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7日 星期五

我有心求菩提之法、之果:這都是法執,妄想分別執著,這是錯的|要不要求佛法?要求,要親近好的老師|了了識知理體無求|知道它是假的;我還用這些假名假相來修大菩提心|淨空老法師

 


我有心求菩提之法、之果:這都是法執,妄想分別執著,這是錯的|要不要求佛法?要求,要親近好的老師|了了識知理體無求|知道它是假的;我還用這些假名假相來修大菩提心|淨空老法師


◈有心去求就是錯的
◇求菩提之法,求菩提之果,這都是法執,妄想、分別、執著
◇行者雖知修行往求,了了識知理體無求,仍不壞假名,是故備修萬行,故能感也
◇要不要求佛法?要求,要親近好的老師
◇很明瞭自性本體上沒有求:它與本體不相應
◇知道它是假的,我還用這些假名假相來修大菩提心

  如果有心去求就是錯的,我有心去求菩提,這個地方主要說這句話,求菩提之法,求菩提之果,這都是法執,妄想、分別、執著,你落在這裡頭去了,這是錯的。底下這段說,「今謂行者雖知修行往求」,要不要求佛法?要求,要親近好的老師,真正善知識要跟他求法。但是,這句重要,「了了」,了了是很明瞭,認識、知道「理體無求」,自性本體上沒有求,它與本體不相應。所以怎麼樣?「仍不壞假名」,假名假相,知道它是假的,我還用這些假名假相來修大菩提心,這就對了。「是故備修萬行,故能感也」,感應道交,諸佛菩薩現身,現化身來幫助你。

(中略)

◈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被縛
◇一個人說他見般若了,這人沒見
◇般若沒有現象,你怎麼見到?你被煩惱纏縛住了
◇般若是個假名,你以為真有一個東西
◇般若有沒有?真有
◇般若是智慧。智慧在自性裡面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無量智慧、德能、相好
◇圓滿具足在極樂世界
◇你到極樂世界,你就見到本自具足,是自性般若裡頭變現出來的,不是外來的,外面沒有法
◇在極樂世界,你六根所接觸的境界全是般若
◇諸佛剎土裡頭,你要說你見般若,人家聽了笑笑,知道你淺學
◇你被煩惱纏縛,你誤會以為你見般若

  「是故《大智度論》云: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被縛」,纏縛住了。一個人說他見般若了,這人見沒見?沒見般若沒有現象,你怎麼見到?它不是物質現象,眼見不到;它不是心理現象,第六意識想不到,所以你被煩惱纏縛住了般若是個假名,是個名詞,你以為真有一個東西。佛告訴我們般若有沒有?真有般若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智慧。智慧在哪裡?在自性裡面。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無量智慧(就是般若),具足無量的德能,具足無量相好。換句話說,本自具足、圓滿具足在哪裡?就是極樂世界你到極樂世界,你就見到本自具足,是自性般若裡頭變現出來的,不是外來的,外面沒有法。所以大乘教裡常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法是心現的,是識變的。在極樂世界,你六根所接觸的境界全是般若,無一不是般若,就是經上說無非般若,沒有一樣不是。在諸佛剎土裡頭,你要說你見般若,人家聽了笑笑,知道你淺學,你還沒入門,你還被纏縛。纏縛是煩惱,你被煩惱纏縛,你誤會以為你見般若,讀了幾部般若的經典,以為你見般若,這錯了。「若不見般若,是亦為被縛」。你說沒有見般若,也是被煩惱纏縛住了。

◈修般若而不見般若,見到體了
◇他說見、不見,都是真正般若波羅蜜現前,怎麼說都對:不著相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耳聽清楚,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叫真解脫、真見般若
◇有見般若、解脫這個念頭,都沒有見,都不是真的,你還沒入門
◇沒有見到的人說見、不見,真的沒見到

  「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解脫。若不見般若,是亦為解脫。」另外一個人他不見般若,修般若而不見般若,見到體了他說見、他說不見都是真正般若波羅蜜現前,怎麼說都對,為什麼?不著相。記住一個總原則,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得清楚,耳聽得清楚,鼻嗅得清楚,身覺觸得清楚,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真解脫,這叫真見般若如果有見般若這個念頭,有解脫這個念頭,都沒有見,都不是真的,你還沒入門,你還沒見到。見到的人說見、說不見,都是一樣的;沒有見到的人說見、說不見,真的沒見到

◈不行而行,即無求而求
◇不離四句者為縛;離四句者為解
◇求菩提但能如此修行,即是不行而行
◇不行而行者,不違二諦大道理
雖知理體無求,菩提無得,仍備修萬行,以感菩提
◇妙契中道,故能相感而相契
◈我們用有相的心,能往生
◇念佛人求生淨土:用有心的心去求著相了;用無心的心去求也著相了
◇帶業往生:帶著這個虛妄有求的心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妄就變成真了
◇所以這個法門叫易行道
◇用有相去求,修其他八萬四千法門進不去

  下面是龍樹菩薩解釋這個話說,「是中不離四句者為縛,離四句者為解」。「今祈(求也)菩提但能如此修行,即是不行而行不行而行者,不違二諦大道理也。」這下面有個解釋,什麼叫「不行而行,即無求而求」,求而無求。「雖知理體無求,菩提無得,仍備修萬行,以感菩提妙契中道,故能相感而相契也。」這把真實的意思說出來了。那我們今天回過頭來就要問,我們念佛人想求生淨土,是用有求的心去求,還是用無求的心去求?用有心的心去求,著相了,用無心的心去求也著相了,你怎麼辦?這個地方要沒搞清楚,雖念佛不能往生,損失可大了。我們用什麼心?我們用有相的心。能不能往生?能往生。為什麼?這個法門叫帶業往生,我們可以帶著我們這個虛妄有求的心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就轉變,這個妄就變成真了,是在極樂世界轉變的,不是在我們這個世界轉變的。所以這個法門叫易行道,就在此地。你用有相去求,修其他八萬四千法門進不去,有障礙;無相呢?執著無相,也進不去必須把執著放下,有相、無相都不要緊,不要去理它,這就對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一二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12




行人若作相以求,
意存
菩提之果,
與求菩提之法,

此均是法執,即是作相。自離於理體之實際,
故云「不當理實」。


此人則遠離於菩提也。




今謂
行者雖知修行往求,了了識知理體無求,仍不壞假名,
是故備修萬行,故能感也。


是故《大智度論》云:『

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被縛。若不見般若,是亦為被縛。
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解脫。若不見般若,是亦為解脫。』


龍樹菩薩釋曰:『
是中
不離四句者為縛。
離四句者為解。』」


今祈(求也)菩提。但能如此修行,即是不行而行,

不行而行者,不違二諦大道理也。」


釋曰:

不行而行,即無求而求。


雖知
理體無求,菩提無得,

備修萬行,以感菩提,

妙契中道,故能相感而相契也。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