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0日 星期六
一個人能成為有用的人才,老師跟父母養成的:繼往開來,建立孝道
一個人能成為有用的人才,老師跟父母養成的:繼往開來,建立孝道
⭕自己在一、二歲的時候,父母怎麼照顧你,
現在父母老了,眼花了,耳聾了,說話說不清楚了,動作緩慢了,有沒有關心他?有沒有照顧他?有沒有能夠像照顧嬰兒那樣的照顧?
如果能做到了,這叫孝子。
⭕父母在晚年,如果造作不善業,身體都不很好,迫切需要人照顧。
兒孫不孝,來看看他,問候問候,就算不錯了。
全心全力照顧,這種兒孫見不到了
⭕老師的教導,這個恩德跟父母相同。
⭕一個人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老師跟父母把你養成的,
對待老師跟對待父母完全一樣,沒有兩樣。不一樣的只有在孝服有差別,
老師不在了,學生念念不忘老師,不穿孝服,心喪,心裡頭常常念著老師的恩德,沒有老師就沒有你這個人,也就沒有這個事業,
做人不能不知道。
⭕發大願,繼往開來,建立孝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由興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是愛,悲也是愛。慈,無緣,無緣是什麼?無條件。遇到人在苦難當中,他就生起悲心救苦,慈心與樂,為什麼?是同體,所以沒有理由。這是真愛,沒有任何條件,而且是自然的。小孩一、二歲的時候,父母愛他,照顧得無微不至,為什麼?無緣慈悲。因為同體,他跟父母是一體,他現在無知,完全要靠父母,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幫助他長成。所以兒女對父母一生都會想到,這是孝。父母在世,要像父母早年愛護自己,自己在一、二歲的時候,父母怎麼照顧你,現在父母老了,眼花了,耳聾了,說話說不清楚了,動作緩慢了,有沒有關心他?有沒有照顧他?有沒有能夠像照顧嬰兒那樣的照顧?如果能做到了,這叫孝子。父母在晚年,如果造作不善業,身體都不很好,迫切需要人照顧。兒孫不孝,來看看他,問候問候,就算不錯了。全心全力照顧,這種兒孫見不到了,不能說沒有,我們沒有遇到,沒看到。稍微長大了,老師的教導,這個恩德跟父母相同。你能夠接受教育上學,老師幫助你成人。你大學畢業,學位拿到了,你開始服務社會、服務大眾,老師的恩德不能忘記。一個人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老師跟父母把你養成的,對待老師跟對待父母完全一樣,沒有兩樣。不一樣的只有在孝服有差別,老師不在了,學生念念不忘老師,不穿孝服,心喪,心裡頭常常念著老師的恩德,沒有老師就沒有你這個人,也就沒有這個事業,做人不能不知道。所以能信能願,發大願,繼往開來,建立孝道。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七二集
愈念佛心愈亂,不念佛心就不亂?
愈念佛心愈亂,不念佛心就不亂?
⭕念佛的方法對付亂心是非常有效果,但……絕對不是說幾天、幾個小時就能做到,沒有那麼簡單。
通常我們一般人的經驗,大概總得要三年,每天繼續不斷的念……
不可能妄念突然斷了,沒這回事情,總是慢慢的減少……
⭕愈念佛心愈亂,不念佛心就不亂,其實是錯誤的,
不念佛的時候心也是這麼亂,你沒有發現,因為你注意力沒有集中在這個地方,不知道自己亂,到自己想念佛的時候就發現原來是這麼亂,
決不是因為念佛才亂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念的時候妄念起來不要理它、不管它,把注意力集中在佛號,佛號跟妄想可以同時起來,慢慢的讓注意力集中在佛號,妄念就漸漸減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佛弟子代老輩問個問題,家婆年紀已大,六十六歲,生活很簡單,也沒有牽掛任何事情,每當念佛或做運動時,滿身子都好亂,不能平靜,不能專心念佛以及做每件事,想安定下來就是做不到,請問念佛為何會如此,如何做到一心不亂?」
答:心不平靜就是煩惱習氣,念佛的方法對付亂心是非常有效果,但是絕對不是說你佛號一提起,你心就平靜了,沒有這麼快,一定要下功夫,要時間。不要怕愈念佛心愈亂,不念佛心就不亂,其實是錯誤的,不念佛的時候心也是這麼亂,你沒有發現,因為你注意力沒有集中在這個地方,不知道自己亂,到自己想念佛的時候就發現原來是這麼亂,決不是因為念佛才亂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現在你用念佛的功夫把你的心平靜下來,絕對不是說幾天、幾個小時就能做到,沒有那麼簡單。通常我們一般人的經驗,大概總得要三年,每天繼續不斷的念,念的時候妄念起來不要理它、不管它,把注意力集中在佛號,佛號跟妄想可以同時起來,慢慢的讓注意力集中在佛號,妄念就漸漸減少。不可能妄念突然斷了,沒這回事情,總是慢慢的減少,一定要繼續念下去,不要害怕,這個道理要懂。做事情,如果不用思考,一樣可以念佛;用思考的,你就好好的思考你的事情,事情做完了,佛號再提起來。
學佛答問 第八十集
⭕念佛的方法對付亂心是非常有效果,但……絕對不是說幾天、幾個小時就能做到,沒有那麼簡單。
通常我們一般人的經驗,大概總得要三年,每天繼續不斷的念……
不可能妄念突然斷了,沒這回事情,總是慢慢的減少……
⭕愈念佛心愈亂,不念佛心就不亂,其實是錯誤的,
不念佛的時候心也是這麼亂,你沒有發現,因為你注意力沒有集中在這個地方,不知道自己亂,到自己想念佛的時候就發現原來是這麼亂,
決不是因為念佛才亂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念的時候妄念起來不要理它、不管它,把注意力集中在佛號,佛號跟妄想可以同時起來,慢慢的讓注意力集中在佛號,妄念就漸漸減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心不平靜就是煩惱習氣,念佛的方法對付亂心是非常有效果,但是絕對不是說你佛號一提起,你心就平靜了,沒有這麼快,一定要下功夫,要時間。不要怕愈念佛心愈亂,不念佛心就不亂,其實是錯誤的,不念佛的時候心也是這麼亂,你沒有發現,因為你注意力沒有集中在這個地方,不知道自己亂,到自己想念佛的時候就發現原來是這麼亂,決不是因為念佛才亂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現在你用念佛的功夫把你的心平靜下來,絕對不是說幾天、幾個小時就能做到,沒有那麼簡單。通常我們一般人的經驗,大概總得要三年,每天繼續不斷的念,念的時候妄念起來不要理它、不管它,把注意力集中在佛號,佛號跟妄想可以同時起來,慢慢的讓注意力集中在佛號,妄念就漸漸減少。不可能妄念突然斷了,沒這回事情,總是慢慢的減少,一定要繼續念下去,不要害怕,這個道理要懂。做事情,如果不用思考,一樣可以念佛;用思考的,你就好好的思考你的事情,事情做完了,佛號再提起來。
學佛答問 第八十集
什麼樣情況下算是伏住煩惱?
⭕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起作用,這是你真的伏住了……
伏了一陣子,一會兒又起來,這是你沒伏住。
⭕你現在伏住了,臨命終時別人動你、碰你,你又起煩惱,你怎麼辦?
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去鍛鍊,人家罵你、打你、鞭你,你一點瞋恨心都沒有,若無其事,這是你真的伏住了。
清醒的時候伏住,睡覺作夢的時候也能伏住,
在夢中有人惹你生氣,你一發脾氣,你沒有伏住。
⭕斷的時候,你的能力恢復,我們講的神通,現前了……
伏的功夫深也有,但是沒有斷的能力來得大。
⭕真正煩惱伏住了,往生不但有把握,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我們常講生死自在。
你生死為什麼不自在?你煩惱沒伏住,所以你就不自在,
伏住就自在了。
問:「什麼樣情況下算是伏住煩惱,不起作用了?如果行動沒有表現出來,心裡面隨境動了煩惱,但過一陣子又對治了,算不算伏住煩惱?」
答:算伏,沒伏住。怎麼沒伏住?真的伏住了,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起作用,這是你真的伏住了,不是說伏了一陣子,一會兒又起來,這是你沒伏住。因此,伏煩惱還是要功夫,功夫不得力伏不住。你現在伏住了,臨命終時別人動你、碰你,你又起煩惱,你怎麼辦?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去鍛鍊,人家罵你、打你、鞭你,你一點瞋恨心都沒有,若無其事,這是你真的伏住了。清醒的時候伏住,睡覺作夢的時候也能伏住,在夢中有人惹你生氣,你一發脾氣,你沒有伏住。伏比斷容易,斷難。伏跟斷的樣子不同,斷的時候,你的能力恢復,我們講的神通,現前了,見思煩惱真的斷了。牆那邊人在做什麼,你能看見,別人心裡想些什麼事情,你知道,這是他心通。天眼、天耳、他心通很容易得到,那是斷了才有;伏的功夫深也有,但是沒有斷的能力來得大。所以伏煩惱的狀況,自己一定要清楚,我們還在日常生活當中會起心動念,沒有伏住,要用功。
真正煩惱伏住了,往生不但有把握,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我們常講生死自在。你生死為什麼不自在?你煩惱沒伏住,所以你就不自在,伏住就自在了。真的是斷掉的話,你想在這個世間住上二百年、三百年、二千年、三千年,沒有問題。迦葉尊者在雞足山,釋迦牟尼佛交代他等到彌勒佛出世,把釋迦牟尼佛的袈裟傳給彌勒佛,我們曉得迦葉尊者在世間要住多少年?《彌勒下生經》裡面講,換算成現在的年代,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這才真正叫了生死,他要住這麼多年是因為他有任務在,他得把事情交代好。如果沒有這些任務,那你就得大自在,你喜歡來就來,喜歡去就去。所以一定要辨別清楚,不可以說是未證,沒有證到這個境界,就以為自己證得,這錯誤就大了,對自己修學有很大的妨礙。
學佛答問 第八十集
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
「我聽懂了」那正是迷惑:『我』是我執,『懂』是法執,道道地地的凡夫
「我聽懂了」那正是迷惑:『我』是我執,『懂』是法執,道道地地的凡夫
⭕「離相成佛」……離相兩個字重要,
佛跟凡夫差別在哪裡?就在這一句。
⭕眾生學佛著相了,著相是迷,著相生煩惱,是凡夫。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要著了虛妄的相,把虛妄當真,這是六道眾生。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頭告訴我們,學佛,尤其是學大乘,大乘是菩薩,
小乘著相,大乘不著相。
⭕馬鳴菩薩教我們怎麼學?我們聽講經,離言說相、離名字相……
還得離心緣相,心緣是聽了有什麼意思,沒有意思。
「我真懂了」,你沒懂。
真正離這三種相,你就真懂了,
⭕「這什麼意思,這個我聽懂了」,你懂什麼?那正是迷惑。
佛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怎麼會聽懂?
「我懂了」,你看你有我,又懂得了,懂得是法執,我執、法執統統在,道道地地的凡夫。
⭕不執著言說,不執著名字,也不執著我真懂了,是真懂了。
⭕離就懂了,著就不懂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離相成佛,放光普度」,這離相成佛,離相兩個字重要,佛跟凡夫差別在哪裡?就在這一句。眾生學佛著相了,著相是迷,著相生煩惱,是凡夫。阿羅漢就離相了,小聖,能夠出離六道輪迴。著相,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眼見色,色是相,耳聽聲音,聲音是相,看得清楚,聽得清楚,這是自性般若起作用,不著相。為什麼不著相?相是假的,《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要著了虛妄的相,把虛妄當真,這是六道眾生。六道眾生包括二十八層天,欲界六層、色界十八層、無色界四層,比我們聰明,比我們智慧大,他有神通,五種神通都具足,他是凡夫,為什麼?著相了。
十二光佛,這十二光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別名。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名號?自性智慧德能無量無邊,一個名號不能包括,那怎麼辦?佛的名號無量無邊,把無量無邊的名號歸納成十二個,十二也是代表圓滿。用十二光代表佛光普照,這些光的名號都是光的德用,從這個地方建立名號。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頭告訴我們,學佛,尤其是學大乘,大乘是菩薩,小乘著相,大乘不著相。小乘要離五類的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種見他不執著了,他放下了,但是他還有分別,還有起心動念,所以他不能成佛,只能成阿羅漢。
阿羅漢,這個名字是梵語音譯的,意思是無學,就是小學畢業了,小學裡頭他無學了,他畢業了,稱之為小乘四果。初果是小學一年級,小乘一年級,他破了五種見惑,他沒有身見,不執著身是我;沒有邊見,邊見是對立,他不跟一切人事物對立;戒取、見取我們中國人叫成見,某人成見很深,成見是執著自己的想法、看法,認為是對的,戒取是因上的成見,見取是果上的成見;除這個之外,包括還有一切不是真正的事實真相,那就叫邪見。這五種錯誤的看法,他沒有了,也就是說,初果須陀洹他的看法比我們要真,能看出少分的真相。我們不如他,我們把這些幻相都當作真,哪一個不把身當作我?把身當作我就生很多很多的煩惱。頭是我,頭會痛,要頭不是我,就不會犯頭痛了;身是我,你就感覺得不舒服,沒有身見的人,不會感到不舒適,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為什麼他能不執著?他聽佛說法聽明白了,身是假相,身不是我。不是我,作用就大了,我們要借假修真,假我,借假我去修真我,真我是什麼?真我是本性,自性。惠能大師開悟了,悟的什麼?把真我找到了。你看,真我是清淨的,真我不生不滅。這個假我染污,真的不清淨,一個星期不洗澡,身上氣味就很難聞,這說它不清淨,染污,嚴重的染污。所以,他明白了這是假的,我用它,我不執著它。用它,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生心,不執著就是無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諸佛如來、諸大菩薩在人間應化,起作用。他應化就是生心,但是生心跟我們不一樣,他無住,他知道是假的,自身是假的,外面眾生現相也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這就教我們,真正學佛,什麼都放下,全是假的,連佛法也是假的。你看《金剛經》上說得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佛法是因緣生,眾生有病,佛就有藥,病好了藥就不要了;病好了,還把藥執著,又得病了。這個道理要懂,所以佛法不可以執著。
馬鳴菩薩教我們怎麼學?我們聽講經,離言說相、離名字相。名字相,名詞術語,佛、菩薩都是名詞術語,假的,不能執著,佛、菩薩都是假名。還得離心緣相,心緣是聽了有什麼意思,沒有意思。那怎麼個聽法?不執著言說,不執著名字,不可以心裡頭起念頭,「這什麼意思,這個我聽懂了」,你懂什麼?那正是迷惑。為什麼?佛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怎麼會聽懂?聽不懂,為什麼要聽?真的會聽懂,真的聽懂,不執著那個懂就對了。「我懂了」,你看你有我,又懂得了,懂得是法執,我執、法執統統在,道道地地的凡夫。懂了怎麼樣?真懂了,不執著身相,也不執著佛經的這個相狀,也不執著。不執著言說,不執著名字,也不執著我真懂了,是真懂了。說我真懂了,可以給人說,但不能執著這句話,「我真懂了」,你沒懂。真正離這三種相,你就真懂了,離就懂了,著就不懂了,妙!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二六一集
⭕「離相成佛」……離相兩個字重要,
佛跟凡夫差別在哪裡?就在這一句。
⭕眾生學佛著相了,著相是迷,著相生煩惱,是凡夫。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要著了虛妄的相,把虛妄當真,這是六道眾生。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頭告訴我們,學佛,尤其是學大乘,大乘是菩薩,
小乘著相,大乘不著相。
⭕馬鳴菩薩教我們怎麼學?我們聽講經,離言說相、離名字相……
還得離心緣相,心緣是聽了有什麼意思,沒有意思。
「我真懂了」,你沒懂。
真正離這三種相,你就真懂了,
⭕「這什麼意思,這個我聽懂了」,你懂什麼?那正是迷惑。
佛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怎麼會聽懂?
「我懂了」,你看你有我,又懂得了,懂得是法執,我執、法執統統在,道道地地的凡夫。
⭕不執著言說,不執著名字,也不執著我真懂了,是真懂了。
⭕離就懂了,著就不懂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離相成佛,放光普度」,這離相成佛,離相兩個字重要,佛跟凡夫差別在哪裡?就在這一句。眾生學佛著相了,著相是迷,著相生煩惱,是凡夫。阿羅漢就離相了,小聖,能夠出離六道輪迴。著相,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眼見色,色是相,耳聽聲音,聲音是相,看得清楚,聽得清楚,這是自性般若起作用,不著相。為什麼不著相?相是假的,《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要著了虛妄的相,把虛妄當真,這是六道眾生。六道眾生包括二十八層天,欲界六層、色界十八層、無色界四層,比我們聰明,比我們智慧大,他有神通,五種神通都具足,他是凡夫,為什麼?著相了。
十二光佛,這十二光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別名。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名號?自性智慧德能無量無邊,一個名號不能包括,那怎麼辦?佛的名號無量無邊,把無量無邊的名號歸納成十二個,十二也是代表圓滿。用十二光代表佛光普照,這些光的名號都是光的德用,從這個地方建立名號。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頭告訴我們,學佛,尤其是學大乘,大乘是菩薩,小乘著相,大乘不著相。小乘要離五類的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種見他不執著了,他放下了,但是他還有分別,還有起心動念,所以他不能成佛,只能成阿羅漢。
阿羅漢,這個名字是梵語音譯的,意思是無學,就是小學畢業了,小學裡頭他無學了,他畢業了,稱之為小乘四果。初果是小學一年級,小乘一年級,他破了五種見惑,他沒有身見,不執著身是我;沒有邊見,邊見是對立,他不跟一切人事物對立;戒取、見取我們中國人叫成見,某人成見很深,成見是執著自己的想法、看法,認為是對的,戒取是因上的成見,見取是果上的成見;除這個之外,包括還有一切不是真正的事實真相,那就叫邪見。這五種錯誤的看法,他沒有了,也就是說,初果須陀洹他的看法比我們要真,能看出少分的真相。我們不如他,我們把這些幻相都當作真,哪一個不把身當作我?把身當作我就生很多很多的煩惱。頭是我,頭會痛,要頭不是我,就不會犯頭痛了;身是我,你就感覺得不舒服,沒有身見的人,不會感到不舒適,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為什麼他能不執著?他聽佛說法聽明白了,身是假相,身不是我。不是我,作用就大了,我們要借假修真,假我,借假我去修真我,真我是什麼?真我是本性,自性。惠能大師開悟了,悟的什麼?把真我找到了。你看,真我是清淨的,真我不生不滅。這個假我染污,真的不清淨,一個星期不洗澡,身上氣味就很難聞,這說它不清淨,染污,嚴重的染污。所以,他明白了這是假的,我用它,我不執著它。用它,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生心,不執著就是無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諸佛如來、諸大菩薩在人間應化,起作用。他應化就是生心,但是生心跟我們不一樣,他無住,他知道是假的,自身是假的,外面眾生現相也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這就教我們,真正學佛,什麼都放下,全是假的,連佛法也是假的。你看《金剛經》上說得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佛法是因緣生,眾生有病,佛就有藥,病好了藥就不要了;病好了,還把藥執著,又得病了。這個道理要懂,所以佛法不可以執著。
馬鳴菩薩教我們怎麼學?我們聽講經,離言說相、離名字相。名字相,名詞術語,佛、菩薩都是名詞術語,假的,不能執著,佛、菩薩都是假名。還得離心緣相,心緣是聽了有什麼意思,沒有意思。那怎麼個聽法?不執著言說,不執著名字,不可以心裡頭起念頭,「這什麼意思,這個我聽懂了」,你懂什麼?那正是迷惑。為什麼?佛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怎麼會聽懂?聽不懂,為什麼要聽?真的會聽懂,真的聽懂,不執著那個懂就對了。「我懂了」,你看你有我,又懂得了,懂得是法執,我執、法執統統在,道道地地的凡夫。懂了怎麼樣?真懂了,不執著身相,也不執著佛經的這個相狀,也不執著。不執著言說,不執著名字,也不執著我真懂了,是真懂了。說我真懂了,可以給人說,但不能執著這句話,「我真懂了」,你沒懂。真正離這三種相,你就真懂了,離就懂了,著就不懂了,妙!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二六一集
2018年6月27日 星期三
想這個、想那個,把佛常常忘掉,這往生沒把握
想這個、想那個,把佛常常忘掉,這往生沒把握
⭕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有福,
對這個佛號恭敬,也跟著念,這個人福報更大。
修福方法有八萬四千,第一殊勝無過於念佛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話不是假話,是真話。
我們現在常常想這個想那個,把佛常常忘掉,這個不好,這往生沒把握,
往生一定要專注。
⭕我們現在差的就是生死心不切,對這個世間依賴心很重……名聞利養沒放下,身體健康也沒放下。
對這個身體過分的重視,這個對於修淨土求往生是大障礙。
⭕真正求往生,對身體並不重視,但是也不會糟蹋……
每天早晨能夠早起,拜一個小時佛,念一個小時的佛號,
念的時候就繞著,繞佛,就是走路,走路是運動,有這兩個小時就足夠了……
沒有事情的時候就是念佛,就是散步,年歲大的散步好,多運動。
⭕為什麼放不下?……
佛經常說,這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是我們還是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沒有在意。
極樂世界是真的,天天聽,天天講,但是並沒有把它當真,還把現實生活當真,問題出在這裡。
⭕死了以後怎麼辦?……死了以後到哪去?……
六道的苦我們今天嘗到了,還希望過這苦日子嗎?如果不希望,那就認真念佛。
⭕印光大師……他的念佛堂只掛了一個……「死」字……生死心切……
天天看到,活一天老老實實念一天佛號,這就對了,這叫真正修淨土法門。
⭕「聞名得福,故能生淨信之心」。聞名不要中斷……不能把名號丟掉
⭕「清淨心者,無疑之信心也。又無垢之淨心也」。
無垢是沒有染污……喜怒哀樂愛惡欲是染污……
心清淨,沒有懷疑,這是經題上講的清淨心。
只要你得清淨心,你念佛的功夫就成片了,你會很清楚,時時刻刻心裡頭有佛號,
口裡沒有念,心裡佛號不斷,想著阿彌陀佛,念著阿彌陀佛,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有福,對這個佛號恭敬,也跟著念,這個人福報更大。修福方法有八萬四千,第一殊勝無過於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話不是假話,是真話。我們現在常常想這個想那個,把佛常常忘掉,這個不好,這往生沒把握,往生一定要專注。
昨天堪布在此地,我是建議,希望堪布給我們大家講密教講的前行,大概也是太長了一點,時間不夠,他沒有講。前行是什麼?主要是講生死心切,功夫就得力了。我們現在差的就是生死心不切,對這個世間依賴心很重,而且還有名聞利養沒放下,身體健康也沒放下。對這個身體過分的重視,這個對於修淨土求往生是大障礙。真正求往生,對身體並不重視,但是也不會糟蹋。正常的活動就夠了,每天早晨能夠早起,拜一個小時佛,念一個小時的佛號,念的時候就繞著,繞佛,就是走路,走路是運動,有這兩個小時就足夠了。如果沒有事情的時候就是念佛,就是散步,年歲大的散步好,多運動。把什麼都放下,什麼都不要想了,一心一意求往生,密宗的前行就說這些。
為什麼放不下?也算是知道了,佛經常說,這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是我們還是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沒有在意。極樂世界是真的,天天聽,天天講,但是並沒有把它當真,還把現實生活當真,問題出在這裡。我們都沒有想想,死了以後怎麼辦?人生老病死誰也逃不了,不必忌諱。死了以後到哪去?如果再搞六道輪迴,六道的苦我們今天嘗到了,還希望過這苦日子嗎?如果不希望,那就認真念佛。印光大師每天,他的念佛堂只掛了一個字,掛在佛像後面,「死」字。這一個字就是密宗裡頭所說的前行,生死心切,天天看到,活一天老老實實念一天佛號,這就對了,這叫真正修淨土法門。
這個地方,祖師大德也說,這是日本的淨宗祖師,念老告訴我們,「聞名得福,故能生淨信之心」。聞名不要中斷,像海賢老和尚,不能丟失,不能把名號丟掉了、失去了。念頭,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接著,不能丟失。對西方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要生淨信,淨信就是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底下說,「清淨心者,無疑之信心也。又無垢之淨心也」。無垢是沒有染污,什麼是染污?喜怒哀樂愛惡欲是染污。這些東西全放下,心清淨,沒有懷疑,這是經題上講的清淨心。只要你得清淨心,你念佛的功夫就成片了,你會很清楚,時時刻刻心裡頭有佛號,口裡沒有念,心裡佛號不斷,想著阿彌陀佛,念著阿彌陀佛,好!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二九八集
⭕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有福,
對這個佛號恭敬,也跟著念,這個人福報更大。
修福方法有八萬四千,第一殊勝無過於念佛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話不是假話,是真話。
