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求生,志願堅決:能不能往生就在這八個字,誰掌握住誰決定往生|念佛功夫差一點沒關係:你決定得生|眾生無邊誓願度|我自己往生極樂;希望多帶一些人過去|帶得愈多,阿彌陀佛看到愈歡喜|淨空老法師
【四十億菩薩。於無上菩提住不退轉。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
◈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
◇大乘得的利益跟小乘不能對比,差距太遠了
◇對諸佛菩薩所說每句話、每個字,應當深信不疑
◇我們為什麼得不到利益?對佛菩薩沒有恭敬心
◇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你沒有一分誠敬心,你聽是白聽了,不能得益
◇他們能得益,聽了真幹:小乘能把煩惱習氣放下,才能得小乘四果利益
◈無上菩提住不退,弘誓功德自莊嚴
◇大乘也一樣:四十億菩薩,於無上菩提住不退轉;再加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
◇弘誓功德尤其不可思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功德
大乘得的利益跟小乘不能對比,差距太遠了。我們要相信,這是佛說的,不是菩薩說的,我們要仰信,敬仰諸佛菩薩,對諸佛菩薩所說的每一句話、每個字應當深信不疑,這就對了。那我們為什麼得不到?這裡消息都透給我們,我們對於佛菩薩沒有恭敬心。古人所謂「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沒有一分誠敬心,所以你聽是白聽了,不能得益。他們能得益,聽了真幹,像前面講的小乘,他能把煩惱習氣放下,所以他才能得小乘四果的利益。大乘也一樣,『四十億菩薩,於無上菩提住不退轉』,再加『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弘誓功德」尤其不可思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功德。
(中略)
◈聞名求生志願堅決:決定往生
◇聞名求生志願堅決,故得不退
◇聞名求生,志願堅決:能不能往生就在這八個字,誰掌握住誰決定往生
◇能不能往生決定在志願堅決;念佛功夫差一點沒關係:你決定得生
◇真的能相信,你會生大歡喜:我這一生得度、這一生就能往生,這還得了:這是志堅願定得不退
◈多帶一些人去極樂
◇誓欲利他,故名弘誓功德以自莊嚴也
◇誓願利他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發這個大心
◇我自己往生極樂;希望多帶一些人過去:帶得愈多,阿彌陀佛看到愈歡喜
「蓋謂聞名求生志願堅決,故得不退」。這兩句話非常重要,能不能往生確實就在這一句,聞名求生、志願堅決,就這八個字。這八個字如果我們掌握住了,誰掌握住誰決定往生。能不能往生決定在志願堅決,念佛的功夫差一點沒關係,你決定得生。這一點我們必須牢記,為什麼?你真的能記住,真的能相信,你會生大歡喜。歡喜什麼?我這一生得度,我這一生就能往生,這還得了嗎?這是志堅願定得不退。「誓欲利他,故名弘誓功德以自莊嚴」,誓願利他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發這個大心。不但我自己要有成就,我還要成就別人,我自己往生極樂世界,希望多帶一些人過去。帶得愈多,阿彌陀佛看到愈歡喜。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五O六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506
丙二、大乘得益 分三 丁一、得不退轉
【四十億菩薩。於無上菩提住不退轉。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
右段正指聞法所得之大乘法益。
「不退轉」,
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進,不更退失轉變也。
又表勤行修習,
如念佛不退、勤行不退等。
又不退轉即梵語之阿鞞跋致。
本經中云「住不退轉」,
下復云「得不退忍」,均據《唐譯》。
至於《魏譯》則只云「得不退轉」。
淨影師疏曰:「
大乘眾生,聞彌陀威德廣度,堅心願求,故得不退。
聞此多益,誓欲濟度,名誓自莊。」
蓋謂
聞名求生志願堅決,故得不退。
誓欲利他,故名弘誓功德以自莊嚴也。
今經據《唐譯》為「住不退轉」,涵義稍深。
但不妨仍引《淨影疏》
以指其中之初步者。
◎ 聞經獲益第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