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

念佛與無住生心相應:不但是般若,是最深的般若|除一句佛號之外,二六時中沒有一個妄念,就是無住|一句佛號,朗然明白,相續不斷,即是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圓教初住以上的境界;念佛人當下就相契合|淨空老法師

 


念佛與無住生心相應:不但是般若,是最深的般若|除一句佛號之外,二六時中沒有一個妄念,就是無住|一句佛號,朗然明白,相續不斷,即是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圓教初住以上的境界;念佛人當下就相契合|淨空老法師


◈持名即是甚深般若
◇很多人誤會淨土宗修念佛法門沒有般若
◇以為淨土頂多得一點定,沒有慧
◇不曉得這句佛號裡面有甚深的般若智慧
◇《金剛經》跟《心經》是大本、小本,都是般若綱要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一句實實在在也非常之重要
◇念佛,與無住生心恰恰相應:不但是般若,是最深的般若法門
◈念得純熟,萬緣齊放,能所頓空
◇念得純熟,萬緣齊放,能所頓空,即是無住
◇念佛這也是個祕訣:一定要放下萬緣
◇不要分別執著、牽掛煩惱,用清淨心來念佛號就會相應
◇念佛最忌諱的是夾雜
◇有妄想分別執著是夾雜;有牽掛煩惱更是夾雜
◇不夾雜,個個念佛功夫就得力了: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念佛不相應,統統是夾雜
◇常常提醒自己,功夫綿綿密密,除一句佛號之外,二六時中沒有一個妄念,這就是無住

  「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因為有很多人誤會淨土宗修念佛法門沒有般若,所以對這個法門輕視、小看了,以為這個法門頂多不過有一點小定而已,一句佛號念到妄念不生,得一點定,沒有慧,這是很多人有這樣的誤會。他不曉得這句佛號裡面有甚深的般若智慧。「念得純熟,萬緣齊放,能所頓空,即是無住。」我們講般若,大概一般人總是忘不了《金剛經》,《金剛經》是整個般若部的精華,般若部的綱要。更簡單的就是《心經》,稍微詳細一點就是《金剛經》,《金剛經》跟《心經》可以說是一不是二,一個說得詳細,一個說得簡單。如果像蓮池大師稱《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的關係大本、小本,我們也可以稱《金剛經》跟《心經》是大本、小本,都是般若綱要。《金剛經》裡面尤其是人所皆知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因為中國禪宗六祖在這一句裡面開悟的。而這一句實實在在也非常之重要,我們念佛,與這個無住生心恰恰它就相應。相應,怎麼不是般若?不但是般若,是最深的般若法門。「念得純熟,萬緣齊放」,實在講,念佛這也是個祕訣,一定要放下萬緣,也就是心裡面妄念要捨掉,不要分別、不要執著、不要有牽掛、不要有煩惱,用一個清淨心來念這個佛號就會相應了。我們念佛人最怕夾雜有妄想是夾雜,有分別也是夾雜,有執著還是夾雜,有牽掛、有煩惱更是夾雜。你看覺明妙行菩薩跟大家講的開示,念佛最忌諱的是夾雜不夾雜,念佛功夫就得力了,個個人得力了,真的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所以念佛不相應,統統是夾雜。這是我們一定要認識得清楚,也就是講的萬緣齊放,能所頓空。我們常常能夠提醒自己,功夫綿綿密密,除一句佛號之外,二六時中沒有一個妄念,這就是無住

◈一句佛號,朗然明白,相續不斷
◇一句佛號,朗然明白,相續不斷,即是生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要到圓初住才能證得;念佛人當下就相契合
◈句句是佛知見;念念放般若光
◇故暗合道妙,句句是佛知見,念念放般若光,念佛號即是念實相也
◇句句是佛知見:跟《法華經》相應,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念念放般若光:與《大般若經》相應
◇這句佛號:千經萬論處處指歸
◈念佛號即是念實相
◇很多人說念佛他不願意念;念實相,沒有一個人不願意
◇念實相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誰不要?
◇念這一句佛號就是念實相、念真心、念本性、念宇宙萬有的本體

  「於此之時,一句佛號,朗然明白,相續不斷,即是生心。」所以《金剛經》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是大徹大悟,破無明、見本性的境界,圓教初住、別教初地以上的境界。你看念佛人,念念與這個境界相應。他們要到圓初住才能證得,哪裡曉得念佛人當下就相契合?這個難,真正之難。「故暗合道妙,句句是佛知見。」這句話是跟《法華經》相應,《法華經》裡面所說的,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念念放般若光」,這與《大般若經》相應。所以這句佛號,古德講千經萬論處處指歸,確實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說的。「念佛號即是念實相也」,這句話真正不容易,要不是真正契入這個境界說不出來。很多人念佛他不願意念,你說「念實相」沒有一個人不願意念實相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誰不要?哪裡知道念這一句佛號就是念實相,就是念自己的真心,就是念自己的本性,就是念宇宙萬有的本體,太難得了。

無量壽經玄義—徑中徑又徑,初步即到家 第十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21-0010




六、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
念得純熟,萬緣齊放,能所頓空,即是無住。
於此之時,一句佛號,朗然明白,相續不斷,即是生心。
故暗合道妙,句句是佛知見,念念放般若光,念佛號即是念實相也。

◎ 四、方便力用



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

念佛怎麼不是般若?|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南無阿彌陀佛!|《金剛經》說了一大堆;淨土四個字「阿彌陀佛」,兩大問題都解決了|句句是佛知見,念念放般若光,念佛號即是念實相|淨空老法師

 


念佛怎麼不是般若?|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南無阿彌陀佛!|《金剛經》說了一大堆;淨土四個字「阿彌陀佛」,兩大問題都解決了|句句是佛知見,念念放般若光,念佛號即是念實相|淨空老法師


◈念得純熟,萬緣齊放,能所頓空
◇念得純熟,萬緣齊放,能所頓空,即是無住

  【念得純熟,萬緣齊放,能所頓空,即是無住。】

◇純熟就是:不夾雜、不間斷、不懷疑
◇萬緣齊放
◇佛號為什麼不純熟:心裡還有牽掛、放不下的
◇想念到純熟,必須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心真正清淨,沒有牽掛
◇沒辦法放下,就是沒辦法離開六道輪迴
◇一切牽腸掛肚的事情,統統是六道輪迴的業障

  我們講般若,總是講《金剛經》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大師在這一句開悟的。佛號要念得純熟,純熟就是不夾雜、不間斷、不懷疑萬緣齊放,這句話非常重要,你的佛號為什麼念得不純熟?你心裡頭還有牽掛,還有放不下的,所以你的佛號就不能純熟。因此,我們要想念到純熟,必須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心真正清淨,沒有掛礙,沒有牽掛。這樁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每個人都有不少牽腸掛肚的事情,都有沒有辦法放下的事情。可是你要覺悟,你這個沒有辦法放下,就是沒有辦法離開六道輪迴。為什麼?所有一切牽腸掛肚的事情,統統是六道輪迴的業障。你能把這些東西捨掉,你就超越六道輪迴。

◇想到這是六道輪迴:沒有一樣放不下
◇放不下就還是要輪轉,搞六道輪迴、三惡道
◇把事實環境看得清楚明白,你才會真正放下
◇這一放下,身心自在,就是無住了
◈一句佛號,朗然明白,相續不斷
◇這個時候一句佛號清楚明白,這是生心

  所以問題你要是真正想通了,這是六道輪迴,要不要放下?想到這是六道輪迴,真的就要把它放下,沒有一樣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就還是要輪轉,還是搞六道輪迴,還是要搞三惡道。大家把這個事實環境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才會真正放下這一放下,身心自在,就是無住了這個時候一句佛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底下講的:

◇一句佛號,朗然明白,相續不斷,即是生心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故暗合道妙,句句是佛知見,念念放般若光,念佛號即是念實相也

  【於此之時,一句佛號,朗然明白,相續不斷,即是生心故暗合道妙,句句是佛知見,念念放般若光,念佛號即是念實相也。】

◇念佛與《金剛經》有什麼兩樣?
◇我的心要安住在哪裡?
◇妄想太多,用什麼方法把妄想降伏?

  你看念佛與《金剛經》有什麼兩樣?實在說,《金剛經》是須菩提尊者發起的。因為須菩提尊者看到釋迦牟尼佛日常生活當中充滿了智慧,他發現了,這一發現很歡喜,這才明知故問。這一問,希望佛說出來讓大家也曉得,把這個發現與同學們分享,須菩提是這個意思。這部經上,須菩提提出兩個問題,釋迦牟尼佛講這個經就是解答兩個問題。須菩提尊者請教佛陀,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就這兩大問題。第一個問題,我們的心要安住在哪裡?這的確也是個大問題。在我們中國,達摩祖師到中國來的時候,慧可就是這個問題不能解決,求達摩祖師給他安心,心不安,求達摩祖師給他安心。實在講,就是《金剛經》上問的,我的心要安住在哪裡?第二個問題,云何降伏其心?那個心是妄想、妄念。妄想太多,用什麼方法把妄想降伏,把它消滅掉

◇《金剛經》就解答這兩個問題的
◇如果《金剛經》念那麼多遍,心還是不安,妄想還是那麼多:《金剛經》這服藥對你沒效,不契機

  問了兩個問題,釋迦牟尼佛解答這兩個問題,就說出了一部《金剛經》,《金剛經》就解答這兩個問題的。我相信諸位同修都念過《金剛經》,這兩個問題你們得到解決了沒有?你們的心有沒有一個妥當的地方安住?你們的妄想有沒有辦法降伏住?如果《金剛經》念那麼多遍,心還是不安,妄想還是那麼多,那就證明《金剛經》這服藥對你沒效,你服了這服藥沒有用處,病沒有起色。換句話說,《金剛經》這個法門對你不契機,這是我們要明瞭的。

◈念佛怎麼不是般若?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南無阿彌陀佛
◇心住在阿彌陀佛上就行了
◇阿彌陀佛就把妄念降伏住了,取而代之
◇《金剛經》說了一大堆;淨土四個字「阿彌陀佛」,兩大問題都解決了
◇淨土住真實慧:念佛怎麼不是般若?
◇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真正不可思議
◇別人小看了,不懂,愚痴:不知道這句佛號的功德、利益

  實在講,如果須菩提尊者要在無量壽會裡面提出這個問題,我想釋迦牟尼佛答覆他就很妙了。應云何住?南無阿彌陀佛!你那個心住在阿彌陀佛上就行了,再妥當也沒有了。云何降伏其心?南無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就把妄念降伏住了,取而代之。你想想看《金剛經》說了那麼一大堆,在淨土裡四個字「阿彌陀佛」就解決了,兩大問題都解決了。淨土殊勝,淨土就是真實智慧,前面講了,「住真實慧」,念佛怎麼不是般若?所以要曉得,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真正不可思議別人小看了我們,他不懂,愚痴,不知道這句佛號的功德、利益

無量壽經玄義 第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04-0008




六、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
念得純熟,萬緣齊放,能所頓空,即是無住。
於此之時,一句佛號,朗然明白,相續不斷,即是生心。
故暗合道妙,句句是佛知見,念念放般若光,念佛號即是念實相也。

◎ 四、方便力用



2023年10月29日 星期日

誰說淨宗不是般若?|無住生心,都在一句佛號當中|一句佛號,是禪、密、般若、方等、法相、三聚淨戒,樣樣都不缺|世出世間一切法都在這一句名號當中,念這句名號統統念到|淨空老法師

 


誰說淨宗不是般若?|無住生心,都在一句佛號當中|一句佛號,是禪、密、般若、方等、法相、三聚淨戒,樣樣都不缺|世出世間一切法都在這一句名號當中,念這句名號統統念到|淨空老法師


◈世出世法都在一句名號當中
◇無住生心,都在一句佛號當中
◇誰說淨宗不是般若?
◇一句佛號,是禪、密、般若、方等、法相、三聚淨戒,樣樣都不缺
◇世出世間一切法都在這一句名號當中,念這句名號統統念到

  前面我們學過《金剛經》上的精華,「無住生心」,都在這一句佛號當中誰說淨宗不是般若?淨宗把禪教、顯密全融攝在其中,就一句佛號。一句佛號是禪、是密、是般若、是方等、是法相、是三聚淨戒,樣樣都不缺世出世間一切法都在這一句名號當中,念這句名號統統念到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18



2023年10月28日 星期六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這一生所受吉凶禍福、貧富貴賤:都是自己念頭生的;與外面境界、人毫不相干|問題不在外;反過頭來反省|決定在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上找到原因|淨空老法師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這一生所受吉凶禍福、貧富貴賤:都是自己念頭生的;與外面境界、人毫不相干|問題不在外;反過頭來反省|決定在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上找到原因|淨空老法師


◈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真實智慧明心;無為法身見性
◇明心,般若智慧現前;見性,無為法身現前
◈無為而無所不為
◇能生萬法就是無所不為
◇遇到緣無所不為;沒有緣無為
◇無為是真性;有為是真應
◈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
◇應化身通十法界

  「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真實智慧明心,無為法身見性,禪宗裡頭有一句話,明心見性,明心,般若智慧現前,見性,無為法身現前無為而無所不為,無所不為什麼意思?能生萬法就是無所不為,遇到緣無所不為,沒有緣無為無為是真性,有為是真應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應是什麼身?應身、化身,叫應化身,應化身通十法界,換句話說,十法界六道裡面的眾生有一念求佛的心,佛知道,馬上就應了。

◇這種應就像水實驗那種應
◇我們起心動念:別人不知道;水知道
◇水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它這個反應就是感應,自然的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我們這一生所受吉凶禍福、貧富貴賤:都是自己念頭生的;與外面境界、人毫不相干
◇問題不在外;反過頭來反省
◇決定在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上找到原因
◇把不善的改掉;把善的加強

  這種應就像日本江本博士水實驗那種應,道理跟這個相似。我們起心動念別人不知道,水知道,我們面對著水起個念頭,不說,站在我旁邊的人都不知道,水知道。我起個善念,結晶非常美,我起個惡念,結晶非常難看。你要知道,水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它這個反應就是感應,自然的。這個證明意義非常之深,這個證明告訴我們,我們這一生在這個世間所受的吉凶禍福、貧富貴賤,都是從自己念頭生的,與外面境界、與外面人毫不相干。所以中國古聖先賢告訴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你出了問題,問題不在外,反過頭來反省決定在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上找到原因。如果把不善的改掉,把善的加強,你這一生生活清淨美滿,你的事業一帆風順,如果遇到淨土法門,你來生必定成佛。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15




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五

眾生無邊誓願度:因為是一體|頭一個要修養德能:斷煩惱|斷了煩惱才能學法門|其實斷了煩惱不要學法門:全會了,自然就通了|我們現在學法門,是為了斷煩惱|一門能斷;太多了斷不了|斷煩惱:恢復清淨平等覺|淨空老法師

 


眾生無邊誓願度:因為是一體|頭一個要修養德能:斷煩惱|斷了煩惱才能學法門|其實斷了煩惱不要學法門:全會了,自然就通了|我們現在學法門,是為了斷煩惱|一門能斷;太多了斷不了|斷煩惱:恢復清淨平等覺|淨空老法師


◈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專修一門你就能得到這個結果
◇我們所犯的毛病:沒有一生專攻一門
◇「我不學怎麼會」,一定要廣學多聞?
◈眾生無邊誓願度
◇因為是一體:每一個細胞都要為所有細胞服務

  佛法教學的理念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這一生是不是專修一門,專修一門你就能得到這個結果我們所犯的毛病,沒有一生專攻一門,年輕時候我們受這個時代的影響,這個時代是科學文明的時代,科學在這個地球上四百年,哪一個人不受影響,肯定受影響。影響最大的是什麼?不相信一門深入,我不學怎麼會,一定要廣學多聞,何況佛經上四弘誓願,「法門無量誓願學」,佛也教我們廣學。佛說得沒錯,我們解釋錯誤,解讀錯誤了。你看四弘誓願四句,第一句「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什麼?發願,發什麼願?度眾生的願,好,這個願,這個願是一條道路,也就是說全心全意為眾生服務,不就這個意思嗎?一切眾生,為什麼為他服務?因為是一體,就有這個義務要為他服務

◈煩惱無盡誓願斷
◇沒有德能就不能服務:所以頭一個要修養德能,那就是斷煩惱
◇煩惱障礙智慧、德能
◇要把煩惱斷掉,然後才能夠廣學多聞
◈法門無量誓願學
◇煩惱沒斷怎麼可以學法門;斷了煩惱才能學法門
◇其實斷了煩惱不要學法門,全會了,自然就通了
◈佛道無上誓願成
◇然後成佛道,有能力度十地菩薩、等覺菩薩
◈學法門:斷煩惱,恢復清淨平等覺
◇我們現在學法門,是為了斷煩惱
◇一門能斷;太多了斷不了:太雜了
◇煩惱障礙清淨心、平等心
◇真心是清淨、平等
◇斷煩惱的目的是恢復我們的清淨平等覺
◇真正清淨平等自然就覺,其義自見:見到無量智慧、德能、相好

