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5日 星期四

整個佛法都是向內學 | 念佛功夫不得力:沒有向內學,全向外,沒有感應 | 念佛用意:把清淨平等覺念出來,向內就行 | 信願持名向內,根跟塵接觸,不受外面環境干擾 | 儒家,修身是向內,格物是放下

 


整個佛法都是向內學 | 念佛功夫不得力:沒有向內學,全向外,沒有感應 | 念佛用意:把清淨平等覺念出來,向內就行 | 信願持名向內,根跟塵接觸,不受外面環境干擾 | 儒家,修身是向內,格物是放下



  又《圓中鈔》裡面說:「惟佛世尊多劫實語」,實語,說話真實,從來沒有欺騙過人,「故舌相廣長,超異常人」,超過,跟一般凡人不一樣。「然有常相、現相不同。若常相者,縮之雖常在口」,伸出來可以能把臉蓋住,到頭髮這個地方,「此曾令外道生信。所示如此也」。外道意思很廣,佛法是講內學,換句話說,不是佛法都算是外道,心外求法。這一點學佛的同修務必要搞清楚,要深信不疑,我們這一生才會有成就,念佛才能往生。佛法的教學一切都是從內到外,沒有從外到內的

  佛如是,中國的儒亦如是,你看儒家的學問,它向內,向內求。《大學》裡面給我們講得很清楚,有一句話我們要記住,從天子,就是皇上,一直到庶人,庶民就是老百姓,「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是向內。你看《大學》提出的綱目,修身怎麼修?從正心,向內,不向外。心怎麼樣得其正?從誠意,向內,不是向外。誠意,意怎麼誠?致知,覺悟了,致知是覺悟。怎麼覺悟的?放下,格物,格物就是放下。放下外面的,外面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包括法塵。法裡頭有內外,內可以修,外面都要放下,不受外面環境干擾,向內

  念佛亦如是,信願持名向內,外面六塵境界,五欲六塵,五欲,財色名食睡,六塵,色聲香味觸,眼對的是色,耳對的是聲,鼻對的是嗅,舌對的是味,不受外面環境干擾接不接觸?接觸,不能不接觸,睜開眼睛能不看嗎?看得很清楚、很明白,那是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耳聞聲亦如是,見色、聞聲不為色聲干擾,這就向內了。我們說一句粗淺的話大家好懂,看清楚了,明白了,不放在心上。這句話要知道,放在心上,你就被染污了,眼被色染污,耳被聲染污。染污是凡夫,被外面境界染污是凡夫。他不放在心上面,他不接受染污,聖人、佛菩薩,阿羅漢就做到了。所以這些聖賢,佛是大聖,阿羅漢是小聖,當中是菩薩,都有這個本事。

  我們念佛人,怎麼念?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清楚明瞭,沒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這叫念佛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放在心上,這是念佛的功夫,就是儒家講的格物,物格而後知致,知,智慧就生了。心上有這些東西,那個心生煩惱,不生智慧。看到了、聽到了、聞到了、嘗到了、接觸到了,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這叫念佛人,這叫內學,不是外學,內學。整個佛法都是向內學,懂得向內學的人,這就是佛法。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再擴大無量法門,統統向內不向外,這就成功了。

  我們念佛念了幾十年,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沒有向內學,全向外,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統統被染污了。這樣念佛,一天念十萬聲也不能往生,為什麼?沒有感應,你的心不清淨。念佛用意在哪裡?把清淨心念出來,把平等心念出來,把覺,覺就是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念出來,向內就行。清淨心念出來了,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阿羅漢,清淨心現前。再向上提升,不分別了,不分別是不起心、不動念的前方便,你得到了,平等心現前,菩薩。再向上提升,不起心、不動念,心上確確實實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這叫念佛人,這叫念佛功夫得力。口四種過,身三、口四、意三,自自然然沒有了,這個人就成佛了,就證無上道。

(中略)

  所以,我們的經題已經寫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修什麼?修清淨、平等、覺。清淨,沒有染污;平等,沒有分別,對一切佛、對一切眾生都同樣的。所以最好的方法,都把他看成阿彌陀佛,一切諸佛是阿彌陀佛,一切菩薩也是阿彌陀佛,一切眾生也是阿彌陀佛,好人、壞人全是阿彌陀佛,一切畜生也是阿彌陀佛,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是阿彌陀佛。你能這麼想,你能這樣做法,你必定見阿彌陀佛,你必定生淨土。這個話是不是真的?是真的。阿彌陀佛是自性變現出來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事萬物也是自性變化出來的,它怎麼會有兩樣?成了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不二法門,我們不能不知道,不知道就錯了,是真的不是假的。

