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2日 星期五

怎樣保證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沒有其他雜念?平常把佛號念熟,平常就要放下|順境有貪戀,逆境有怨恨,就完了|淨空老法師

 


怎樣保證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沒有其他雜念?平常把佛號念熟,平常就要放下|順境有貪戀,逆境有怨恨,就完了|淨空老法師



  確實阿彌陀佛願力的功德不可思議,我們六道凡夫無法想像。從哪裡顯示?我們在十八願、十九願、二十願都明顯看到。尤其十八願裡面,五逆十惡,本來是十念往生,唯除五逆十惡,但是善導大師為我們解釋。善導,唐朝時候人,傳說當中他是阿彌陀佛,應身到我們世間來的,出現在中國,那麼善導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五逆十惡,一切罪業當中極重的罪業,佛說這個意思,是勸人不要造這個罪業。那已經造了怎麼辦?已經造了真正懺悔,佛還是來度你。這就是顯示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這個能量是無限的,它能夠叫你在臨命終時一念善心,這臨終這一念當中沒有怨恨,沒有貪瞋痴慢疑,問題解決了。長時間沒有難,最後這一念,最後這一念比什麼都重要,關係到你的來生。

  但是我們怎樣保證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沒有其他雜念?全靠平常把這句佛號念熟,平常就要放下,對於一切順逆境界,順境不要貪戀,逆境沒有怨恨,日常生活當中訓練這一招,這就是你的功夫真正得力了。順境有貪戀,逆境有怨恨,就完了,你怎麼能保證你臨命終時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要學海賢,你看海賢,有一些老同修跟他說:你往生的時候,我們大家來給你助念。他笑一笑,助念靠不住,不牢靠,還是自己有把握念佛往生這才牢靠。這個話我們聽了做何感想?一定功夫在平常時間養成。他養成了,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他熟透了。平常日常生活當中,他沒有雜念,穿衣吃飯,心裡念佛。沒有想到衣服破舊的,補補縫縫的,吃飯也不知道菜的味道,也不曉得這個好吃、那個不好吃,他不放在心上。工作如是,待人接物統統如是,都不放在心上,練成他往生可以自在,不需要別人幫助,這種功夫非常非常重要。

  外面的事情,幫助眾生的事情要隨緣,不要去攀緣,攀緣就錯了。攀緣是我要想怎樣怎樣,錯了,隨緣好。有緣分,盡心盡力,為什麼?好事,對眾生有利益的事情,對社會有利益,有好處。對佛教有好處,對國家有好處,對世界和平有好處,有這個緣就做。沒有這個緣可別去找,要找就錯了,那叫攀緣,那不叫隨緣。隨緣還得看緣,緣是不是真成熟了,不是真成熟可以不必。也就是他真的有誠意,環境許可,沒有障礙,大家都歡喜,這緣成熟了可以,沒有成熟不能答應。所以要有智慧,不可以感情用事。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七十六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76


2021年11月5日 星期五

拋卻己分,專歸佛力|淨宗把自己丟掉,全靠阿彌陀佛|把自己丟掉,你才能快速的脫離六道輪迴|淨空老法師

 


拋卻己分,專歸佛力|淨宗把自己丟掉,全靠阿彌陀佛|把自己丟掉,你才能快速的脫離六道輪迴|淨空老法師



◈拋卻己分,專歸佛力
◇淨宗把自己丟掉,全靠阿彌陀佛
◇淨土要圓滿的信心,百分之九十九還差一分都不行。為什麼?全靠佛力

  「拋卻己分,專歸佛力,斯乃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也。」這句非常重要,我們今天講信心問題,對這句要產生決定的信心,絕不可以有絲毫懷疑,那就是上面三種是普通一般的途徑,淨宗是特別的。淨宗怎麼呢?把自己丟掉,不靠這個,全靠阿彌陀佛,我能不能成就與我自己沒關係,我自己的能力當然不行,了生死出三界談何容易,決定做不到,但是現在怎麼樣?現在專歸佛力。其他八萬四千法門,半信半疑可以學這個法門決定不可以,百分之百的信心,百分之九十九的信心還差一分都不行,為什麼?不是我自己能力,全靠佛力。靠佛力憑什麼?憑四十八願。下面第六品就是四十八願。所以四十八願一定要認真學習,那是我們能往生極樂世界的憑據,也就是阿彌陀佛對我們的保證,四十八願是這個意思。真正相信,一個字都不懷疑,那恭喜你,你這一生只要這一句佛號念好,你就成功了

