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 星期一

戒律很重要|現在大家把戒律丟掉了|佛為什麼教我們持戒?持戒是放下障礙|障礙我們得定:得清淨心、平等心|心常常是清淨、平等,就會開悟|沒有突不破的難關:真正突不破,佛菩薩來幫助你突破|淨空老法師

 


戒律很重要|現在大家把戒律丟掉了|佛為什麼教我們持戒?持戒是放下障礙|障礙我們得定:得清淨心、平等心|心常常是清淨、平等,就會開悟|沒有突不破的難關:真正突不破,佛菩薩來幫助你突破|淨空老法師


◈依教修行:戒律很重要
◇現在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佛法明顯的衰退了
◇怎麼衰了?學習經教的人還有;依教修行的人沒有了
◇戒律很重要
◇現在大家把戒律丟掉了;或者是研究戒律走偏差了
◇佛為什麼教我們持戒?持戒是放下障礙
◇障礙我們得定:得清淨心、平等心
◇心常常是清淨、平等,就會開悟:小悟,阿羅漢;大悟,菩薩;大徹大悟,成佛
◇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曉得戒律的重要

  現在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佛法衰了,明顯的衰退了,這我們看到了。怎麼衰了?學習經教的人還有,依教修行的人沒有了。也就是章嘉大師講的,戒律很重要現在大家把戒律丟掉了,或者是研究戒律走偏差了,這都必須要注意到的,走錯路了。一定要懂得,佛為什麼教我們持戒?持戒是放下障礙。障礙什麼?障礙我們得定,也就是障礙我們得清淨心、平等心。我們如果心常常是清淨、常常平等,就會開悟,小悟、大悟、大徹大悟。小悟,阿羅漢;大悟,菩薩;大徹大悟,成佛了。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曉得戒律的重要

◈淨宗行門五科
◇戒律怎麼持?淨宗行門五科
◈淨業三福
◇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
◇孝跟敬是聖學的大根大本;沒有孝敬,假的:深根就在這上扎
◇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戒律怎麼持?淨宗學會成立,第一個成立在美國,在舊金山,我跟同學們講了五科,屬於戒律的。第一個,淨業三福,要認真做到。三條,第一條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諸位要重視,頭一句孝親,第二句尊師。所以我說孝跟敬是聖學的大根大本,沒有孝敬,假的,絕對不是真的。真的,深根就在這上扎。然後「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戒律,頭一條,根本戒。

◇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依佛做老師,發願做佛的弟子、跟佛學習:行,佛教你持戒
◇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能大師: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覺就是佛;正就是法;淨是出家人
◇把覺正淨表演出來:真修行人
◇真修行人也少了,一代不如一代
◇第二福,主要是對出家人講的

  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依佛做老師,發願做佛的弟子,跟佛學習,行,佛教你持戒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六祖能大師說得更好,皈依覺,覺就是佛;皈依正,正就是法;皈依淨,淨是清淨,清淨就是出家人。他叫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說得好,不至於錯會了意思。出家人要把覺正淨表演出來,做出來給大家看,這真修行人真修行人也少了,一代不如一代。這是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主要是對出家人講的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菩提心難發;因果深信不容易
◇特別深信的:信願持名,是往生的因;往生極樂親近阿彌陀佛,是果
◇這個比什麼都重要,精華當中的精華

  最後是通說的,最後一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菩提心難發,因果,信,深信不容易,要深信。特別深信的是,信願持名是往生的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是果。深信因果,這個比什麼都重要,精華當中的精華。這是第三福,淨業三福。

◈六和敬
◇團體沒有規矩就亂了
◇見和同解,戒和同修:第一個重要
◇想法、看法一致,這叫同解;如果意見不合,天天吵吵鬧鬧,我不服你、你不服我,這個團體決定失敗
◇見同解要落實,就是戒同修:兩個是連著的
◇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利同均:和合僧團世世代代都遵守
◇如法僧團一定遵守;不遵守,這個僧團是假的
◇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一定是六和敬
◇真正是六和的僧團,一定要參與:成就我們自己的道業

  世法、佛法都離不開團體,只要是團體,團體沒有規矩就亂了,所以佛給我們制定六和敬。「見和同解,戒和同修」,第一個重要,我們的想法、看法要一致,這叫同解。如果意見不合,天天吵吵鬧鬧的,我不服你,你不服我,這個團體是決定失敗,不會成就。見同解了,那要落實,就是戒同修,它兩個是連著的。然後非常具體的說出來,「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利同均」。和合僧團。世世代代都遵守,如法的僧團一定遵守。如果不遵守,這個僧團是假的,不是真的。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一定是六和敬。我們在客觀環境裡頭要去觀察,真正是六和的僧團,難得,一定要參與,成就我們自己的道業,必然有成就

◈三學
◇學習,要依戒定慧三學:入佛門
◈六波羅蜜
◇菩薩修六波羅蜜,自度度他
◇歡喜布施,布施是行門裡第一門功課。布施是放下,什麼都能放下,利益眾生;絕不傷害眾生
◇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最後是大徹大悟:就是為這個
◇前面五種做到了,開悟的機會就有了

  學習,要依戒定慧,戒定慧三學,入佛門菩薩修六波羅蜜,自度度他。「布施」,歡喜布施,布施是自己行門裡頭第一門功課。這布施是放下,什麼都能放下,利益眾生,絕不傷害眾生。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最後是大徹大悟,就是為這個前面五種做到了,開悟的機會就有了

◈普賢十大願王
◇最後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禮敬諸佛,稱讚如來
◇諸佛在哪裡?每個人都是諸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那麼你本來就是佛
◇讚歎如來:對別人的善行善意讚歎;沒有毀謗的
◇佛菩薩希望我們遵守,不要違背

  最後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個禮敬諸佛,稱讚如來諸佛在哪裡?每個人都是諸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然有佛性,那麼你本來就是佛讚歎如來是對別人的善行善意讚歎,沒有毀謗的。禮敬、讚歎,這就對了。這都是佛經法教導我們的,佛菩薩希望我們遵守,不要違背。

◈只要認真學習,三寶加持非常明顯
◇認真修學,難關要慢慢突破,沒有突不破的難關;真正突不破,佛菩薩來幫助你突破
◇初學講經,準備功課,這一段不明白,也找不到參考資料,怎麼辦?書本放下,拜佛。拜上三、五百拜,豁然就通了,意思都出來了,寫都來不及:感應不可思議

  只要認真學習,三寶加持非常明顯,有時候讓我們自己能感觸到,佛菩薩幫助我。我們的漢學院,沒有佛菩薩加持不可能出現,既然到這來了,你就曉得,是祖宗之德,是三寶加持。來了認真修學,難關要慢慢突破,沒有突不破的難關。真正突不破,佛菩薩來幫助你突破,要有信心。我們初學講經的時候,遇到困難,準備功課,這一段有困難,心裡頭不清楚,不明白,也找不到參考資料,怎麼辦?書本放下,拜佛。拜上三百拜、五百拜,豁然就通了,意思都出來了,寫都來不及。感應不可思議。每一個講經的法師都有這個經歷,都有這個經驗,相信,真的,不是假的。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四O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