我們現在常常想這個想那個,把佛常常忘掉,這個不好,這往生沒把握,
往生一定要專注。
⭕我們現在差的就是生死心不切,對這個世間依賴心很重……名聞利養沒放下,身體健康也沒放下。
對這個身體過分的重視,這個對於修淨土求往生是大障礙。
⭕真正求往生,對身體並不重視,但是也不會糟蹋……
每天早晨能夠早起,拜一個小時佛,念一個小時的佛號,
念的時候就繞著,繞佛,就是走路,走路是運動,有這兩個小時就足夠了……
沒有事情的時候就是念佛,就是散步,年歲大的散步好,多運動。
⭕為什麼放不下?……
佛經常說,這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是我們還是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沒有在意。
極樂世界是真的,天天聽,天天講,但是並沒有把它當真,還把現實生活當真,問題出在這裡。
⭕死了以後怎麼辦?……死了以後到哪去?……
六道的苦我們今天嘗到了,還希望過這苦日子嗎?如果不希望,那就認真念佛。
⭕印光大師……他的念佛堂只掛了一個……「死」字……生死心切……
天天看到,活一天老老實實念一天佛號,這就對了,這叫真正修淨土法門。
⭕「聞名得福,故能生淨信之心」。聞名不要中斷……不能把名號丟掉
⭕「清淨心者,無疑之信心也。又無垢之淨心也」。
無垢是沒有染污……喜怒哀樂愛惡欲是染污……
心清淨,沒有懷疑,這是經題上講的清淨心。
只要你得清淨心,你念佛的功夫就成片了,你會很清楚,時時刻刻心裡頭有佛號,
口裡沒有念,心裡佛號不斷,想著阿彌陀佛,念著阿彌陀佛,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有福,對這個佛號恭敬,也跟著念,這個人福報更大。修福方法有八萬四千,第一殊勝無過於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話不是假話,是真話。我們現在常常想這個想那個,把佛常常忘掉,這個不好,這往生沒把握,往生一定要專注。
昨天堪布在此地,我是建議,希望堪布給我們大家講密教講的前行,大概也是太長了一點,時間不夠,他沒有講。前行是什麼?主要是講生死心切,功夫就得力了。我們現在差的就是生死心不切,對這個世間依賴心很重,而且還有名聞利養沒放下,身體健康也沒放下。對這個身體過分的重視,這個對於修淨土求往生是大障礙。真正求往生,對身體並不重視,但是也不會糟蹋。正常的活動就夠了,每天早晨能夠早起,拜一個小時佛,念一個小時的佛號,念的時候就繞著,繞佛,就是走路,走路是運動,有這兩個小時就足夠了。如果沒有事情的時候就是念佛,就是散步,年歲大的散步好,多運動。把什麼都放下,什麼都不要想了,一心一意求往生,密宗的前行就說這些。
為什麼放不下?也算是知道了,佛經常說,這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是我們還是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沒有在意。極樂世界是真的,天天聽,天天講,但是並沒有把它當真,還把現實生活當真,問題出在這裡。我們都沒有想想,死了以後怎麼辦?人生老病死誰也逃不了,不必忌諱。死了以後到哪去?如果再搞六道輪迴,六道的苦我們今天嘗到了,還希望過這苦日子嗎?如果不希望,那就認真念佛。印光大師每天,他的念佛堂只掛了一個字,掛在佛像後面,「死」字。這一個字就是密宗裡頭所說的前行,生死心切,天天看到,活一天老老實實念一天佛號,這就對了,這叫真正修淨土法門。
這個地方,祖師大德也說,這是日本的淨宗祖師,念老告訴我們,「聞名得福,故能生淨信之心」。聞名不要中斷,像海賢老和尚,不能丟失,不能把名號丟掉了、失去了。念頭,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接著,不能丟失。對西方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要生淨信,淨信就是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底下說,「清淨心者,無疑之信心也。又無垢之淨心也」。無垢是沒有染污,什麼是染污?喜怒哀樂愛惡欲是染污。這些東西全放下,心清淨,沒有懷疑,這是經題上講的清淨心。只要你得清淨心,你念佛的功夫就成片了,你會很清楚,時時刻刻心裡頭有佛號,口裡沒有念,心裡佛號不斷,想著阿彌陀佛,念著阿彌陀佛,好!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二九八集
信願落實在持名上:不持名就妄念,妄念雖有信願也不能往生
信願落實在持名上:不持名就妄念,妄念雖有信願也不能往生
⭕「行者初發心時,貴有定課。
每日或千聲,或萬聲,或十萬聲。從少至多,由散入定。隨其念力,俱可往生。」
⭕信願落實在持名上……不持名就妄念,妄念雖有信願也不能往生……
信願必須要藉念佛,一向專念。
⭕《淨修捷要》只需要半個小時,用它做早課,用它做晚課……一天修兩次,不要中斷,好!……
平常用彭際清居士這個方法好,定佛號定一萬聲
⭕黃念祖老居士在往生前半年,他真的萬緣放下,一心求往生,每天念十四萬聲,
他是計數念佛,十四萬聲,念了半年,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須知持名一法,最為簡要。行者初發心時,貴有定課」。這是教給我們,提供給我們做參考,這個法門簡單扼要,學習的人初發心,最好有定課。怎麼定課?「每日或千聲,或萬聲,或十萬聲。從少至多,由散入定。隨其念力,俱可往生」。這話說得好,要真幹。學經教學這麼多年,對極樂世界肯定了,認識了,那現在最重要的要去。怎麼去?要持名,信願持名。信願落實在持名上,因為不持名就妄念,妄念雖有信願也不能往生。所以信願必須要藉念佛,一向專念。每天定課程,夏蓮居老居士給我們編的《淨修捷要》好!《淨修捷要》只需要半個小時,用它做早課,用它做晚課,早晨起來半個小時,晚上睡覺之前半個小時,一天修兩次,不要中斷,好!平常用彭際清居士這個方法好,定佛號定一萬聲,念四個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接著,一句接著一句。印光大師教我們十念,十念完全是心裡頭記,不用念珠,一口氣念十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十聲,用這個方法也很好,總之念得愈多愈好。黃念祖老居士在往生前半年,他真的萬緣放下,一心求往生,每天念十四萬聲,他是計數念佛,十四萬聲,念了半年,走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一四集
⭕「行者初發心時,貴有定課。
每日或千聲,或萬聲,或十萬聲。從少至多,由散入定。隨其念力,俱可往生。」
⭕信願落實在持名上……不持名就妄念,妄念雖有信願也不能往生……
信願必須要藉念佛,一向專念。
⭕《淨修捷要》只需要半個小時,用它做早課,用它做晚課……一天修兩次,不要中斷,好!……
平常用彭際清居士這個方法好,定佛號定一萬聲
⭕黃念祖老居士在往生前半年,他真的萬緣放下,一心求往生,每天念十四萬聲,
他是計數念佛,十四萬聲,念了半年,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須知持名一法,最為簡要。行者初發心時,貴有定課」。這是教給我們,提供給我們做參考,這個法門簡單扼要,學習的人初發心,最好有定課。怎麼定課?「每日或千聲,或萬聲,或十萬聲。從少至多,由散入定。隨其念力,俱可往生」。這話說得好,要真幹。學經教學這麼多年,對極樂世界肯定了,認識了,那現在最重要的要去。怎麼去?要持名,信願持名。信願落實在持名上,因為不持名就妄念,妄念雖有信願也不能往生。所以信願必須要藉念佛,一向專念。每天定課程,夏蓮居老居士給我們編的《淨修捷要》好!《淨修捷要》只需要半個小時,用它做早課,用它做晚課,早晨起來半個小時,晚上睡覺之前半個小時,一天修兩次,不要中斷,好!平常用彭際清居士這個方法好,定佛號定一萬聲,念四個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接著,一句接著一句。印光大師教我們十念,十念完全是心裡頭記,不用念珠,一口氣念十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十聲,用這個方法也很好,總之念得愈多愈好。黃念祖老居士在往生前半年,他真的萬緣放下,一心求往生,每天念十四萬聲,他是計數念佛,十四萬聲,念了半年,走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一四集
要分秒必爭:我有一秒時間,我念一句阿彌陀佛,一秒都不能空過
要分秒必爭:我有一秒時間,我念一句阿彌陀佛,一秒都不能空過
⭕念念把身體沒有忘掉,身是六道輪迴的根,你什麼時候能脫離六道輪迴?
⭕阿彌陀佛就是自己的真心,
念阿彌陀佛就是把真心念出來、把自性念出來
⭕年歲大了,不能等了,沒有那麼多時間給你浪費……
要分秒必爭,我有一秒時間,我念一句阿彌陀佛,一秒都不能空過。
⭕分分秒秒空過了,這是大過失,世間任何過失沒有比這個過失更重的
⭕你為什麼把佛號丟掉了?還把世間這些假的東西放在心上,怎麼得了!
【念佛開示】--淨空老和尚
◎我早晨起來,有人問我身體好不好?我給他的回答:這個臭皮囊時時放在心上就完了。你為什麼不問一句,你念佛有沒有間斷?念念把身體沒有忘掉,身是六道輪迴的根,你什麼時候能脫離六道輪迴?必須念念不忘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自己的真心,念阿彌陀佛就是把真心念出來、把自性念出來,這個重要!身體不要去想它。
◎我們年歲大了,不能等了,沒有那麼多時間給你浪費,所以要分秒必爭,我有一秒時間,我念一句阿彌陀佛,一秒都不能空過。我們不要責備別人,要責備自己,分分秒秒空過了,這是大過失,世間任何過失沒有比這個過失更重的,你為什麼把佛號丟掉了?還把世間這些假的東西放在心上,怎麼得了!
(恭錄自《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65、83集)
端守不怠:你肯定往生。「怠」:又去胡思亂想了,沒有守住這句阿彌陀佛
端守不怠:你肯定往生。「怠」:又去胡思亂想了,沒有守住這句阿彌陀佛
⭕海賢老和尚的成就沒有別的……就是他具足三個條件,老實、聽話、真幹,而且幹了九十二年。
⭕一般念佛人大概……三年念到功夫成片……
念到功夫成片就能自在往生,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阿彌陀佛會送信息給你,你什麼時候往生。
⭕對極樂世界懷疑,還是把這個世間當真,造成嚴重的障礙。
⭕總希望我們的同修,能多有幾個要端守不怠。
怠是……懶惰懈怠,又去胡思亂想了,沒有守住這句阿彌陀佛。
你要問我,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往生極樂世界?我送你這四個字,端守不怠,你肯定往生……
你只老老實實,守住這一句阿彌陀佛……
⭕「從思起修」:
正確的思惟,不是邪思,不是妄想,
起修是真念,真幹。
這句佛號是寶,能幫助你在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
⭕你身上這些病痛,你只真幹,自然就好了。
問題是你不肯相信,那無可奈何,佛來了也沒辦法,所以佛不來,來了不起作用。
念到清淨心現前,佛就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守不怠,從思起修」。端守,「正守」。端是端正。「如教奉行」。海賢老和尚的成就沒有別的,這個人可愛,就是他具足三個條件,老實、聽話、真幹,而且幹了九十二年。二十歲聞法,聞法那天起就真幹,聽話、真幹。像這樣的人,這樣的根性,我們估計,他什麼時候得功夫成片?我們在《往生傳》,在《聖賢錄》裡頭看到,一般念佛人大概三年,很多,不少。三年念到功夫成片,念到功夫成片就能自在往生,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阿彌陀佛會送信息給你,你什麼時候往生。就有很多人要求,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往生。有不少,阿彌陀佛真的點頭,就帶他走了。那不是他壽命到了,是他緣成熟了,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老實、聽話、真幹,一生決定成就。他為什麼不幹這個事情,要幹別的事情?這是對佛沒有信心,還是對這個世間醫生比較有信心,對極樂世界懷疑,還是把這個世間當真,造成嚴重的障礙。所以「端守不怠」,這一句他沒有做到。
我們總希望我們的同修,能多有幾個要端守不怠。怠是懈怠,懶惰懈怠,又去胡思亂想了,沒有守住這句阿彌陀佛。你要問我,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往生極樂世界?我送你這四個字,端守不怠,你肯定往生。不要再問人,問人你還有懷疑,沒有懷疑了,你問誰?佛也不必問,你只老老實實,守住這一句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都可以,六個字行,四個字也行。
「從思起修」,思是思惟,正確的思惟,不是邪思,不是妄想,起修是真念,真幹。這句佛號是寶,能幫助你在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你身上這些病痛,你只真幹,自然就好了。問題是你不肯相信,那無可奈何,佛來了也沒辦法,所以佛不來,來了不起作用。念到清淨心現前,佛就來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二九集
⭕海賢老和尚的成就沒有別的……就是他具足三個條件,老實、聽話、真幹,而且幹了九十二年。
⭕一般念佛人大概……三年念到功夫成片……
念到功夫成片就能自在往生,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阿彌陀佛會送信息給你,你什麼時候往生。
⭕對極樂世界懷疑,還是把這個世間當真,造成嚴重的障礙。
⭕總希望我們的同修,能多有幾個要端守不怠。
怠是……懶惰懈怠,又去胡思亂想了,沒有守住這句阿彌陀佛。
你要問我,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往生極樂世界?我送你這四個字,端守不怠,你肯定往生……
你只老老實實,守住這一句阿彌陀佛……
⭕「從思起修」:
正確的思惟,不是邪思,不是妄想,
起修是真念,真幹。
這句佛號是寶,能幫助你在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
⭕你身上這些病痛,你只真幹,自然就好了。
問題是你不肯相信,那無可奈何,佛來了也沒辦法,所以佛不來,來了不起作用。
念到清淨心現前,佛就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守不怠,從思起修」。端守,「正守」。端是端正。「如教奉行」。海賢老和尚的成就沒有別的,這個人可愛,就是他具足三個條件,老實、聽話、真幹,而且幹了九十二年。二十歲聞法,聞法那天起就真幹,聽話、真幹。像這樣的人,這樣的根性,我們估計,他什麼時候得功夫成片?我們在《往生傳》,在《聖賢錄》裡頭看到,一般念佛人大概三年,很多,不少。三年念到功夫成片,念到功夫成片就能自在往生,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阿彌陀佛會送信息給你,你什麼時候往生。就有很多人要求,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往生。有不少,阿彌陀佛真的點頭,就帶他走了。那不是他壽命到了,是他緣成熟了,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老實、聽話、真幹,一生決定成就。他為什麼不幹這個事情,要幹別的事情?這是對佛沒有信心,還是對這個世間醫生比較有信心,對極樂世界懷疑,還是把這個世間當真,造成嚴重的障礙。所以「端守不怠」,這一句他沒有做到。
我們總希望我們的同修,能多有幾個要端守不怠。怠是懈怠,懶惰懈怠,又去胡思亂想了,沒有守住這句阿彌陀佛。你要問我,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往生極樂世界?我送你這四個字,端守不怠,你肯定往生。不要再問人,問人你還有懷疑,沒有懷疑了,你問誰?佛也不必問,你只老老實實,守住這一句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都可以,六個字行,四個字也行。
「從思起修」,思是思惟,正確的思惟,不是邪思,不是妄想,起修是真念,真幹。這句佛號是寶,能幫助你在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你身上這些病痛,你只真幹,自然就好了。問題是你不肯相信,那無可奈何,佛來了也沒辦法,所以佛不來,來了不起作用。念到清淨心現前,佛就來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二九集
要回歸到性起,不要留戀緣起:緣起全是假的
要回歸到性起,不要留戀緣起:緣起全是假的
⭕性起我們無法想像。我們生活在緣起的世間,就是因緣生法。
性起不是因緣,沒有因,也不需要緣。
諸佛如來所住的剎土是性起的,叫做實報莊嚴土,叫做一真法界……
緣起的現象有生有滅,性起的現象不生不滅;
緣起的現象有動搖,性起的現象不動搖,永遠像在定中一樣……
緣起有染污、有煩惱,會生煩惱,性起沒有染污,不生煩惱。
⭕極樂世界是性起,不是緣起。
⭕我們完全靠阿彌陀佛,真靠得住,要相信……
稍稍有一點懷疑,最後往生就變成障礙,去不了了。
⭕信願尤其重要,有信有願決定往生……
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功夫在什麼地方看?就是你放下多少
⭕徹底放下,有等於沒有。
資生之具,就是生活必須要用的東西,愈少愈好。
⭕整個這個宇宙到底怎麼回事情?……「自心現量」……一句話講盡了……
心這麼複雜、這麼麻煩,沒有關係,全是假的,不是真的。
知道事實真相,自然就不放在心上,有等於沒有。
⭕我有的別人拿去用去了……本來沒有,本來不是我的……心平氣和,快快樂樂。
我的……常常念著……這念什麼?念輪迴,念六道,念迷惑顛倒。
要學放得下,放得下之後,自然你就看得破,智慧現前了。
⭕我們要回歸到性起,不要留戀緣起,緣起全是假的。
⭕「非少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是不可思議無量因緣,佛出現在這個世間……
想到佛一定想到自己……自己跟佛是一不是二……
今天他表演,為我們示現一條回歸自性的道路、成佛的道路,
我們要願意走這個路,依照他這個樣子,依教奉行,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不要等來生。
⭕首先要放下這是我的、那是你的、那是他的,
這個觀念不好,這個觀念去不了,跟極樂世界不相應。
⭕我們要覺,不要再作夢……
我修行為什麼不能像他那個樣子?我這個也要、那個也要,這個也想、那個也想,就壞在這裡。
他的高明處,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要,一切隨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華嚴經.性起品》裡面說,「如來、應供、等正覺」,這是佛的十種稱號,三種,「性起正法不可思議」。我們這個世間叫緣起,不是性起,性起我們無法想像。我們生活在緣起的世間,就是因緣生法。性起不是因緣,沒有因,也不需要緣。什麼地方是性起的?諸佛如來所住的剎土是性起的,叫做實報莊嚴土,叫做一真法界,那個法界是性起,不是緣起。性起跟緣起有什麼不同?緣起的現象有生有滅,性起的現象不生不滅;緣起的現象有動搖,性起的現象不動搖,永遠像在定中一樣,不動搖;緣起有染污、有煩惱,會生煩惱,性起沒有染污,不生煩惱。
往生到極樂世界,本經四十八願在第二十願,二十願講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住的是性起,不是緣起。極樂世界是性起,不是緣起。極樂世界有人天,沒有惡道,餓鬼、畜生、地獄,包括修羅、羅剎都沒有,只有人天兩道,這同居土。方便土這有四聖,有聲聞、緣覺、有權教菩薩,這在十法界。六道是凡夫是染,四聖法界是淨,是釋迦如來的淨土,六道是穢土。明心見性,超越十法界,住釋迦牟尼佛的報土,報土就是華藏世界。所以修學其他法門的,他們將來到哪裡去?真正修成功,開悟了,都生到華藏世界,華藏世界跟極樂世界沒有兩樣。華藏世界靠自力,淨土法門靠阿彌陀佛的佛力,不一樣,所以一個叫自力法門,淨土叫他力法門。
我們完全靠阿彌陀佛,真靠得住,要相信,不能懷疑。你稍稍有一點懷疑,最後往生就變成障礙,去不了了。絕對相信,不能有絲毫懷疑。淨土第一個條件就是信,第二個是願,第三個是持名念佛。信願尤其重要,有信有願決定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的淺深,不是多少。功夫在什麼地方看?就是你放下多少,功夫在看放下,你放下得愈多功夫就愈深,放下得愈少功夫就淺。要把最難放下的擺在首先,在一般人講,情執最難放下。財物、地位、榮耀,哪一種你最喜歡的,你就在它那裡下手,最難捨的都捨了,其他就容易。不放下,虧吃大了,受害的是自己,不是別人。
我看到海賢老和尚,我有很高的警覺心,要向他學習。學習什麼?徹底放下,有等於沒有。資生之具,就是生活必須要用的東西,愈少愈好。出家人三衣一缽,那是在印度,在熱帶,一年到頭三件衣足夠了。所以出家人生活簡單,什麼也沒有,樹下一宿,日中一食。資生之具多了就是累贅,家業太大了放不下。一定要曉得,假的,不是真的。《楞伽經》裡頭講得好,我們整個這個宇宙到底怎麼回事情?佛在經上講的,這些東西統統是「自心現量」。你看,一句話講盡了,是我們自己心裡變現的現象,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心這麼複雜、這麼麻煩,沒有關係,全是假的,不是真的。知道事實真相,自然就不放在心上,有等於沒有。我有的別人拿去用去了,無論用什麼方法拿去了,我什麼態度?本來沒有,本來不是我的,不就沒事了嗎?心平氣和,快快樂樂。我的,我還常常念著,這就錯了,這念什麼?念輪迴,念六道,念迷惑顛倒。要學放得下,放得下之後,自然你就看得破,智慧現前了。
是性起,我們要回歸到性起,不要留戀緣起,緣起全是假的。「所以者何?非少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不是少因緣,是不可思議無量因緣,佛出現在這個世間。想到佛一定想到自己,為什麼?自己跟佛是一不是二,他已經覺悟了,他放下了,我還沒放下,我還沒覺悟。今天他表演,為我們示現一條回歸自性的道路、成佛的道路,我們要願意走這個路,依照他這個樣子,依教奉行,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不要等來生。首先要放下這是我的、那是你的、那是他的,這個觀念不好,這個觀念去不了,跟極樂世界不相應。你看,海賢告訴別人,念阿彌陀佛,這個世界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永嘉大師講「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我們要覺,不要再作夢,在夢裡醒過來了,看到老和尚那個樣子,我們醒過來,不要了。我修行為什麼不能像他那個樣子?我這個也要、那個也要,這個也想、那個也想,就壞在這裡。他的高明處,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要,一切隨緣,有緣,是利益眾生的做,表法;沒有緣不做,不去攀緣,這個好。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五集
⭕性起我們無法想像。我們生活在緣起的世間,就是因緣生法。
性起不是因緣,沒有因,也不需要緣。
諸佛如來所住的剎土是性起的,叫做實報莊嚴土,叫做一真法界……
緣起的現象有生有滅,性起的現象不生不滅;
緣起的現象有動搖,性起的現象不動搖,永遠像在定中一樣……
緣起有染污、有煩惱,會生煩惱,性起沒有染污,不生煩惱。
⭕極樂世界是性起,不是緣起。
⭕我們完全靠阿彌陀佛,真靠得住,要相信……
稍稍有一點懷疑,最後往生就變成障礙,去不了了。
⭕信願尤其重要,有信有願決定往生……
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功夫在什麼地方看?就是你放下多少
⭕徹底放下,有等於沒有。
資生之具,就是生活必須要用的東西,愈少愈好。
⭕整個這個宇宙到底怎麼回事情?……「自心現量」……一句話講盡了……
心這麼複雜、這麼麻煩,沒有關係,全是假的,不是真的。
知道事實真相,自然就不放在心上,有等於沒有。
⭕我有的別人拿去用去了……本來沒有,本來不是我的……心平氣和,快快樂樂。
我的……常常念著……這念什麼?念輪迴,念六道,念迷惑顛倒。
要學放得下,放得下之後,自然你就看得破,智慧現前了。
⭕我們要回歸到性起,不要留戀緣起,緣起全是假的。
⭕「非少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是不可思議無量因緣,佛出現在這個世間……
想到佛一定想到自己……自己跟佛是一不是二……
今天他表演,為我們示現一條回歸自性的道路、成佛的道路,
我們要願意走這個路,依照他這個樣子,依教奉行,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不要等來生。
⭕首先要放下這是我的、那是你的、那是他的,
這個觀念不好,這個觀念去不了,跟極樂世界不相應。
⭕我們要覺,不要再作夢……
我修行為什麼不能像他那個樣子?我這個也要、那個也要,這個也想、那個也想,就壞在這裡。
他的高明處,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要,一切隨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華嚴經.性起品》裡面說,「如來、應供、等正覺」,這是佛的十種稱號,三種,「性起正法不可思議」。我們這個世間叫緣起,不是性起,性起我們無法想像。我們生活在緣起的世間,就是因緣生法。性起不是因緣,沒有因,也不需要緣。什麼地方是性起的?諸佛如來所住的剎土是性起的,叫做實報莊嚴土,叫做一真法界,那個法界是性起,不是緣起。性起跟緣起有什麼不同?緣起的現象有生有滅,性起的現象不生不滅;緣起的現象有動搖,性起的現象不動搖,永遠像在定中一樣,不動搖;緣起有染污、有煩惱,會生煩惱,性起沒有染污,不生煩惱。
往生到極樂世界,本經四十八願在第二十願,二十願講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住的是性起,不是緣起。極樂世界是性起,不是緣起。極樂世界有人天,沒有惡道,餓鬼、畜生、地獄,包括修羅、羅剎都沒有,只有人天兩道,這同居土。方便土這有四聖,有聲聞、緣覺、有權教菩薩,這在十法界。六道是凡夫是染,四聖法界是淨,是釋迦如來的淨土,六道是穢土。明心見性,超越十法界,住釋迦牟尼佛的報土,報土就是華藏世界。所以修學其他法門的,他們將來到哪裡去?真正修成功,開悟了,都生到華藏世界,華藏世界跟極樂世界沒有兩樣。華藏世界靠自力,淨土法門靠阿彌陀佛的佛力,不一樣,所以一個叫自力法門,淨土叫他力法門。