  好比我們身上,這個身體是細胞組成的,科學家告訴我們,人體大概由六十兆個細胞組成的,這六十兆個細胞一體,每一個細胞都要為所有細胞服務,就這個意思,這是發願。服務要有服務的智慧、能力,沒有德能就不能服務,所以頭一個要修養德能,那就是斷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障礙智慧、障礙德能要把煩惱斷掉,然後才能夠廣學多聞,下面這一條,「法門無量誓願學」。我們現在煩惱沒斷,沒斷怎麼可以學法門,要斷了煩惱才能學法門其實斷了煩惱不要學法門,法門全會了,他自然就通了,其義自見然後自己成佛道,有能力度十地菩薩,有能力度等覺菩薩。這麼個意思,不能解讀錯誤。我們現在學法門,學法門是什麼?是為了斷煩惱。斷煩惱只有一門能斷,太多了斷不了,太雜了煩惱障礙清淨心,煩惱障礙平等心真心是清淨、是平等,煩惱就是障礙你清淨、障礙你平等。斷煩惱的目的是恢復我們的清淨平等覺,真正清淨平等自然就覺,那個覺就是其義自見見到些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四弘誓願上全有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15



2023年10月26日 星期四

修行:把緣起的放下;性起就現前|極樂世界這麼好,怎麼來的?|法藏比丘五劫參觀考察:緣起的他不要;他要性起|依報是西方極樂;正報是阿彌陀佛、諸大菩薩:無一不是真實之際|這個世界能不去嗎?|淨空老法師

 


修行:把緣起的放下;性起就現前|極樂世界這麼好,怎麼來的?|法藏比丘五劫參觀考察:緣起的他不要;他要性起|依報是西方極樂;正報是阿彌陀佛、諸大菩薩:無一不是真實之際|這個世界能不去嗎?|淨空老法師


◈極樂世界這麼好,怎麼來的?
◇極樂世界無比殊勝莊嚴從哪來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來的
◇四十八願從哪來的?法藏比丘五劫修行感得的
◇知恩就會報恩;不知恩的人不知道報恩
◇法藏比丘用五劫的時間參觀考察,這個世界好的我要,不好的我不要

  極樂世界無比殊勝莊嚴從哪來的?從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來的四十八願從哪來的?法藏比丘五劫修行感得的,這要知道,為什麼?知恩就會報恩,不知恩的人不知道報恩。我們想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這麼好,怎麼來的法藏比丘五劫修行。這就是老師叫他參訪考察,用五劫的時間,將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他都去參觀考察,這個世界好的我要,不好的我不要

(中略)

◇緣起的他不要;他要性起
◇十法界、六道,妄心所變:是緣起的
◈性起與自性相應;緣起與阿賴耶相應
◇阿賴耶起心動念;末那執著;第六意識分別:這就是三大類煩惱的根
◇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阿賴耶,把這三種煩惱的根都拔掉了
◈這個世界能不去嗎?
◇往生到極樂,再不會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煩惱起現行
◇極樂世界修行沒有障礙、一帆風順,阿彌陀佛是好老師

  十方剎土十法界、六道,妄心所變,不是真心,這個他不要,就是說緣起的,十法界、六道是緣起的,他不要,他要性起性起與自性相應,緣起與阿賴耶相應。與阿賴耶相應什麼?阿賴耶起心動念,末那執著,第六意識分別,這就是三大類煩惱的根。無明從哪來的,塵沙從哪來的,見思從哪來的?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阿賴耶,把這三種煩惱的根都拔掉了。所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再不會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種煩惱起現行,沒有了,這個世界能不去嗎這個世界修行沒有障礙,一帆風順,阿彌陀佛是老師,好老師。所以這三種願心莊嚴要知道。

(中略)

◈當相即道,無非實相
◇本經所詮,直顯本心,全彰自性。當相即道,無非實相
◇當相即道:道,成佛之道
◇一切現象在修行人的心目當中無非實相,全是自性

  「本經所詮,直顯本心」,所詮就是解釋,詳細的解釋,直顯本心,「全彰自性。當相即道,無非實相」。這幾句是佛法的大乘裡面的倫理。當相即道,道,成佛之道。所以一切現象在修行人的心目當中無非實相,全是自性

◈實相無二,亦無不二
◇二與不二統統放下了
◇是故舉體作依作正,作法作報,作自作他
◇自性本體做我們的依報、正報:極樂如是;我們這個世界亦如是
◈修行:把緣起的放下;性起就現前
◇原本是性起的,跟極樂世界完全相同
◇麻煩是:阿賴耶——把性起變成了緣起,十法界、六道
◇十法界六道依正莊嚴:性起加上緣起
◇性起就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修成的,他自性變現出來的
◇他的自性跟我的自性是一個自性
◇他自性變現出來的就是我自性變現出來的,是一不是二

  蕅益大師《要解》裡說得好,「實相無二,亦無不二」。實相無二,無二就是一,二與不二統統放下了。「是故舉體作依作正」,就是這個自性的本體做我們的依報、做我們的正報極樂世界如是,我們這個世界亦如是。但是我們這個世界有麻煩,麻煩是什麼?阿賴耶,它會變,把性起的,原本是性起的,跟西方極樂世界完全相同,現在這個裡頭夾雜一個妄心,就是妄想,或者叫妄念,把性起變成了緣起,緣起就是十法界、就是六道,十法界六道裡面的依正莊嚴,性起加上緣起。現在修行怎麼樣?我們把緣起的放下,不要了,性起就現前性起就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修成的,是他自性變現出來的他的自性跟我的自性是一個自性,不是兩個,換句話說,他自性變現出來的就是我自性變現出來的,是一不是二

◈舉體:作自作他
◇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
◇此方即是淨土;極樂世界就是此方
◇依正莊嚴,自他不二,連不二這個念頭也沒有,就是一樁事情

  所以中峰禪師在《繫念法事》裡面寫得很清楚、很明白,他說「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這是說我們自己的自心跟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又說「此方即是淨土」,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此方,這是講依報。依正莊嚴,自他不二,連不二這個念頭也沒有,就是一樁事情,真的是一不是二。

(中略)

◈彌陀世尊,宣此妙法,欲惠予眾生以真實之利
◈此三真實,即一即三
◇三個真實,一而三,三而一
◈依正法門,舉體皆是真實之際
◇依報是西方極樂;正報是阿彌陀佛、諸大菩薩:無一不是真實之際
◇沒有一樣不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是性起不是緣起
◇性起不生不滅、清淨沒有染污
◇能大師講的五句就是性起
◇在我們這,華藏世界性起
◇極樂整體都是性起,沒有緣起,莊嚴到極處
◇我們要發心去,不能不去

  所以,「此即本經之所開示者,彌陀世尊,宣此妙法,欲惠予眾生以真實之利此三真實,即一即三」,三個真實,一而三,三而一。「方便究竟,不可思議。依正法門,舉體皆是真實之際」。依報是西方極樂世界,正報是阿彌陀佛、諸大菩薩,無一不是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實相、就是自性,沒有一樣不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是性起不是緣起,跟我們這個世界完全不相同。性起不生不滅,性起清淨沒有染污,惠能大師講的五句那就是性起,他見性了,見到性起的國土依正莊嚴。在我們這個世界,華藏世界性起,在西方整體都是性起,同居土、方便土、實報土、常寂光土全是性起,沒有緣起,莊嚴到極處我們要發心去,不能不去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15




本經所詮,
直顯本心,全彰自性。
當相即道,無非實相。


六、要解云:「實相無二,亦無不二。是故舉體作依作正,作法作報,作自作他,乃至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


如《彌陀要解》云:「

實相無二,
亦無不二。

是故舉體
作依作正,
作法作報,
作自作他,

乃至
能說所說,
能度所度,
能信所信,
能願所願,
能持所持,
能生所生,
能讚所讚,

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


由上可見
全經囫圇在一實相中,

故云以實相為體性也。


七、本經云:「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此即本經之所開示者,彌陀世尊,宣此妙法,欲惠予眾生以真實之利也。此三真實,即一即三,方便究竟,不可思議。依正法門,舉體皆是真實之際。


又本經
《德遵普賢品》云:「開化顯示真實之際。」
《大教緣起品》云:「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積功累德品》云:「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真實之際」者,真如實相之本際也。

此即本經之所開示者也。


極樂妙土乃「真實智慧」之所莊嚴成就者也。


彌陀世尊
攝此妙土,
宣此妙法者,

欲惠予眾生以「真實之利」也。


此三真實,即一即三。
方便究竟,不可思議。


極樂依正,淨土法門,
舉體是真實之際,

故云本經以實相為體性也。

◎(二)本經體性



2023年10月25日 星期三

實相無二,亦無不二|二與不二統統放下了|舉體作依、作正|原本是性起的,跟極樂世界完全相同|麻煩是:阿賴耶——把性起變成了緣起,十法界、六道|修行:把緣起的放下;性起就現前|淨空老法師

 


實相無二,亦無不二|二與不二統統放下了|舉體作依、作正|原本是性起的,跟極樂世界完全相同|麻煩是:阿賴耶——把性起變成了緣起,十法界、六道|修行:把緣起的放下;性起就現前|淨空老法師


◈實相無二,亦無不二
◇二與不二統統放下了
◇是故舉體作依作正,作法作報,作自作他
◇自性本體做我們的依報、正報:極樂如是;我們這個世界亦如是
◈修行:把緣起的放下;性起就現前
◇原本是性起的,跟極樂世界完全相同
◇麻煩是:阿賴耶——把性起變成了緣起,十法界、六道
◇十法界六道依正莊嚴:性起加上緣起
◇性起就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修成的,他自性變現出來的
◇他的自性跟我的自性是一個自性
◇他自性變現出來的就是我自性變現出來的,是一不是二

  蕅益大師《要解》裡說得好,「實相無二,亦無不二」。實相無二,無二就是一,二與不二統統放下了。「是故舉體作依作正」,就是這個自性的本體做我們的依報、做我們的正報極樂世界如是,我們這個世界亦如是。但是我們這個世界有麻煩,麻煩是什麼?阿賴耶,它會變,把性起的,原本是性起的,跟西方極樂世界完全相同,現在這個裡頭夾雜一個妄心,就是妄想,或者叫妄念,把性起變成了緣起,緣起就是十法界、就是六道,十法界六道裡面的依正莊嚴,性起加上緣起。現在修行怎麼樣?我們把緣起的放下,不要了,性起就現前性起就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修成的,是他自性變現出來的他的自性跟我的自性是一個自性,不是兩個,換句話說,他自性變現出來的就是我自性變現出來的,是一不是二

◈舉體:作自作他
◇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
◇此方即是淨土;極樂世界就是此方
◇依正莊嚴,自他不二,連不二這個念頭也沒有,就是一樁事情
◈能所是一不是二
◇乃至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
◇能生萬法:能生所生是一不是二

  所以中峰禪師在《繫念法事》裡面寫得很清楚、很明白,他說「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這是說我們自己的自心跟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又說「此方即是淨土」,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此方,這是講依報。依正莊嚴,自他不二,連不二這個念頭也沒有,就是一樁事情,真的是一不是二。所以作依報、作正報,作法身、作報身,「作自作他,乃至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說了這麼多,六祖惠能說了一句,四個字,「能生萬法」,這說這麼多,跟能生萬法這一句完全相同,能生所生是一不是二

◈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
◇全經囫圇在一實相中,故云以實相為體性也
◇這部經字字句句都是實相,無論講理講事、說自說他,統統是一體

  「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這是比喻,實相好比是印信,印信蓋上去了,可以相信,這真的,不是假的。中國自古以來對於印信很講求,它是證明真假的,有印信,真的,沒有印信,不可靠。「由上可見全經囫圇在一實相中」,囫圇是全部,完全沒有缺陷,在一實相裡頭。「故云以實相為體性也」,這部經字字句句都是實相,無論是講理,無論是講事,無論是說自,無論是說他,統統是一體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15





如《彌陀要解》云:「

實相無二,
亦無不二。

是故舉體
作依作正,
作法作報,
作自作他,

乃至
能說所說,
能度所度,
能信所信,
能願所願,
能持所持,
能生所生,
能讚所讚,

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


由上可見
全經囫圇在一實相中,

故云以實相為體性也。

◎(二)本經體性



2023年10月24日 星期二

心有多大?比虛空法界還大|遍法界虛空界在自性裡頭,就好比一片雲彩在太虛空|一切現象在修行人的心目當中無非實相、全是自性|萬法就是自己,沒有一法是心外之法|淨空老法師

 


心有多大?比虛空法界還大|遍法界虛空界在自性裡頭,就好比一片雲彩在太虛空|一切現象在修行人的心目當中無非實相、全是自性|萬法就是自己,沒有一法是心外之法|淨空老法師


◈心有多大?比虛空法界還大
◇極樂國土,非在心外。百界千如,皆我本具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都是自性本具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遍法界虛空界在自性裡頭,就好比一片雲彩在太虛空

  「極樂國土,非在心外」,是自己的真心變現出來的。「百界千如,皆我本具」,這句話證明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第三句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此地本具。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都是自性本具的,真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有多大?比虛空法界還大,《楞嚴經》上有個比喻,把心比作虛空法界,心這麼大,把虛空法界比喻作一片雲彩,空中一片雲彩。遍法界虛空界多大?就是這片雲彩,心有多大?心是虛空那麼大,遍法界虛空界在自性裡頭就好比一片雲彩在太虛空。世尊在《楞嚴經》上用這個比喻,讓我們對於心跟心現出來的法界有一個概念。

◈何有一法,在我心外
◇心淨則佛土淨,土淨即我心淨。何有一法,在我心外
◇一切法都是自心變現,心外無有一法可得
◇整個宇宙跟我什麼關係?一體
◇佛菩薩知道了、做到了:佛菩薩的慈悲叫做「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無緣,沒有條件,為什麼沒有條件?一體
◇他跟我是一體:為他拔苦與樂就是為自己拔苦與樂,是一不是二
◇中國倫理講五種;佛法講倫理講能生萬法
◇萬法同一個自體,萬法就是自己,沒有一法是心外之法
◇我心跟居住的報土關係:心淨則佛土淨;土淨則我心淨
◇何有一法,在我心外:法身菩薩肯定了
◈當相即道,無非實相
◇本經所詮,直顯本心,全彰自性。當相即道,無非實相
◇當相即道:道,成佛之道
◇一切現象在修行人的心目當中無非實相,全是自性

  「心淨則佛土淨,土淨即我心淨何有一法,在我心外」。這句話說得好,我們要牢牢記住,一切法都是自心變現的,心外無有一法可得。中國人講倫理關係,這是佛法裡頭把倫理關係講到極處,講到究竟處。整個宇宙跟我什麼關係?一體。誰知道?佛菩薩知道,佛菩薩知道了,佛菩薩做到了。佛菩薩的慈悲就是愛心,叫做「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你們想想這兩句話。無緣,沒有條件,為什麼沒有條件?一體,還有什麼條件。悲是憐憫,眾生有苦難一定要幫他、救他,為什麼幫他、救他?他跟我是一體,他苦就是我苦,他樂就是我樂,我們是一體。為他拔苦與樂就是為自己拔苦與樂,是一不是二,講到極處。儒家講得不錯,沒有佛講得這麼大,講得這麼徹底、這麼究竟。中國倫理講五種,人與人的關係,佛法講倫理講能生萬法萬法同一個心性,萬法同一個自體,同一個本體,萬法就是自己,沒有一法是心外之法,講絕了,講盡了。所以心淨則佛土淨,土淨則我心淨,你看看我心跟居住的報土關係就說明白了。何有一法,在我心外?法身菩薩肯定了。「本經所詮,直顯本心」,所詮就是解釋,詳細的解釋,直顯本心,「全彰自性。當相即道,無非實相」。這幾句是佛法的大乘裡面的倫理。當相即道,道,成佛之道。所以一切現象在修行人的心目當中無非實相,全是自性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15




吾人心性,量同法界,
靈明洞徹,湛寂常恆。
豎窮三際,橫徧十方。

極樂國土,非在心外。
百界千如,皆我本具。

心淨則佛土淨,
土淨即我心淨。

何有一法,在我心外?


