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 星期日

信解行證|要修行:唯有行才能證;沒有行不能證|六根在六塵境界上,分別執著要愈淡薄愈好|一個月比一個月淡薄,你決定得生淨土|要放下,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可別當真:才能看出真相|淨空老法師

 


信解行證|要修行:唯有行才能證;沒有行不能證|六根在六塵境界上,分別執著要愈淡薄愈好|一個月比一個月淡薄,你決定得生淨土|要放下,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可別當真:才能看出真相|淨空老法師


◈信解行證
◇《華嚴》一經唯是信解行證。若於行法顯了明證,如是方為明也
◇《華嚴》全經講的信解行證,所以它是圓滿法輪;沒有到證果不圓滿
◇證的是法身菩薩,生實報莊嚴土
◇這個證,要不起心不動念才能證得;起心動念不行
◈分別執著要愈淡薄愈好
◇六根在六塵境界上,分別執著要愈淡薄愈好
◇一個月比一個月淡薄,你決定得生淨土
◇要放下,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可別當真:才能看出真相
◇有分別執著、名利夾雜在裡頭,那就是造業:這個要提高警覺

  《淨影疏》的解釋意思比較深,我們再往下看。「蓋《華嚴》一經唯是信解行證。若於行法顯了明證,如是方為明也。」這一句是黃念祖老居士他給我們解釋的,他來解釋,還是用《華嚴經》來解釋《淨影疏》。《華嚴經》上全經講的四個字,也就是全部經文分為四大科,講信、講解、講行、講證,所以它是圓滿法輪,沒有到證果不圓滿。證的什麼果?證的是法身菩薩,生實報莊嚴土這個證,要不起心不動念才能證得,起心動念不行。我們的修行,六根在外面六塵境界上,起心動念當然有,那個太高了,我們做不到。分別執著要愈淡薄愈好,一年比一年淡薄,到最後一個月比一個月淡薄,那你就決定得生淨土要放下,知道這個世間一切所有都是虛幻的,不是真的,《金剛經》上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可別當真,才能看出真相。如果我們有分別、有執著,有名利夾雜在裡頭,那就是造業。善的業三善道果報,不善的業三惡道果報,很可怕,這個要提高警覺

◈幫助眾生脫離六道、往生極樂
◇菩薩念念為一切眾生;沒有一個念頭為自己:這不造業,這叫淨業
◇幫助眾生脫離六道,叫離究竟苦;幫助眾生往生極樂,叫得究竟樂
◇這個功德跟諸佛如來是平等的,沒有比這功德更大的

  菩薩念念為一切眾生,沒有一個念頭為自己,這什麼?這不造業,這叫淨業,自己完全放下了,絕對沒有名聞利養的想法。在這個世間如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苦,究竟苦是六道輪迴,所以幫助眾生脫離六道輪迴,這叫離究竟苦;幫助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那叫得究竟樂這個功德跟諸佛如來是平等的,沒有比這功德更大的。幫助一個人功德就不得了,要幫助幾十個人、幾百個人、幾千幾萬人,那個功德跟佛就平等。所以有機會要做。

◈如何防止世界大戰?從教育下手
◇建電視台請法師天天來講經說法,全世界都聽到
◇這個功德,不但人間,天王也比不上你

  今天蓋寺廟,花那麼多錢埋在土地上,不值得。應該幹什麼?建電視台。建一個電視台,請法師天天來講經說法,全世界都聽到這個功德,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跟你相比,不但人間不能相比,天上的天王也比不上你。好!我們要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今天要幫助這個世界,就跟湯恩比所說的,湯恩比說的話我們很感動,他說的真話。如何能夠防止這個世界第三次世界大戰,怎麼防止法?那就是真正從教育下手。我在國外,認識國家的領導人不少,但是沒有深交。關係比較深的是陸克文先生,他澳洲總理一屆沒做滿就下去了,他辭職就不幹了,我們倒是很談得來的。

◇每個宗教有二、三個頻道,全天二十四小時都有人在講解、指導修行
◇辦一所宗教大學,培養各個宗教的傳教師,用電視台對全世界播講
◇普世教育:倫理、道德、因果
◇提升到上一層:哲學、科學

  建一個電視台,每個宗教有二、三個頻道,全天二十四小時不斷的去傳播。這個裡頭,各個宗教經典都有人在講解,都有人在指導修行,這個多好。所以辦一所宗教大學,培養各個宗教的傳教師,就用電視台對全世界來播講。宗教教育內容主要講什麼?對於普世教育不外乎三種,倫理、道德、因果,不外乎這三種。提升到上一層,那就是科學跟哲學。有些宗教屬於神學,在佛教是哲學跟科學。所以佛教,我的老師教我的時候,就不承認它是宗教。

◈要搞清楚我們學什麼
◇現在佛教至少有六種形式:
◇釋迦牟尼佛的教育
◇宗教的佛教:經懺佛事
◇學術的佛教
◇企業的佛教:到處都有分店,但是沒有講經教學,都是懺悔拜拜
◇旅遊的佛教
◇邪教的佛教:打著佛教招牌不幹好事,滿足個人企圖。現在雖然得一點好處;未來的果報很可怕

  但是現在佛教,在社會上至少有六種不同的形式。第一種,釋迦牟尼佛的教育,看不見了,我們這麼多年走這個路子。第二種,變成宗教了,經懺佛事、法會,搞這個了,這是宗教。第三種,學術,在大學裡面開課。我在早年還教了四年,文化大學教了四年,變成學術,學術的佛法。以後又出現到,還有企業的,像連鎖店一樣,在世界上到處都有它的分店,但是沒有講經教學,都是帶著信徒懺悔、拜拜,搞這些事情。另外一種,還有旅遊的佛教,專門做觀光旅遊的。我都不反對。末後一個,邪教,那是錯誤的,打著佛教的招牌不幹好事,滿足他個人的企圖。這個現在雖然得一點好處,未來的果報很可怕,必定是三途。所以六種不同的形式都叫佛教,我們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學什麼

◇學佛首先得認識釋迦牟尼佛,不要把路走錯了

  當年我的老師章嘉大師告訴我,首先得認識釋迦牟尼佛,不要把路走錯了,這個非常重要。我學佛六十三年,講經教學五十六年,也就是我學了七年出家,出家就教學,教佛學院,在台灣各地方講經。由台灣走到國外,第一站是香港。

◈要修行:唯有行才能證
◇《華嚴》總的就是講信解行證,特別是解行證,佔很大的分量
◇於行法顯了明證,如是方為明也
◇要修行:唯有行才能證;沒有行不能證

  念老為我們舉《華嚴經》,《華嚴經》總的來說,就是講四樁事情,信、解、行、證,每個字都有相當大的分量,特別是解、行、證佔很大的分量。如果說於行法顯了明證要修行,唯有行才能證,沒有行不能證。到明證,這就是明行足裡面明的意思。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三九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39




「明」有多解。
㈠《大論》曰:「宿命、天眼、漏盡,名為三明。」
《會疏》與《淨影疏》同之,均謂「明」即三明也。

㈡但《淨影》又謂:「是證行,證法顯了,故名為。」是說較深。

蓋《華嚴》一經唯是信解行證。若於法顯了明,如是方為也。

◎ 法藏因地第四



2023年12月30日 星期六

阿彌陀佛是誰?就是自己本人|阿彌陀佛名號是正覺之體、自性名號、自己性德|自性就是無量覺、圓滿究竟覺、無上菩提|無上菩提從哪證?就這句佛號|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夾雜,一句佛號就把全宇宙統統念到了|淨空老法師

 


阿彌陀佛是誰?就是自己本人|阿彌陀佛名號是正覺之體、自性名號、自己性德|自性就是無量覺、圓滿究竟覺、無上菩提|無上菩提從哪證?就這句佛號|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夾雜,一句佛號就把全宇宙統統念到了|淨空老法師


◈清淨平等覺;大乘無量壽莊嚴
◇彌陀的悲願發得非常圓滿究竟
◇他的心清淨平等覺到極處,這是修因
◇果報: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德;莊嚴就是極樂依報正報都得到究竟圓滿
◇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到
◈阿彌陀佛是誰?就是自己本人
◇正覺之體,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你要不知道,究竟圓滿的佛果你這一生得不到
◇阿彌陀佛名號是自性名號、自己性德
◇自性就是無量覺、圓滿究竟覺、無上菩提
◈無上菩提從哪證?就這句佛號

  彌陀的悲願發得非常圓滿,非常究竟,跟經題上所說的完全相同。他的心清淨到極處,平等到極處,覺,究竟圓滿的大徹大悟,這是因,修因果報,經題上半部,「大乘無量壽莊嚴」。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德,萬德之中,壽命是第一德,沒有壽命其他就等於零,壽命是第一德;莊嚴就是極樂世界,依報正報都得到究竟圓滿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到,極讚西方極樂世界的功德不可思議。而這正覺之體,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阿彌陀佛是誰?就是自己本人,這一點必須要知道,你要不知道,究竟圓滿的佛果你這一生得不到。為什麼?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是自性的名號,就是自己的性德。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自性就是無量覺。無量覺就是圓滿究竟覺,圓滿究竟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中國人簡稱為無上菩提。從哪裡證?就這句佛號

◇我們疑慮很重,總懷疑還有更好的;更好的找不到了:在你面前,你迷惑了
◇賢公修什麼?一生萬德萬行究竟圓滿: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這個人將來決定會開悟:要教他直截了當開悟的法門
◇一句佛號,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九十二年
◈老實聽話真幹;真誠清淨恭敬
◇稟性好,老實、聽話、真幹,一生不換題目

  我們疑慮習氣很重,總是懷疑,總是還會有更好的。更好的找不到了,在你面前,你迷惑了,找不到。難得海賢老和尚做出來給我們看,你問這個老和尚修什麼?一生萬德萬行究竟圓滿,這是他表演給我們看的,用什麼方法?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二十歲出家,師父,師父是大徹大悟的人,不是凡夫,為什麼?凡夫不識貨,不認識這個人。他師父一見面就認識,這是什麼?這個人將來決定會開悟。那要教他什麼法門?要教他直截了當開悟的法門,就是一句佛號,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九十二年,他的稟性好,老實、聽話、真幹,一生不換題目

◇真誠、清淨、恭敬:念佛這個態度就會成功
◇不是真心;還有妄念,心還不清淨,還有是非人我,沒有恭敬心:這個得不到
◇三年五載念佛念到預知時至,自在往生:都是在家的女居士
◇賢公這樣的人,頂多三年就能見到阿彌陀佛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他是現前見佛;當來是往生極樂見佛

  你要問我,他什麼時候得到功夫成片?得到功夫成片就能往生。那我可以告訴你,不會超過三年,為什麼?三年得到功夫成片的人太多了,得到功夫成片就有資格往生。為什麼?他見佛了,佛會告訴他,你還有多少年的壽命,時候到了我來接你。他放心了,死心塌地念這句佛號。他念佛的態度,真誠、清淨、恭敬,這個態度就會成功不是真心,還有妄念,心還不清淨,還有是非人我,沒有恭敬心,這個得不到。這樣的人多,真正像海賢老和尚的人找不到,到哪去找!過去我們聽說鍋漏匠,念佛同修當中我們還認識幾個。但是我所認識的,大概也就是三年五載念佛念到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我們親眼看到,親耳聽到。都是在家的女居士,男居士沒有聽說過,還都是老太太,三年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所以,海賢老和尚這樣的人,頂多三年,他二十歲,到二十三、四歲,他就成就了,他就能見到阿彌陀佛,肯定見到。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他是現前見佛,當來是往生極樂世界見佛

◈持戒吃苦,真誠慈悲
◇賢公持戒念佛,三皈五戒、十善、沙彌律儀,一生沒有犯過戒
◇忍辱波羅蜜真的是做到家,一生於人無爭、於世無求
◇穿的是補的,吃的是苦的;可是時時刻刻滿面春風、一團歡喜
◇他那個喜是自性流露;不是外面刺激
◇真誠的慈悲,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不斷的露在外面,這就是極樂世界
◇賢公生活在此地跟在極樂是一不是二
◇極樂依正莊嚴他不起心動念;在這受盡苦頭也不起心動念,劃等號:這就叫功夫

  他能持戒,三皈五戒、十善、沙彌律儀他能做到。他一生沒有犯過戒,真做到了,所以持戒念佛。肯吃苦,能忍受,忍辱波羅蜜真的是做到家,一生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生活非常艱苦,沒吃沒穿的,所以他穿的是補的,吃的是苦的可是你仔細去觀察,他時時刻刻待人接物叫滿面春風,一團歡喜他那個喜是真的,是自性流露,《論語》上所說的「不亦說乎」,他不是外面刺激,他從內心裡生出來的真誠的慈悲,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不斷的露在外面,這就是極樂世界他生活在此地跟生活在極樂世界是一不是二,為什麼?沒有分別執著,沒有起心動念。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他不起心動念,在這個地方受盡苦頭也不起心動念,劃平等了,等號,這就叫功夫

◈自性就是常寂光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華藏世界、遍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從哪裡來的?自性所生、所現的
◇自性是能生能現;宇宙萬物是所生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
◇佛法修行的目的是回歸自性
◇自性就是常寂光
◇常是不生不滅,永遠不變;寂是清淨,永遠不會染污;光是光明遍照
◇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整個宇宙的本體;宇宙是它所生所現
◇一切法從心想生
◇一切法是我們感官當中的宇宙
◇宇宙從心、從想生
◇心是自性;想是阿賴耶識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唯心所現的是一真法界、華藏世界、極樂世界
◇法身菩薩都住在那裡修行
◇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斷乾淨,他就融入常寂光;這個實報土就不見了

  這一句佛號,我們在《壇經》上要記住能大師開悟時候的五句話,千萬不要忘記,他最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何期是沒想到,整個宇宙從哪裡來的?自性所生,自性所現,跟《華嚴經》上講的完全一樣。華藏世界從哪裡來?遍法界虛空界從哪裡來的?這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從哪裡來的?自性所生、所現的自性是能生能現,宇宙萬物是所生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佛法修行的目的是回歸自性,這叫畢業了。沒有回歸自性,自性就是常寂光,常寂光就是自性。常是不生不滅,永遠不變,這叫常;寂是清淨,決定沒有染污,從來沒有染污,永遠不會染污;光是光明遍照。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整個宇宙的本體,宇宙是從它所現的,所生所現。大乘教上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切法是我們感官當中的宇宙。這個宇宙從哪裡來?從心、從想生的,心是自性,想是阿賴耶識,就是《華嚴》上所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唯心所現的是一真法界,是華藏世界、是極樂世界,叫做一真法界。誰住在那裡?法身菩薩,明心見性的都住在那裡,在那個地方修行。他們還修什麼?他們要斷無始無明煩惱習氣。習氣斷乾淨,他就融入常寂光,這個實報土就不見了

(中略)

