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 星期一

照見五蘊皆空:他觀照的功夫已經契入大三空三昧,所以一切苦厄都沒有了,無願、無求|空三昧破我執|曉得一切法無相:你對三界就沒有願、沒有求了,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也沒有了|淨空老法師

 


照見五蘊皆空:他觀照的功夫已經契入大三空三昧,所以一切苦厄都沒有了,無願、無求|空三昧破我執|曉得一切法無相:你對三界就沒有願、沒有求了,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也沒有了|淨空老法師


◈空無相無願
◇三解脫門就是三三昧,通大小乘:名詞相同;境界不相同
◈空
◇三昧:正受,純正的思想、見解、受用
◇觀一切法都是因緣而生,自性本空
◇色受想行識四大五蘊和合,身相就現;四大五蘊散了,這個相就沒有了
◇相是假的:緣聚則有;緣散則滅
◇沒有生滅;只是緣聚、緣散

  下面這一句是佛門裡頭常講的大三空三昧,也叫做三解脫門,就是『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就是三三昧,通大小乘,小乘也有說,大乘也說,名詞都相同,可是裡頭境界不相同。三解脫門裡面,第一個是講空,空三昧三昧是正受,也就是純正的思想、見解、受用,它是觀一切法都是因緣而生,自性本空。無,就是看我們自己身體,我們這個身,粗一點說是四大五蘊因緣和合而組成這個身相。這個身相沒有自體,就是沒有自性,緣聚就現這個身相,色受想行識這四大五蘊和合,身相就現了;四大五蘊要是散了,這個相就沒有了。因此,我們曉得這個相是假的,不是真的,緣聚則有,緣散則滅。這裡頭是不是真的有生滅?沒有,沒有生滅,只是緣聚、緣散而已。我們世間人不明瞭這個真相,把色身當作真的,生了就歡喜,滅了就痛苦,哪裡曉得這個相是不生不滅的相!

◇色身如此;一切法無有一法例外
◇真正透徹這個真相,我執就破了
◇空三昧破我執
◇知道無我、無我所
◇我、我所有:這種見解、思想、執著,都是屬於魔見網

  我們色身如此,一切法,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無有一法例外的,沒有例外的。所以,你真正要是透徹這個真相,這個真相就是實相,經上講的諸法實相,真正明達諸法實相,你決定不會再執著這個身是我,我執就破了。所以,空三昧破我執知道無我也無有我所,我都沒有了,哪裡還有我所有的?可見得,這種執著,這種見解、思想、執著,以及我所有的這種見解、思想、執著,都是屬於魔見網,是魔見網裡面最強烈的,破這個魔見網,那要修空三昧。

◈無相
◇真正曉得一切法也是空的
◇身緣聚緣散,身是假的:它有緣由
◇緣也不是真的:四大五蘊也不是真實的,也是因緣組合
◇曉得一切法無相:你對三界就沒有願、沒有求了,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也沒有了
◇觀一切法是因緣生法,生老病死苦沒有了,三苦八苦都拔除
◇照見五蘊皆空:他觀照的功夫已經契入大三空三昧,所以一切苦厄都沒有了,無願、無求

  第二是真正曉得法空,一切法也是空的,法是什麼?剛才講了因緣,我們這個身緣聚緣散,身是假的,它有緣由。緣是不是真的?緣也不是真的,換句話說,四大五蘊也不是真實的,也是因緣組合。這樣就曉得原來一切法,四大五蘊也是空的,也不是真的,這些因與緣也不可得。既然曉得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無相,你對三界就沒有願沒有求了;沒有願、沒有求,八苦裡頭求不得苦沒有了,愛別離、怨憎會也沒有了。由於第一個,你觀一切法是因緣生法,生老病死苦沒有了,真正是把三苦、八苦都拔除得乾乾淨淨。《心經》上說得好,「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那就是他觀照的功夫已經契入大三空三昧,所以一切苦厄都沒有了,無願、無求