本經所詮,
直顯本心,全彰自性。
當相即道,無非實相。

◎(二)本經體性



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
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現相裡面有性起、有緣起|緣起裡頭必定有性起;性起裡頭有時候沒有緣起|性起非緣起|緣起離不開性起:沒有性起就沒有緣起|有妄想分別執著就變成緣起;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是性起|淨空老法師

 


現相裡面有性起、有緣起|緣起裡頭必定有性起;性起裡頭有時候沒有緣起|性起非緣起|緣起離不開性起:沒有性起就沒有緣起|有妄想分別執著就變成緣起;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是性起|淨空老法師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
◇不在內、外、中間:它沒有空間
◇非過去、現在、未來:它沒有時間
◇非青黃赤白、長短方圓:它沒有色彩形相
◇我們眼根緣不到、意識感覺不到
◇非香非味非觸非法:鼻舌身意不起作用
◇自性六根都緣不到
◈覓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無
◇不能說它沒有,以心求之不可得
◇第六意識的功能非常強大,對外能緣虛空法界,對內能緣阿賴耶,就是緣不到自性:它跟自性不相應
◈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
◇能生萬法,整個宇宙是它變現出來的;不能說它有
◈諸器皆不離金
◇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
◇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都是從自性裡頭變現出來的
◇諸器皆不離金;十法界依正莊嚴不離自性

  「又《要解》云」,蕅益大師說的,「吾人現前一念心性」,心性就是自性,也就是法性,也就是諸法實相,「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內、外、中間是講的空間,它沒有空間,「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這三個講時間,它也不是時間,換句話說,它沒有時空。「非青黃赤白」,它沒有色彩,這個非字是貫下去的,非長短方圓,它沒有形相,換句話,這是我們眼根緣不到的,我們意識感覺不到的。「非香」,對它不起作用,「非味」,對它不起作用,「非觸」,不起作用,「非法」,意不起作用,這一段說明自性是六根都緣不到。「覓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無」,不能說它沒有,以心求之不可得,這個心就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功能非常強大,對外能緣虛空法界,對內能緣阿賴耶,就是緣不到自性,它跟自性不相應,它是妄,自性是真,所以覓之了不可得,不能說它沒有。「具造百界千如」,能生萬法,這一句是惠能大師的能生萬法,整個宇宙是它變現出來的,不能說它有。「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自性與這個不相干,但是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都是從自性裡頭變現出來的。念老這個地方有個括弧,有個小註,「如上喻中」,前面舉的比喻,用黃金做比喻,這些器不離黃金,十法界依正莊嚴不離自性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不起心、不動念就見到了,離一切相
◇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
◇佛用善巧方便引導我們悟入:一定要悟才能入;不悟的話,六根都緣不到
◇相、無相不二:無相當中有相,有相當中有無相
◇無相是性;有相是自性起的作用
◇能起現象的是真的,不生不滅的自性;所起的萬象萬法是生滅的
◇能起是性起;現相裡有性起、緣起
◇緣起裡頭必定有性起;性起裡頭有時候沒有緣起
◇性起非緣起
◇緣起離不開性起:沒有性起就沒有緣起
◇有妄想分別執著就變成緣起;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是性起

  「要之,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就見到了,離一切相。「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這個都是你能夠見到,你能感觸到,「不得已強名實相」,幫助我們,用善巧方便引導我們悟入。一定要悟他才能入,要是不悟的話,六根都緣不到,包括意,眼耳鼻舌身意統統緣不到。什麼時候相、無相不二,是一不是二,為什麼?無相當中有相,有相當中有無相無相是性,自性,有相是自性起的作用能起現象的是真的,是不生不滅的自性,所起的萬象,惠能大師說能生萬法,萬法是生滅的,有生有滅。能起是性起,現相裡面有性起、有緣起緣起裡頭必定有性起,性起裡頭有時候沒有緣起性起非緣起,實報莊嚴土性起緣起統統有,四聖法界、六道輪迴緣起性起都有。緣起離不開性起,沒有性起就沒有緣起。緣起是裡面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就變成緣起,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是性起

◈實相乃吾人當前一念心性之強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所有的名相都是勉強說的,都不是真實的
◇想契入境界,不能對名字相執著分別、起心動念

  「可見實相乃吾人當前一念心性之強名」,它沒有名字,勉強給它起個名字,正是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有的名相都是勉強說的,都不是真實的。所以想契入境界不能執著名字相,甚至於對名字相也不能分別、也不能起心動念,這就對了。自性也是強名,強名為自性,實相是強名,自性也是強名。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15




四、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


又《要解》云:「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

不在內,
不在外,
不在中間;

非過去,
非現在,
非未來;

非青黃赤白,長短方圓;
非香非味,非觸非法。

覓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無;
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

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
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
(註:如上喻中諸器皆不離金。)

要之,
離一切相,
即一切法。

離故無相,
即故無不相,
不得已強名實相。」

◎(二)本經體性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它沒有時空、色彩、形相|覓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無|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就見到了|有妄想分別執著就變成緣起;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是性起|淨空老法師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它沒有時空、色彩、形相|覓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無|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就見到了|有妄想分別執著就變成緣起;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是性起|淨空老法師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
◇不在內、外、中間:它沒有空間
◇非過去、現在、未來:它沒有時間
◇非青黃赤白、長短方圓:它沒有色彩形相
◇我們眼根緣不到、意識感覺不到
◇非香非味非觸非法:鼻舌身意不起作用
◇自性六根都緣不到
◈覓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無
◇不能說它沒有,以心求之不可得
◇第六意識的功能非常強大,對外能緣虛空法界,對內能緣阿賴耶,就是緣不到自性:它跟自性不相應
◈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
◇能生萬法,整個宇宙是它變現出來的;不能說它有
◈諸器皆不離金
◇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
◇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都是從自性裡頭變現出來的
◇諸器皆不離金;十法界依正莊嚴不離自性

  「又《要解》云」,蕅益大師說的,「吾人現前一念心性」,心性就是自性,也就是法性,也就是諸法實相,「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內、外、中間是講的空間,它沒有空間,「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這三個講時間,它也不是時間,換句話說,它沒有時空。「非青黃赤白」,它沒有色彩,這個非字是貫下去的,非長短方圓,它沒有形相,換句話,這是我們眼根緣不到的,我們意識感覺不到的。「非香」,對它不起作用,「非味」,對它不起作用,「非觸」,不起作用,「非法」,意不起作用,這一段說明自性是六根都緣不到。「覓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無」,不能說它沒有,以心求之不可得,這個心就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功能非常強大,對外能緣虛空法界,對內能緣阿賴耶,就是緣不到自性,它跟自性不相應,它是妄,自性是真,所以覓之了不可得,不能說它沒有。「具造百界千如」,能生萬法,這一句是惠能大師的能生萬法,整個宇宙是它變現出來的,不能說它有。「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自性與這個不相干,但是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都是從自性裡頭變現出來的。念老這個地方有個括弧,有個小註,「如上喻中」,前面舉的比喻,用黃金做比喻,這些器不離黃金,十法界依正莊嚴不離自性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不起心、不動念就見到了,離一切相
◇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
◇佛用善巧方便引導我們悟入:一定要悟才能入;不悟的話,六根都緣不到
◇相、無相不二:無相當中有相,有相當中有無相
◇無相是性;有相是自性起的作用
◇能起現象的是真的,不生不滅的自性;所起的萬象萬法是生滅的
◇能起是性起;現相裡有性起、緣起
◇緣起裡頭必定有性起;性起裡頭有時候沒有緣起
◇性起非緣起
◇緣起離不開性起:沒有性起就沒有緣起
◇有妄想分別執著就變成緣起;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是性起

  「要之,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就見到了,離一切相。「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這個都是你能夠見到,你能感觸到,「不得已強名實相」,幫助我們,用善巧方便引導我們悟入。一定要悟他才能入,要是不悟的話,六根都緣不到,包括意,眼耳鼻舌身意統統緣不到。什麼時候相、無相不二,是一不是二,為什麼?無相當中有相,有相當中有無相無相是性,自性,有相是自性起的作用能起現象的是真的,是不生不滅的自性,所起的萬象,惠能大師說能生萬法,萬法是生滅的,有生有滅。能起是性起,現相裡面有性起、有緣起緣起裡頭必定有性起,性起裡頭有時候沒有緣起性起非緣起,實報莊嚴土性起緣起統統有,四聖法界、六道輪迴緣起性起都有。緣起離不開性起,沒有性起就沒有緣起。緣起是裡面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就變成緣起,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是性起

◈實相乃吾人當前一念心性之強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所有的名相都是勉強說的,都不是真實的
◇想契入境界,不能對名字相執著分別、起心動念

  「可見實相乃吾人當前一念心性之強名」,它沒有名字,勉強給它起個名字,正是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有的名相都是勉強說的,都不是真實的。所以想契入境界不能執著名字相,甚至於對名字相也不能分別、也不能起心動念,這就對了。自性也是強名,強名為自性,實相是強名,自性也是強名。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15




又《要解》云:「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

不在內,
不在外,
不在中間;

非過去,
非現在,
非未來;

非青黃赤白,長短方圓;
非香非味,非觸非法。

覓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無;
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

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
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
(註:如上喻中諸器皆不離金。)

要之,
離一切相,
即一切法。

離故無相,
即故無不相,
不得已強名實相。」


可見實相
乃吾人當前一念心性之強名。

◎(二)本經體性



2023年10月22日 星期日

靈明洞徹|靈:頭腦清楚敏捷|明:充滿了智慧,對一切事物洞徹,看聽得清楚|湛寂常恆|六根在六塵境界上雖然清楚明瞭,它湛寂,一塵不染|常恆是不生不滅|孤明歷歷|孤:只有自性|自性覺;萬法都是迷而不覺|淨空老法師

 


靈明洞徹|靈:頭腦清楚敏捷|明:充滿了智慧,對一切事物洞徹,看聽得清楚|湛寂常恆|六根在六塵境界上雖然清楚明瞭,它湛寂,一塵不染|常恆是不生不滅|孤明歷歷|孤:只有自性|自性覺;萬法都是迷而不覺|淨空老法師


◈覓心不可得:不可言其無
◇二祖覓心不可得,即是安心竟,但不可言其無
◇慧可大師:我心不安
◇達摩祖師:把心拿來我替你安
◇慧可大師:我覓心了不可得
◇達摩祖師:與汝安心竟
◇所以不能說它無,問題就是會不會:真的體悟到
◇每個人得法的緣都不一樣

  「二祖覓心不可得,即是安心竟,但不可言其無」。二祖慧可,達摩從印度來,把佛法的禪宗傳到中國,在中國他是第一代祖,初祖,慧可是二祖。二祖向他求法,看到印度來的大師,他的心非常虔誠,當時下雪,達摩祖師在房間裡面打坐,他在門口,站在那個地方等他出定。等了多久?雪下了已經到他的膝蓋,就知道站得很久,還沒有離去。達摩祖師出定,知道有一個人站在外面,問他,天這麼冷,你來到這裡要什麼?他拿他的戒刀把他的左手砍斷,供養達摩祖師。達摩祖師說你這又何苦來?問他,你求什麼?他說我心不安,求大師給我安心。達摩祖師坐在那裡伸著一隻手,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讓他回光返照。想了半天,他說我覓心了不可得。二祖覓心,我找不到,心在哪裡我找不到。達摩祖師回他一句話,「與汝安心竟」,這句話意思就是我已經把你的心安好了。慧可聽了這句話豁然大悟,就開悟了。所以不能說它無,問題就是會不會,是真的體悟到。我們看每個人得法的緣都不一樣,慧可吃這麼多苦頭,他的心真誠、清淨、恭敬到極處,一個疑團解不開,被達摩祖師一句話點破,他馬上開悟。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不能執為有
◇六祖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亦不能執為有
◈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
◇離四句,絕百非,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
◇有、無、非有、非無,延伸出百非
◇思量是第七識,分別是第六識
◇六識、七識緣不到,不能說它有、它沒有
◈靈明洞徹,湛寂常恆
◇靈:頭腦清楚敏捷
◇明:充滿了智慧,對一切事物洞徹,看聽得清楚
◇湛寂:六根在六塵境界上雖然清楚明瞭,它湛寂,像水一樣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常恆是不生不滅;湛寂是本自清淨
◇靈明洞徹是自性裡面本具的般若智慧
◈孤明歷歷;炳赫虛空
◇孤:只有自性
◇萬法都是迷而不覺;唯有自性覺而不迷
◇跟虛空同體:虛空有多大它就有多大
◇遍法界虛空界都在佛光之中
◇孤明歷歷、炳赫虛空就是常寂光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
◇遠遠的擺脫掉根塵
◇一片光明,就是常寂光淨土
◇常寂光就是自性、就是實相

  六祖惠能大師:「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也不能執著為有。這是「離四句,絕百非」,四句就是有、無、非有、非無,這根本四句,延伸出百非。「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思量是第七識,分別是第六識六識、七識緣不到,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它是什麼樣子?「靈明洞徹,湛寂常恆」。是說這個人頭腦清楚、敏捷,反應非常快是智慧,充滿了智慧,對一切事物洞徹,看得清楚、聽得清楚,六根在六塵境界上清楚明瞭。雖然清楚明瞭,它湛寂,像水一樣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就是六祖所說的本自清淨、本不生滅。常恆是不生不滅,湛寂是本自清淨靈明洞徹是自性裡面本具的般若智慧。「孤明歷歷」,只有自性,自性覺,萬法都是迷而不覺,唯有自性覺而不迷,歷歷是形容明的樣子。「炳赫虛空」,炳是火燃燒得猛烈,跟虛空同體,範圍多大?虛空有多大它就有多大遍法界虛空界都在佛光之中,這是講光明,在淨宗叫常寂光,孤明歷歷、炳赫虛空就是常寂光。底下都是形容,「靈光獨耀,迥脫根塵」,迥是遠,遠遠的擺脫掉根塵(六根六塵),一片光明,就是淨土講的常寂光淨土常寂光就是自性,常寂光就是實相

◈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
◇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歟!
◇真體就是自性、實相
◇這個境界不許你去想、不能說
◇不能想、不能說,在這個現象之下,你清楚明白,你就見性了
◇自性就是真體、本體,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不離它
◇體是能生能現;全宇宙是所生所現:能所是一、能所不二
◇能生是空;所生是有
◇空是真空,能生萬法;有是幻有、妙有:有即是空
◇萬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有虛妄相不能說它無;有自體不能說它有:有無都不能說
◇有有無就迷了,變成阿賴耶

  「故蓮池大師讚曰:大哉真體」。真體就是自性,真體就是實相。「不可得而思議者」,這個境界不許你去想,你想就錯了,不能說,說就錯了。不能想、不能說,在這個現象之下,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就見性了。「其唯自性歟」,這個只有自性,自性就是真體,宇宙萬法的真體,哲學裡面叫做本體,蓮池大師稱為真體,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不離它,是這個體所生所現,這個體是能生能現,全宇宙是所生所現,能所是一,能所不二能生的是空,所生的是有空是真空,能生萬法,有是幻有,有是妙有,有即是空萬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虛妄相不能說它無,有自體不能說它有,有無都不能說。有有無就錯了,迷了,就變成阿賴耶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15




吾人一念心之性,強名為自性。

二祖覓心不可得,即是「安心竟」,但不可言其無。
六祖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亦不能執為有。

離四句,
絕百非,

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


「靈明洞徹,湛寂常恆」;
「孤明歷歷」;
「炳赫虛空」;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

故蓮池大師讚曰:「

大哉真體,
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歟!」

◎(二)本經體性



2023年10月21日 星期六

實相這個概念非常重要|了解實相,我們的取捨就不會有錯誤|我們要捨妄相;我們要取實相|妄相是有相;實相是無相|實相是「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真實智慧,就是無為法身,也是阿彌陀佛的德號|淨空老法師

 


實相這個概念非常重要|了解實相,我們的取捨就不會有錯誤|我們要捨妄相;我們要取實相|妄相是有相;實相是無相|實相是「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真實智慧,就是無為法身,也是阿彌陀佛的德號|淨空老法師


◈極樂一一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莊嚴佛土功德成就,莊嚴佛、菩薩功德成就,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
◇天親菩薩把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報告給我們聽。所說的跟《無量壽經》上所講的完全相同
◇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
◇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就是一句阿彌陀佛聖號
◇事理無礙之一真法界,即事而真、當相即道
◇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一一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一一即是實相
◇故云本經以實相為體

  下面第五段,「論云」,這是《往生論》,《往生論》上說,「莊嚴佛土功德成就,莊嚴佛、菩薩功德成就,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天親菩薩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他往生了,回來給我們做報告,把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報告給我們聽。所說的跟《無量壽經》上所講的完全相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菩薩給我們做詳細報告。我們的初祖遠公大師也見到了,他只告訴我們他四次見到,沒有作一篇文字留給我們。如果他要是寫一篇文字留給我們,會跟天親菩薩的《往生論》相同。「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的聖號。「此論直顯事理無礙之一真法界,即事而真,當相即道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一一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一一即是實相故云本經以實相為體也」。