◈緣最極殊勝:才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
◇緣最極殊勝:有大福報、大智慧、大因緣,他才遇到淨宗,才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
◇如果像賢公這等人,一生就證得圓滿
◇念佛三年可以得功夫成片;再三年能得事一心,再三年能得理一心
◇從念佛到大徹大悟,多少時間?十年
◇往生極樂,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見阿彌陀佛,佛就現身
◇在這個境界裡頭,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緣最極殊勝,有大福報、大智慧、大因緣,他才遇到淨宗,才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如果像海賢老和尚這等人,他一生就證得圓滿。三年,念佛三年可以得功夫成片,得功夫成片之後,再三年他就能得事一心,再三年他就能得理一心。換句話說,他從念佛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多少時間?十年。十年到什麼程度?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這個等級海賢和尚達到了;跟六祖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裡頭,聽《金剛經》大徹大悟,也是這個等級,法身菩薩的等級。他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見阿彌陀佛,佛就現身在這個境界裡頭,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立足於這個世間,裝聾作啞
◇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
◇這個世間同行相忌、嫉妒障礙的人太多
◇你裝聾作啞沒事,平平安安;你這也說那也說,嫉妒障礙全來了
◇在最迫切需要的時候,真正利益一切眾生,露一點點;馬上就藏起來

  所以海賢老和尚,他的師父囑咐他一句話,「明白了」,明白了就是你開悟了,你見性了,「不能亂說,不能說」。為什麼?六祖開悟還要到獵人隊躲十五年,我們就明白了,這個世間同行相忌,嫉妒障礙的人太多你裝聾作啞沒事,平平安安;你要是你這也說那也說,嫉妒障礙全來了,眾生是凡夫,不是聖人,你不能立足於這個世間。所以,立足於這個世間,裝聾作啞,你問我什麼都不知道。在最迫切需要的時候,真正利益一切眾生,露一點點,馬上就藏起來。在海賢老和尚一生行誼當中,我們看到,我們體會到,我們明瞭。

◇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
◈你只要專,你都能成無上道
◇世間無難事,只怕心不專
◇心要專,就成佛了
◇會的人,哪一法不是佛法?
◇世出世間一切法,只要你專
◇專,你把妄想放下了就成佛;放下分別就是菩薩;放下執著就是阿羅漢
◇如果不會,哪一法是佛法?
◇不會就是你心不專,你什麼都想學

  老人家說一句話,普遍勸一切眾生,「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這真話!還有一句話幫助你圓滿成功,這句話就是,「世間無難事,只怕心不專」,心要專,就成佛了。大乘經裡頭佛曾經說,會了,哪一法不是佛法?念《無量壽經》能往生極樂世界,能成佛作祖,我們念《古蘭經》行不行?行。為什麼?會的人,哪一法不是佛法?這哪一法不是限於佛法,世出世間一切法,只要你專。為什麼?專,你把妄想放下了,放下妄想就成佛,放下分別就是菩薩,放下執著就是阿羅漢。我念《古蘭經》一樣,我也可以放下執著,我也能放下分別,我也能放下起心動念,他就成佛了。將來到哪裡去?到了天堂,到天堂一看,阿彌陀佛也在天堂,殊途同歸,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如果不會,佛就翻過來說,哪一法是佛法不會就是你心不專,你什麼都想學,《華嚴》《法華》《無量壽經》不是佛法。

◇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任何一法都是佛法
◇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的,從任何一法都能見性
◇關鍵就是會不會?換句話說,專不專?專就會;不專就不會
◈還有欲望,不能離開欲界
◇這個法好;那個法不好:這很難契入
◇你所修的頂多得善法,生欲界天:欲沒斷
◇欲斷了,得禪定,才能生色界天、無色界天
◇還有欲望,不能離開欲界,這裡頭就有善惡:善感三善道,惡感三惡道
◇善惡沒有了,就脫離六道輪迴

  由此可以說,世間法跟佛法也劃了等號,是一不是二。關鍵怎麼?關鍵就是教你放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一切法,任何一法都是佛法,為什麼?你只要專,你都能成無上道。你要問為什麼,因為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的,從任何一法都能見性,離開本性沒有一切法,十法界統統是自性變的。所以關鍵就是會不會?會不會你不好懂,我們換句話說,專不專?專就會,不專就不會這個法好,那個法不好,這很難契入,你所修的頂多得善法,生欲界天而已,為什麼?欲沒斷欲斷了,得禪定,才能生色界天、無色界天還有欲望,不能離開欲界,這裡頭就有善惡,善感三善道,惡感三惡道,就這麼個道理。善惡沒有了,就脫離六道輪迴

◈一切人事物啥都好
◇善惡從哪來的?嚴重的分別執著
◇吃的、穿的、居住環境、待人接物統統沒有分別
◇每個人都看成阿彌陀佛,平等恭敬愛護

  善惡從哪裡來的?嚴重的分別執著,從這來的。海賢老和尚為什麼為我們表法?他對於一切人事物啥都好,什麼都好。吃的沒有分別,穿的沒有分別,居住環境沒有分別,待人接物統統沒有分別,把每個人都看成阿彌陀佛,平等恭敬,平等的愛護。有人將這個光碟看了將近兩千遍,真用功!給我們說,愈看愈歡喜,遍遍有悟處。他能不能成佛?肯定往生成佛。

◈一句阿彌陀佛是一切法
◇一句佛號包羅萬法
◇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夾雜,這一句佛號就把全宇宙統統念到了
◇十方三世諸佛菩薩如來、一切宗教神明,全都念到:因為它是一切法
◇一切法是所生所變,你念一切法的能生能變,不就全包了?一個都不漏了

  法是真妙,這一句佛號包羅一切,包羅萬法。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誠心誠意念,沒有妄想,沒有夾雜,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一句佛號就把全宇宙統統念到了。佛法裡面講十方三世諸佛菩薩如來,世間宗教所講一切神明,全都念到,一個都不漏。為什麼?因為它是一切法一切法所生所變,你念一切法的能生能變,不就全部包了嗎?一個都不漏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六六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66



2023年12月29日 星期五

學佛,永遠做一個局外人|時時刻刻保持清淨平等覺|心地清淨,一塵不染:看東西比別人看得清楚|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當局:他有思、有想|旁觀:沒有利害得失,所以看得清楚|淨空老法師

 


學佛,永遠做一個局外人|時時刻刻保持清淨平等覺|心地清淨,一塵不染:看東西比別人看得清楚|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當局:他有思、有想|旁觀:沒有利害得失,所以看得清楚|淨空老法師


◈真正想求往生,一句佛號就夠了
◇佛法不礙世間法:在世間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不妨礙;心裡頭念阿彌陀佛就行了
◇有工作全心全力做工作,把佛號放下;工作完了,佛號提起來:真念佛人,真能往生
◈學佛,永遠做一個局外人
◇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所以他有智慧,看東西比別人看得清楚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當局:他有思、有想
◇旁觀:沒有利害得失,所以看得清楚
◇學佛,永遠做一個局外人,你就清楚,時時刻刻保持清淨平等覺

  真正想求往生,一句佛號就夠了佛法不礙世間法,在世間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不妨礙,心裡頭念阿彌陀佛就行了有工作的時候,全心全力去做工作,把佛號放下,工作完了之後佛號提起來,真念佛人,真能往生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所以他有智慧,他看東西比別人看得清楚,道理在此地,他沒有染污。古人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當局什麼?他有思,他有想旁觀的人沒有,沒有利害得失,所以看得清楚學佛,佛教給我們,永遠做一個局外人,你就清楚,時時刻刻保持清淨平等覺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三九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39



2023年12月28日 星期四

明行足|戒定慧等,名之為行|明行圓具,故名為足|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戒有止作兩種|止是禁止,不准做的|作持,一定要做的|修行的標準就是戒定慧|淨空老法師

 


明行足|戒定慧等,名之為行|明行圓具,故名為足|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戒有止作兩種|止是禁止,不准做的|作持,一定要做的|修行的標準就是戒定慧|淨空老法師


◈明行足
◇行名腳足。腳足者,名為戒慧
◇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名為明行足也
◇修戒定慧,證得無上菩提,這叫明行足

  「又行足者,《涅槃經十八》曰:行名腳足」,就是我們兩隻腳。「腳足者,名為戒慧」,這是戒定慧三學。「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名為明行足也」,這就是說這個足就是戒定慧。我們修戒定慧,證得無上菩提,這叫明行足。這個說法說得深,確確實實只是妙覺才能證得,符合本經的教義、宗旨。

◈修行的標準就是戒定慧
◇戒定慧等,名之為行
◇戒有止作兩種:止是禁止,不准做的;作持,一定要做的
◇菩薩戒多半都是作持
◈明行圓具,故名為足
◇明與行,空慧圓具:智慧跟德行圓滿具足

  「《淨影疏》同之」,《淨影疏》裡面也是用《涅槃經》上這個解釋。「疏曰:龍樹說,戒定慧等,名之為行」,行是修行,修行的標準就是戒定慧戒有止作兩種,止是禁止,譬如說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這是止,不准做的;另外還有什麼?還有行的,就是你一定要做的菩薩戒多半都是作持,譬如聽經,這個地方有法師講經,講經的講堂四十里之內的,在古時候你能夠走得到,走到這邊來聽經,聽完了回去。如果你不來聽經就犯戒了,為什麼?菩薩擁護道場。哪怕是個初學的小法師來講經,你這個老居士、老人都要來聽經。為什麼?做影響眾,讓聽經的這些人看到,這些人都坐在這,大概講得不錯,讓他們生起信心、生起恭敬心,做影響眾。現在交通方便,換句話說,開車應該在一小時之內,應該要來聽經,超過一小時的可以不來。這是一類。戒律有這麼兩大類。這是講行法。「此二(明與行)」,空慧,明與行,空慧,「圓具」,圓是圓滿,具是具足,圓滿具足,這叫足。所以這個足是比喻,比喻明跟行,智慧跟德行圓滿具足,這是足這個字的意思。

◈身口意,戒定慧,真正清淨
◇身口意業,真正清潔。於自願力一切之行,善修滿足,故號明行足
◇跟自己的四弘誓願行願具足,行中有願、願中有行,這樣善修滿足

  「又《會疏》稍異」,這都是日本淨宗古大德,他們《無量壽經》註解上所說的,「行足者,謂身口意業,真正清潔。於自願力一切之行,善修滿足,故號明行足」。這個意思也好,身口意,戒定慧,真正清淨跟自己的願,自己的願,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跟這個願力,行願具足,行中有願,願中有行,這樣善修滿足,稱為明行足。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三九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39




又「行足」者,

《涅槃經十八》曰:「
腳足。……腳足者,名為戒慧
戒慧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名為明行足也。」

《淨影疏》同之。

疏曰:「
龍樹說,
戒定慧等,名之為
此二圓具,故名為。」


又《會疏》稍異。疏曰:「
行足者,謂身口意業,真正清潔。
於自願力一切之行,善修滿足,故號明行足。」

◎ 法藏因地第四



2023年12月27日 星期三

修行重在放下: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清淨心現前,戒成就|平等心現前,定成就|戒定成就,就引發智慧現前,一切法真相完全通達明瞭|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心裡面痕跡都沒有,法爾如是,比自然還要自然|淨空老法師

 


修行重在放下: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清淨心現前,戒成就|平等心現前,定成就|戒定成就,就引發智慧現前,一切法真相完全通達明瞭|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心裡面痕跡都沒有,法爾如是,比自然還要自然|淨空老法師


◈修行重在放下
◇善逝:善者好也,逝者去也,故又名好去
◇好去者,於種種諸深三摩提無量諸大智慧中去
◇修的大定,完全向著智慧
◇無論是哪一種法門,都修到正定
◇怎麼樣得定?就是放下
◇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
◇清淨心現前,戒成就;平等心現前,定成就
◇戒定成就,就會引發智慧現前,一切法的真相完全通達明瞭

  「五、善逝」。什麼叫善逝?「善者好也。逝者去也」,所以善逝「又名好去」。《大論》是《智度論》,《智度論》裡面講,「好去者,於種種諸深三摩提(即正定),無量諸大智慧中去」。修的這個智慧,修的這個大定,完全向著智慧。種種諸深三摩提,這是正定。種種,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無論是哪一種法門,都修到正定怎麼樣得定?就是放下。所以修行重在放下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放下執著,讓自己的清淨心現前,戒成就了;平等心現前,定成就了。戒跟定成就之後,就會引發智慧現前,自性的般若智慧自然現前,智慧現前,一切法的真相完全通達明瞭

◇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人明心見性的方法
◈中國儒家老師教學講求悟性
◇悟性很高,思惟敏捷,這種人將來會有大成就:那就要在根上下功夫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把他的習性,用最好的方法培養像本性那樣的善良
◈世間法、出世間法
◇儒家對於名利沒有捨得乾淨:它還是世間法
◇道是出世間法,完全捨棄了

  所以這是佛陀,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人明心見性的方法。這種方法傳到中國來之後,我們中國的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這就是教學的理念跟方法。所以中國儒家老師教學,要學生有沒有慧根,講求什麼?悟性,這個重要。悟性很高,思惟敏捷,這種人將來會有大成就。那就要在根上下功夫,養成習慣,古人所謂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把他的習性用最好的方法培養,像本性那麼樣的善良。道家亦如是,儒家對於名利沒有捨得乾淨,它畢竟還是世間法道是出世間法,道可以說是完全捨棄了,比儒家的捨得還要多,所以那個地位比儒還高。

◇佛講得圓滿,世法佛法完全圓融在一起,真的作用廣大
◇每一樁事情都能做: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為眾生不為自己
◇不為自己是出世間法;幫助人離苦得樂是世間法:世出世間圓融了
◇從迴向就具體看到:迴向裡頭沒有為自己;迴向眾生、迴向菩提、迴向自性

  佛是講得圓滿,它是世法跟佛法完全圓融在一起,真的作用廣大每一樁事情都能做,他做的不是為自己,利益眾生,斷惡修善,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為眾生不為自己不為自己就是出世間,出世法,做種種事情幫助人離苦得樂,這是世間法,世出世間圓融了,世間不妨礙出世間,出世間也不妨礙世間,圓融了,妙極了,真得大自在。從它的迴向就具體可以看到,迴向裡頭沒有為自己,迴向眾生、迴向菩提、迴向自性,多妙!