◈信心願心,學海賢老和尚
◇一生老實、聽話、真幹,不換題目、不變方向
◇二六時中一句佛號未曾丟失
◇吃人不能吃的苦,忍人不能忍的辱
◇一生沒有怨恨、批評、輕視過任何人

  所以這一點,信心願心,我們一定要學海賢老和尚。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他的師父看中他,為什麼?這個法門就是要圓滿的信心,恰好他具足。這個人一生老實、聽話、真幹,碰到這樣的人,教他一句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果然是一直念下去,一生不換題目、不變方向,肯定像海賢老和尚一樣,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他能順利的證得。海賢老和尚我看他的光碟,估計他得事一心不亂,應該是三十歲左右,得理一心不亂不超過四十歲。他成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有智慧,表現在外面好像沒智慧;有神通,不現神通,老老實實做一個普通的和尚。能忍人之不能忍,為人之不能為,做一個現在這個時代的老好的佛弟子。大家不把他放在眼裡,他名聞利養邊都不沾,二六時中一句佛號未曾丟失,他的佛號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接待信徒有說有笑,都沒有放在心上,心上就是阿彌陀佛,他才有這麼樣的成就,這是我們的好榜樣。最重要的真放下了,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放下,八萬四千法門邊都不沾。你要問他,他讚歎。你為什麼不學?我不認識字。你看,真難得!我就會念一句阿彌陀佛,其他的什麼都不知道。持戒,戒從哪裡學來的?受戒時候在戒壇上學來的,學到之後沒有丟失,每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不會違背三皈、五戒、十善、沙彌律儀、比丘戒,他就做到了,持戒念佛。能吃苦,吃人所不能吃的苦,忍人所不能忍的恥辱。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一生沒罵過人,一生沒有怨恨過人,看到什麼人都好,看到什麼事都好,人見到他,都看到他笑咪咪的,歡歡喜喜。一生沒有批評過任何人,沒有輕視過任何人,不容易!這些地方,都是我們要認真去學習的。

◈淨宗專靠他力,不靠自力
◇我念得好,念得相應,沒有雜念了,到時候彌陀接引我往生

  所以我們在此地記住這句話,「拋卻己分,專歸佛力」,這是法藏菩薩(就是阿彌陀佛)他自己開闢的他力法門。不用自力,辦不到,完全靠阿彌陀佛。我念得好,念得相應,沒有雜念了,到時候阿彌陀佛接引我往生。「峻諦師」,他說出這句話,「開他力門」這個說法,「正明淨宗超情離見,不可思議」。說得好,說得一點都不錯,淨宗是專靠他力,不靠自力。正明,真正說明淨土宗超情離見,這是大乘教上常講的,情是情執,見是見解,超越了,離也是超越,真正不可思議,無法想像。

◈念念不離無量覺
◇這句佛號是阿彌陀佛所證得的果覺
◇用無量覺做為我們因地修行的核心
◇念久了,無量覺自然現前

  「究竟方便」,方便到什麼程度?方便到究竟,沒有比這個再方便的了,叫究竟。方便法達到究竟圓滿一句佛號,只要你真信,真願意往生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成就的。底下接著說,「果覺因心之無上妙諦」。這句佛號是阿彌陀佛所證得的果覺,成佛是果。阿彌陀佛是圓滿的覺悟,這句話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不是不能翻,翻成中國意思無量覺,無量覺就是阿彌陀佛。我們今天用無量覺做為我們因地修行的中心、核心。我們修什麼?我們就用無量覺念念不離無量覺,念久了,無量覺自然現前。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了榜樣,真正不可思議。用彌陀果覺做為我們修行的(我們在因地)因心。

(中略)