我們完全靠阿彌陀佛,真靠得住,要相信,不能懷疑。你稍稍有一點懷疑,最後往生就變成障礙,去不了了。絕對相信,不能有絲毫懷疑。淨土第一個條件就是信,第二個是願,第三個是持名念佛。信願尤其重要,有信有願決定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的淺深,不是多少。功夫在什麼地方看?就是你放下多少,功夫在看放下,你放下得愈多功夫就愈深,放下得愈少功夫就淺。要把最難放下的擺在首先,在一般人講,情執最難放下。財物、地位、榮耀,哪一種你最喜歡的,你就在它那裡下手,最難捨的都捨了,其他就容易。不放下,虧吃大了,受害的是自己,不是別人。
我看到海賢老和尚,我有很高的警覺心,要向他學習。學習什麼?徹底放下,有等於沒有。資生之具,就是生活必須要用的東西,愈少愈好。出家人三衣一缽,那是在印度,在熱帶,一年到頭三件衣足夠了。所以出家人生活簡單,什麼也沒有,樹下一宿,日中一食。資生之具多了就是累贅,家業太大了放不下。一定要曉得,假的,不是真的。《楞伽經》裡頭講得好,我們整個這個宇宙到底怎麼回事情?佛在經上講的,這些東西統統是「自心現量」。你看,一句話講盡了,是我們自己心裡變現的現象,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心這麼複雜、這麼麻煩,沒有關係,全是假的,不是真的。知道事實真相,自然就不放在心上,有等於沒有。我有的別人拿去用去了,無論用什麼方法拿去了,我什麼態度?本來沒有,本來不是我的,不就沒事了嗎?心平氣和,快快樂樂。我的,我還常常念著,這就錯了,這念什麼?念輪迴,念六道,念迷惑顛倒。要學放得下,放得下之後,自然你就看得破,智慧現前了。
是性起,我們要回歸到性起,不要留戀緣起,緣起全是假的。「所以者何?非少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不是少因緣,是不可思議無量因緣,佛出現在這個世間。想到佛一定想到自己,為什麼?自己跟佛是一不是二,他已經覺悟了,他放下了,我還沒放下,我還沒覺悟。今天他表演,為我們示現一條回歸自性的道路、成佛的道路,我們要願意走這個路,依照他這個樣子,依教奉行,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不要等來生。首先要放下這是我的、那是你的、那是他的,這個觀念不好,這個觀念去不了,跟極樂世界不相應。你看,海賢告訴別人,念阿彌陀佛,這個世界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永嘉大師講「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我們要覺,不要再作夢,在夢裡醒過來了,看到老和尚那個樣子,我們醒過來,不要了。我修行為什麼不能像他那個樣子?我這個也要、那個也要,這個也想、那個也想,就壞在這裡。他的高明處,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要,一切隨緣,有緣,是利益眾生的做,表法;沒有緣不做,不去攀緣,這個好。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五集
佛號間斷了:我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連線又斷掉了
佛號間斷了:我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連線又斷掉了
⭕能夠示給你看的都是假相,諸法實相沒有辦法顯示給你看。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你真能夠接受淨宗法門,你就等於把整個佛法都得到了。只要你肯修行……
⭕修行太方便了,
相信有極樂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
願生,我這一生決定想到極樂世界去,其他的我都不要了。
記住這句話,不要了,統統放下了,你才能到得了極樂世界,
你有一樣放不下,到不了,它障礙你,阿彌陀佛不會來接引你。
⭕這句佛號不能間斷,
如果間斷了,你馬上要覺悟到,我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連線這個線又斷掉了,
趕快把阿彌陀佛撿起來,又通了……不能忘掉……
⭕一切時一切處暢通無阻,你念佛功夫到家了,這就成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法不可示」,這個法沒有辦法顯示給凡夫看,為什麼?他不能理解。「言辭相寂滅」,言辭是假的,不是真的,能夠示給你看的都是假相,諸法實相沒有辦法顯示給你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上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都是《金剛經》上說的。所以佛有沒有辦法?佛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達到了究竟。誰教你?你真能夠接受淨宗法門,你就等於把整個佛法都得到了。只要你肯修行,修行太方便了,相信有極樂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願生,我這一生決定想到極樂世界去,其他的我都不要了。記住這句話,不要了,統統放下了,你才能到得了極樂世界,你有一樣放不下,到不了,它障礙你,阿彌陀佛不會來接引你。所以有願,真願,真信、真願,真正念佛。像海賢老和尚,一天到晚就這句佛號,念珠,珠不離手,佛不離口,就對了。這句佛號不能間斷,如果間斷了,你馬上要覺悟到,我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連線這個線又斷掉了,趕快把阿彌陀佛撿起來,又通了,忘掉了就斷掉了,不能忘掉,一切時一切處暢通無阻,你念佛功夫到家了,這就成功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五O三集
⭕能夠示給你看的都是假相,諸法實相沒有辦法顯示給你看。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你真能夠接受淨宗法門,你就等於把整個佛法都得到了。只要你肯修行……
⭕修行太方便了,
相信有極樂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
願生,我這一生決定想到極樂世界去,其他的我都不要了。
記住這句話,不要了,統統放下了,你才能到得了極樂世界,
你有一樣放不下,到不了,它障礙你,阿彌陀佛不會來接引你。
⭕這句佛號不能間斷,
如果間斷了,你馬上要覺悟到,我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連線這個線又斷掉了,
趕快把阿彌陀佛撿起來,又通了……不能忘掉……
⭕一切時一切處暢通無阻,你念佛功夫到家了,這就成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法不可示」,這個法沒有辦法顯示給凡夫看,為什麼?他不能理解。「言辭相寂滅」,言辭是假的,不是真的,能夠示給你看的都是假相,諸法實相沒有辦法顯示給你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上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都是《金剛經》上說的。所以佛有沒有辦法?佛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達到了究竟。誰教你?你真能夠接受淨宗法門,你就等於把整個佛法都得到了。只要你肯修行,修行太方便了,相信有極樂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願生,我這一生決定想到極樂世界去,其他的我都不要了。記住這句話,不要了,統統放下了,你才能到得了極樂世界,你有一樣放不下,到不了,它障礙你,阿彌陀佛不會來接引你。所以有願,真願,真信、真願,真正念佛。像海賢老和尚,一天到晚就這句佛號,念珠,珠不離手,佛不離口,就對了。這句佛號不能間斷,如果間斷了,你馬上要覺悟到,我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連線這個線又斷掉了,趕快把阿彌陀佛撿起來,又通了,忘掉了就斷掉了,不能忘掉,一切時一切處暢通無阻,你念佛功夫到家了,這就成功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五O三集
2018年6月24日 星期日
人天是學佛的基礎:人天沒學好怎麼能學佛?孝親尊師是根本
人天是學佛的基礎:人天沒學好怎麼能學佛?孝親尊師是根本
⭕「前不顧是非」……什麼都敢幹,不知道因果,
「後不顧譏嫌」……輿論……他沒有把這個放在心上,他只是把利擺在心上
⭕小乘初果,大乘初信,這是佛的入門弟子,
我們今天沒入門,在門外……
入門就是戒定慧,持戒、修定、開慧。
戒持什麼?……《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是總綱領,要常常記住
⭕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一條就是戒。
這是什麼戒?人天戒法。
你能把這四句做到,你來生不失人身,你不會墮三惡道,你在什麼地方生存活動?你在人天兩道。
第二條是小乘、是學佛,
第一層是人天法,人天是學佛的基礎,人天沒有學好怎麼能學佛?所以孝親尊師是根本。
「慈心不殺」修大慈悲心,菩提心的根本。
接受佛陀十善的教誨……這是最低的限度。
這個能做到,往生沒問題,信願持名決定往生。
如果這條沒做到,不孝父母,不敬師長,還殺生,不修十善,造十惡業,念佛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
⭕但是佛家有特別法,這是淨土宗的,
你幹的這些錯事,五逆十惡……臨命終時遇到善友勸導你,教你懺悔業障,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你要是真幹也能往生!
這是淨宗最大的恩惠,准許你懺悔,准許你回頭……
真懺悔是往後永遠不造了……真回頭了,行,阿彌陀佛照顧你。
但是你……得天天懺悔,
為什麼?多多少少、有輕有重,還是在造……
⭕看別人作惡,那是一面鏡子,照鏡子,立刻回頭想想我有沒有造惡,這叫真修行。
看到別人行善,想想自己有沒有行善,
斷惡修善,才能保住人天這兩道……
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十善相應,人天,
再加上信願持名,你往生了,問題真解決了,
這個人叫自愛,真正愛自己,真正給自己鋪上無比殊勝的大道,再不會把路走錯了。
⭕學經、學教、讀經,是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不懷疑,相信了。
真幹就是要奉行,奉行就是要從淨業三福開始,這是根本,
沒有淨業三福持戒,那個戒是假的,不是真的。
⭕我們得人身,生在中國,不容易,與中國五千年文化要沒有緣分,你怎麼會生到中國?生到中國的人有大福報……
⭕在現前這個時代,大家普遍的把傳統文化疏忽了,
你要真幹、要真學……做出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的樣子,給自己看、給別人看,
這就是自利利他,這就是行菩薩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解裡頭,「前後者,前因後果。又《會疏》曰:前不顧是非」,什麼都敢幹,不知道因果,「後不顧譏嫌」,也就是輿論對你的批評,他不在乎,他沒有把這個放在心上,他只是把利擺在心上,怎麼樣奪取,用什麼手段。這個下面也是《會疏》講的,「亦前不顧明哲昭察,後不顧鬼神冥記」;這兩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想想真有天地鬼神。在哪裡?一切時一切處。我們肉眼看不到,他能看到我們,我們看不到他,我們起心動念他知道。鬼神都有他心通,我們也有,迷失了,能不能恢復?能,修定就能恢復。佛經上告訴我們,小乘初果,大乘初信,這是佛的入門弟子,我們今天沒入門,在門外,如果你入門了,入門就是戒定慧,持戒、修定、開慧。
戒持什麼?我們學淨土,淨土經典這一段全是戒律,講因果報應。《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是總綱領,要常常記住,時時刻刻提醒我們。佛教導我們,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一條就是戒。這是什麼戒?人天戒法。你能把這四句做到,你來生不失人身,你不會墮三惡道,你在什麼地方生存活動?你在人天兩道。我們現在得到的人天兩道,把人天兩道保持住,淨業三福第一條你做到了,就能保存住,真的不是假的。第二條是小乘、是學佛,第一層是人天法,人天是學佛的基礎,人天沒有學好怎麼能學佛?所以孝親尊師是根本。「慈心不殺」修大慈悲心,菩提心的根本。接受佛陀十善的教誨:身,不殺、不盜、不淫;口,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意,起心動念,不貪、不瞋、不痴。這是最低的限度。這個能做到,往生沒問題,信願持名決定往生。如果這條沒做到,不孝父母,不敬師長,還殺生,不修十善,造十惡業,念佛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但是佛家有特別法,這是淨土宗的,你幹的這些錯事,五逆十惡幹這些錯事,臨命終時遇到善友勸導你,教你懺悔業障,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你要是真幹也能往生!這是淨宗最大的恩惠,准許你懺悔,准許你回頭,真懺悔,真懺悔是往後永遠不造了,過去造是過去無知,貪瞋痴迷惑了,從今之後不造惡業了,真回頭了,行,阿彌陀佛照顧你。但是你發這樣的心,懺悔心,得天天懺悔,為什麼?多多少少、有輕有重,還是在造,自己一定要反省、一定要思惟。要觀察,不看別人,看自己,看別人作惡,那是一面鏡子,照鏡子,立刻回頭想想我有沒有造惡,這叫真修行。看到別人行善,想想自己有沒有行善,斷惡修善,才能保住人天這兩道,這兩種。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如果與十惡相應,三途;與十善相應,人天,再加上信願持名,你往生了,問題真解決了,這個人叫自愛,真正愛自己,真正給自己鋪上無比殊勝的大道,再不會把路走錯了。
學經、學教、讀經,是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不懷疑,相信了。真幹就是要奉行,奉行就是要從淨業三福開始,這是根本,沒有淨業三福持戒,那個戒是假的,不是真的。他不孝父母,他不敬老師,這人完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就是一個孝、一個敬,孝以父母為代表,敬以老師為代表,師生如父子,立國的精神。歷史的記載至少有四千年,我們得人身,生在中國,不容易,與中國五千年文化要沒有緣分,你怎麼會生到中國?生到中國的人有大福報,尤其在現前這個時代,大家普遍的把傳統文化疏忽了,你要真幹、要真學,把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真正落實,變成自己的生活。你每天幹什麼?我每天就做出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的樣子,給自己看、給別人看,這就是自利利他,這就是行菩薩道。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一四集
⭕「前不顧是非」……什麼都敢幹,不知道因果,
「後不顧譏嫌」……輿論……他沒有把這個放在心上,他只是把利擺在心上
⭕小乘初果,大乘初信,這是佛的入門弟子,
我們今天沒入門,在門外……
入門就是戒定慧,持戒、修定、開慧。
戒持什麼?……《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是總綱領,要常常記住
⭕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一條就是戒。
這是什麼戒?人天戒法。
你能把這四句做到,你來生不失人身,你不會墮三惡道,你在什麼地方生存活動?你在人天兩道。
第二條是小乘、是學佛,
第一層是人天法,人天是學佛的基礎,人天沒有學好怎麼能學佛?所以孝親尊師是根本。
「慈心不殺」修大慈悲心,菩提心的根本。
接受佛陀十善的教誨……這是最低的限度。
這個能做到,往生沒問題,信願持名決定往生。
如果這條沒做到,不孝父母,不敬師長,還殺生,不修十善,造十惡業,念佛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
⭕但是佛家有特別法,這是淨土宗的,
你幹的這些錯事,五逆十惡……臨命終時遇到善友勸導你,教你懺悔業障,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你要是真幹也能往生!
這是淨宗最大的恩惠,准許你懺悔,准許你回頭……
真懺悔是往後永遠不造了……真回頭了,行,阿彌陀佛照顧你。
但是你……得天天懺悔,
為什麼?多多少少、有輕有重,還是在造……
⭕看別人作惡,那是一面鏡子,照鏡子,立刻回頭想想我有沒有造惡,這叫真修行。
看到別人行善,想想自己有沒有行善,
斷惡修善,才能保住人天這兩道……
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十善相應,人天,
再加上信願持名,你往生了,問題真解決了,
這個人叫自愛,真正愛自己,真正給自己鋪上無比殊勝的大道,再不會把路走錯了。
⭕學經、學教、讀經,是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不懷疑,相信了。
真幹就是要奉行,奉行就是要從淨業三福開始,這是根本,
沒有淨業三福持戒,那個戒是假的,不是真的。
⭕我們得人身,生在中國,不容易,與中國五千年文化要沒有緣分,你怎麼會生到中國?生到中國的人有大福報……
⭕在現前這個時代,大家普遍的把傳統文化疏忽了,
你要真幹、要真學……做出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的樣子,給自己看、給別人看,
這就是自利利他,這就是行菩薩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解裡頭,「前後者,前因後果。又《會疏》曰:前不顧是非」,什麼都敢幹,不知道因果,「後不顧譏嫌」,也就是輿論對你的批評,他不在乎,他沒有把這個放在心上,他只是把利擺在心上,怎麼樣奪取,用什麼手段。這個下面也是《會疏》講的,「亦前不顧明哲昭察,後不顧鬼神冥記」;這兩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想想真有天地鬼神。在哪裡?一切時一切處。我們肉眼看不到,他能看到我們,我們看不到他,我們起心動念他知道。鬼神都有他心通,我們也有,迷失了,能不能恢復?能,修定就能恢復。佛經上告訴我們,小乘初果,大乘初信,這是佛的入門弟子,我們今天沒入門,在門外,如果你入門了,入門就是戒定慧,持戒、修定、開慧。
戒持什麼?我們學淨土,淨土經典這一段全是戒律,講因果報應。《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是總綱領,要常常記住,時時刻刻提醒我們。佛教導我們,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一條就是戒。這是什麼戒?人天戒法。你能把這四句做到,你來生不失人身,你不會墮三惡道,你在什麼地方生存活動?你在人天兩道。我們現在得到的人天兩道,把人天兩道保持住,淨業三福第一條你做到了,就能保存住,真的不是假的。第二條是小乘、是學佛,第一層是人天法,人天是學佛的基礎,人天沒有學好怎麼能學佛?所以孝親尊師是根本。「慈心不殺」修大慈悲心,菩提心的根本。接受佛陀十善的教誨:身,不殺、不盜、不淫;口,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意,起心動念,不貪、不瞋、不痴。這是最低的限度。這個能做到,往生沒問題,信願持名決定往生。如果這條沒做到,不孝父母,不敬師長,還殺生,不修十善,造十惡業,念佛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但是佛家有特別法,這是淨土宗的,你幹的這些錯事,五逆十惡幹這些錯事,臨命終時遇到善友勸導你,教你懺悔業障,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你要是真幹也能往生!這是淨宗最大的恩惠,准許你懺悔,准許你回頭,真懺悔,真懺悔是往後永遠不造了,過去造是過去無知,貪瞋痴迷惑了,從今之後不造惡業了,真回頭了,行,阿彌陀佛照顧你。但是你發這樣的心,懺悔心,得天天懺悔,為什麼?多多少少、有輕有重,還是在造,自己一定要反省、一定要思惟。要觀察,不看別人,看自己,看別人作惡,那是一面鏡子,照鏡子,立刻回頭想想我有沒有造惡,這叫真修行。看到別人行善,想想自己有沒有行善,斷惡修善,才能保住人天這兩道,這兩種。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如果與十惡相應,三途;與十善相應,人天,再加上信願持名,你往生了,問題真解決了,這個人叫自愛,真正愛自己,真正給自己鋪上無比殊勝的大道,再不會把路走錯了。
學經、學教、讀經,是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不懷疑,相信了。真幹就是要奉行,奉行就是要從淨業三福開始,這是根本,沒有淨業三福持戒,那個戒是假的,不是真的。他不孝父母,他不敬老師,這人完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就是一個孝、一個敬,孝以父母為代表,敬以老師為代表,師生如父子,立國的精神。歷史的記載至少有四千年,我們得人身,生在中國,不容易,與中國五千年文化要沒有緣分,你怎麼會生到中國?生到中國的人有大福報,尤其在現前這個時代,大家普遍的把傳統文化疏忽了,你要真幹、要真學,把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真正落實,變成自己的生活。你每天幹什麼?我每天就做出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的樣子,給自己看、給別人看,這就是自利利他,這就是行菩薩道。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一四集
古人沒有開悟,沒有資格講經;沒有大徹大悟,不能夠著作 / 強不知以為知,罪過很重
古人沒有開悟,沒有資格講經;沒有大徹大悟,不能夠著作 / 強不知以為知,罪過很重
⭕我們今天學佛沒有得到佛的感應,自己修行功夫不得力,誠敬心不夠……
「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心,利益從哪裡來?
⭕古時候人講經,不是隨便可以開口,沒有開悟,沒有資格講經……沒有大徹大悟,不能夠著作。
古人這些著作,當時高僧大德他們看過、他們認同,再報到皇帝那裡去,皇帝批准,收入《藏經》,叫入藏……
入藏就是經過嚴格審查的,決定可靠;沒有入藏的,這裡頭有問題。
⭕老師教我們看註解看什麼?古註,不看今人註解,今人沒有經過嚴格審核。
古註看不懂了,找今人的註解,只看這一段……幫助自己理解。
實在不懂的念過去,不能強不知以為知,為什麼?誤導眾生,罪過很重。
古人小心謹慎,「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
⭕老師叫我們講經,我們怎麼敢?
老師說,你們不發心講經,沒人講了,佛法斷了。那怎麼辦?
⭕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我們不是講經,我們是講註解。
古人的註解是文言文寫的,仔細去研究,用白話文把它講出來,就是做翻譯。
自己真正修行有心得、有體會了,這就可以講……
全依古人的註解。
⭕古人註解裡頭只能依一個,他的體系就完整;
兩個……看法、想法不一樣,會產生問題。
所以註解只能依一家,不能找好多,
找好多就變成大雜燴,不純,會講得別人莫名其妙……
⭕平常要多看經,要多看註解,這是什麼?增加你的佛學常識,你知道怎麼去利用註解。
⭕總的一個原則,深的文字要淺說,長的文字要短說,才契機。
太冗長了別人害怕,太深了人聽不懂,必得契機契理,這才叫正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今天學佛沒有得到佛的感應,自己修行功夫不得力,誠敬心不夠。印光大師常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心,利益從哪裡來?看到的經典、講解,都是自己的妄念,不是真實智慧。古時候人講經,不是隨便可以開口,沒有開悟,沒有資格講經,條件很高;沒有大徹大悟,不能夠著作。古人這些著作,當時高僧大德他們看過、他們認同,再報到皇帝那裡去,皇帝批准,收入《藏經》,叫入藏。所謂入藏就是經過嚴格審查的,決定可靠;沒有入藏的,這裡頭有問題。老師教我們看註解看什麼?古註,不看今人註解,今人沒有經過嚴格審核。古註看不懂了,找今人的註解,只看這一段,我這一段不懂,我找現在人做參考,只看這一段,幫助自己理解。實在不懂的念過去,不能強不知以為知,為什麼?誤導眾生,罪過很重。
古人小心謹慎,「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百丈禪師的公案,那真的不是假的。那野狐修得不錯了,修成人身,百丈大師講經說法,牠常常來聽。別人不認識,百丈大師知道,那是個狐狸精。有一天來找大師,求大師幫助,牠因為說錯了話,講經說錯一句話,招這麼大的果報,求大師幫牠忙,指點牠。百丈大師說行,明天你來,你把從前人家問你這句話,你拿來問我。到第二天來了,他向百丈大師請教,說「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他從前就是這一句話,他怎麼答人家?「不落因果」,墮五百世野狐身。百丈大師替他改一個字,「不昧因果」,他就解脫了。第二天他就圓寂,走了,離開野狐身。這一字之差,不落因果是沒有因果,不昧因果是因果清清楚楚。你清楚了解,你一點都不迷惑,不昧因果。這個結就解開,他就脫離野狐身。
所以,這個事情不是一樁容易事情,老師叫我們講經,我們怎麼敢?老師說,你們不發心講經,沒人講了,佛法斷了。那怎麼辦?所以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我們不是講經,我們是講註解。古人的註解是文言文寫的,仔細去研究,用白話文把它講出來,就是做翻譯。自己真正修行有心得、有體會了,這就可以講。老師這個方法,我們才敢嘗試,全依古人的註解。古人註解裡頭只能依一個,他的體系就完整;兩個人,他兩個人看法、想法不一樣,會產生問題。所以註解只能依一家,不能找好多,找好多就變成大雜燴,不純,會講得別人莫名其妙。這都是老師教導的。平常要多看經,要多看註解,這是什麼?增加你的佛學常識,你知道怎麼去利用註解。總的一個原則,深的文字要淺說,長的文字要短說,才契機。太冗長了別人害怕,太深了人聽不懂,必得契機契理,這才叫正說。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六十五集
⭕我們今天學佛沒有得到佛的感應,自己修行功夫不得力,誠敬心不夠……
「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心,利益從哪裡來?