◈佛一切智為大車,八正道行入涅槃
◇佛一切智為大車,八正道行入涅槃。是名好去
◇這個車在八正道,向著無上正等正覺
◈佛教教學最後目的是回歸自性
◇善者,最初發心。逝者,大般涅槃
◇如來不捨最初發心,得大涅槃,是故如來名為善逝
◇如來不捨初發心,他成佛了
◇佛教教學最後的目的是回歸自性
◇回歸到零點能量點,那就圓滿了

  無量諸大智慧中去。「如偈說」,下面偈子說,「佛一切智為大車」,比喻好像大車,「八正道行入涅槃」。這個車在哪裡?在八正道。八正道通入般涅槃的,般涅槃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它這個車是向著無上正等正覺,所以這好去,去的好地方,這個地方太好了。又《合贊》曰:「善者,最初發心。逝者,大般涅槃。如來不捨最初發心,得大涅槃,是故如來名為善逝。」這是如來給我們做榜樣,初發心就成佛道,發心就成佛了。這《合贊》講了,如來不捨初發心,他成佛了,是故如來名為善逝。「是均以入涅槃為善逝」,這就是回歸自性。佛教教學最後的目的是回歸自性,現在量子力學家講的零點能量點,如何能夠回歸到零點能量點,那就圓滿了,佛法是真正達到這樣的境界。

◇善逝即妙往之義也:謂以無量智慧,能斷諸惑;妙出世間,能趣佛果故
◈佛無來去,云何名好去?
◇佛德圓滿,更何處去。而言好去:雖無去處;非不能去
◇如劫盡火,雖非所燒;非不能燒:故得云去
◇佛那個境界裡,所有的相對的都不存在,哪有來去?
◇是讓我們這些還沒有學成佛道,在中途走路的,提醒我們
◇佛確實來無所從來,去無所從去
◇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心裡面痕跡都沒有,法爾如是,比自然還要自然

  「又《會疏》曰:善逝即妙往之義也。謂以無量智慧,能斷諸惑,妙出世間,能趣佛果故。是以趣佛果為善逝。與上說亦無實異。至於佛無來去,云何名好去?」這個問題問得好。《淨影疏》曰:「佛德圓滿,更何處去,而言好去,雖無去處,非不能去。如劫盡火,雖非所燒,非不能燒,故得云去。」這個意思也說得非常好,佛確實在那個境界裡面,所有的相對的都不存在,哪有來去?可見得這個說法是方便法,是讓我們這些人,還沒有學成佛道的,在中途走路的,提醒我們佛確實來無所從來,去無所從去,《楞嚴》說得好,「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就是好去的真正的意思。有沒有執著?沒有,心裡面痕跡都沒有。佛說這個現象叫法爾如是,比自然還要自然,一切法本來如是。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三九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39




五、「善逝」。善者好也。逝者去也,故又名好去

《大論》曰:「
好去者,於種種諸深三摩提(即正定)無量諸大智慧中去。
如偈說:『
佛一切智為大車,
八正道行入涅槃。』是名好去。」


又《合贊》曰:「
者,最初發心。
者,大般涅槃。
如來不捨最初發心,得大涅槃,是故如來名為善逝。」

是均以入涅槃為善逝


又《會疏》曰:「善逝即妙往之義也。謂以無量智慧,能斷諸惑,妙出世間,能趣佛果故。」

是以趣佛果為善逝。與上說亦無實異。



至於佛無來去,云何名好去

《淨影疏》曰:「
佛德圓滿,更何處去,

而言好去
雖無去處,非不能去。

如劫盡火,
雖非所燒,非不能燒,故得云。」

◎ 法藏因地第四



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

諸佛護念|護使離惡;念令增善|心正、行正:所以感得的是正法|善根成熟,諸佛就護念|沒有善根,還有許多負面、與不善相應的,跟魔王相應,妖魔鬼怪來護法|遵修普賢之德|十大願王的根本就是拓開心量|淨空老法師

 


諸佛護念|護使離惡;念令增善|心正、行正:所以感得的是正法|善根成熟,諸佛就護念|沒有善根,還有許多負面、與不善相應的,跟魔王相應,妖魔鬼怪來護法|遵修普賢之德|十大願王的根本就是拓開心量|淨空老法師


◈諸佛護念:護使離惡,念令增善
◇護謂覆護,念謂記念
◇護使離惡,念令增善
◇此兩句綜讚會中諸大士,遵修普賢之德,使餘菩薩無邊善根皆得成熟
◈十大願王的根本就是拓開心量
◇會眾必須要遵修普賢之德,普賢之德就是十大願王
◇普賢菩薩跟一般菩薩:學的東西都一樣;心量不一樣
◇普是普遍,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處漏掉
◇宇宙沒有邊際,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是性德
◇自性沒有內外;自性所變的法性身、法性土也沒有內外
◇阿賴耶變的,有侷限
◇有侷限是生滅法;沒有侷限的是稱性
◇法性之德可以融入普賢十願,十願不可思議
◇十六正士表法,跟彌陀四十八願、華嚴五十三參、普賢十大願王相應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善根成熟,諸佛就護念
◇沒有善根,還有許多負面、與不善相應的:跟魔王相應,妖魔鬼怪來護法
◇我們的心正、行正:所以感得的是正法

  佛護念,諸佛護念。「《會疏》曰:護謂覆護,念謂記念。《淨影疏》曰:護使離惡,念令增善。」這兩句都是讚歎會中這些菩薩們,「遵修普賢之德,使餘菩薩無邊善根皆得成熟,故無量諸佛悉皆護念。」這句話很重要,末後這句黃念老說的,他是看到《會疏》註解,《淨影疏》的註解,有感而言。這些會眾必須要遵修普賢之德,普賢之德就是十大願王十大願王,它的根本就是拓開心量普賢菩薩跟一般菩薩有什麼兩樣?學的東西都一樣,心量不一樣普是普遍,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處漏掉,我們現在的話說,全宇宙。宇宙沒有邊際,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是什麼?性德自性沒有內外,自性所變的法性身、法性土也沒有內外阿賴耶變的有限、有侷限有侷限是生滅法,沒有侷限的是稱性,跟法性相應,所以諸佛護念法性之德可以融入普賢十願,十願不可思議。我們學習的同學有幾位很難得,「德遵普賢第二」,一開端是十六位在家等覺菩薩為我們表法,表法的意思非常深遠,同學們能看出來,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相應,跟《華嚴經》五十三參相應,跟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相應,這個很難得。相應,《華嚴經》上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真正能夠叫無量無邊菩薩們一切善根都能夠成熟,善根成熟諸佛就護念沒有善根,如果說是還有許許多多負面的,與不善相應的,跟魔王相應。作惡也有護法,誰是護法神?妖魔鬼怪來護法,來護持你。正法是天龍善神。我們的心正,我們的行正,所以感得的是正法,這一點很重要。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九十三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93




「無量諸佛咸共護念」。
「護念」者,保護憶念也。

《會疏》曰:「
謂覆護,
謂記念。」


《淨影疏》曰:「
使離惡,
令增善。」


故知此兩句綜讚會中諸大士,遵修普賢之德,
使餘菩薩無邊善根皆得成熟,

無量諸佛悉皆護念

◎ 德遵普賢第二



2023年12月25日 星期一

相應兩個字非常重要:身語意像不像佛?|佛是不起心不動念|佛與一切善惡眾生相應:統統給他純正的表法|如來的身口意,意沒有了;有阿賴耶才有意|自性般若智慧注照遍法界虛空界,這個智慧是常寂光|淨空老法師

 


相應兩個字非常重要:身語意像不像佛?|佛是不起心不動念|佛與一切善惡眾生相應:統統給他純正的表法|如來的身口意,意沒有了;有阿賴耶才有意|自性般若智慧注照遍法界虛空界,這個智慧是常寂光|淨空老法師


◈身語意像不像佛?
◇相應兩個字非常重要
◇佛是不起心不動念
◇佛與一切善惡眾生相應:統統給他純正的表法
◇不善的看到了,提高他的警覺,讓他生慚愧心、懺悔心
◈後不再造,這叫真懺悔
◇懺悔是改過
◇懺悔之後還幹,那是欺騙佛菩薩,這果報非常不好
◈如來轉八識成四智
◇如來的身口意,意沒有了;有阿賴耶才有意
◈法身無相無不相
◇如來要是講起心動念,全是真實智慧,自性般若智慧注照遍法界虛空界
◇這個智慧是常寂光,常寂光是遍照法界
◇法身如來毘盧遮那光明遍照,光明遍照就是法身
◇法身起作用它就現相;不起作用它就沒相
◇無相無不相:無相是體;無不相是起作用,所以才有相應
◇不相應菩薩不知道;相應菩薩就知道,護念這些菩薩
◈身口意三業頓契如來三密
◇為令眾生身口意三業頓契如來三密,故即身成佛。故密宗亦稱相應宗

  所以相應兩個字非常重要身語意起心動念像不像佛佛是不起心不動念佛與一切眾生相應,善的眾生相應,惡的眾生也相應。統統給他純正的表法,善的看到了,歡喜跟他學習;不善的看到了,提高他的警覺,讓他生慚愧心、真正懺悔心懺悔是改過,最重要的是後不再造,這叫真懺悔懺悔之後還幹,那就錯了,那不是真懺悔,那是欺騙佛菩薩,這果報都非常不好,不能不知道。如來的意,身口意,意沒有了,有阿賴耶才有意如來轉八識成四智如來要是講,譬如我們說起心動念,全是智慧,真實智慧。自性般若智慧注照遍法界虛空界這個智慧是常寂光,常寂光是遍照法界。所以法身如來,梵語稱為毘盧遮那,毘盧遮那的意思光明遍照光明遍照就是法身法身沒有形相,不能說它無,為什麼?它能現相,起作用它就現相,不起作用它就沒相。所以無相無不相,無相是體,無不相是起作用。所以才有相應不相應菩薩不知道,相應菩薩就知道,護念這些菩薩。所以,「為令眾生身口意三業頓契如來三密,故即身成佛。故密宗亦稱相應宗」。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九十三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93




相應」者契合之義。如三密相應與境智相應等。

密宗以三密相應之旨為主,
為令眾生身口意三業頓契如來三密,故即身成佛。故密宗亦稱相應宗。

◎ 德遵普賢第二



2023年12月24日 星期日

末那第七識,四大煩惱常相隨|第一個我見|從我見生我愛,貪的核心是情執|有我愛就生我慢,慢是瞋恚的核心|我痴的核心是懷疑|斷三毒,從欲望下手,欲望裡最嚴重的愛欲|淨空老法師

 


末那第七識,四大煩惱常相隨|第一個我見|從我見生我愛,貪的核心是情執|有我愛就生我慢,慢是瞋恚的核心|我痴的核心是懷疑|斷三毒,從欲望下手,欲望裡最嚴重的愛欲|淨空老法師


◈善能生妙果,出生餘善,故謂之根
◇善根者,身口意三業之善,固不可拔
◇善能生妙果,出生餘善,故謂之根
◇不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
◇貪瞋痴叫三毒,世間所有一切不善法都是從這根生的
◈第七識,四大煩惱常相隨
◇三毒是俱生煩惱,從哪來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
◇從阿賴耶變現出第七、第六、前五識:我見
◇這個難斷:斷了就是法身大士
◇破四相:須陀洹就開始,到阿羅漢圓滿
◇破四見:圓教初住開始,到等覺圓滿,連習氣都斷了

  『成熟菩薩無邊善根』,「善根者,身口意三業之善,固不可拔」,這叫根。「又善能生妙果,出生餘善,故謂之根。」這是善根的意思。大乘經教裡頭一般講善根,就是身口意三善根。十善裡面最後,不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反過來貪瞋痴叫三毒,世間所有一切不善法都是從這根生的,現在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的,貪瞋痴,後面還有兩個,傲慢、懷疑。三毒是俱生煩惱,從哪來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時就形成,阿賴耶變現出來的。從阿賴耶變現出第七、第六、前五識,《金剛經》上說的我見,就是指的這個。這個難斷,這個要斷了就是法身大士,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有到這個程度,他能破四相,《金剛經》前面所說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真正破了,須陀洹就開始,到阿羅漢就圓滿。但是破四見沒那麼簡單,破四見,圓教初住菩薩開始,到等覺圓滿,連習氣都斷了

◇末那第七識,四大煩惱常相隨
◇第七識的本質就是這四樣東西
❖第一個我見
◇有我見就是一般人講有靈魂
❖從我見生我愛,就是貪;貪的核心是情執
❖有我愛就生我慢,慢是瞋恚的核心
❖我痴的核心是懷疑
◈斷三毒
◇斷三毒,從欲望下手,欲望裡最嚴重的愛欲
◇斷瞋恚從我慢,學謙虛
◇斷愚痴從不懷疑,不懷疑是智慧
◇聖賢教育、大乘佛法決定不能懷疑:有懷疑你怎麼能進門?
◇對經教有沒有懷疑?
◇不懂的地方就懷疑
◇懂的地方未必真懂,自以為懂:智慧沒開,心沒有擺平

  末那第七識,第七識是什麼?四大煩惱常相隨第七識它的本質就是這四樣東西第一個我見,不是身見,他不執著身,他有我見。有我見就是一般人講有靈魂,身體沒有了,他還執著有個我。這個我有形狀,無表色,它不是物質,它還是屬於色法,有相當禪定功夫的人能看到。像有些人通靈,能看到鬼神,那個身都是屬於我見,它不是身見。修行人稱為靈性,一般人我們統稱靈魂,他執著這個東西。從我見生我愛,我愛就是貪,所以三毒煩惱,貪的核心是什麼?情執,比什麼都重。有我愛就生出我慢,傲慢,慢是瞋恚的核心。最後一個是愚痴,我痴。我痴的核心是什麼?是懷疑。所以佛說思惑是五個,貪、瞋、痴、慢、疑。要斷三毒煩惱從哪裡斷?要從欲望上下手,欲望裡面最嚴重的愛欲,要從這裡下手斷瞋恚要從我慢下手,學謙虛;斷愚痴從不懷疑,不懷疑是智慧。所以懷疑是痴的根,傲慢是瞋恚的根,愛是貪的根(貪欲的根),三毒煩惱。要把三毒煩惱的本質找出來,就是愛,就是慢,就是懷疑。所以聖教困難,聖賢教育、大乘佛法決定不能懷疑,有懷疑你怎麼能進門?根本煩惱沒有拔除。學習經典,我們自己包括在內,前面二、三十年對經教有沒有懷疑?有,不懂的地方就懷疑。懂的地方未必真懂,自以為懂得,為什麼?智慧沒開,心沒有擺平

◈真誠、清淨、恭敬有多少,就得多少受用
◇聖教入門要真誠、清淨、恭敬心
◇這三個都達不到標準,怎麼能入得了門?