◈我們要捨妄相;我們要取實相
◇實相這個概念非常重要
◇了解實相我們的取捨就不會有錯誤
◇妄相是有相;實相是無相
◇實相是「清淨平等覺」
◇心裡面一塵不染是清淨
◇心裡面沒有高下是平等
◇清淨生智慧,平等生大智慧:清淨平等就是自性、一法句
◇清淨平等覺就是真實智慧,就是無為法身,也是阿彌陀佛的德號

  我們看念老註解原文,「實相之旨,如上粗明」。上面講了一個大概,讓我們對於實相有一個概念。這個概念非常重要了解實相我們的取捨就不會有錯誤我們要捨妄相,我們要取實相妄相是有相,實相是無相實相是什麼?經題上五個字,「清淨平等覺」,這是實相,心裡面一塵不染是清淨,心裡面沒有高下是平等,清淨心生智慧,平等心生大智慧,清淨平等就是自性,也就是論上講的一法句清淨平等覺就是真實智慧,就是無為法身,清淨平等覺也是阿彌陀佛的德號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15




五、論云:「
莊嚴佛土功德成就,莊嚴佛、菩薩功德成就,
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

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
此論直顯事理無礙之一真法界,即事而真,當相即道,
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一一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一一即是實相,
故云本經以實相為體也。

實相之旨,如上粗明。

◎(二)本經體性



2023年10月20日 星期五

你們的戒律好多條;我的戒律就一條:阿彌陀佛|第一個念頭起來;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不容許妄想冒出來、雜念生起來|沒得一心之前,碰到問題,豁然聰明:那是彌陀名號加持你|淨空老法師

 


你們的戒律好多條;我的戒律就一條:阿彌陀佛|第一個念頭起來;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不容許妄想冒出來、雜念生起來|沒得一心之前,碰到問題,豁然聰明:那是彌陀名號加持你|淨空老法師


◈我走阿彌陀佛的路子
◇四弘誓願我只修前面兩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盡心盡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用一句佛號斷一切煩惱:念頭才動,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
◇不容許妄想冒出來、雜念生起來
◇你們的戒律好多條;我的戒律就一條,阿彌陀佛
◇三聚淨戒全在一句佛號當中
◈念念不捨這句佛號
◇念念是阿彌陀佛,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清淨平等我得到了
◇你真正學到佛,佛的祕訣你掌握到了
◇不但世間法放下了;佛法所有一切經論全放下了
◇一部《無量壽經》,一部註解,這是幫助別人
◇我自己就一句佛號,跟賢公完全一樣
◈我們要放下究竟苦;我們要取究竟樂
◇願願念念都是求生淨土,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
◇這個世間是究竟苦;極樂世界是究竟樂
◇人人都能做得到,平等法,問題就是你想不想

  我把四弘誓願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們問我走什麼路子,我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我走阿彌陀佛的路子。阿彌陀佛路怎麼走?四弘誓願我只修兩願,前面兩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我有這個願望,我盡心盡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一點都不勉強。用一句佛號斷一切煩惱,念頭才動,不管它是善念、是惡念,第一個念頭起來了,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不容許妄想冒出來,不容許有雜念生起來你們的戒律很多,好多條,我的戒律就一條,阿彌陀佛,這就是我的戒律。海賢做成功了,我也是走這個路子,簡單明瞭,三聚淨戒全在一句佛號當中念念是阿彌陀佛,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清淨平等我得到了這個道理要懂,你才真正學到佛,佛的祕訣你掌握到了不但世間法放下了,佛法也放下,所有一切經論,過去喜歡這個、喜歡那個,現在全放下了。現在就剩一句阿彌陀佛,一部《無量壽經》,一部註解,這是幫助別人的,我要把淨土介紹給別人,這是我的材料。我問我自己,我自己連這個都沒有,我自己就一句佛號,跟海賢老和尚完全一樣,念念不捨這句佛號,這我幹的。一絲毫懷疑沒有,這才是真信,有懷疑不行。願願念念都是求生淨土,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這個世間是究竟苦,極樂世界是究竟樂,我們要放下究竟苦,我們要取究竟樂人人都能做得到,平等法,問題就是你想不想,你要想你就會得到。

◈放真的不放假的
◇順境逆境,平等對待,和睦相處
◇怎麼平等?統統等於零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在作夢
◇夢醒了之後,夢中境界永遠找不到
◇知道一切法是假的
◇假的放在心上變成障礙;真的放在心上就是智慧
◇阿彌陀佛是真的:把這個放在心上,肯定生智慧,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加持
◇得到一心了,就生智慧
◇沒得一心之前,碰到問題,豁然聰明:那是彌陀名號加持你

  在這個世間,無論是順境,無論是逆境,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怎麼平等?統統等於零,「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在作夢夢醒了之後,夢中境界沒有了,永遠找不到。所以知道一切法不是真的,是假的假的放在心上就變成障礙,真的放在心上就是智慧,假的放在心上是煩惱。放真的不放假的,什麼是真的?阿彌陀佛是真的。你把這個放在心上,肯定生智慧,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加持。等到你得到一心了,就生智慧沒有得到一心之前,碰到問題了,豁然聰明了,不迷惑了,那是什麼?那是彌陀名號加持你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一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15



2023年10月19日 星期四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無法想像|聞到阿彌陀佛名號,就等於你親自聽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法|一切法就是一法,多聞歸一聞|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樹根;佛說的一切法是枝葉|淨空老法師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無法想像|聞到阿彌陀佛名號,就等於你親自聽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法|一切法就是一法,多聞歸一聞|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樹根;佛說的一切法是枝葉|淨空老法師


◈淨宗在一切法裡第一殊勝
◇淨宗真正是難信之法,在一切法裡真正是第一殊勝
◈一切法就是一法,多聞歸一聞
◇聞到阿彌陀佛名號,就等於你親自聽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法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戒律、禪宗、密宗都在其中,多聞歸一聞
◇這一聞就是:聽到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賢公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會通三世諸佛一切法
◇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

  淨宗這個法真正是難信之法,它無比殊勝,在一切法裡真正是第一殊勝。得人身,聞佛法,能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就等於你親自聽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法。你相信嗎?不相信,那怎麼可能?一尊佛所說的法,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四十九年講經教學,我們把一切法縮小,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戒律也在其中,禪宗、密宗都在其中,沒有離開。一切法就是一法,聽經四十九年,多聞歸一聞,你能相信嗎?這一聞什麼?就是聽到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不相信,有人相信,誰相信?海賢老和尚相信。二十歲出家,師父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有沒有會通三世諸佛一切法?他有沒有會通?通了,真通了。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這個道理要懂。

◈阿彌陀佛名號就是性德的名字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跟自性的關係是一不是二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一切法,也沒有漏掉一法
◇這一法就是真誠、清淨、恭敬心,念這一句名號:等於把釋迦牟尼佛、一切諸佛所說一切法,諸佛名號全念到了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無法想像
◈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樹根;佛說的一切法是枝葉
◇根,它能生、能長:這是我們自己的本性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法身就是大樹

  惠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跟自性的關係是一不是二。那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就是性德的名字念這一句就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一切法全念到了,一條都沒漏掉。不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一切法,也沒有漏掉一法這一法就是真誠、清淨、恭敬心念這一句名號等於把一切諸佛的名號都念到了,一個不漏,把一切諸佛所說的一切法全包括在其中,也是一法不漏。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無法想像,你想像不到,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我跟大家介紹,把這個比喻作一棵大樹,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樹根,佛說的一切法那是枝葉,這一棵大樹枝枝葉葉很多。為什麼不相信?根埋在地下沒看見,枝葉長在上面,枝葉很容易看見,你就相信,說它有根,我不相信。這枝葉從哪裡來的?地上長的,地下有根不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就是那棵大樹地下的根,它能生,它能長,這是我們自己的本性。「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那一法身就是一棵大樹。如何能夠體會得?體會得一分,你得一分受用;體會得二分,你得二分受用;你完全不能體會,你學一輩子的佛,不得受用。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一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15



2023年10月18日 星期三

你為什麼有這麼多苦?因為你心不定|寂就是清淨,定了|心要定下來了,你所有一切苦難統統沒有,度一切苦厄了|真有煩惱,真有痛苦:你坐下來好好的往裡面去找一下,觀察我這個煩惱在哪裡?|淨空老法師

 


你為什麼有這麼多苦?因為你心不定|寂就是清淨,定了|心要定下來了,你所有一切苦難統統沒有,度一切苦厄了|真有煩惱,真有痛苦:你坐下來好好的往裡面去找一下,觀察我這個煩惱在哪裡?|淨空老法師


◈常寂光
◈常即法身德
◇常即法身德,法身常住故
◇它永遠不滅,永遠不變
◇法身是我們真正的自己
◇佛與大菩薩不生不滅;我們現前大眾個個都不生不滅
◇雖然不生不滅,你自己不知道;你迷了,以為自己有生有滅
◇佛教我們破迷開悟:破除我們的迷惑顛倒;悟入我們有不生不滅的自性
◇自己跟諸佛菩薩無二無別,因為迷才搞六道輪迴
◇悟了以後,再不搞這些事情了
◇迷是迷了常;悟是悟了常:迷悟不二

  底下把常寂光三個字,在名相上做一個簡單的解釋。「常」就是法身,「法身德」。「法身常住故」,所以叫常,就是它永遠不滅,永遠不變。諸位要知道,凡是會變就有生滅,不變就沒有生滅了。法身不變的,所以沒有生滅。法身常住的,法身是我們真正的自己佛與大菩薩不生不滅,我們現前大眾哪一個有生滅?實在講個個都不生不滅雖然事實是不生不滅,你自己不知道,你自己迷了,以為自己有生有滅,這個很糟糕。所以佛教給我們,佛教我們破迷開悟,破除我們的迷惑顛倒,悟入我們自己有不生不滅的自性。那是自己跟諸佛菩薩無二無別,因為迷才搞六道輪迴,這個多可憐、多痛苦。悟了以後,再不搞這些事情了,骯髒、齷齪的事情再不搞了。所以迷悟就在這個字上,迷是迷了常,悟是悟了常,迷悟不二。常就是自性,就是本性。

◈寂即解脫德
◇寂即解脫德,塵勞永寂故
◇真有煩惱,真有痛苦:你坐下來好好的往裡面去找一下,觀察我這個煩惱在哪裡?
◇心臟裡有煩惱嗎?腦細胞有煩惱?
◇找不到,才曉得這空的
◇慧可祖師:我心不安
◇達摩祖師:你把心拿來給我
◇慧可祖師:我覓心了不可得
◇達摩祖師:與汝安心竟

  「寂」,是說的「解脫德,塵勞永寂故。」我們天天不是講煩惱很多、憂慮很多,苦不堪言。你為什麼有這麼多苦?因為你心不定寂就是清淨,定了。你心不定,所以你才有那麼多苦。你心要定下來了,你所有一切苦難統統沒有了,度一切苦厄了,都沒有了。所以假如你要真有煩惱,真有痛苦,你坐下來好好的往裡面去反省,去找一下我這個煩惱在哪裡?就是觀察煩惱在哪裡心裡有煩惱嗎?心裡沒有,這心臟跳得還很正常。腦裡頭有煩惱嗎?腦細胞裡頭一個一個拿出分析分析,再微細的科學儀器也檢查不出你腦細胞哪個細胞裡頭有煩惱,找不到。這一找,找不到,才曉得這空的。這個方法,古人就用這個方法,你看慧可,慧可就是心不安,去找達摩祖師給他安心,達摩祖師把手一伸,你們看現在有很多達摩的雕像手都伸著,那伸著是什麼?叫慧可你把心拿來給我看看,心拿出來。慧可一反省,「覓心了不可得」,我找心找不到。這心找不到,他說「與汝安心竟」,我替你安心安好了。他在這一句話當中就醒悟過來了,迷就破掉了。

◇你把苦、煩惱拿出來,我替你解決
◇覓心了不可得,覓煩惱、覓業障也了不可得
◈不迷,心不動,這就解脫了
◇迷,你心在動;不迷,心不動,這就解脫了:煩惱憂慮牽掛永遠斷掉了
◇苦惱自己找的:自作自受;絕對不是別人給你的
◇說佛菩薩能幫助我們消災免難:沒這回事
◇災難、苦惱就是你的心在妄動
◇你幾時靜下來,一切業障幾時就消除
◇只要你心還在動,這個東西統統都有,因緣聚會時,一定要受果報的
◇心一不動,統統消除了:不要很多劫;一下就消掉
◈著重在寂:淨土修清淨心
◇懂得之後就要做:還是念佛這個方法妙
◇念佛就是修定
◇妄念起來馬上把它換成阿彌陀佛
◇只想阿彌陀佛,只念阿彌陀佛,用這一念代替所有一切妄想雜念
◇人人能修,人人會修
◇常寂光三個字,我們著重在寂字:因為淨土修清淨心
◇三個字是一而三、三而一:一個得到了,三個統統得到

  你說你煩惱,你苦,你把那個苦拿出來,我替你解決。你說你煩惱,你把你煩惱拿來,你拿給我,我替你解決。跟達摩祖師一樣,你把心拿來,拿來我替你安;你把煩惱拿出來,我替你消掉;你把業障拿來,我替你消除。你回頭一反省,找不到,覓心了不可得,覓煩惱也了不可得,覓業障也了不可得。什麼回事情?迷,你心在動。你要不迷了,心不動了,這就解脫了。這個解脫拿現代的話來說就自由自在,快樂無比!你的煩惱憂慮牽掛永遠斷掉了,永遠沒有了,這都給你講真話。說的誰?都是說的我們自己。我們今天有苦惱,苦惱誰給的?自己找的,自作自受,有什麼話說。絕對不是別人給你的,如果說別人給你的,別人能夠幫你解除,這個事情不是別人給的,所以佛菩薩也幫不上忙。說佛菩薩能幫助我們消災免難,給諸位說那是假的,沒這回事情,因為這些災難、苦惱就是你的心在動,妄動,你的心靜不下來;你幾時靜下來,一切業障幾時就消除了。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造的這個罪業無量無邊,只要你現在心還在動,這個東西統統都有,因緣聚會的時候,一定要受果報的。假如你今天心一不動,統統消除了,全都沒有,消滅得真快,不要很多年、很多劫才會消掉,一下就消掉了。今天這個道理我們懂得了,懂得之後我們就要做,用什麼方法做?八萬四千法門還是念佛這個方法妙念佛就是修定,這個妄念隨時起,起來怎麼樣?馬上把它換成阿彌陀佛,念頭一起了,阿彌陀佛。其他的什麼都不想,只想阿彌陀佛,只念阿彌陀佛,用這一念代替所有一切妄想雜念。這個法子好,真的人人能修,人人會修,其他的方法實在講不見得人人能修,也不見得人人會修,唯獨這個方法容易。我們淨土宗所修的,實在講常寂光這三個字,我們就著重在寂字,因為我們修清淨心這三個是一而三,三而一,一個得到了,三個統統得到

◈光即般若德
◇光即般若德,智光遍照故
◇清淨心起用,統統明瞭,過去、現在、未來統統曉得:那還有什麼憂慮、牽掛?
◈常寂光:全顯涅槃三德如來秘藏
◇常寂光三字,全顯涅槃三德如來秘藏
◇常寂光是涅槃三德
◇涅槃:苦集滅道的滅,妄想執著煩惱統統滅了
◇圓寂:圓滿的寂滅,裡面有常、有寂、有光,就是法身、解脫、般若
◇寂滅也就是心清淨
◇如來是講的真如本性,本來具足含藏三種德能,所以叫祕藏
◇祕是深密不是祕密:破一品無明,三德祕藏才透得出來;無明沒破,雖有不起作用
◇學佛學什麼?就是要把本有德能恢復
◇本有德能就是這三樣東西:真正自性的三寶

  「光」,是「般若德」。光是光明,「智光遍照故」。心真正到清淨了清淨心的起用、作用,統統明瞭了。過去、現在、未來統統曉得,那還有什麼憂慮?還有什麼牽掛?「涅槃三德,如來祕藏」,常寂光是涅槃三德涅槃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滅。你看苦集滅道四聖諦的滅,滅什麼?滅妄想執著,妄想執著煩惱統統滅了,這個叫涅槃。也翻作圓寂(翻成圓寂也常常見到),圓是圓滿,寂就是寂滅。寂滅也就是心清淨圓滿的寂滅,裡面有常、有寂、有光,就是法身、解脫、般若,這個三樣他一定統統都得到了。「如來祕藏」,如來是講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裡面本來具足含藏著三種德能,所以叫祕藏祕是深密不是祕密,必須破一品無明,這個三德祕藏才透得出來,你才真正得到這個利益,得到這個受用。如果無明沒有破,雖有不起作用。我們每個人都有,不起作用。我們學佛學的什麼?就是要把本來有的德能恢復本有的德能就是這三樣東西,這個真正是三寶,自性的三寶