⭕古時候人講經,不是隨便可以開口,沒有開悟,沒有資格講經……沒有大徹大悟,不能夠著作。
古人這些著作,當時高僧大德他們看過、他們認同,再報到皇帝那裡去,皇帝批准,收入《藏經》,叫入藏……
入藏就是經過嚴格審查的,決定可靠;沒有入藏的,這裡頭有問題。
⭕老師教我們看註解看什麼?古註,不看今人註解,今人沒有經過嚴格審核。
古註看不懂了,找今人的註解,只看這一段……幫助自己理解。
實在不懂的念過去,不能強不知以為知,為什麼?誤導眾生,罪過很重。
古人小心謹慎,「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
⭕老師叫我們講經,我們怎麼敢?
老師說,你們不發心講經,沒人講了,佛法斷了。那怎麼辦?
⭕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我們不是講經,我們是講註解。
古人的註解是文言文寫的,仔細去研究,用白話文把它講出來,就是做翻譯。
自己真正修行有心得、有體會了,這就可以講……
全依古人的註解。
⭕古人註解裡頭只能依一個,他的體系就完整;
兩個……看法、想法不一樣,會產生問題。
所以註解只能依一家,不能找好多,
找好多就變成大雜燴,不純,會講得別人莫名其妙……
⭕平常要多看經,要多看註解,這是什麼?增加你的佛學常識,你知道怎麼去利用註解。
⭕總的一個原則,深的文字要淺說,長的文字要短說,才契機。
太冗長了別人害怕,太深了人聽不懂,必得契機契理,這才叫正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今天學佛沒有得到佛的感應,自己修行功夫不得力,誠敬心不夠。印光大師常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心,利益從哪裡來?看到的經典、講解,都是自己的妄念,不是真實智慧。古時候人講經,不是隨便可以開口,沒有開悟,沒有資格講經,條件很高;沒有大徹大悟,不能夠著作。古人這些著作,當時高僧大德他們看過、他們認同,再報到皇帝那裡去,皇帝批准,收入《藏經》,叫入藏。所謂入藏就是經過嚴格審查的,決定可靠;沒有入藏的,這裡頭有問題。老師教我們看註解看什麼?古註,不看今人註解,今人沒有經過嚴格審核。古註看不懂了,找今人的註解,只看這一段,我這一段不懂,我找現在人做參考,只看這一段,幫助自己理解。實在不懂的念過去,不能強不知以為知,為什麼?誤導眾生,罪過很重。
古人小心謹慎,「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百丈禪師的公案,那真的不是假的。那野狐修得不錯了,修成人身,百丈大師講經說法,牠常常來聽。別人不認識,百丈大師知道,那是個狐狸精。有一天來找大師,求大師幫助,牠因為說錯了話,講經說錯一句話,招這麼大的果報,求大師幫牠忙,指點牠。百丈大師說行,明天你來,你把從前人家問你這句話,你拿來問我。到第二天來了,他向百丈大師請教,說「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他從前就是這一句話,他怎麼答人家?「不落因果」,墮五百世野狐身。百丈大師替他改一個字,「不昧因果」,他就解脫了。第二天他就圓寂,走了,離開野狐身。這一字之差,不落因果是沒有因果,不昧因果是因果清清楚楚。你清楚了解,你一點都不迷惑,不昧因果。這個結就解開,他就脫離野狐身。
所以,這個事情不是一樁容易事情,老師叫我們講經,我們怎麼敢?老師說,你們不發心講經,沒人講了,佛法斷了。那怎麼辦?所以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我們不是講經,我們是講註解。古人的註解是文言文寫的,仔細去研究,用白話文把它講出來,就是做翻譯。自己真正修行有心得、有體會了,這就可以講。老師這個方法,我們才敢嘗試,全依古人的註解。古人註解裡頭只能依一個,他的體系就完整;兩個人,他兩個人看法、想法不一樣,會產生問題。所以註解只能依一家,不能找好多,找好多就變成大雜燴,不純,會講得別人莫名其妙。這都是老師教導的。平常要多看經,要多看註解,這是什麼?增加你的佛學常識,你知道怎麼去利用註解。總的一個原則,深的文字要淺說,長的文字要短說,才契機。太冗長了別人害怕,太深了人聽不懂,必得契機契理,這才叫正說。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六十五集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功德是純善的心行。「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叫功德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功德是純善的心行。「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叫功德
⭕一心一意做工作,不打妄想,你說也等於念佛一樣……
你開個海鮮餐館,天天殺生,殺了很多,很認真、很用心的在殺,這個功德能迴向往生嗎?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佛經講的功德是純善的心、純善的行為。
佛說:「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叫功德;持戒、得定、開智慧,這是功德。
⭕佛在經裡面所講的道理,
我們沒有透徹明白,這是愚痴。
我們不能夠依教奉行,這是缺德不是修德
⭕念佛的時候想到工作,工作的時候想到念佛,兩面都搞不好,工作也沒做好,佛也沒念好。
心不能二用,心要專一,這個道理要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個問題:「經云:『一稱佛名,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可是我們日常工作繁忙,沒有念佛名號的時間和條件。有人說:『一心一意工作,別打妄想,這也等於念佛一樣。之後再把一天所做的成績迴向極樂世界,這就等於念佛求往生了。』請問這樣做我們的心真能清淨嗎?」
答:我想這不用我開示,你自己很清楚、很明白。你一心一意做工作,不打妄想,你說也等於念佛一樣。你這一天殺生,你開個海鮮餐館,天天殺生,殺了很多,很認真、很用心的在殺,這個功德能迴向往生嗎?「一心一意做工作」,你是什麼工作?如果你的工作是利益社會、是利益一切眾生,這是福報,這個還可以說得過去,「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可是佛經裡面講的功德不是這個,佛經講的功德是純善的心、純善的行為。佛說:「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叫功德;持戒、得定、開智慧,這是功德。如果佛在經裡面所講的道理,我們沒有透徹明白,這是愚痴。我們不能夠依教奉行,這是缺德不是修德,這種淺顯的道理我們一定要懂。
你是個修行人,在日常工作的時候確實要一心工作,你的工作才能做好;工作放下之後,一心念佛,佛也念好了。念佛的時候想到工作,工作的時候想到念佛,兩面都搞不好,工作也沒做好,佛也沒念好。心不能二用,心要專一,這個道理要懂。所以我們做一天的成績,到底是什麼樣的成績?成績裡面有善惡,這個自己一定要清楚。你後面這一句很好,「我們的心真能清淨」,那就行了,一定要得清淨心。什麼是「清淨心」,你一定要搞清楚,不能含糊,不能夠誤解了。
學佛答問 第七十二集
⭕一心一意做工作,不打妄想,你說也等於念佛一樣……
你開個海鮮餐館,天天殺生,殺了很多,很認真、很用心的在殺,這個功德能迴向往生嗎?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佛經講的功德是純善的心、純善的行為。
佛說:「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叫功德;持戒、得定、開智慧,這是功德。
⭕佛在經裡面所講的道理,
我們沒有透徹明白,這是愚痴。
我們不能夠依教奉行,這是缺德不是修德
⭕念佛的時候想到工作,工作的時候想到念佛,兩面都搞不好,工作也沒做好,佛也沒念好。
心不能二用,心要專一,這個道理要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個問題:「經云:『一稱佛名,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可是我們日常工作繁忙,沒有念佛名號的時間和條件。有人說:『一心一意工作,別打妄想,這也等於念佛一樣。之後再把一天所做的成績迴向極樂世界,這就等於念佛求往生了。』請問這樣做我們的心真能清淨嗎?」
答:我想這不用我開示,你自己很清楚、很明白。你一心一意做工作,不打妄想,你說也等於念佛一樣。你這一天殺生,你開個海鮮餐館,天天殺生,殺了很多,很認真、很用心的在殺,這個功德能迴向往生嗎?「一心一意做工作」,你是什麼工作?如果你的工作是利益社會、是利益一切眾生,這是福報,這個還可以說得過去,「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可是佛經裡面講的功德不是這個,佛經講的功德是純善的心、純善的行為。佛說:「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叫功德;持戒、得定、開智慧,這是功德。如果佛在經裡面所講的道理,我們沒有透徹明白,這是愚痴。我們不能夠依教奉行,這是缺德不是修德,這種淺顯的道理我們一定要懂。
你是個修行人,在日常工作的時候確實要一心工作,你的工作才能做好;工作放下之後,一心念佛,佛也念好了。念佛的時候想到工作,工作的時候想到念佛,兩面都搞不好,工作也沒做好,佛也沒念好。心不能二用,心要專一,這個道理要懂。所以我們做一天的成績,到底是什麼樣的成績?成績裡面有善惡,這個自己一定要清楚。你後面這一句很好,「我們的心真能清淨」,那就行了,一定要得清淨心。什麼是「清淨心」,你一定要搞清楚,不能含糊,不能夠誤解了。
學佛答問 第七十二集
2018年6月23日 星期六
「斷疑而念佛,念佛即能斷疑」
「斷疑而念佛,念佛即能斷疑」
⭕「若欲真實念佛,首須截斷狐疑」
⭕「疑根未斷,即是罪根」:
八萬四千法門,懷疑沒有關係,念佛法門懷疑就不能成就。
念佛全在信願之有無……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
⭕大乘、小乘,宗門、教下,密宗,有很多人喜愛、想學,念佛還得要加一些,
需不需要加這些?不需要,因為這個法門是上上乘門
⭕「時信時疑,半信半疑」……
「勉強試念,而意實未安」……
「口雖念佛,而心慕他宗」……「皆非真實念也」。這都錯了……
念佛不能往生是什麼原因,要找出來。
⭕「疑情不斷,正信難生」:有懷疑怎麼辦?……經教幫忙。
所以勸人把《無量壽經》念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其義自見……正信自然就生出來,疑情斷掉了。
另外一個方法……聽講明白了,也能夠斷疑生信,所以講經說法作用在此地。
可是自己還是要真幹,自己不真幹,聽經的人往生了,講經的人沒有往生……不但有,還很多。
什麼原因?五欲六塵放不下……到四五十歲了,還有過失,還不能斷,這就是放不下。
⭕信願有虧,資糧欠缺。
故須「截斷狐疑」,老實念去,驀直念去,拚命念去,直拚到死!花開見佛,悟無生忍。
如是才是「大善」。
⭕《安樂集》:「若能常修念佛三昧,能除貪瞋癡,無問現在、過去、未來,一切諸障悉皆除也」。
為什麼?念佛是修定,心裡只有佛號,除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那就是定。
定在佛號上,時間久了,念佛三昧自然成就。
定能斷煩惱,能破無明,淨極光通,淨到極處的時候就放光,放光是智慧之光,智慧就生起來……三世的障礙、罪障,念佛統統能除,這個要相信。
我業障深怎麼辦?念阿彌陀佛,只要一直念下去,效果就出來。
念上半年,念上一年,你自己就感覺到,不再懷疑了,信心堅定了。
⭕「愚癡少智,心則狐疑。念佛除癡,疑情自斷」
⭕「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妄念多沒關係,把佛號加進去,佛號熟了,妄念就少了。
妄念是業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欲真實念佛,首須截斷狐疑」。你要想真正念佛,從哪裡做起?對這個法門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如果你半信半疑那不行,那這個功夫不得力,被破壞了。功夫得力,是沒有雜念摻雜進去,這叫得力了。狐,狐狸性多疑,所以用狐來做個比喻。行人就是念佛人,不能把疑斷掉,不敢勇猛直前,所以叫狐疑。「當知疑根未斷,即是罪根」,這句話說得好!什麼罪?這個大罪,你不能往生,你這一生不能成佛。所以這個懷疑,是一切不善的根本。八萬四千法門,懷疑沒有關係,念佛法門懷疑就不能成就。念佛全在信願之有無,蕅益大師告訴我們的,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我相信有極樂世界,我相信有阿彌陀佛,我願意往生,就成功了,條件就具足;品位高下,那是念佛功夫的淺深,理一心不亂的生實報土,事一心不亂的生方便土,一般功夫成片的生凡聖同居土,四土三輩九品是念佛功夫,就是剛才講的,這三個都是念佛功夫,功夫成片是初級的,提升,事一心不亂,再提升,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法身菩薩,快!太快了!
大乘、小乘,宗門、教下,密宗,有很多人喜愛、想學,念佛還得要加一些,需不需要加這些?不需要,因為這個法門是上上乘門,沒有一個法門能跟它比的,宗門教下哪有這種成就?六祖惠能大師的成就,我們肉眼凡夫看不出來,那也是多生多劫修行成功的,在這一世我們看到圓滿。淨土法門不是的,縱然造作罪業,極重的罪業,五逆十惡,臨命終時遇到有人勸他,你趕快懺悔,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阿彌陀佛都接他往生,慈悲到極處。前面第六品,四十八願我們讀過,願願都是實實在在的,都兌現了,沒有虛願。我們要相信,我們要生歡喜心,要勉勵自己非去不可,我去了我才能幫助人,我們的親朋好友,我到極樂世界,我有能力幫助他們,把他們慢慢統統接過去。自己不能成就,家親眷屬都沒有辦法成就,那看他們在惡道裡頭受苦,這不忍心。
所以,疑根未斷,即是罪根,這兩句話要記住。「倘時信時疑,半信半疑,或勉強試念,而意實未安」;勉強試試看,不是真心誠意,「或口雖念佛,而心慕他宗」,心裡面還羨慕別的法門,「皆非真實念也」。這都錯了。這都要記住。念佛不能往生是什麼原因,要找出來。「要之,疑情不斷,正信難生」。有懷疑怎麼辦?它障礙正信,它障礙你往生,經教幫忙。所以勸人把《無量壽經》念一千遍,他就不會懷疑了;一千遍疑根還沒斷,二千遍;二千遍還沒斷,三千遍,其義自見,這個時候正信自然就生出來,疑情斷掉了。另外一個方法,不念經,聽講明白了,也能夠斷疑生信,所以講經說法作用在此地。講經的功德,是聽眾裡頭有多少人真正生起信心,老實念佛,人愈多功德就愈大。可是自己還是要真幹,自己不真幹,聽經的人往生了,講經的人沒有往生,有沒有人?有,不但有,還很多。什麼原因?五欲六塵放不下。我們親身經歷,在身邊的同學朋友,二、三十年,到四五十歲了,還有過失,還不能斷,這就是放不下。念老在這裡全都給我們寫上了,要之,疑情不斷,正信難生。「信願有虧」,不圓滿,「資糧欠缺」。「故須截斷狐疑,老實念去,驀直念去」,驀直就是一直,「拼命念去,直拼到死!花開見佛,悟無生忍,如是才是大善」。黃念祖老居士苦口婆心勸我們,至誠懇切到極致,不能不受感動。
「上明斷疑而念佛,下復明念佛即能斷疑」。我們看老人引用《安樂集》說的,「《安樂集》云:若能常修念佛三昧,能除貪瞋癡,無問現在、過去、未來,一切諸障悉皆除也」。為什麼?念佛是修定,心裡只有佛號,除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那就是定。定在佛號上,時間久了,念佛三昧自然成就。定能斷煩惱,能破無明,淨極光通,淨到極處的時候就放光,放光是智慧之光,智慧就生起來。不論是現在的,過去生中的,或者是未來的,三世的障礙、罪障,念佛統統能除,這個要相信。我業障深怎麼辦?念阿彌陀佛,只要一直念下去,效果就出來。念上半年,念上一年,你自己就感覺到,不再懷疑了,信心堅定了。
「愚癡少智,心則狐疑。念佛除癡,疑情自斷。蓮池靈峰」,靈峰是蕅益大師,這兩位大師都說「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妄念多沒關係,把佛號加進去,佛號熟了,妄念就少了。妄念是業障,自己曉得,如果是惡念多就是三途,善念多就是三善道、人天善道,統統不要,不搞六道輪迴了,六道太辛苦了,全部放下。「此乃實當念佛、截斷狐疑之又一義也」,我們都應該要明瞭、都要懂得。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O六集
⭕「若欲真實念佛,首須截斷狐疑」
⭕「疑根未斷,即是罪根」:
八萬四千法門,懷疑沒有關係,念佛法門懷疑就不能成就。
念佛全在信願之有無……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
⭕大乘、小乘,宗門、教下,密宗,有很多人喜愛、想學,念佛還得要加一些,
需不需要加這些?不需要,因為這個法門是上上乘門
⭕「時信時疑,半信半疑」……
「勉強試念,而意實未安」……
「口雖念佛,而心慕他宗」……「皆非真實念也」。這都錯了……
念佛不能往生是什麼原因,要找出來。
⭕「疑情不斷,正信難生」:有懷疑怎麼辦?……經教幫忙。
所以勸人把《無量壽經》念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其義自見……正信自然就生出來,疑情斷掉了。
另外一個方法……聽講明白了,也能夠斷疑生信,所以講經說法作用在此地。
可是自己還是要真幹,自己不真幹,聽經的人往生了,講經的人沒有往生……不但有,還很多。
什麼原因?五欲六塵放不下……到四五十歲了,還有過失,還不能斷,這就是放不下。
⭕信願有虧,資糧欠缺。
故須「截斷狐疑」,老實念去,驀直念去,拚命念去,直拚到死!花開見佛,悟無生忍。
如是才是「大善」。
⭕《安樂集》:「若能常修念佛三昧,能除貪瞋癡,無問現在、過去、未來,一切諸障悉皆除也」。
為什麼?念佛是修定,心裡只有佛號,除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那就是定。
定在佛號上,時間久了,念佛三昧自然成就。
定能斷煩惱,能破無明,淨極光通,淨到極處的時候就放光,放光是智慧之光,智慧就生起來……三世的障礙、罪障,念佛統統能除,這個要相信。
我業障深怎麼辦?念阿彌陀佛,只要一直念下去,效果就出來。
念上半年,念上一年,你自己就感覺到,不再懷疑了,信心堅定了。
⭕「愚癡少智,心則狐疑。念佛除癡,疑情自斷」
⭕「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妄念多沒關係,把佛號加進去,佛號熟了,妄念就少了。
妄念是業障……
「若欲真實念佛,首須截斷狐疑」。你要想真正念佛,從哪裡做起?對這個法門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如果你半信半疑那不行,那這個功夫不得力,被破壞了。功夫得力,是沒有雜念摻雜進去,這叫得力了。狐,狐狸性多疑,所以用狐來做個比喻。行人就是念佛人,不能把疑斷掉,不敢勇猛直前,所以叫狐疑。「當知疑根未斷,即是罪根」,這句話說得好!什麼罪?這個大罪,你不能往生,你這一生不能成佛。所以這個懷疑,是一切不善的根本。八萬四千法門,懷疑沒有關係,念佛法門懷疑就不能成就。念佛全在信願之有無,蕅益大師告訴我們的,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我相信有極樂世界,我相信有阿彌陀佛,我願意往生,就成功了,條件就具足;品位高下,那是念佛功夫的淺深,理一心不亂的生實報土,事一心不亂的生方便土,一般功夫成片的生凡聖同居土,四土三輩九品是念佛功夫,就是剛才講的,這三個都是念佛功夫,功夫成片是初級的,提升,事一心不亂,再提升,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法身菩薩,快!太快了!
大乘、小乘,宗門、教下,密宗,有很多人喜愛、想學,念佛還得要加一些,需不需要加這些?不需要,因為這個法門是上上乘門,沒有一個法門能跟它比的,宗門教下哪有這種成就?六祖惠能大師的成就,我們肉眼凡夫看不出來,那也是多生多劫修行成功的,在這一世我們看到圓滿。淨土法門不是的,縱然造作罪業,極重的罪業,五逆十惡,臨命終時遇到有人勸他,你趕快懺悔,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阿彌陀佛都接他往生,慈悲到極處。前面第六品,四十八願我們讀過,願願都是實實在在的,都兌現了,沒有虛願。我們要相信,我們要生歡喜心,要勉勵自己非去不可,我去了我才能幫助人,我們的親朋好友,我到極樂世界,我有能力幫助他們,把他們慢慢統統接過去。自己不能成就,家親眷屬都沒有辦法成就,那看他們在惡道裡頭受苦,這不忍心。
所以,疑根未斷,即是罪根,這兩句話要記住。「倘時信時疑,半信半疑,或勉強試念,而意實未安」;勉強試試看,不是真心誠意,「或口雖念佛,而心慕他宗」,心裡面還羨慕別的法門,「皆非真實念也」。這都錯了。這都要記住。念佛不能往生是什麼原因,要找出來。「要之,疑情不斷,正信難生」。有懷疑怎麼辦?它障礙正信,它障礙你往生,經教幫忙。所以勸人把《無量壽經》念一千遍,他就不會懷疑了;一千遍疑根還沒斷,二千遍;二千遍還沒斷,三千遍,其義自見,這個時候正信自然就生出來,疑情斷掉了。另外一個方法,不念經,聽講明白了,也能夠斷疑生信,所以講經說法作用在此地。講經的功德,是聽眾裡頭有多少人真正生起信心,老實念佛,人愈多功德就愈大。可是自己還是要真幹,自己不真幹,聽經的人往生了,講經的人沒有往生,有沒有人?有,不但有,還很多。什麼原因?五欲六塵放不下。我們親身經歷,在身邊的同學朋友,二、三十年,到四五十歲了,還有過失,還不能斷,這就是放不下。念老在這裡全都給我們寫上了,要之,疑情不斷,正信難生。「信願有虧」,不圓滿,「資糧欠缺」。「故須截斷狐疑,老實念去,驀直念去」,驀直就是一直,「拼命念去,直拼到死!花開見佛,悟無生忍,如是才是大善」。黃念祖老居士苦口婆心勸我們,至誠懇切到極致,不能不受感動。
「上明斷疑而念佛,下復明念佛即能斷疑」。我們看老人引用《安樂集》說的,「《安樂集》云:若能常修念佛三昧,能除貪瞋癡,無問現在、過去、未來,一切諸障悉皆除也」。為什麼?念佛是修定,心裡只有佛號,除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那就是定。定在佛號上,時間久了,念佛三昧自然成就。定能斷煩惱,能破無明,淨極光通,淨到極處的時候就放光,放光是智慧之光,智慧就生起來。不論是現在的,過去生中的,或者是未來的,三世的障礙、罪障,念佛統統能除,這個要相信。我業障深怎麼辦?念阿彌陀佛,只要一直念下去,效果就出來。念上半年,念上一年,你自己就感覺到,不再懷疑了,信心堅定了。
「愚癡少智,心則狐疑。念佛除癡,疑情自斷。蓮池靈峰」,靈峰是蕅益大師,這兩位大師都說「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妄念多沒關係,把佛號加進去,佛號熟了,妄念就少了。妄念是業障,自己曉得,如果是惡念多就是三途,善念多就是三善道、人天善道,統統不要,不搞六道輪迴了,六道太辛苦了,全部放下。「此乃實當念佛、截斷狐疑之又一義也」,我們都應該要明瞭、都要懂得。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O六集
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妄念是業障:妄念多沒關係,把佛號加進去,佛號熟了,妄念就少了
妄念是業障:妄念多沒關係,把佛號加進去,佛號熟了,妄念就少了
⭕「愚癡少智,心則狐疑。念佛除癡,疑情自斷」
⭕「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妄念多沒關係,把佛號加進去,佛號熟了,妄念就少了。
妄念是業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愚癡少智,心則狐疑。念佛除癡,疑情自斷。蓮池靈峰」,靈峰是蕅益大師,這兩位大師都說「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妄念多沒關係,把佛號加進去,佛號熟了,妄念就少了。妄念是業障,自己曉得,如果是惡念多就是三途,善念多就是三善道、人天善道,統統不要,不搞六道輪迴了,六道太辛苦了,全部放下。「此乃實當念佛、截斷狐疑之又一義也」,我們都應該要明瞭、都要懂得。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O六集
⭕「愚癡少智,心則狐疑。念佛除癡,疑情自斷」
⭕「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妄念多沒關係,把佛號加進去,佛號熟了,妄念就少了。
妄念是業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O六集
每天讀多少經,念多少咒,磕多少大頭,燒多少香,把這個當作修行,全搞錯了。所以他的境界完全轉不過來
每天讀多少經,念多少咒,磕多少大頭,燒多少香,把這個當作修行,全搞錯了。所以他的境界完全轉不過來
⭕現在很多人搞錯了,認為修行是什麼?每天讀多少經,念多少咒,磕多少大頭,燒多少香,把這個當作修行……全搞錯了。
所以他的境界完全轉不過來,加深迷惑。
⭕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身口意的行為……
佛教我們的標準,修十善業……我們有沒有做到?做到了,這叫修行
⭕身口意三善。你能保住這個三善,你的身體自然強壯,自然長壽。
⭕敬,「三業敬奉」……以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恭敬奉事於如來……這敬佛。
「非同世俗」……「但以焚香禮拜為敬佛也」……
這麼做法……只能說跟佛結個緣,這一生當中不得利益,來生來世的增上緣。
換句話說,六道輪迴的苦還沒有受夠,還要經歷幾次。
真正受夠了,苦頭吃夠了,才不想再來,真正發心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
⭕我們想修善,想行善,想念念不離善,什麼是善?