  聖教入門要真誠心、要清淨心、要恭敬心,我們這三個都達不到標準,怎麼能入得了門

(中略)

◇學佛能學多少與這個成正比例
◇真誠、清淨、恭敬有多少,你就能得多少受用

  我們學佛能學多少與這個成正比例,就是你的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這個有多少,你就能得多少受用

◇修行,不能不重視身口意
◈心量要大
◇只想到自己名聞利養,這個人一生的成就非常有限
◇心量很小,縱然做了大官、發了大財,也是轉眼成空
◇壽命到了,就是福報盡了,一樣也帶不走,依舊搞六道輪迴
◇不善的業比善的業多,來生三惡道去了
◇我們可不走這個路子

  我們修行,不能不重視身口意心量要大,如果心量只想到自己名聞利養,這個人一生的成就非常有限很小,縱然做了大官、發了大財,也是轉眼成空。他能享受個幾十年,壽命到了,那就是他福報盡了,一樣也帶不走,依舊在搞六道輪迴。他造的業,不善的業比善的業多,來生三惡道去了,人天沒有他的份。這個事實真相就是因果的真相,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可不走這個路子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九十三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93




善根」者,
身口意三業之,固不可拔,謂之
能生妙果,出生餘善,故謂之

◎ 德遵普賢第二



2023年12月23日 星期六

實者,極樂、娑婆皆遍一切處,互融互攝,本無距離之可言|極樂遍一切處,娑婆也遍一切處,我們起心動念都遍一切處|互融互攝:我中有極樂、娑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一切十法界六道三途,統統具足|淨空老法師

 


實者,極樂、娑婆皆遍一切處,互融互攝,本無距離之可言|極樂遍一切處,娑婆也遍一切處,我們起心動念都遍一切處|互融互攝:我中有極樂、娑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一切十法界六道三途,統統具足|淨空老法師


◈極樂、娑婆皆遍一切處,互融互攝
◇實者,極樂、娑婆皆遍一切處,互融互攝,本無距離之可言
◇這是稱性而談,就諸法實相來講
◇極樂遍一切處,娑婆也遍一切處,我們起心動念也是遍一切處
◈自性清淨圓明體
◇沒有人能說出來;佛也不能說出來

  「實者極樂娑婆皆遍一切處,互融互攝,本無距離之可言」。這是稱性而談,也就是就諸法實相來講,一切法的真相來講,沒有距離,沒有遠近。為什麼?極樂世界遍一切處,遍法界虛空界,娑婆世界也遍一切處。我們起心動念同樣也是遍一切處賢首大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裡面講得清楚,他第一段告訴我們本體,這是今天科學、哲學還沒有發現的,「自性清淨圓明體」,這到底是個什麼樣東西?沒有人能說出來。佛有沒有辦法說出來?佛也不能說出來。科學家對這是個謎,他不知道。

◇這是宇宙萬法的根源
◇它不是物質、精神、自然現象
◇唯證方知:你證入這個境界你就知道
◇你知道了你也說不出來:你說出來別人也不懂;只有同樣證得這個境界的人懂
◇其實佛說出來了,《大方廣佛華嚴經》
◇惠能大師說出來了,「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
◇我們聽了好像懂了;實際不懂
◇本自清淨,清淨到什麼程度不知道
◇不生不滅,為什麼不生不滅也不知道
◇這是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
◈從體起用
◇從體起用,起兩個作用:依報,宇宙出現了;正報,我出現了

  這樁事情,這是宇宙萬法的根源,宇宙萬法從哪裡來?是從它來的。但是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現象,所以什麼樣的科學儀器也沒辦法探測它。佛說了「唯證方知」,你證入這個境界你就知道,你知道了你也說不出來,你說出來的時候,別人也不懂只有同樣證得這個境界的人,他們懂其實佛說出來了,《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的。惠能大師說出來了,「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我們聽了怎麼樣?好像懂了,實際呢?實際不懂本自清淨,清淨到什麼程度不知道;不生不滅,為什麼不生不滅也不知道。所以這是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從體起用,起兩個作用,一個作用是依報,就是宇宙出現了。另外一個作用正報,正報是什麼?正報是指自己,我出現了。不指別人,別人是他的正報,他是我的依報,我是正報,所有一切人都是我的依報,依報也就是我的生存環境,環境裡面有人事環境、有物質環境、有自然環境。所以正報就是講我自己,我出現了,我跟宇宙同時出現。

◈一念不覺:沒有原因
◇一念不覺:沒有原因,沒有過去未來現在
◇所以這念叫妄念,叫無始無明
◇這一念是緣,阿賴耶就出現
◇阿賴耶能變;十法界依正莊嚴、虛空是所變
◇性能現能生;識能變
◇物質、精神現象,依報、正報,都是非常快速的在振動
◇精神波動的現象比物質快
◈三種周遍
❖周遍法界
◇波一動,遍法界虛空界全部都接收到了;遍法界虛空界波動,你同時也收到
◇身體是發射信息、收集信息的工具
❖出生無盡
◇變化無窮:有波動它就有變化
❖含容空有
◇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沒有時間、沒有空間

  這樁事情呢?世尊跟彌勒菩薩對話講清楚了,「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沒有原因,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換句話說,也就沒有現在。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哪來的現在?所以這念叫妄念,叫無始無明這一念是緣,阿賴耶就出現,阿賴耶能變,一切萬法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所變虛空法界也是它所變。性能現能生,識能變,這講得很清楚。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就跟我,我與物質,依報跟正報,它都是非常快速的在振動,都是一個波動的現象;不動,現象就沒有了。精神是波動現象,物質也是波動現象,精神波動的現象比物質快,但是無論是精神的波動、是物質的波動,一定有三種現象發生,就是三種周遍。第一個是「周遍法界」,你這個波一動的時候,遍法界虛空界全部都接收到了,波動是你發出去,人家都接收到了。同樣一個道理,遍法界虛空界這個波動現象,你同時也收到身體好像是發射信息的一個工具,同時也是收集信息的工具,像是一個機器一樣,一動周遍法界。第二個是「出生無盡」,出生無盡是變化無窮,因為有波動它就有變化。第三個是「含容空有」,那就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沒有時間,沒有空間

◈全都是互融互攝、互相包容
◇極樂遍一切處,娑婆也遍一切處,我們起心動念都遍一切處
◇全都是互融互攝、互相包容,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我中有極樂、娑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一切十法界六道三途,統統具足
◇電視就是我的正報;所現的相就是依報
◇每個頻道都是互融互攝的;一按頻道在這個畫面上全出現了
◈一毛一塵跟我們都有密切關係
◇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
◇覺悟的人知道;不覺悟的人不知道
◇覺悟的人少;不覺悟的人多
◇覺悟的人就很辛苦:知道是一體,無條件的去關懷、照顧
◇不知道的人,他完全不相干,他就是自私自利
◇一毛一塵跟我們都有密切關係

  所以說極樂遍一切處,娑婆也遍一切處,我們起心動念都遍一切處,這是事實真相。全都是互融互攝,互相包容,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中有極樂世界,有娑婆世界,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統統具足,有一切十法界六道三途,統統具足。確實就好像我們現在用的電視一樣,這個機器就是我,我的正報,裡面所現的相就是依報。現在電視裡面頻道,我相信國家所用的,全世界的信號統統能收到,應該是有幾百個,甚至於有幾千個,每個發射台都收到,有幾千個頻道。每個頻道都是互融互攝的,一按頻道在這個畫面上全出現了。所以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所有一切眾生,我們今天講地球上這些人類,跟我自己什麼關係?一體。覺悟的人知道,不覺悟的人不知道,這個世間覺悟的人少,不覺悟的人多。所以覺悟的人就很辛苦,因為他知道,他知道是跟自己一體,無條件的去關懷、去照顧不知道的人,他完全不相干,他就是自私自利,認為是有個小我,其他人與我不相干,錯了;一毛一塵跟我們都相關,都有密切關係。這種現象,今天科學沒說出來,哲學沒有說出來。

◈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見到了
◇方老師七十九歲走的,那時他剛剛契入境界
◇他完全用哲學來看佛法:佛法有一部分高深的哲學;至少一半以上屬於迷信神話
◇到晚年,那些神話他全部都承認了:那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互融互攝,本無距離之可言:佛菩薩現量親證的境界,一切諸法的真相
◇從完全無知,神話迷信;聽了六十年明白了:是真的

  方老師也是一生精力、時間都放在大乘佛法上,七十九歲走的,走得太早了。他要能多活十年,台灣的佛教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我跟他二十多年,我是二十六歲跟他的,他走的那一年我五十歲,那個時候他剛剛契入境界。教我的時候老師才四十多歲,那個時候他有分別,因為是研究哲學的,完全用哲學來看佛法。認為佛法裡面有一部分高深的哲學,但是還有一部分,至少一半以上是屬於迷信、神話,他是這個看法的。到晚年,那些神話他全部都承認了,那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互融互攝,本無距離之可言」,哪來的距離?沒有距離,也沒有先後,這都是講真話,完全是佛菩薩現量親證的境界,真實的實相,一切諸法的真相,是這麼回事情。我們對這個問題,從完全無知、不認識,聽到這種說法,神話、迷信。聽了六十年明白了,是真的不是假的,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見到了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一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39-0314




諸譯不同,其故有二:
一者,
如《法華》所說,隨眾生根器,所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是故兩土距離亦可不同。
實者極樂娑婆皆遍一切處,互融互攝,本無距離之可言。

◎ 圓滿成就第九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

阿彌陀佛,去此不遠|十方虛空生我心中,如片雲點太清裡。何遠之有|本在眾生各各自心之內|凡夫常感極樂甚遠,懼不能去:此實由於迷自心量故|我們的心量:包無量無邊諸佛的虛空法界|淨空老法師

 


阿彌陀佛,去此不遠|十方虛空生我心中,如片雲點太清裡。何遠之有|本在眾生各各自心之內|凡夫常感極樂甚遠,懼不能去:此實由於迷自心量故|我們的心量:包無量無邊諸佛的虛空法界|淨空老法師


◈極樂甚遠,懼不能去:實由迷自心量
◇極樂世界,距此土至少在十萬億個三千大千世界之外
◇凡夫聞之,常感極樂甚遠,懼不能去,此實由於迷自心量故
◇一般人聽到,對極樂世界生不起信心:太遠了,恐怕我們達不到
◇這個實在是由於迷失自己的心量,所以沒有信心了

  「諸經互參,則可知所示現之極樂世界,距此土至少在十萬億個三千大千世界之外。」三千大千世界為一尊佛的教區,我們稱為佛國土。「凡夫聞之,常感極樂甚遠,懼不能去,此實由於迷自心量故。」佛國土,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有十億個銀河系,是一尊佛的教化區。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邊,《唐譯》本裡面所說十萬億個佛剎,一個佛剎就是一個大千世界,十萬億個佛國土,這麼遠的距離。所以一般人聽到,對極樂世界生不起信心,原因是什麼?太遠了,恐怕我們達不到,十萬億個佛國土,這天文數字,恐怕一般外星人他們的科學比我們進步,都沒有辦法到達,距離太遠,對極樂世界信心、願心就退失了。下面是黃念老給我們說的這幾句話,這句話很重要,這個實實在在是由於迷失自己的心量,所以沒有信心了

◈十方虛空生我心中,如片雲點太清裡
◇十方虛空生我心中,如片雲點太清裡,何遠之有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整個宇宙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諸佛報土都是心現的;諸佛報土裡的十法界六道,識變的
◇十萬億佛國土太小了,沒有離開我們心性

  下面,他老人家根據《楞嚴經》上說的,「據《楞嚴》,則十方虛空生我心中,如片雲點太清裡,何遠之有」,這個何遠之有是說十萬億個佛剎。《楞嚴經》上這句話說得非常好,十方虛空大了,太大了!十方虛空從哪裡來的?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出五句話最後的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句話很重要。十方虛空從哪裡來的?六祖所說的萬法就是全宇宙,整個的宇宙,佛法裡面常說遍法界虛空界,就全都說到了,一個也不漏,從哪裡來的?《華嚴經》上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切諸佛的報土都是心現的,誰的心?我心,就是我們自己的自性;諸佛報土裡面的十法界、六道輪迴,識變的。心現、識變,就把它說清楚、說圓滿了。那十萬億佛國土太小了,沒有離開我們心性

◇十方虛空法界是我們心中生出來的
◇我們的心好像太空,十方虛空就好像太空裡頭一片雲彩
◇在心性裡頭,沒有距離、沒有先後
◇時間、空間都是凡夫錯覺產生的
◈自性跟任何一法沒有對立
◇任何一法它的本體都是自性,沒有離開自性
◇極樂如是;十方諸佛剎土亦如是

  《楞嚴經》上說個比喻,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十方虛空法界是我們心中生出來的,生在我們心中,多大?我們的心好像太虛空,十方虛空就好像太空裡頭一片雲彩。你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念老說何遠之有。要知道,在心性裡頭,沒有距離,沒有距離就是沒有空間;沒有先後,沒有時間。時間、空間都是凡夫錯覺裡頭產生的,不是真的。自性跟任何一法沒有對立,而且任何一法它的體,本體都是自性,沒有離開自性。當下如是,極樂世界亦如是,十方諸佛剎土亦如是,沒有例外的。這個道理我們要搞清楚、搞明白,對於極樂世界才能產生信心。

◈阿彌陀佛,去此不遠
◇實因本在眾生各各自心之內也
◇我們的心量,包無量無邊諸佛的虛空法界
◇沒有一法離開心:都在心內;不在心外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心變成法;法就是心:法是幻相
◇分明在目前,亦何嘗遠
◇確實不遠,十萬億個佛國土很近

  下面引《觀無量壽經》說,「故《觀經》曰:阿彌陀佛,去此不遠」,也是釋迦牟尼佛說的。為什麼這麼說法?「實因」,就是真正的因,「本在眾生各各自心之內也」,不在心外。要曉得,我們的心量包虛空法界,心量太大了,不是包一尊佛的虛空法界,是包無量無邊諸佛的虛空法界沒有一法離開心,都在心內,不在心外,所以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法外無心什麼意思?法就是心,心變成法,法就是心,法是幻相,好像作夢一樣。「又《彌陀疏鈔》」,蓮池大師說的,「分明在目前,亦何嘗遠」。這蓮池大師說的,透徹心源。這些人都是明心見性的大菩薩,不是明心見性說不出這個話來。極樂世界,根據這些說法,距離我們確實不遠,十萬億個佛國土很近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四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45




諸經互參,則可知所示現之極樂世界,距此土至少在十萬萬億個三千大千世界之外(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之國土)。
凡夫聞之,常感極樂甚遠,懼不能去,此實由於迷自心量故。

據《楞嚴》,則十方虛空生我心中,如片雲點太清裡。何遠之有。

故《觀經》曰:「阿彌陀佛,去此不遠。」實因本在眾生各各自心之內也。

又《彌陀疏鈔》曰:「分明在目前,亦何嘗遠。」
蓮池大師之說,透徹心源。

◎圓滿成就第九



2023年12月21日 星期四

極樂世界無限大,跟法性完全相同|法性一切時、一切處無所不在:我們都在法性當中|極樂世界就在當下|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像電視頻道:娑婆是這個按鈕;極樂換一個按鈕,還是這個屏幕上|淨空老法師

 


極樂世界無限大,跟法性完全相同|法性一切時、一切處無所不在:我們都在法性當中|極樂世界就在當下|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像電視頻道:娑婆是這個按鈕;極樂換一個按鈕,還是這個屏幕上|淨空老法師


◈念佛往生利益:彌陀不共妙法
◇雖諸佛所證,平等是一。念佛往生利益,彌陀不共妙法
◇故諸佛讓德,而令歸一佛。是第十七願成就也
◇信願念佛,就能得到彌陀的加持
◇極樂世界是個成佛的道場,只要進到極樂,沒有一個不成佛的
◇極樂是阿彌陀佛獨有的
◇別的佛不需要建道場了:阿彌陀佛已經做了