  明心見性就親見這個境界,惠能大師見到了。他那個五句話描繪自性,自性像什麼樣子,我們常常要拿來對照對照,我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他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自清淨」,我們反省我們清淨了沒有?本自清淨,我們現在不清淨。第二句話說「不生滅」,我們現在有生滅,你看前念滅後念生,統統是妄念,統統是妄想,一個接著一個。有時候妄想多了,把念佛忘掉了,打妄想去了。第三句「自具足」,具足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無量相好,自性具足。把自性迷失掉了,所具足的一樣都沒有了。但是記住,自性並沒有失去,只是迷了,迷障礙了,破迷開悟,本自具足的統統現前,就這麼回事情。身外之物要放下,連身體也放下,身心世界統統放下,本自具足的它就會現前。下面一句,「無動搖」,就是真性,真性沒動過,沒有搖晃過。這是什麼?自性本定,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

  所以,我們要內學內是什麼?定,內的門就打開了動,定的門就關起來了。在哪裡修?在六根,眼見色,耳聞聲,見了怎麼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自性般若照見如如不動,就是性德現前。要記住,如如不動,一動心就造業,起心動念都是業。善業感三善道,惡業感三惡道,為什麼?起心動念了。所以六根在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佛,這人成佛了。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菩薩。我們有起心動念,我們有分別、執著。如果有分別,沒有執著,是阿羅漢。我們執著也有。

  佛、菩薩、阿羅漢都是聖人,大聖、小聖;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有,六道凡夫。我們轉凡成聖,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本無動搖,徹底放下,就能見性。動搖的是妄心,不動搖的是真心,所以是真心,不定是妄心。我們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用什麼方法來修真心?一句佛號只讓這一句佛號前念滅後念生不許佛號之外的東西在妄心裡頭生滅,不許,這就對了,這叫真修行。如果念佛摻雜著妄想、分別、執著在裡頭,統統摻雜了,這個人很難往生,不容易。淨宗的殊勝,臨終時候那一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只有一句佛號,就決定得生。你就想想,有幾個人到臨終最後的一念是阿彌陀佛不是別的?這太重要了!最後一念如果是瞋恚,地獄道去了;如果是貪戀,餓鬼道去了;如果是愚痴,就是什麼都不知道,痴痴呆呆的,畜生道去了;心裡有五戒、有十善,人天道。這是一種基本普通的常識,不能不知道,你不知道你就不曉得怎麼修,知道了你就懂得怎麼個修法

  惠能大師最後一句,「何期自性,生萬法」,這告訴我們什麼?萬法跟我們什麼關係,太重要了,萬法跟我們是一體我們的體是什麼?自性。自性能生一切諸佛,自性能生一切眾生,我也是自性生的;能生的是一個,所生的是萬法。萬法不離自性,自性跟萬法一體,這個道理要懂,我們對於一切眾生怨恨就化解了,一體。牙齒咬了舌頭,舌頭要報仇嗎?為什麼舌頭沒有怨恨也不報仇?一體,就這個道理。我們要明瞭一體,這些恩怨馬上就化解了。我是舌頭,他是牙齒,他咬了我,我怎麼辦?明白了,歡歡喜喜的,不放在心上,心上馬上是阿彌陀佛,沒有別的念頭,我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





2021年3月19日 星期五

只是聽懂沒落實,「他沒聽懂」! | 離開真誠恭敬,不是佛法;有真誠恭敬,世間法都是佛法 | 我們的知見全有問題:聖人的知見沒有問題 | 布施:捨欲望,捨錯誤的知見

 


只是聽懂沒落實,「他沒聽懂」! | 離開真誠恭敬,不是佛法;有真誠恭敬,世間法都是佛法 | 我們的知見全有問題:聖人的知見沒有問題 | 布施:捨欲望,捨錯誤的知見


  經文裡面,特別重要的就是『講誦受聽,講經,誦經,接受經典的教誨。這個接受,是一定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當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真正得到經典教誨的受用,這真真實利益。如果只是聽懂了,沒有把它落實在生活上,這怎麼看法?章嘉大師告訴我,我跟他學的時候是二十幾歲,二十六、七歲,我記得是二六、二七、二十八,我跟他三年,我向他老人家請教,他老人家說得很痛快:「沒聽懂。」說得好!真聽懂了,哪有不落實的道理?落實才得真實受用,才是真實智慧。似懂非懂,聽了之後沒有透徹的理解,我們講的一知半解,那個不太可能落實。真正聽了之後落實的,他聽懂了,他得受用了。這個受用如果時間長,他很可能會開悟。為什麼?佛跟聖人之道,沒有一個不是教我們放下欲望。佛教人第一個,教菩薩六波羅蜜,布施。布施是什麼?是捨。捨什麼?欲望,捨錯誤的知見,要把這個放下。我們的知見全有問題,誰的知見沒有問題?聖人的知見沒有問題。為什麼?他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明心見性的人,起心動念生智慧;凡夫,起心動念生煩惱,生什麼?自私自利,不一樣。

