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4日 星期六

暫爾相違,便墮無明|念念相應怎麼修?一切萬法,知道相有性空、事有理無|還有分別、少少的執著,就迷了|普賢十願相應,就跟極樂依正相應|把心量拓開,沒有自己;禮敬諸佛:一切眾生是諸佛|淨空老法師

 


暫爾相違,便墮無明|念念相應怎麼修?一切萬法,知道相有性空、事有理無|還有分別、少少的執著,就迷了|普賢十願相應,就跟極樂依正相應|把心量拓開,沒有自己;禮敬諸佛:一切眾生是諸佛|淨空老法師


專修即是總持
總一切法、持一切義,無過於南無阿彌陀佛
名號是行門最高綱領:一修一切修,一句佛號,無量無邊法門、行法都在其中
知道的人真的不多;真知道了他能不幹嗎?能把時間浪費嗎?決定不肯

  專修即是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義,無過於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真的是總一切法,持一切義,也就是行門最高的綱領。這個一修一切修一句佛號,無量無邊法門、行法都在其中。這樁事情知道的人真的不多,真知道了他能不幹嗎?真知道的,他能把時間浪費嗎?決定不肯

◈念佛沒有歡喜心:都是不如法
◇阿公阿婆,一天到晚阿彌陀佛,滿面笑容:他沒有煩惱憂慮,快樂無比
◇快樂從哪裡來?從念佛來的,愈念愈歡喜快樂:嘗到法味了
◇凡是念佛念得沒有歡喜心,念得很辛苦,那都是不如法、都有障礙:心地不清淨,還有妄想雜念
◇念佛的心沒有雜念妄想,決定是歡喜,入這個境界欲罷不能
◇人在這個境界當中,肯定往生;而且肯定品位很高
◈聲聲喚醒自己
◇這個自己是真我;不是肉身的我
◈念念不離本尊
◇本尊是阿彌陀佛,自己跟阿彌陀佛融成一體了,確確實實契入「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我們看到最典型的、最好的榜樣,這些阿公阿婆,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滿面笑容。滿面笑容是什麼?歡喜,他沒有煩惱、他沒有憂慮,他快樂無比快樂從哪裡來?從念佛來的,愈念愈歡喜、愈念愈快樂,嘗到法味了凡是念佛念得沒有歡喜心,念得很辛苦,那都是不如法,都有障礙,心地不清淨,還有妄想、還有雜念,才會產生這個現象。如果念佛的心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決定是歡喜,入這個境界欲罷不能,你叫他不吃飯,行,你叫他不睡覺也行,你叫他不念佛,不行。人在這個境界當中,他怎麼會不往生?肯定往生,而且肯定品位很高。「聲聲喚醒自己」,這個自己是真我,不是肉身的我,是我們的靈性。「念念不離本尊」,本尊是阿彌陀佛,自己跟阿彌陀佛融成一體了,確確實實契入「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彌陀是我本覺;念佛方名始覺
◇無量光壽,是我本覺。起心念佛,方名始覺
◇無量光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的本覺
◇我現在發心念佛,開始覺悟了
◈托彼依正,顯我自心
◇彼是極樂,依是報土、正是報身
◇依阿彌陀佛報身、報土,顯我自心:這是生實報莊嚴土
◈始本不離,直趨覺路
◇始覺就是本覺,本覺就是始覺:事上有始、本;理上只有一個覺
◇覺路:無上菩提,妙覺佛果
◈暫爾相違,便墮無明
◇極其短暫念頭錯了,你就迷了
◇念念不相違背,自己跟彌陀、極樂決定是一體,決定是念念相應
◈不起貪瞋痴慢佔有控制:真相應
◇念念相應怎麼修?世間一切萬法,知道相有性空、事有理無
◇無論什麼境界,絕對不會起貪瞋痴慢、佔有控制:這就是你真放下了、你真相應
◇對世間還有分別、少少的執著:就迷了

  「又云:無量光壽,是我本覺」,無量光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的本覺。「起心念佛,方名始覺」,我現在發心念佛,我開始覺悟了。「托彼依正,顯我自心」,彼是極樂世界,依就是報土,正就是報身,依阿彌陀佛報身,依阿彌陀佛的報土,顯我自心。這是生哪裡?這是生實報莊嚴土。「始本不離,直趨覺路」,始覺就是本覺,本覺就是始覺,事上有始本理上只有一個覺。這個覺是性德,性德當中的第一德。直趨覺路,這個覺路,無上菩提,妙覺佛果。「暫爾相違,便墮無明」,暫爾是極其短暫,念頭錯了,相違背,無明就是迷,你就迷了。所以,念念不相違背。念念不相違背,自己跟彌陀、跟極樂世界決定是一體,決定是念念相應念念相應怎麼修?對這個世間一切萬法,知道相有性空、事有理無。所以,無論什麼境界,絕對不會起貪瞋痴慢,絕對不會有念頭想佔有、想控制這就是什麼?你真放下了,你真相應。如果對這個世間還有分別,有少少的執著,我們就迷了

◈普賢十願相應,就跟極樂依正相應
◇在這個世間要用什麼心態來修行?就是普賢十願
◇淨宗確確實實是修普賢行:普賢十願相應,就跟極樂依正相應
◈在一切人事物裡修清淨平等覺
◇把心量拓開,沒有自己;禮敬諸佛:一切眾生是諸佛
◇用真誠恭敬心對人事物,這叫禮敬
◇在一切人事物裡修清淨平等覺
◇一念不生是清淨心;起一念貪愛,心就不清淨
◇起一念我、人,你就有分別,就不平等
◇起一個念頭就是妄想,就不覺了
◈平等覺沒有;只有清淨:就能往生
◇清淨平等覺是我們修行的標準
◇清淨平等覺就是真心,清淨平等覺統統現前,你就是法身菩薩
◇做不到;只要有一個就行,有清淨
◇平等沒有,覺也沒有;我只做到清淨:就能往生
◇清淨心裡頭沒有雜念;有妄想雜念,就不清淨了

  所以在這個世間要用什麼心態來修行?就是普賢菩薩的十願淨宗確確實實是修普賢行,本經第二品「德遵普賢」,普賢這個十願相應,就跟極樂世界依正相應。第一個,要把心量拓開,沒有自己,禮敬諸佛。誰是諸佛?一切眾生是諸佛,樹木花草是諸佛,山河大地是諸佛,沒有一樣不是諸佛。我們用真誠恭敬心對人、對事、對物,這叫禮敬在一切人事物裡修什麼?修清淨平等覺。我們是不是清淨心對大眾?一念不生是清淨心,起一念貪愛就錯了,心就不清淨;起一念我、人,你就有分別,分別就不平等,平等裡頭沒有分別;起一個念頭就是妄想,妄想就不覺了。所以清淨平等覺是我們修行的標準清淨平等覺就是真心,清淨平等覺統統現前,你就是法身菩薩。我們做不到,做不到,行,只要有一個就行,有清淨平等我還沒有,覺也沒有,我只做到清淨,行,就能往生清淨心裡頭沒有雜念,有妄想、有雜念,就不清淨了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四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37-0341




又《淨修捷要》讚念佛法門云:「

六字統攝萬法,
一門即是普門。

全事即理,全妄歸真。
全性起修,全修在性。

廣學原為深入,
專修即是總持。

聲聲喚醒自己,
念念不離本尊。」

又云:「

無量光壽,是我本覺。
起心念佛,方名始覺。

托彼依正,顯我自心。

始本不離,直趨覺路。
暫爾相違,便墮無明。」

◎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