  念佛往生的利益,是彌陀不共妙法,「故諸佛讓德,而令歸一佛。是第十七願成就也」,第十七願是諸佛稱讚。《會疏》說得好,雖然諸佛所證平等,沒有高下的,都是證得明心見性,大圓滿、大自在,沒有哪個佛高哪個佛低,沒有。如來的智慧、神通、道力、相好樣樣平等,沒有一樣不平等。阿彌陀佛他用的這個念佛,信願念佛,就能得到他的加持,他加持你,把你接引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個道場,是個成佛的道場,只要進到那個世界,沒有一個不成佛的這個世界是阿彌陀佛獨有的。那別的佛要不要建道場?不需要了,為什麼?看到極樂世界,行了,阿彌陀佛已經做了,我們就不必要再做了。

◈極樂世界就在當下
◇極樂世界無限大,跟法性完全相同
◇極樂是法性土;不是法相土
◇法性一切時、一切處無所不在:我們都在法性當中;就是沒有見性
◇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
◇像電視頻道:娑婆是這個按鈕;極樂換一個按鈕,還是這個屏幕上,空間維次不同
◇它可以說是無量度的空間,也可以說是零度的空間,無量跟零劃成等號,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極樂世界不可思議、無法想像

  極樂世界無限大,不是一個星球,不是一個大千世界,它是法性土,它不是法相土。既然是法性土,當然跟法性完全相同法性在哪裡?一切時、一切處無所不在,我們都在法性當中,就是沒有見性所以極樂世界在哪裡?告訴你就在當下。淨宗有一本書告訴我們事實真相,「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像我們看電視頻道一樣,娑婆世界是這個按鈕,極樂世界換一個按鈕,還是這個屏幕上,沒有改變。空間維次不同,我們這是三度空間,它可以說是無量度的空間,也可以說是零度的空間,不可思議。無量跟零劃成等號,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華嚴經》上說的,一多不二。極樂世界不可思議,你無法想像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九七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97




《會疏》曰:「
雖諸佛所證,平等是一。
念佛往生利益,彌陀不共妙法,
故諸佛讓德,而令歸一佛。是第十七願成就也。」
◎ 十方佛讚第二十三


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三

煩惱習氣難斷|不斷不行:我想脫離輪迴,輪迴太苦、不好玩|過去無始、未來無終,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何必幹這個事情?|離開六道輪迴最好的辦法就是淨土法門|信願持名,必定得生,一了百了|淨空老法師

 


煩惱習氣難斷|不斷不行:我想脫離輪迴,輪迴太苦、不好玩|過去無始未來無終,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何必幹這個事情?|離開六道輪迴最好的辦法就是淨土法門|信願持名,必定得生,一了百了|淨空老法師


◈能大師說這五句,學佛就畢業
◇念佛人念到這個境界叫理一心不亂,大徹大悟
◈貪瞋痴慢疑、怨恨惱怒煩
◇事一心不亂是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
◇裡面貪瞋痴慢疑,外面怨恨惱怒煩,不生了
◇一個人一生永遠沒有怨恨、惱怒、煩心,你說多自在、多快樂
◇人生要活得自在、快樂、幸福,依照佛儒道的方法統統可以得到:修學的原理、方法完全相同
◇真用功,必須放下內心貪瞋痴慢疑、外面怨恨惱怒煩
◇對人、事、萬物沒有煩惱
◇把這個東西放下,這叫真功夫

  你看惠能大師說這五句,實際上就二十個字,他學佛就畢業,五祖衣缽就傳給他了。念佛人念到這個境界叫理一心不亂,大徹大悟的境界;事一心不亂是阿羅漢的境界,見思煩惱斷了,思想裡面貪瞋痴慢疑斷了,我們就常講這俗話,裡面貪瞋痴慢疑,外面怨恨惱怒煩,這是煩惱,不生了一個人一生永遠沒有怨恨、煩惱(惱是惱怒)、瞋恚、煩心的事情,你說你多自在、你多快樂。我們說人生要活得自在、要活得快樂、要活得幸福,能不能得到?能,依照佛法修可以得到,依照儒家的方法、道家的方法統統可以得到,只是名稱不一樣,但是它們修學的原理、修學的方法完全相同。佛教我們,我們真用功,無論用什麼法門,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你喜歡用什麼方法你就用什麼方法,這個沒有一定的。但是原理原則是一定的,一點都不差,那就是必須要放下內心的貪瞋痴慢疑,這五種煩惱,這叫思惑;要放下外面怨恨惱怒煩,沒有埋怨、沒有仇恨,對人、對事、對萬物沒有煩惱,這就對了,要把這個東西放下,這叫真功夫

◈為什麼要放下?因為它是假的
◇你為什麼放不下?因為你當真了
◇統統是假的,根本就沒有這個東西
◇我們沒有見性;見性當然就全明白了
◇我們明白之後就應該放下;再執著,錯了
◈我們只執著一個阿彌陀佛就行了
◇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

  為什麼要放下?因為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你為什麼放不下?因為你當真了。你要知道它統統是假的,根本就沒有這個東西,現在連量子力學家都講清楚、講明白了,給我們做證明。我們修行功夫不到家,沒有見性,見性當然就全明白了,就成佛了。科學給我們做了證明,我們看他的報告一看就懂,一看就明白。所以,我們明白之後就應該放下,再執著,錯了。執著什麼?我們只執著一個阿彌陀佛就行了,八萬四千法門選擇這個法門,無量法門也是選擇這個法門,好!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

◈佛法入門用什麼?看破、放下
◇看破是完全了解事實真相;放下就不要把它放在心上
◇心裡面沒事:這個功夫很難
◇我們在六道輪迴裡頭無量劫養成的習氣,怎麼能一下就斷掉?
◈煩惱習氣難斷:不斷不行
◇不斷不行:我想脫離輪迴,輪迴太苦、不好玩
◇過去無始、未來無終,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何必幹這個事情?
◇要想不幹,只有離開六道輪迴
◈離開六道輪迴最好的辦法就是淨土
◇信願持名,必定得生,一了百了
◇到極樂世界就是佛境界
◇不是自己修的:自己自性裡頭本自具足,這是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那是緣,有因、有緣,果報就現前
◇跟阿彌陀佛同樣的智慧、德能、相好
◇阿彌陀佛能做到的;我們個個都能做到

  佛法入門用什麼?看破、放下看破是完全了解事實真相,放下就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心裡面沒事,什麼都沒有。這個功夫很難,為什麼?我們在六道輪迴裡頭多久時間?無量劫,不是萬萬年,萬萬年時間短,無量劫!你想無量劫養成的習氣,怎麼能一下就斷掉?所以煩惱習氣難斷。現在有一個念頭就是不斷不行,為什麼?我想脫離輪迴,輪迴太苦,輪迴不好玩,在這個裡頭,過去無始,未來無終,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何必幹這個事情要想不幹,只有離開六道輪迴離開六道輪迴最好的辦法就是淨土法門信願持名,必定得生,一了百了,一切了了到極樂世界就是佛境界。到極樂世界就是佛境界,不是自己修的,是自己自性裡頭本自具足,這是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那是緣,加持給我們,我們有因、有緣,果報就現前。果報是什麼?跟阿彌陀佛一樣,有跟阿彌陀佛同樣的智慧、同樣的德能、同樣的相好阿彌陀佛能做到的,我們個個都能做到。這到哪裡去找?找不到。

◇釋迦牟尼佛對我們是大恩大德:把淨土介紹給我們

  但是釋迦牟尼佛對我們是大恩大德,大恩大德就是什麼?把淨土介紹給我們,一開始講經就把這個說出來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三六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36



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這一生是我們在這個世間最後的一世|信願持名|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離開,分秒必爭|三輩往生之人,莫不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因|要想往生,這八個字要刻骨銘心,念念不忘|淨空老法師

 


這一生是我們在這個世間最後的一世|信願持名|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離開,分秒必爭|三輩往生之人,莫不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因|要想往生,這八個字要刻骨銘心,念念不忘|淨空老法師


◈信願持名:分秒必爭
◇依正清淨,信願往生,以為宗趣
◇以信願淨業為一經宗要
◇以信願持名為宗
◇《彌陀經》的宗旨宗趣,就是《無量壽經》的宗旨宗趣,是一不是二:真信、真願、持名
◇信願就是發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
◇信願持名: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離開,分秒必爭
◇我真正相信,真正願意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什麼都放下,不再幹傻事了
◇世間事,不是正法久住、利益眾生,再殊勝的緣我也不要了

  《疏鈔》裡頭說:「依正清淨,信願往生,以為宗趣。」《圓中鈔》說:「以信願淨業為一經宗要。」「《彌陀要解》曰:以信願持名為宗」,這是印光大師非常讚歎的。蕅益大師用的字最少,四個字,信願持名,把這部經,因為《彌陀經》跟這部是同一部,《彌陀經》的宗旨就是《無量壽經》的宗旨,《無量壽經》的宗趣也就是《彌陀經》的宗趣,它是一不是二。真信、真願、持名。本經上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信願就是發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無量壽經》上用八個字,蕅益大師濃縮成四個字,真正不可思議。我們要記住,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離開,分秒必爭我真正相信,真正願意到極樂世界,願意親近阿彌陀佛,什麼都放下,不再幹傻事了世間事,有緣,這個緣是什麼?這個緣是利益眾生的,這個緣不是小因緣,可以做。如果不是正法久住,不是利益眾生的,再殊勝的緣我也不要了,這個事情要懂得。

◈一經宗趣
◇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圓生四土,徑登不退為趣

  後面是念老在這一段的總結,「綜上」,上面所說的「大小二本,中外諸家所明宗趣,皆以信願持名,往生淨土為本。於是廣參諸家之說,據本經之文,標明本經宗趣曰: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圓生四土,徑登不退為趣」。念老在最後給我們做這樣的結論,下面還為我們細說。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三輩往生之人,莫不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因
◇要想往生,這八個字要刻骨銘心,念念不忘,一切時一切處提醒自己
◇每天四個小時學習,四個小時提醒;希望另外二十個小時都不要忘記
◈這一生是我們在世間最後的一世
◇得真幹,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永遠不要搞生死輪迴、冤冤相報
◇以後再來,換成菩薩身分;不再是凡夫

  「明宗」。「經云:三輩往生之人,莫不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因」。這個三輩,我們看註解,「經中《三輩往生品》中,所有上中下三輩往生之人,莫不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因」。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我們要想往生,這八個字要刻骨銘心,念念不忘,一切時一切處提醒自己我們每天有四個小時在一起學習,這四個小時的提醒,希望另外二十個小時都不要忘記得真幹,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永遠不要搞生死輪迴,永遠不要再搞冤冤相報這一生是我們在這個世間最後的一世以後再來,換成菩薩身分,不再是凡夫,這就對了。

◈彌陀本願之心髓;往生必修之正因
◇第十九願是發菩提心,第十八願是一向專念。故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是彌陀本願之心髓,全部大經之宗要,往生必修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本經所崇,全在於此。修行要徑,唯斯捷要
◈為十法界眾生離究竟苦、得究竟樂
◇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回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
◇脫離六道輪迴才叫離究竟苦;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得究竟樂
◇這才幫助得徹底: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從根本上解決

  我們看底下這一段,這段文我把它念下去。這是我第一次講《大經解》(《無量壽經大經解演義》)節錄的。「第十九願是發菩提心,第十八願是一向專念。故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是彌陀本願之心髓,全部大經之宗要,往生必修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本經所崇,全在於此。修行要徑,唯斯捷要,故為本經之宗也。」我們再看念老的原文。「又彌陀第十九願曰: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回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這第十九願,發菩提心。第十八願,一向專念。願文是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他是為十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六道迷惑的眾生,真正想幫助這些人離究竟苦,究竟苦是輪迴,脫離六道輪迴才叫離究竟苦,真離苦,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得究竟樂這個幫助眾生才幫助得徹底,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幫助我們從根本上解決。這個恩德多大!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七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17




《阿彌陀經》之宗趣,亦有多說。
茲擇其精要者,

《疏鈔》曰:「依正清淨,信願往生,以為宗趣。」

《圓中鈔》云:「以信願淨業為一經要。」

《彌陀要解》曰:「以信願持名為。」


綜上大小二本,

中外諸家所明宗趣
皆以
信願持名,
往生淨土為本。


於是
廣參諸家之說,
據本經之文,

標明本經宗趣曰:
本經
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
以圓生四土,徑登不退為




三、明宗:

⒈經云:三輩往生之人,莫不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因。


經中《三輩往生品》中,
所有上中下三輩往生之人,莫不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因。




⒉第十九願是發菩提心,第十八願是一向專念。故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是彌陀本願之心髓,全部大經之宗要,往生必修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本經所崇,全在於此。修行要徑,唯斯捷要,故為本經之宗也。


又彌陀

第十九願曰:「
聞我名號,
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
復以善根回向,願生我國。
一心念我,晝夜不斷。

臨壽終時,
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


第十八願曰:「
聞我名號,
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
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可見
第十九願重在發菩提心,一心念我。
第十八願重在至心信樂,一向專念


故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彌陀本願之心髓,
全部大經之宗要,
往生必備之正因,
方便度生之慈航,


本經所崇,全在於此,
修行要徑,唯斯捷要,
故為本經之宗也。

◎(三)一經宗趣

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

為什麼禮拜?為了求生淨土|歸命即是禮拜|依靠阿彌陀佛,彌陀本願威神現在就加持我|這個加持你感覺到了,你會把世緣統統捨掉|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養裡,又以「依教修行供養」為第一|淨空老法師

 


為什麼禮拜?為了求生淨土|歸命即是禮拜|依靠阿彌陀佛,彌陀本願威神現在就加持我|這個加持你感覺到了,你會把世緣統統捨掉|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養裡,又以「依教修行供養」為第一|淨空老法師


◈志心歸依,頂禮供養
◇云何禮拜?身業禮拜阿彌陀如來應正遍知,為生彼國意故
◇為什麼禮拜?為了求生淨土
◇前面三拜,拜介紹人本師釋迦牟尼佛:知恩報恩
◇後面專拜阿彌陀佛

  『志心歸依,頂禮供養』,這是「第一禮拜門」。「論云:云何禮拜?身業禮拜阿彌陀如來應正遍知,為生彼國意故。」為什麼禮拜?為了求生淨土。這身是什麼?恭敬,禮敬諸佛,身禮拜。禮拜,就拜阿彌陀佛就可以了,不必拜其他的。前面三拜,拜介紹人,我們要知恩報恩,不要忘了介紹人,介紹人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所以前面三拜,拜本師釋迦牟尼佛後面專拜阿彌陀佛就可以了,要這樣的拜法。「如來應正遍知」,這是佛的十號,十種通號,前面我們都學習過。

◈歸命必是禮拜;禮拜不必歸命
◇歸依即歸命
◇禮拜但是恭敬,不必歸命;歸命必是禮拜:若以此推,歸命為重
◇從六道輪迴回頭,我不再幹六道的事情了
◇斷惡修善的功德統統迴向求生淨土,不求人天福報:這真的歸命了
◈加持感覺到了,你會把世緣統統捨掉
◇依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現在就加持我
◇煩惱輕一分,感到有一分加持
◇你得放下;不放下,加持你感覺不到
◇能放下,這個加持你感覺到了,你會把世緣統統捨掉
◇一切世緣:有很好,磨練自己;沒有也很好,一心念佛
◇順境很好,不起貪戀;惡緣也好,不生瞋恚
◇善人於我有恩;惡人於我還是有恩:統統幫助我提升
◇善人我把功德迴向給他;惡人也把功德迴向給他
◇常常存這種心,與道、與歸命就相應

