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8日 星期一

病有六緣(淨空老和尚開示)

 


病有六緣(淨空老和尚開示)

  『病』是疾病,病很多種,佛經上常講的三大類, 第一類是外面來的疾病,像傷風感冒、飲食不小心,這一類的叫生理上的病。生理上的病得要找醫生,藥物給你調理治療,你的病能夠好。第二種叫冤業病,冤親債主來附體讓你生病,病重的時候奪取你的性命,這個,醫生治不好的,因為它跟醫藥沒關係。這一類的病,在宗教裡頭求化解,來調停、來化解,如果對方接受,他離開,病就好了。所以像誦經拜懺有時候有效,有時候沒有效,這一類的病有效,前一類傷風感冒沒效,你一定找醫生。第三種是最麻煩的,自己造的罪業太深了,所感得的病,你看不是生理上的,又不是冤親債主找的,是自己罪業感應的病。這是最難治的,這是宗教祈禱沒效,醫生治療也沒效,這叫業障。這個病有沒有辦法治?有,真正懺悔,自己要認真反省做過哪些錯事,害過哪些人。真正懺悔,改過自新,改邪歸正,能好。

  我們這個地方也有一些資料,「業病」,這《佛光大辭典》上,業病就是業障病,宿業所感的疾病,這是說或是過去生中,或是這一生當中,年輕無知造作許多惡業自己不知道,但是現在緣成熟病發了。「痿困於床,苦楚萬般,求生不能,求死不得」,這種病在現在很多,我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知道這病是從哪來的。後面說,「此乃罪過之所招,殃咎之所引」,說明這個病的原因。「非藥石所能治癒」,醫藥不能治的,因為它跟醫藥沒關係,它不是身體的病。這是心病,造的罪業太多,造得太重,才發這個病。「惟須懺悔業障」,這病怎麼治法?真誠懺悔,認錯改過自新。最好是能夠發露懺悔,我所做的罪過讓大家都知道,每個人罵我一句,這就叫消業障;每個人看到你的時候瞪你一眼,都是幫你消業障的。所以自己的過失,知道的人愈多愈好,業障消得快;如果是藏著不讓人知道,這麻煩大了,你得慢慢受罪,沒完沒了。「讀誦書寫經典」,這是消業障,「供養讚歎諸佛菩薩布施法界眾生,以其功德消業除病」,這提供你好方法。我們遇到這些病人,一般都讀誦什麼經典?讀《地藏經》的最多。這是什麼原因?跟餓鬼、地獄造這種罪。讀《十善業道經》也都很有效果。

  我們早年住在新加坡的時候,新加坡居士林的老林長陳光別老居士,銀行家,當地的大富長者。一生雖然拜佛,但是沒有時間學教,工作太多,事業很多,非常忙碌,每天只是燒燒香,磕三個頭。到他晚年生病不能上班,在家裡頭養病。他的家很大,佔地面積很廣,家裡面前後都有院子,人口也眾多。在家裡養病,這沒事了,就想到我在居士林講經,他就告訴李木源,把我講經的錄像帶,那個時候錄像帶,大盤的錄像帶,拿回到他家去給他看。每天八個小時聽經,除了聽經之外就念佛,足足聽了兩年,念了兩年佛,跟李木源居士說,他想往生極樂世界。真有這個本事,這是什麼?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兩年不間斷,聽《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不得了!

  李木源居士說,不行,你不能走,你要走了之後,這個居士林會亂成一團糟,沒有人能領得起來,求他多住幾年。他答應了,答應這又多住了兩年,老樣子,就聽四年經,念四年佛。把居士林的事情重新安排,他把他的董事長辭掉,人事安頓好了,告訴李木源,真要走了。走的前一天,找我去給他做三皈依,他躺在床上,給他做三皈依,送他三皈五戒證書,第二天就走了。在走之前,他在一張紙頭上,好像是寫八月初七寫了十幾個,八月初七寫了十幾個,家裡沒有人敢問他,也不知道什麼意思。他走的那一天就是八月初七,三個月之前他就知道,預知時至。晚年這一場病是他的增上緣,如果沒有這場病,他決定不能往生。因為有一場病,他不管事了,所以他每天能聽八個鐘點經,除聽經之外他就一句佛號,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功夫成就了。

  他往生,他在生病的期間,也就是差不多最後的三個月,居士林那個時候辦弘法人才培訓班,短期的三個月一期,這些學生都到他家裡幫他助念。往生之後是第二天還是第三天,助念是二十四小時不中斷,輪班去的,一班四個出家人,哪個班去的我不知道,因為我在香港講經。他們打電話告訴我,說居士林有個同修被附體,什麼人附體?老林長陳光別的冤親債主,很多有幾百人,他們跟著法師,法師換班的時候回來,跟著法師到居士林來,居士林的護法神准他們進來。他們來是來告訴大家,老居士真的往生,他們來報信,真往生了。這些冤親債主很喜歡,不鬧事,不找麻煩,要求聽經,要求念佛。打電話給我,我說趕快給他們立牌位,請他們到講堂去聽經,念佛堂去念佛。結果這些附體的靈說,講堂、念佛堂光太強,他們不敢進去。最後商量結果他們要求在齋堂,那齋堂裝上一個電視機,想聽什麼經?聽《十善業道經》、《地藏經》。我們同意了,日夜播放,一遍一遍的播放播了三個月,他們大概都往生,都走了。肯定都是往生善道,人道、天道,也有少數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好。這是事實證明真有鬼神,真有冤親債主。他們看到你往生,佩服你,歡喜,不找麻煩,過去的這些怨恨一筆勾消,求超度,我們統統都給他做。這是消業除病。

  另外《大智度論》裡頭講有二種病,因為現在社會上這太多了,經論上說的,我們要知道一些。第一種「先世行業病」,不是這一生的,過去生的。「謂因先世好行鞭杖拷掠」,就是拷打。「閉繫種種惡法,惱害眾生,故感今世多病,是名先世行業病」。行是你的行為,你的造作不善,如果是對人罪就更重,這喜歡打畜生。過去古人家庭環境稍微好的,一定有養馬、養驢,做什麼?交通工具,出門在古時候,最好的交通是馬車、牛車。這些畜生,這畜生還要耕作,農田裡頭耕作,你要是不喜歡牠,狠狠的用鞭子去抽牠,這都造業,這個業都要有報的,不是造了不受報。我聽到有個人告訴我,她的先生每天無緣無故用鞭子抽她,也不知道他什麼緣故,被她先生欺負一輩子,她也不想離婚,很怪。以後遇到一個人,那個人告訴她,妳跟妳先生的關係,妳前生是個農夫,妳先生是妳的一條牛,牠替妳耕作,妳常常鞭打牠,所以今天他打妳;沒有關係,再有幾個月就滿了,以後就不再打妳了。果然如此,一報還一報,還清楚不想再打妳。所以人一生的際遇,要相信因果,自作自受,沒有例外的。對於一切眾生要愛護,不但對於動物,家裡養的動物、野生的動物要愛護。對於小朋友更應當要教他愛護小動物,蚊蟲螞蟻不可以殺。螞蟻太多了,引牠走到不礙事的地方,引導牠;蚊蟲、蒼蠅把牠趕走就可以,不要殺牠。從小養成慈悲心,長大就有福報!所以造作種種惡法惱害眾生,讓眾生生煩惱,是害眾生的命,感今世多病,多災多難。