不知道敬佛、敬法、敬僧,不知道依教修行,這都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教給我們,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這兩個字搞清楚。現在很多人搞錯了,認為修行是什麼?每天讀多少經,念多少咒,磕多少大頭,燒多少香,把這個當作修行,錯了,全搞錯了。所以他的境界完全轉不過來,加深迷惑。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身口意的行為,身的行為,佛教我們的標準,修十善業。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我們有沒有做到?做到了,這叫修行,這對自己健康長壽有大幫助,不能有這個念頭。所以說殺、盜、淫的念頭沒有,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沒有,口善、言語善,身不造作,身口意三善。你能保住這個三善,你的身體自然強壯,自然長壽。
更長的壽命,也是修得的,那是什麼?使命。誰得到?儒釋道三教裡面,特別是佛跟道,因為他們真修,遠離環境,都市村莊都遠離,到深山裡頭,找人跡不到的地方,他在那裡修行,希望能夠得定,開悟、證果。有沒有成就的?有,還不少。所以,修行人很多。中國大陸,我相信這些深山裡面,有很多真正修行人在那裡面。
(中略)
敬,「三業敬奉」,三業是身口意,下面講了,「以己之身口意三業恭敬奉事於如來,身業清淨、口業清淨、意業清淨」,這叫敬佛。身業清淨,沒有殺、盜、淫的念頭,不但是沒有行為,沒這個念頭,日常生活當中這個念頭起不來。沒有妄語、兩舌、惡口、綺語,也沒有這四種過失,口,一天到晚抓住一句佛號不肯放鬆。心裡頭有佛,口裡頭有佛,身有佛,心沒有貪瞋痴,三業清淨,這樣敬佛叫真正敬佛,這大善。以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恭敬奉事於如來,這是講三種清淨,這敬佛。「非同世俗」,後面這個很重要,「但以焚香禮拜為敬佛也」。現在我們看到敬佛,這麼做法最多,有沒有用處?沒用。只能說跟佛結個緣,這一生當中不得利益,來生來世的增上緣。換句話說,六道輪迴的苦還沒有受夠,還要經歷幾次。真正受夠了,苦頭吃夠了,才不想再來,真正發心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
密宗裡頭常說,「清淨三門信上師」,「以身口意供養上師」,都是這個意思,就是三種清淨。「如是敬佛,實為大善。」「又《會疏》云:佛如善見藥,見聞悉得益。故為大善。」《會疏》,日本淨宗大德他的著作,《無量壽經》的註解,這段經文他有這麼三句話。佛好比善見藥,我們想修善,想行善,想念念不離善,什麼是善?不知道敬佛、敬法、敬僧,不知道依教修行,這都錯了。我們真的要把它搞清楚。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O五集
⭕現在很多人搞錯了,認為修行是什麼?每天讀多少經,念多少咒,磕多少大頭,燒多少香,把這個當作修行……全搞錯了。
所以他的境界完全轉不過來,加深迷惑。
⭕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身口意的行為……
佛教我們的標準,修十善業……我們有沒有做到?做到了,這叫修行
⭕身口意三善。你能保住這個三善,你的身體自然強壯,自然長壽。
⭕敬,「三業敬奉」……以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恭敬奉事於如來……這敬佛。
「非同世俗」……「但以焚香禮拜為敬佛也」……
這麼做法……只能說跟佛結個緣,這一生當中不得利益,來生來世的增上緣。
換句話說,六道輪迴的苦還沒有受夠,還要經歷幾次。
真正受夠了,苦頭吃夠了,才不想再來,真正發心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
⭕我們想修善,想行善,想念念不離善,什麼是善?
不知道敬佛、敬法、敬僧,不知道依教修行,這都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教給我們,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這兩個字搞清楚。現在很多人搞錯了,認為修行是什麼?每天讀多少經,念多少咒,磕多少大頭,燒多少香,把這個當作修行,錯了,全搞錯了。所以他的境界完全轉不過來,加深迷惑。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身口意的行為,身的行為,佛教我們的標準,修十善業。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我們有沒有做到?做到了,這叫修行,這對自己健康長壽有大幫助,不能有這個念頭。所以說殺、盜、淫的念頭沒有,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沒有,口善、言語善,身不造作,身口意三善。你能保住這個三善,你的身體自然強壯,自然長壽。
更長的壽命,也是修得的,那是什麼?使命。誰得到?儒釋道三教裡面,特別是佛跟道,因為他們真修,遠離環境,都市村莊都遠離,到深山裡頭,找人跡不到的地方,他在那裡修行,希望能夠得定,開悟、證果。有沒有成就的?有,還不少。所以,修行人很多。中國大陸,我相信這些深山裡面,有很多真正修行人在那裡面。
(中略)
敬,「三業敬奉」,三業是身口意,下面講了,「以己之身口意三業恭敬奉事於如來,身業清淨、口業清淨、意業清淨」,這叫敬佛。身業清淨,沒有殺、盜、淫的念頭,不但是沒有行為,沒這個念頭,日常生活當中這個念頭起不來。沒有妄語、兩舌、惡口、綺語,也沒有這四種過失,口,一天到晚抓住一句佛號不肯放鬆。心裡頭有佛,口裡頭有佛,身有佛,心沒有貪瞋痴,三業清淨,這樣敬佛叫真正敬佛,這大善。以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恭敬奉事於如來,這是講三種清淨,這敬佛。「非同世俗」,後面這個很重要,「但以焚香禮拜為敬佛也」。現在我們看到敬佛,這麼做法最多,有沒有用處?沒用。只能說跟佛結個緣,這一生當中不得利益,來生來世的增上緣。換句話說,六道輪迴的苦還沒有受夠,還要經歷幾次。真正受夠了,苦頭吃夠了,才不想再來,真正發心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
密宗裡頭常說,「清淨三門信上師」,「以身口意供養上師」,都是這個意思,就是三種清淨。「如是敬佛,實為大善。」「又《會疏》云:佛如善見藥,見聞悉得益。故為大善。」《會疏》,日本淨宗大德他的著作,《無量壽經》的註解,這段經文他有這麼三句話。佛好比善見藥,我們想修善,想行善,想念念不離善,什麼是善?不知道敬佛、敬法、敬僧,不知道依教修行,這都錯了。我們真的要把它搞清楚。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O五集
多少人因為傲慢懈怠耽誤了一生,把念佛求生這個緣分錯過了。再一次碰到,要五千劫,不是五千年
【示戒明】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十
慢為功德賊,勤為善法王。
福水慧舟楫,無水舟不行。
欲求真實慧,莫從口耳商。
苦志勞筋骨,大任乃克將。
福至心忽開,妙義能頓彰。
深造既自得,世智誰可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少人因為傲慢懈怠耽誤了一生,把念佛求生這個緣分錯過了。再一次碰到,要五千劫,不是五千年
如果有這個情形,努力念佛,萬緣放下,一心求生淨土,這是最高明,最上策。
⭕「有懈慢界。國土快樂。……前後發意眾生,欲生阿彌陀佛國者,皆深染著懈慢國土,不能前進生阿彌陀佛國。億千萬眾,時有一人,能生阿彌陀佛國。
何以故?皆由懈慢執心不牢固。」
這裡頭重要的話就是這一句,懈慢執心,執著的心不牢固……我們感謝念老,把這段經文找到了。
所以我們要小心謹慎,不能懈怠、不能傲慢,不要以為自己聰明。
⭕過去現在,多少人墮落在這裡頭,因為傲慢懈怠耽誤了一生,把這個緣分錯過了。繼續要搞六道輪迴,
再一次碰到這個勝緣,要多少時間,我們還能碰到第二次?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三途墮下去,再從三途出來,要多長時間?五千劫……不是五千年……用小劫來算都不得了。
⭕時間非常寶貴,要真幹,要真念佛。
這個機會,我們這一生遇到人身不容易,遇到佛法更難,佛法遇到淨宗,遇到黃念老的註解、夏老師的會集,太難太難了!
不要以為我們很容易遇到,過去生中,累積的善根福德無量無邊,你才遇到,不是容易事情,
千萬要留意,不可以疏忽,這一生當中決定求生淨土,就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人身聞佛法不容易,要真幹,不能懈怠、傲慢(淨空老和尚開示)
「此外更有懈慢國」,懈是懶惰,傲慢,「或稱懈慢界」。佛在經上有說過,這是什麼?「在此土至極樂國之中途」。好像我們旅行,這中途休息站,極樂世界去我們這個世界,有一段距離。這個距離,我們聽起來很長,但是在整個宇宙裡頭,就不算長了。像我們在地球,西方輪船還沒有發明,蒸汽機沒發明之前,從這個地方要到東方去,坐帆船,完全看風向,最短的二、三個月,時間長的七、八個月,才能走到。現在科技發達,飛機發明了,我們要到東方去,十二個小時就到了,不一樣。
往生到極樂世界有沒有天人?有,六道眾生都有,這個我們要知道。惡道眾生都有,畜生道的、餓鬼道的、地獄道的。過去生中是學佛,有深厚的善根,深厚的底子,為什麼墮三惡道?臨命終時起的惡念,墮落了,墮下去之後容易,出來難了。所以這個懈怠懶惰,這也是人之常情,懶惰成習慣,精神提不起來。這個時候,如果有這個情形,努力念佛,萬緣放下,一心求生淨土,這是最高明,最上策。
底下《菩薩處胎經》裡面有這麼一段,「西方去此閻浮提十二億那由他」,這是講距離,「有懈慢界。國土快樂。……前後發意眾生,欲生阿彌陀佛國者,皆深染著懈慢國土,不能前進生阿彌陀佛國。億千萬眾,時有一人,能生阿彌陀佛國。何以故?皆由懈慢執心不牢固。」這裡頭重要的話就是這一句,懈慢執心,執著的心不牢固。這一般經典裡頭少見,我們感謝念老,把這段經文找到了。所以我們要小心謹慎,不能懈怠、不能傲慢,不要以為自己聰明。
過去現在,多少人墮落在這裡頭,因為傲慢懈怠耽誤了一生,把這個緣分錯過了。繼續要搞六道輪迴,再一次碰到這個勝緣,要多少時間,我們還能碰到第二次?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三途墮下去,再從三途出來,要多長時間?五千劫,不是年,不是五千年,五千劫,用小劫來算都不得了。小劫有幾種說法,最常聽到的是人的壽命。人壽最短平均年齡只有十歲,最長的八萬四千歲,最長的,現在是減少,減到十歲,從十歲,每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一個劫,小劫。多少個小劫?五千個小劫,怎麼得了,太可怕了。
那我們的時間非常寶貴,要真幹,要真念佛。這個機會,我們這一生遇到人身不容易,遇到佛法更難,佛法遇到淨宗,遇到黃念老的註解、夏老師的會集,太難太難了!不要以為我們很容易遇到,過去生中,累積的善根福德無量無邊,你才遇到,不是容易事情,千萬要留意,不可以疏忽,這一生當中決定求生淨土,就對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五三集
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
四十到六十歲,人生的秋天,萬緣要放下:冬天不一定存在。要想一想來生往哪裡去?
四十到六十歲,人生的秋天,萬緣要放下:冬天不一定存在。要想一想來生往哪裡去?
⭕命終:沒有一個人能逃掉這一關,只是早遲而已。
你既生到這個世界上來,有生必有死……
⭕到人生的秋天,就要想一想來生往哪裡去?
⭕印光大師教我們,念佛人常常把「死」字掛在額頭上,
天天看到,時時看到,讓它來提醒你。這是非常現實的警告
⭕起心動念善念多,言語好話多廢話少,對於一切生活需求,有就夠了,不再想跟人競爭。這樣的思想、行為幫助你長壽。
⭕一口氣不來,全沒了,都不是你的,與你毫無關係了……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帶去……「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念老舉《普賢行願品》來勉勵我們,《普賢行願品》上說:「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與此同旨」,跟這一段經文六句完全相同,《行願品》講得詳細。是人,這是臨命終的人,沒有一個人能逃掉這一關,只是早遲而已。你既生到這個世界上來,有生必有死,這個世界上沒有見到一個人,有生到現在還沒死,一個也找不到。百歲就是高壽了,很稀有,四、五十歲過世的多,六、七十歲的那就更平常,八十以上的就稀有了。
老師,早年在一起常常勸人,講到《秋聲賦》,歐陽修這篇文章,老師非常感慨告訴我們,一個人一生有一生的四季。從出生到二十歲,人生的春天;二十到四十歲,人生的夏天;四十到六十歲,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歲,人生的冬天。所以,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到人生的秋天,就要想一想來生往哪裡去?秋天是四十歲到六十歲,人生的秋天,快要接近了。在這個時候走的人很多,我們能夠觀察得到。死了,所以常常印光大師教我們,念佛人常常把「死」字掛在額頭上,天天看到,時時看到,讓它來提醒你。這是非常現實的警告,他老人家自己用這個方法警惕自己,印祖八十歲往生。李老師給我們講《秋聲賦》,八十以後就沒有了,多活些年是你賺得的,多活幾年,八十歲很少有,不多。
現在這個世界,最近幾年統計,壽命長了,八、九十的人增多,統計的數字增長了。這是好現象,什麼好現象?醫藥發達,治療效果卓著,這是醫術。在佛法,不講求這個,講求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個世間現前壽命長的人,這些老人,我相信與心地的善良有關係。為什麼?心地能夠回歸善良,看到這個世界的惡化太過分了,看不過去,自己不願意隨波逐流。起心動念善念多,言語好話多廢話少,對於一切生活需求,有就夠了,不再想跟人競爭。這樣的思想、行為幫助你長壽。
還是要像《行願品》普賢菩薩一樣,常常認真提醒,我們最後那一剎那,斷氣了,呼吸停止,跟這個世界永遠告別了。一切諸根悉皆散壞,有眼不能見,有耳不能聽,鼻不能呼吸,口不能說話,身體不能動彈,這叫悉皆散壞。家親眷屬統統捨離,一切威勢,你活的時候,你做大官,你有大財富,有這些威勢,這時候一口氣不來,全沒了,都不是你的,與你毫無關係了。如果你是國王,你的宰相、你的大臣、你的皇宮內外,你的交通工具,象馬車乘,你所收藏的珍寶,如是一切無復相隨,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帶去。「常云: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你今天淪落到這種地步了,業身是什麼?業身是造的業,如果造的是罪業,要墮地獄。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九五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這一生很幸運,得人身,遇佛法,又遇到淨宗……
夏老的示轉,黃念老的勸轉,海賢老和尚給我們作證轉,
大乘講的三轉法輪齊全了,統統遇上了,再要不相信,那就是自己的罪業太重了。
⭕你有緣,說明你就有機會,在這一生當中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這個機會就看你能不能把它抓住。
抓住就不能放鬆,把這個世間要放下。
世間不外乎親情、財色名利,這都不是好東西,叫魔,
把你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把它拉出來了,叫貪瞋痴慢疑,
你就造輪迴業,繼續搞輪迴,來世比今世還要苦。
⭕四十到六十,人生的秋天……到秋天這個時候,萬緣要放下,冬天不一定存在……
不定什麼時候走,說走就走了。一定要有這個警覺心,
有一天的光陰,念一天的彌陀,這是正經事,這是真正嚮往西方極樂世界。
要是還搞世間名聞利養,完了,縱然你得到,你還能夠享受幾年?
八十以後,分分秒秒都是最可貴的,
抓住了,來生有指望,
疏忽了,來生在三途,你說你多可怕!
⭕決定不能搞三途,搞三途對不起自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對不起佛菩薩,那就是罪人。
應該怎樣?萬緣放下,真信、真願、老實念佛,
時時刻刻心裡面這阿彌陀佛未曾丟失,這叫功夫,這就是往生有把握。
常常把阿彌陀佛忘記,還有很多妄想雜念,這個不好,這個往生沒把握。
⭕不能不想這個問題,這是我們一生當中第一個大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這一生很幸運,得人身,遇佛法,又遇到淨宗。在這個時代遇到這三位大德,夏蓮居給我們會集這個善本,《無量壽經》善本,黃念老為我們做集註,海賢老和尚為我們表法,全了。夏老的示轉,黃念老的勸轉,海賢老和尚給我們作證轉,大乘講的三轉法輪齊全了,統統遇上了,再要不相信,那就是自己的罪業太重了。你有緣,說明你就有機會,在這一生當中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你就有機會。這個機會就看你能不能把它抓住。抓住就不能放鬆,把這個世間要放下。世間不外乎親情、財色名利,這都不是好東西,叫魔,把你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把它拉出來了,叫貪瞋痴慢疑,你就造輪迴業,繼續搞輪迴,來世比今世還要苦。這個是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提高警覺的。
尤其是六十以後,要辦來生的大事。我們在年輕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講歐陽修的「秋聲賦」,用四季來比喻一個人的一生。從出生到二十歲,人生的春天;二十到四十,人生的夏天;四十到六十,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人生的冬天。所以六十以後知道人生的冬天,春夏秋冬,我們現在到末後最後一季了,要辦明年的事情,幾個人覺悟了?到秋天這個時候,萬緣要放下,冬天不一定存在。人生真的是苦短,兄弟當中,同學當中,朋友當中,四五十走的、五六十走的,很多,能活到八十歲的不多,沒有幾個。八十以後風燭殘年,不定什麼時候走,說走就走了。一定要有這個警覺心,有一天的光陰,念一天的彌陀,這是正經事,這是真正嚮往西方極樂世界。要是還搞世間名聞利養,完了,縱然你得到,你還能夠享受幾年?八十以後,分分秒秒都是最可貴的,抓住了,來生有指望,疏忽了,來生在三途,你說你多可怕!我們必須要記住,決定不能搞三途,搞三途對不起自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對不起佛菩薩,那就是罪人。應該怎樣?萬緣放下,真信、真願老實念佛,時時刻刻心裡面這阿彌陀佛未曾丟失,這叫功夫,這就是往生有把握。常常把阿彌陀佛忘記,還有很多妄想雜念,這個不好,這個往生沒把握。不能不想這個問題,這是我們一生當中第一個大問題。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一六0集
⭕命終:沒有一個人能逃掉這一關,只是早遲而已。
你既生到這個世界上來,有生必有死……
⭕到人生的秋天,就要想一想來生往哪裡去?
⭕印光大師教我們,念佛人常常把「死」字掛在額頭上,
天天看到,時時看到,讓它來提醒你。這是非常現實的警告
⭕起心動念善念多,言語好話多廢話少,對於一切生活需求,有就夠了,不再想跟人競爭。這樣的思想、行為幫助你長壽。
⭕一口氣不來,全沒了,都不是你的,與你毫無關係了……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帶去……「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念老舉《普賢行願品》來勉勵我們,《普賢行願品》上說:「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與此同旨」,跟這一段經文六句完全相同,《行願品》講得詳細。是人,這是臨命終的人,沒有一個人能逃掉這一關,只是早遲而已。你既生到這個世界上來,有生必有死,這個世界上沒有見到一個人,有生到現在還沒死,一個也找不到。百歲就是高壽了,很稀有,四、五十歲過世的多,六、七十歲的那就更平常,八十以上的就稀有了。
老師,早年在一起常常勸人,講到《秋聲賦》,歐陽修這篇文章,老師非常感慨告訴我們,一個人一生有一生的四季。從出生到二十歲,人生的春天;二十到四十歲,人生的夏天;四十到六十歲,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歲,人生的冬天。所以,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到人生的秋天,就要想一想來生往哪裡去?秋天是四十歲到六十歲,人生的秋天,快要接近了。在這個時候走的人很多,我們能夠觀察得到。死了,所以常常印光大師教我們,念佛人常常把「死」字掛在額頭上,天天看到,時時看到,讓它來提醒你。這是非常現實的警告,他老人家自己用這個方法警惕自己,印祖八十歲往生。李老師給我們講《秋聲賦》,八十以後就沒有了,多活些年是你賺得的,多活幾年,八十歲很少有,不多。
現在這個世界,最近幾年統計,壽命長了,八、九十的人增多,統計的數字增長了。這是好現象,什麼好現象?醫藥發達,治療效果卓著,這是醫術。在佛法,不講求這個,講求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個世間現前壽命長的人,這些老人,我相信與心地的善良有關係。為什麼?心地能夠回歸善良,看到這個世界的惡化太過分了,看不過去,自己不願意隨波逐流。起心動念善念多,言語好話多廢話少,對於一切生活需求,有就夠了,不再想跟人競爭。這樣的思想、行為幫助你長壽。
還是要像《行願品》普賢菩薩一樣,常常認真提醒,我們最後那一剎那,斷氣了,呼吸停止,跟這個世界永遠告別了。一切諸根悉皆散壞,有眼不能見,有耳不能聽,鼻不能呼吸,口不能說話,身體不能動彈,這叫悉皆散壞。家親眷屬統統捨離,一切威勢,你活的時候,你做大官,你有大財富,有這些威勢,這時候一口氣不來,全沒了,都不是你的,與你毫無關係了。如果你是國王,你的宰相、你的大臣、你的皇宮內外,你的交通工具,象馬車乘,你所收藏的珍寶,如是一切無復相隨,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帶去。「常云: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你今天淪落到這種地步了,業身是什麼?業身是造的業,如果造的是罪業,要墮地獄。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九五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這一生很幸運,得人身,遇佛法,又遇到淨宗……
夏老的示轉,黃念老的勸轉,海賢老和尚給我們作證轉,
大乘講的三轉法輪齊全了,統統遇上了,再要不相信,那就是自己的罪業太重了。
⭕你有緣,說明你就有機會,在這一生當中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這個機會就看你能不能把它抓住。
抓住就不能放鬆,把這個世間要放下。
世間不外乎親情、財色名利,這都不是好東西,叫魔,
把你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把它拉出來了,叫貪瞋痴慢疑,
你就造輪迴業,繼續搞輪迴,來世比今世還要苦。
⭕四十到六十,人生的秋天……到秋天這個時候,萬緣要放下,冬天不一定存在……
不定什麼時候走,說走就走了。一定要有這個警覺心,
有一天的光陰,念一天的彌陀,這是正經事,這是真正嚮往西方極樂世界。
要是還搞世間名聞利養,完了,縱然你得到,你還能夠享受幾年?
八十以後,分分秒秒都是最可貴的,
抓住了,來生有指望,
疏忽了,來生在三途,你說你多可怕!