  今天最大的難題,就是一般人不相信有聖人,不相信有真實智慧,把知識當作智慧,認為一定要學來,沒有學怎麼會知道?智慧不是學來的,是從自性裡頭自然流露出來的,為什麼?真心。聖賢用真心,佛菩薩用真心,六道凡夫用妄心。別說是人,二十八層天還是用妄心。連證得阿羅漢果、辟支佛果,依舊用的是妄心,但是他那個妄心用得正,完全遵循佛陀教誨,用得正,是妄心,但是從妄心裡面看到智慧。真正大徹大悟了,他起心動念也就感應道交,別人向他請教是感,他就有應(答應),應是自然的,應是從自性、是從真心裡面流露出來的,是無量智慧,能解決無量問題

  東方聖哲、諸佛菩薩,教人求智慧,教人開智慧的方法,什麼方法?清淨平等覺就是方法,只要你得清淨平等覺,智慧就現前。凡夫為什麼不行?凡夫沒有清淨心,心是染污的;心是浮動的,不平等;心是迷,迷在欲望裡頭,迷在自我,總認為身是我,一切要為身的利益去著想,迷在這上面,不知道身跟外面境界全是假的,他不知道這個,這真相不知道,所以他的心是染污的心、是不平等的心,不平就是起波浪了,所以是妄心不是真心,迷而不覺,他生煩惱不生智慧。這個道理很深!真正懂得這個道理,認知這個道理,都不是簡單事情

  所以佛教跟聖教在這個時代,復興起來是有一定的難度。難度在哪裡?在學習的人的心態。聖賢教育,學習基本的態度兩個:真誠心、恭敬心。印光大師說得好,說了幾十遍,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得一分智慧),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誠敬得百分利益,萬分誠敬得萬分利益。現在的人對父母、對師長、對聖賢、對佛菩薩,沒有恭敬心,沒有真誠心,他怎麼學?佛菩薩來教他,他也得不到。我一生遇到這三個老師,第一個是方東美先生,第二個章嘉大師,第三個李炳南老居士,這三個人都是受過古聖先賢教育,而且是真正得到受用,他們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我有這個緣親近這三位大德。三位大德教人,完全是看來求教的人有幾分誠敬心,他就教幾分,沒有誠敬心他不教。印光大師說這個話我能體會到,我說得很坦白,要是用古時候的標準,這三個老師我親近不到,他不收,為什麼?我的誠敬心不及格。如果用分數來比較的話,古人誠敬至少要打六、七十分,老師才收你;八、九十分,老師非常歡喜,會很認真教你。那我有幾分誠敬心?我估計自己頂多三十分,打三十分,他就把我看成寶貝了。為什麼?學校裡的學生大概只有三分五分,我比現在的學生分數要多很多;但是跟古人比,我不及格,這個要知道。

  所以我得的這點東西,就用淨土法門來說,我肯定、下決心學這個法門,費了三十年的工夫。我講經教學沒有中斷,三十年我才真正相信淨土,對淨土才不懷疑。所以,這個法門諸佛菩薩都說難信之法,我聽了有很深的感觸,真難信,我用了三十年的時間才接受。介紹我的,我一遇到佛法,懺雲法師就介紹給我。那個時候我還有工作,有緣認識懺雲法師,他勸我念佛,勸我讀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幽溪大師的《圓中鈔》,這是《彌陀經》三部重要的註解。我很用心的讀,還做了筆記。我對淨土有概略的認識,不毀謗它了。以前批評它,不敢批評了,對它很尊重,但是我不想學,我還是想學《華嚴》、《法華》、《楞嚴》這些大經大論,很能吸引人的。到八十五歲,才真正徹底把一切經教統統放下,專講這一部經,專念這一句佛號,為什麼?為的是想往生極樂世界,我這個做法我相信有把握,道理在此地。我們今天普遍看到學生,從小學到大學,心浮氣躁。我在學校也上過課,有時候學生也不少,講堂坐得滿滿的,那是什麼?好奇,不是真想學東西,好奇,看到一個和尚到講堂來,這堂課和尚來上。這麼個意思我都能理解,要是我常常講,他就不來了,一年偶爾有一次、二次,他們會來。

  所以,經上這句話看起來很簡單,「講誦受聽」這四個字,含義深廣無有窮盡。要常常講,要不停的去讀誦,為什麼?修定。你就曉得,清淨心給講誦出來,把平等心講誦出來,然後把大徹大悟講誦出來,這就成功了。所以講要認真,要用真誠心講,要用恭敬心講。學,要用至誠恭敬。教給別人,也要真誠恭敬。離開真誠恭敬,不是佛法,假的。有真誠恭敬,世間法都是佛法,沒有一法不是佛法;沒有真誠恭敬,大乘經典都是世間法,都不是佛法,這個道理、事實我們要知道。





2021年3月17日 星期三

道場在自己清淨心中 | 佛號一句接著一句,未曾丟失,當下便是道場 | 自己心清淨、正知正見、覺而不迷,你就在坐道場 | 坐是心不動 | 心安住在覺正淨、安住在戒定慧,這叫坐道場

 


道場在自己清淨心中 | 佛號一句接著一句,未曾丟失,當下便是道場 | 自己心清淨、正知正見、覺而不迷,你就在坐道場 | 坐是心不動 | 心安住在覺正淨、安住在戒定慧,這叫坐道場