  下面,「又歸依即歸命。《往生論註》曰:故知歸命即是禮拜。然禮拜但是恭敬,不必歸命」。歸命裡頭一定有禮拜,禮拜裡頭不一定有歸命。所以,「歸命必是禮拜。若以此推,歸命為重」。歸是回頭,依是依靠。從哪裡回頭?從六道輪迴回頭,我不再幹六道的事情了。六道裡面,我們現前斷惡修善,斷惡修善的功德統統迴向求生淨土。我斷惡修善不求人天福報,這真的歸命了依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現在就加持我。這種加持,雖然我們好像還沒有感觸到,但是它是真的,它一點都不假。什麼時候你會感覺到?你煩惱真的輕了,輕一分,感到有一分;輕兩分,就感到有兩分;輕三分,就感到有三分。你得放下,你不放下,加持你你自己感覺不到。你自己能放下,這個加持你感覺到了,你會把世緣統統捨掉,不再放在心上。世間一切世緣,有很好,磨練自己,沒有也很好,一心念佛,沒有一樣不好。順境很好,不起貪戀,把貪戀的心放下,惡緣也好,不生瞋恚,不都是幫助自己提升嗎?善人於我有恩,惡人於我還是有恩,統統幫助我提升善人我把功德迴向給他,祝福他。惡人我也把功德迴向給他,為什麼?他造作惡業,我知道他將來一定有惡道,三惡道,希望他在三惡道裡面受苦少。常常存這種心,與道就相應了,與歸命就相應了。

◈法供養,依教修行供養為第一
◇歸依頂禮,復是志心,更兼供養,彌顯精誠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養裡,又以「依教修行供養」為第一:完全跟諸佛菩薩的本願相應
◇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他希求的是一切眾生開悟、放下、念佛求生淨土圓成佛道
◇真幹:真信、真正發願、真正念佛求生,佛菩薩沒有一個不歡喜,這叫真供養
◇心裡沒有佛,對這個世界還有留戀,還不想早一天往生:什麼供養都是假的

  「今經云,歸依頂禮,復是志心」,這個「志」可以用大勢至菩薩那個「至」,真誠到極處。後面,「更兼供養,彌顯精誠」,精是不雜,誠,沒有虛偽。什麼供養?「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養裡面,又以「依教修行供養」為第一,完全跟諸佛菩薩的本願相應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他希求的是什麼?希求一切眾生開悟,希求一切眾生放下,希求一切眾生念佛求生淨土,圓成佛道,這是諸佛菩薩的心願。我們用什麼財物供養,他全不要,全是假的。我們真幹、真信,真正發願,真正念佛求生,佛菩薩沒有一個不歡喜,這叫真供養。我們不能把供養的意思錯會了。如果心裡頭沒有佛,心裡頭對這個世界還有留戀,還不想早一天往生,什麼供養都是假的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二九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39-0429




㈢「志心歸依,頂禮供養」,是第一禮拜門。

論云:「
云何禮拜
身業禮拜阿彌陀如來應正遍知,為生彼國意故。」


又「歸依」即歸命

《往生論註》曰:「
故知歸命即是禮拜
禮拜但是恭敬,不必歸命
歸命必是禮拜

若以此推,歸命為重。」

今經云,
歸依頂禮,復是志心,
更兼供養,彌顯精誠。

◎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2023年12月17日 星期日

只要肯放下,就有見性的機會|放不下的,它擾亂我們修定:我們無法回歸到自性本定、本無動搖|要修到完全念頭不生,回歸自性,太難了|不求西方淨土;自己在這個地方回歸自性,一千年裡頭難得有幾個人|淨空老法師

 


只要肯放下,就有見性的機會|放不下的,它擾亂我們修定:我們無法回歸到自性本定、本無動搖|要修到完全念頭不生,回歸自性,太難了|不求西方淨土;自己在這個地方回歸自性,一千年裡頭難得有幾個人|淨空老法師


◈只要肯放下,就有見性的機會
◇放不下的它擾亂我們修定,我們無法回歸到自性本定、本無動搖
◇擾亂這個東西是假的,以為是真的;知道是假的就不放在心上了

  只要肯放下就有見性的機會,為什麼?這放不下的它擾亂我們修定,我們無法回歸到自性本定,就是本無動搖,我們回不去,不知道擾亂這個東西是假的,以為是真的,知道是假的就不放在心上了。所以佛教裡頭有科學。

◈淨土有相,真有極樂世界
◇承認我們這個世界是真的;那極樂世界是真的
◇不一樣就是:這個世界人的壽命很短,有生有滅;極樂世界的人壽命很長,不生不滅
◇我們這有四季變化;極樂沒有變化,四季常春:它只有心現,沒有識變
◇往生到極樂每個人都轉識成智:那是一個稀有的世界,太圓滿了
◇相是妄的;這個妄相並不妨礙自性:沒有妄心,它用真心

  淨宗我們要問,淨土有相,真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像什麼樣?像我們這樣的。你承不承認我們這個世界是真的?承認,那極樂世界是真的,極樂世界相跟我們這一樣。但是不一樣,不一樣就是什麼?我們這個世界人的壽命很短,有生有滅,極樂世界的人壽命很長,不生不滅我們這個地方的植物,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有四季變化,極樂世界沒有變化,四季常春。為什麼?它只有心現,它沒有識變。我們這個地方有心現,再加上一個識變,變就是阿賴耶。往生到極樂世界每個人都轉識成智,就是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末那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統統轉八識成四智。所以那是一個稀有的世界,太圓滿了是不是妄的?是妄的,這個妄相並不妨礙自性,不妨礙真心,真心不妨礙這個妄相出現,它沒有干擾。沒有妄心,它用真心,道理在此地。

◈淨土宗的真心,就是一句阿彌陀佛
◇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
◇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
◈為什麼修淨土法門?
◇為什麼我們要念佛?如果不用念阿彌陀佛這個方法,要修到完全念頭不生,回歸自性,太難了
◇不求西方淨土;自己在這個地方回歸自性,一千年裡難得有幾個人
◇過去生中已經修了無量劫;這一世又遇到緣,再接著幹,豁然大悟:沒有過去無量劫的功行,他做不到
◇我們煩惱習氣很重,放不下:大小乘佛法我們學個幾十年,時間太短了,不可能有成就
◇遇到淨土法門、阿彌陀佛,我們就得救了: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極樂,決定在那邊成佛
◇在極樂就容易了,縱然無量劫,也不在乎:無量壽
◇往生極樂,等於你已經成佛了
◇跟佛的智慧、神通、德能幾乎都相同:阿彌陀佛加持的
◇所以極樂雖有等級,但是它待遇平等,這個好難得!
◇每一個往生極樂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法身菩薩,最高的標準;幾乎跟佛的標準相同
◇為什麼修這個法門?原因就在此地
◇而且我們修,我們有把握往生

  所以修行,我們這麼多年也悟出一個道理,那就是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真心是什麼?淨土宗的真心,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為什麼我們要念佛?我們如果不用念阿彌陀佛這個方法,要修到完全念頭不生,回歸自性,太難了,做不到,道理就在此地。真正不求西方淨土,自己在這個地方回歸自性,像惠能大師一樣,一千年裡頭難得有幾個人,真不容易!那些人怎麼能修成?過去生中已經修了無量劫,這一世又遇到緣,再接著幹,豁然大悟;沒有過去無量劫的功行,他做不到。我們自己清楚,我們煩惱習氣很重,我們放不下。這樣一來,大小乘佛法我們學個幾十年,時間太短了,不可能有成就,放不下,原因在此地,道理在此地。所以我們今天幸虧遇到淨土法門,遇到阿彌陀佛,我們就得救了,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極樂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幹什麼?決定在那邊成佛在那邊就容易了,縱然無量劫,也不在乎,為什麼?壽命長,無量壽。所以往生極樂世界,等於你已經成佛了,雖然不是真正成佛,等於成佛,而跟佛的智慧、神通、道力(智慧德能)幾乎都相同。這個相同不是我們自己修的,是阿彌陀佛加持的所以每個往生的人,極樂世界是有等級,四土三輩九品,它有等級的,雖有等級,但是它待遇平等,這個好難得!我們這邊待遇不平等,譬如說天人,待遇比我們好太多了,我們人比不上天。畜生比不上人,鬼道比不上畜生,地獄道最可憐,吃盡苦頭,沒有一分一秒叫你安樂,不平等。西方極樂世界平等,經上講,每一個往生極樂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平等,誰的標準?法身菩薩的標準,是最高的標準,幾乎跟佛的標準相同,太難得了。為什麼修這個法門?原因就在此地而且我們修,我們有把握往生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三五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35



2023年12月16日 星期六

為自己、一家人、一個國家:這個欲都不是善因|為苦難眾生、全世界、一切眾生:這個欲是善欲|菩薩適得其中、二邊不著:他造作,不為自己;為別人,為別人的念頭也沒有,妙!|淨空老法師

 


為自己、一家人、一個國家:這個欲都不是善因|為苦難眾生、全世界、一切眾生:這個欲是善欲|菩薩適得其中、二邊不著:他造作,不為自己;為別人,為別人的念頭也沒有,妙!|淨空老法師


◈於緣欲受,稱欲
◇緣是外緣、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你在這些塵境現前的時候欲受,就叫欲
◈菩薩適得其中、二邊不著
◇欲,謂希求所作事業
◇一般人的欲望是為自己;諸佛菩薩好像也有欲望:為苦難眾生
◇為自己、一家人、一個國家:這個欲都不是善因
◇為苦難眾生、全世界、一切眾生:這個欲是善欲
◇為自己,就是自己在製造六道輪迴,準備將來去受報
◇菩薩適得其中、二邊不著:他造作,不為自己;為別人,為別人的念頭也沒有,妙!
◇我們為別人還希望別人報恩,對我們好一點
◇佛菩薩救眾生;眾生掉過頭還要殺他,佛菩薩沒有說你忘恩負義:高就高在這裡

  《大乘義章》說:染愛塵境,名之為欲。「又曰:於緣欲受,稱欲」。緣是外緣,就是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你在這些塵境現前的時候欲受,這就叫做欲,就叫欲。《俱舍論》裡頭也說,小乘經,「欲,謂希求所作事業」。我們今天講理想、希望,來做個什麼事業,這都是欲望一般人的欲望是為自己,諸佛菩薩好像也有欲望,為苦難眾生,不一樣,為自己的,為你一家人的,甚至於為一個國家的,這個欲都不是善因為苦難眾生,為全世界,為一切眾生,這個欲望是善欲。不為自己,為自己就錯了。為自己就是六道輪迴,自己在製造六道輪迴,準備將來去受,受報,善業感善報、三善道,惡業感三惡道,幹這個去了,不能不知道。菩薩所造的業,祖師大德所造的業,他適得其中,他二邊不著,他造作,既不是自己,不為自己,為別人,為別人的念頭也沒有,妙我們為別人還有這個念頭,還希望別人報恩,對我們好一點。佛菩薩沒有,佛菩薩救眾生,眾生掉過頭還要殺他,佛菩薩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說你忘恩負義,我救你,你對不起我,沒有這個念頭,高就高在這裡。何況是有緣、無緣,有緣、無緣都有,毀謗一個人,毀謗一樁事情,破壞一樁事情,這樁事情對自己是有利是無利,統統叫惡業,惡業所感的當然是惡報,決定避免不了的。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八四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84



萬行門中不捨一法|為什麼不捨?你沒有這個假的,你不能見真的|會中諸大菩薩入空、無相、無願法門;但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無為、無立、無欲;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圓融一味|淨空老法師

 


萬行門中不捨一法|為什麼不捨?你沒有這個假的,你不能見真的|會中諸大菩薩入空、無相、無願法門;但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無為、無立、無欲;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圓融一味|淨空老法師


◈「無立」者,指一法不立
◈淡安兩個字是很高的享受
◇「淡安」者,淡者,淡泊。安者,寧靜
◇淡安為水流平滿之貌
◇人有欲望,這種受用就得不到
◈修行從無欲修
◇真正修行人,無論是佛儒道,修行從無欲修
◇不管什麼欲望都要放下
◇淨土法門只許心裡有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除這樁事情之外也統統放下
◇還夾雜著世間的欲望,那就很難成就
◇學一輩子不得其門而入,為什麼?你七情五欲沒放下
◇喜怒哀樂愛惡欲、財色名食睡,統統要放下:這東西不是真的

  下面講,『無立』,無立是什麼?「指一法不立」。『淡安』,淡是淡泊,安是安寧、安靜,「又淡安為水流平滿之貌」。淡安兩個字好,那我們就知道了,這是很高的享受。淡泊,人有欲望,這種受用就得不到。所以真正修行人,無論是佛儒道,修行從哪裡修?從無欲修。你要把你的欲望放下,不管什麼欲望都要放下淨土法門是例外,只許心裡有阿彌陀佛、有極樂世界,除這樁事情之外也統統放下。如果我們還夾雜著世間的欲望,那就很難成就。真的,學一輩子不得其門而入,為什麼?你七情五欲沒放下。七情裡面有喜怒哀樂愛惡欲,五欲是指財色名食睡,統統要放下,這東西不是真的

◈首先第一關,放下自己的身體
◇知道身體是假的不是真的

  首先第一關,放下自己的身體知道身體是假的不是真的

(中略)

◈無我,就自然無為、淡薄了
◇佛告訴我們:我不生不滅
◇身體、念頭是生滅法: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
◇念頭、身體不是我;何況身外之物!
◇真正覺悟了,覓我了不可得:無我了
◇無我,就自然無為、淡薄了
◇淡安無欲是誰?法身菩薩;不是凡人
◇我們對於這些事實真相不了解,就是疑根不斷
◇佛慈悲,無說而說、說而無說:幫助我們開悟、了解事實真相

  所以佛告訴我們,我不生不滅,這個身體是生滅法,念頭也是生滅法一秒鐘有多少個妄念、多少個念頭?也是二千二百四十兆,所以念頭不是我,身體也不是我,何況身外之物!哪一個是我?真正覺悟了,覓我了不可得。好,那無我了無我那就自然無為,自然就淡薄了。經上講的淡安無欲,淡安無欲是誰?法身菩薩,不是凡人,超過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我們對於這些事實真相,若不了解,就是疑根不斷,疑根為什麼不能斷?原因在此地。佛慈悲,無說而說、說而無說,幫助我們開悟,幫助我們了解事實真相

◈我們要向虛空去學習
◇虛空者,指心如太空,開廣無際,離垢無染,不受一塵
◇我們的自性、真心,就是這個樣子
◈開廣無際,離垢無染,不受一塵
◇空裡面什麼都沒有,什麼也不妨礙:離垢無染;它也不拒絕垢染
◇無論你是覺、是迷,你的真如自性、法身本體都不受污染
◇受污染的是報身、應身、化身;清淨法身不受污染
◇證到初住就入這個境界:心如太空,開廣無際
◇心是打開的;不是關閉的
◇廣:沒有邊際,什麼都能包容;一點妨礙也沒有,它絕對不染污