⭕決定不能搞三途,搞三途對不起自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對不起佛菩薩,那就是罪人。
應該怎樣?萬緣放下,真信、真願、老實念佛,
時時刻刻心裡面這阿彌陀佛未曾丟失,這叫功夫,這就是往生有把握。
常常把阿彌陀佛忘記,還有很多妄想雜念,這個不好,這個往生沒把握。
⭕不能不想這個問題,這是我們一生當中第一個大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這一生很幸運,得人身,遇佛法,又遇到淨宗。在這個時代遇到這三位大德,夏蓮居給我們會集這個善本,《無量壽經》善本,黃念老為我們做集註,海賢老和尚為我們表法,全了。夏老的示轉,黃念老的勸轉,海賢老和尚給我們作證轉,大乘講的三轉法輪齊全了,統統遇上了,再要不相信,那就是自己的罪業太重了。你有緣,說明你就有機會,在這一生當中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你就有機會。這個機會就看你能不能把它抓住。抓住就不能放鬆,把這個世間要放下。世間不外乎親情、財色名利,這都不是好東西,叫魔,把你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把它拉出來了,叫貪瞋痴慢疑,你就造輪迴業,繼續搞輪迴,來世比今世還要苦。這個是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提高警覺的。
尤其是六十以後,要辦來生的大事。我們在年輕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講歐陽修的「秋聲賦」,用四季來比喻一個人的一生。從出生到二十歲,人生的春天;二十到四十,人生的夏天;四十到六十,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人生的冬天。所以六十以後知道人生的冬天,春夏秋冬,我們現在到末後最後一季了,要辦明年的事情,幾個人覺悟了?到秋天這個時候,萬緣要放下,冬天不一定存在。人生真的是苦短,兄弟當中,同學當中,朋友當中,四五十走的、五六十走的,很多,能活到八十歲的不多,沒有幾個。八十以後風燭殘年,不定什麼時候走,說走就走了。一定要有這個警覺心,有一天的光陰,念一天的彌陀,這是正經事,這是真正嚮往西方極樂世界。要是還搞世間名聞利養,完了,縱然你得到,你還能夠享受幾年?八十以後,分分秒秒都是最可貴的,抓住了,來生有指望,疏忽了,來生在三途,你說你多可怕!我們必須要記住,決定不能搞三途,搞三途對不起自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對不起佛菩薩,那就是罪人。應該怎樣?萬緣放下,真信、真願老實念佛,時時刻刻心裡面這阿彌陀佛未曾丟失,這叫功夫,這就是往生有把握。常常把阿彌陀佛忘記,還有很多妄想雜念,這個不好,這個往生沒把握。不能不想這個問題,這是我們一生當中第一個大問題。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一六0集
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
無常迅速,生死事大:「物有本末,事有緩急,以辦了一大事為急先務。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而後卻出幹事」
無常迅速,生死事大:「物有本末,事有緩急,以辦了一大事為急先務。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而後卻出幹事」
⭕六十年之前……雖然苦好像日子還能過得去,每天還是笑臉常開……
現在每一年比一年苦……什麼原因?造的這個業一年比一年重……惡業是因,艱難是苦
⭕「世人皆共爭無關緊要之俗務,不重本身急迫之大事」,什麼是大事?生死是大事。
「不知無常迅速,生死事大」。年歲愈大感觸愈深……
到死那個爭的念頭還沒有斷……到哪裡去了?六道輪迴是他的果報。
⭕「物有本末,事有緩急。以辦了一大事為急先務。」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而後卻出幹事」……
先把航班安排好,然後再把晚上到達的時候旅館訂好,再辦事就不急了……
⭕「抵暮昏黑者,大限到來之謂也。
有投宿之地者,生蓮花中,不落惡趣之謂也」,大限到來,生蓮花中,不落惡道。
⭕「然諸人緩於火急之事,走不急之經營。大命將盡,雖悔何益。」……
這個確實真是高速公路,我們找到了,不要費很長的時間,就能達到目的地。
所以這是現前火急之事,什麼火急?大命將盡我到哪裡去?
如果不生淨土,肯定依舊留在六道輪迴,能不畏懼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人共爭不急之務。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
佛法裡頭提到,我們現前生活環境總離不開苦惡,惡是因,苦是果。這一段念老的註解,「首明」,這品經一開端就說明,「此土眾生普皆憂惱,勸令厭離」。是不是真的?一甲子之前,六十年之前我們還很年輕,二十幾歲,沒有想到苦,雖然苦好像日子還能過得去,每天還是笑臉常開,沒感覺到苦。這六十年,十年十年做一個比較,那就是讓我們真正感到苦,意識到苦,十年很明顯。到現在,現在不是十年,現在每一年比一年苦,我們看到了,我們感覺到了。一年比一年苦什麼原因?造的這個業一年比一年重,惡業。苦從哪裡來的?惡業所感的,惡業是因,艱難是苦。佛在這邊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世間人,這個經在地球上講的就是地球人,地球人在幹什麼?大家都在爭,拼命的在爭。爭什麼?都不是重要的事情,我們常講,雞毛蒜皮的事情。
念老的註解說得好,這第一句,「指世人皆共爭無關緊要之俗務」,世間事真是無關緊要,「不重本身急迫之大事」,什麼是大事?生死是大事。「不知無常迅速,生死事大」。年歲愈大感觸愈深,小時候、年輕時候,小時候在一起玩耍的同伴,壯年的時候在一塊共事的朋友,大部分都不在了,於是感覺到生死事大,漸漸什麼?漸漸就輪到我自己了。我自己怎麼辦?不學佛的人疏忽、大意了,到死那個爭的念頭還沒有斷,還沒有放下,到哪裡去了?六道輪迴是他的果報。念老在這裡說得好,不重視本身急迫之大事,不知道無常迅速,生死事大。「但貪名利」,沒有得到想盡方法要得到,得到之後又怕它丟掉,怕失掉。「故憂苦萬端,無有出期」,他沒辦法從這個痛苦裡面跳出來。
「如《會疏》曰:夫物有本末,事有緩急。以辦了一大事為急先務。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先要找到一個今天晚上住的地方,「而後卻出幹事」。等到天黑的時候有投身之地,先把旅館找好。這是一般旅行的人都知道,旅行第一個把旅館訂好。現在交通方便,無論是乘車、坐船、飛機,先把航班安排好,然後再把晚上到達的時候旅館訂好,再辦事就不急了,事情辦完可以好好休息。現在我們在這個世間,到這個世間來,我來了九十年,在這個世間住九十年的不多,多半五、六十歲走的,很多,七、八十歲走的,比比皆是。走了,我們看到了,我們會不會去想他到哪裡去了?真正學佛的人,猜想,正是所謂八九不離十。為什麼?經典給我們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你只要念熟、念明白,這樁事情你就明白了。明白了,自己該怎麼辦?
我們今天遇到無比殊勝的大法,不是普通一般法門。大乘經裡頭同學們都知道《華嚴》第一殊勝,《華嚴》修學有困難,分量太大,沒有老師;《法華》也殊勝,都沒有老師教。而有一個比《法華》、《華嚴》還要殊勝的法門,老師還挺多的,不乏善知識,這就是淨宗法門。
(中略)
「抵暮昏黑者,大限到來之謂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蓮花中,不落惡趣之謂也」,大限到來,生蓮花中,不落惡道。「然諸人緩於火急之事,走不急之經營。大命將盡,雖悔何益。」我這樣的年歲,天天都可以往生,到底往生到哪裡去,這個不能不知道,要再搞輪迴,那就大錯特錯了。脫離輪迴,生十法界四聖法界,不究竟,不圓滿。從四聖法界去修,聲聞修成緣覺,緣覺修成菩薩,菩薩修成佛,佛超越十法界,這個時間要論劫數算,太長了,很辛苦。那是什麼?不知道有這個法門,不知道有這樣的大道。這個確實真是高速公路,我們找到了,不要費很長的時間,就能達到目的地。所以這是現前火急之事,什麼火急?大命將盡我到哪裡去?如果不生淨土,肯定依舊留在六道輪迴,能不畏懼嗎?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九四集
⭕六十年之前……雖然苦好像日子還能過得去,每天還是笑臉常開……
現在每一年比一年苦……什麼原因?造的這個業一年比一年重……惡業是因,艱難是苦
⭕「世人皆共爭無關緊要之俗務,不重本身急迫之大事」,什麼是大事?生死是大事。
「不知無常迅速,生死事大」。年歲愈大感觸愈深……
到死那個爭的念頭還沒有斷……到哪裡去了?六道輪迴是他的果報。
⭕「物有本末,事有緩急。以辦了一大事為急先務。」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而後卻出幹事」……
先把航班安排好,然後再把晚上到達的時候旅館訂好,再辦事就不急了……
⭕「抵暮昏黑者,大限到來之謂也。
有投宿之地者,生蓮花中,不落惡趣之謂也」,大限到來,生蓮花中,不落惡道。
⭕「然諸人緩於火急之事,走不急之經營。大命將盡,雖悔何益。」……
這個確實真是高速公路,我們找到了,不要費很長的時間,就能達到目的地。
所以這是現前火急之事,什麼火急?大命將盡我到哪裡去?
如果不生淨土,肯定依舊留在六道輪迴,能不畏懼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人共爭不急之務。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
佛法裡頭提到,我們現前生活環境總離不開苦惡,惡是因,苦是果。這一段念老的註解,「首明」,這品經一開端就說明,「此土眾生普皆憂惱,勸令厭離」。是不是真的?一甲子之前,六十年之前我們還很年輕,二十幾歲,沒有想到苦,雖然苦好像日子還能過得去,每天還是笑臉常開,沒感覺到苦。這六十年,十年十年做一個比較,那就是讓我們真正感到苦,意識到苦,十年很明顯。到現在,現在不是十年,現在每一年比一年苦,我們看到了,我們感覺到了。一年比一年苦什麼原因?造的這個業一年比一年重,惡業。苦從哪裡來的?惡業所感的,惡業是因,艱難是苦。佛在這邊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世間人,這個經在地球上講的就是地球人,地球人在幹什麼?大家都在爭,拼命的在爭。爭什麼?都不是重要的事情,我們常講,雞毛蒜皮的事情。
念老的註解說得好,這第一句,「指世人皆共爭無關緊要之俗務」,世間事真是無關緊要,「不重本身急迫之大事」,什麼是大事?生死是大事。「不知無常迅速,生死事大」。年歲愈大感觸愈深,小時候、年輕時候,小時候在一起玩耍的同伴,壯年的時候在一塊共事的朋友,大部分都不在了,於是感覺到生死事大,漸漸什麼?漸漸就輪到我自己了。我自己怎麼辦?不學佛的人疏忽、大意了,到死那個爭的念頭還沒有斷,還沒有放下,到哪裡去了?六道輪迴是他的果報。念老在這裡說得好,不重視本身急迫之大事,不知道無常迅速,生死事大。「但貪名利」,沒有得到想盡方法要得到,得到之後又怕它丟掉,怕失掉。「故憂苦萬端,無有出期」,他沒辦法從這個痛苦裡面跳出來。
「如《會疏》曰:夫物有本末,事有緩急。以辦了一大事為急先務。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先要找到一個今天晚上住的地方,「而後卻出幹事」。等到天黑的時候有投身之地,先把旅館找好。這是一般旅行的人都知道,旅行第一個把旅館訂好。現在交通方便,無論是乘車、坐船、飛機,先把航班安排好,然後再把晚上到達的時候旅館訂好,再辦事就不急了,事情辦完可以好好休息。現在我們在這個世間,到這個世間來,我來了九十年,在這個世間住九十年的不多,多半五、六十歲走的,很多,七、八十歲走的,比比皆是。走了,我們看到了,我們會不會去想他到哪裡去了?真正學佛的人,猜想,正是所謂八九不離十。為什麼?經典給我們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你只要念熟、念明白,這樁事情你就明白了。明白了,自己該怎麼辦?
我們今天遇到無比殊勝的大法,不是普通一般法門。大乘經裡頭同學們都知道《華嚴》第一殊勝,《華嚴》修學有困難,分量太大,沒有老師;《法華》也殊勝,都沒有老師教。而有一個比《法華》、《華嚴》還要殊勝的法門,老師還挺多的,不乏善知識,這就是淨宗法門。
(中略)
「抵暮昏黑者,大限到來之謂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蓮花中,不落惡趣之謂也」,大限到來,生蓮花中,不落惡道。「然諸人緩於火急之事,走不急之經營。大命將盡,雖悔何益。」我這樣的年歲,天天都可以往生,到底往生到哪裡去,這個不能不知道,要再搞輪迴,那就大錯特錯了。脫離輪迴,生十法界四聖法界,不究竟,不圓滿。從四聖法界去修,聲聞修成緣覺,緣覺修成菩薩,菩薩修成佛,佛超越十法界,這個時間要論劫數算,太長了,很辛苦。那是什麼?不知道有這個法門,不知道有這樣的大道。這個確實真是高速公路,我們找到了,不要費很長的時間,就能達到目的地。所以這是現前火急之事,什麼火急?大命將盡我到哪裡去?如果不生淨土,肯定依舊留在六道輪迴,能不畏懼嗎?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九四集
內學釋迦牟尼佛放下貪瞋痴慢疑;外學孔老夫子溫良恭儉讓
內學釋迦牟尼佛放下貪瞋痴慢疑;外學孔老夫子溫良恭儉讓
⭕智慧是自性本有,自性的門打開,智慧就現前,不是學來的,外頭沒有。
自性本具的是真智慧;
外面學來的叫常識,不是真智慧
⭕做到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成功了,這叫大定,首楞嚴大定就是這麼修的。
定中一開悟,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全通了。
一經通,那是方法、鑰匙,門打開之後,悟門打開之後全通了,這三藏經全通了。
⭕真正肯發心認真學習的,我要求的條件是:
內學釋迦牟尼佛放下貪瞋痴慢疑,徹底放下;
外面要學孔老夫子,溫良恭儉讓,對人對事對物要學溫和、要學善良、要學恭敬,不能有傲慢。孔子是聖人,對任何人都恭敬,對小朋友都恭敬;要節儉,不浪費資源;要謙讓,謙虛,讓別人。
這十個字做到了,我們漢學院考試最後口試的標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法教學理念方法,跟世間不一樣,跟西方人不一樣,跟中國傳統也不一樣。但是佛教到中國來之後,中國這一些學者專家,接受了佛教的理念方法,注重開悟,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接受了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所以智慧是自性本有,自性的門打開,智慧就現前,不是學來的,外頭沒有。自性本具的是真智慧;外面學來的叫常識,不是真智慧,這一點我們要懂。
我們希望你真正能相信,認真學習做實驗,你找一本書你去念,念個三千遍看看怎麼樣。念一千遍,講給我們聽聽;念兩千遍念完了,講給我們聽;三千遍念完了,再講一遍給我們聽,你沒講錯。找不到人聽,找古大德,古大德有註解,看他的註解,看他註解核對,我所悟的,跟註解所說的相不相同?如果相同,我就沒錯;如果不相同,那還不行,再來一千遍。北京胡小林居士,他用六年的時間讀《大乘起信論》,讀滿三千遍,他用蕅益大師,《大乘起信論》的註解,叫《裂網疏》,來做證明。學《大乘起信論》要跟他學,他真開悟了,他不會說錯。我們希望有同學真正發心真幹,學儒念四書,把四書念一千遍,然後講給我們聽;再念一千遍,再講給我們聽,講的就有深度,講得圓滿、講得深;再念一千遍,三千遍,講出來的,我相信那就是孔子所說的、孟夫子所說的,跟他們講的完全一樣,沒有差別。這個方法,我們想在英國漢學院來做實驗,有幾個同修真正發心,我就教他用這個方法。
這方法是禪家所用的,把心裡面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做到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成功了,這叫大定,首楞嚴大定就是這麼修的。定中一開悟,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全通了。一經通,那是方法、鑰匙,門打開之後,悟門打開之後全通了,這三藏經全通了。中國的國學四書五經,四書要真正貫通了,五經也通了,十三經也通了,《四庫全書》全通了。我們現在這個地球上需要這樣的人,真正肯發心認真學習的,我要求的條件是:內學釋迦牟尼佛放下貪瞋痴慢疑,徹底放下;外面要學孔老夫子,溫良恭儉讓,對人對事對物要學溫和、要學善良、要學恭敬,不能有傲慢。
孔子是聖人,對任何人都恭敬,對小朋友都恭敬;要節儉,不浪費資源;要謙讓,謙虛,讓別人。這十個字做到了,我們漢學院考試最後口試的標準。做不到的,我們不提供獎學金給他;真正做到的,他家裡比較清寒,我們送全額獎學金,就是說包括他的學費、生活費用,全部包括。我們不希望多,多找不到,希望能找到三十到五十個,我們就心滿意足了。這些人經過這樣的訓練,五年到六年,六、七年大概可以拿到博士學位,拿到博士學位他真正開悟了,開悟怎麼?成佛了。在中國古代就稱你聖人,在古印度就稱你佛陀。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三九三集
經書不能不讀:讀經書親近佛陀,讀註解親近菩薩
經書不能不讀:讀經書親近佛陀,讀註解親近菩薩
⭕佛陀是聖人,菩薩是賢人,聖人所說的決定沒有錯誤,稱之為經。
經書不能不讀,讀經書親近佛陀,讀註解親近菩薩,
註解是菩薩說的,經是佛說的……菩薩大悟,他的註解可以看。
經重要,經要念遍數,你要想真正成就,至少念三千遍,
三千遍念下來,你就不一樣了。為什麼不一樣?你跟戒定慧相應了。
規定念三千遍這是戒律,你依教奉行。三千遍的學習是修定,只要把經字沒念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典理太深了,跟我們講的事太多、太繁雜了,我們很難明瞭,但是這些重要的話記住,管用。只要我們相信,一點懷疑沒有,我們肯定聖人,聖人在佛法裡面就是佛陀,佛陀是聖人,菩薩是賢人,聖人所說的決定沒有錯誤,稱之為經。經書不能不讀,讀經書親近佛陀,讀註解親近菩薩,註解是菩薩說的,經是佛說的。菩薩為我們講經說法,菩薩大悟,阿羅漢小悟,菩薩大悟,他的註解可以看。經重要,經要念遍數,你要想真正成就,至少念三千遍,三千遍念下來,你就不一樣了。為什麼不一樣?你跟戒定慧相應了。規定念三千遍這是戒律,你依教奉行。三千遍的學習是修定,只要把經字沒念錯。意思,沒有意思,你要一面念一面想它的意思,就完了,那就是自然所牽隨。沒有意思,經沒有意思,跟咒一樣,藏傳的念咒,咒沒有意思,你沒辦法想,經也沒有意思。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三九三集
⭕佛陀是聖人,菩薩是賢人,聖人所說的決定沒有錯誤,稱之為經。
經書不能不讀,讀經書親近佛陀,讀註解親近菩薩,
註解是菩薩說的,經是佛說的……菩薩大悟,他的註解可以看。
經重要,經要念遍數,你要想真正成就,至少念三千遍,
三千遍念下來,你就不一樣了。為什麼不一樣?你跟戒定慧相應了。
規定念三千遍這是戒律,你依教奉行。三千遍的學習是修定,只要把經字沒念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典理太深了,跟我們講的事太多、太繁雜了,我們很難明瞭,但是這些重要的話記住,管用。只要我們相信,一點懷疑沒有,我們肯定聖人,聖人在佛法裡面就是佛陀,佛陀是聖人,菩薩是賢人,聖人所說的決定沒有錯誤,稱之為經。經書不能不讀,讀經書親近佛陀,讀註解親近菩薩,註解是菩薩說的,經是佛說的。菩薩為我們講經說法,菩薩大悟,阿羅漢小悟,菩薩大悟,他的註解可以看。經重要,經要念遍數,你要想真正成就,至少念三千遍,三千遍念下來,你就不一樣了。為什麼不一樣?你跟戒定慧相應了。規定念三千遍這是戒律,你依教奉行。三千遍的學習是修定,只要把經字沒念錯。意思,沒有意思,你要一面念一面想它的意思,就完了,那就是自然所牽隨。沒有意思,經沒有意思,跟咒一樣,藏傳的念咒,咒沒有意思,你沒辦法想,經也沒有意思。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三九三集
不可以一天不讀經:讀經時間愈長愈好,念的部數愈多愈好
不可以一天不讀經:讀經時間愈長愈好,念的部數愈多愈好
⭕經典是佛的言語,是佛的教訓,是佛的心意,
我們常常念經,就能夠達到我們的心願解行如佛無二,所以『讀誦』非常的重要……
一部經念得愈多愈好,愈熟愈好……
⭕不可以一天不讀經:讀經時間愈長愈好,念的部數愈多愈好……
一門深入決定會得到法喜充滿,妄念少了,煩惱少了,智慧增長了,這就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要『讀誦』,「讀誦」非常重要,因為讀誦就是親近佛陀。佛雖然不在這個世間,不在我們面前,經典是佛的言語,是佛的教訓,是佛的心意,我們常常念經,就能夠達到我們的心願解行如佛無二,所以讀誦非常的重要。這一部經念得愈多愈好,愈熟愈好,一門深入,古人常說「一經通則一切經通」,可見得讀誦要抓住一部經才能成就。我們看古德,像中國,尤其在台灣,禪也很盛行,比其他各宗都盛行,《壇經》、《金剛經》念的人很多。在《壇經》裡面看到無盡藏比丘尼,她一生就受持《涅槃經》,法達禪師一生受持《法華經》,一部經,時間久了,功力深了,自然能夠豁然開悟。這兩部經分量都很大,現代人受持比較困難,因為大家工作都相當繁忙,連《法華經》我們都感覺得受不了,何況《涅槃經》?《涅槃經》有四十卷,差不多有一半的《華嚴經》那麼多,所以讀誦相當不容易。
同時,我們同學當中多半喜歡阿彌陀佛,這是阿彌陀佛跟我們的緣深,希望求生淨土,因此我們才特別提倡念《無量壽經》,尤其是念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這個本子的好處,就是你念他這個本子,等於五種原譯本統統念到了,因為它是五種原譯本的精華,是原五種的集大成。你不念他這個本子,你必須要念五種原譯本,那分量就太多了,又感覺得困難了。當然現在本子不難得到,我們將這五種原譯本、四種會集本合印在一起,編成《五經讀本》。初版我們印了三萬本,已經流通了,現在我們印第二版、第三版,最近印的是第三版,可見得流通量很大,由諸位同修自己去選擇。讀誦非常重要,不可以一天不讀經,讀經時間愈長愈好,念的部數愈多愈好。大家一門深入決定會得到法喜充滿,妄念少了,煩惱少了,智慧增長了,這就是效果。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第六集
⭕經典是佛的言語,是佛的教訓,是佛的心意,
我們常常念經,就能夠達到我們的心願解行如佛無二,所以『讀誦』非常的重要……
一部經念得愈多愈好,愈熟愈好……
⭕不可以一天不讀經:讀經時間愈長愈好,念的部數愈多愈好……
一門深入決定會得到法喜充滿,妄念少了,煩惱少了,智慧增長了,這就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要『讀誦』,「讀誦」非常重要,因為讀誦就是親近佛陀。佛雖然不在這個世間,不在我們面前,經典是佛的言語,是佛的教訓,是佛的心意,我們常常念經,就能夠達到我們的心願解行如佛無二,所以讀誦非常的重要。這一部經念得愈多愈好,愈熟愈好,一門深入,古人常說「一經通則一切經通」,可見得讀誦要抓住一部經才能成就。我們看古德,像中國,尤其在台灣,禪也很盛行,比其他各宗都盛行,《壇經》、《金剛經》念的人很多。在《壇經》裡面看到無盡藏比丘尼,她一生就受持《涅槃經》,法達禪師一生受持《法華經》,一部經,時間久了,功力深了,自然能夠豁然開悟。這兩部經分量都很大,現代人受持比較困難,因為大家工作都相當繁忙,連《法華經》我們都感覺得受不了,何況《涅槃經》?《涅槃經》有四十卷,差不多有一半的《華嚴經》那麼多,所以讀誦相當不容易。
同時,我們同學當中多半喜歡阿彌陀佛,這是阿彌陀佛跟我們的緣深,希望求生淨土,因此我們才特別提倡念《無量壽經》,尤其是念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這個本子的好處,就是你念他這個本子,等於五種原譯本統統念到了,因為它是五種原譯本的精華,是原五種的集大成。你不念他這個本子,你必須要念五種原譯本,那分量就太多了,又感覺得困難了。當然現在本子不難得到,我們將這五種原譯本、四種會集本合印在一起,編成《五經讀本》。初版我們印了三萬本,已經流通了,現在我們印第二版、第三版,最近印的是第三版,可見得流通量很大,由諸位同修自己去選擇。讀誦非常重要,不可以一天不讀經,讀經時間愈長愈好,念的部數愈多愈好。大家一門深入決定會得到法喜充滿,妄念少了,煩惱少了,智慧增長了,這就是效果。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第六集
講經:佛、菩薩講,聲聞緣覺沒資格講。念兩千遍入菩薩境界:沒這個定功、境界,你會常常講錯
講經:佛、菩薩講,聲聞緣覺沒資格講。念兩千遍入菩薩境界:沒這個定功、境界,你會常常講錯