佛號一句接著一句,未曾丟失,當下便是道場 | 妄心,在道場而見不到道場;直心,非道場你會見到道場


『道場』,他說了五個意思。第一個,「指釋尊於印度菩提樹下成道之處,名曰道場」。這是佛門普通的一個說法,釋迦牟尼佛在這個樹下證道的,也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地方,稱為成道之場。現在,在我們這個時代,寺院庵堂供奉佛菩薩的形像,這是紀念成道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佛菩薩、祖師大德講經說法教化眾生覺悟的場所,稱為「道場」。道場必須是名符其實,因果不虛。我們看到這兩個字,是我們修行的處所,這才叫道場;是我們講經教學的場所,這是道場,這個名詞真正的意思一定要明瞭。在在處處,念佛人這句佛號一句接著一句,未曾丟失,當下便是道場,無論你在什麼地方,你的功夫綿綿密密。講經教學也是道場,度化眾生的道場,自己修行的道場。意思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時時刻刻提醒,不要把道場丟掉了。剛才我說的,心裡頭的佛號念念不斷就是道場,無論身在什麼地方都是道場,我在行道把佛法介紹給別人,勸導別人念佛,無論什麼場所,也是道場。這個地方要介紹的,極樂世界的道場,阿彌陀佛自己修行的地方,阿彌陀佛講經教學教化眾生的地方,這叫道場

  第二個意思,「指得道之行法,如《維摩經》曰:直心是道場」。直心,中國人講至誠心,真誠到極處,這就是道場,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地方。特別重要的,提醒我們,學習用真心不用妄心,用真心就是道場,用妄心不是道場。什麼是妄心?有妄想、有雜念、有分別、有執著,這不是道場;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當下就是道場佛希望弟子們常常住在道場,不重視形象。硬體的建設,樓台宮殿,這種寺院是形式,如果這個裡面住的人是直心,都是用真心,那是名符其實的道場;如果用的是妄心,那就不是真正道場,這個意思要懂,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我們自己直心行道,無論你住在哪裡,天人、龍天護法,無論你站在哪裡、坐在哪裡、經行在哪裡,他們都看到莊嚴的宮殿。我們凡夫看到一無所有,這怎麼回事情?記住經上一句話,早就講明白了,「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裡在念佛,阿彌陀佛坐道場。佛今現在說法,佛的道場遍法界虛空界,直心你就見到了。妄心,你沒見到,在道場而見不到道場;直心,非道場你會見到道場,那是真的。

  第三,「供佛之處,稱為道場」。我們的小攝影棚,有一個角落供佛像、供牌位,那就是道場,我們看到是很小,護法天神看到很莊嚴、很大。這些信息,甚至於附體他們都給我們透露出來。居士家庭有個佛堂供佛,他們附體的人透露,這道場非常莊嚴,來這個地方聞法修行的人非常多。我們看不見,他看見。第四,「學道之處,《維摩經肇註》」,僧肇大師的註解說:「閑宴修道之處,謂之道場也。」學習、修行、養道,都稱之為道場。包括宗教所辦的這些學校,像佛教的佛學院,這是道場。最後一個,「隋煬帝時以為寺院之名」,隋煬帝「詔改天下諸寺,皆名道場」。這是一個歷史上的紀實,在他那一段時間,他下命令,所有佛教活動的場所都叫道場。「今經所云道場,是第四義」,就是《維摩經肇註》裡面所說的這個意思,凡是學道修行的地方都叫道場。







道場在自己清淨心中 | 自己心清淨、正知正見、覺而不迷,你就在坐道場 | 坐是心不動 | 心安住在覺正淨、安住在戒定慧,這叫坐道場


  『直心道場』,道場是修道的處所,就叫道場,山林樹下他天天在那裡修行,那就叫道場。這個地方說的不是指外境,是指內心,心地正直就是成佛的道場,這是不講形式的。寺院蓋得富麗堂皇,如果心不清淨,那個地方依然不是道場,直心是道場,這是諸位一定要記住。尤其在現代這個時代,道場在哪裡?道場在自己清淨心中。自己心清淨,自己正知正見覺而不迷,那你就在坐道場,這叫坐道場。坐是心不動的意思,安住在覺正淨、安住在戒定慧,這叫坐道場,是這麼個意思。





2021年3月16日 星期二

不是聽經就是念佛,不是念佛就是聽經,這樣學習進步就太快太快了

 


