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菩薩有四相,即非菩薩|著相,超越輪迴沒你的分|著相;信願念佛:決定得生|不住諸相|芥子中空與十方空,性無二無別|無相之福,其福乃大|著相的福,福就限定了|以無所住法,住般若中|淨空老法師
◈離相念佛
◇真正發大菩提心,念佛求生淨土,沒有一個不往生的
◇著相,情執放不下;念佛念得再好:只有生天的分;不能脫離輪迴
◇叫我們離相
◈想學菩薩不住於相:先學放下看破
◇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菩薩修六波羅蜜不住相布施,他修出世間法;我們也修六波羅蜜,世間法
◇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想學菩薩,怎樣學?先學放下、先學看破
◇看破,了解事實真相;放下,不起心不動念
◇分別執著是更深一層的因果:造因哪有不結果的道理?
◇無論是善是惡都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真正發大菩提心,念佛求生淨土,沒有一個不往生的。如果是著相,情執放不下,念佛念得再好,只有生天的分,不能脫離輪迴,這樁事情不能不知道。叫我們離相,他舉的《金剛經》的例子,「《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舉一個例子,菩薩修六波羅蜜,我們也修,我們比不上菩薩的,就是我們住相,我們有分別心,有執著,所以我們修的,修六波羅蜜是世間法,這個施就是六道輪迴。菩薩不住相布施,他修的是出世間法。所以,「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我們想不想學菩薩?想。怎樣學?先學放下,先學看破。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看破、放下」。看破,了解事實真相;放下,不起心不動念就是放下,把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是更深一層的因果,造因哪有不結果的道理?無論是善是惡都不是真的,大乘經裡頭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地方引的《金剛經》好,「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無所住住般若中,修行六度不取相
◇以無所住法,住般若中,熾然修行六波羅蜜,而不取相:菩薩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
◇般若,真實智慧。怎樣才住般若之中?無所住就是住般若中
◇行了善事,放在心上,那就不善了
◇事情做完,不放心上,若無其事,心裡不落印象:這就住般若
◈不住相是真懺悔
◇行善不著行善的相;造惡不著造惡的相:不住
◇做了錯事懺悔,能把這個業障懺掉嗎?不能
◇不住相是真懺悔
◇修懺悔法都錯了,一遍一遍的薰修,造作的錯事永遠不會忘記
◇有智慧的人看破了,知道善惡都是假的:不住相,真心現前;住相,妄心現前
◇不住相是佛菩薩;住相的六道眾生
◇著相出不了六道輪迴;離相,阿羅漢就離、就不執著,出六道輪迴
◇分別沒有了,十法界超越了,入佛的境界
「靈峯」,蕅益大師,他的《金剛經》註解叫《破空論》,《金剛經破空論》裡面解釋這個,「以無所住法,住般若中,熾然修行六波羅蜜,而不取相」,這就把菩薩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說出來了,說得很清楚。般若,真實智慧。怎樣才住般若之中?無所住這個方法就是住般若中。什麼無所住?我們做好事,這舉的例子布施,我們拿錢財布施給需要的人,幫助他免於飢寒,他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我們能幫助他,這是好事,行了善事。如果這個善事放在心上,那就不善了;如果這個事情做完之後,不放在心上,若無其事,心裡頭不落印象,這就住般若。菩薩教給我們,行善不著行善的相,造惡不著造惡的相,不住。不要做了錯事後悔,我們講懺悔,懺悔能把這個業障懺掉嗎?不能。怎麼樣才能夠把這個罪業懺除,不住相是真懺悔。同修們要曉得,我們修懺悔法都錯了,一遍一遍的薰修,造作的錯事永遠不會忘記,根深蒂固,這怎麼辦?為什麼是這樣?沒智慧。有智慧的人知道,有智慧的人看破了,知道善惡都是假的。不住相,真心現前;住相,妄心現前,不一樣。不住相的是菩薩,佛菩薩;住相的,六道眾生。著相出不了六道輪迴;離相,阿羅漢就離了,就不執著了,出六道輪迴。但是他還有分別,他出不了十法界;分別沒有了,十法界超越了,入佛的境界。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
◈稱性而住不住諸相:少施與虛空等
◇以無所住法,住般若中,熾然修行六波羅蜜,而不取相,是故能令少施與虛空等
◇布施不多,得的功德福報跟虛空一樣無量無邊
◇眾生住於相故,妄自計果計因、觀大觀小
◇眾生學菩薩也修布施;但是著相
◇若能稱性而住,不住諸相。譬如芥子中空與十方空,性無二無別
◇做的善事很小;得的福報跟虛空一樣大:沒有著相
◇沒有著相那個心: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身口意三業,做到不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一天所修的福還得了?果報跟虛空一樣無量無邊!