◈極樂四土統統是法性土
◇極樂同居土也是不生不滅,實際上跟實報土沒兩樣
◇縱然是三惡道往生的,統統是阿惟越致菩薩
◇極樂是道道地地的一佛乘,平等成佛

  極樂世界有四土,但是四土都特別,我們在四十八願看,四土統統是法性土,這就不可思議了;換句話說,是法性土就是沒有生滅的現象。我們現在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同居土,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這都生滅法。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它也是不生不滅,換句話說,名是凡聖同居土,實際上,跟實報莊嚴土沒有兩樣。同居土如是,方便土亦如是,所以整個極樂世界的四土統統是法性土,這一點我們要搞清楚。法性土沒有生滅,法性土裡面的人無量壽。經文上一句話說明了,往生到極樂世界,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統統都是阿惟越致菩薩,「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是法身菩薩。這句話重要!阿彌陀佛發這個願,這個願兌現了,不兌現他不成佛,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了,極樂世界才圓滿成就,接引十方一切眾生,縱然是三惡道念佛去往生的,也統統是阿惟越致菩薩。所以極樂世界確確實實、道道地地的一佛乘,平等成佛。我們讚美這個世界,聖人治理的世界,大同世界,有一點這個味道,居住在這個世界人,大家是平等對待,和睦相處,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是平等對待。

(中略)

◈念不退:念念趣向無上菩提,自行化他,沒起心動念過
◇我們也要學,眼見色,耳聞聲,不為聲色所動搖
◇心裡只有阿彌陀佛,一切眾生都看作阿彌陀佛
◇除我之外,全是阿彌陀佛來度我的

  念不退是法身菩薩,這個高念念趣向無上菩提,自行化他,沒有起心動念過,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沒起心動念。這個我們也要學,眼見色,耳聞聲,不為聲色所干擾,不為聲色所動搖,你的心清淨的,你的心裡只有阿彌陀佛,聽得清楚,看得清楚,不放在心上,這叫大修行人,真修行人。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練,特別是人事環境。要用什麼心?把所有一切眾生都看作阿彌陀佛,妙極了!看到你,阿彌陀佛。問你什麼?稱你,你是阿彌陀佛。他也是阿彌陀佛,個個都是阿彌陀佛,好!修行得用這個方法,看到人是阿彌陀佛,看到畜生也是阿彌陀佛,小狗,小貓,看到蚊蟲螞蟻都是阿彌陀佛,沒有一樣不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靠定了,這一切的一切全是阿彌陀佛化身,全是阿彌陀佛來度我的,我這個念頭一轉,業障就沒有了。你轉不了就有業障,為什麼?報復,果報。念頭一轉的時候報復就沒有了,沒有果了。我是彌陀弟子,除我之外全是阿彌陀佛,這個方法好。

(中略)

◈六字洪名能量無與倫比
◇只要你接受淨土,成佛之道,一生就搞定
◇凡夫二乘都登不退轉,完全靠阿彌陀佛一乘願海

  「今法藏菩薩再請曰非我境界,請佛廣演,是即外慕諸聖」。這個意思好!非我境界是把自己丟掉,靠我不行,我做不到。請佛廣演,演是演說,身行言教,這個演字有這個意思,我完全要靠老師,這是完全對外求助於這些大聖大賢。峻諦師說:「此乃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也」。「此語道破淨宗玄微,世稱淨宗為他力法門。淨宗所以能三根普被,一生成辦,凡夫二乘例登不退,皆仗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力,此即仗他力」。我們為什麼能信?就是根據這個,我們相信這些話,字字句句是真的,沒有一個字是虛假的,實在真相是這個樣子的。淨宗,你看看三根普被,三根是上中下,上根是菩薩,中根是聲聞,下根是六道凡夫,只要你接受這個法門,一生就圓滿了。成是成就,辦是辦妥了,一生成辦什麼?成佛之道,一生就搞定,這還得了!凡夫就是人天,二乘是聲聞、緣覺,統統都登不退轉,就是三不退,三不退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法身大士。皆仗,完全要靠阿彌陀佛一乘願海,一乘願海就是四十八願,我們依靠這個。我們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一點都不懷疑。我們真正相信靠阿彌陀佛靠得住,絕不會叫我們失望。六字洪名這個能量無與倫比,這個就是完全仰仗他力,他是阿彌陀佛,不靠自己,靠他力。

(中略)

◇沒有妄想雜念,只有阿彌陀佛,就叫功夫成片,這個能量不可思議——跟阿彌陀佛通了

  「因達果海,果徹因源」,這句佛號真正放在心上,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個能量不可思議,為什麼?跟阿彌陀佛通了。好像現在電訊一樣,你這裡一動,那邊就曉得,阿彌陀佛就收到了。如果有雜念,有妄想,把你的功力破壞了。阿彌陀佛知不知道?知道,雖然知道不能跟你通,他那個地方發出來,你這收不到。為什麼收不到?你有雜念,你有妄想,它干擾你的心,所以你收不到它。如果你只有阿彌陀佛,沒有雜念,沒有妄想,你跟阿彌陀佛是通的。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只有阿彌陀佛,就叫做功夫成片。所以阿彌陀佛會現身給你看,你的心就定了。為什麼?親自見到阿彌陀佛,你還懷疑嗎?

