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 星期五

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具足上品十善,跟他們就是同類,所以必定得生|瞋怒嫉妒、貪餮慳惜、中悔狐疑:這些毛病改不掉,來生人身都得不到;怎麼能往生?|淨空老法師

 


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具足上品十善,跟他們就是同類,所以必定得生|瞋怒嫉妒、貪餮慳惜、中悔狐疑:這些毛病改不掉,來生人身都得不到;怎麼能往生?|淨空老法師

欲生彼國,要當作善

  【復次阿難。若有眾生。欲生彼國。雖不能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要當作善。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綺語。六不惡口。七不兩舌。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癡。】

第二類正因:㈠修行十善。㈡晝夜念佛。㈢志心歸依,頂禮供養
希望這一生能夠真正往生到極樂世界,這經文重要

  念老給我們註解的,說「右」,右面這三行經文,這是「第二類正因」,第一類是淨業三福,第二類是十善業道。其中一共是三句:第一個「修行十善」,這就是我們剛才念的一段;第二「晝夜念佛」;第三「志心歸依,頂禮供養」。這是第二類的正因。我們希望這一生能夠真正往生到極樂世界,這經文重要!很多種方法,任何一種都能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前面學習的是第一類,今天開始這是第二類。

修行十善
十善即是「止惡」
把一切惡念、惡言、惡行,都能把它止住,永遠不能再做了:這樣的人能往生
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我們具足上品十善,跟他們就是同類,所以必定得生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這第一類,「修行十善。據《法界次第》,十善即是止惡」。主要的意義就是止惡,要把一切惡念、惡言、惡的行為,都能把它止住,永遠不能再做了。這樣的人能往生,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諸位都知道,皆是上善俱會一處;換句話說,上品十善人所住的地方,我們具足上品十善,跟他們就是同類,所以必定得生

(中略)

◈凡是善行,皆可往生
◇凡是善行,皆可往生。但必常常念佛迴向,即轉世善為淨因。故佛說諸經,總兼世善
◇而此十善業,且特說專經。以淨身三、口四、意三諸業,為修持根本也
◇《十善業道經》是人天道的根本,不墮三惡道

  下面念老引《報恩論》的話來說:「凡是善行,皆可往生。但必常常念佛迴向,即轉世善為淨因。故佛說諸經,總兼世善。而此十善業,且特說專經」,有《十善戒經》,「以淨身三、口四、意三諸業,為修持根本也」。我們在前面一段學到淨業正因,淨業正因裡頭,淨業三福,第一福裡面,「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最後一句,修十善業,有《十善業道經》。這是人天道的根本,不墮三惡道,所以世尊特別說《十善業道經》。

(中略)

◈瞋怒嫉妒、貪餮慳惜、中悔狐疑

  【不當瞋怒。嫉妒。不得貪餮慳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當孝順。至誠忠信。】

◇這些東西不能放下,修行功夫怎麼會得力?修行難就難在這裡
◇從「不當瞋怒」至「至誠忠信」:為人乘之世善
修這個,來生會得人身
◇這些毛病改不掉,來生人身都得不到;怎麼能往生?
◈瞋怒嫉妒
◇修行就從這修起:不應當瞋怒

  這都是我們的毛病,幾個人沒有?都有。這些東西不能放下,修行功夫怎麼會得力?所以,修行難就難在這裡。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從不當瞋怒至至誠忠信,乃第一句,為人乘之世善」,世間善法,人世間的。這個乘就是三乘,再加上人、天,叫五乘。三乘是大乘,緣覺是中乘,聲聞是小乘,通常講的三乘,我們要知道。人乘的善行,修這個,來生會得人身,不會喪失人身,是這個意思。換句話說,這些毛病改不掉,來生人身都得不到,怎麼能往生?所以你要問修行從哪裡修起,就從這修起,不應當瞋怒

嫉妒,妒忌他人之盛事。又害賢曰嫉
別人有超過自己就受不了,嫉妒心就生起來
嫉妒障礙嚴重的都在地獄
害賢,怕他超過自己:這個心怎麼能往生?
不但不能往生,得不到人身;三惡道去了
◈貪餮慳惜
餮者,貪食也
吝惜財法稱慳
即耽著於財與法,不能施捨利人之心
不肯施財,命中沒財;不願意為人說法,命中沒有智慧
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

  「嫉妒,妒忌他人之盛事。又害賢曰嫉」。別人有超過自己,多半是名聞利養,有超過自己就受不了,嫉妒心就生起來,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所以這造業造得深,嫉妒障礙嚴重的都在地獄害賢,為什麼?都是怕他超過自己。這個心怎麼能往生不但不能往生,得不到人身,到哪裡去了?三惡道去了。『貪餮』,我們一般講好吃,「貪食也」。『慳惜』,《大乘義章》裡面說,「吝惜財法稱慳」,我們叫小氣。對於財法如果是吝惜的話,財不肯施財,法,不願意為人說法,第一個是命中沒財,第二個是命中沒有智慧。所以,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有財不肯布施,有法也不肯布施,來世是什麼樣的人?沒有智慧又沒有財富。這就錯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三三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33




【復次阿難。若有眾生。欲生彼國。雖不能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要當作善。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綺語。六不惡口。七不兩舌。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癡。】

右第二類正因,其中共三句:
㈠修行十善。
㈡晝夜念佛。
㈢志心歸依,頂禮供養。

㈠修行十善。

據《法界次第》,十善即是「止惡」。
前之,則不惱於他。
行今之善,以利樂一切。

⑴不殺生,止前殺生之惡行,當行放生之善。
⑵不偷盜,止前盜他財物之惡行,當行布施之善。
⑶不淫欲(不邪淫),止前於非妻妾淫欲之惡行,當行恭敬之善。
⑷不妄言,止前虛言誑他之惡行,當行實語之善。
⑸不綺語,止前綺側乖理之惡語行,當行有義語饒益之善。
⑹不惡口,止前惡言加人之惡行,行軟語之善。
⑺不兩舌,止前搆鬪兩邊之惡行,當行和合之善。
⑻不貪,止前引取無厭之惡行,當行不淨觀,觀諸六塵,皆欺誑不淨之觀行善。
⑼不瞋,止前忿怒之惡行,當行慈忍之善。
⑽不癡(不邪見),止前撥正因果,僻信邪心之惡行。當行正信,歸心正道,生智慧之善心。

上之十善,均是世善。

《報恩論》曰:「
凡是善行,皆可往生。
但必常常念佛迴向,即轉世善為淨因。
故佛說諸經,總兼世善。

而此十善業,且特說專經(《十善戒經》)
以淨身三、口四、意三諸業,為修持根本也。」

(中略)

【不當瞋怒。嫉妒。不得貪餮慳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當孝順。至誠忠信。】

從「不當瞋怒」至「至誠忠信」,乃第一句,為人乘之世善。

嫉妒」,妒忌他人之盛事。
又害賢曰

貪餮」。
」者,貪食也。


慳惜」,

《大乘義章》曰:「
吝惜財法稱。」
即耽著於財與法,不能施捨利人之心。

◎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