不是聽經就是念佛,不是念佛就是聽經,這樣學習進步就太快太快了



  清涼大師在《鈔》裡頭也有引用《莊子》上的兩句話,說「千里之途,在於足下;滔滔之水,本於濫觴」,濫觴意思是源頭。譬如長江、黃河這是滔滔的大水,你去看源頭,源頭像泉水一樣。我們講長江的發源地,黃河的發源地,那個泉水不斷的往外流,愈流水就愈大,再會合許許多多支流就變成大江、變成黃河。「合抱之木,生自毫末」,大樹,幾個人牽手圍起來的一棵大樹,大樹最初是什麼?最初是個小樹苗。就像個小草一樣,剛剛從土裡長出來,它長了幾十年、長了幾百年、長了幾千年,變成很大的樹。所以那個大樹是「果」,「因」是什麼?最初的小樹苗。長江、黃河這樣大的水,它的源頭是很小的泉水,這就講「初」,最初、原始。所以果再殊勝,你看他最初第一個因,初心!這就是說「一切法悉入最初菩提心中住」。

  最初發心比什麼都重要,這個意思我在過去講經的時候說過!我講什麼?講三種覺,「始覺」,我講過。始覺,你開始覺悟了,到等覺菩薩還是始覺。為什麼?昨天沒覺,今天覺悟了,今天才開始覺悟了。到明天,今天沒有覺悟到,明天又覺悟了,他還都是始覺,開始覺悟。初信位的菩薩開始覺悟,二信位的菩薩也是開始覺悟,五十一個階級的菩薩你問他,都是始覺。始覺不離初心,最初那個始覺是初發心。我們今天有沒有發心?沒有發心。為什麼說沒發心,心是發了,忘掉了,隨發隨忘!所以後頭的接不起來,它不能相續,這樣就沒有結果了。我們觀察植物,最容易觀察到什麼?我們的菜園,我每天都要從菜園走過,每天看看菜園,是每天都不一樣,一天比一天大一點,那也是始覺。一直到它長成,成熟了,可以收成了,我們知道那是十幾天前,一、兩個月前種子長成這個樣子的。你要從這裡面去觀察,大乘經教亦復如是。凡夫成佛跟種子長成果實沒有兩樣,一個道理。

  它決定不能夠中斷,不能中斷是什麼?在上,我們講的增上緣。我們今天可以說,在這個道場「增上緣」並不缺乏,什麼東西中斷了?「所緣緣」中斷了,「無間緣」中斷了,當然「親因緣」不會中斷,阿賴耶識種子不會中斷。所緣緣是一會兒想學,一會兒又不想學,念頭常常在轉變,這就是你的心不定,你的心不專一。無間緣中斷了,學習常常發生中斷,所以很難成就。這幾天這一邊有些同修為了收看「華藏衛星電視台」,我聽說有不少人裝了小耳朵的天線,聽說收的效果非常好。這是二十四小時講經不中斷。陳居士到這個地方來訪問我,我告訴她,這個作法很好。這是過去華藏視聽圖書館的延續,華藏圖書館的形式沒有了,如果能在空中發現,好事情!今天早晨我還在說,有這樣一個設備,我們可以不必辦培訓班、不必辦佛學院。為什麼?每天二十四小時不中斷,你喜歡學什麼樣的經論,都可以在電視螢光幕上來學習。只要你具足圓滿的所緣緣、無間緣,你就成功了

  所緣緣就是我們常講的一門深入,無間緣就是所說的長時薰修,這兩句話很重要!增上緣,現在有這麼一個頻道,你二十四小時可以不中斷的在學習,這個好,這比電腦好,比電腦網路好。因為網路是你要近距離看,很傷眼睛。電視螢光幕你可以距離遠一點,一般如果我們距離三公尺到四公尺,不傷眼睛了。這樁事情我想了至少有三十多年,希望有一個專用的衛星頻道,我們的講經二十四小時可以能夠不中斷。當然我一個人做不到,一個人沒有辦法一天講二十四個小時。所以我們要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學們,在家出家,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在一起研究。每天一個人上兩堂課,十二個人就辦到了,二十四小時就可以不中斷了。甚至於十個人也可以,另外有幾個小時穿插念佛,都是好事情,不是聽經就是念佛,不是念佛就是聽經,這樣學習進步就太快太快了。現在我們雖然還找不到這麼多人,好在過去留下來的這些錄相帶可以播放的,大概早年品質比較差一點,好在我們是教學,不重視畫面,只要能聽得很清楚就好。可以播放的我聽說總共有一萬多個小時,至少二十四小時不中斷也能夠延續兩、三年。這也是我們意想不到的一樁事情。

  今天看到大威光菩薩得益的這一段裡面,所說的「一切法悉入最初菩提心中住」,清涼大師給我們講解得這麼透徹。所以在總結裡面講「後由初得,故曰在初」,人要懂得這個道理,才知恩報恩。我學佛,在佛法裡面得這點成就,最初是方東美先生介紹,如果沒有他介紹給我,我怎麼會知道?作夢也想不到,這一生當中肯定錯過了,不會去接觸,最初!真正了解明白了,再遇到一個老師來指導我,就是真正入佛門學佛第一個老師,章嘉大師。要記得最初的那個「因」。護持佛法,讓我們有修學的環境,這個我們不能不感激韓館長,護持三十年,護持的功德超過老師。老師教導,沒有人護持,沒有環境還是枉然,不會成就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九四三卷