無量壽經玄義—念佛人人能修,人人會修 第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21-0008




常寂光三字
全顯涅槃三德如來秘藏

常即法身德,法身常住故。
寂即解脫德,塵勞永寂故。
光即般若德,智光遍照故。

◎(三)一經宗趣



2023年10月17日 星期二

無縛無脫:誰繫縛你?|擺脫煩惱,佛家有妙法|用觀照的功夫,照見五蘊皆空,從此以後一切苦沒有了|本來沒煩惱,沒什麼安與不安|佛法無非是去黏解縛而已|佛只一句話點醒你;你自己要能夠去黏解縛|淨空老法師

 


無縛無脫:誰繫縛你?|擺脫煩惱,佛家有妙法|用觀照的功夫,照見五蘊皆空,從此以後一切苦沒有了|本來沒煩惱,沒什麼安與不安|佛法無非是去黏解縛而已|佛只一句話點醒你;你自己要能夠去黏解縛|淨空老法師


◈菩薩身心柔軟,無比清淨

  【無相無為。無縛無脫。無諸分別。遠離顛倒。於所受用。皆無攝取。遍遊佛剎。無愛無厭。亦無希求不希求想。亦無彼我違怨之想。】

◈無相無為
◇無相:是不著相;不是說一切形相沒有了
◇一切形相統統在;心裡面的相沒有了
◇在迷,心裡頭著相,一天到晚打妄想
◇你只要想,心裡頭就有相
◇無相,是無你心裡的虛妄相
◇無為:心裡決定沒有攀緣,沒有說一定要想做什麼事情
◇無為而無所不為
◇你只一有為,必然有分別執著妄想
◇無相無為,才是真正的清淨
◇沒有分別執著妄想,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自然的相應

  這個幾句話實在是將這些菩薩們的身心柔軟,無比的清淨,都顯露無遺,都顯示出來。『無相』是他不著相,不是說一切形相沒有了,不是的;一切形相統統在,統統具足,無相是心裡面的相沒有了在迷的時候,心裡頭著相,一天到晚打妄想你只要想,心裡頭就有相。所以無相,是無你心裡面的虛妄相。『無為』,為是作為,菩薩哪能沒有作為?你看釋迦牟尼佛示現在人間,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到處奔波,今天這個人請,明天那個人請,他忙得不亦樂乎,怎麼說無為?無為說他心裡面決定沒有攀緣沒有說他一定要去想做個什麼事情,沒有,所謂是無為而無所不為,我們要明白這個意思。心裡面要有所為,我們心就不清淨,為什麼?你只一有為,必然有分別執著妄想,必定有的;只有心裡清淨,無相無為,才是真正的清淨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是自然的相應

◈感應是無相無為的
◇磬你敲了它立刻就響,就是應
◇小叩則小鳴,大叩則大鳴,不叩則不鳴,它是無為的
◇敲它就響:無為而無所不為
◇佛菩薩心清淨,什麼也沒有;你一問他,立刻就回答你
◇我們有感他有應;他應完了以後他還是清清淨淨,他不會記掛著
◇無相無為:不是什麼相不要了,什麼事也不做了

  所謂說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感應道交,這個感應是無相無為的,這才叫真正感應。像我們敲,我們一敲,這是感,你敲了它立刻就響,它響就是應。我們試問問,沒有起分別執著?這人敲我一下了,我趕快要響一響。如果它要有這個念頭,那就是有為的,它沒有這個念頭。小叩則小鳴,大叩則大鳴,不叩則不鳴,所以它是無為的。我們敲它就響,無為而無所不為,諸佛菩薩的智慧亦復如是。他心清淨,什麼也沒有,你一問他,他立刻就回答你,給你解釋得頭頭是道,那個答覆、解釋,就是我們有感他有應,他應完了以後他還是清清淨淨。他不會記掛著,某人來問我,我給他講了些什麼道理,常常念著這個事情,沒有,他心清淨的。像這些地方我們都要學習。所以無相無為,不是說無相,我們什麼相不要了,無為,我們什麼事也不要做了,那就錯了,那是望文生義。

◈無縛無脫
◇煩惱叫繫縛,好像繩索把我們捆住了
◇貪瞋痴慢,喜怒哀樂:都是一條一條的繩索
◇解脫是對煩惱講的:因為你有煩惱繫縛,才給你說個解脫;實際上煩惱性空
◈擺脫煩惱,佛家有妙法
◇教你去找:那個煩惱在哪裡?
◇阿難七處徵心,都找不到

  『無縛無脫』,這兩句是講煩惱,煩惱叫繫縛,好像繩索把我們捆住了,這很難過。貪瞋痴慢,喜怒哀樂,那都是一條一條的繩索。是不是真的有?沒有。既然沒有,哪談上什麼解脫?佛家講解脫是對煩惱講的,因為你有煩惱繫縛,才給你說個解脫,實際上煩惱性空。所以,人要想斷煩惱,有的人說煩得不得了,非常的痛苦,人一天一天消瘦下去,他真煩惱,他也很想擺脫煩惱,他就是擺脫不掉。實在講,佛家有妙法,幫助你解決這個煩惱。什麼妙法?教你去找,譬如你生煩惱了,你立刻回光返照,去找,那個煩惱在哪裡?在頭上,在身體上,在手上,在腳上,你去找,看看你能不能把煩惱找到。如果你認真一找,你找不到,不曉得煩惱在哪裡,就像什麼?就像《楞嚴經》上釋迦牟尼佛教阿難,叫他找心,心在哪裡?阿難找了七處,都找不到,「七處徵心」,那是很好的一個例子。

◇歡喜、悲傷、生氣在哪裡?
◇認真去找找不到,你才曉得空的
◇心在哪裡都找不到;心之作用當然更是虛無縹緲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用觀照的功夫,把你煩惱都照破了
◇從此以後一切苦沒有了
◇苦從迷惑顛倒來的;智慧把它照破了
◇無縛無脫:誰繫縛你?沒人繫縛

  我們心裡歡喜了,你去找那歡喜在哪裡,你什麼地方歡喜?你悲傷了,你哪個地方悲傷?你生氣了,氣在哪裡?你找去,看你有沒有辦法找到。到你認真去找找不到了,你才曉得空的,它是一樁什麼事情?事情是有,你決定找不到。這就是我們現代人講的,只是一種抽象的觀念而已,並不是真的,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我們要了解,像阿難尊者,心在哪裡都找不到,心之作用當然更是虛無縹緲。這樣用功,這就是用觀照的功夫,把你煩惱都照破了,「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從此以後一切苦沒有了。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惑顛倒來的,你現在智慧把它照破了。因滅了,哪裡還會有果報?所以實在講「無縛無脫」,誰繫縛你?沒人繫縛

◈本來沒煩惱,沒什麼安與不安
◇慧可大師:求大師給我安心
◇達摩大師:你把心拿來
◇慧可大師:覓心了不可得
◇達摩大師:與汝安心竟
◇既然沒有纏縛,哪有解脫?
◈去黏解縛是誰?是你自己
◇佛無法可說,無有法與人
◇眾生有病;佛法無非是去黏解縛而已
◇佛只一句話點醒你;你自己要能夠去黏解縛
◇誰繫縛你?沒有人繫縛你,你還要個解脫幹什麼

  當年禪宗二祖慧可大師,也是出家之後學道,道業修不成,心不安,憂慮。遇到達摩,向達摩請教,達摩理都不理他。到最後他實在沒法子,在冬天,跪在雪地裡面,把自己的手臂砍斷,拿著手臂去供養達摩祖師。達摩看到他這個樣子,你何苦來?他說我為求法而來。他說你求什麼?他說求大師給我安心。達摩祖師手一伸,「你把心拿來」,他聽了這句話,馬上回頭找心。達摩祖師說,「你叫我給你安心,行啊,你把心拿來」。他這一靜下來,回過頭去找找不到,告訴達摩祖師,「覓心了不可得」。實在講,慧可大師比阿難尊者高明,阿難尊者還講心在內,心在外,心在中間,講了一大套理由,都是胡思亂想,一條一條被釋迦牟尼佛駁倒。慧可大師比阿難程度高,他回答覓心了不可得。達摩祖師回他一句話,「與汝安心竟」,我已經把你的心安好了,你現在沒事了。他恍然大悟,他從這裡開悟。悟了什麼?悟了本來沒煩惱,沒什麼安與不安,就是悟了「無縛無脫」。既然沒有纏縛,哪有解脫?所以,佛實在講是無法可說,佛也無有法與人,只是眾生有病,有心病,佛法無非是給你所謂去黏解縛而已去黏解縛是誰?是你自己佛只點醒你,一句話點醒你,你自己要能夠去黏解縛。你覺悟了,誰繫縛你?沒有人。沒有人繫縛你,你還要個解脫幹什麼?那不是頭上安頭,畫蛇添足,不是自找麻煩嗎?這個地方是要覺悟的地方。





2023年10月16日 星期一

照見五蘊皆空:他觀照的功夫已經契入大三空三昧,所以一切苦厄都沒有了,無願、無求|空三昧破我執|曉得一切法無相:你對三界就沒有願、沒有求了,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也沒有了|淨空老法師

 


照見五蘊皆空:他觀照的功夫已經契入大三空三昧,所以一切苦厄都沒有了,無願、無求|空三昧破我執|曉得一切法無相:你對三界就沒有願、沒有求了,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也沒有了|淨空老法師


◈空無相無願
◇三解脫門就是三三昧,通大小乘:名詞相同;境界不相同
◈空
◇三昧:正受,純正的思想、見解、受用
◇觀一切法都是因緣而生,自性本空
◇色受想行識四大五蘊和合,身相就現;四大五蘊散了,這個相就沒有了
◇相是假的:緣聚則有;緣散則滅
◇沒有生滅;只是緣聚、緣散

  下面這一句是佛門裡頭常講的大三空三昧,也叫做三解脫門,就是『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就是三三昧,通大小乘,小乘也有說,大乘也說,名詞都相同,可是裡頭境界不相同。三解脫門裡面,第一個是講空,空三昧三昧是正受,也就是純正的思想、見解、受用,它是觀一切法都是因緣而生,自性本空。無,就是看我們自己身體,我們這個身,粗一點說是四大五蘊因緣和合而組成這個身相。這個身相沒有自體,就是沒有自性,緣聚就現這個身相,色受想行識這四大五蘊和合,身相就現了;四大五蘊要是散了,這個相就沒有了。因此,我們曉得這個相是假的,不是真的,緣聚則有,緣散則滅。這裡頭是不是真的有生滅?沒有,沒有生滅,只是緣聚、緣散而已。我們世間人不明瞭這個真相,把色身當作真的,生了就歡喜,滅了就痛苦,哪裡曉得這個相是不生不滅的相!

◇色身如此;一切法無有一法例外
◇真正透徹這個真相,我執就破了
◇空三昧破我執
◇知道無我、無我所
◇我、我所有:這種見解、思想、執著,都是屬於魔見網

  我們色身如此,一切法,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無有一法例外的,沒有例外的。所以,你真正要是透徹這個真相,這個真相就是實相,經上講的諸法實相,真正明達諸法實相,你決定不會再執著這個身是我,我執就破了。所以,空三昧破我執知道無我也無有我所,我都沒有了,哪裡還有我所有的?可見得,這種執著,這種見解、思想、執著,以及我所有的這種見解、思想、執著,都是屬於魔見網,是魔見網裡面最強烈的,破這個魔見網,那要修空三昧。

◈無相
◇真正曉得一切法也是空的
◇身緣聚緣散,身是假的:它有緣由
◇緣也不是真的:四大五蘊也不是真實的,也是因緣組合
◇曉得一切法無相:你對三界就沒有願、沒有求了,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也沒有了
◇觀一切法是因緣生法,生老病死苦沒有了,三苦八苦都拔除
◇照見五蘊皆空:他觀照的功夫已經契入大三空三昧,所以一切苦厄都沒有了,無願、無求

  第二是真正曉得法空,一切法也是空的,法是什麼?剛才講了因緣,我們這個身緣聚緣散,身是假的,它有緣由。緣是不是真的?緣也不是真的,換句話說,四大五蘊也不是真實的,也是因緣組合。這樣就曉得原來一切法,四大五蘊也是空的,也不是真的,這些因與緣也不可得。既然曉得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無相,你對三界就沒有願沒有求了;沒有願、沒有求,八苦裡頭求不得苦沒有了,愛別離、怨憎會也沒有了。由於第一個,你觀一切法是因緣生法,生老病死苦沒有了,真正是把三苦、八苦都拔除得乾乾淨淨。《心經》上說得好,「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那就是他觀照的功夫已經契入大三空三昧,所以一切苦厄都沒有了,無願、無求

◈無願
◇佛菩薩有普度眾生的大願,但是他沒有求
◇佛菩薩永遠住在平等、清淨之中
◇寂而常照,寂是一念不生,照是一切明瞭,什麼地方有感,他自然就現
◇雖然有應,他是無願無求:我們要深深體會,好好學習
◇無願無求感應道交,所以他無作

  這個求願就是我們凡夫的求願,而不是講佛菩薩度眾生的弘願,佛菩薩有普度眾生的大願,但是他沒有求。換句話說,他很清楚在那裡觀察,觀察還是我們凡夫說的,實際上連觀察都說不上。佛菩薩永遠住在平等、清淨之中,所謂是寂而常照,寂是一念不生,照是一切明瞭,什麼地方有感,他自自然然就現,自然就現這才是不違本誓,不違背他的本願。雖然有感,他是無願無求,我們要深深體會這個意思,要好好的來學習。這是如果拿我們俗話來說,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無願無求感應道交,這是諸佛菩薩的境界,所以他就無作

◈空無相無願,能通涅槃
◇由此三解脫門,則能通至涅槃,故名三解脫門
◇三三昧就是能證涅槃的條件,所以稱它作三解脫門
◇世尊說法四十九年,說而無說、無說而說,符合大三空三昧
◈如何能夠做到即相離相
◇佛所說一切經都是引發我們自性;我們決定不能執著
◇一切不執著,才能明心見性,真正入境界
◇我們本性裡面的智慧功德,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
◇學佛的難處,落實在經疏裡:這是錯誤的,沒法子離相
◇要離文字、言說、心緣相,才能得到如來所說真實義
◇這是我們當前的課題

  這個三三昧,就是空無相無願,能通涅槃,佛門裡面果證,講到最後是證大涅槃,三三昧就是能證涅槃的條件,所以稱它作三解脫門。僧肇大師以前說過,他說空無相無作,這個無作也就是無願,無願就無作。像釋迦牟尼佛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說而無說,無說而說,符合大三空三昧。這個意思「般若經」裡面說得最為透徹,佛所說的一切經,我們決定不能執著,他所說的一切經都是引發我們自性。如果你要是執著在經典上、名相上,你就不能見性,我們一切不執著,才能夠明心見性,才能夠真正的入境界,所謂入境界就是開顯自性。我們的自性與佛的自性是一不是二,我們本性裡面的智慧,本性裡面所含藏的功德,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而且這當中決定沒有界限。佛說這一切經典目的是在此地,這是我們要明瞭的。這也是學佛的一點難處,因為一般人的習慣都是會沒法子離開註解,所謂是落實在經疏裡,這是錯誤的,也就是說沒有法子離相。《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就跟我們講得很清楚,要離文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這樣才能夠得到如來所說真實義如何能夠做到即相離相,這是我們當前的課題

◇天天讀誦這是即相;就在這個相裡頭要離言說、文字、心緣相
◇不但語言、文字不能執著,經什麼意思都不可以有:有意思就已經落到第六意識裡面去了
◇佛經沒有意思,意思就無有窮盡,而且是自然流露出來的:機感相應
◇這種相應也要靠自己修證的境界
◇三空三昧是我們修行必須著眼的

  我們要想得到佛法的受用,我們天天讀誦這是相,這是即相,就在這個相裡頭要離相,離言說、離文字、離心緣。心緣就是思想,不但是語言、文字不能執著,這個經裡頭什麼意思都不可以有有意思就已經落到第六意識裡面去了。所以,我們在講席裡頭過去也講過,佛經沒有意思,你要以為這裡頭有意思就錯了。沒有意思,我們在此地講也沒有意思,這個經的意思就無有窮盡了。而且所講的是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這個流露就是機感相應。當然這種相應也要靠自己修證的境界,境界高的,他的感應就殊勝,境界低的,感應就比較上劣一點,下劣一點,決定是機感相應而流露出來的。所以,三空三昧是我們修行必須要著眼的

◈三空是三乘人共修
◇得三空三昧就叫做一心不亂;宗門稱為大徹大悟;教下叫做大開圓解
◇二乘人破我執,沒破法執,三空三昧入得淺
◇大菩薩入得深,無法不包,空亦空,空法即空
◇二乘人空沒空得了,還住在偏真涅槃;大乘菩薩空有二邊都不要
◇二乘人無相只近四諦;大乘人無相在一切法
◇二乘人無作是不造生死輪迴的業;大乘菩薩的無作是一切法都不造

