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還沒到極樂去,就應該把「和平中正」做好|在此地就開始修,雖然很淺顯,跟那邊的群眾相應|溫和,平等|不偏不邪,中正|內斷貪瞋痴慢疑,外現溫良恭儉讓|淨空老法師
◈極樂四土三輩九品:和平中正
◇所有到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全包在其中,和平中正
◇我們今天還沒到極樂去,就應該把和平中正做好
◇在此地就開始修,雖然很淺顯,跟那邊的群眾相應
◇溫和,平等
◇平等是沒有分別;溫和就沒有障礙、染污
◈內斷貪瞋痴慢疑;外現溫良恭儉讓
◇今天學佛,我勸同學怎麼學法?內斷貪瞋痴慢疑
◇對於經典上字字句句都肯定,沒有絲毫懷疑:我們對經典的理解,遍遍境界不相同,時時刻刻都在向上提升
所以那個地方的聖眾,從實報土到方便有餘土,到凡聖同居淨土,這聖眾兩個字統統包括,所有到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全包在其中,和平中正。我們在今天,還沒有到極樂世界去,就應該把和平中正做好。為什麼?我現在在此地就開始修,學的雖然程度很淺顯,跟阿彌陀佛那邊的群眾相應,佛慈悲接引我,所有的大眾,極樂世界居住的大眾,對我也都生歡喜心,不討厭我,所以要做。和,孔夫子,學生讚歎他的五德,溫良恭儉讓,第一個就是溫和,平等,平等是沒有分別,溫和就沒有障礙、沒有染污。今天學佛,我勸同學怎麼學法?內斷貪瞋痴慢疑,對於經典上字字句句都肯定,沒有絲毫懷疑。我們對於經典的理解是時時都在進步,我們學這個經我相信同學們有這個體會,遍遍不一樣,一共講了十四遍,遍遍境界不相同,時時刻刻都在向上提升,好!
◇對人事物,不偏不邪、中正,用真心、用和平中正:這叫真修
◇所以行無傾邪,都能與和平中正相應
◇內斷貪瞋痴慢疑;外現溫良恭儉讓,這是真幹、真學:這樣的人當然快樂、法喜充滿
◇你的身體好,你的壽很長,你的工作沒有一樣不順利
◇從哪裡來的?修來的,就這十個字就能保證你得到
所以和平中正,這是我們現在要學的,對人、對事、對物,中,不偏不邪,中正的意思。用真心,用和平中正,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這叫真修。所以他們的行無傾邪,都能與和平中正相應。我們今天學我們家的老夫子,老祖宗,溫良恭儉讓,內要斷貪瞋痴慢疑,外面表現的溫良恭儉讓,這是真幹、真學,這樣的人當然快樂。夫子所說的「不亦悅乎」,喜悅,佛菩薩跟我們講的法喜充滿,那就祝福你,你的身體好,你沒有任何疾病,你的壽很長,你的工作沒有一樣不順利。從哪裡來的?修來的,就這十個字就能保證你得到。與讀書學歷不相干。
◈求道和正
◇惠能大師成佛了;賢公明心見性了:跟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同一境界
◇他怎麼成功的?求道和正
◇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我求道有沒有和、有沒有正?
◇我總比別人高一點,這就不和、不正了
◇佛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佛,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
◇這一句話門門相應,乃至於無量法門都不能違背
你看看,惠能大師成佛了,唐代中國人;最近的南陽海賢老和尚,一句佛號九十二年,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也成就了。他們的成就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是同一個境界,是我們的好榜樣。他怎麼成功的?求道和正。我們拿這四個字,跟惠能大師比較一下,跟海賢老和尚比較一下,然後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我求道有沒有和、有沒有正,恐怕這兩個字都沒有,差得太遠了。我總比別人高一點,這就不和了,這就不正了。大乘教裡頭說得很多,佛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佛,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一句話,不僅僅是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相應,乃至於無量法門都不能違背,我們不能不知道。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八三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