  第二種「現世失調病」,這是我們常講生理的病。「因冷熱風雨,不知將養其身,及飲食不節,臥起無常,以是事故,得種種病」。這是現在不懂得衛生,不懂得保健。中國人,這一代的中國人非常可憐,古時候中國人都懂得,為什麼?家裡老人教,家家都教,基本保健常識個個都有。中國以農立國,大多數人民都住在農村,農村裡頭沒有醫院、沒有醫療設備,人生病怎麼辦?全是中醫,鄉下也有醫生。古時候社會,醫生跟老師他們雖然貧窮,生活很艱苦,但是普遍受到人的尊敬,什麼原因?他們的發心是救人的,不是為賺錢的。醫生為人治病沒有講價錢的,病治好了之後,你家裡富有多給他一點供養,家裡貧寒少供養一點,實在沒有,醫藥都是醫生幫助你,不要錢,救人的,所以社會大眾尊敬。老師也是不要錢的,上學繳學費哪有這種道理,那不變成生意買賣了嗎?夫子可以說定下這麼個制度,對老師的供養束脩,束脩是什麼?我們中國人講臘肉一小條,半斤一斤。這一年過年的時候給老師送一點禮物,就禮不能少,財完全隨緣。你家裡富有多送一點,家裡要沒有不必送,老師不怪你,老師教學是為國家培養人才,不是為這個發財的,這師道。人心淳厚,農村小孩都有好的教養,大人沒念過書,統統受過這些教育,他都懂。我們這一代可憐,生活在戰爭動亂的社會,沒有人教給我們,沒有人講給我們聽,我們變成什麼都不知道。這在過去中國社會裡所沒有的,真正是我們生活在悲慘的世界,一無所知,連基本保健都不懂。

  中國古老教學,你看看帝王帶頭的,中國人知道古代帝王時代有所謂三公九卿,這個地位都很高。三公是帝王的老師,是帝王的顧問,現在講高級顧問,古時候地位非常尊重,叫三師。太師、太保、太傅,就是三個老師,太保就是管生活起居,現在所講的衛生保健,太保管的;太傅教你倫理道德;太師教你辦事的智慧、理論、方法,皇上有三個。普通一般家庭裡面一個,一個老師三方面都教,都懂,除了教小孩之外,家裡面上上下下的人得空閒的時間,都來聽聽老師上一堂課,這個課裡多半都是屬於保健的,養生保健,所以他都懂。家裡這些成員很多不認識字,可是他有這些常識,他懂得,他不外行。古時候學校簡單,他就把它分成這三個科系就行了,生活需要的他統統都想得很周到。不但有教的,還要有督促你,帶著你真正去落實,你得要把它做到,現在所謂的教練。這個教練叫少師、少保、少傅,也是三個人,皇家才有。這三個人是陪著太子,文武這些大臣的子弟,跟太子年齡相差不多的,一起來學,這就是培養下一個朝廷。所以他接班很順利,一點都不複雜,一代一代傳下去,政治清明,社會安定,造成長治久安,比現在民主好。

  民主四年、五年搞一次大選,搞得社會動盪不安,選出來是新的政府,完全是新的政策,壽命都很短。上屆執行的,底下這一屆不承認、不喜歡,要搞自己的。不像古時候祖宗定下這個制度,可以延續幾百年不改變。民主跟君主兩個比較,我認為君主比民主好,它世代相承,它政策可以不變。民主是不一定的,什麼都是短暫的,因為他任期有限,他沒有長遠的考慮。他自己不受上一屆的約束,所以底下一屆也不接受他的,他自己心裡很明白。他所想的,就是他的任期這幾年應該怎麼做好,底下他再不想。這是民主比不上君主的地方,君主想得長遠,他希望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做皇帝,他想得久遠,想到幾十年、幾百年。這是生理上所謂保健出了問題,得病的原因。

  這後面還有一段,「病起六緣」,出《摩訶止觀》第卷八上所講的,「眾生之病皆因六緣而起」。第一個「四大不順」,四大是說身體,物質的身體,我們沒有把它照顧好,讓它感受風寒,得傷風感冒這一類的,屬於四大不調。第二種「飲食不節」,暴飲暴食,飲食是我們身體能量重要的來源,是靠飲食。飲食古人非常講究,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對你養分最充分的是哪些地方?你住在這個地方三十里以內的,這範圍生長的東西就是養你們的,不是養三十里之外的。現在我們吃東西,要吃各個地方東西,那都不養人;三十里之內的,這才是真正養你這個地方的人。而且要吃新鮮東西,所以講月令,中國人懂得哪個月要吃些什麼東西,這些飲食要怎麼樣做法,甚至於(從前是燒柴火)柴火燒什麼樹木都講究,很考究的,什麼樣的火候,怎麼樣烹調,大學問!太保不好當,太保對這個完全要懂得,一點差錯都沒有。

  第三個,這是佛門「坐禪不調」,坐禪這是修行功夫,要懂得調身、要懂得調心,如果不懂得也容易出事情。坐在那個地方,一入定可以坐個十天、半個月、一個月,甚至於坐三個月才出定。三個月那就是坐在那裡九十天,腿不會麻木,不會出問題,那什麼?他懂得調理。我們一般人不行,一般人不要說是教你坐很久,叫你坐半天,你的問題就出來了。調心,心裡頭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心裡頭有境界;要調身,全身血液循環正常,什麼毛病都不會出。晚近,我們知道虛雲老和尚這坐禪的,常常聽說老和尚坐禪半個月出定,一個月出定。他出定的時候,感覺得他好像坐下去才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的樣子,實際上十多天,定中感覺很快,一剎那。《年譜》上有一段記載,過年的時候他煮了一鍋芋頭,芋頭還沒有煮熟,他就在旁邊打坐,等芋頭煮熟了再吃,沒知道這一定定了半個多月。寺廟裡面很多人覺得:老和尚很久沒有來了,去看看他!看到他在入定,拿個引磬耳朵旁邊敲敲,這就叫他出定。他睜開眼睛:你們來正好,我煮了芋頭,來一起吃、一起吃。揭開蓋子芋頭都長毛了,怎麼回事?人家說你不知道,你這一坐半個多月了。他自己感覺芋頭大概才燒開,這不是欺騙人的。所以坐禪得先要有這些知識,怎麼調心、怎麼調身,你不需要運動,身心健康不出事情。

  第四種「鬼神得便」,這現在常有,鬼神附體,你得病了。「鬼魅著人而為病者。止觀曰:若入四大五藏,是名鬼病」。鬼病從哪裡來的?冤親債主很多。特別是現在人,為什麼?現在人吃肉太多,那些東西甘心情願被你吃嗎?是不得已,對吃牠肉的人、殺害牠的人痛恨在心,牠要有了機會遇到你,牠能不報復嗎?「良由人邪念種種事」,鬼神得其便,「或望知吉凶」,人有邪念,或者有妄念,妄念裡面最普遍的就是吉凶,人想知道吉凶禍福,去找鬼神。這個上面,「兜醯羅鬼作種種變,青黃等色從五根入,則意地邪解,能知吉凶,或知一身、一家、一村、一國吉凶事,此非聖知;若不治之,久久則殺人」。真的會殺人嗎?會,慈禧太后就是個例子,慈禧太后就相信這個東西。在她之前,國家大事,那些帝王總是召見儒釋道的長老,向他們請教,或是專家學者來討論。慈禧太后把這個制度廢除了,宮廷裡頭不講經、不教學,搞什麼?駕乩扶鸞,大小事情都向鬼神請教,這些鬼神就得便了

  所以清朝慈禧亡國,亡在信鬼神不信聖教,亡在這上。這個話是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的。那個時候我對扶乩有懷疑,向他請教,扶乩到底是真的、是假的?章嘉大師告訴我,說佛菩薩降臨到乩壇裡面來,沒有這種事情,都是靈鬼,靈鬼裡面程度差別非常懸殊,有有修行的靈鬼他就靈,有沒有修行的,他就胡說妄為,你也沒辦法找到他。老師告訴我,他所傳遞的信息,我們要用智慧去揀別,可以做參考不能相信,你要依照他這個做,往往就上當了。學佛的人依什麼?依經典的理論做依據,依經典上的方法去行事,這是佛弟子,這個得佛力加持,這正確的。把佛放在一邊,經典放在一邊,去搞駕乩扶鸞,搞這些鬼神,那你就錯了!聽鬼神,不聽佛菩薩的,這不是佛弟子,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第五「魔神相擾」,這個很嚴重,不用功的時候魔不找你,用功愈得力的時候他來找你,為什麼?他來破壞你,他不願意看到你有成就。他能夠干擾你,一定你有把柄在他手上,他才能干擾。這底下說「止觀曰」,止觀是天台家所學的,「鬼但病身殺身」,他讓你長病,讓你死亡,這鬼來奪你的命的,跟你都是有冤仇的,他來報復的。魔跟鬼不一樣,魔是來破你功夫,你修止觀,他來破你的法身慧命。怎麼會把他召來的?你有邪念。修行人你自私自利的念頭,你對於佛法、對佛菩薩、對經教信心不足,對他有懷疑,所以到緊急的關頭你會求神,你不會求佛,那魔就得其便,他就冒充佛菩薩來了。