  在念佛法門裡面,得三空三昧就叫做一心不亂,換個名詞而已,宗門裡面就稱之為大徹大悟,教下就叫做大開圓解,實際上是一個境界,都是入空無相無願法門,就是證三空三昧。這個三空是三乘人共修的,聲聞有,緣覺有,菩薩也有。二乘人觀空他的目標就是在無我,所以阿羅漢、辟支佛破我執,但是他沒有破法執,他三空三昧就入得淺大菩薩們他們入得深,他是無法不包,所以空亦空,空法即空,他能夠不證空。不像小乘人,小乘人證空,換句話說,他空沒空得了,他還住在偏真涅槃;大乘菩薩連空他也不要,空有二邊都不要。二乘人無相,那個無相他只近四諦,大乘人無相在一切法二乘人無作,他是不造生死之業,也就是他不造六道輪迴的業,因此他在果上講他超越了六道輪迴;大乘菩薩的無作,他是一切法都不造。由此可知,三三昧的名詞相同,裡面契入境界淺深,確實不一樣。

◈入空無相無願法門
◇我們可以用這個觀察自己起心動念、身體行為、宇宙人生一切萬法
◇雖得受用,我們情執沒有斷,就叫三三昧
◇情執斷掉了,就叫三解脫門
◇情執一斷:最起碼阿羅漢果;功夫深的證大乘佛果

  這個三種,如果他在修學過程當中,像我們現在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來觀察,觀自己起心動念,觀自己身體行為,以及觀宇宙人生一切萬法,但是我們的煩惱、情執還沒有斷,這個時候就叫做三三昧。雖得受用,我們情執沒有斷,就叫做三三昧。如果情執斷掉了,那就叫三解脫門,為什麼?情執一斷,最起碼的你證阿羅漢果,這是聲聞、緣覺;功夫深的證大乘的佛果,最低限度也是十地菩薩以上,法雲地菩薩以上。所以,這個叫做「入空無相無願法門」,這是說自己修行我們俗話講證果了。





《甄解》曰:「
二乘雖得三空門,唯沈偏空。

菩薩不然,
能達幻網,得平等法;

故雖住三空門,
而不住無為,不住有為;

故能行聲聞,能行緣覺,
而超越聲聞、緣覺之地。」

◎德遵普賢第二




【空無相無願】(科註第一〇七三頁倒數第二行)  

解脫,即自在之義也。
門,即能通之義。
謂由此三解脫門,則能通至涅槃,故名三解脫門。


一、空解脫門,
謂觀一切法,皆從因緣和合而生,自性本空,無我、我所,
若能如是通達,則於諸法而得自在,故名空解脫門。

(我者,眾生於五陰身中,強立主宰,名之為我。
我所者,眾生妄執五陰之身及男女、資生等物,皆名我所。)


二、無相解脫門,
謂既知一切法空,故觀男女、一異等相,實不可得;
若能如是通達諸法無相,即得自在,故名無相解脫門。


三、無作解脫門,無作,又云無願。
謂若知一切法無相,則於三界無所願求;
若無願求,則不造作生死之業;
若無生死之業,即無果報之苦而得自在,故名無作解脫門。

《三藏法數》「三解脫門」條:〔出法界次第〕



2023年10月15日 星期日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你五蘊沒空,你的苦難重重|我知道你不懂|你要真的懂了,這個世間對你來講沒有災難了|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真正把這十二個字參透,你還有什麼放不下的?|淨空老法師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你五蘊沒空,你的苦難重重|我知道你不懂|你要真的懂了,這個世間對你來講沒有災難了|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真正把這十二個字參透,你還有什麼放不下的?|淨空老法師


◈一切眾生本來成佛
◇性德,在有情眾生分上叫佛性
◇你的性能、性德完全沒有失去
◇你一念迷,把自己自性德能忘掉了,不知道自己跟諸佛如來是一樣的
◇剎那之間一回頭就成佛
◇可是現在是你回不了頭,你對自己沒有信心,這叫障礙,所以在六道輪迴裡面受苦受難

  性德在我們有情眾生分上,佛就給它立個名字叫佛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是從我們佛性上看的,所以《華嚴》、《圓覺》佛都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現在是不是佛?是佛,真的是佛,絕對不是假的。為什麼?你的性能、性德完全沒有失去,只不過是你現在有了染污。染污不是性能性德的染污,染污是迷惑的染污,你一念迷,把自己自性的德能忘掉了,不知道自己有這個德能,不知道自己跟諸佛如來是一樣的,不知道,所以你在這裡產生錯覺,麻煩出在這個地方。什麼時候覺悟了,這一念回頭了,本來是佛!所以眾生成佛,在理論上講在一剎那,剎那之間一回頭就成佛了。可是現在是你回不了頭,你對自己沒有信心,這叫障礙;煩惱障、所知障,叫障礙,所以在六道輪迴裡面受苦受難。六道的狀況,六道裡面眾生容色差別就很大很大。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們無比的幸運,能夠遇到大乘佛法、淨宗法門
◇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
◇遇到之後你要珍惜,你要把一切都放下,把這樁事情抓緊,我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成就
◇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只有這一樁事情是真的

  我們這一生當中,實實在在是無比的幸運,難得,能夠遇到大乘佛法,能夠遇到淨宗法門,這真正是開經偈上所講的「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所說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我們居然遇到了。遇到之後你要珍惜,你要把一切都放下,把這樁事情抓緊,我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成就。知道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只有這一樁事情是真的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經》念得都很熟;可惜意思沒懂
◇生活處事待人接物還是迷惑顛倒:你沒懂
◇你五蘊沒空,你的苦難重重
◇我知道你不懂:你要真的懂了,這個世間對你來講沒有災難了

  《般若心經》大家常常念,念得都很熟,都能夠背誦,可惜裡頭的意思沒懂,怎麼知道你沒懂?看到你每天在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還是迷迷糊糊的,迷惑顛倒,你沒懂。那是菩薩最高的境界。頭一句你就沒做到,你看「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你五蘊沒空,你的苦難重重,所以我知道你不懂。如果你要真的懂了,你沒有苦難了,這個世間對你來講沒有災難了。那是《大般若經》的綱要,這兩百六十個字,一展開就是六百卷《大般若》。

◈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真正把這十二個字參透,二十二年般若你得到了,你還有什麼放不下的?
◇放下之後,你的自性性能、性德都現前了,你過的日子才是諸佛菩薩的日子,你得大自在

  我早年讀這個經,我覺得《心經》兩百六十個字還是太多了,還可以濃縮,濃縮成十二個字。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二十二年所說的,十二個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真正把這十二個字參透了,這二十二年般若你得到了,你畢業了。試問問你還有什麼放不下的?統統放下了。放下了,你的障礙就沒有了,放下之後,你的自性性能、性德都現前了;放下之後,你過的日子才是諸佛菩薩的日子,你得大自在,你不會再受苦受難。你要容色微妙,自自然然它就轉了。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四九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34-0149




2023年10月14日 星期六

一句阿彌陀佛統攝三聚淨戒|戒律的作用:防非止過|口口聲聲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有什麼非?有什麼過?|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過沒有、非沒有,不就是圓滿的持戒|它不在枝枝葉葉上;它在根本上|淨空老法師

 

一句阿彌陀佛統攝三聚淨戒|戒律的作用:防非止過|口口聲聲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有什麼非?有什麼過?|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過沒有、非沒有,不就是圓滿的持戒|它不在枝枝葉葉上;它在根本上|淨空老法師


◈一句阿彌陀佛統攝三聚淨戒
◇戒律很重要
◇戒律的作用:防非止過
◇我口口聲聲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什麼非?有什麼過?
◇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過沒有,非沒有,不就是圓滿的持戒
◇這個法子多高明:它不在枝枝葉葉上;它在根本上

  學戒律的目的是什麼?有人問我,讓大家知道戒律很重要。我們怎麼持戒?一句阿彌陀佛統攝三聚淨戒,我們是這種持法。戒律的作用,防非止過我口口聲聲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什麼非?阿彌陀佛有什麼過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過沒有,非沒有,那不就是圓滿的持戒了嗎?這個法子多高明,多簡單!它不在枝枝葉葉上,像棵大樹,不在枝葉,它在根本上。黃念老在《淨修捷要報恩談》裡頭說得好,也講到這個問題,講得很詳細,講得很透徹。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一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15



2023年10月13日 星期五

喜歡多聞不能往生|修行最高指導原則:清淨平等覺|你去試試,廣學多聞你能得清淨心嗎?|世尊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常精進的人已經證得無上菩提|阿難廣學多聞,所以進步很緩慢|淨空老法師


喜歡多聞不能往生|修行最高指導原則:清淨平等覺|你去試試,廣學多聞你能得清淨心嗎?|世尊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常精進的人已經證得無上菩提|阿難廣學多聞,所以進步很緩慢|淨空老法師


◈喜歡多聞不能往生
◇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難常樂多聞,我常勤精進
◇世尊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常精進的人已經證得無上菩提;阿難廣學多聞,所以進步很緩慢
◇真正持戒念佛,喜歡多聞他不能往生
◇來生還得人身,遇到佛法繼續再修學;投胎那個星球上沒有佛法,你就得空過
◇精進的人念佛往生了,生到極樂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薩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是從理上講的;法門必須要一門深入
◇四弘誓願明明說「法門無量誓願學」,我怎麼學錯了?
◇你有沒有看到前面兩句?第一句叫你發心,第二句叫你一門深入
◇一門深入證得無上菩提,再廣學多聞;不是教你起步就廣學多聞

  佛說了,說我與阿難等,這個等字,就是與會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於空王佛所,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過去釋迦牟尼佛跟阿難地位相同的,可是「阿難常樂多聞」,這樂是愛好,喜歡多聞,廣學多聞,「我常勤精進」,世尊他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阿難是廣學多聞,表這個意思。這個廣學多聞的人一直到現在還沒放下,所以他的進步很緩慢,而常精進的人已經證得無上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國意思,無上正等正覺,這成佛了。我們現在有不少人有這個現象,在這個地方看到的時候要覺悟。喜歡多聞的人,真正持戒念佛,喜歡多聞他不能往生來生還得人身,遇到佛法繼續再修學,那得靠緣分。如果沒有緣分可能耽好幾世,乃至十幾世、百世千世不一定,因為不知道你到哪裡去投胎去了,投胎在那個星球上沒有佛法,你就得空過,享一些痴福。這個精進的人念佛往生了,生到極樂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薩,不一樣!差別太大了。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是從理上講的,理上是一點都沒錯。法門必須要一門深入,無論哪一門,一門深入就對了,廣學多聞那你就錯了。四弘誓願裡頭明明說的,「法門無量誓願學」,那我怎麼學錯了你有沒有看到前面兩句?法門無量誓願學,不是擺在第一句,第一句是叫你發心,第二句是叫你一門深入一門深入你能證果,能證無上菩提。證得無上菩提,再廣學多聞,那就沒錯了。不是教你起步就廣學多聞,沒這個說法的。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阿難為我們表演:今天絕大多數人都走這條路
◇什麼時候真正覺悟到,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就回頭了
◈修行最高指導原則:清淨平等覺
◇修行修什麼自己要知道,最高指導原則:清淨平等覺
◇你去試試,廣學多聞你能得清淨心嗎?
◇見思煩惱習氣斷了,才能證辟支佛;距離法身菩薩非常遙遠
◇遇到淨土,一門深入,信願持名一向專念,一生往生,皆作阿惟越致菩薩
◇極樂世界消業障靠佛力;此地消業障憑自力

  阿難為我們表演的這個路,就是我們今天一般人絕大多數的人都走這條路。所以我們看到有人迷失道路走這一條不足以為奇,正常現象,為什麼?他受大眾的感染。什麼時候他才能回頭?他什麼時候真正覺悟到,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就回頭了。為什麼?修行修什麼自己要知道,這個最高的指導原則,就在本經的經題上,寫得非常清楚。學佛修的是什麼?清淨平等覺。清淨心,這是從果德上講的,清淨心,阿羅漢證得的;平等心,菩薩證得的;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佛證得的。你自己要去想想,你去試試看,廣學多聞你能得清淨心嗎?比世間人強一些,世間人煩惱習氣沒斷,你能夠把煩惱習氣斷掉,清淨心現前。記住,見思煩惱的習氣斷了,才能證得辟支佛,距離法身菩薩非常遙遠遇到這個法門,一門深入,信願持名,一向專念,一生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法身菩薩,一生成就。須陀洹要證到阿羅漢,天上人間七次往返,多長時間!人間時間不長,天上壽命長。忉利天距離我們很近,忉利天的一天,人間一百年,我們在人間活了一百歲,在忉利天上是一天。忉利天的壽命,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壽命是一千歲,你去算。人間的壽命到了生天,天上壽命到了又到人間,這樣人間天上七次往返,證阿羅漢果。不容易!證得初果之後,你決定不會墮三惡道,你在六道裡頭就是人天兩道。跟極樂世界不能比,極樂世界的消業障靠佛力,阿彌陀佛加持你,此地消業障憑自力

◈善財童子選定淨土,念佛往生
◇遇到淨土不容易,稀有難逢:你的運氣實在太好了
◇遇到淨土還懷疑、還喜歡涉獵其他法門:大錯了
◇第一參德雲比丘修般舟三昧,專念阿彌陀佛,專求往生淨土
◇往後五十二個代表無量法門,每一參末後禮辭:我對這個法門明瞭了,我不學;我還專修念佛法門
◇到最後第五十三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一頭一尾代表大圓滿,他到極樂世界去了

  我們要有智慧,要細心觀察。遇到這個法門不容易,稀有難逢,你的運氣實在太好了,你怎麼會遇到?遇到之後還懷疑,還不相信,還喜歡涉獵其他的法門,認為還有比這個更好的方法,錯了,大錯了。你在這個法門真的扎根了,你去看其他法門,就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童子選定淨土,念佛往生,他第一參善知識是德雲比丘。德雲比丘修般舟三昧,專念阿彌陀佛,專求往生淨土。善財去參訪,他跟善財講二十一種念佛法門,那二十一不是數字,是表法的。密宗表法,十六、二十一都是代表大圓滿。《華嚴》是圓滿的大法,一樣都不漏,裡面有顯有密、有宗有教,宗是禪宗,教是教下,所以它代表大圓滿。他去參學,我們中國古人所謂先入為主,印度也是這個意思,第一個善知識傳給他的是他主修的法門。往後五十二參,五十三參第一個淨土法門,往後五十二個代表無量法門,代表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參訪,門門都明瞭,學不學?不學。你看,每一參末後禮謝,禮拜感謝,我對這個法門明瞭了,後面什麼?後面就辭行了。禮辭,這個意思就是他不學,我統統明白了,我不學,我還專修念佛法門到最後第五十三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你要會看,一頭一尾代表大圓滿,他到極樂世界去了。一生當中他什麼都學,學了怎麼?什麼都不修,他只修他的淨土念佛法門。

◈廣學是為度眾生;一門是為度自己
◇眾生的根機差別太大,所以要廣學多聞
◇淨宗是難信之法;他不能相信就得用別的方法
◇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
◇自己沒有度就先度別人,學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句話地藏菩薩講可以;我們不可以
◇地藏已經到等覺菩薩,我不願意成佛,度眾生,行
◇我們初果都沒證得:學地藏菩薩,跟眾生一同入火坑
◇真正想度一切眾生,先到極樂度自己
◇度一切眾生,自己並沒有離開極樂世界:學地藏、學觀音,學哪個菩薩都行;不到極樂都不行
◈善財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
◇善財五十三參,成就自己堅固的信心:他沒有動搖,還是一句彌陀念到底
◇沒受外面影響;反而信心愈來愈堅定
◇見一個想學一個,這個人完了:這個人真叫福薄,一門都不能成就,還是博地凡夫,原地踏步

