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6日 星期一

只是兩種狀況:一種是覺;一種是迷|覺只有佛陀;跟覺很接近是法身菩薩;權教以下都不覺|日常生活當中一切處、一切時未曾失去覺照,才管用|念佛人二十四小時念念心中有阿彌陀佛,覺|阿彌陀佛忘掉,就迷了|淨空老法師

 


只是兩種狀況:一種是覺;一種是迷|覺只有佛陀;跟覺很接近是法身菩薩;權教以下都不覺|日常生活當中一切處、一切時未曾失去覺照,才管用|念佛人二十四小時念念心中有阿彌陀佛,覺|阿彌陀佛忘掉,就迷了|淨空老法師


◈大乘教頭一堂課:知有、知無
◇教我們認識: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知有,有是假有;無,也不是真的無
◇有無都是我們迷失了自性,產生的一個幻覺
◇這個幻覺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
◇執著就錯了;不執著就對了
◇現相別執著它有;不現相不執著它無
◇心要清淨:心本來是清淨的
◇真心裡面沒有生滅的現象,沒有前念滅後念生:這是阿賴耶的現象
◇空、有都不可以執著
◇萬法是一體
◇說佛你執著有個佛,錯了;說眾生你執著有個眾生,也錯了
◇一切法都不能執著,你會得三昧、會開悟
◇有分別、執著,三昧、開悟你沒分,你永遠是六道輪迴眾生

  所以大乘教頭一堂課,就是教我們認識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前面所說的知有、知無,大乘教裡這最重要,知有,有是假有,不是真有,無也不是真的無有無都是我們自己迷失了自性,迷失了真心,產生的一個幻覺這個幻覺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你真正了解,為什麼?都不可以執著,執著就錯了,不執著就沒事,就對了。所以現相別執著它有,不現相不能執著它無,心要怎麼樣?心要清淨。心本來是清淨的,清淨是沒有染污,知道真心裡面沒有生滅的現象,也就是沒有前念滅後念生,這是阿賴耶的現象,妄心,不是真心。不能執著,空、有都不可以執著。所以萬法是一體。說佛,你執著有個佛,錯了;說眾生,你執著有個眾生,也錯了。給你說一切法都不能執著,你就會覺悟,你會得三昧,你會開悟有分別,有執著,三昧跟開悟做不到,你沒分,你永遠是六道輪迴裡頭一個眾生

◈輪迴苦不堪言
◇你快樂嗎?你幸福嗎?你心安嗎?你事實真相明白了嗎?全都沒有:苦難眾生
◇我們一生當中只有兩個字:一個苦,一個難
◇你說幸福、美滿,那是幻相
◇今天這個世界,確確實實貴而不安、富而不樂
◇不安,惡業,有恐懼;不樂,苦
◈有是假有、空是真空:不可得
◇真空遍一切處、遍一切時,它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起心動念
◈只是兩種狀況:一種是覺;一種是迷
◇覺只有佛陀;跟覺很接近是法身菩薩;權教以下都不覺
◇日常生活當中一切處、一切時未曾失去覺照,才管用
◇念佛人二十四小時念念心中有阿彌陀佛,覺;阿彌陀佛忘掉,就迷了
◇佛號為什麼會斷?習氣、煩惱
◇生生世世養成習慣了,胡思亂想:不該想的佔多數;該想的少分
◇一天二十四個小時,能有一個小時想你該想的,你就會有大成就

  輪迴苦不堪言,不要說六道,說我們現前,我們今天得人身,六道裡的人道,我問你,你快樂嗎?你幸福嗎?你心安嗎?你事實真相明白了嗎?全都沒有。那是什麼?苦難眾生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只有兩個字,一個苦,一個難,這是真的。你說幸福,你說美滿,那是幻相、假相。今天這個世界,確確實實貴而不安,富而不樂不安,惡業,有恐懼;不樂,苦。這是現實的狀況,是我們現前感受到的。佛教給我們,有是假有,不可得;空是真空,也不可得真空遍一切處、遍一切時,它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起心動念。佛告訴我們,目前只是兩種狀況,一種是覺,一種是迷覺只有佛陀,跟覺很接近的是法身菩薩,權教以下都不覺,不覺有淺深差別不同而已。沒有這些概念,這概念而且還要相當深度,為什麼?你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切處、一切時未曾失去覺照,才管用。念佛人也不例外,念佛人從早到晚二十四小時,念念心中有阿彌陀佛,覺!阿彌陀佛忘掉,就迷了,就失掉。怎麼辦?趕快找回來,佛號繼續不斷。為什麼會斷?習氣、煩惱。習氣煩惱不是一生一世的,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生生世世養成習慣了。這個習慣就是雜念,胡思亂想,不該想的有,該想的也有,總而言之,不該想的佔多數,該想的少分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如果能有一個小時想你該想的,你就會有大成就,其他的二十三個小時是妄想,這起作用。

◇諸佛如來,完全是正覺,一個妄想都沒有
◇法身菩薩可能還有幾個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地位愈高愈輕
◇除了習氣之外,其他的真放下了。所以他們住一真法界
◇極樂世界、華藏世界、密嚴淨土是一真法界
◇這些原理原則我們要有深深的認識;認識淺了不管用
◈要深覺不是淺覺
◇有深信就有深刻的認知

  至於諸佛如來,完全是正覺,沒有妄想,一個妄想都沒有法身菩薩可能還有幾個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法身菩薩有四十一個等級,這四十一個等級就是說他煩惱習氣輕重不一樣,地位愈高愈輕,地位愈下面的煩惱習氣重,但是他們除了習氣之外,其他的真放下了。所以他們住一真法界,他不住十法界,住一真法界。在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華藏世界也是一真法界,密宗的密嚴淨土也是法身菩薩所修行的處所,名稱不一樣,實際上沒有兩樣。這些原理原則我們要知道,要有深深的認識,認識淺了不管用有深信就有深刻的認知

◇深心前面是覺
◇覺要管用要深心,深信心

  菩提心上講的深心,前面是覺覺要管用要深心,深信心要深覺不是淺覺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一二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