◇那一邊通了,這一邊還是放不下,阿彌陀佛拉你也拉不去
◇世出世間一切法要淡化,要知道真相
◇阿彌陀佛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有感,馬上就現

  有沒有人懷疑?有。為什麼?這裡的五欲六塵捨不得放下。那一邊跟阿彌陀佛通了,這一邊還是放不下,那就沒辦法,阿彌陀佛拉你也拉不去。所以念佛人,必須對這個世出世間一切法要淡化,要知道真相。真相,大乘經上講得很多,說得最直截了當的《金剛經》,中國人最喜歡念的,分量不多,只有五千個字,《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告訴你所有一切法,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的,統統是夢幻泡影,假的,不是真的。你要是搞清楚、搞明白,你就放下了;你還跟世間人歡天喜地的,那是什麼?那是接引眾生,那是度眾生的,有沒有放在心上?沒有,高明!把這些世法放在心上,錯了,全造成障礙,把阿彌陀佛這個熱線障礙住,不通了。所以真的因達果海,因是我們自己這一念,果是阿彌陀佛,果徹因源阿彌陀佛那邊,真的像大海一樣,阿彌陀佛無處不在,阿彌陀佛無時不在,我們有感,馬上就現,感應難思,因果同時。

◇全心全意就靠阿彌陀佛,靠到最後曉得,原來阿彌陀佛不離自性
◇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此方

  「此又是他力之妙用。更加以外聖易信,己靈難明」。這是一般凡夫的現象,外面佛菩薩聖賢容易相信,自己心性很不容易明瞭。明心見性難,外面聖賢你真正了解、認識了,容易相信。外聖易信阿彌陀佛,己靈難明,算了,放在一邊不要去理會,我們全心全意就靠外聖,就靠阿彌陀佛,靠到最後曉得,原來阿彌陀佛不離自性。大家看到三時繫念的法本,中峰禪師說了兩句話,說得好,「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說得多好!阿彌陀佛從哪裡來?我心自現的。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此方,「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只要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此地就是淨土,跟在極樂世界無二無別。為什麼?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回歸自性。我們這個世間,見性之後怎麼樣?見到一切法清淨無染,沒有染污,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這見性了。所以要知道因果同時,感應不可思議。

◈深信兩個「有」字
◇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
◇切願往生,一向持名,即可如願,逕登不退

  「是以具縛凡夫但能信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深信此兩個有字」,念老這裡註得好,寫得好,這兩個「有」字太重要了。蕅益大師在晚年放下萬緣,一心念佛,自己取了一個外號,叫西有道人。西是西方,有就是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把這兩個有字做為自己的外號,念念不忘這兩個有字。所以念公老居士勸導我們要能信,能信「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彌陀經》上說的。深信這兩個有字,「切願往生,一向持名,即可如願,逕登不退。是乃凡愚所同能」,都做得到的,一點都不難。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七集



◈淨宗可以把十法界一次脫離
◇世間人心心為自己,佛菩薩心心為眾生
◇把自己丟掉,你才能快速的脫離六道輪迴
◇有這個願心,希望一生當中證得究竟圓滿

  心心回向,「回者回轉,向者趣向」。世間人心心為自己,佛菩薩心心為眾生。為自己錯了,為什麼?為自己出不了六道輪迴。只有把自己丟掉,不為自己了,你才能很順利、很快速的脫離六道輪迴。希望你更進一步,不但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淨宗法門是可以把十法界一次脫離的,那就是往生極樂世界,這兩重夢都醒過來了,六道醒過來了,十法界也醒過來了,到極樂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就對了。「回轉自身所修功德,而趣向於所期,謂之回向」,我們期望的,迴向菩提、迴向眾生、迴向實際。菩提是智慧,我什麼都不求,只求智慧;我不為自己,為一切眾生,眾生就是自己,自己就是眾生;迴向實際,實際就是常寂光,實際就是妙覺如來。我們有這個願心,希望一生當中證得究竟圓滿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九九集



