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說法度眾生,是即無能報佛恩|轉相教化是無量無邊的功德|說,一定要修:不能依教奉行,那就難了|讀誦非常重要;演說非常重要:讀誦自利;演說利他|六道眾生皆我父母,誓願救度,是為大孝|淨空老法師
◈轉相教化是無量無邊的功德
◇於諸親友轉相教語,則為利他
◇我們除了自利之外,要記住,佛度有緣人,我們把淨土法門、把這部經介紹給別人
◇他要接受了,信願持名,往生到極樂,就決定成佛,誰度他的?你度了他
◇度一個人成佛,這個功德太大太大了!你還能不往生嗎?肯定往生:他報恩,到你臨命終,他跟著佛一道來接引你
◇轉相教化是無量無邊的功德
◇把最殊勝的淨土法門介紹給別人:他成功;我有保障
◇幫助人念佛往生,人愈多愈好
今天我們回到科題,「轉相教化」。請看經文:『尊卑,男女,眷屬,朋友。轉相教語,自相約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註解是黃念老老居士的。「轉相教語。於諸親友轉相教語,則為利他」。我們除了自利之外,要記住,佛度有緣人,我們把這個法門、把這部經介紹給別人,他要修成了、要接受了,信願持名,往生到極樂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決定成佛,誰度他的?你度了他。度一個人成佛,這個功德太大太大了!你還能不往生嗎?肯定往生。為什麼?他報恩,到你臨命終時,他跟著佛一道來接引你。他會告訴佛,我能到極樂世界全靠他,他把這個法門介紹給我,我才能到極樂世界。這就知道,轉相教化是無量無邊的功德。決定不能夠吝法,自己修這個法門,不肯告訴別人。把最殊勝的法門介紹給別人,他成功,我有保障。幫助人念佛往生,人愈多愈好,這利他。
◈若不說法度眾生,是即無能報佛恩
◇說,一定要修
◇通達經教;不能夠依教奉行:那就難了
◈讀誦非常重要;演說非常重要
◇經要常常念:能不能把《無量壽經》念一千遍?
◇同學當中有一位念了兩萬遍,她如果不退初心,願意往生極樂,必定得生
◇讀誦非常重要;演說非常重要:讀誦是自利;為人演說是利他
◇自他兩利,跟佛同心同願,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下面這一句也是經文,「若不說法度眾生,是即無能報佛恩」。這個我們要記住,歡喜說法。你說,一定要修,你自己通達經教,不能夠依教奉行,那就難了。選中這個法門,經要常常念。古大德教導我們讀書千遍,我們能不能把《無量壽經》從頭到尾念一千遍?我知道同學當中有一位,她念了兩萬遍。我問她,妳用多少時間?十年。難得,她如果是不退初心,就是說願意往生極樂世界,必定得生。所以讀誦非常重要,演說非常重要,讀誦是自利,為人演說是利他,自他兩利,跟佛同心同願,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自相約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
◇下復勸「自相約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
◈約檢,即當自端心、當自端身
◇「約檢」,猶言束斂,即「當自端心,當自端身」之義
◇佛的教誡不要忘記:時時刻刻記在心上,表現在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叫端
◇淨宗端心,就是心上有阿彌陀佛
◇身禮佛、口念佛、心想佛:三業精進,就是端心、端身
下面接著,「自相約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有這三句。「約檢,猶言束斂」,就是前面講的「當自端心,當自端身」,就這個意思。佛的教誡不要忘記,時時刻刻記在心上,時時刻刻表現在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叫端。端心,淨宗這個法門,端心就是心上有阿彌陀佛。身禮佛,口念佛,心想佛,三業精進,這就是端心、端身的意思。
(中略)
◈六道皆我父母,誓願救度,是為大孝
◇六道眾生皆我父母,誓願救度,是為大孝
◇這話不是比喻;你愈深入,你愈感到句句話都是真的
◈普令離苦得樂,乃菩薩之大行
◇以大悲故,普令離苦。以大慈故,悉令得樂。是乃菩薩之大行,亦即「歡樂慈孝」之實義
◈為能轉相教語,先以四攝攝受眾生
◇再者,為能「轉相教語」故,必先以四攝,攝受眾生,(四攝者,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故「歡樂慈孝」亦寓四攝義也
❖布施
◇物質生活要照顧關心到,財布施
◇最重要的是法布施
❖愛語
◇愛語是真正關心,幫助他離苦得樂
❖利行
◇我們心行,決定對他有好處、有利益
❖同事
◇我們共同幹的事業:傳佛教法,教化眾生,同歸淨土
◈到極樂阿彌陀佛老師會下肯定成佛
◇到極樂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老師,在老師會下肯定成佛,我們的功德大圓滿
◇娑婆苦,障難多,不容易;極樂世界無量壽,早遲都是圓滿成就
◇希望同學們決定不能放棄,這才真正叫離苦得樂
末後我們來看念老這幾句話,「六道眾生皆我父母,誓願救度,是為大孝」。我們要不要學?我們有沒有看六道眾生像看父母一樣,誓願救度。這話是比喻,不是比喻,是真的,一點都沒錯,你慢慢去想,你愈深入,你愈感到句句話,字字句句都是真的。「以大慈故,悉令得樂。是乃菩薩之大行,亦即歡樂慈孝之實義。再者,為能轉相教語」,這是佛對我們的教誨,「必先以四攝,攝受眾生」。四攝法這括弧裡頭有,布施,對於物質生活要常常照顧到,要關心到,財布施。最重要的是法布施,財法都要布施,常常布施,好!四攝,攝受眾生,第二個愛語,愛語是真正關心,幫助他離苦得樂。利行,行是我們自己心行,決定對他有好處,對他有利益,叫利行。同事,我們共同幹的事業,哪一樁事?傳佛的教法,教化眾生,同歸淨土,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老師,在老師會下肯定成佛,我們的功德大圓滿。大圓滿不在這個地方,娑婆苦,障難多,不容易,到極樂世界無量壽,早遲都是圓滿成就,這就對了。希望同學們決定不能放棄,這才真正叫離苦得樂。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三六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36
壬三、轉相教化
【尊卑。男女。眷屬。朋友。轉相教語。自相約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
「轉相教語」。
於諸親友「轉相教語」,則為利他。
「若不說法度眾生,是即無能報佛恩」也。
下復勸「自相約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
「約檢」,猶言束斂,即「當自端心,當自端身」之義。
「和順義理」者,謂言行舉止悉皆和於義而順於理。
和於義,動止咸宜。
順於理,自然中節。
又
「歡」者歡喜。
諸經之末多云「皆大歡喜」。
「樂」者安樂。
「慈孝」,俗云上慈下孝。
如經云:「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是為大慈。
六道眾生皆我父母,誓願救度,是為大孝。
以大悲故,普令離苦。
以大慈故,悉令得樂。
是乃菩薩之大行,亦即「歡樂慈孝」之實義。
再者,
為能「轉相教語」故,必先以四攝,攝受眾生,(四攝者,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故「歡樂慈孝」亦寓四攝義也。
◎ 如貧得寶第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