  這裡面說,「起邪念想奪人功德,與鬼為異」。跟鬼不一樣,鬼是來奪命的,來討命的,你過去殺他,他來殺你。魔是破人法身慧命,讓你起邪念,破壞你修學的功德,怎麼來?還是自己誘導他來的。「行者於坐禪中」,修行人在修行用功的時候「邪念利養」,這心不清淨,沒有離開名聞利養,就會引起魔來干擾。為什麼?魔能夠現利養,「魔現種種衣服、飲食、七珍雜物,即領受歡喜,入心成病。就有這些供養來,你貪戀這個供養你的道心毀掉,也就是說道心是什麼?是清淨心、平等心、覺心。這些雜念、妄想讓你染污、讓你分別、讓你起心動念,就把你的功德全毀掉了,這麻煩。所以宗門常說「佛來斬佛,魔來斬魔」,這個意思是什麼?清淨心裡頭沒有東西。六祖說得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心中無佛亦無魔,見到佛歡喜,魔現的,不是真的。真佛不會現形給你看,為什麼?現形給你看,你生歡喜心,你自以為很了不起,讓你產生幻覺,那是魔。什麼時候真現身?現身之後,你看到若無其事,理都不理,動都不動,這個時候佛現身給你做證明,你心裡很清楚真有,你也不會告訴人。

  我們淨宗初祖慧遠大師,在廬山建第一個念佛堂,集合志同道合的道友們一百二十三個人,在這個山上念佛求生淨土。山下有一條小溪,以虎溪為界,不越過虎溪,一百二十三個人個個成就。遠公往生之前告訴大家,他一生當中三次見到極樂世界。沒有跟任何人講過,那是真的,見如不見。他說今天第四次極樂世界出現,我要往生了,才告訴大家。別人問他,極樂世界像什麼樣子?跟經中所說的一模一樣。遠公在世,淨土經就是一部《無量壽經》,《觀經》、《彌陀經》還沒翻出來,最早修淨土就是依靠《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稱為淨宗第一經。

  所以魔神相擾,不能不知道。魔神,神也是魔,魔王波旬,就是欲界第六天的天王波旬,人也很慈悲,福報非常大,神通變化,我們都無法想像。他為什麼障礙別人成就?他自以為欲界他最高,他是欲界的天王,他不願意他的人民離開他,你要脫離六道輪迴到別地方去,我的人少了一個。他喜歡人多,他不願意人離開六道輪迴,你不離開六道沒事,他不找你;你真想離開他就來找你,障礙你。如果你能突破障礙,他佩服你,他也來護你法,什麼才能夠突破?沒有貪瞋痴慢疑就突破了。有一條你給他抓到,你就逃不掉,你出不去,他讓你生煩惱。你要有貪心,他就變色,你喜歡的把你攝住;你貪財,他用財,現無量的財寶給你,讓你捨不得離開;你貪色,他就現美女來引誘你。只要你心裡頭有念頭,他就有辦法把你攝受住,你走不了。淨土教給我們方法妙,阿彌陀佛,他沒有辦法現阿彌陀佛。修淨土的人心裡什麼都沒有,一切統統放下,放得乾乾淨淨,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你真這樣幹,他佩服你,他也讚歎你。所以我們稱波旬稱菩薩,波旬也是菩薩。怎麼樣的誘惑我們也不理會,我們也不排斥見而無見,無見而見心裡頭一句阿彌陀佛決定不動搖、決定不改變、決定不退轉,這成功了。所以這個末後,你看領受歡喜,入心成病。魔在誘惑,你一生歡喜心上當了,你就得病,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

  最後一條「惡業所起」,這就是業障。「止觀曰:或專是先世業」,或者這個業是先世的,過去生中所造的罪業。「或今世破戒動先世業」,與先世的業脫不了關係。這一生當中修行,破戒了,自私自利的念頭起來,貪瞋痴慢的念頭起來,把前世、宿世的罪業引發出來,這個業力就成了病。「還約五根,知有所犯」。下頭舉例子說,「若殺罪之業,是肝眼病」,過去生中殺生太多,你這個時候得什麼?得肝病、得眼病。「飲酒罪業,是心口病」,這心是心臟,口舌,病在這個地方。「婬罪業,是腎耳病妄語罪業,是脾舌病」;若是偷盜的罪業,那是肺鼻病。「毀五戒業」,破五戒十善,「則有五藏、五根病起」。《止觀》這段說得好,殺盜淫妄酒不是好東西,引發我們裡面五臟六腑得病。我們自己想身心健康,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你身心健康不會生病,這一段講得非常好。

  這個病起來了,下頭一句是治病,「業謝乃差」,差是病好了,病怎麼好的?業沒有了。這就是今天所說的用意念可以治病,我們這個身心、五臟六腑有病,你要懂得的話,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端正心念,這些病統統都能好。病要真好,你找醫生,醫生對你病的效果頂多三分,自己念頭轉過來這是七分,醫藥的力量只有三分。你有很強的自信心,不必用藥物也能治好。這個道理,今天量子力學家發現,承認了,很難得,美國一個專門用意念治病的醫生修.藍博士,今年三月二十一號到我這裡來訪問,我們共同證實這樁事情。他做了不少年,治過幾千人,非常有效果,不用醫藥、不用針灸,什麼都不用,完全用自己的意念。而且幫人治病可以不需要跟這個人見面,相距二、三千里都有效,跟佛法講的完全相應。

  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的力量太大了。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全是心想生的,我們要沒有妄想,根本就沒有這些東西存在。六祖開悟的時候說得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回歸到本來無一物,這個人就叫成佛。這境界是什麼?境界可以說得出來,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成佛了,這就是佛的境界;凡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都有學佛怎麼個學法,這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擺在眼前嗎?章嘉大師教我,放下而已。放下執著,不再執著,你就成阿羅漢,放下分別你就是菩薩,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成佛,只看你放下多少。惠能大師的本事就是一念之下,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都放下,五祖把衣缽就給他,承認他為第六代的祖師。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句,「若今生持戒亦動業成病」,這一生學佛持戒,但是還會起心動念,還有分別執著,你就有病。「故云:若有重罪,頭痛得除;應地獄重受,人中輕償。此是業欲謝,故病也」。這就是一般所說的重業輕報,你看重罪,頭痛就得這個報,重罪輕報了。應該墮地獄的,人中輕償,這是什麼?業欲謝,業快要斷盡,還沒有斷得乾淨,快要斷乾淨了,所以有這種病的相出現,這是修行人當中常見的。底下接著說,「夫業病多種,腫滿黃虛」,這都是病的樣子。「凡諸病患,須細心尋檢,知病根源,然後用治也」。這些現象出現要細心、要反省,這個病的根源在什麼地方,對症下藥。譬如說用這段經文前面所講的,肝眼有病,這是宿世殺業所感的,這一生發願不再殺生,不再吃肉,更進一步放生、素食。如果是心口的病?這是飲酒的罪;如果是腎臟有病、耳朵有病,那這是淫欲的罪業,找。這段經文很重要,把根找到然後從根把它消除。總而言之,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心裡頭不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懷疑,身心總治,這真能幫助你解決問題。





病有六緣——《摩訶止觀》卷八

1.四大不順 
2.飲食不節
3.坐禪不調
4.鬼神得便
5.魔神相擾
6.惡業所起


「惡業所起」者:
〈一〉起肝眼病
〈二〉起肺鼻病
〈三〉起腎耳病
〈四〉妄語起脾舌病
〈五〉起心口病
〈六〉犯五戒起五臟五根病
〈七〉持戒亦動業成病,人中輕報。此是業欲謝故病也。