⭕佛陀是聖人,菩薩是賢人,聖人所說的決定沒有錯誤,稱之為經。
經書不能不讀,讀經書親近佛陀,讀註解親近菩薩,
註解是菩薩說的,經是佛說的……菩薩大悟,他的註解可以看。
經重要,經要念遍數,你要想真正成就,至少念三千遍,
三千遍念下來,你就不一樣了。為什麼不一樣?你跟戒定慧相應了。
規定念三千遍這是戒律,你依教奉行。三千遍的學習是修定,只要把經字沒念錯。
⭕經可以講,誰來講?佛講,菩薩講,聲聞緣覺沒有資格講,人天更沒分……
一千遍是入阿羅漢的境界,兩千遍入菩薩境界……用讀書的方法去修禪定。定久了豁然開悟……
這個開悟你所明白的,跟佛所見到的很接近,佛知佛見,不會把經講錯。
如果你沒有這個定功,沒有到這個境界,你會常常講錯。
⭕智慧是自性本有,自性的門打開,智慧就現前,不是學來的,外頭沒有。
自性本具的是真智慧;
外面學來的叫常識,不是真智慧
⭕做到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成功了,這叫大定,首楞嚴大定就是這麼修的。
定中一開悟,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全通了。
一經通,那是方法、鑰匙,門打開之後,悟門打開之後全通了,這三藏經全通了。
⭕真正肯發心認真學習的,我要求的條件是:
內學釋迦牟尼佛放下貪瞋痴慢疑,徹底放下;
外面要學孔老夫子,溫良恭儉讓,對人對事對物要學溫和、要學善良、要學恭敬,不能有傲慢。孔子是聖人,對任何人都恭敬,對小朋友都恭敬;要節儉,不浪費資源;要謙讓,謙虛,讓別人。
這十個字做到了,我們漢學院考試最後口試的標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典理太深了,跟我們講的事太多、太繁雜了,我們很難明瞭,但是這些重要的話記住,管用。只要我們相信,一點懷疑沒有,我們肯定聖人,聖人在佛法裡面就是佛陀,佛陀是聖人,菩薩是賢人,聖人所說的決定沒有錯誤,稱之為經。經書不能不讀,讀經書親近佛陀,讀註解親近菩薩,註解是菩薩說的,經是佛說的。菩薩為我們講經說法,菩薩大悟,阿羅漢小悟,菩薩大悟,他的註解可以看。經重要,經要念遍數,你要想真正成就,至少念三千遍,三千遍念下來,你就不一樣了。為什麼不一樣?你跟戒定慧相應了。規定念三千遍這是戒律,你依教奉行。三千遍的學習是修定,只要把經字沒念錯。意思,沒有意思,你要一面念一面想它的意思,就完了,那就是自然所牽隨。沒有意思,經沒有意思,跟咒一樣,藏傳的念咒,咒沒有意思,你沒辦法想,經也沒有意思。
經可以講,誰來講?佛講,菩薩講,聲聞緣覺沒有資格講,人天更沒分。老老實實念,一千遍念完了,小悟。你要把經從頭到尾講一遍給我聽,你能講,講得不錯,講得很好,契我的機。再念一千遍,念完之後你再講,講的意思就更深,講得更圓滿,比第一次講得好。再念第三千遍,念完了,大概你講的,差不多就像菩薩一樣,你能入菩薩境界。一千遍是入阿羅漢的境界,兩千遍入菩薩境界,修定,為什麼?知識分子喜歡讀書,佛就用這個方法,喜歡讀書,教你用讀書的方法去修禪定。定久了豁然開悟,就明白了,這個開悟你所明白的,跟佛所見到的很接近,佛知佛見,不會把經講錯。如果你沒有這個定功,沒有到這個境界,你會常常講錯。
所以佛法教學理念方法,跟世間不一樣,跟西方人不一樣,跟中國傳統也不一樣。但是佛教到中國來之後,中國這一些學者專家,接受了佛教的理念方法,注重開悟,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接受了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所以智慧是自性本有,自性的門打開,智慧就現前,不是學來的,外頭沒有。自性本具的是真智慧;外面學來的叫常識,不是真智慧,這一點我們要懂。
我們希望你真正能相信,認真學習做實驗,你找一本書你去念,念個三千遍看看怎麼樣。念一千遍,講給我們聽聽;念兩千遍念完了,講給我們聽;三千遍念完了,再講一遍給我們聽,你沒講錯。找不到人聽,找古大德,古大德有註解,看他的註解,看他註解核對,我所悟的,跟註解所說的相不相同?如果相同,我就沒錯;如果不相同,那還不行,再來一千遍。北京胡小林居士,他用六年的時間讀《大乘起信論》,讀滿三千遍,他用蕅益大師,《大乘起信論》的註解,叫《裂網疏》,來做證明。學《大乘起信論》要跟他學,他真開悟了,他不會說錯。我們希望有同學真正發心真幹,學儒念四書,把四書念一千遍,然後講給我們聽;再念一千遍,再講給我們聽,講的就有深度,講得圓滿、講得深;再念一千遍,三千遍,講出來的,我相信那就是孔子所說的、孟夫子所說的,跟他們講的完全一樣,沒有差別。這個方法,我們想在英國漢學院來做實驗,有幾個同修真正發心,我就教他用這個方法。
這方法是禪家所用的,把心裡面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做到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成功了,這叫大定,首楞嚴大定就是這麼修的。定中一開悟,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全通了。一經通,那是方法、鑰匙,門打開之後,悟門打開之後全通了,這三藏經全通了。中國的國學四書五經,四書要真正貫通了,五經也通了,十三經也通了,《四庫全書》全通了。我們現在這個地球上需要這樣的人,真正肯發心認真學習的,我要求的條件是:內學釋迦牟尼佛放下貪瞋痴慢疑,徹底放下;外面要學孔老夫子,溫良恭儉讓,對人對事對物要學溫和、要學善良、要學恭敬,不能有傲慢。
孔子是聖人,對任何人都恭敬,對小朋友都恭敬;要節儉,不浪費資源;要謙讓,謙虛,讓別人。這十個字做到了,我們漢學院考試最後口試的標準。做不到的,我們不提供獎學金給他;真正做到的,他家裡比較清寒,我們送全額獎學金,就是說包括他的學費、生活費用,全部包括。我們不希望多,多找不到,希望能找到三十到五十個,我們就心滿意足了。這些人經過這樣的訓練,五年到六年,六、七年大概可以拿到博士學位,拿到博士學位他真正開悟了,開悟怎麼?成佛了。在中國古代就稱你聖人,在古印度就稱你佛陀。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三九三集
「同居是增上善業所感,亦圓五品觀所感」
「同居是增上善業所感,亦圓五品觀所感」
⭕同居是增上善業(念佛)所感,亦圓五品觀(隨喜、讀誦、解說、兼行六度、正行六度)所感……
信願持名……是成佛的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信願持名就是因緣具足……
天台智者大師說是圓教『五品觀所感』,由此可知,念佛人對於「圓五品觀」也得要知道。
⭕『隨喜』是隨緣而不攀緣……攀緣就有障礙,就有煩惱;隨緣就沒有障礙,也沒有煩惱
⭕經典是佛的言語,是佛的教訓,是佛的心意,
我們常常念經,就能夠達到我們的心願解行如佛無二,所以『讀誦』非常的重要……
一部經念得愈多愈好,愈熟愈好……
⭕不可以一天不讀經:讀經時間愈長愈好,念的部數愈多愈好……
一門深入決定會得到法喜充滿,妄念少了,煩惱少了,智慧增長了,這就是效果。
⭕『解說』是隨時隨地勸勉你的家人、朋友、同事,為他們介紹這部經典,為他們介紹這個法門。
⭕『兼行六度』:修學還沒有成熟……在修學菩薩道……學佛跟生活還有距離,還不能跟生活融成一片……
⭕『正行六度』:已經把你所修學的完全應用在生活上……生活就是念佛,念佛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六度,六度就是生活……
這樣的境界,信願持名才能夠往生西方凡聖同居土。
一般人聽到這些感覺得這是不容易,實在說比起其他一切法門是容易太多了,
只要我們努力,只要我們真正發心,確實是能夠做得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等莊嚴,同居是增上善業(念佛)所感,亦圓五品觀(隨喜、讀誦、解說、兼行六度、正行六度)所感。】
這是說明西方世界居住環境之樂,當然根本的原因是自己的修持,阿彌陀佛、諸上善人的協助,這是真實的因緣。若細說,凡聖同居土是『增上善業所感』,「增上善業」就是指持名念佛,因為信願持名的方法確實是成佛的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由此可知,信願持名就是因緣具足,實在不可思議。天台智者大師說是圓教『五品觀所感』,由此可知,念佛人對於「圓五品觀」也得要知道。
「五品觀」裡面第一個是『隨喜』。我們念佛人現在還沒有生到極樂世界去,我們現在不能脫離社會人群,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什麼樣的方法,與這個世界的大眾來相處?佛在此地告訴我們要「隨喜」。「五品觀」裡面第一個是「隨喜」,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裡面也有「隨喜功德」,隨喜是隨緣而不攀緣,要用這樣的心態。攀緣就有障礙,就有煩惱;隨緣就沒有障礙,也沒有煩惱,所以要知道修「隨喜功德」。
第二要『讀誦』,「讀誦」非常重要,因為讀誦就是親近佛陀。佛雖然不在這個世間,不在我們面前,經典是佛的言語,是佛的教訓,是佛的心意,我們常常念經,就能夠達到我們的心願解行如佛無二,所以讀誦非常的重要。這一部經念得愈多愈好,愈熟愈好,一門深入,古人常說「一經通則一切經通」,可見得讀誦要抓住一部經才能成就。我們看古德,像中國,尤其在台灣,禪也很盛行,比其他各宗都盛行,《壇經》、《金剛經》念的人很多。在《壇經》裡面看到無盡藏比丘尼,她一生就受持《涅槃經》,法達禪師一生受持《法華經》,一部經,時間久了,功力深了,自然能夠豁然開悟。這兩部經分量都很大,現代人受持比較困難,因為大家工作都相當繁忙,連《法華經》我們都感覺得受不了,何況《涅槃經》?《涅槃經》有四十卷,差不多有一半的《華嚴經》那麼多,所以讀誦相當不容易。
同時,我們同學當中多半喜歡阿彌陀佛,這是阿彌陀佛跟我們的緣深,希望求生淨土,因此我們才特別提倡念《無量壽經》,尤其是念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這個本子的好處,就是你念他這個本子,等於五種原譯本統統念到了,因為它是五種原譯本的精華,是原五種的集大成。你不念他這個本子,你必須要念五種原譯本,那分量就太多了,又感覺得困難了。當然現在本子不難得到,我們將這五種原譯本、四種會集本合印在一起,編成《五經讀本》。初版我們印了三萬本,已經流通了,現在我們印第二版、第三版,最近印的是第三版,可見得流通量很大,由諸位同修自己去選擇。讀誦非常重要,不可以一天不讀經,讀經時間愈長愈好,念的部數愈多愈好。大家一門深入決定會得到法喜充滿,妄念少了,煩惱少了,智慧增長了,這就是效果。
第三是『解說』,「解說」是隨時隨地勸勉你的家人、朋友、同事,為他們介紹這部經典,為他們介紹這個法門。如果他們能夠生歡喜心,希望接受,希望學習,「佛陀教育基金會」以及「華藏佛教圖書館」都有經書、錄音帶可以供給你們,經書、錄音帶統統是免費供應,你或者是打電話,或者是寫信來,我們都會按照地址寄給你。這是「解說」。
第四是『兼行六度』,這是說自己修學還沒有成熟,我們自己在修學菩薩道。「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要把這六大綱領、這六個條件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是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的原則。修學階段,這是兼行,到自己修學有相當成就了,那要『正行六度』,所謂「正行六度」是已經把你所修學的完全應用在生活上。有些人學佛跟生活還有距離,還不能跟生活融成一片,這個時候是兼行。如果生活就是念佛,念佛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六度,六度就是生活,那就是正行,這樣的境界,信願持名才能夠往生西方凡聖同居土。說實在的話,一般人聽到這些感覺得這是不容易,實在說比起其他一切法門是容易太多了,只要我們努力,只要我們真正發心,確實是能夠做得到的。「隨喜、讀誦、解說、兼行六度、正行六度」,對於任何一個人都不是很困難的,應該自己勉勵自己。大眾在一塊同修,要互相警策,這樣的同修才叫做道場,道場是和合眾,「見和同解,戒和同修」。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第六集
⭕同居是增上善業(念佛)所感,亦圓五品觀(隨喜、讀誦、解說、兼行六度、正行六度)所感……
信願持名……是成佛的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信願持名就是因緣具足……
天台智者大師說是圓教『五品觀所感』,由此可知,念佛人對於「圓五品觀」也得要知道。
⭕『隨喜』是隨緣而不攀緣……攀緣就有障礙,就有煩惱;隨緣就沒有障礙,也沒有煩惱
⭕經典是佛的言語,是佛的教訓,是佛的心意,
我們常常念經,就能夠達到我們的心願解行如佛無二,所以『讀誦』非常的重要……
一部經念得愈多愈好,愈熟愈好……
⭕不可以一天不讀經:讀經時間愈長愈好,念的部數愈多愈好……
一門深入決定會得到法喜充滿,妄念少了,煩惱少了,智慧增長了,這就是效果。
⭕『解說』是隨時隨地勸勉你的家人、朋友、同事,為他們介紹這部經典,為他們介紹這個法門。
⭕『兼行六度』:修學還沒有成熟……在修學菩薩道……學佛跟生活還有距離,還不能跟生活融成一片……
⭕『正行六度』:已經把你所修學的完全應用在生活上……生活就是念佛,念佛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六度,六度就是生活……
這樣的境界,信願持名才能夠往生西方凡聖同居土。
一般人聽到這些感覺得這是不容易,實在說比起其他一切法門是容易太多了,
只要我們努力,只要我們真正發心,確實是能夠做得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等莊嚴,同居是增上善業(念佛)所感,亦圓五品觀(隨喜、讀誦、解說、兼行六度、正行六度)所感。】
這是說明西方世界居住環境之樂,當然根本的原因是自己的修持,阿彌陀佛、諸上善人的協助,這是真實的因緣。若細說,凡聖同居土是『增上善業所感』,「增上善業」就是指持名念佛,因為信願持名的方法確實是成佛的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由此可知,信願持名就是因緣具足,實在不可思議。天台智者大師說是圓教『五品觀所感』,由此可知,念佛人對於「圓五品觀」也得要知道。
「五品觀」裡面第一個是『隨喜』。我們念佛人現在還沒有生到極樂世界去,我們現在不能脫離社會人群,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什麼樣的方法,與這個世界的大眾來相處?佛在此地告訴我們要「隨喜」。「五品觀」裡面第一個是「隨喜」,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裡面也有「隨喜功德」,隨喜是隨緣而不攀緣,要用這樣的心態。攀緣就有障礙,就有煩惱;隨緣就沒有障礙,也沒有煩惱,所以要知道修「隨喜功德」。
第二要『讀誦』,「讀誦」非常重要,因為讀誦就是親近佛陀。佛雖然不在這個世間,不在我們面前,經典是佛的言語,是佛的教訓,是佛的心意,我們常常念經,就能夠達到我們的心願解行如佛無二,所以讀誦非常的重要。這一部經念得愈多愈好,愈熟愈好,一門深入,古人常說「一經通則一切經通」,可見得讀誦要抓住一部經才能成就。我們看古德,像中國,尤其在台灣,禪也很盛行,比其他各宗都盛行,《壇經》、《金剛經》念的人很多。在《壇經》裡面看到無盡藏比丘尼,她一生就受持《涅槃經》,法達禪師一生受持《法華經》,一部經,時間久了,功力深了,自然能夠豁然開悟。這兩部經分量都很大,現代人受持比較困難,因為大家工作都相當繁忙,連《法華經》我們都感覺得受不了,何況《涅槃經》?《涅槃經》有四十卷,差不多有一半的《華嚴經》那麼多,所以讀誦相當不容易。
同時,我們同學當中多半喜歡阿彌陀佛,這是阿彌陀佛跟我們的緣深,希望求生淨土,因此我們才特別提倡念《無量壽經》,尤其是念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這個本子的好處,就是你念他這個本子,等於五種原譯本統統念到了,因為它是五種原譯本的精華,是原五種的集大成。你不念他這個本子,你必須要念五種原譯本,那分量就太多了,又感覺得困難了。當然現在本子不難得到,我們將這五種原譯本、四種會集本合印在一起,編成《五經讀本》。初版我們印了三萬本,已經流通了,現在我們印第二版、第三版,最近印的是第三版,可見得流通量很大,由諸位同修自己去選擇。讀誦非常重要,不可以一天不讀經,讀經時間愈長愈好,念的部數愈多愈好。大家一門深入決定會得到法喜充滿,妄念少了,煩惱少了,智慧增長了,這就是效果。
第三是『解說』,「解說」是隨時隨地勸勉你的家人、朋友、同事,為他們介紹這部經典,為他們介紹這個法門。如果他們能夠生歡喜心,希望接受,希望學習,「佛陀教育基金會」以及「華藏佛教圖書館」都有經書、錄音帶可以供給你們,經書、錄音帶統統是免費供應,你或者是打電話,或者是寫信來,我們都會按照地址寄給你。這是「解說」。
第四是『兼行六度』,這是說自己修學還沒有成熟,我們自己在修學菩薩道。「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要把這六大綱領、這六個條件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是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的原則。修學階段,這是兼行,到自己修學有相當成就了,那要『正行六度』,所謂「正行六度」是已經把你所修學的完全應用在生活上。有些人學佛跟生活還有距離,還不能跟生活融成一片,這個時候是兼行。如果生活就是念佛,念佛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六度,六度就是生活,那就是正行,這樣的境界,信願持名才能夠往生西方凡聖同居土。說實在的話,一般人聽到這些感覺得這是不容易,實在說比起其他一切法門是容易太多了,只要我們努力,只要我們真正發心,確實是能夠做得到的。「隨喜、讀誦、解說、兼行六度、正行六度」,對於任何一個人都不是很困難的,應該自己勉勵自己。大眾在一塊同修,要互相警策,這樣的同修才叫做道場,道場是和合眾,「見和同解,戒和同修」。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第六集
肯修因就能往生:真信、真願。持名念佛顯示信願的決心。真信切願才念佛,不念佛信願有懷疑
肯修因就能往生:真信、真願。持名念佛顯示信願的決心。真信切願才念佛,不念佛信願有懷疑
⭕「修因即去,名為易往。無人修因,往生者尟。」
⭕你肯修因就能往生。什麼因?真信、真願,
真正相信西方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救苦救難
⭕有信、有願,這個條件就完成了。持名念佛,那是顯示我們的決心,信願的決心,
我真信切願我才肯念佛,我不念佛,我對於信願,我這個信願就有懷疑。
⭕真信真願,我一定要把阿彌陀佛念來,真有阿彌陀佛。這個條件不能少,
因很簡單,信、願、持名,蕅益大師教給我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淨影疏》裡頭說:「修因即去,名為易往。無人修因,往生者尟。」你看,為什麼說易往?你肯修因就能往生。什麼因?真信、真願,真正相信西方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救苦救難,我們今天是苦難眾生,是他救度的對象。那他要求的條件,就是我們要相信,所以有信、願意去,有信、有願,這個條件就完成了。持名念佛,那是顯示我們的決心,信願的決心,我真信切願我才肯念佛,我不念佛,我對於信願,我這個信願就有懷疑。就像瑩珂一樣,為什麼三天三夜佛號不間斷?真信真願,我一定要把阿彌陀佛念來,真有阿彌陀佛。這個條件不能少,因很簡單,信、願、持名,蕅益大師教給我們的。沒人修,往生的人就少了,所以叫無人。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九二集
⭕「修因即去,名為易往。無人修因,往生者尟。」
⭕你肯修因就能往生。什麼因?真信、真願,
真正相信西方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救苦救難
⭕有信、有願,這個條件就完成了。持名念佛,那是顯示我們的決心,信願的決心,
我真信切願我才肯念佛,我不念佛,我對於信願,我這個信願就有懷疑。
⭕真信真願,我一定要把阿彌陀佛念來,真有阿彌陀佛。這個條件不能少,
因很簡單,信、願、持名,蕅益大師教給我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淨影疏》裡頭說:「修因即去,名為易往。無人修因,往生者尟。」你看,為什麼說易往?你肯修因就能往生。什麼因?真信、真願,真正相信西方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救苦救難,我們今天是苦難眾生,是他救度的對象。那他要求的條件,就是我們要相信,所以有信、願意去,有信、有願,這個條件就完成了。持名念佛,那是顯示我們的決心,信願的決心,我真信切願我才肯念佛,我不念佛,我對於信願,我這個信願就有懷疑。就像瑩珂一樣,為什麼三天三夜佛號不間斷?真信真願,我一定要把阿彌陀佛念來,真有阿彌陀佛。這個條件不能少,因很簡單,信、願、持名,蕅益大師教給我們的。沒人修,往生的人就少了,所以叫無人。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九二集
不是真誠、清淨、恭敬,念佛功夫不得力
不是真誠、清淨、恭敬,念佛功夫不得力
⭕修因竅招果……我們有沒有把這個竅門掌握到?這個竅門就是真信真願,真念佛
⭕真念佛:念佛的時候,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真念佛。
一般人念佛夾雜著妄念,夾雜著分別執著,那個功夫不得力,把念佛全破壞了
⭕念佛一定要攝心,要用清淨心,
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去念這句佛號才管用,
不是真誠,不是清淨,沒有恭敬,念佛功夫不得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嘉祥大師說:修因竅招果,則為此果所牽也。竅,下面有個解釋,「常云竅要」,重要的叫竅,也叫妙,也叫門,竅門,訣竅,隱藏在裡面的有「精要、巧妙、洽當、關鍵等義,故用以加強修因招果之語氣」。這兩位法師說的相同。「皆謂修因得果,自然可以往生」。我們有沒有把這個竅門掌握到?這個竅門就是真信真願,真念佛。什麼叫真念佛?念佛的時候,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真念佛。一般人念佛夾雜著妄念,夾雜著分別執著,那個功夫不得力,把念佛全破壞了。念佛一定要攝心,要用清淨心,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去念這句佛號才管用,不是真誠,不是清淨,沒有恭敬,念佛功夫不得力,這個諸位不能不知道。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九三集
⭕修因竅招果……我們有沒有把這個竅門掌握到?這個竅門就是真信真願,真念佛
⭕真念佛:念佛的時候,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真念佛。
一般人念佛夾雜著妄念,夾雜著分別執著,那個功夫不得力,把念佛全破壞了
⭕念佛一定要攝心,要用清淨心,
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去念這句佛號才管用,
不是真誠,不是清淨,沒有恭敬,念佛功夫不得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嘉祥大師說:修因竅招果,則為此果所牽也。竅,下面有個解釋,「常云竅要」,重要的叫竅,也叫妙,也叫門,竅門,訣竅,隱藏在裡面的有「精要、巧妙、洽當、關鍵等義,故用以加強修因招果之語氣」。這兩位法師說的相同。「皆謂修因得果,自然可以往生」。我們有沒有把這個竅門掌握到?這個竅門就是真信真願,真念佛。什麼叫真念佛?念佛的時候,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真念佛。一般人念佛夾雜著妄念,夾雜著分別執著,那個功夫不得力,把念佛全破壞了。念佛一定要攝心,要用清淨心,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去念這句佛號才管用,不是真誠,不是清淨,沒有恭敬,念佛功夫不得力,這個諸位不能不知道。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九三集
捐志若虛空,亦即萬緣放下也。勤行求道德,亦即一念單提也
捐志若虛空,亦即萬緣放下也。勤行求道德,亦即一念單提也
⭕捐志若虛空:這一句五個字說明修行人心裡面乾淨,一塵不染跟虛空一樣……
放在心上……心都不虛,都不空……
心上不能有
⭕厭離心切,於世無求,這兩句重要……
這世界很可愛嗎?這世界你喜歡嗎?
跟極樂世界做個比較,極樂世界好。我們為什麼不移民?