◈無願
◇佛菩薩有普度眾生的大願,但是他沒有求
◇佛菩薩永遠住在平等、清淨之中
◇寂而常照,寂是一念不生,照是一切明瞭,什麼地方有感,他自然就現
◇雖然有應,他是無願無求:我們要深深體會,好好學習
◇無願無求感應道交,所以他無作

  這個求願就是我們凡夫的求願,而不是講佛菩薩度眾生的弘願,佛菩薩有普度眾生的大願,但是他沒有求。換句話說,他很清楚在那裡觀察,觀察還是我們凡夫說的,實際上連觀察都說不上。佛菩薩永遠住在平等、清淨之中,所謂是寂而常照,寂是一念不生,照是一切明瞭,什麼地方有感,他自自然然就現,自然就現這才是不違本誓,不違背他的本願。雖然有感,他是無願無求,我們要深深體會這個意思,要好好的來學習。這是如果拿我們俗話來說,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無願無求感應道交,這是諸佛菩薩的境界,所以他就無作

◈空無相無願,能通涅槃
◇由此三解脫門,則能通至涅槃,故名三解脫門
◇三三昧就是能證涅槃的條件,所以稱它作三解脫門
◇世尊說法四十九年,說而無說、無說而說,符合大三空三昧
◈如何能夠做到即相離相
◇佛所說一切經都是引發我們自性;我們決定不能執著
◇一切不執著,才能明心見性,真正入境界
◇我們本性裡面的智慧功德,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
◇學佛的難處,落實在經疏裡:這是錯誤的,沒法子離相
◇要離文字、言說、心緣相,才能得到如來所說真實義
◇這是我們當前的課題

  這個三三昧,就是空無相無願,能通涅槃,佛門裡面果證,講到最後是證大涅槃,三三昧就是能證涅槃的條件,所以稱它作三解脫門。僧肇大師以前說過,他說空無相無作,這個無作也就是無願,無願就無作。像釋迦牟尼佛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說而無說,無說而說,符合大三空三昧。這個意思「般若經」裡面說得最為透徹,佛所說的一切經,我們決定不能執著,他所說的一切經都是引發我們自性。如果你要是執著在經典上、名相上,你就不能見性,我們一切不執著,才能夠明心見性,才能夠真正的入境界,所謂入境界就是開顯自性。我們的自性與佛的自性是一不是二,我們本性裡面的智慧,本性裡面所含藏的功德,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而且這當中決定沒有界限。佛說這一切經典目的是在此地,這是我們要明瞭的。這也是學佛的一點難處,因為一般人的習慣都是會沒法子離開註解,所謂是落實在經疏裡,這是錯誤的,也就是說沒有法子離相。《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就跟我們講得很清楚,要離文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這樣才能夠得到如來所說真實義如何能夠做到即相離相,這是我們當前的課題

◇天天讀誦這是即相;就在這個相裡頭要離言說、文字、心緣相
◇不但語言、文字不能執著,經什麼意思都不可以有:有意思就已經落到第六意識裡面去了
◇佛經沒有意思,意思就無有窮盡,而且是自然流露出來的:機感相應
◇這種相應也要靠自己修證的境界
◇三空三昧是我們修行必須著眼的

  我們要想得到佛法的受用,我們天天讀誦這是相,這是即相,就在這個相裡頭要離相,離言說、離文字、離心緣。心緣就是思想,不但是語言、文字不能執著,這個經裡頭什麼意思都不可以有有意思就已經落到第六意識裡面去了。所以,我們在講席裡頭過去也講過,佛經沒有意思,你要以為這裡頭有意思就錯了。沒有意思,我們在此地講也沒有意思,這個經的意思就無有窮盡了。而且所講的是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這個流露就是機感相應。當然這種相應也要靠自己修證的境界,境界高的,他的感應就殊勝,境界低的,感應就比較上劣一點,下劣一點,決定是機感相應而流露出來的。所以,三空三昧是我們修行必須要著眼的

