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3日 星期六

我們為什麼不能成功?就是有不自然|讀經起心動念,是凡夫在讀書|讀經、念佛,只要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都叫修首楞嚴大定、修自然中自然相|行住坐臥,無一不是自然中自然相|淨空老法師

 


我們為什麼不能成功?就是有不自然讀經起心動念,是凡夫在讀書|讀經、念佛,只要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都叫修首楞嚴大定、修自然中自然相|行住坐臥,無一不是自然中自然相|淨空老法師


◈修首楞嚴大定、修自然中自然相
◇讀經起心動念,是凡夫在讀書;不起心動念,是在修大定
◇讀經、念佛,只要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都叫修首楞嚴大定、修自然中自然相
◇禪宗極則事;淨土理一心不亂

  我們讀經,如果起心動念是凡夫在讀書,如果不起心動念他是在修大定。沒有起心動念,讀經是修定,念佛是修定,無論幹什麼,只要心裡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都叫修首楞嚴大定,都在修自然中自然相。所以念老在前面告訴我們,宗門極則事,宗是禪宗,禪宗裡面修學最高的境界就是這個,在淨土裡頭理一心不亂

(中略)

◈自然中自然相,我們要把它學會
◇行住坐臥,無一不是自然中自然相
◇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是自然
◇不自然就麻煩

  所以這自然中自然相,非常有味道,我們要把它學會,要把它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行住坐臥,無一不是自然中自然相。什麼叫自然?記住一句話,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是自然

  我們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不自然了,不自然就麻煩

(中略)

◈我們為什麼不能成功?就是有不自然
◇讀書想裡面的意思,那很操心,不自然
◇意思不想,用不起心不動念去讀經,讀上千遍、萬遍,會開悟:它跟自然相應,它是自然中自然相,就會相應

  我們讀書要想裡面的意思,那很操心,不自然。念書怎麼念?一直念下去,經裡頭的意思不想,用不起心不動念這個方法去讀經,讀上千遍,再讀上千遍;讀上萬遍,再讀上萬遍,有味道,會開悟,為什麼?它跟自然相應,它是自然中自然相,就會相應我們為什麼不能成功?就是有不自然,道理在此地。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八七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87




如宗門《寶鏡三昧》曰:「
潛行密用,如愚如魯,
但能相續,名主中主。」

此正不墮法身數中。
毘盧頂上行走,
禪宗極則事,
淨宗之寂光上上品也。

以此為志願,故云「無上」。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2023年9月22日 星期五

咱們不會用真真:向真真靠攏;不要遠離|待人接物一片真誠:這個真誠不是真真,是從真真裡流出來的;它的本體是真真|為什麼你不動搖?因為你住在真真,所以你淨定安樂、自在無礙|淨空老法師

 

咱們不會用真真:向真真靠攏;不要遠離|待人接物一片真誠:這個真誠不是真真,是從真真裡流出來的;它的本體是真真|為什麼你不動搖?因為你住在真真,所以你淨定安樂、自在無礙|淨空老法師


◈真真潔白
◇真者:一真法界、真如本性、妙明真心、真實之際中之真字
◇本自清淨,什麼都不能染污它
◇真真:表非對妄而說之真;蓋為絕待之真。乃真中之真
◇真假的真,並不是真真。有真就有妄,有妄就有真:那是對立的真
◇真真是自性:自性沒有對立的,絕對之真、真中之真

  「真者,即一真法界」,所以叫「真真潔白」,為什麼?它從來沒有染污過,惠能大師說得好,本自清淨,什麼都不能染污它。一真法界,「真如本性,妙明真心,與本經真實之際中之真字」,一個意思。「今云真真者」,說了兩個真,「表非對妄而說之真」,世間人常講真的,真的對面是假的,假的對面是真的。真真沒有對面的,就是真的。真假的真並不是真真,真真是自性,自性沒有對立的,這才叫真真有真就有妄,有妄就有真,那是對立的真,那不是真真,不是自性。這裡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真真是自性,不是對立的。這一句說得好,說得非常重要,讓我們不至於產生誤會,這個真,真如自性,真如自性是沒有對比的,這就是絕對之真,絕對之真,「真中之真」。

◇潔者,無垢。白者,無染
◇即: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心性無染本自圓成
◈保任此無染本淨之絕待真心
◇本自清淨:就是真真、無垢無染
◇所保任者,正是此無染本淨之絕待真心
◇完全用真心;不用妄心
◇待人接物一片真誠:這個真誠不是真真,是從真真裡流出來的;它的本體是真真
◇顯示在外面是:不自欺,不欺人
◇我們要用這個方法,對待持名念佛,希望這句佛號不中斷,真正能保持