業病多種,須細心尋檢,知病根源,然後用治。

貪瞋痴慢疑是一切病因
怨恨惱怒煩是一切病緣
臟腑失調天地變異是一切病果
疾苦短命自然災禍是一切病報

悲惱傷肺、
怒火傷肝、
煩恐壓力傷腎、
傷心、
傷脾胃。


惡念不善起災

起水災。
起火災。
起風災。
起地震。
起山崩地陷、陸沉地陷。


仁義禮智信、五戒十善、六和、念佛,是一切病藥



2021年2月5日 星期五

關鍵你要把這個世間放下 | 全明白怎麼樣?該放下了 這一放下就入定

 


關鍵你要把這個世間放下 | 全明白怎麼樣?該放下了 這一放下就入定


我們要用真心、至誠心、清淨心、恭敬心,來讀經、來聽經,你就能體會到一點概念。這幾句話,時間空間沒有了,這是真相。時間空間沒有了,整個時空是一體,換句話說,時間空間是什麼?時間空間是自己的真相,我這樣講你比較容易體會。真的是我,沒有時間空間。我們今天生在有時間空間這個環境裡頭是夢中,假我。我們有作夢,作夢是個經驗,夢中的世界從哪來的?夢中的我從哪來的?有依報、有正報,有時間、有空間,醒過來之後沒了,「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沒了。我們現實的環境就是那個夢中境界擴大,同樣一回事情,那個夢是迷失自性,是迷,迷惑顛倒才會作夢,頭腦清醒不會作夢。現在我們做這個大夢,是迷失了自性。能大師說得最好,自性什麼樣子?自性清淨。我們今天被染污了,被什麼染污?被五欲六塵染污,被假的時間空間染污了。我們以為它真有,還對這些事情斤斤計較,不知道它是假的,時間空間放不下,天天想著,我今天到哪裡去?這空間;幾點鐘到廚房,幾點鐘辦什麼,那時間,全都是假的,把假的當作真的

真正覺悟的人你去見他,多半他在定中,他給你接見也沒有話說,看著你,你有問題給你解答,沒有問題,他沒有起心動念,實際上他在那裡傳法,我們沒辦法接受,他那個樣子就是表法,看不懂。什麼是佛?那是佛的樣子。什麼是菩薩?他現菩薩的樣子。佛菩薩、阿羅漢都無法可說。他說什麼,你有懷疑、你有憂慮。你說出來,他把你點醒,這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得已的方法,幫助你離苦得樂。緣成熟了,他們能觀機,他傳給你的一個法門,你提升你自己境界,慢慢的出離六道輪迴、出離十法界,證得法身菩薩,修行證果。最穩當、最簡單、最容易,無過於信願持名、往生淨土,這個法子人人有分,人人都能修成,鍵你要把這個世間放下

為什麼放不下?要把這個世間看破,經上講的講真話,你全明白了。全明白怎麼樣?該放下了。這一放下就入定,定中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瞭瞭。那什麼叫定?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定。單單不分別,小定,阿羅漢證得的。大定沒有分別。為什麼不分別?一體。性相不二,性就是自性,自性所現的相,幻相,自性是能現能生,所生的一切相就是自性,性相是一不是二,所以雖現這一切相,別著相,假的,就跟作夢一樣,你不要去執著它,沒事,它不礙事,你把它當真就礙事了,你不把它當真不礙事,是一體的,現,讓它現,不現,讓它不現,都不要理會,這是明心見性的人。





我們今天最大的困難在哪裡?假的不肯放手 除這個病之外,沒有第二種病 | 真的摸到了,假的就放手了;假的不放手,真的摸不到

 


我們今天最大的困難在哪裡?假的不肯放手 除這個病之外,沒有第二種病 | 真的摸到了,假的就放手了;假的不放手,真的摸不到

  自然之有根本」。這一大段經文精彩,黃念老註得也精彩,說得非常好,非常重要。我們常說,學佛學了多少年,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根本沒找到。讀經讀了不少,根本沒現前;修行也照經典所教導的,也修了不少年,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依然不能放下,什麼原因?也是根本不知道。如果知道根本,就不難了。怎麼樣才能知道根本?《無量壽經》這部經裡頭就講得很清楚。

  念老引用禪宗祖師大德的語錄,來給我們作證,這一段,依然是曹洞宗祖師的語錄。智慧現前就是這一句裡面講的有,自然之有根本,知有便是。這個裡面含兩個意思,一個意思,「萬象森羅,體性無二」,跟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是不是一個意思?萬象森羅就是萬法,體性就是自性,它從哪來的?自性所生所現。萬法,這裡講的萬象森羅,是所生所現。能生所生、能現所現,是一不是二。佛經當中還有個常用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喻作體性,自性,金器比喻作所生所現的萬象。

  早年我在美國講經,我們聽眾裡面有一位陳大川居士,他們兄弟這一幫人做假首飾,那很賺錢。做得非常漂亮,價錢也很便宜,丟掉不痛心,戴起來比真的還好看,生意好,做遍全世界。有一次我回台灣,他的工廠在台灣,他邀我到工廠裡面去參觀,我去看。我一看的時候,陪著我有十幾個人,我就告訴他們,你們來看,經上所講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你在這裡就看到了。他的展覽館裡面擺設出來的樣品一萬多種,沒有一個相同的,手上戴的,頸部掛的,到處都是,非常之美。我說你們看完之後,這東西是什麼?一個字,金。統統是金,體是金,相不一樣。你要曉得,佛用這個來做比喻,整個宇宙,森羅萬象,太多太多了,從哪裡來的?自性變的。自性就好比是金,一個,沒變,它沒變,它那些變化是假相,最後還是回到真金。

  下面一個比喻也比喻得好,「千波皆水,眾器唯金」,它這裡有,有這一句,器器皆金,千波萬波統統是水。「自然之中,自有本體,此之本體,即是根本」。本體在不在?在,有現相就有本體,有我們人身,當然有本體,本體在哪裡?就在身上,每個細胞裡頭都有。現在講細胞不行,要講微塵,佛法講極微之微,科學家講微中子,講這個可以。每個微中子都有根本,本體是一樣的,沒有兩樣,而且本體是沒有界限的,沒有分別,真的,很像我們電視屏幕。我們把電視屏幕打開,它就亮了,再把頻道按下去,色相就出現了。那頻道是什麼?頻道是所生所現;本體,本體是能生能現。能所是一,能所不二。所不可得,所生所現假的,不可得,能生能現的自性也不可得,它真有,所生所現的它沒有。

  能生能現的是本體,如何從所生所現裡面見性,明心見性,這個很重要了。一定要把能生能現的這樁事情,真正搞清楚搞明白,肯定它就是真心,它就是自性,它真正是萬德萬能,具足萬法。惠能大師講得好,沒講錯,本自具足,能生能現本自具足。所生所現的就是外面的現象,這外面的現象,所生所現的怎麼回事?是念頭,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這樣的頻率裡面出現的現象,這個現象無量無邊,你沒辦法計算。我們這個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只是一點點東西,微不足道的。佛法裡面講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尊佛的教化區才只一個三千大千世界而已,微不足道。虛空法界裡有多少諸佛?無量無邊。有多少世界?無量無邊。我們肉眼能看見的,加上科學工具所發現的,都是很小很小一個小點,這個要知道。統統離不開自性,這個自性就是本體,就是根本。