⭕海賢和尚一念單提九十二年……九十二年佛號沒中斷。睡覺的時候就沒念了,醒過來就接著念
⭕念佛求生淨土……是大道……得道而不失叫德……
海賢老和尚,道,他得道了,德,他也完成了,道德圓滿了。
⭕心上所有的,除一句佛號之外,真的什麼都沒有。真正往生的人就是這麼個巧方法,
沒有別的,很簡單,很容易。沒有人做不到,就是你不肯做,你要肯做能做到。
⭕太老了,來不及了:來得及,只要你那一口氣沒斷,都來得及……
瑩珂法師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你還有三天三夜的時間,行!你往生……
說來不及,說沒空,說沒時間,說瑣碎事多,都是自己欺騙自己,那就沒辦法了,那就沒救了。
⭕菩提心的體就是真誠心……不欺騙自己叫真誠。
不能往生的都是自欺欺人……都不老實……
⭕過去不老實,今天不老實,不要緊,
希望……明天之後天天做老實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德』。「捐」什麼意思?捐好像是樂捐,捐出去了,就是「棄除」。「厭離心切,於世無求,心懷空寂,淨無垢染,猶如虛空,故云捐志若虛空,亦即萬緣放下也」。這一句五個字說明修行人心裡面乾淨,一塵不染跟虛空一樣。所以斷惡,斷了就完了,不要把斷惡這個念頭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心就不虛空了,你心裡頭有斷惡;修善也不能把修善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心裡頭有個修善,心都不虛,都不空,心裡有了,心上不能有。心上不能有,很難很難。淨土宗的法門,心上只准有一尊阿彌陀佛,可以,除阿彌陀佛之外都不可以。這個不能不知道。註解裡頭念老給我們講的,捐,要把它捐出去就沒事了,不捐出去,它會產生障礙,所以要棄除。厭離心切,於世無求,這兩句重要,對這個世間厭煩了,很想離開。這世界很可愛嗎?這世界你喜歡嗎?跟極樂世界做個比較,極樂世界好。我們為什麼不移民?在今天講移民,我們移民到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去的地方。心懷空寂,心裡什麼都沒有。淨無垢染,垢是不清淨,染是染污,沒有染污,染污是從外面來的,被外染污了,垢是自己裡面的煩惱習氣,內外都沒有,所以猶如虛空,故云捐志若虛空。這是經文上這句的意思。下面舉個最簡單的,咱們常常掛在口邊的,萬緣放下,為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
「勤行求道德」,「道德」是真的,真的要求。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正法名為道。得道而不失,謂為德。勤行求道德,亦即一念單提也」。海賢和尚一念單提九十二年,他的母親自在往生,師弟自在往生,都是一念單提。他只有一念,他沒有第二念。你跟他住在一起,你會發現他,他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放在心上。他不是不工作,他工作非常勤奮,早晨早起做完早課,他就到田裡工作,種田,種糧食、種蔬菜、種水果,種得很多。山是自己開的,荒地,沒有主人的,他開闢,開了一百多畝地。一個人工作也很辛苦,有時候附近的農民也來幫忙,在農忙的時候。老和尚除念佛、勸人念佛之外,沒有閒話,遇到人都勸人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對你工作不妨礙,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統統可以修。他一生度人很多,他做出修行最好的榜樣,榜樣就是放下,沒有一樣他沒有放下,所以他沒煩惱,統統放下了。道德要求的,道,正法是道。念佛求生淨土是道,是大道,不是小道,為什麼?萬修萬人去的,大道。得道而不失叫德。我們從這個註解,看海賢老和尚,道,他得道了,德,他也完成了,道德圓滿了。
所以勤行求道德,亦即一念單提也。這一念單提是真的不是假的,海賢念了九十二年,二十歲出家,師父就傳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這一句,囑咐他一直念下去,念到往生,一百一十二歲,整整念了九十二年,九十二年佛號沒中斷。睡覺的時候就沒念了,醒過來就接著念。你問他平常幹什麼事?就是一句佛號,念佛。工作也念佛,他工作不妨礙念佛,他是勞力的,用體力的,所以不妨礙念佛,工作也念佛。說話,口在動,心裡是阿彌陀佛,這個了不起!心上所有的,除一句佛號之外,真的什麼都沒有。真正往生的人就是這麼個巧方法,沒有別的,很簡單,很容易。沒有人做不到,就是你不肯做,你要肯做能做到。你現在年歲老了,想做,太老了,來不及了,來得及,只要你那一口氣沒斷,都來得及。你想想看,瑩珂法師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真的接引往生。你還有三天三夜的時間,行!你往生,我相信瑩珂法師會跟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你,你用他的方法。所以說來不及,說沒空,說沒時間,說瑣碎事多,都是自己欺騙自己,那就沒辦法了,那就沒救了。
誠,發菩提心,菩提心的體就是真誠心,什麼叫真誠?不欺騙自己叫真誠。不能往生的都是自欺欺人,換句話說,都不老實。老實人不欺騙自己,不欺騙別人,這老實人。自欺欺人,不老實。我們想想自己老不老實?過去不老實,今天不老實,不要緊,希望明天做老實人,明天之後天天做老實人。阿彌陀佛看到了歡喜,為什麼?你回頭了,回頭是岸,回頭人可貴。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九三集
⭕捐志若虛空:這一句五個字說明修行人心裡面乾淨,一塵不染跟虛空一樣……
放在心上……心都不虛,都不空……
心上不能有
⭕厭離心切,於世無求,這兩句重要……
這世界很可愛嗎?這世界你喜歡嗎?
跟極樂世界做個比較,極樂世界好。我們為什麼不移民?
⭕海賢和尚一念單提九十二年……九十二年佛號沒中斷。睡覺的時候就沒念了,醒過來就接著念
⭕念佛求生淨土……是大道……得道而不失叫德……
海賢老和尚,道,他得道了,德,他也完成了,道德圓滿了。
⭕心上所有的,除一句佛號之外,真的什麼都沒有。真正往生的人就是這麼個巧方法,
沒有別的,很簡單,很容易。沒有人做不到,就是你不肯做,你要肯做能做到。
⭕太老了,來不及了:來得及,只要你那一口氣沒斷,都來得及……
瑩珂法師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你還有三天三夜的時間,行!你往生……
說來不及,說沒空,說沒時間,說瑣碎事多,都是自己欺騙自己,那就沒辦法了,那就沒救了。
⭕菩提心的體就是真誠心……不欺騙自己叫真誠。
不能往生的都是自欺欺人……都不老實……
⭕過去不老實,今天不老實,不要緊,
希望……明天之後天天做老實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德』。「捐」什麼意思?捐好像是樂捐,捐出去了,就是「棄除」。「厭離心切,於世無求,心懷空寂,淨無垢染,猶如虛空,故云捐志若虛空,亦即萬緣放下也」。這一句五個字說明修行人心裡面乾淨,一塵不染跟虛空一樣。所以斷惡,斷了就完了,不要把斷惡這個念頭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心就不虛空了,你心裡頭有斷惡;修善也不能把修善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心裡頭有個修善,心都不虛,都不空,心裡有了,心上不能有。心上不能有,很難很難。淨土宗的法門,心上只准有一尊阿彌陀佛,可以,除阿彌陀佛之外都不可以。這個不能不知道。註解裡頭念老給我們講的,捐,要把它捐出去就沒事了,不捐出去,它會產生障礙,所以要棄除。厭離心切,於世無求,這兩句重要,對這個世間厭煩了,很想離開。這世界很可愛嗎?這世界你喜歡嗎?跟極樂世界做個比較,極樂世界好。我們為什麼不移民?在今天講移民,我們移民到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去的地方。心懷空寂,心裡什麼都沒有。淨無垢染,垢是不清淨,染是染污,沒有染污,染污是從外面來的,被外染污了,垢是自己裡面的煩惱習氣,內外都沒有,所以猶如虛空,故云捐志若虛空。這是經文上這句的意思。下面舉個最簡單的,咱們常常掛在口邊的,萬緣放下,為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
「勤行求道德」,「道德」是真的,真的要求。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正法名為道。得道而不失,謂為德。勤行求道德,亦即一念單提也」。海賢和尚一念單提九十二年,他的母親自在往生,師弟自在往生,都是一念單提。他只有一念,他沒有第二念。你跟他住在一起,你會發現他,他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放在心上。他不是不工作,他工作非常勤奮,早晨早起做完早課,他就到田裡工作,種田,種糧食、種蔬菜、種水果,種得很多。山是自己開的,荒地,沒有主人的,他開闢,開了一百多畝地。一個人工作也很辛苦,有時候附近的農民也來幫忙,在農忙的時候。老和尚除念佛、勸人念佛之外,沒有閒話,遇到人都勸人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對你工作不妨礙,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統統可以修。他一生度人很多,他做出修行最好的榜樣,榜樣就是放下,沒有一樣他沒有放下,所以他沒煩惱,統統放下了。道德要求的,道,正法是道。念佛求生淨土是道,是大道,不是小道,為什麼?萬修萬人去的,大道。得道而不失叫德。我們從這個註解,看海賢老和尚,道,他得道了,德,他也完成了,道德圓滿了。
所以勤行求道德,亦即一念單提也。這一念單提是真的不是假的,海賢念了九十二年,二十歲出家,師父就傳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這一句,囑咐他一直念下去,念到往生,一百一十二歲,整整念了九十二年,九十二年佛號沒中斷。睡覺的時候就沒念了,醒過來就接著念。你問他平常幹什麼事?就是一句佛號,念佛。工作也念佛,他工作不妨礙念佛,他是勞力的,用體力的,所以不妨礙念佛,工作也念佛。說話,口在動,心裡是阿彌陀佛,這個了不起!心上所有的,除一句佛號之外,真的什麼都沒有。真正往生的人就是這麼個巧方法,沒有別的,很簡單,很容易。沒有人做不到,就是你不肯做,你要肯做能做到。你現在年歲老了,想做,太老了,來不及了,來得及,只要你那一口氣沒斷,都來得及。你想想看,瑩珂法師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真的接引往生。你還有三天三夜的時間,行!你往生,我相信瑩珂法師會跟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你,你用他的方法。所以說來不及,說沒空,說沒時間,說瑣碎事多,都是自己欺騙自己,那就沒辦法了,那就沒救了。
誠,發菩提心,菩提心的體就是真誠心,什麼叫真誠?不欺騙自己叫真誠。不能往生的都是自欺欺人,換句話說,都不老實。老實人不欺騙自己,不欺騙別人,這老實人。自欺欺人,不老實。我們想想自己老不老實?過去不老實,今天不老實,不要緊,希望明天做老實人,明天之後天天做老實人。阿彌陀佛看到了歡喜,為什麼?你回頭了,回頭是岸,回頭人可貴。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九三集
心上除一句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真正往生的人就是這麼個巧方法。不能往生的都是自欺欺人
心上除一句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真正往生的人就是這麼個巧方法。不能往生的都是自欺欺人
⭕……九十二年佛號沒中斷。睡覺的時候就沒念了,醒過來就接著念
⭕心上所有的,除一句佛號之外,真的什麼都沒有。真正往生的人就是這麼個巧方法,
沒有別的,很簡單,很容易。沒有人做不到,就是你不肯做,你要肯做能做到。
⭕太老了,來不及了:來得及,只要你那一口氣沒斷,都來得及……
瑩珂法師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你還有三天三夜的時間,行!你往生……
說來不及,說沒空,說沒時間,說瑣碎事多,都是自己欺騙自己,那就沒辦法了,那就沒救了。
⭕菩提心的體就是真誠心……不欺騙自己叫真誠。
不能往生的都是自欺欺人……都不老實……
⭕過去不老實,今天不老實,不要緊,
希望……明天之後天天做老實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勤行求道德,亦即一念單提也。這一念單提是真的不是假的,海賢念了九十二年,二十歲出家,師父就傳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這一句,囑咐他一直念下去,念到往生,一百一十二歲,整整念了九十二年,九十二年佛號沒中斷。睡覺的時候就沒念了,醒過來就接著念。你問他平常幹什麼事?就是一句佛號,念佛。工作也念佛,他工作不妨礙念佛,他是勞力的,用體力的,所以不妨礙念佛,工作也念佛。說話,口在動,心裡是阿彌陀佛,這個了不起!心上所有的,除一句佛號之外,真的什麼都沒有。真正往生的人就是這麼個巧方法,沒有別的,很簡單,很容易。沒有人做不到,就是你不肯做,你要肯做能做到。你現在年歲老了,想做,太老了,來不及了,來得及,只要你那一口氣沒斷,都來得及。你想想看,瑩珂法師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真的接引往生。你還有三天三夜的時間,行!你往生,我相信瑩珂法師會跟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你,你用他的方法。所以說來不及,說沒空,說沒時間,說瑣碎事多,都是自己欺騙自己,那就沒辦法了,那就沒救了。
誠,發菩提心,菩提心的體就是真誠心,什麼叫真誠?不欺騙自己叫真誠。不能往生的都是自欺欺人,換句話說,都不老實。老實人不欺騙自己,不欺騙別人,這老實人。自欺欺人,不老實。我們想想自己老不老實?過去不老實,今天不老實,不要緊,希望明天做老實人,明天之後天天做老實人。阿彌陀佛看到了歡喜,為什麼?你回頭了,回頭是岸,回頭人可貴。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九三集
⭕……九十二年佛號沒中斷。睡覺的時候就沒念了,醒過來就接著念
⭕心上所有的,除一句佛號之外,真的什麼都沒有。真正往生的人就是這麼個巧方法,
沒有別的,很簡單,很容易。沒有人做不到,就是你不肯做,你要肯做能做到。
⭕太老了,來不及了:來得及,只要你那一口氣沒斷,都來得及……
瑩珂法師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你還有三天三夜的時間,行!你往生……
說來不及,說沒空,說沒時間,說瑣碎事多,都是自己欺騙自己,那就沒辦法了,那就沒救了。
⭕菩提心的體就是真誠心……不欺騙自己叫真誠。
不能往生的都是自欺欺人……都不老實……
⭕過去不老實,今天不老實,不要緊,
希望……明天之後天天做老實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勤行求道德,亦即一念單提也。這一念單提是真的不是假的,海賢念了九十二年,二十歲出家,師父就傳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這一句,囑咐他一直念下去,念到往生,一百一十二歲,整整念了九十二年,九十二年佛號沒中斷。睡覺的時候就沒念了,醒過來就接著念。你問他平常幹什麼事?就是一句佛號,念佛。工作也念佛,他工作不妨礙念佛,他是勞力的,用體力的,所以不妨礙念佛,工作也念佛。說話,口在動,心裡是阿彌陀佛,這個了不起!心上所有的,除一句佛號之外,真的什麼都沒有。真正往生的人就是這麼個巧方法,沒有別的,很簡單,很容易。沒有人做不到,就是你不肯做,你要肯做能做到。你現在年歲老了,想做,太老了,來不及了,來得及,只要你那一口氣沒斷,都來得及。你想想看,瑩珂法師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真的接引往生。你還有三天三夜的時間,行!你往生,我相信瑩珂法師會跟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你,你用他的方法。所以說來不及,說沒空,說沒時間,說瑣碎事多,都是自己欺騙自己,那就沒辦法了,那就沒救了。
誠,發菩提心,菩提心的體就是真誠心,什麼叫真誠?不欺騙自己叫真誠。不能往生的都是自欺欺人,換句話說,都不老實。老實人不欺騙自己,不欺騙別人,這老實人。自欺欺人,不老實。我們想想自己老不老實?過去不老實,今天不老實,不要緊,希望明天做老實人,明天之後天天做老實人。阿彌陀佛看到了歡喜,為什麼?你回頭了,回頭是岸,回頭人可貴。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九三集
易往而無人:「無人」是那個人不期望往生,這個世間的苦他放不下。真放下的,太容易了
易往而無人:「無人」是那個人不期望往生,這個世間的苦他放不下。真放下的,太容易了
⭕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所有的人都是無量壽……
凡聖同居土也是無量壽,這個無量壽還更殊勝
⭕極樂世界決定沒有苦只有樂,樂也無有極,永遠沒有離開,不間斷。
壽命無量,快樂無量,要不要?想不想去?要想去就要真幹,人人都能去
⭕「易往而無人」,那個無人是,那個人不期望往生,他這個世間的苦他不肯捨,他放不下,
真放下的,容易,太容易了!要真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這是講果上的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所有的人都是無量壽,沒有說凡聖同居土是有壽量的,沒說,換句話說,凡聖同居土也是無量壽,這個無量壽還更殊勝。我們知道法身菩薩無量壽,住實報莊嚴土,住報土,這是大乘裡修行最高的,四十一品無明斷盡了,只差著無明的習氣沒斷,他在實報土壽命無量。樂,快樂,樂是對苦說的,極樂世界決定沒有苦只有樂,樂也無有極,永遠沒有離開,不間斷。壽命無量,快樂無量,要不要?想不想去?要想去就要真幹,人人都能去。「易往而無人」,那個無人是,那個人不期望往生,他這個世間的苦他不肯捨,他放不下,真放下的,容易,太容易了!要真幹。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九三集
⭕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所有的人都是無量壽……
凡聖同居土也是無量壽,這個無量壽還更殊勝
⭕極樂世界決定沒有苦只有樂,樂也無有極,永遠沒有離開,不間斷。
壽命無量,快樂無量,要不要?想不想去?要想去就要真幹,人人都能去
⭕「易往而無人」,那個無人是,那個人不期望往生,他這個世間的苦他不肯捨,他放不下,
真放下的,容易,太容易了!要真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這是講果上的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所有的人都是無量壽,沒有說凡聖同居土是有壽量的,沒說,換句話說,凡聖同居土也是無量壽,這個無量壽還更殊勝。我們知道法身菩薩無量壽,住實報莊嚴土,住報土,這是大乘裡修行最高的,四十一品無明斷盡了,只差著無明的習氣沒斷,他在實報土壽命無量。樂,快樂,樂是對苦說的,極樂世界決定沒有苦只有樂,樂也無有極,永遠沒有離開,不間斷。壽命無量,快樂無量,要不要?想不想去?要想去就要真幹,人人都能去。「易往而無人」,那個無人是,那個人不期望往生,他這個世間的苦他不肯捨,他放不下,真放下的,容易,太容易了!要真幹。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九三集
現在小學生玩電動、看網路,全學壞了。再過三十年大權在他們手上,那個日子怎麼過?
現在小學生玩電動、看網路,全學壞了。再過三十年大權在他們手上,那個日子怎麼過?
⭕現在我們社會……沒有一個地方不爭,連學校上課學生都不老實,學生批評老師,老師不敢得罪學生……你說怎麼辦?
⭕中國自古以來……讀書人……表演給我們溫良恭儉讓……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他們做出來了。
這些人造成社會安樂……安全和睦,他有功,無名英雄,我們對他要致敬
⭕現在……很多小學生,手上拿著手機……不看人……專心在……看電視,看網路,全學壞了!……這才是當前最嚴重的問題……
這些小朋友再過……三十年,大權在他們手上,那個日子怎麼過,你們有沒有想到?
⭕哪一樣東西沒有生滅?不生不滅是真的,有生有滅都是假的,假的都應該放下,我們要真的不要假的。
⭕「世人貪戀所有」……都想常保,但是壽命無常他有沒有想到?沒想到,
每天都過糊塗日子,迷惑顛倒,很可憐,不了解事實真相。
⭕了解事實真相的人幹什麼?老實念佛,求生極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譊譊喧也,爭吵也。此指爭競喧鬧之態」。大家在吵吵鬧鬧的,真的,現在我們社會就是這樣的,沒有一個地方不爭,連學校上課學生都不老實,學生批評老師,老師不敢得罪學生,什麼原因?得罪學生,學生聯名向學校告狀,這老師不好,我們不喜歡他,下個學期就不聘請他,老師就失業了。你說怎麼辦?過去尊師重道,老師有尊嚴,老師值得社會大眾的尊敬,中國自古以來,士農工商,士是讀書人,讀書人擺在第一位,他社會地位最高,雖然沒有社會地位,沒有做官,沒有財富,他的身分地位最高,對他都尊敬,為什麼?他讀聖賢書,把聖賢所說的都做到了,在社會大眾,給大家做一個好榜樣好模範。
我這個年齡沾一點點光,我在十歲這個十年,從出生到十歲,我們生長在鄉下,我們家鄉讀書人多,桐城派的根據地,我們雖然沒有到讀書的年齡,還小,看到了,你看到念書人,這窮秀才,他走在哪個地方受人恭敬,無論在哪個地方,什麼人見到,農民見到他,婦女見到他,都很恭敬,都很客氣,跟他打招呼,我們做小孩看到了,所以對人會恭敬,是從小養成的,誰教的?就是這些讀書人教的。在家裡父母教,大人教,在外面,社會上,這些讀書人都教給我們,表演給我們溫良恭儉讓,他們表演,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他們做出來了。這些人造成社會安樂,社會沒有動亂,社會的安全和睦,他有功,無名英雄,我們對他要致敬。
現在沒有了,現在我看到很多小學生,手上拿著手機,大概在玩電動遊戲,見人,不看人,你跟他打招呼他不理你,沒聽到,他可專心了,專心在學這個,看電視,看網路,全學壞了!怎麼辦?這才是當前最嚴重的問題,為什麼?這些小朋友再過二十年,社會上他們是主人,我們年歲老了,要聽他的,他怎麼擺布你?我還好,我今年九十了,頂多再活十年,一百歲,他們還沒有掌權,要是二十年之後,他們就開始掌權了,三十年,大權在他們手上,那個日子怎麼過,你們有沒有想到?如果真的想到了,聽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的勸告,咱們把世事丟掉,拋棄掉,世間人所貪戀的、所嚮往的,我們統統不要,為什麼?讀了佛經明白了,這個世間是假的。《金剛經》上講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你看哪一樣東西沒有生滅?不生不滅是真的,有生有滅都是假的,假的都應該放下,我們要真的不要假的。何況佛又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真相大白,搞清楚、搞明白了,不要了,都丟掉了。
這末後,「世人貪戀所有」,貪戀所有太多了,都想常保,但是壽命無常他有沒有想到?沒想到,每天都過糊塗日子,迷惑顛倒,很可憐,不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的人幹什麼?老實念佛,求生極樂,了解真相的人他幹的,你不幹他幹,你要的他不要,他要的你不要,不發生衝突。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九三集
⭕現在我們社會……沒有一個地方不爭,連學校上課學生都不老實,學生批評老師,老師不敢得罪學生……你說怎麼辦?
⭕中國自古以來……讀書人……表演給我們溫良恭儉讓……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他們做出來了。
這些人造成社會安樂……安全和睦,他有功,無名英雄,我們對他要致敬
⭕現在……很多小學生,手上拿著手機……不看人……專心在……看電視,看網路,全學壞了!……這才是當前最嚴重的問題……
這些小朋友再過……三十年,大權在他們手上,那個日子怎麼過,你們有沒有想到?
⭕哪一樣東西沒有生滅?不生不滅是真的,有生有滅都是假的,假的都應該放下,我們要真的不要假的。
⭕「世人貪戀所有」……都想常保,但是壽命無常他有沒有想到?沒想到,
每天都過糊塗日子,迷惑顛倒,很可憐,不了解事實真相。
⭕了解事實真相的人幹什麼?老實念佛,求生極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譊譊喧也,爭吵也。此指爭競喧鬧之態」。大家在吵吵鬧鬧的,真的,現在我們社會就是這樣的,沒有一個地方不爭,連學校上課學生都不老實,學生批評老師,老師不敢得罪學生,什麼原因?得罪學生,學生聯名向學校告狀,這老師不好,我們不喜歡他,下個學期就不聘請他,老師就失業了。你說怎麼辦?過去尊師重道,老師有尊嚴,老師值得社會大眾的尊敬,中國自古以來,士農工商,士是讀書人,讀書人擺在第一位,他社會地位最高,雖然沒有社會地位,沒有做官,沒有財富,他的身分地位最高,對他都尊敬,為什麼?他讀聖賢書,把聖賢所說的都做到了,在社會大眾,給大家做一個好榜樣好模範。
我這個年齡沾一點點光,我在十歲這個十年,從出生到十歲,我們生長在鄉下,我們家鄉讀書人多,桐城派的根據地,我們雖然沒有到讀書的年齡,還小,看到了,你看到念書人,這窮秀才,他走在哪個地方受人恭敬,無論在哪個地方,什麼人見到,農民見到他,婦女見到他,都很恭敬,都很客氣,跟他打招呼,我們做小孩看到了,所以對人會恭敬,是從小養成的,誰教的?就是這些讀書人教的。在家裡父母教,大人教,在外面,社會上,這些讀書人都教給我們,表演給我們溫良恭儉讓,他們表演,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他們做出來了。這些人造成社會安樂,社會沒有動亂,社會的安全和睦,他有功,無名英雄,我們對他要致敬。
現在沒有了,現在我看到很多小學生,手上拿著手機,大概在玩電動遊戲,見人,不看人,你跟他打招呼他不理你,沒聽到,他可專心了,專心在學這個,看電視,看網路,全學壞了!怎麼辦?這才是當前最嚴重的問題,為什麼?這些小朋友再過二十年,社會上他們是主人,我們年歲老了,要聽他的,他怎麼擺布你?我還好,我今年九十了,頂多再活十年,一百歲,他們還沒有掌權,要是二十年之後,他們就開始掌權了,三十年,大權在他們手上,那個日子怎麼過,你們有沒有想到?如果真的想到了,聽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的勸告,咱們把世事丟掉,拋棄掉,世間人所貪戀的、所嚮往的,我們統統不要,為什麼?讀了佛經明白了,這個世間是假的。《金剛經》上講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你看哪一樣東西沒有生滅?不生不滅是真的,有生有滅都是假的,假的都應該放下,我們要真的不要假的。何況佛又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真相大白,搞清楚、搞明白了,不要了,都丟掉了。
這末後,「世人貪戀所有」,貪戀所有太多了,都想常保,但是壽命無常他有沒有想到?沒想到,每天都過糊塗日子,迷惑顛倒,很可憐,不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的人幹什麼?老實念佛,求生極樂,了解真相的人他幹的,你不幹他幹,你要的他不要,他要的你不要,不發生衝突。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九三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