  「潔」,潔是「無垢」,沒有染污,「白」是清白,潔白,白者,「無染六祖曰: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六祖向五祖報告的時候,性是什麼樣子,這是第一句,第一句就是真真,就是無垢。白,無染,潔是無垢,白是無染。所以這四個字,能大師講的跟這是一個意思,本自清淨。下面舉百丈禪師的話,也就是百丈禪師所說的,「心性無染,本自圓成」。圓是圓滿,成是成就,本自圓成。這裡頭的意思很深。「所保任者,正是此無染本淨之絕待真心」。禪宗功夫就在此地,完全用真心,不用妄心,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一片真誠。這個真誠不是此地所說的真真,這個真誠是從真真裡面流出來的,它的本體是真真,流出來的我們叫真誠心,或者我們叫真誠,誠意的誠,處事待人接物,顯示出來外面是,絕沒有欺騙人,不自欺,不欺人,這是真,真的,外面的樣子。我們要用這個方法,對待我們持名念佛,希望我們這句佛號不中斷,真正能保持

(中略)

◈淨定安樂
◇這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皆大歡喜
◇淨:就是不染,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受干擾
◇定:是不動搖
◇為什麼你不動搖?因為你住在真真,所以你淨定安樂、自在無礙
◇安然自在,任運常樂
◈一旦開達明徹
◇一旦者,指之某一剎那際,一念間
◇無上是行不到處,故無行程可計,即無期限可言
◇只是在無心三昧中,突然觸著碰著,摸著向上關捩子,剎那相應,究極心源,契入理一心
◇開者,心開。達者,了達
◇明者,明白:洞然明白
◇徹者,透徹,亦指徹悟。所悟者何?只是自然中自然相
◇狂人迷失本頭,狂走尋覓,是不自然;一旦狂歇,歇即菩提,本頭宛在,何等自然

  『淨定安樂』,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佛家裡面講皆大歡喜,歡喜什麼?淨定安樂,你怎麼會不快樂?人生最高的享受,還有這個嗎?淨就是不染,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受干擾定是不動搖為什麼你不動搖?因為你住在真真,所以你淨定安樂,你自在無礙。這個安樂兩個字,「安然自在,任運常樂一旦者,指之某一剎那際」。一念間。「因此無上是行不到處,故無行程可計,即無期限可言只是在無心三昧中,突然觸著碰著,摸著向上關捩子,剎那相應,究極心源,契入理一心。故云一旦開達明徹開者,心開。達者,了達。明者,明白。如《信心銘》曰:洞然明白徹者,透徹,亦指徹悟。所悟者何?只是自然中自然相」。妙不可言!《楞嚴經》裡有個比喻,「狂人迷失本頭,狂走尋覓,是不自然。一旦狂歇,歇即菩提,本頭宛在,何等自然」。

◈在賢公念佛功夫中體會到三種自然
◇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希望我們能夠契入少許
◇怎麼契入?用這一句佛號
◇自然契入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
◇最後示現自然往生極樂世界,何其自然

  這個幾句把「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講絕了,妙絕了!深深體會,像念老所說的,何等自然。我們今天希望,我們能夠契入少許怎麼契入?用這一句佛號海賢老和尚念佛,我們在他念佛功夫當中體會到三種自然,就是自然契入功夫成片,自然契入事一心不亂,自然契入理一心不亂,所以他最後為我們示現的是自然往生極樂世界,何其自然

(中略)

◈向真真靠攏;不要遠離
◇咱們不會用真真:向真真靠攏;不要遠離
◇要懂得主中主,自然中自然相
◇怎麼開悟的?自然中自然相
◇持戒自然的,沒有絲毫勉強,性德
◇尊崇聖賢教誨是自然的,自性本有的;不是外來的
◇智慧神通自在,樣樣都是自然的
◇只要真心用久了,不知不覺自自然然,其味無窮

  咱們不會用真真,向真真靠攏,向這個方向靠攏,總靠著這邊,不要遠離要懂得禪宗裡頭,主中主的味道,那就是自然中自然相怎麼開悟的?你就用這句話告訴他,自然中自然相。你看,持戒自然的,沒有絲毫勉強,性德,怎麼忍心殺人害人?那個不自然,怎麼忍心騙人?那也是不自然,尊崇聖賢教誨是自然的,這些美德全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外來的智慧神通自在樣樣都是自然的,說到自然就跟自性、跟真心連在一起,只要用真心用久了,不知不覺自自然然,其味無窮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八六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86




「真」者,

一真法界,真如本性,妙明真心,
與本經「真實之際」中之真字。

今云「真真」者,表非對妄而說之真,蓋為絕待(即絕對)之真。乃真中之真也。


「潔」者,無垢,
「白」者,無染。
即六祖曰:「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亦即百丈禪語:「心性無染,本自圓成。」

所保任者,正是此無染本淨之絕待真心。

(中略)

「淨定」者,其心清淨,寂然不動也。

「安樂」者,安然自在,任運常樂也。


「一旦」者,指之某一剎那際。

因此「無上」是行不到處,
故無行程可計,即無期限可言,
只是在無心三昧中(據高峰禪師語),突然觸著碰著,摸著向上關捩子,剎那相應,究極心源,契入理一心。故云「一旦開達明徹」。