  為什麼要學這麼多?為接引眾生,眾生的根機差別太大,所以要廣學多聞。廣學不是為自己,是為接引眾生,淨宗是難信之法,他不能相信就得用別的方法廣學是為度眾生。一門是為了度自己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沒這個道理。可是世間確實有不少眾生慈悲心切,自己沒有度就先度別人,學地藏菩薩,地獄不空,我誓不成佛。這句話地藏菩薩講可以,我們要學這個法門,不可以。為什麼?地藏已經成佛了,他已經到等覺菩薩,我不願意成佛,度眾生,行我們是什麼果位?初果都沒有證得,你怎麼敢學地藏菩薩?學地藏菩薩,跟眾生一同入火坑。這個道理,這個事實,必須要看清楚、看明白。真正要想度一切眾生,先到極樂世界度自己,到了極樂世界你就有本事學地藏菩薩。為什麼?雖然自己沒有證得等覺,但是阿彌陀佛威神可以加持你。你自己沒有證得,得阿彌陀佛加持,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等覺菩薩沒有兩樣,這行。而且你度一切眾生,自己並沒有離開極樂世界。可以學地藏,可以學觀音,學哪個菩薩都行,不到極樂世界都不行。所以叫你偶爾像善財一樣五十三參,他五十三參成就自己,成就什麼?成就自己堅固的信心,他沒有動搖,他還是一句彌陀念到底,沒有拐彎,沒有受外面影響,反而這個信心愈來愈堅定。我們要學善財,善財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的,當中經歷無量法門,那個五十三參代表無量,不為所動,對念佛求生淨土增長信心,堅固了願心。如果是見一個想學一個,見異思遷,這個人完了,這個人真叫福薄,一門都不能成就,還是博地凡夫,原地踏步,一步都沒有跨出去,你說他多可憐。

◈真正要你成就,決定教你一門深入
◇初學,老師太重要了!
◇遇到真正老師,教給你,你能聽話真幹,你會得受用
◇不能真幹,老師一般跟你結個法緣:你這一生不能成就
◇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跟你結個緣
◇傳戒法師有能力觀機,看出賢公老實、聽話、真幹,看到他學習的態度真誠、恭敬:這人叫法器
◇只教他一句阿彌陀佛,叫他一直念下去,就成功了
◈一句佛號從來沒有丟失過
◇賢公真依教奉行,一生沒有拐彎,一句佛號從來沒有丟失過
◇章嘉大師一句咒語他沒有丟失過
◇行住坐臥都未曾丟失,這叫功夫成片

  所以初學,老師太重要了!要遇到真正老師,教給你,你能聽話,你能真幹,你會得受用。你不能聽話,不能真幹,老師一般對你是結緣,跟你結個法緣,你跟佛結個法緣,為什麼?你這一生不能成就。跟眾生結法緣,這個情形多,大概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跟你結個緣真正要給你成就,老師就不是這種教法,決定教你一門深入。老師有能力觀機,你瞞不過他。海賢老和尚的師父傳戒法師,我們肯定他,他開悟了,他明心見性,他有能力觀機,看到海賢這個年輕人二十歲,看出他什麼?看出他的老實、聽話、真幹看到他學習的態度真誠、恭敬,具足這個條件,這人叫法器,他會有成就。老和尚只教他一句阿彌陀佛,叫他一直念下去,就成功了他真依教奉行,一生沒有拐彎,一句佛號從來沒有丟失過。一句接一句,沒有丟失過,生活沒丟失,穿衣吃飯不妨礙,心裡頭念佛,工作沒妨礙,乃至於處事待人接物,一句佛號沒間斷。我這一生看到一個人,章嘉大師,他不是念阿彌陀佛,他是念咒,這一句咒語他沒有丟失過。在他晚年我有這個機會親近老人,無論在什麼時候,你看到他不說話的時候,嘴唇在動,金剛持。我們提出問題向他請教,他為我們開示,開示完了,他持咒就馬上提起來,養成習慣了,行住坐臥都未曾丟失,這叫功夫成片。他的功夫我們不知道,功夫成片我們看出來了。

◇念佛的人念到功夫成片,什麼時候往生完全自己做主
◈老實聽話真幹,真誠清淨恭敬
◇對人事物恭敬,絕不馬虎,非常認真:這個是學佛、念佛的好榜樣
◇現在學佛念佛的人雖然多,不如法:所以念佛人多;往生人少
◇彌陀命令賢公表法,做一個好榜樣給大家看看

  念佛的人念到功夫成片,就決定得生。什麼時候往生完全自己做主,自己想現前往生,佛就來接引你,你念頭一動佛就現前;有壽命,壽命不要了,佛會幫你忙。海賢有這個境界,他很特殊,佛給他個任務,佛對他讚歎,說他學佛學得很好。很好是什麼?就是具足前面所講的條件,我講了五樁事情,老實、聽話、真幹、真誠,再加上一個清淨。他心清淨,恭敬對人對事對物恭敬,恭敬就是絕不馬虎,非常認真,這個是學佛的好榜樣,念佛的好榜樣現在這個世間,學佛的人雖然多,念佛的人也多,雖然多,不如法,所以念佛人多、往生人少。社會大眾看念佛的人都不能往生,認為這是假的,這不是真的。所以彌陀命令賢公老和尚為這個時代的人表法,做一個好榜樣給大家看看,是這麼個意思。壽命,壽命延長了,延多長他自己也不曉得,他有他的任務,他的任務完成,佛就帶他走了。諸位用心去聽光碟,你完全聽明白了,不是假的,是真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二二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22




尊者阿難乃本經之當機。
若論其本,實亦從果向因之法身大士。

《法華經》中佛告菩薩曰:「
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阿難常樂多聞,
我常勤精進。

是故我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而阿難護持我法,亦護將來諸佛法藏,教化成就菩薩眾。」

◎大教緣起第三



2023年10月12日 星期四

小風小浪就受不了,怎麼能學佛?怎麼能往生?|往生要嚴持戒律|嚴持戒律目的:第一個恢復清淨心|戒律總的目標是斷惡修善|心裡只有這句阿彌陀佛:善中之善|清淨跟平等是禪定|淨空老法師

 


小風小浪就受不了,怎麼能學佛?怎麼能往生?|往生要嚴持戒律|嚴持戒律目的:第一個恢復清淨心|戒律總的目標是斷惡修善|心裡只有這句阿彌陀佛:善中之善|清淨跟平等是禪定|淨空老法師


◈財色名利誘惑的力量太大了
◇這個時代,普遍的心浮氣躁
◇被電視、網路教壞了
◇電視教他殺盜淫妄,從小根深蒂固
◇這個根紮得不好,所以縱然接觸聖賢教誨,很容易退失

  現在我們看這個時代,這些年輕人普遍的心浮氣躁,為什麼?他被人教壞了。誰教他?電視教他,網路教他。真的,從嬰兒教起,小孩一出生,睜開眼睛、豎起耳朵聽什麼?電視。電視裡面教他什麼?教他殺盜淫妄。從小根深蒂固,這個麻煩可大了,這個根紮得不好。所以縱然接觸聖賢教誨,很容易退失,禁不起外面境界財色名利五欲七情的誘惑,誘惑的力量太大了

◈小風小浪就受不了,怎麼能往生?
◇聖道沒有根:學聖、學賢表面上像個樣子;其實不是
◇賢公一生沒有怨恨、批評過人:你能做到嗎?
◇對冤枉、欺負、陷害他的人,都是一片慈悲:這是佛菩薩要求的學生
◇小風小浪就受不了,怎麼能學佛?怎麼能往生?

  聖道衰了,聖道沒有根,學聖、學賢表面上像個樣子,其實不是,跟海賢老和尚比就比出來了。海賢老和尚一生沒有怨恨過人,沒有說哪個人不是,也就是說一生沒有批評過人你能做到嗎?人家供養他金戒指,手上戴一戴,讓送的人歡喜。他走了,金戒指就拿掉了。你看他多隨緣,他有沒有貪心?沒有。罵他、侮辱他,沒有瞋恚;對任何人,對冤枉他的人、對欺負他的人、對陷害他的人,都是一片慈悲。這是佛菩薩要求的學生小風小浪就受不了,怎麼能學佛?怎麼能往生

◈往生要嚴持戒律
◇你們嚴持戒律能往生嗎?
◇嚴持戒律目的:第一個恢復清淨心
◇你持戒得不到這個目的,你白持了
◇清淨平等覺:持戒就是為這個
◈念佛人善中之善
◇戒律總的目標是斷惡修善
◇心裡只有這句阿彌陀佛:善中之善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哪裡來的惡?
◇起心動念是迷;分別執著是造業
◈清淨、平等是禪定
◇清淨裡頭沒有善惡;平等裡頭不但沒有善惡,染淨都沒有
◇清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定就平等了,不動,本無動搖

  往生要嚴持戒律你們嚴持戒律能往生嗎嚴持戒律目的是什麼?你持戒得不到這個目的,你白持了第一個恢復清淨心,《無量壽經》經題上有,清淨平等覺,持戒就是為這個持戒能得到平等心,你看海賢老和尚得到了,他用什麼方法持戒?一句阿彌陀佛。戒律總的目標是斷惡修善,他心裡頭只有這句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什麼都沒有,就惡沒有了;那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了,就是阿彌陀佛。念佛人善中之善,沒有惡,找不到惡,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哪裡來的惡起心動念是迷,分別執著是造業,業有善惡,善惡都是染業,都不是清淨的,清淨裡頭沒有善惡。平等裡頭不但沒有善惡,染淨都沒有,他沒有分別了。所以他比清淨高,清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佛菩薩,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清淨跟平等是禪定定就平等了,不動,「本無動搖」,惠能大師說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一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14





2023年10月11日 星期三

無量壽經教我們明心見性|往生淨土就是明心見性|如果你用功得法,這一生當中就能辦得到|什麼叫如法?聽話、老實、真幹|聽佛說的,祖師、老師說的|淨空老法師

 


無量壽經教我們明心見性|往生淨土就是明心見性|如果你用功得法,這一生當中就能辦得到|什麼叫如法?聽話、老實、真幹|聽佛說的,祖師、老師說的|淨空老法師


◈三種真實
◇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在一部經上三種真實具足不多,只有大乘圓教
◇無量壽經,真實的寶典:開示、教化、顯示真實之際
◈無量壽經教我們明心見性
◇往生淨土就是明心見性
◇如果你用功得法,這一生當中就能辦得到
◇什麼叫如法?聽話、老實、真幹
◇聽佛說的,祖師、老師說的

  「本經云: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是經文上寫的,「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這裡頭出現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之利、住真實慧,真實智慧。在一部經上這三種真實具足不多,只有大乘圓教;小乘經典裡頭,方等部分經典裡頭,沒有三個真實都放在一起的。從這三句顯示出這部經,真實的寶典,開示、教化顯示真實之際,真實之際是自性,這部經教我們明心見性。這不是教我們往生淨土嗎?對,往生淨土就是明心見性如果你用功得法,這一生當中就能辦得到,用功不如法,就辦不到。什麼叫如法?要聽話,要老實,要真幹聽佛說的,聽祖師、老師說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15




七、本經云:「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此即本經之所開示者,彌陀世尊,宣此妙法,欲惠予眾生以真實之利也。
此三真實,即一即三,方便究竟,不可思議。
依正法門,舉體皆是真實之際。

◎(二)本經體性



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

極樂世界你有分|每個念佛人都要盡一把力莊嚴極樂世界|信願持名就是莊嚴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老家,哪有不能回去的道理?|我們跟阿彌陀佛是一體,我們往生他當然來迎接|淨空老法師

 


極樂世界你有分|每個念佛人都要盡一把力莊嚴極樂世界|信願持名就是莊嚴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老家,哪有不能回去的道理?|我們跟阿彌陀佛是一體,我們往生他當然來迎接|淨空老法師


◈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惠以真實之利
◇本經有能量開化顯示自性,有這個功德智慧,可以拯救一切苦難眾生,讓他們得到真實的利益
◇最真實的利益就是信願持名
◇慶公七十多年一句佛號,賢公九十二年一句佛號,得到念佛三昧,明心見性,最後往生極樂、親近彌陀,真實利益
◈住真實慧
◇一天到晚沒有第二念,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就是住真實慧
◇阿彌陀佛是真實智慧,念久了自然得三昧,自然明心見性,走的時候當然自在
◇真正往生決定在自己,說走就走,說留也可以留,生死自在
◈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每個念佛人都要盡一把力莊嚴極樂世界
◇信願持名就是莊嚴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你有分
◇極樂世界是老家,哪有不能回去的道理?
◇我們跟阿彌陀佛是一體,我們往生他當然來迎接

  又本經有能量開化顯示自性,有這個功德,有這個智慧,可以拯救一切苦難眾生,讓他們得到真實的利益最真實的利益就是信願持名,最真實的利益。海賢老和尚為我們證明了,他的師弟七十多年一句佛號,他自己九十二年一句佛號,信願持名。他得到什麼?得到念佛三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最後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一點都不假,真實利益一天到晚沒有第二念,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就是住真實慧阿彌陀佛是真實智慧,念久了自然得三昧,自然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走的時候當然自在,哪裡需要人幫助。需要人幫助未必可靠,你臨命終時幫助你的那個人在哪裡,你怎麼通知他,他怎麼知道?所以真正往生決定在自己,說走就走,說留也可以留,生死自在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這是講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建造的,我們每個念佛的人都要盡一把力莊嚴極樂世界,用什麼力?信願持名就是莊嚴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你有分,換句話說,極樂世界是老家,哪有不能回去的道理我們跟阿彌陀佛是一體,我們往生他當然來迎接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15




又本經
《德遵普賢品》云:「開化顯示真實之際。」
《大教緣起品》云:「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積功累德品》云:「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二)本經體性



2023年10月9日 星期一

實相無相無不相,是自己的真我|實相跟妄相是一個相|起心動念見妄相;不起心不動念見實相|我們在虛妄相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叫造輪迴業|因為你造輪迴業,輪迴境界就現前|不放心上,才真正是不壞假名假相|淨空老法師

 


實相無相無不相,是自己的真我|實相跟妄相是一個相|起心動念見妄相;不起心不動念見實相|我們在虛妄相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叫造輪迴業|因為你造輪迴業,輪迴境界就現前|不放心上,才真正是不壞假名假相|淨空老法師


◈不放心上,才真正是不壞假名假相
◇《金剛經》前半部,無我、人、眾生、壽者相,小乘聖人所證得的
◇愈往上去心量愈大、理解能力愈強
◇阿羅漢一發菩提心就迴小向大
◇聖人無我,仍自稱為我:要用凡夫的知見,你才能度化眾生
◇假名、假相,都不破壞、都能隨順
◇雖然隨順不放在心上,就沒有障礙
◇放在心上心就動了

  「聖人無我」,須陀洹無我,《金剛經》前半部,「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小乘聖人所證得的。從初果到四果,一層一層深入,一層一層擴展,愈往上去心量愈大,愈往上面去理解能力愈強,到阿羅漢,阿羅漢一發菩提心就迴小向大。聖人雖然證得無我,跟大眾談話、跟大眾交流還是稱我,別人會懂,如果不稱我人家不懂,這叫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完全還要用凡夫的知見,你才能跟他往來,否則的話你不能度化眾生。所以「不壞假名」,假名、假相都不破壞,都能夠隨順雖然隨順,不放在心上就沒有障礙。放在心上被染污了,放在心上心就動了,所以決定不能放在心上。這才真正是不壞假名,不壞假相

◈法不可以執著
◇實相無相,故非同於凡夫之有我
◇實相無不相,故非同於二乘之無我
◇凡夫屬於我執,執著粗;二乘屬於法執,執著微細:都不能見性
◇法執放下:一切法是假的
◇這個假法能幫助你大徹大悟:它有用;可是執著它就有害
◇出十法界才真正是離究竟苦、得究竟樂
◇阿羅漢對法沒捨;在菩薩地位上要把法捨掉:法不可以執著

  「實相無相,故非同於凡夫之有我,實相無不相,故非同於二乘之無我」。凡夫有我是著了相,認為這個身相就是自己,不知道是假的;二乘人有執著,知道身相不是我,執著身相不是我,無我。凡夫屬於我執,二乘屬於法執;凡夫的執著粗,二乘執著微細,因此都不能見性,雖然超越六道輪迴,他超越不了十法界,這就是有法執。法執放下了,不再執著,一切法是假的,不是真的,叫方便法。這個假法能幫助你大徹大悟,能幫助你明心見性,所以它有用。可是不能執著,執著它就有害,執著你就出不了十法界,不執著你就能出十法界。出十法界才真正是離究竟苦、得究竟樂,究竟樂是成佛,證大涅槃。所以法還要捨,阿羅漢對法沒捨,在菩薩地位上要把法捨掉,法不可以執著

◈實相無相
◇實相是自己的真我
◇常、樂、我、淨:實相的四德
◇常是不生不滅
◇你找不到一法是不生不滅的:所以這都是幻相、假相
◇真相沒有物質、心理、自然現象
◇實相理體,一法不立:所以叫它無相
◇徹底放下,實相就現前
◈什麼人能見實相?
◇什麼人能見實相:執著分別、起心動念放下了
◇起心動念是不覺、是迷
◇動念是妄心;沒動念是真心:真心就是實相
◇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見性了,就是實相現前
◈實相是什麼樣子?
◇能大師見到:不生不滅的清淨相、自性本定的平等相
◇自性無相;能現一切相
◇遇緣能現;緣沒了就隱