(至心精進第五) - 法藏白言。斯義宏深。非我境界





2021年11月2日 星期二

修行修什麼?|不知道,你的功夫當然不得力|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眼見色,起心動念,迷了|色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把它當真了|知道假相就成佛了|在這假相上他不起心動念|淨空老法師


修行修什麼?|不知道,你的功夫當然不得力|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眼見色,起心動念,迷了|色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把它當真了|知道假相就成佛了|在這假相上他不起心動念|淨空老法師


◈佛法以明心見性為本原
◈能大師五句話就是達解本原

  佛法是以明心見性為本原。惠能大師,《壇經》一般同學都熟悉,不管你是念過還是沒有念過,能大師開悟說的五句話,肯定你都曉得。這五句話是描繪,他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為我們說出來了。這五句話就是達解本原,所以五祖忍和尚把衣缽就傳給他了,他就是禪宗第六代祖。

◇自性如如不動,一切萬法都是動的
◇佛法為什麼要修定?因為自性本定
◇把動搖的心控制叫它不動,真心就現前

  五句話第一句,「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自性本自清淨。第二句,自性「本不生滅」,不生不滅,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第三句說「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一切法,雖具足一切法,它不現,這個是不思議的境界。第四句,「本無動搖」,這句是講自性的樣子,自性如如不動。一切萬法都是動的,沒有一樣不動,現在物理學家把這個宇宙的奧祕揭穿了,物質是動的,頻率非常高;心理現象也是動的,或者我們講精神現象,自性不動。於是乎我們就知道了,佛法為什麼要修定?因為自性本定,自性本無動搖。我們用動搖的心要去見不動搖的心,見不到。怎樣才見到?我們把動搖的心控制叫它不動,真心就現前了

◇這五句就是《大方廣佛華嚴》,《大方廣佛華嚴》一濃縮就這五句
◇本自具足無量智慧、才藝、德能、相好,這個無量是全宇宙的

  真心只要一現前,第三句你就通達了,本自具足就通達了。這本自具足什麼?無量智慧、無量才藝、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這個無量是全宇宙的。《華嚴》說得詳細,六祖說得簡單,但是全說出來了。釋迦牟尼佛講一部《華嚴經》,惠能大師講這五句,不增不減,《華嚴》不比這五句多一句,這五句跟《華嚴》比沒有少一句,這個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五句就是《大方廣佛華嚴》,《大方廣佛華嚴》一濃縮就這五句

◈智慧不能從外求,外面沒有智慧
◇自性是宇宙萬有的本體,一定要從智慧,就見到了
◇什麼時候智慧現?心定了就現
◇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棄,自性般若智慧就現前

  末後一句說得妙,「能生萬法」。宇宙從哪來的?自性變現的,自性能生能現,整個宇宙在佛法的術語說遍法界虛空界,是自性所生所現,所以自性是宇宙萬有的本體。一定要從智慧,就見到了,而智慧不能從外求,外面沒有智慧,學大乘的人一定要知道

  智慧從哪來的?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智慧,就是智慧是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什麼時候智慧就現?心定了就現,心裡頭有妄想(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它就不現了。所以一定要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棄,把它給斷掉,自性般若智慧就現前。智慧一現前,沒有一樣不知道,不但六道超越了,十法界也超越了。他到什麼地方?他生在諸佛剎土裡面實報莊嚴土,現這個境界。

◈常寂光是一切法的本體
◇自性的本來面目是常寂光,一片光明,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不但在,還如如不動

  如果我們能將無始無明的習氣也斷乾淨,這個時候實報莊嚴土不見了,那時候現的是什麼?是自性的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常寂光,一片光明,這個光明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不但它在,它還如如不動。為什麼?它沒有動搖。於是乎我們就明白了,只要我們把一切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常寂光就現前

◇法身:法就是身,身就是法,遍法界虛空界,沒有空間、沒有時間
◇過去、現在、未來統在現前,十方世界也統在現前

  這個常寂光是一切法的本體,佛在大乘經上稱它為法身,法就是身,身就是法,這個法身是遍法界虛空界,這個裡面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就是沒有四方、四維、上下,沒有,沒有距離;沒有時間沒有先後,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統在現前,十方世界也是統在現前。這什麼境界?這是法身如來的境界,這個是究竟圓滿的境界。成佛,我們把無始無明習氣斷掉,那就是從等覺提升到妙覺,回歸常寂光了。佛法講得清楚、講得明白、講得徹底。