「開」者,心開。
「達」者,了達。
「明」者,明白。如《信心銘》曰:「洞然明白。」
「徹」者,透徹,亦指徹悟。
所悟者何?只是「自然中自然相」。

如《首楞嚴經》狂人迷失本頭,狂走尋覓,是不自然。
一旦狂歇,歇即菩提,本頭宛在,何等自然。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2023年9月21日 星期四

潛行密用,如愚若魯,但能相續,名主中主|真真主主能相續|回歸自然就證得|自然是什麼樣子?不起心、不動念|心裡面沒有念頭:妄念沒有;正念也沒有|淨空老法師

 


潛行密用,如愚若魯,但能相續,名主中主|真真主主能相續|回歸自然就證得|自然是什麼樣子?不起心、不動念|心裡面沒有念頭:妄念沒有;正念也沒有|淨空老法師


◈此道窮理盡性,更無過者
◇無上者,言此道窮理盡性,更無過者
◈潛行密用,如愚若魯,但能相續,名主中主
◇參禪修行外表看不出來,推他不動,喊他不應,他真的在參;我們看像個呆子一樣
◈真真主主能相續
◇他能念念相續,什麼念?無念,不起心不動念
◇念念都是沒有起心動念:這就是真心、真真
◇真真是主中之主
◇為什麼叫主中主?能生萬物
◇能大師,外面舂米破柴;裡面他真真、主主,相續不斷
◇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這幾句話就是真真、主主

  「無上者,《往生論註》曰:無上者,言此道窮理盡性,更無過者」。這個道,理到盡頭了,理到盡頭,窮理盡性,性達到圓滿了,沒有絲毫欠缺了,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樣能超過,就這個意思。「如宗門《寶鏡三昧》曰:潛行密用,如愚若魯,但能相續,名主中主」。宗門裡頭參禪,怎麼參法?此地舉個例子,這是很高的境界。他們修行外表看不出來,也沒看到他用功,要是盤腿面壁,他在那裡打瞌睡,你叫他,他也不答應你,你推他,他也不動,喊他不應。實在講,他真的在參。所以我們看起來,如愚,像個呆子一樣,魯也是愚笨,跟愚的意思一樣,沒有智慧,愚痴人,看樣子,他是這麼個樣子。可是怎麼樣?他能念念相續,什麼念?無念,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念念相續,念念都是沒有起心,念念都是沒有動念,這是什麼?這就是真心,這就是真真真真是主中之主為什麼叫主中主?能生萬物,惠能大師說「能生萬法」。那麼我們就知道了,惠能大師在黃梅,每天幹什麼?舂米破柴,外面是在幹活,舂米破柴,裡面怎麼樣?裡面他真真、主主,他相續不斷。那這樣的境界可以說五祖會下找不到第二個人。他確實是大徹大悟,他用真真,他用主主,真真主主能相續。惠能怎麼開悟的?他的報告二十個字就解決了:「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能大師這幾句話講什麼?就是講此地的真真,宗門裡面講的主中主。

◈不墮法身數中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超越了
◈毘盧頂上行走
◇毘盧頂上行,超越了
◇上面是平等境界,常寂光、法身,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全在常寂光中
◇我們確實是在毘盧頂上行,自己一點感覺都沒有;所感覺到的都是煩惱痛苦,起心動念全是造業障
◇錯了不知錯:這錯中之錯,更錯了

  「此正不墮法身數中」。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超越了,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最高的是等覺,他是妙覺,超越了。「毘盧頂上」,毘盧遮那佛,毘盧遮那佛是法身佛,法身沒相,我們要給他塑個像,把他供在大殿裡,這是毘盧遮那如來,讓它來代表法身佛,毘盧頂上行,超越了,為什麼?超越上面是平等境界,常寂光,淨土叫常寂光,教下叫法身,法身是什麼?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全在常寂光中。也就是,我們確實是在毘盧頂上行,自己不知道,一點感覺都沒有,所感覺到的都是煩惱痛苦,起心動念全是造業障,幹這個事情,錯了。錯了怎麼樣?不知錯,這錯中之錯,更錯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八六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86



◈回歸自然就證得
◇真主,既是真又是主,主之外都是賓,賓跟主是一不是二
◇大乘佛法裡面沒有假的,純真無妄:回歸自然就證得
◇自然是什麼樣子?不起心、不動念
◇心裡面沒有念頭:妄念沒有;正念也沒有

  前面講真真,真中之真,主中之主,真主。伊斯蘭的上帝叫真主,既是真又是主,主之外都是賓,賓跟主是一不是二大乘佛法裡面沒有假的,純真無妄,什麼人能證得?回歸自然就證得自然是什麼樣子?自然是不起心、不動念,就自然;心裡面沒有念頭,妄念沒有,正念也沒有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八七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87




「無上」者,

《往生論註》曰:「無上者,此道窮理盡性,更無過者。」


如宗門《寶鏡三昧》曰:「
潛行密用,如愚如魯,
但能相續,名主中主。」

此正不墮法身數中。
毘盧頂上行走
禪宗極則事,
淨宗之寂光上上品也。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