◈了解實相:自然放下,一塵不染
◇怎麼看破?《金剛經》就是標準,幫助我們看破放下
◇你為什麼放不下?你不了解事實真相
◇了解事實真相,自然放下,身心清淨、一塵不染
《破空論》裡頭有幾句話,蕅益大師說的,「以無所住法,住般若中,熾然修行六波羅蜜,而不取相,是故能令少施與虛空等」。這是一句比喻,少施,我們布施不多,得的功德、得的福報跟虛空一樣無量無邊,得大福報。這是《般若經》上說的,能令少施與虛空等,等是平等。「而眾生住於相故,妄自計果計因,觀大觀小」。所以眾生學菩薩,也修布施,但是著相。這在講現在修因,將來得果,這個果是大還是小?要「不住諸相。譬如芥子中空與十方空,性無二無別」。芥子,芥菜子,大概跟芝麻差不多大,當中是空的沒東西,芥菜子跟外面虛空是一樣。這個比喻就是說我做的善事很小,得的福報跟虛空一樣大,為什麼?沒有著相。沒有著相那個心,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你不分別不執著。我們常講四句,不起心不動念,意業;不分別不執著,身業、口業,身口意三業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一天所修的福還得了嗎?果報跟虛空一樣無量無邊!《金剛經》把這些事實真相就是看破。怎麼個看破?《金剛經》就是個標準,它幫助我們看破、幫助我們放下。你為什麼放不下?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自自然然放下了,身心清淨,一塵不染。
◈真的是空,是了不可得
◇以空非內外、彼此、方隅、形相,更無小空異大空:空是一樣的
◇世間所有物質現象都是假的。我們六根接觸的全是假的
◇真的是空,是了不可得
◇物質現象從意識產生;沒有意識,物質現象就沒有了
◇物質現象從心想生;你心裡不想,物質現象沒有
◇念頭也是假的
◇大乘佛經是最高、最圓滿、最究竟的量子力學,圓滿的哲學、科學
◈無相之福,其福乃大
◇著相的福,福就限定了:就那麼大,再沒辦法擴大;時間就那麼長,不能隨意延長
◇沒有分別執著的福,大,太大了!
這個比喻,譬如芥子中的空與十方虛空是相同的,無二無別,所以性無二無別。「以空非內外、彼此、方隅、形相,更無小空異大空故」。空是一樣的,沒有大小,沒有內外,沒有彼此,這是真相,事實真相,我們很難懂。我們看到量子力學研究的報告,這是科學證明的事實真相,它說什麼?它說這個世間所有的物質現象都是假的。我們六根接觸的,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體覺觸,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真的是空,是了不可得。那這些東西從哪來的?全是從妄想生的。所以他們研究的結論,宇宙之間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的存在。物質的現象從哪裡來的?從意識產生的,如果沒有意識,物質現象就沒有了。換句話說,物質現象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從心想生,你心裡不想,物質現象沒有。現在量子力學家研究的主題念頭,念頭到底是什麼,現在研究這個。我相信二、三十年之後,什麼是念頭也搞清楚、搞明白了。念頭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佛法說得清楚!所以二、三十年後,量子力學家肯定,大乘佛教經典是最高的、最圓滿、最究竟的量子力學。我學佛跟方先生是從哲學入門的;二、三十年之後學佛的人很多,從科學入門的。它是圓滿的哲學,它是圓滿的科學。「無相之福,其福乃大」,這兩句話說得好。著相的福,福就限定了,就那麼大,再沒辦法擴大,時間就那麼長,不能隨意延長,因為它有限量。為什麼有限量?著相。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的福,大,太大了!
◈若菩薩有四相,即非菩薩
◇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著相;信願念佛:決定得生
◇上引《金剛般若》皆表取相分別之失。故經云「求出輪迴,終不能得」
◇著相,超越輪迴沒你的分
◇著相;信淨土、願往生、肯念佛,決定得生:帶業往生
◇你的福報無量無邊:往生到極樂就兌現了
「又《金剛經》曰:若心取相,則為著我」,著了我相,著了人相,著了眾生相,著了壽者相。壽者相,用現在的話說,時間的觀念,影響有多久的時間。「又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上引《金剛般若》皆表取相分別之失」。故經云:『求出輪迴,終不能得』。只要你著相,你想超越輪迴沒你的分。但是著相,信淨土,信極樂世界,信阿彌陀佛,願意往生,肯念這句佛號,決定得生。這叫帶業往生,真超越了。希望同學們牢牢記住,你的福報無量無邊,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兌現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七二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72
著相修福,其福有盡。
如《金剛經》云:「
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所謂
不住色布施,
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須菩提:
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何以故?
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靈峯《破空論》釋曰:「
以無所住法,住般若中,
熾然修行六波羅蜜,而不取相,
是故能令少施與虛空等。……
而眾生住於相故,妄自計果計因,觀大觀小。
若能稱性而住,不住諸相。
譬如
芥子中空
與
十方空,性無二無別。
以空
非內外、彼此、方隅、形相,
更無
小空異大空故。
無相之福,其福乃大。」
又《金剛經》曰:「
若心取相,
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又云:「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即非菩薩。」
上引《金剛般若》皆表取相分別之失。
故經云「求出輪迴,終不能得」也。
◎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