◈佛法的修持:破迷開悟
◇起心動念就迷了
◇小定,六道裡面事情看得清清楚楚
◇大定,見性了

  佛法的修持簡單的說,破迷開悟。怎麼迷的?起心動念就迷了。佛給我們說得很清楚,我們睜開眼睛能看,如果他見性,實際上不需要到見性,得定就行了,看你定功的淺深,定功淺的人在六道,六道裡面事情他看得清清楚楚,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全看到,小定大定,見性了,雖然見性,前面我們學過,無始無明的煩惱習氣沒斷。這個東西很麻煩,不容易斷。為什麼?沒有方法斷,要有方法你就起心動念了,你就往下墮落,不能起心動念。那這個習氣怎麼斷?方法就是隨它去,不要理會它,時間長了自然就斷了。要多長時間?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三個阿僧祇劫,習氣就斷乾淨了。所以菩薩修成明心見性還需要三個阿僧祇劫,無明習氣才斷乾淨,才真正回歸常寂光,這叫法身菩薩。法身菩薩無始無明習氣對他產生的障礙就是一樁事情,障礙他回歸自性,他回不了自性,必須等習氣斷乾淨,他就回歸了。

◈修行,修的是什麼?
◇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
◇統統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頻率之下產生的假相,當真,就迷了
◇成佛:在這假相上不起心動念

  於是我們念佛,我們修行,修的是什麼?這一點不能不知道。不知道怎麼?不知道你的功夫當然不得力。知道怎麼?知道你就曉得怎麼個修法。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眼見色,見了之後怎麼樣?起心動念,錯了。起心動念是什麼?迷了。怎麼迷了?色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把它當真了,這就迷了。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所見的一切色相,眼睛能見到的,統統是在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這麼高的頻率之下產生的假相,不是真的。像我們看電影、看電視,不知道它是個假相,當真了。知道假相就成佛了,為什麼?成佛他在這假相上他不起心動念,知道那是假的。可以盡情享受,而不起心不動念,這是法身菩薩。起心動念能夠不分別不執著,這是普通的菩薩,別教三賢菩薩,天台大師所判的,別教;賢首五教裡面,始教的菩薩,小、始、終、頓、圓,始教菩薩,他們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再下一等的,還有分別,沒有執著,那就是小乘,阿羅漢、辟支佛,有分別沒執著。沒有執著就是不起見思煩惱,他真正把見思煩惱搞明白了,假的。我們凡夫看東西,把假的當作真的

◇假的太多了,沒有一樣不是假的
◇身是假的,不要在意,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不要起心動念
◇跟人相處有人我,心上沒有你我他

  假的太多了,沒有一樣不是假的,這是佛為教學方便起見,把它歸納為五大類。第一大類裡面,五種見惑。第一個是身見,我們這個身是假的,不要在意,一切隨緣。海賢老和尚說,隨緣自然最好,順其自然,不要起心動念。第二個邊見,邊見就是相對的。我們活在相對的世界,有我,我的對面是人;有善,善的對面是惡;有染,染的對面是淨;有佛,佛的對面是眾生,這都叫邊見。自性裡頭有沒有?沒有,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編出來的,根本就沒這些東西。那我們在人間一切隨緣,行,不把它放在心上,心上沒這些東西,跟人相處有我、有人、有你,心上呢?心上沒有你我他,沒有,這就對了。這小乘,不執著,有分別沒有執著。如果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有,就叫做六道凡夫。欲界有,色界禪定功夫深的人他還有,如果他沒有的話,他就脫離六道輪迴到聲聞法界去了,四聖法界裡頭,佛法界、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他到那邊去了。

◇「法門平等」:不管你用什麼法門,你都會走到聲聞、緣覺、菩薩、佛

  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統統是走這個路子,方法不一樣,門道不相同,但是它的方向是一個,它的目的是一個。所以《金剛經》上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不管你用什麼法門,你都會走到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是你的目標,是你的方向,任何一個方法都能夠通達,都能夠到家,所以說是平等。沒到家不平等,到家之後就知道完全平等。