對於一切眾生,根熟的這一生當中必定幫助他成就,度他成佛。『為說寂滅法』。「為說寂滅法」,就是幫助他明心見性。在淨土裡面,幫助他往生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是寂滅法。中等根性的人,他這一生沒有辦法,你要幫他在這一生成就是幫不上,他沒個意思,那怎麼樣?增長他的善根。我們現在常講人生在世,明白的人、覺悟的人要懂得世緣帶不走的,要放下;受世緣的累贅,放不下,這是最愚痴的人,聰明人不幹這個事情。這一生當中什麼最重要?名聞利養不重要,榮華富貴不重要。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給我們看,他是王子,名聞利養、榮華富貴他統統都得到,他怎麼樣?全部丟掉,出家去修行,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我們在這個地方要能夠醒過來,不再搞這個東西。搞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是生死業、輪迴業

  輪迴這麼苦了,你還不想出去嗎?現在連許多鬼神都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你還是貪戀世間名聞利養,還搞爭名奪利,那說老實話,你連鬼都不如!鬼都覺悟了,你怎麼會去幹這種傻事?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把自己靈性向上提升,也就是悟性、德性,這是你帶得去的,來生決定不墮三惡道。得人天,還希望繼續修行,你才能出脫得了。如果要是不繼續修行,念頭一錯,馬上就墮落,墮落得很快。所以我們的緣殊勝,無比的殊勝,這個道場天天講經,念佛堂念佛不間斷。念累了去休息,不要勉強,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這醒過來立刻進念佛堂。每天不是聽經就是念佛,這樣薰習才能把煩惱放下。不是這樣的薰習法,密集的薰習,長時間的薰習,不行。你想斷見思煩惱,想伏貪瞋痴慢,談何容易!

  道場、善友是我們的增上緣,對我們這一生修學有沒有成就關係非常大。我們今天真的是幸運,遇到善知識,遇到好的護法,讓我們的功夫天天都在進步,而沒有退轉,幾十年不間斷才到這個境界。我們自己很清楚,再努力一下,再用功一下,我們就能往生,永脫六道輪迴,永遠超越十法界,這一生當中可以做得到,為什麼不幹?你所以有障礙,最大的障礙世緣,就是世間這個緣一定要看破,這個東西對我們是有害,百害而無一利。我們今天小道場,三、五個志同道合的天天在念佛,天天在研經、研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這才是一生當中正經大事。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二四七卷



「我聽懂了」,那正是迷惑 | 「我」是我執,「懂」是法執 | 聽懂,不執著那個懂 | 離就懂,著就不懂

 


「我聽懂了」,那正是迷惑 | 「我」是我執,「懂」是法執 | 聽懂,不執著那個懂 | 離就懂,著就不懂


離相成佛,放光普度」,這離相成佛,離相兩個字重要,佛跟凡夫差別在哪裡?就在這一句。眾生學佛著相了,著相是,著相生煩惱,是凡夫。阿羅漢就離相了,小聖,能夠出離六道輪迴。著相,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眼見色,色是相,耳聽聲音,聲音是相,看得清楚,聽得清楚,這是自性般若起作用,不著相。為什麼不著相?相是假的,《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要著了虛妄的相,把虛妄當真,這是六道眾生。六道眾生包括二十八層天,欲界六層、色界十八層、無色界四層,比我們聰明,比我們智慧大,他有神通,五種神通都具足,他是凡夫,為什麼?著相了

  十二光佛,這十二光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別名。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名號?自性智慧德能無量無邊,一個名號不能包括,那怎麼辦?佛的名號無量無邊,把無量無邊的名號歸納成十二個,十二也是代表圓滿。用十二光代表佛光普照,這些光的名號都是光的德用,從這個地方建立名號。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頭告訴我們,學佛,尤其是學大乘,大乘是菩薩,小乘著相,大乘不著相。小乘要離五類的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種見他不執著了,他放下了,但是他還有分別,還有起心動念,所以他不能成佛,只能成阿羅漢。

  阿羅漢,這個名字是梵語音譯的,意思是無學,就是小學畢業了,小學裡頭他無學了,他畢業了,稱之為小乘四果。初果是小學一年級,小乘一年級,他破了五種見惑,他沒有身見,不執著身是我;沒有邊見,邊見是對立,他不跟一切人事物對立;戒取、見取我們中國人叫成見,某人成見很深,成見是執著自己的想法、看法,認為是對的,戒取是因上的成見,見取是果上的成見;除這個之外,包括還有一切不是真正的事實真相,那就叫邪見。這五種錯誤的看法,他沒有了,也就是說,初果須陀洹他的看法比我們要真,能看出少分的真相。我們不如他,我們把這些幻相都當作真,哪一個不把身當作我?把身當作我就生很多很多的煩惱。頭是我,頭會痛,要頭不是我,就不會犯頭痛了;身是我,你就感覺得不舒服,沒有身見的人,不會感到不舒適,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為什麼他能不執著?他聽佛說法聽明白了,身是假相,身不是我。不是我,作用就大了,我們要借假修真,假我,借假我去修真我,真我是什麼?真我是本性,自性。惠能大師開悟了,悟的什麼?把真我找到了。你看,真我是清淨的,真我不生不滅。這個假我染污,真的不清淨,一個星期不洗澡,身上氣味就很難聞,這說它不清淨,染污,嚴重的染污。所以,他明白了這是假的,我用它,我不執著它用它,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生心,不執著就是無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諸佛如來、諸大菩薩在人間應化,起作用。他應化就是生心,但是生心跟我們不一樣,他無住,他知道是假的,自身是假的,外面眾生現相也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這就教我們,真正學佛,什麼都放下,全是假的,連佛法也是假的。你看《金剛經》上說得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佛法是因緣生,眾生有病,佛就有藥,病好了藥就不要了;病好了,還把藥執著,又得病了。這個道理要懂,所以佛法不可以執著。