  你有沒有認清楚?沒有。聽了之後怎麼樣?好像是懂了,又好像不懂,這也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如果你要真的懂了,你就把分別執著放下了。何必分別?一體嘛。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隨便你,這是什麼?這是黃金;那個掂起來是什麼?黃金。這個提起來是什麼?這是自性,那個也是自性,所有一切法,自性是什麼?真心,前面講的真真,主中之主。那是什麼?那是我,真我。真我在哪裡?真我遍法界。就好像我們身體,我們身體有許許多多細胞,這許多細胞每個細胞都是我,少一個也不行,少一個就生病了,統統要具足。眼耳鼻舌身湊成這麼一個身體,假的,不是真的。可是真的也在假的裡頭,沒有假的就沒有真的,沒有真的也沒有假的,它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我們如果從這個地方一下恍然覺悟了,我們處世待人的想法、看法就不一樣了。他是誰?他是我。我是誰?我是他。這就禪宗的味道了。是不是真的?真的,我沒講錯。那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的態度完全不一樣了,會不會起心動念害人?不可能。甚至於功夫高的人,他不分別,他不執著,他有名有姓,叫他名姓他就應,知道這個名跟姓是假的,不是真的,知道那個人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統統都是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的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這個幻相就像我們作夢一樣,夢中境界亦如是。

  真相大白,徹底放下,跟真心接近了,為什麼?真心如如不動。我們把妄心放下、妄念放下,能夠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你真的會用功,用什麼功?看得清楚,聽得清楚,聞得清楚,嘗得清楚,接觸得清楚,心上不落痕跡,不放在心上。心是什麼樣的?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一塵不染就是清淨;沒有波動的現象,就是不生不滅本自具足,無量的智慧、德能、相好都在裡頭,展現在外面的是西方極樂世界。因為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明心見性,除實報土,同居土、方便土這裡面的菩薩,這種本事都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你好好的把這部經第六品念上個幾十遍,你就明白了,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威神加持,不可思議!好像我們的能力恢復得跟法身菩薩平等,這個殊勝是十方世界沒有的,只有極樂世界有。我為什麼要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原因在此地。

  要真正往生,必須要把這個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一絲毫都不能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只有極樂世界,你就決定得生。生到極樂世界,你的智慧、功德、能力、相好就跟經上所說的一樣,一點都不錯,遠公大師給我們做證明,慧遠大師。他的傳記裡頭有記載著,他往生的時候,跟同參道友們告別,告訴大家,他一生當中見過三次西方極樂世界。這次是第四次,阿彌陀佛又來了,來幹什麼?接引他往生。又看到蓮社比他早往生的人,都在阿彌陀佛身邊,一起來接引他。這給我們作證,證明這一點不錯。生到西方,還有人問他,西方極樂世界什麼樣子?跟《無量壽經》上講的完全相同。慧遠大師在世,東晉那個朝代,《無量壽經》傳到中國來了,在中國翻譯,漢朝譯的,漢朝的譯本。從漢到宋總共有十二種譯本,現在我們能看到的五種,另外七種失傳了。這是慧遠大師給我們證明,他所看到的跟經上講的一樣。我們將來看到的,跟經上講的也是一樣,那就是真的極樂世界,不會走錯路。

  還有第二種說法,「不由造作」,這叫根本。根本不是造作的,根本是自然的。是造作的就不自然,什麼造作?我們起個念頭。我讀這個經,我有個講法,這講法怎麼樣?這講法是你念頭,這不自然。這是你的妄想、是你的雜念,這不是真的。自以為是,你在起心動念裡頭生的,自以為是;要不起心不動念,那叫自然。自然而然,豁然開悟,沒有起心動念,在這個裡頭開悟的。我們讀這段經,讀不懂,看註解也看不懂,很不容易體會,怎麼辦?古大德有教我們一個方法,念,你就念這一段,念上一千遍,其義自見,豁然頓悟,這裡頭的意思完全通達明瞭了。這得受用,為什麼?真的摸到了,假的就放手了;如果假的不放手,真的摸不到,這個道理要懂。

  我們今天最大的困難在哪裡?假的不肯放手。你有什麼毛病?就這個病,除這個病之外,沒有第二種病不知道是假的,這個話是真的。我們讀了這個經,聽了黃念老居士的註解,他人不在了,文字留在這裡,我們看明白了,我們有一點體會,怎麼入門?把假的放下,就入門了,就這麼一招。假的不放下,是永遠不入門。放下之後,不定在什麼時候,不定在什麼處所,豁然開悟。有因緣,各人不相同,悟了就相同。

  悟了什麼現象?「了知萬法盡在自心。所以說他是誰?是我;那棵樹是什麼?那樹也是我,那草也是我,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是我。六道凡夫看到這種情形:這人有問題,神經有問題,是不是神經病,怎麼胡說八道。所以說真話是胡說八道,說假話人家說你說得很好,說得不錯。所以現在,真人對這些假人也說假話,他才懂。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讓他歡歡喜喜。他要入這個境界,那難之難矣!你不能跟他講,你跟他講那是胡說八道,哪有這種道理?

  確實,了知萬法盡在自心,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後頭這句話很重要,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跟法是一不是二,心在法的裡頭,法在心裡心了不可得,法也了不可得,是一不是二。所以「頓見真如自性,自心自性即是根本。故云自然之有根本」。所以根本,不要去找,自然的,不找它就現前,愈找找不到。為什麼?你去找,那個不自然。所以不能思惟,不能想像,根本就不要放在心上。真正修行人,持戒、斷惡不放在心上,惡斷了嗎?斷了,不放在心上;修善,善修了也不放在心上,心上是若無其事。是真的無其事,為什麼?相不可得,念頭不可得。這是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量子力學家對我們最大的利益,就是他用科學儀器觀察發現物質現象沒有,假的。我相信,現在大家研究念頭,因為什麼?物質是從念頭波動現象產生的幻相,是這麼來的,那念頭怎麼來的?念頭還是一個幻相





成功的人沒有別的,就在放下 | 肯放下就成功,不肯放下就造業

 

成功的人沒有別的,就在放下 | 肯放下就成功,不肯放下就造業


老法師:智揚這篇報告很好,問題要堅持下去。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見過不少人,有在家的,有出家的,講得很好,可是遇到財色名利,問題出來了。有幾個很不幸,我們感到非常可惜,可能晚年一輩子,他都回不了頭來,聽他的話,說得不錯,但是看他的行為與所說的相違背。智揚的報告,我們聽了,自己勉勵自己,這是學佛一個階段的標準,我們希望達到,然後再希望提升。成功的人沒有別的,就在放下肯放下就成功,不肯放下就造業,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怎麼樣才能保持初心?佛菩薩祖師大德教給我們的方法,讀經,用真誠心讀經。遍數念多了會開悟,開悟對於事實真相一目了然,不會被境界所轉,不會被境界誘惑,這才能成功,才能自利利他。






聽經沒聽懂倒也罷了。他自以為聽懂,這個麻煩大了! | 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在妄想、分別、執著、煩惱沒有斷——不但佛的真實義他不懂,經文表面上皮毛的意思他都不懂

 

聽經沒聽懂倒也罷了。他自以為聽懂,這個麻煩大了! | 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在妄想、分別、執著、煩惱沒有斷——不但佛的真實義他不懂,經文表面上皮毛的意思他都不懂

佛法所以難懂,聽經有人聽一輩子都沒有聽懂,沒有聽懂倒也罷了,他自以為聽懂,這個麻煩大了!沒懂自以為懂,怎麼自以為懂?我把開經偈念一下,你就曉得,真的懂得是「願解如來真實義」,沒有懂得,自以為懂得是「誤解如來真實義」,誤解了,「錯解如來真實義」,錯解了,那個麻煩才大!怎樣才真懂?四相、四見、妄想分別執著淡薄的人,容易聽懂,如果妄想分別執著很濃厚的人,怎麼講也聽不懂;不但我們講聽不懂,諸佛菩薩來講,他也聽不懂。這就曉得學佛從哪裡學起,對於一切法先要淡一點;也就是我們常講放下,你能夠多放下一分,說老實話,你聽經、看經,你就多悟入一層,這一定道理。看破、放下的功夫愈深,你對於佛的經教,你理解的就愈透徹,這才叫相應。如果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一樣都放不下,對於經教非常用功,也沒用處,也是錯解佛的意思,也是誤解佛的意思,還自以為是。《楞嚴經》上所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他邪在哪裡?大家要明瞭,邪在妄想、分別、執著、煩惱沒有斷。不但佛的真實義他不懂,經文表面上皮毛的意思他都不懂。諸位要是很冷靜的去觀察、去聽,你就會明瞭,表層的意思都不懂,何況深刻的義理!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只有一個宗旨、一個目的,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個話就是這個意思。