◇戒定慧裡最重要的概念:「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是戒。
◇學一樣心是定的,學多了心是亂的

  佛的通途法門教我們修戒定慧,戒定慧裡最重要的一個概念,「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是戒。你要想開悟,你要想明心見性,你得走這條路。這四句話是對知識分子說的,知識分子喜歡多學,佛就用這個方法。廣學多聞學亂了,要一門,學一樣,無量法門裡頭學一樣。學一樣心是定的,學多了心是亂的;學一樣容易得定,學多樣不容易得定,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佛法修學,以三昧為核心
◇小乘的三昧是清淨心,大乘的三昧是平等心
◇有個妙法讓煩惱自然不見:信願持名

  佛法的修學以什麼為主?以三昧為主,三昧是核心,得到三昧之後才會開悟小乘的三昧就是我們經題上講的清淨心大乘的三昧是平等心。你看,我們對人、對事、對什麼要平等,平等就是沒有分別,有分別就不平等,有執著決定就是染污,就不清淨,沒有執著就清淨心現前。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太難了,我們做了幾十年做不到。所以現在回頭了,回頭怎麼修?回頭求阿彌陀佛,回頭就是淨土。淨土,這些煩惱障礙什麼不需要你去斷它,不需要刻意去斷它,有個最好的方法讓它自然不見,這個妙,那就是信、願、持名,最重要的是持名

◈淨土法門易行難信
◇真信,才能成就
◇現前的境界是自性變的:現前你認為有,那極樂世界就有;現前沒有,那極樂世界也就沒有

  這個信是真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你才能成就。你要懷疑,西方極樂世界真有嗎?你去不了,於你沒分。為什麼不能懷疑?你要明理,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自性變現的,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阿彌陀佛還是自性所變的,這個要懂。我自性所變的,怎麼會沒有?我們現前的境界是自性變的,現前你認為是有,那極樂世界就有;你要是現前沒有,那極樂世界也就沒有,是這麼回事情。外面變的我們不知道,可以懷疑,自性變的你還能懷疑嗎

◇「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為什麼?同一個自性變的,一切法不離自性

  你看這兩天做三時繫念,中峰禪師《繫念法事》這個本子裡頭,有兩句話講得很清楚,「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為什麼?同一個自性變的。自性是相同的,眾生跟佛相同,眾生跟植物相同,眾生跟山河大地、礦物相同,都是一個自性,一切法不離自性。自性是圓滿的,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

◇彌陀一句接著一句,絕對不把外面境界放在心上

  這個法門一切諸佛都說難信,可是易行,修起來很容易,不費勁,一句彌陀,一句接著一句,絕對不把外面境界放在心上,連佛法,《金剛經》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也是自性生的,自性裡頭本來具足一切萬法,一法都不缺。釋迦牟尼佛開悟了,從自性裡流出這麼多的經典。我們要求悟,悟不了求生淨土

◈往生極樂世界靠念力
◇天天想彌陀、想極樂,心想事成:念力能量不可思議
◇彌陀的願力專一,我們的念力也專一,就接上軌道了
◇念力跟阿彌陀佛的願力相結合,就成功了

  求生淨土心裡頭只能有阿彌陀佛,只能有極樂世界,除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之外,統統放下,天天想阿彌陀佛、想極樂世界,心想事成。念力能量太大了,不可思議,這科學家給我們證明了,往生極樂世界靠念力,念力跟阿彌陀佛的願力相結合,就成功了彌陀的願力專一,我們的念力也專一,這就接上軌道了。這要搞清楚、要搞明白,不能不相信。我們相信,我們真幹,這一生圓滿成就,解脫了。我們不能真幹,還帶猶豫,還帶著有懷疑,錯了,我們這一生白來了,來生還要搞六道輪迴,不知道要搞到哪一輩子。

◇怎樣成功?看破、放下
◇會集本跟集註把極樂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把我們的疑根拔掉,讓我們往生極樂一帆風順

  怎麼樣成功?章嘉大師教我們,看破、放下。看破就是道理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實在太幸運,比古大德幸運。古大德生的是太平盛世,我們生的是亂世,古大德要生在今天這個時代,未必有成就。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我們遇到了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大乘無量壽經》的善本,古時候沒有,這是我們比古人幸運的地方;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現代出現的,古人沒看見。為什麼?這個會集本跟這個集註把極樂世界真的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把我們的疑根拔掉,讓我們在往生極樂世界道路上一帆風順,這古人沒有。又加上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證明,作證轉。真的,如來三轉法輪我們碰上了。