  『虛空』,「指心如太空」,這個比喻比喻得好,「開廣無際,離垢無染,不受一塵」。我們的自性,我們的真心,就是這個樣子。佛講經教學,常常用太空做比喻,太空是我們不能離開的,早晨起來睜開眼睛你就看到,有沒有這個警覺性,我們要向虛空去學習空裡面什麼都沒有,什麼也不妨礙,離垢無染,它也不拒絕垢染。它會不會受你污染?不會,無論你是覺,無論你是迷,你的真如自性、你的法身本體都不受污染受污染的是什麼?報身、應身、化身,這個受污染,我們的清淨法身不受污染。《華嚴經》上說的,證到初住菩薩的地位,你就入這個境界,這個時候心如太空,開廣無際心是打開的,不是關閉的是講包容,沒有邊際,什麼都能包容,一點妨礙也沒有,它絕對不染污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就是無染
◇太空就是自性的樣子:能現一切法;不受一切法染污。本來如此;現在也如此
◇為什麼被染污?誤會被染污,這個誤會拿不掉了
◇以為受染污;實際上沒有
◇慧可和尚:覓心了不可得
◇達摩祖師:與汝安心竟

  所以惠能大師見性,頭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就是無染,太空就是自性,自性就是太空,太空是什麼樣子?自性是什麼樣子?太空就是自性的樣子,能現一切法,不受一切法染污,本來如此,我們現在也如此為什麼被染污?誤會被染污了,這個很嚴重,這個誤會拿不掉了,以為受染污,實際上沒有慧可和尚見達摩祖師,心不安,沒有見道,向達摩祖師請教,達摩祖師伸出手,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心。他回光一返照,找不到,心在哪裡?找不到,告訴達摩祖師,覓心了不可得,我找心不可得,找不到。達摩祖師說,好了,我把你的心已經安好了,與汝安心竟。把你安好了,他就開悟了,達摩祖師衣缽就傳給他了,就那麼簡單,就那麼容易。

◇達摩慧可表現的,還不就天天在我們面前嗎?
◇我們覺悟跟他一樣自在
◇曠無他念,無有憂思,自然無為,虛空無立:這個境界多美
◈要把妄的丟掉;把真的找回來
◇為什麼學佛?要把妄的丟掉;把真的找回來
◇我們有真心、自性:真心可了不得
◇自性不僅能生萬法;它清淨不染、虛空無染、不生不滅
◇妄心有生有滅;自性不生不滅
◇生滅不是自己;不生不滅的是自己
◇自性是自己;法身就是完全的宇宙
◇不生不滅:現一切相,不能說它有生;不現相,不能說它滅
◇有緣就生;無緣就滅
◇有緣的時候生十法界依正莊嚴;不現的時候什麼都沒有
◇它不生不滅:本來就是這樣,自然的

  這些事情,達摩所表現的,他們兩個表現的,還不就天天在我們面前嗎?我們為什麼不覺悟?我們覺悟跟他一樣自在,就如同經上所說的,曠無他念,無有憂思,自然無為,虛空無立,你看這個境界多美。學佛,為什麼學佛?要把妄的丟掉,要把真的找回來,就為這個。我們有真心,我們有自性,真心可了不得,為什麼?它能生萬法,不僅能生萬法,能大師告訴我們,它清淨不染,虛空無染,它不生不滅妄心有生有滅,自性不生不滅,這才是真正自己,生滅不是自己。不生不滅的是自己,那是什麼?自性是自己,自性也叫做法身,法身就是完全的宇宙不生不滅現一切相,那是生,不能說它有生;不現相,不能說它滅,它沒有生滅,有緣就生,無緣就滅,就這麼回事情。有緣的時候生,生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無量無邊的法界,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這是現相;不現的時候什麼都沒有,所以不能說它有生滅。它不生不滅,本來就是這樣,自然的

(中略)

◈心離斷常,平等圓滿
◇水波相繼,相似相續,此喻心離斷常。平滿喻平等圓滿
◇心離斷常二邊
◇斷見就是生滅;常見就是不生不滅
◇斷常都不存在:都是幻相、妄念
◇真心裡頭:沒有斷見、常見
◇沒有生滅;也沒有不生不滅
◇不生不滅是常;生滅是斷
◇斷、常都是妄心:必須把它永遠放下;真常、不生不滅的心就現前
◇不能現前:就是你有斷有常
◇斷常:就是對立、造業

  「水波相繼,相似相續,此喻心離斷常。平滿喻平等圓滿」。這句話的意思好,本來是描寫湖水,在沒有風浪的時候,水波細流很美觀、很好看,人都喜歡看,相似相續。這種景觀小河裡頭有,池塘裡頭有,海邊也有,海邊就非常明顯,你看海浪,一個浪、一個浪從原地走過來,然後衝上沙灘,這個景很壯觀,那個浪也是相似相續,絕對沒有兩個浪波是相同的。這比喻心離斷常二邊斷見就是生滅,常見就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常,有生有滅是斷。斷常都不存在,為什麼?都是幻相,都是妄念,叫妄想雜念,真心裡頭沒有斷見、沒有常見,就是沒有生滅,也沒有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常,生滅是斷斷、常都是妄心,必須把它永遠放下,真常的心、不生不滅的心就現前。我們今天不能現前,就是你有斷有常斷常應用在生活上就是對立,就是造業。心離斷常。平等圓滿,平滿是比喻平等的圓滿。

◈染愛塵境,名之為欲
◇六根在六塵境界裡起了貪念,想佔有、擁有它,就是欲望
◇不知道:能緣的六根、所緣的六塵境界,統統不可得,統統都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生滅相續的幻相
◇能用這種眼光去看宇宙,宇宙的真相就被你看出來了

  『無欲』,「欲者,《大乘義章》曰:染愛塵境,名之為欲」。染是染污,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體覺觸,跟起心動念,叫意業,會起心動念。這些,佛教用一個名詞叫欲,六根對六塵境界,在六塵境界裡面起了貪念,想佔有,想擁有它,這就是欲望不知道能緣的六根、所緣的六塵境界統統不可得,都不是真的,統統都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的生滅,相續的幻相,哪裡有真的?你要能用這種眼光去看宇宙,宇宙的真相就被你看出來了

◈於緣欲受,稱欲
◇緣是外緣、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你在這些塵境現前的時候欲受,就叫欲
◈菩薩適得其中、二邊不著
◇欲,謂希求所作事業
◇一般人的欲望是為自己;諸佛菩薩好像也有欲望:為苦難眾生
◇為自己、一家人、一個國家:這個欲都不是善因
◇為苦難眾生、全世界、一切眾生:這個欲是善欲
◇為自己,就是自己在製造六道輪迴,準備將來去受報
◇菩薩適得其中、二邊不著:他造作,不為自己;為別人,為別人的念頭也沒有,妙!
◇我們為別人還希望別人報恩,對我們好一點
◇佛菩薩救眾生;眾生掉過頭還要殺他,佛菩薩沒有說你忘恩負義:高就高在這裡

  《大乘義章》說:染愛塵境,名之為欲。「又曰:於緣欲受,稱欲」。緣是外緣,就是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你在這些塵境現前的時候欲受,這就叫做欲,就叫欲。《俱舍論》裡頭也說,小乘經,「欲,謂希求所作事業」。我們今天講理想、希望,來做個什麼事業,這都是欲望一般人的欲望是為自己,諸佛菩薩好像也有欲望,為苦難眾生,不一樣,為自己的,為你一家人的,甚至於為一個國家的,這個欲都不是善因為苦難眾生,為全世界,為一切眾生,這個欲望是善欲。不為自己,為自己就錯了。為自己就是六道輪迴,自己在製造六道輪迴,準備將來去受,受報,善業感善報、三善道,惡業感三惡道,幹這個去了,不能不知道。菩薩所造的業,祖師大德所造的業,他適得其中,他二邊不著,他造作,既不是自己,不為自己,為別人,為別人的念頭也沒有,妙我們為別人還有這個念頭,還希望別人報恩,對我們好一點。佛菩薩沒有,佛菩薩救眾生,眾生掉過頭還要殺他,佛菩薩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說你忘恩負義,我救你,你對不起我,沒有這個念頭,高就高在這裡。何況是有緣、無緣,有緣、無緣都有,毀謗一個人,毀謗一樁事情,破壞一樁事情,這樁事情對自己是有利是無利,統統叫惡業,惡業所感的當然是惡報,決定避免不了的。

(中略)

◈實際理地,不受一塵
◇「捨諸愛著」與「亦無希求、不希求想」等,均「無欲」也。此上三句,顯「實際理地,不受一塵」
◇實際是真實的;整個宇宙現象是假的
◇實際理地:不能說有;不能說無
◇你說它沒有,它能生萬法;你說它有,萬法皆空了不可得
◇實際理地是屏幕;它現相是頻道:畫面跟屏幕融成一體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現象:不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妄,都被現前東西迷惑了
◇能現的是實際理地;所現的是幻相

  「則經中捨諸愛著,與亦無希求、不希求想等,均無欲也」。這些話,統統都包括在無欲這句裡面。「此上三句,顯實際理地不受一塵」,這句話也是禪宗的,禪宗的語言很簡單,意思很深。實際理地是什麼?實際是真實的,不是假的,整個宇宙現象是假的,不是真實的,所以說實際,理是道理,地是個比喻,給你講真實的,就這個意思。講真話,決定不是假的,這就叫實際理地。實際理地不受一塵,為什麼不受一塵?實際理地,不能說有,不能說無你說它沒有,它能生萬法;你說它有,萬法皆空,了不可得。確確實實就像我們常常用電視屏幕來做比喻,實際理地是屏幕,它現相是頻道,頻道一打開,畫面就出來,畫面跟屏幕融成一體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現象,不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妄,都被現前東西迷惑了。其實,能現的是實際理地,所現的是幻相

(中略)

◇為什麼它不受一塵?這一塵立刻就沒有了
◇這一塵存在的時間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一秒鐘生滅二千二百四十兆次
◇你怎麼能說它真有;你也不能說它無:一秒鐘累積二千二百四十兆,你就看清楚了
◇整個宇宙所有現象,存在的時間總不超越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

  實際理地就是真如自性,不受一塵。六祖惠能大師說「本自清淨」,它根本不會被一粒塵土污染。為什麼它不受一塵?這一塵立刻就沒有了這一塵存在的時間多久?它的壽命多長?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就是這一粒微塵的壽命。一秒鐘它生滅多少次?已經生滅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不是萬,不是億,是兆,你怎麼能說它真有?你也不能說它無一秒鐘累積二千二百四十兆,你就看清楚了。不是佛門講的一彈指,我們今天講一秒鐘,一秒鐘生滅多少次?整個宇宙所有現象,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嗅到的,舌所嘗的,身體的動作,存在的時間總不超越,不是千分之一秒、萬分之一秒,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這是佛法裡頭告訴我們事實真相

(中略)

◈萬行門中不捨一法
◇為什麼不捨?你沒有這個假的,你不能見真的
◇怎樣見真?你把假的慢慢淘汰、放下;真的就出來
◇現在是假的把真的遮住,我們只看到假的,看不到真的
◇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像爬樓梯一樣,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
◇看破放下,放下看破,隨便哪一法都能成無上道

  佛門裡頭還有一句話,就在底下,「但萬行門中不捨一法」。講到修行的法門,這個萬就是佛家常講的八萬四千法門。不捨一法,為什麼不捨?這個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沒有這個假的,你不能見真的,為什麼?怎樣見真?你把假的慢慢淘汰掉,放下,真的就出來現在就是假的把真的障礙、遮住,我們只看到假的,看不到真的。你慢慢把假的都丟掉,叫你放下,叫你看破,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像爬樓梯一樣,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修什麼?就是修這個。看破放下,放下看破,隨便哪一法都能成無上道

◈任何一法都能幫助你悟無上道
◇不捨一法,這一法裡包含得廣大
◇佛法,真正給你講究竟圓滿,哪一法不是佛法?
◇真正入門的法師,他給你說,一切法都是佛法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自性所生的,不都是佛法嗎?
◇太陽系、銀河系都沒有離開萬法,都是佛法
◇任何一法都能幫助你悟無上道,只要你守規矩:戒定慧
◇佛教給你方法是戒;依教奉行是修定;定到一定的成就,豁然大悟

  不捨一法,這一法裡包含得廣大,不僅是佛法。要說佛法,真正給你講究竟圓滿,哪一法不是佛法?你要問一個法師,法師可能給你說基督教不是佛法,伊斯蘭教不是佛法,《聖經》不是佛法,《古蘭經》不是佛法,那個法師沒有功夫,沒有入門。真正入門的法師,你去問他,哪一法不是佛法?他給你說,一切法都是佛法。為什麼?惠能大師不是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自性所生的,不都是佛法嗎?基督教也是自性生的,天主教也是自性生的,整個地球,地球上一切萬物都是自性生的。他方世界,現在地球上的人動腦筋,想登陸土星、登陸火星,這是現在太陽系,然後慢慢想去遊歷銀河系,都是萬法,都沒有離開萬法。是不是佛法?都是佛法任何一法都能幫助你悟無上道,只要你守規矩,什麼規矩?戒定慧。戒,佛教給你方法是戒依教奉行是修定,定到一定的成就,豁然大悟,開悟了。佛門廣大,沒有邊際。

◈作得善願,盡心求索
◇你要用真心,要去求
◇決定可以求到:因為你本來是佛

  底下接著說,作得善願,萬行門中不捨一法,故續云『作得善願,盡心求索』。你要用真心,要去求,能不能求到?決定可以求到。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道理就這麼簡單。你要不是佛你成不了佛

(中略)

◈入空無相無願;具足無量行願
◇萬行門中不捨一法,故續云「作得善願,盡心求索」等。正顯事理無礙、圓融自在之妙義
◇會中諸大菩薩入空、無相、無願法門;但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
◇無為、無立、無欲;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圓融一味
◇這個法會自始至終,字字句句意思是圓滿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華嚴境界

  作得善願,盡心求索。「正顯事理無礙、圓融自在之妙義。如《德遵普賢品》」,第二品裡面,「會中諸大菩薩入空、無相、無願法門。但諸菩薩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正與此處無為、無立、無欲,而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圓融一味」。念老在此地,把經文前面的拿到此地來作證,說明這個地方佛所說的無為、無立、無欲,作得善願,盡心求索,一個意思這個法會自始至終,它貫穿的,換句話說,句句意思是圓滿的,字字意思也是圓滿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華嚴境界

◈極樂聖眾,皆師法彌陀
◇結成大願,精勤修習,住真實慧,以求成就也
◇極樂菩薩們,都是以阿彌陀佛做榜樣,向阿彌陀佛學習
◇我們現在在這嚮往極樂世界,還沒消息;但是我們可以跟他們一樣,師法彌陀
◇這部經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就是阿彌陀佛