學佛從哪裡學起:對於一切法,先要淡一點;也就是放下 | 多放下一分:聽經、看經,就多悟入一層



學佛從哪裡學起:對於一切法,先要淡一點;也就是放下 | 多放下一分:聽經、看經,就多悟入一層

佛法所以難懂,聽經有人聽一輩子都沒有聽懂,沒有聽懂倒也罷了,他自以為聽懂,這個麻煩大了!沒懂自以為懂,怎麼自以為懂?我把開經偈念一下,你就曉得,真的懂得是「願解如來真實義」,沒有懂得,自以為懂得是「誤解如來真實義」,誤解了,「錯解如來真實義」,錯解了,那個麻煩才大!怎樣才真懂?四相、四見、妄想分別執著淡薄的人,容易聽懂,如果妄想分別執著很濃厚的人,怎麼講也聽不懂;不但我們講聽不懂,諸佛菩薩來講,他也聽不懂。這就曉得學佛從哪裡學起,對於一切法先要淡一點;也就是我們常講放下,你能夠多放下一分,說老實話,你聽經、看經,你就多悟入一層,這一定道理。看破、放下的功夫愈深,你對於佛的經教,你理解的就愈透徹,這才叫相應。如果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一樣都放不下,對於經教非常用功,也沒用處,也是錯解佛的意思,也是誤解佛的意思,還自以為是。《楞嚴經》上所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他邪在哪裡?大家要明瞭,邪在妄想、分別、執著、煩惱沒有斷。不但佛的真實義他不懂,經文表面上皮毛的意思他都不懂。諸位要是很冷靜的去觀察、去聽,你就會明瞭,表層的意思都不懂,何況深刻的義理!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只有一個宗旨、一個目的,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個話就是這個意思。





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

經典千年萬世能保持它原來的樣子:古人謹慎,有錯字在旁邊註明,決定不能改動 | 我看不懂,我用我的話來寫幾句,你看不懂,也寫幾句,到最後經本就面目全非了

 


經典千年萬世能保持它原來的樣子:古人謹慎,有錯字在旁邊註明,決定不能改動 | 我看不懂,我用我的話來寫幾句,你看不懂,也寫幾句,到最後經本就面目全非了

  淨土在中國翻譯,所有的譯本出入很大,沒有一個完美的經本。所以古大德,都是居士作的,宋朝的王龍舒,第一個會集本他作的,第二個會集本,清朝咸豐年間魏源作的。非常可惜,裡面多多少少有幾個字他們換了,不是原來經文,換得是不錯,很好,但是那不是佛說的。所以,古來的大德不贊成這種做法,為什麼?經如果隨便換字,我看不懂,我用我的話來寫幾句,你看不懂,也寫幾句,到最後這個經本就不能看了,就面目全非了。所以古人謹慎,明明那裡有錯字,不能改動,在旁邊註明,可能是某個字的錯誤,決定不能改動。所以典籍保存千年萬世,能保持它原來的樣子

  中國的文字好,比梵文還好,梵文是拼音文字,表音的,中國文字是表意,不是表音的。表意的文字不受言語變化的影響,也就是說你懂得文言文,認識中國漢字,二千五百年前翻譯的這個本子,你看跟古人所理解的完全一樣。所以英國羅素、湯恩比他們對於中國漢字、文言文非常讚歎,認為中國的漢字、文言文應該變成世界的語文,凡是好東西,能夠傳到後代千年萬世,一定要用這種文字來書寫,它不會變質。我們中國人對不起老祖宗,不知道中國文字的可貴,全世界千萬年來許許多多的發明,首推中國的漢字、文言文,最了不起的發明!這種工具能把古聖先賢他們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用這種手段傳給後代,傳給千年萬世,不會變意思,這還得了!所以黃念老有智慧,字字句句從哪個本子上來的,你去對照,沒有一個字沒有來歷的





2021年2月3日 星期三

現在認為:邪念是自由、是解放,是正常;正念落伍了——以邪為正,以正為邪 | 對於善沒有信心,對於亂有信心

 


現在認為:邪念是自由、是解放,是正常;正念落伍了——以邪為正,以正為邪 | 對於善沒有信心,對於亂有信心

是人邪見網,煩惱破正智」,魔見網就是邪見網。有念不行,誰沒有念?念有邪正,現在的人邪念多,正念少,確確實實就完全是邪念,沒有一個正念,真有,現在這個世界怎麼得了!大家都肯定邪念認為是應該有的,做人應該要有。正念呢?推給古人,那個已經落伍了,那是過去封建時代,是那些帝王專制,用這些方法來鞏固自己的地位,限制別人的思想,控制別人的思想,用這種來解釋。認為邪念是自由、是解放,這是正常的。這知見顛倒了、邪正顛倒了,以邪為正,以正為邪

  這個世界,馬來西亞老首相馬哈迪非常聰明,有智慧、有德行,我很佩服他,連他都問我,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何況智慧德行不如他的人,太多太多了。這句話裡頭更深的意思是喪失了自信心。問問中國人,中國還能復興嗎?湯恩比所說的有人相信嗎?為什麼他這個書賣不掉?沒人相信。我們從日本帶來這個書,昨天我仔細看一下,一本日幣四百元,四百塊錢。要記住它是哪一年印的?一九七八年,三十多年前,沒有印過第二版,第一版。一般印書我們知道,大概就是一千冊,沒有第二版。這也很難得,這個是三寶加持留這一本給我看的。這說明什麼?說明一個嚴重問題,自信心沒有了。

  對於善沒有信心,對於亂有信心,你要問他,這個世界上會不會有大災難?他有信心,最大的災難核武戰爭。核武戰爭是湯恩比所說的人類集體自殺,最可怕的。他晚年,八十歲以後,八十五歲過世的,這五年當中天天都在想,如何能夠避免這個災難,不讓這個災難可能發生。他想這個,想出一個世界國家。這個念頭的動機,是從中國春秋戰國到秦漢統一,他看到這一段的歷史。現在二戰之後的地球,與中國春秋戰國那個時代狀況非常相似,那個時候的統一,在形式上是用武力統一的,骨子裡面是文化。他講得很好,中國從這統一之後,真正統一了,八百多個諸侯國變成一個大國,中國人講天下,就是指本國族群的統一。因為過去是每個國家,每個國家大國方圓一百里,小國有三十里、五十里,個個都是主權國家,所以這麼多小國在一起,很容易引起戰爭,春秋戰國亂了五百年。

  最後這一統這個災難沒有了,人民才恢復過到像周朝早期的那種安定社會。秦漢統一之後,諸侯國沒有了,是在統一政府領導之下,教化之下。漢武帝用董仲舒的建議,以孔孟學說來指導政治。到漢明帝以後佛教傳入中國,中國帝王開始用儒治國,用佛教化眾生,用道祭祀祖先,這個以後就逐漸形成一種制度。雖有改朝換代,這一套做法沒有改變,儒治國,佛化民,道祭祀天地鬼神,古籍裡頭講鬼神都是指祖宗。這在中國生了根,不管是哪個朝代,不管誰當皇帝都用這個東西。只有滿清亡國之後,民國成立不用這個東西了。不用,我們的社會亂了。這一百年來連講的人都沒有了,中國人對這樁事情非常陌生。

  可是湯恩比清楚,他一生專門研究這個,他認為這一套東西好,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儒釋道是一家。每個讀書的人,讀書的人知識分子,念書有什麼出路?國家要你,國家要各級幹部,這些幹部都是讀書人,書念得都很好。國家考試,考試及格,及格之後分給你工作。或者是把你送到學校去,那個學校是國家辦的。國家辦的培養公務人員,為社會大眾服務的,拿國家工資的,這就是今天講的各級政府所有的員工。古時候人喜歡讀書,喜歡做官。為什麼?在各個行業裡頭,中國人常說的三百六十行,三百六十代表圓滿,各行各業,從事政府工作是最輕鬆的。待遇很好,可以養家糊口;地位很高,人民看到對你尊敬,你是政府官員、職員;工作量少,為什麼?人都被家裡教好了

