於這個法門信心不足。如果是真誠的信心,教要不要?不要了,要這個幹什麼?一句佛號圓滿具足具足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的聖教,都不出阿彌陀佛這一句,你說這還得了嗎?一句就行了,自行化他就一句。人家問你什麼是佛法?阿彌陀佛。再問你佛法怎麼修?阿彌陀佛。就一句,真妙!真正是超情離見,不可思議,一點都不錯。一個真正念佛人,如果沒有這個法緣,三年決定得生,《淨土聖賢錄》是證據,《往生傳》是證據,一點都不假,不浪費很多時間。諸位想想,凡夫三年到極樂世界成為阿惟越致菩薩,你去找找八萬四千法門,還有哪個法門能跟它相比?你決定找不到。為什麼我們不肯下定決心?這裡頭有疑研究經教的目的是搞清楚、搞明白,疑惑就斷了,斷了就真信,真信就真幹了。所以學習經教的目的就在此地,這總要知道。如果我們有緣的人多,你還要幫助一些跟你有緣的人,那你經教要講不清楚的話,他也不能相信;不但要講清楚,自己還要做榜樣給人看,我真做到了,這才能成就。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八三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39-0183




雖有三義不同,拋卻己分,專歸佛力,斯乃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也。」


峻諦師「開他力門」之說,
正明淨宗
超情離見,
不可思議,
究竟方便,
果覺因心之無上妙諦。

◎至心精進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