  「故知極樂聖眾,皆師法彌陀結成大願,精勤修習,住真實慧,以求成就也。」這一句話,我們要把它記住,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從同居土下下品,一直到實報土法身菩薩,都是以阿彌陀佛做榜樣,向阿彌陀佛學習,極樂聖眾。我們現在在這個世界,嚮往極樂世界,還沒消息,但是我們可以跟他們一樣,師法彌陀。彌陀在哪裡?這部經就是阿彌陀佛,再把它縮小一點,第六品四十八願就是阿彌陀佛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八四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84




「虛空」者,指心如太空,開廣無際,離垢無染,不受一塵。
「無立」者,指一法不立。


「淡安」者,
「淡」者,淡泊。
「安」者,寧靜。

「淡安」為水流平滿之貌。

《文選宋玉賦》云:「潰淡淡而並入。」

水波相繼,相似相續,此喻心離斷常。
平滿喻平等圓滿。


「無欲」,

欲者,
《大乘義章》曰:「染愛塵境,名之為欲。」

又曰:「於緣欲受,稱欲。」

又《俱舍論》云:「欲,謂希求所作事業。」


據此,則經中
「捨諸愛著」與
「亦無希求、不希求想」等,均「無欲」也。

此上三句,顯「實際理地,不受一塵」。


但萬行門中,「不捨一法」,
故續云「作得善願,盡心求索」等。
正顯事理無礙、圓融自在之妙義。

如《德遵普賢品》曰:
會中諸大菩薩「入空、無相、無願法門。」
但諸菩薩「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

正與此處無為、無立、無欲,而「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圓融一味。


又《至心精進品》云「結得大願,精勤求索。」
故知極樂聖眾,皆師法彌陀,結成大願,精勤修習,住真實慧,以求成就也。

◎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2023年12月15日 星期五

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具足上品十善,跟他們就是同類,所以必定得生|瞋怒嫉妒、貪餮慳惜、中悔狐疑:這些毛病改不掉,來生人身都得不到;怎麼能往生?|淨空老法師

 


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具足上品十善,跟他們就是同類,所以必定得生|瞋怒嫉妒、貪餮慳惜、中悔狐疑:這些毛病改不掉,來生人身都得不到;怎麼能往生?|淨空老法師

欲生彼國,要當作善

  【復次阿難。若有眾生。欲生彼國。雖不能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要當作善。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綺語。六不惡口。七不兩舌。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癡。】

第二類正因:㈠修行十善。㈡晝夜念佛。㈢志心歸依,頂禮供養
希望這一生能夠真正往生到極樂世界,這經文重要

  念老給我們註解的,說「右」,右面這三行經文,這是「第二類正因」,第一類是淨業三福,第二類是十善業道。其中一共是三句:第一個「修行十善」,這就是我們剛才念的一段;第二「晝夜念佛」;第三「志心歸依,頂禮供養」。這是第二類的正因。我們希望這一生能夠真正往生到極樂世界,這經文重要!很多種方法,任何一種都能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前面學習的是第一類,今天開始這是第二類。

修行十善
十善即是「止惡」
把一切惡念、惡言、惡行,都能把它止住,永遠不能再做了:這樣的人能往生
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我們具足上品十善,跟他們就是同類,所以必定得生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這第一類,「修行十善。據《法界次第》,十善即是止惡」。主要的意義就是止惡,要把一切惡念、惡言、惡的行為,都能把它止住,永遠不能再做了。這樣的人能往生,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諸位都知道,皆是上善俱會一處;換句話說,上品十善人所住的地方,我們具足上品十善,跟他們就是同類,所以必定得生

(中略)

◈凡是善行,皆可往生
◇凡是善行,皆可往生。但必常常念佛迴向,即轉世善為淨因。故佛說諸經,總兼世善
◇而此十善業,且特說專經。以淨身三、口四、意三諸業,為修持根本也
◇《十善業道經》是人天道的根本,不墮三惡道

  下面念老引《報恩論》的話來說:「凡是善行,皆可往生。但必常常念佛迴向,即轉世善為淨因。故佛說諸經,總兼世善。而此十善業,且特說專經」,有《十善戒經》,「以淨身三、口四、意三諸業,為修持根本也」。我們在前面一段學到淨業正因,淨業正因裡頭,淨業三福,第一福裡面,「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最後一句,修十善業,有《十善業道經》。這是人天道的根本,不墮三惡道,所以世尊特別說《十善業道經》。

(中略)

◈瞋怒嫉妒、貪餮慳惜、中悔狐疑

  【不當瞋怒。嫉妒。不得貪餮慳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當孝順。至誠忠信。】

◇這些東西不能放下,修行功夫怎麼會得力?修行難就難在這裡
◇從「不當瞋怒」至「至誠忠信」:為人乘之世善
修這個,來生會得人身
◇這些毛病改不掉,來生人身都得不到;怎麼能往生?
◈瞋怒嫉妒
◇修行就從這修起:不應當瞋怒

  這都是我們的毛病,幾個人沒有?都有。這些東西不能放下,修行功夫怎麼會得力?所以,修行難就難在這裡。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從不當瞋怒至至誠忠信,乃第一句,為人乘之世善」,世間善法,人世間的。這個乘就是三乘,再加上人、天,叫五乘。三乘是大乘,緣覺是中乘,聲聞是小乘,通常講的三乘,我們要知道。人乘的善行,修這個,來生會得人身,不會喪失人身,是這個意思。換句話說,這些毛病改不掉,來生人身都得不到,怎麼能往生?所以你要問修行從哪裡修起,就從這修起,不應當瞋怒

嫉妒,妒忌他人之盛事。又害賢曰嫉
別人有超過自己就受不了,嫉妒心就生起來
嫉妒障礙嚴重的都在地獄
害賢,怕他超過自己:這個心怎麼能往生?
不但不能往生,得不到人身;三惡道去了
◈貪餮慳惜
餮者,貪食也
吝惜財法稱慳
即耽著於財與法,不能施捨利人之心
不肯施財,命中沒財;不願意為人說法,命中沒有智慧
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

  「嫉妒,妒忌他人之盛事。又害賢曰嫉」。別人有超過自己,多半是名聞利養,有超過自己就受不了,嫉妒心就生起來,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所以這造業造得深,嫉妒障礙嚴重的都在地獄害賢,為什麼?都是怕他超過自己。這個心怎麼能往生不但不能往生,得不到人身,到哪裡去了?三惡道去了。『貪餮』,我們一般講好吃,「貪食也」。『慳惜』,《大乘義章》裡面說,「吝惜財法稱慳」,我們叫小氣。對於財法如果是吝惜的話,財不肯施財,法,不願意為人說法,第一個是命中沒財,第二個是命中沒有智慧。所以,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有財不肯布施,有法也不肯布施,來世是什麼樣的人?沒有智慧又沒有財富。這就錯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三三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33




【復次阿難。若有眾生。欲生彼國。雖不能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要當作善。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綺語。六不惡口。七不兩舌。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癡。】

右第二類正因,其中共三句:
㈠修行十善。
㈡晝夜念佛。
㈢志心歸依,頂禮供養。

㈠修行十善。

據《法界次第》,十善即是「止惡」。
前之,則不惱於他。
行今之善,以利樂一切。

⑴不殺生,止前殺生之惡行,當行放生之善。
⑵不偷盜,止前盜他財物之惡行,當行布施之善。
⑶不淫欲(不邪淫),止前於非妻妾淫欲之惡行,當行恭敬之善。
⑷不妄言,止前虛言誑他之惡行,當行實語之善。
⑸不綺語,止前綺側乖理之惡語行,當行有義語饒益之善。
⑹不惡口,止前惡言加人之惡行,行軟語之善。
⑺不兩舌,止前搆鬪兩邊之惡行,當行和合之善。
⑻不貪,止前引取無厭之惡行,當行不淨觀,觀諸六塵,皆欺誑不淨之觀行善。
⑼不瞋,止前忿怒之惡行,當行慈忍之善。
⑽不癡(不邪見),止前撥正因果,僻信邪心之惡行。當行正信,歸心正道,生智慧之善心。

上之十善,均是世善。

《報恩論》曰:「
凡是善行,皆可往生。
但必常常念佛迴向,即轉世善為淨因。
故佛說諸經,總兼世善。

而此十善業,且特說專經(《十善戒經》)
以淨身三、口四、意三諸業,為修持根本也。」

(中略)

【不當瞋怒。嫉妒。不得貪餮慳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當孝順。至誠忠信。】

從「不當瞋怒」至「至誠忠信」,乃第一句,為人乘之世善。

嫉妒」,妒忌他人之盛事。
又害賢曰

貪餮」。
」者,貪食也。


慳惜」,

《大乘義章》曰:「
吝惜財法稱。」
即耽著於財與法,不能施捨利人之心。

◎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2023年12月14日 星期四

住正定聚:絕不會為外面境界所動搖,如如不動|為什麼能不動?全是假的|正定是自性本定|我們這個心是妄心、六道輪迴的心:它不定|我們想定,定不下來:能往生|往生條件:只有信、願、念佛;沒有正定|淨空老法師

 


住正定聚:絕不會為外面境界所動搖,如如不動|為什麼能不動?全是假的|正定是自性本定|我們這個心是妄心、六道輪迴的心:它不定|我們想定,定不下來:能往生|往生條件:只有信、願、念佛;沒有正定|淨空老法師

順餘方俗,故有天人之名
彼土眾生,「皆得神通自在」,「皆悉住於正定之聚」,「得不退轉」,實皆遠超天人
不是小通;究竟圓滿的神通,差不多跟阿彌陀佛相等
八萬四千法門,修無量劫才能得到;你不過修三年五載,怎麼就得到?彌陀本願威神加持;不是自己修的
◇真正對這個世界有留戀,想家親眷屬;你現在必須徹底放下:到極樂世界神通自在,你真的能回來照顧他
神通、智慧、德能跟阿彌陀佛差不多,你真能幫得上忙
◇不相信、有懷疑,念了一輩子佛不能往生:不能往生的人太多了
到極樂,從小學一年級開頭念起
極樂世界沒有留班、退學的,很快就真的生實報土
無明破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極樂世界很容易

  『但因順餘方俗,故有天人之名』。請看註解,「又彼土眾生,皆得神通自在」,神通自在,不是小通,小通不自在,究竟圓滿的神通,為什麼?差不多是跟佛相等,跟阿彌陀佛相等。這還得了!這也是難信之法。一般人修行,八萬四千法門,修無量劫才能得到,你不過是修個三年五載,怎麼就得到?怎麼得到的?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不是自己修的。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要明瞭,是真的,不是假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說你真正對這個世界有留戀,你想這個世界的家親眷屬,那你現在必須徹底放下,到極樂世界,你的神通自在,你真的能回來照顧他,你的神通、智慧、德能跟阿彌陀佛差不多,幾乎是一樣的,你真能幫得上忙。你要是不相信,你現在有懷疑,念了一輩子佛不能往生不能往生的人太多了,出家也不行。我們在這些年當中,你看最近半年,我們所熟悉的同修,出家、在家,往生不少個。幾個人真正往生?我聽說只有兩個,品位不高,一個下品中生,一個下品上生,都是天人眾,同居土的。不錯了,我們能得這個位子就很滿足了。到極樂世界,從小學,從一年級開頭念起,不斷向上提升。極樂世界沒有留班的,沒有退學的,很快就真的生實報土。生實報土是什麼?無明破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極樂世界很容易

◇下下品往生:也得神通自在、也住正定之聚
◈正定之聚是修行功夫:心是定的
◇正定之聚是你修行的功夫:心是定的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就是正定
◇正定是自性本定
◇自性本來是定的,從來沒有動搖過
◇我們這個心是妄心、六道輪迴的心:它不定
◇妄想雜念一個接著一個:這是迷的現象
◇悟的現象:不動了,心地清淨,沒有分別執著、妄想雜念,這正定
◇正定才能生極樂:那我們就難了
◇想定,定不下來:能往生
◇往生條件:只有信、願、念佛;沒有正定
皆悉住於正定之聚,得不退轉
◇到了極樂自然得彌陀本願威神加持,住正定聚、得不退轉
實皆遠超天人
他們這個功德,這個世界二十八層天的天人,沒人能比得上

  這個地方說的,這都是真話,你一定要相信。下下品往生也得神通自在,也住正定之聚正定之聚是什麼?這是你修行的功夫,心是定的。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就是正定正定是自性本定自性本來是定的,自性從來沒有動搖過。我們失掉,把它忘掉,我們這個心是妄心,六道輪迴的心,它不定。怎麼知道?妄想一個接著一個,雜念一個接著一個,妄想雜念太多了,這是迷的現象。悟的現象,不動了,心地清淨,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正定正定才能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我們就難了我們想定,定不下來,能不能往生?能往生。為什麼?往生條件裡頭沒有正定,只有信、願、念佛,沒有正定。如果講正定,講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正定,那個品位高。這個地方的經文是「皆悉住於正定之聚」,西方極樂世界的天人,凡聖同居土的,到了西方世界自然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住正定聚,「得不退轉」,真的不退轉,不是假的,「實(實實在在)皆遠超天人」。他們這個功德,我們這個世界上的天人,二十八層天的天人,沒有人能比得上。就這兩句就不可思議。

◈極樂世界神通自在
◇這邊家親眷屬他有困難能幫助他
◇我們遇到困難,有時候很容易解決:極樂那邊有朋友在照顧我們,我們不知道
◈生到極樂世界就得正定
◇生到極樂世界就得正定、得不退轉:所以遠超天人

  神通,我們這邊天人都得神通,不自在。極樂世界神通自在,我們這邊家親眷屬、老朋友,在極樂世界的人要想憶念他們,能看到他在哪裡,天眼;天耳,能聽到他的聲音,他有困難能幫助他,真的,不是假的。我們遇到困難,有時候很容易解決,極樂世界那邊有朋友,比我們早往生的他看到,他在照顧我們,我們不知道。到我們到極樂世界之後就知道,誰看到,誰在幫助我們,誰在幫助我們解決問題,這神通自在。正定,生到極樂世界就得正定,你就得不退轉,所以遠超天人。「唯以他方多有天人,故隨方俗」,隨著十方世界的習俗,「而亦有天人之名」,天人之名這麼來的。

(中略)

◈為什麼能不動?全是假的
◇住正定聚:絕不會為外面境界所動搖,如如不動
◇宇宙之間,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

  所以威力自在,住正定聚,住正定聚就是絕對不會為外面境界所動搖,如如不動為什麼能不動?全是假的。連現在物理學家、量子學家他們都說出來了,這個宇宙之間,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科學家看到。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八四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84




【但因順餘方俗。故有天人之名。】

又彼土眾生,「皆得神通自在」,「皆悉住於正定之聚」,「得不退轉」,實皆遠超天人。
唯以他方多有天人,故隨方俗,而亦有天人之名。

本經《禮佛現光品》謂彼土「唯是眾寶莊嚴,聖賢共住」。
既皆是聖賢,故知實非世間之天人也。

◎ 超世希有第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