  古時候教育家負責,家裡面最重要的使命,一個是教育,一個是養老,人生這兩樁大事家庭承當。中國是大家庭,不是小家庭,不分家的,任何人無論從事哪個行業,你所賺的錢,除了自己生活必須之外統統要寄回家。所以家,這個家它有產業,家裡面拿著這個錢做什麼?買土地。土地可以耕種、可以造林、可以做種種事業,所以他家庭經濟好。你在外頭無論幹什麼事情,如果缺錢,家裡給你;沒有人手,家裡派人幫助你,家庭是你最可靠的後盾,你不要去求人,家支持你。互相支持,你支持家,家支持你,這個制度好。抗戰期間,中國這個家庭,五代同堂不分家的還有,不多了,我見過。抗戰勝利之後沒有了,一家都沒有,抗戰期間當中逃難,那個家都解散了,各人自己謀生,互相照顧很少。

  現在學外國人,沒有互相幫助的了,兒女不顧父母,父母也不顧兒女,兄弟更不必說了。新的社會,沒有錢向銀行貸款,在從前沒有錢家庭幫助,家庭支援你。所以我們確實懷念中國的老式家庭,雖然有弊端,弊端少,好處多。現在這種小家庭是自由了,開放自由了,但是教育成問題,養老成問題,到退休之後苦不堪言。多少人有點退休金都被人騙走了,沒有辦法,要靠社會救濟,你說多苦。還有,退休金自己不會經營,放在銀行存到那裡貶值,這都是老年人悲哀的地方,他怎麼會有信心?今天誰對家有信心?誰對社會有信心?誰對國家有信心?日子很不好過。這在佛法裡都叫魔見,整個社會是個魔見網。





2021年2月2日 星期二

念得純熟不難,萬緣放下難 | 持名即是甚深般若,念佛名即是念實相,持名念佛無異實相念佛

 


念得純熟不難,萬緣放下難 | 持名即是甚深般若,念佛名即是念實相,持名念佛無異實相念佛


  我們再看下面第六段,「持名即是甚深般若」,我們看念老的原文,「念得純熟,萬緣齊放,能所頓空,即是無住」,《金剛經》上講的無住。這段話非常重要,要念得純熟,念得純熟不難,萬緣放下難。萬緣不放下,雖然純熟還是有障礙,有妄想、有雜念,你的功夫不純。必須能所頓空,趕快放下,不要拖泥帶水。漸是慢慢放下,頓是一時放下,我明白、我搞清楚了,我馬上就放下。這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無住,無住就是清淨平等心現前。「於此之時」,這個時候,「一句佛號,朗然明白,相續不斷,即是生心」。這是用金剛般若持名念佛

  「此本眾生行不到處」,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佛對誰說的?對上上根人說的。上上根人在中國的代表,就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在這八個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作佛去了。我們走禪宗、走般若這個法門,我們做不到。但是「茲以念佛故」,茲,茲是今天、現在,我們用念佛這個法門,「暗合道妙」,暗中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合一了。這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真的跟無住生心相應了,「不行而行,無到而到」。我們並沒有修無住生心,自自然然念這句佛號,跟無住生心相應,達到無住生心的境界,這無到而到。然後才知道,「句句是佛知見」,無論是念六個字、是念四個字,阿彌陀佛是佛知佛見,「念念放般若光」。聲聲佛號都放大般若光明

  「密教謂聲字皆實相」,聲是音聲,阿彌陀佛;字是字的形相,阿彌陀佛四個字。無論是聲、無論是字,統統是實相,不是虛妄相,它是實相。為什麼?它能幫助我們證實相,為我們證得無住,為我們證得生心。所以密教說聲跟字都是實相。「故念佛名即是念實相持名念佛,無異實相念佛」。實相念佛是法身菩薩,他們做到了,沒有證得法身的人做不到,但是沒有證得法身的人,發心放下萬緣,一心專念佛號,他就是實相念佛。我們看到了,來佛寺的三位大德不就是這樣的嗎?在漫長的歲月當中,他們給我們表演實相念佛。持名念佛無異實相念佛,持名念佛就是實相念佛,實相念佛就是持名念佛。你看來佛寺這三個人念佛的樣子,不就明白了!






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
念得純熟,萬緣齊放,能所頓空,即是無住。
於此之時,
一句佛號,朗然明白,相續不斷,即是生心。

此本眾生行不到處,
茲以念佛故,暗合道妙,
不行而行,無到而到。

句句是佛知見,
念念放般若光。

密教謂「聲字皆實相」,
故念佛名即是念實相。

持名念佛,無異實相念佛。




沒有感情的人不能作佛 | 佛最有情:佛有情,不迷;我們有情,被情迷了 | 真心用情,智慧救度眾生;妄心用情,全造罪業

 


沒有感情的人不能作佛 | 佛最有情:佛有情,不迷;我們有情,被情迷了 | 真心用情,智慧救度眾生;妄心用情,全造罪業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災難這麼多,日子過得這麼辛苦,有沒有離苦得樂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想的,離不開,樂得不到,不敢想。怎麼辦?來生還是搞六道輪迴,出不去。這不是小事,是大事。人生在世,這一次是個機會,你遇到佛法了,你要遇不到佛法一點辦法沒有,遇到,能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就要放下。什麼都要放下,身心世界絕不放在心上,是非人我放下,身見放下,不要執著這個身是自己,身不是自己,身是我所有的工具,我現在要利用這個工具超越六道輪迴,把身見放下,沒有身。真正的身是什麼?真正的身是法身。什麼是法身?遍法界虛空界是法身學佛為的什麼?為的離苦得樂。怎麼樣才能離苦得樂?回歸自性,苦就沒有了,六道的苦沒有了,十法界的苦沒有了,五十二個階級修行的苦也沒有了。真的,大道至簡,不難!難在什麼?不肯真幹。所以老實聽話真幹的人,決定能做得到。不老實、不聽話、不真幹,這個不行,這個在這一生當中跟佛結個緣,來生後世遇到了再說。

  如果是個真幹的人,這一生把握這個機會,我這一生決定要往生,那要把往生的障礙放下。什麼東西障礙我?頭一個情執,父子之情、夫妻之情、兒女之情、兄弟之情,情太深可麻煩了。要真正覺悟,就是這是假的,這不是真的。我對於這些親愛的人,我並不是不愛他,我是真愛他。真愛他怎麼?現在放下,我到極樂世界去作佛,作了佛我再來幫助你,度你們。這是真愛,這是不捨。佛法非常重感情,當年方東美老師告訴我,沒有感情的人不能學哲學,沒有感情的人不能作佛,你看佛要大慈大悲,要平等度一切眾生,你不喜歡他怎麼行?所以誰最有情?佛最有情。佛有情是什麼?他不迷我們有情,被情迷了。迷就錯了,不迷就對了,不迷叫真情。為什麼?真心用情。現在世間是妄心用情,全用錯了,全造罪業真心用情,智慧,真心是智慧,不一樣,那是救度眾生。




「無生可度,終日度生。莊嚴佛國,佛國離相。建立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

 


「無生可度,終日度生。莊嚴佛國,佛國離相。建立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


  「專求佛淨土,安住一切空者」,自己心住在一切空,一切空就是一切都不執著,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我們做不到,那是法身菩薩。我們今天真正能做到不分別、不執著,這就很不錯了,你的煩惱習氣就能消除,你的業障就能化解,這叫真學佛。「是真莊嚴國土也」,莊嚴是美好,我們以我們自己起心動念、所作所為,替這個國土增一分美好。「無生可度,終日度生。莊嚴佛國,佛國離相。建立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這都是大乘教裡頭我們常常聽到的。真莊嚴國土不能著相,我們做好事,做再多的好事別著相,著相就錯了。為什麼?著相心不清淨。要學什麼?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沒有中斷在做,做完之後我什麼也沒做,不要把它放在心上,這就對了,完全正確。度眾生這個度,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幫助他、協助他,這叫度,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慈悲救濟。真正做慈悲救濟的人是誰?是諸佛菩薩,他們真正叫大慈善家,做慈悲救濟而不著相,真做!