  所以我們要記住「實相無相」。實相是什麼?是自己的真我,大乘講常、樂、我、淨,就是實相的四德。這個四德,常,常是不生不滅。十法界、六道裡頭無常,全是屬於生滅法,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你找不到一法是不生不滅的。所以這都是幻相、假相,不是真相,真相沒有物質現象,沒有起心動念的現象,起心動念是心理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實相理體,一法不立。所以叫它無相,你不能執著,它什麼都沒有,你要徹底放下,實相就現前什麼人能見實相?見實相就是見性,執著放下了,所有一切的執著統統放下,分別放下了,起心動念放下了起心動念是不覺,是迷,一定要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是自性本定,就是真心,動念是妄心,沒動念是真心真心就是實相。所以真正能做到,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就見性了,就是實相現前,他見到實相。實相是什麼樣子?跟惠能大師所見完全相同,見到不生不滅的清淨相,見到自性本定的平等相,萬法一如,萬法平等。你也見到雖然什麼相都沒有,自性的德用無量無邊,能現萬法,無相能現一切相,這一切相沒有邊際、沒有數量。遇到緣能現,緣沒有了它就隱藏,或隱或現,你見到了,跟能大師所見的一樣,跟諸佛如來所見的一樣。

◈實相無相,不能執著
◇於實相不但不執著,起心動念都沒有
◇起心動念見妄相;不起心動念見實相
◇實相跟妄相是一個相
◇實相,體清淨無為;妄相,十法界依正莊嚴
◇妄相當體即空,不可得
◇我們在虛妄相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叫造輪迴業
◇因為你造輪迴業,輪迴境界就現前;不造輪迴業,輪迴現象就沒有了
◇我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十法界六道的相就起來了;我不起心動念,六道十法界就不見了,如夢幻泡影
◇疑情是不是真斷?
◇一般凡夫雖然不疑惑,並沒有放下:所以他還在人間
◇講得頭頭是道;見性、悟入的真實受用他沒有得到:沒有徹底放下
◇徹底放下是不起心動念
◇大乘、小乘:看你放下多少
◇放下少,小乘;徹底放下,大乘

  於實相執不執著?不執著。不但不執著,起心動念都沒有起心動念就見妄相,見不到實相;不起心、不動念見實相,不見妄相。妄相有沒有?有。實相跟妄相是一個相實相,體清淨無為;妄相,十法界依正莊嚴,這裡頭還包括六道輪迴,這是妄相。妄相怎麼樣?妄相不可得,當體即空,不可得,我們在虛妄相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叫造業。這什麼業?輪迴業因為你造輪迴業,輪迴境界就現前;你什麼時候停止不造輪迴業了,輪迴現象就沒有了。這就是大乘教裡講的隱現。我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十法界六道的相就起來了;我不起心、不動念,六道輪迴跟十法界就不見了,如夢幻泡影,你再也找不到。這樁事情,近代的科學幫助我們證明了,把我們的疑情斷掉了。是不是真斷一般凡夫雖然不疑惑,並沒有放下。所以他還在人間講得頭頭是道,見性、悟入的真實受用他沒有得到。什麼原因?沒放下,沒有徹底放下徹底放下是不起心、不動念,這些我們不能不知道。無論大乘、小乘,看你放下多少放下少,小乘,徹底放下就是大乘。所以實相無相,不能執著

◈實相無不相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實相能生;萬法所生
◇所生的一切萬法都是假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既然是虛妄相,決定不能有佔有、控制、支配的念頭:這三種就是輪迴業
◇天天不斷的造輪迴業,怎麼能出離輪迴?

  「實相無不相」,那就是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實相能生,萬法所生所生的一切萬法都是假相。《金剛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然是虛妄相,決定不能執著它是真的,決定不能有佔有的念頭,不能有控制的念頭,不能有支配的念頭這三種都是人的欲望,我要佔有、我要控制、我要支配,這三種就是輪迴業,只要有這個念頭,造輪迴業。天天不斷的造輪迴業,怎麼能出離輪迴

(中略)

◈不著無相;也不著無不相
◇阿難對於實相,跟實相所起的作用無不相,完全明瞭
◇二邊都不著,實相的妙用就現前
◇第一義諦是真的無我:真假一如、真假不二
◇無我則無聞,無聞則化道絕。為傳化不絕,假名說我
◇如果都講真的不說假的、都回歸自性:那世界上沒人傳法了
◇凡是來傳法的人都屬於乘願再來
◇阿彌陀佛叫賢公表法,做一個念佛人、求往生人、真正圓滿具足信願行的樣子給大家看
◇希望大家都能成就:世尊的大法、彌陀的妙法,傳承、教化,不絕在世間
◇阿難假名說我,諸佛如來也假名說我:這裡頭沒有我執、法執

  所以這個地方阿難稱我,不同於凡夫,不同於二乘。阿難對於實相,跟實相所起的作用無不相,完全明瞭,沒有疑惑。所以二邊不著,不著無相,也不著無不相二邊都不著,實相的妙用就現前。「阿難隨順世間,假名為我,無乖於第一義諦」。第一義諦是真的無我,真假一如,真假不二。下面念老引《觀經疏》上說,「無我則無聞,無聞則化道絕。為傳化不絕,假名說我。」如果都講真的,不說假的,這些人都回歸自性,痕跡都找不到,那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傳法了。由此可知,凡是來傳法的人都屬於乘願再來,都屬於世尊的表法。就像海賢老和尚這一生,阿彌陀佛叫他表法,做一個念佛人的樣子,做一個求往生人的樣子,也就是做一個真正圓滿具足信願行的樣子給大家看,鼓勵大家,希望大家都能成就世尊的大法、彌陀的妙法傳承、教化,不絕在世間,所以阿難假名說我,諸佛如來也是假名說我。他說我,這裡頭沒有我執,裡面沒有法執,這個意思我們一定要懂。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六十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61




聖人無我,而阿難仍自稱為我者,不壞假名故。

實相無相,故非同於凡夫之有我,
實相無不相,故非同於二乘之無我。

阿難隨順世間,假名為我,無乖於第一義諦。


又《觀經疏》云:「
無我則無聞,
無聞則化道絕。
為傳化不絕,假名說我。」

◎法會聖眾第一



2023年10月8日 星期日

佛法學的:不是普通世間法;是幫我們回歸自性,把真心找回來|諸佛菩薩用真心生活|六道十法界用妄心生活:妄心很苦|墮落在六道,無量劫受盡苦難,醒不過來|想把真心找回來:就得修如如不動|淨空老法師

 


佛法學的:不是普通世間法;是幫我們回歸自性,把真心找回來|諸佛菩薩用真心生活|六道十法界用妄心生活:妄心很苦|墮落在六道,無量劫受盡苦難,醒不過來|想把真心找回來:就得修如如不動|淨空老法師


◈全宇宙一切法從哪來的?
◇一切法是自己心性變現出來的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自性就是我們的真心
◇自是自然的:它不是別的生它;它本來就是這樣,自然的
◇自性是清淨、不生不滅、本自具足、本不動搖的
◈定跟真心相應
◇真心沒有動過;妄心動
◇妄心,是阿賴耶,它動;自性不動
◇為什麼佛法要修定?定就是不動,定就是把真心找回來
◇想把真心找回來,用真心不用妄心:就得修如如不動
◇決定不受外頭境界干擾:外面是假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大乘經教裡頭告訴我們,遍法界虛空界,現在我們講全宇宙,全宇宙這一切法從哪來的?佛陀告訴我們,這一切法是自己心性變現出來的。惠能大師開悟說出來了,「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是自性變現的。他說了五句,這是最後一句,是說自性起用能生萬法。整個宇宙是自性變現的,自性就是我們的真心。為什麼用個自?自是自然的,它不是別的生它的,它沒有,它本來就是這樣的,所以叫自性,自然的自性是清淨的,自性是不生不滅的,自性是本自具足的,自性是本不動搖的,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真心它沒有動過,妄心動,我們的念頭是妄心,是阿賴耶,它動,自性不動,就是真心不動。所以為什麼佛法要修定?定就是不動,定就是把真心找回來。妄心是動的,真心不動。所以定跟真心相應,我們要想把真心找回來,用真心不用妄心,那就得修如如不動決定不受外頭境界干擾,外面是假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回歸自性,把真心找回來
◇回歸自性就叫成佛、圓滿
◇我們完全是妄念,把妄念當作真心,它來做主,所以起心動念都造業
◇六道輪迴是業感的;自性裡頭沒有六道輪迴
◇六道輪迴是一場惡夢,一定要在這個惡夢裡頭醒過來
◇佛法學的:不是普通世間法;是幫我們回歸自性,把真心找回來
◇用真心來生活就完全正確了
◇諸佛菩薩用真心生活;六道十法界用妄心生活:妄心很苦
◇墮落在六道,無量劫受盡苦難,醒不過來

  大乘佛法的追求沒有別的,回歸自性就叫成佛、就叫圓滿我們是迷失了自性,完全是妄念,把妄念當作真心,它來做主,所以起心動念都造業。業感得的輪迴,六道輪迴是業感的,自性裡頭沒有六道輪迴。所以六道輪迴是一場惡夢,一定要在這個惡夢裡頭醒過來佛法學的是這一門學問,不是普通世間法,是幫我們回歸自性的,幫我們把真心找回來,只要用真心來生活就完全正確了。那就是要諸佛菩薩,他們用真心生活六道十法界用妄心生活,妄心很苦。四聖法界不見性,墮落在六道裡頭出不來,生生世世無量劫受盡苦難。這都是冤枉,就像做惡夢一樣,連續做惡夢,他醒不過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六十一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61




2023年10月7日 星期六

想到極樂去作佛,一點都不難|佛會反過來問你:你能放下嗎?|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現相是夢幻泡影|不肯放下,離不開六道輪迴|念佛也不行:放下才能往生|放不下怎麼辦?誦經|淨空老法師

 


想到極樂去作佛,一點都不難|佛會反過來問你:你能放下嗎?|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現相是夢幻泡影|不肯放下,離不開六道輪迴|念佛也不行:放下才能往生|放不下怎麼辦?誦經|淨空老法師


◈現相是夢幻泡影
◇三千大千世界,十億個大星系,是一尊佛出現在世間教化眾生的處所:這個處所不是真的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不肯放下,離不開六道輪迴
◇念佛也不行:放下才能往生;不放下不能生淨土
◈想到極樂去作佛,一點都不難
◇佛會反過來問你:你能放下嗎?
◇能放下,條件就具足;麻煩的是:我們真放不下
◇家親眷屬能放下嗎?執著,情擺在第一
◈放不下怎麼辦?誦經
◇從今天開始,我每天讀,能夠讀上十年,你的功德就成就了,你決定往生極樂

  「又如本經云」,世尊在這部經上告訴我們,此世界,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這個教區有多大?十億個銀河系。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一千個銀河系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這十億個大星系,是一尊佛出現在世間教化眾生的處所。這個處所不是真的,經上有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所以現相是夢幻泡影,不是真的。佛為什麼叫我們放下?這些東西是煩惱、是情執,你要不肯放下,離不開六道輪迴念佛也不行,放下才能往生,不放下不能生淨土。換句話說,想到極樂世界去作佛,一點都不難佛會反過來問你,你能放下嗎能放下,條件就具足,麻煩的是我們真放不下。在家學佛的同學,家親眷屬能放下嗎?執著,情擺在第一,情執。放不下的人怎麼辦?誦經。這部經果然下定決心,我從今天開始,我每天讀,能夠讀上十年,你的功德就成就了,你決定往生極樂世界,你不會在娑婆世界。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九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09




又如本經云:「佛告彌勒,於此世界,有七百二十億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植眾德本,當生彼國。」

◎(一)教起因緣



2023年10月6日 星期五

此一心,即定中之定|一念就是一心|一念:沒有念頭,整個宇宙是這個心變現出來的|一乘即弘願,弘願即佛智,佛智即一念|凡夫之信心,如能與佛智一念相應,則往生事業自然成辦,不須口口聲聲多稱名號:一念就得|淨空老法師

 


此一心,即定中之定|一念就是一心|一念:沒有念頭,整個宇宙是這個心變現出來的|一乘即弘願,弘願即佛智,佛智即一念|凡夫之信心,如能與佛智一念相應,則往生事業自然成辦,不須口口聲聲多稱名號:一念就得|淨空老法師


◈此一心,即定中之定
◇此一心,即定中之定故,即菩薩念佛三昧故,即達摩直指之禪故
◇慧可祖師:我心不安
◇達摩祖師:將心來,老僧與汝安
◇慧可祖師:我覓心了不可得
◇達摩祖師:與汝安心竟
◈全佛即心,全心即佛
◇整個宇宙都是心
◇身也沒離開心外;但專指這一塊不行
◇全宇宙是心,是自己的心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二

  定中之定,「即菩薩念佛三昧故,即達摩直指之禪故」。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傳禪宗,二祖慧可是他的傳人。慧可對他老人家尊敬,這在嵩山少林寺,冬天下雪,慧可在門外,看到達摩祖師在入定,不敢驚動他,站在那等,雪已經到膝蓋了。達摩祖師,這時間很久,睜開眼睛看到他,你這是做什麼?他說來求法。求法,像這樣的心態,你怎麼能得到?說他的真誠不夠。結果那個時候,和尚都帶的有一把戒刀,這個當中有個帶子,掛的帶子,那是拴戒刀的,把戒刀抽出來,把自己的手臂砍斷,拿著手臂送給他。達摩祖師說,你這是幹什麼?表示我不惜身命我也求法。達摩就說了(現在造達摩菩薩的像,就造這個像,達摩手伸出來),將心來,老僧與汝安。他心不安。你把心拿來,拿來我替你安。這個問答,他回頭就發現,他想找心找不到,最後說,「我覓心了不可得」。達摩說,「與汝安心竟」。他就開悟了。我把你心安好了,這開悟了,衣缽就給他,禪宗第二代祖。這就是達摩祖師直指之禪。全佛即心,全心即佛。心在哪裡?整個宇宙都是心。不在身上,身也沒有離開心外,但是專指這一塊不行全宇宙是心,是自己的心。他一下就明白,就是達摩祖師直指人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二

◈一念就是一心
◇本覺靈知之自性,謂為一念
◇一念不是指一個念頭;它沒有念頭:整個宇宙是這個心變現出來的
◇心是能生能現;全宇宙是所生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
◈淨宗之妙在此地
◇一乘即弘願,弘願即佛智,佛智即一念
◇凡夫之信心,如能與佛智一念相應,則往生事業自然成辦,不須口口聲聲多稱名號
◇無量法門裡面最簡單、最扼要、最直捷、最穩當,一念就得:跟禪的頓悟沒兩樣
◇無論什麼樣的根性,統統都可以修
◇根機劣,就是煩惱重的,用信願持名,一般三年夠了

  上面所引證的,一念就是一心。這個一念,「蓋指本覺靈知之自性,謂為一念」。不是講別的,不是指一個念頭,它沒有念頭。整個宇宙是這個心變現出來的,它是能生能現,全宇宙是所生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能所不二。下面說,「例如日本幸西氏云」,這也是日本的淨宗大德。他說:「一乘即弘願,弘願即佛智,佛智即一念。該氏並立一念之義。謂凡夫之信心,如能與佛智一念相應,則往生事業自然成辦,不須口口聲聲多稱名號。此與《報恩論》相似」。這是說到學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真正在這個裡面找出一條最簡單、最扼要、最直捷、最穩當,一念就得,跟禪的頓悟沒有兩樣淨宗之妙,妙在此地無論什麼樣的根性,沒有不合適的,統統都可以修根機劣的,就是煩惱重的,用信願持名,要用多少時間?一般看來,大概三年的時間夠了

◈關鍵是放得下、看得破
◇看得破:這個世界是假的
◇有生一定有死,生沒帶來;死沒帶走
◇了解一場空,你就不會執著,不計較得失了
◇全都等於零:等於零,歸一心

  關鍵是放得下、看得破看得破是什麼?這個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六道裡面人道的境界,有生一定有死,誰都不能避免。的時候,有一樣東西帶來;死了之後,有一樣東西帶走,這裡叫你了解什麼?了解一場空。真的一場空之後怎麼?你就不會執著了,不計較得失了,為什麼?全都等於零。好!歸一心,等於零,歸一心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二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25




《彌陀疏鈔》曰:「
即此一心,全體是佛。

又此一心,
即定中之定故,
即菩薩念佛三昧故,
即達摩直指之禪故。」


上所引證,一念即一心。

此之一念,蓋指本覺靈知之自性,謂為一念。


例如日本幸西氏云:「
一乘即弘願。
弘願即佛智。
佛智即一念。」

該氏並立一念之義。
謂凡夫之信心,如能與佛智一念相應,則往生事業自然成辦,不須口口聲聲多稱名號。

此與《報恩論》相似。論云:
禪宗破參,
讀教解悟,
而專修淨土,而能一念淨信,與佛智相應,一念稱佛,而得往生者也。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