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與無住生心相應:不但是般若,是最深的般若|除一句佛號之外,二六時中沒有一個妄念,就是無住|一句佛號,朗然明白,相續不斷,即是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圓教初住以上的境界;念佛人當下就相契合|淨空老法師
◈持名即是甚深般若
◇很多人誤會淨土宗修念佛法門沒有般若
◇以為淨土頂多得一點定,沒有慧
◇不曉得這句佛號裡面有甚深的般若智慧
◇《金剛經》跟《心經》是大本、小本,都是般若綱要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一句實實在在也非常之重要
◇念佛,與無住生心恰恰相應:不但是般若,是最深的般若法門
◈念得純熟,萬緣齊放,能所頓空
◇念得純熟,萬緣齊放,能所頓空,即是無住
◇念佛這也是個祕訣:一定要放下萬緣
◇不要分別執著、牽掛煩惱,用清淨心來念佛號就會相應
◇念佛最忌諱的是夾雜
◇有妄想分別執著是夾雜;有牽掛煩惱更是夾雜
◇不夾雜,個個念佛功夫就得力了: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念佛不相應,統統是夾雜
◇常常提醒自己,功夫綿綿密密,除一句佛號之外,二六時中沒有一個妄念,這就是無住
「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因為有很多人誤會淨土宗修念佛法門沒有般若,所以對這個法門輕視、小看了,以為這個法門頂多不過有一點小定而已,一句佛號念到妄念不生,得一點定,沒有慧,這是很多人有這樣的誤會。他不曉得這句佛號裡面有甚深的般若智慧。「念得純熟,萬緣齊放,能所頓空,即是無住。」我們講般若,大概一般人總是忘不了《金剛經》,《金剛經》是整個般若部的精華,般若部的綱要。更簡單的就是《心經》,稍微詳細一點就是《金剛經》,《金剛經》跟《心經》可以說是一不是二,一個說得詳細,一個說得簡單。如果像蓮池大師稱《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的關係大本、小本,我們也可以稱《金剛經》跟《心經》是大本、小本,都是般若綱要。《金剛經》裡面尤其是人所皆知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因為中國禪宗六祖在這一句裡面開悟的。而這一句實實在在也非常之重要,我們念佛,與這個無住生心恰恰它就相應。相應,怎麼不是般若?不但是般若,是最深的般若法門。「念得純熟,萬緣齊放」,實在講,念佛這也是個祕訣,一定要放下萬緣,也就是心裡面妄念要捨掉,不要分別、不要執著、不要有牽掛、不要有煩惱,用一個清淨心來念這個佛號就會相應了。我們念佛人最怕夾雜,有妄想是夾雜,有分別也是夾雜,有執著還是夾雜,有牽掛、有煩惱更是夾雜。你看覺明妙行菩薩跟大家講的開示,念佛最忌諱的是夾雜,不夾雜,念佛功夫就得力了,個個人得力了,真的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所以念佛不相應,統統是夾雜。這是我們一定要認識得清楚,也就是講的萬緣齊放,能所頓空。我們常常能夠提醒自己,功夫綿綿密密,除一句佛號之外,二六時中沒有一個妄念,這就是無住。
◈一句佛號,朗然明白,相續不斷
◇一句佛號,朗然明白,相續不斷,即是生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要到圓初住才能證得;念佛人當下就相契合
◈句句是佛知見;念念放般若光
◇故暗合道妙,句句是佛知見,念念放般若光,念佛號即是念實相也
◇句句是佛知見:跟《法華經》相應,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念念放般若光:與《大般若經》相應
◇這句佛號:千經萬論處處指歸
◈念佛號即是念實相
◇很多人說念佛他不願意念;念實相,沒有一個人不願意
◇念實相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誰不要?
◇念這一句佛號就是念實相、念真心、念本性、念宇宙萬有的本體
「於此之時,一句佛號,朗然明白,相續不斷,即是生心。」所以《金剛經》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是大徹大悟,破無明、見本性的境界,圓教初住、別教初地以上的境界。你看念佛人,念念與這個境界相應。他們要到圓初住才能證得,哪裡曉得念佛人當下就相契合?這個難,真正之難。「故暗合道妙,句句是佛知見。」這句話是跟《法華經》相應,《法華經》裡面所說的,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念念放般若光」,這與《大般若經》相應。所以這句佛號,古德講千經萬論處處指歸,確實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說的。「念佛號即是念實相也」,這句話真正不容易,要不是真正契入這個境界說不出來。很多人念佛他不願意念,你說「念實相」沒有一個人不願意,念實相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誰不要?哪裡知道念這一句佛號就是念實相,就是念自己的真心,就是念自己的本性,就是念宇宙萬有的本體,太難得了。
無量壽經玄義—徑中徑又徑,初步即到家 第十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21-0010
六、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
念得純熟,萬緣齊放,能所頓空,即是無住。
於此之時,一句佛號,朗然明白,相續不斷,即是生心。
故暗合道妙,句句是佛知見,念念放般若光,念佛號即是念實相也。
◎ 四、方便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