◇社會誘惑的力量太大,禁不起誘惑,疏忽了修行
◇五戒十善真正做好:來生不失人身,還能接著幹
◇下定決心,我這一生就修四個字,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你決定往生

  雖然遇上了,真正相信、真正修行的人依然不多。那什麼原因?那是過去生中無量劫來累積的煩惱習氣太重。客觀的環境,我們現前這個社會誘惑的力量太大,禁不起誘惑,疏忽了修行。遇到了,雖然也修,不能認真,這生沒修成功,來生接著再來,只有靠這個。這一生要斷惡修善,把五戒十善真正做好。為什麼?來生不失人身,還能接著幹。如果這一生把五戒十善給丟掉,那可就麻煩了。為什麼?你到三惡道去了,這就很可怕。如果你有智慧,你下定決心,我在這一生我就修四個字,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你決定往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真心之體是明:無所不知,無量智慧
◇闇是無知,自性是知
◇闇是無明,自性本明
◇自性不動,動就變成闇

  我們再往下看,「又從上引《大乘義章》可見智慧,即真心體明,自性無闇。故知正當智慧深廣如海時,其內心亦必清淨,無惡無過,離垢離染,絕諸塵勞」。這個也是就事論事,說得好!什麼叫智慧?智慧是真心,真心之體是明。明是什麼?無所不知,我們講無量智慧。自性無闇,闇是明的反面,闇是無知,自性是知,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無明,闇是無明,自性本明,不是無明,自性不動,動就變成闇,就變成無明了

◈一定要知道六塵是假的
◇當真就攀緣,不當真就不攀緣
◇放在心上就壞了,放在心上是妄心
◇只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

  所以我們的六根,這是表現在最前面的,眼能見,耳能聽,鼻能聞,舌能嘗,身能觸,意能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對外面六塵境界,眼對色,耳對聲,鼻對香,舌對味,身對觸,意對知,就在這上修。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一定要知道六塵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菩薩隨緣,菩薩不攀緣,當真就攀緣了,不當真就不攀緣當真怎麼樣?我們俗話說,把它放在心上。不把它放在心上就好了,就不當真。不要放在心上,全是假的,連身也是假的,六根、六塵、六識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我們看百法,《百法明門論》,八識五十一個心所、色法、心不相應行法,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那怎麼辦?不放在心上就好,什麼事也沒有。放在心上就壞了,放在心上是妄心,不是真心,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只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就對了

◈海賢老和尚作證轉
◇老實、聽話、真幹
◇用真誠心生活、工作、待人接物
◇一生沒有欺騙過人,沒有不恭敬
◇行人之所不能行,忍人之所不能忍

  海賢老和尚二十歲出家,師父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叫他把這個放在心上,一直念下去。他念到一百一十二歲往生,念了九十二年。師父了不起,師父是明心見性的法身菩薩,要不然不認識人。師父認識,這個根性好,路走對他一定會成就,所以老和尚只教他這麼一句。他就真幹,海賢老實、聽話、真幹,而且用真誠心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待人接物一片真誠,一生沒有欺騙過人,一生對人沒有不恭敬,佛所教導的他全做到了,雖然沒有學,統做到了。真正是徹底的看破放下,行人之所不能行,忍人之所不能忍這樣的人緊緊抓住信願持名這個方法,一般來說不會超過三年,他就得功夫成片

◈功夫成片是什麼境界?
◇煩惱沒斷,佛號得力,能把煩惱伏住
◇妄念一起,「阿彌陀佛」就化解了。只有一念,沒有相續的第二念

  功夫成片是什麼境界?煩惱沒斷,佛號得力,就是功夫得力,能把煩惱伏住,雖有煩惱,「阿彌陀佛」,就把它化解了妄念一起,阿彌陀佛,就解決了只有一念,沒有相續的第二念,這叫功夫成片。有這樣的功夫,老人家給我們說,阿彌陀佛會送信息來,也就是阿彌陀佛會現身給你看。這個現身是給你做證明,真有阿彌陀佛,你親眼看到了。阿彌陀佛會告訴你,會勉勵你,你念佛念得很好,繼續念下去,你還有多長的壽命,等到你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你看給你通信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能不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