  真做,不是災難來的時候去幫助他,這當然也是在做,但是最重要的,如何讓他不發生災難,這就是菩薩做的,佛菩薩真的教我們這些。災難從哪來的?是一切不善業的感召。所以菩薩救濟,他的手段是用教育、用教學,教你,你苦從哪來的?你災難從哪來的?現在量子力學家知道了,都從念頭上來的,真的善因善果,惡因惡報,絲毫不爽。佛教導我們端正心念,首先要認識什麼是染,什麼是淨,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你把它認識清楚;然後教你,應該遠離惡、染,應該多行淨、善,你就離苦得樂了。離開染惡就離苦了,從因上離,高明!勤修淨善你就得樂。這才叫真正的慈善家,真正慈悲救世,我們要認識、要學習。幹這種事情,默默當中給人把災難都化解了,福報現前了,沒人感激你。真正災難來了,你送一點東西給他吃,送幾件衣服給他穿,他全家感恩你一輩子。真正給你好處的人不知道感激,沒有感恩的心。但是,佛菩薩不需要你感恩,你不感激他,佛菩薩還在幹,樂此不疲。到什麼時候你知道感恩?到你成佛的時候知道了,你不成佛你不知道,到你成佛的時候,原來最大的恩人是佛菩薩

  所以「無生可度」,為什麼?因為你知道一切空無我。但是「終日度生」,天天在幫助這些人,天天在教化這些人。這是佛菩薩的工作,佛菩薩的事業,這叫佛事,佛事裡頭的核心就是教學。「莊嚴佛國,佛國離相」,佛國不著相,要不要莊嚴?天天莊嚴,香花供養。「建立水月道場」,水中之月不是真的,道場都叫水月道場,佛事都叫「夢中佛事」。這些告訴你,要真幹,要真去做,別著相。決定不能夠分別執著,決定不能有我,你才做得好。著了相就不行了,有了我,做好事變成福德,修福,做壞事,三途惡報。所以,幹好事、幹壞事都是輪迴業,出不了六道輪迴。做再多的好事,不執著,心地乾淨。念佛的人好,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個法子妙極了,無上妙法

  「遠離二邊,妙契中道」。二邊是空有二邊,現在講對立。消除一切對立的觀念,我們心中沒有對立的,不跟人對立,不跟事對立,不跟一切萬法對立。佛教我們做,認真努力去做;經典裡面,多半都是講的原理原則,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妙用完全是自己,能體會到哪個階層你就做到哪個階層,都在日常生活當中、都在處事待人接物上表現出來了。給諸位講一個核心的,原始一個點,那是什麼?親愛!就是五倫裡頭第一個「父子有親」,這個親愛是原始點。無論對人、對事、對物,真誠的愛心、恭敬的愛心,就完全對了。如果沒有這個愛心,全是假的,真誠就沒有了。假的,做好事也沒好報,為什麼?那偽裝的,不是真的,那是自欺欺人,他怎麼會沒有罪過?所以,二邊一定要離。眾生跟佛是二邊,生佛不二,這是中道。人我是二邊,有我、有人;視人如己,看到別人如同自己一樣,我愛自己也愛別人,像愛自己一樣的去愛護別人,這叫中道。「圓修圓證」,這種修是圓修,圓修是因,圓證是果。修多久成就?就在當下,彈指圓滿成就了,圓滿成就就在這一念。這一念清淨平等覺;這一念的,是真誠的愛心;這一念的,是無比殊勝莊嚴的美好,都在一念。



2021年2月1日 星期一

「往生極樂?家親眷屬你就忍心拋棄了嗎?」:到達極樂世界,你生生世世家親眷屬你都能夠去度他

 


「往生極樂?家親眷屬你就忍心拋棄了嗎?」:到達極樂世界,你生生世世家親眷屬你都能夠去度他

  平常心是道,平平常常,老老實實,綿密念去,這個裡頭最重要的放下萬緣,一心求生西方,親近彌陀,其他的全放下了。我們無量劫以來解決不了的問題,這一下遇到,在這一生完全解決了,不再繼續搞輪迴,這一點非常重要。

  有人問,你那些家親眷屬你就忍心拋棄了嗎?這個裡頭要有智慧,這不是忍心拋棄,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生生世世家親眷屬你都能夠去度他。有能力了,到達極樂世界就有這個能力。這個能力不是修得的,是阿彌陀佛賜予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四十八願給你的。你要知道極樂世界有什麼好處,四十八願描繪西方極樂世界的實況,極樂世界就是四十八願的圓滿成就所現的。所以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等於跟阿彌陀佛一樣成就了四十八願,這個功德利益還得了嗎?彌陀能將他所修的變成我們自己所修的,自他不二。這行嗎?行,為什麼?因為我們是一體,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不是一個清淨圓明體,我的不能給他,他的不能給我;因為是一個清淨圓明體,所以他修的可以給我,我能得到實際上的用處,真實利益。這個道理要參透,我們的信心就具足,不再有絲毫懷疑。末後這一句,「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因念念暗合實相」,實相就是自性,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念念自然跟實相相應





第十五觀中品下生者,臨終時沒有佛來接引,下品中生者是化佛、菩薩來接引。應如何識別真假?

 


第十五觀中品下生者,臨終時沒有佛來接引,下品中生者是化佛、菩薩來接引。應如何識別真假?

  問:下面一個問題,請問《無量壽經》及《阿彌陀經》,講到往生之時均是阿彌陀佛來接引,不是阿彌陀佛來接,誰接也不走。但《觀經》中,如第十五觀中品下生者,臨終時沒有佛來接引,下品中生者是化佛、菩薩來接引。應如何識別真假?下品上生者是觀音、勢至來接引,下品下生者則為金蓮花接引。臨命終時死生大事,請老法師開示。

  答:這些事情要研究,你好好的去研究淨土五經一論。如果再詳細的,在過去台灣有位老居士,把淨土的典籍會集成一套叢書,叫《淨土叢書》,那就非常詳盡,你好好去研究。如果你不願意研究這個東西,你喜歡簡單,學哪部經就依哪部經去學,就沒錯。你依《十六觀經》,《十六觀經》我不依前面,我只依第十六觀,十六觀就是持名念佛,你只一心去念下去,你就不要問這些。你想既然念佛,還有這麼多妄想存在,你往生的希望很渺茫,為什麼?你心太亂,你心太雜了。如果你統統放下,你就是一句彌陀念到底,大概你將來往生是上上品往生,彌陀、觀音、勢至都會來接引你,這才是真實的利益。不要去懷疑,不要去打這些妄想,古人講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八個字你記住了,這是成功的祕訣。每部經它接引的眾生不一樣,淨土眾生的根性也是很複雜,不是一個法門,所以念佛的方法很多。你只要一門念到底,你心才定的。什麼時候你真正往生有把握?你念到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你就決定得生。所以,一心不亂重要!

  《無量壽經》上「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講得多簡單,多麼扼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心?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發菩提心。你能存這個心,生活是用這個心,工作也是用這個心,待人接物都是用這個心,這菩提心現前。不是說我念佛有這個心,不念佛這個心就沒有,那你不是真正的菩提心,你還有二心。對佛是一種心,對眾生是一種心,你還有二心,二心不是菩提心,你不能往生往生雖然是易行道,也不是想像當中那麼容易。從前李老師告訴我很多遍,所以我們的記憶就很深。他是講台中蓮社,念佛的同學很多,真正往生的不多,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的只有兩三個。你將來往生是萬分之二、三,這是你很光榮的事情,一萬個人裡面九千九百九十多都被淘汰掉,你被選中,很難得。但是你有這麼多疑慮,那我肯定你選不上;你要真正想被選上,這統統打掉,你才能被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