  馬鳴菩薩教我們怎麼學?我們聽講經,離言說相、離名字相。名字相,名詞術語,佛、菩薩都是名詞術語,假的,不能執著,佛、菩薩都是假名。還得離心緣相,心緣是聽了有什麼意思,沒有意思。那怎麼個聽法?不執著言說,不執著名字,不可以心裡頭起念頭,「這什麼意思,這個我聽懂了」,你懂什麼?正是迷惑。為什麼?佛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怎麼會聽懂?聽不懂,為什麼要聽?真的會聽懂,真的聽懂,不執著那個懂就對了。「我懂了」,你看你,又了,懂得是法執,我執、法執統統在,道道地地的凡夫。懂了怎麼樣?真懂了,不執著身相,也不執著佛經的這個相狀,也不執著。不執著言說,不執著名字,也不執著我真懂了,是真懂了。說我真懂了,可以給人說,但不能執著這句話,「我真懂了」,你沒懂。真正離這三種相,你就真懂了離就懂了,著就不懂了,妙!





2021年3月14日 星期日

修淨土,平等重要! | 我今天平等,跟昨天比有沒有進步? | 沒有進步恐怕會障礙往生:不清淨、不平等決定造業

 


修淨土,平等重要! | 我今天平等,跟昨天比有沒有進步? | 沒有進步恐怕會障礙往生:不清淨、不平等決定造業


  性是自性,自性能生萬法,萬法能跟自性相應,就是莊嚴性功德成就。我們再說得明白一點,怎樣才能跟性相應?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對於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就是正顯性地平等

  我們今天的麻煩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跟著根塵相接觸統統起來了。統統起來是怎麼回事情?造業。執著這個身是我,執著境界是我所有的,這就是六道凡夫。起心動念這個心念,與五戒、十善相應,善業;與五戒十善相悖,惡業,善業感三善道的果報,惡業感三惡道的果報,全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可是你迷而不覺,你沒有悟,沒有悟就真有苦樂的感受。好像我們作夢,夢中有沒有苦樂感受?有。夢醒了?醒了就沒有了。你在夢中,你醒不過來。不但六道輪迴是夢中,把你提升,四聖法界還是夢中,六道是惡夢,四聖是好夢,美夢。不管是美、是惡,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醒過來,覺後空空無大千,什麼時候你覺悟,大徹大悟,我沒有了,我所有的一切也沒有了。這是真的,覺後空空無大千,無大千好,回歸自性。這個地方講的無為法身就是回歸自性,法身菩薩,真的醒過來了

  法海一味,一味是平等的。我們學佛,特別是修淨土,平等重要!清淨心生凡聖同居土,平等心生方便有餘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生實報莊嚴土,不能不知道。所以修淨土的人常常要念到清淨平等覺。我今天平等,跟昨天比一比有沒有進步?有進步是好現象,沒有進步恐怕會障礙往生,為什麼?不清淨、不平等決定造業,清淨平等不造業了。把一切人事物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真相是什麼?真相是假的、是空的。《金剛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真的,字字句句都是實話。佛希望我們覺悟,不要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迷惑顛倒,真正放下就覺悟了。第一個,身體,身體不是我,我不生不滅,身體有生滅,身體是假相,眾生全是假相,世界也是假相,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這一段的密義是莊嚴性功德成就。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





注意聽自己念的佛號,不要管其它的境界 | 念佛哪個念法好?自己心能定下來,這就得力

 


注意聽自己念的佛號,不要管其它的境界 | 念佛哪個念法好?自己心能定下來,這就得力


  所以此地講的淨念」這個重要「淨念」是從清淨心,清淨心在平常養成,生活裡養成。不是念佛的時候心清淨,不念佛的時候,我這個心就不清淨,那個沒有用處!從早到晚,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心都保持清淨清淨是什麼?不染塵俗。我並不離開塵俗,你有家庭、有事業,你照樣去做,而且做得更好、更圓滿。為什麼?因為你有智慧。從前為什麼做得有煩惱?你有得失的心,有計較的心,你有分別、有執著,天天在算計,你就很苦。現在你看開了,看明白了,我事業照做,我沒有得失心,像現在這樣,賺錢歡喜,賠錢也歡喜,那多自在!沒有得失心,這個就自在,心就清淨,不受外境的干擾。所以,你是用清淨心。你清淨心、用真誠心去做事,充滿了智慧,充滿了慈悲。我的事業是為社會,是為大眾,修福造福,你的福報愈來愈大,智慧愈來愈增長,這才叫學佛。用這個心念佛,這叫「淨念」,你雜亂的妄心才能消除。下面說:

  【當妄心雜亂之頃。能舉起一念。如對慈尊。按定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則此雜亂。自然隨念寂靜。】

  『當妄心雜亂之頃』。這是念頭起來的時候,妄念起來的時候,不要去管它。這個念頭是善是惡,統統不管。念頭一起來,立刻就把它換成「阿彌陀佛」

  『能舉起一念』,「一念」是阿彌陀佛。所以,禪宗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來不怕,要覺悟得快,不要讓妄念相續,要讓淨念相續。不要讓妄念相續,這就是功夫,這就是成績。所以,要用至誠心念,清淨心念,平等心念,慈悲心

  『如對慈尊』,「慈尊」就是指阿彌陀佛,我們念佛就像面對阿彌陀佛一樣這樣的恭敬

  『按定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這是教給我們方法,怎樣攝心?佛號從心裡面生起來,從口裡面念出來,再從耳朵聽進去,這樣容易攝心。你就注意聽你自己念佛的佛號,不要管其它的境界,這樣愈念心愈清淨,這是教給你念佛的方法。

  我們習氣重,煩惱多,外緣又不好,可以從「十念法」學起。我教給大家的「十念法」,只要十句,時間很短。可是十句一定是佛號「從心起,從口出,從耳進去,你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用得很熟,用得自然,不要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想我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從心裡頭起來的,那就打妄想了。佛號當然從心裡起來,不從心裡起來從那裡起來?所以,不能打妄想,老實念,這就好。

  『則此雜亂,自然隨念寂靜』,這就是效果。十句就有十句的效果,一天念九次這是最少的,念的更多那就更好,愈多愈好。不可以少過九次,愈多愈好,你開始用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自是一念。而至十念。乃至念念不移。即教中所謂淨念相繼者也。】

  『自是一念,而至十念,乃至念念不移』,「不移」就是不變,念念真誠。

  『即教中所謂淨念相繼者也』,「教」就是《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裡面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念佛之人。須要信心懇切。正因凜然。重念死生輪轉之可悲。深厭塵勞紛擾為可痛。】

  念佛人確確實實要能做到這幾句,自然就相應,自然功夫就得力。所以要有真信,信心要懇切,要真正明瞭生死輪迴的恐怖、可怕。『塵』是比喻多,一天到晚這些紛紛擾擾的雜事、雜念太多太多了,這是煩惱,不能夠出離六道。輪迴跟這些煩惱永遠不能擺脫,這些苦惱只有一世比一世增多,不會減少的。為什麼?我們天天在造因,每一天造這個不善的因,後頭想避免不善的果,哪有這個道理?造作這個因是一世一世累積下來,所以我們今天生活是苦不堪言,道理就在此地。真正明白了,真正理解了,我們的願心才是真的,唯一能夠擺脫生死輪迴的,擺脫這些煩惱、糾紛,只有念佛求生淨土,只有這一條路。這一條路決定可靠,這一條路是真正穩當快速。除這一條路外,其他法門那些道路,理論上講得沒有錯(法門平等),但是我們在那些法門上,真的完全用不上力,唯獨「念佛法門」。

  【舉起一聲佛名。直下更無異見。如太阿劍。橫按當軒。如大火輪。星騰焰熾。萬物攖之則燎。觸之則傷。】

  『舉起一聲佛名,直下更無異見』,這就叫「老實」。老實念,沒有懷疑,沒有分別,沒有夾雜,這一句佛號就得力。底下是比喻:

  『如太阿劍,橫按當軒,如大火輪,星騰焰熾,萬物攖之則燎,觸之則傷』,「太阿劍」是古時候最鋒利的寶劍,我們俗話講:「快刀斬亂麻。」這一句佛號就像太阿劍一樣,這一句佛號就像大火輪一樣,大火輪燒得很猛烈,無論什麼一接近它,都被它燒燬掉,比喻般若智慧燒煩惱薪,把煩惱的柴火統統燒光了。所以,統統都是比喻。

  有同修來問,佛號聲調很多,我們到底是用一個調念,還是用很多調去念。我們到底是追頂,就是很快的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還是拉得很長,「南無阿彌陀佛」要拉半天。到底哪個念法好?有的法師念佛念得很急,如追頂念佛。有的法師聲調拉得很長,一句佛號要念一兩分鐘。這些都沒關係,主要的是他念的能得定,他的心能定下來,這就得力。別人用那個聲調可以得定,我未必得定。所以,一切要適合自己,以自己為標準,不可以以別人為標準,這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