◈三空是三乘人共修
◇得三空三昧就叫做一心不亂;宗門稱為大徹大悟;教下叫做大開圓解
◇二乘人破我執,沒破法執,三空三昧入得淺
◇大菩薩入得深,無法不包,空亦空,空法即空
◇二乘人空沒空得了,還住在偏真涅槃;大乘菩薩空有二邊都不要
◇二乘人無相只近四諦;大乘人無相在一切法
◇二乘人無作是不造生死輪迴的業;大乘菩薩的無作是一切法都不造

  在念佛法門裡面,得三空三昧就叫做一心不亂,換個名詞而已,宗門裡面就稱之為大徹大悟,教下就叫做大開圓解,實際上是一個境界,都是入空無相無願法門,就是證三空三昧。這個三空是三乘人共修的,聲聞有,緣覺有,菩薩也有。二乘人觀空他的目標就是在無我,所以阿羅漢、辟支佛破我執,但是他沒有破法執,他三空三昧就入得淺大菩薩們他們入得深,他是無法不包,所以空亦空,空法即空,他能夠不證空。不像小乘人,小乘人證空,換句話說,他空沒空得了,他還住在偏真涅槃;大乘菩薩連空他也不要,空有二邊都不要。二乘人無相,那個無相他只近四諦,大乘人無相在一切法二乘人無作,他是不造生死之業,也就是他不造六道輪迴的業,因此他在果上講他超越了六道輪迴;大乘菩薩的無作,他是一切法都不造。由此可知,三三昧的名詞相同,裡面契入境界淺深,確實不一樣。

◈入空無相無願法門
◇我們可以用這個觀察自己起心動念、身體行為、宇宙人生一切萬法
◇雖得受用,我們情執沒有斷,就叫三三昧
◇情執斷掉了,就叫三解脫門
◇情執一斷:最起碼阿羅漢果;功夫深的證大乘佛果

  這個三種,如果他在修學過程當中,像我們現在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來觀察,觀自己起心動念,觀自己身體行為,以及觀宇宙人生一切萬法,但是我們的煩惱、情執還沒有斷,這個時候就叫做三三昧。雖得受用,我們情執沒有斷,就叫做三三昧。如果情執斷掉了,那就叫三解脫門,為什麼?情執一斷,最起碼的你證阿羅漢果,這是聲聞、緣覺;功夫深的證大乘的佛果,最低限度也是十地菩薩以上,法雲地菩薩以上。所以,這個叫做「入空無相無願法門」,這是說自己修行我們俗話講證果了。





《甄解》曰:「
二乘雖得三空門,唯沈偏空。

菩薩不然,
能達幻網,得平等法;

故雖住三空門,
而不住無為,不住有為;

故能行聲聞,能行緣覺,
而超越聲聞、緣覺之地。」

◎德遵普賢第二




【空無相無願】(科註第一〇七三頁倒數第二行)  

解脫,即自在之義也。
門,即能通之義。
謂由此三解脫門,則能通至涅槃,故名三解脫門。


一、空解脫門,
謂觀一切法,皆從因緣和合而生,自性本空,無我、我所,
若能如是通達,則於諸法而得自在,故名空解脫門。

(我者,眾生於五陰身中,強立主宰,名之為我。
我所者,眾生妄執五陰之身及男女、資生等物,皆名我所。)


二、無相解脫門,
謂既知一切法空,故觀男女、一異等相,實不可得;
若能如是通達諸法無相,即得自在,故名無相解脫門。


三、無作解脫門,無作,又云無願。
謂若知一切法無相,則於三界無所願求;
若無願求,則不造作生死之業;
若無生死之業,即無果報之苦而得自在,故名無作解脫門。

《三藏法數》「三解脫門」條:〔出法界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