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 星期一

直趣菩提名端心;不求餘事名正意|菩提是智慧、覺悟|人生在世求什麼?求菩提,叫端心|除這個,什麼都不求|世間人求財色名利:貪瞋痴慢、殺盜淫妄在其中;後面三途苦報在其中|淨空老法師

 


直趣菩提名端心;不求餘事名正意|菩提是智慧、覺悟|人生在世求什麼?求菩提,叫端心|除這個,什麼都不求|世間人求財色名利:貪瞋痴慢、殺盜淫妄在其中;後面三途苦報在其中|淨空老法師


◈端心正意
◇端心正意:指正心誠意,善護己念,遠離三毒,不思邪惡
◈正心誠意
◇古人教給我們的做人根本
◇儒家教給我們從格物、致知下手
◇物是欲望:五欲六塵
◇財、色、名、利:人不能沒有,適可而止
◇最好是欠缺一點,不要太滿足;滿足,罪業就現出來
◇生活清淡一點好,身心健康就是寶
◇沒有憂慮、操心、貪欲、瞋恨,對一切人事物沒有對立
◇心坦然,意才誠;意誠,心就正
◇心不偏不邪:心要清淨、平等、覺悟
◇正心誠意,身就修了
◈善護己念
◇好好的保護你的善念、真心
◇絕沒有傷害別人的念頭
◈遠離三毒,不思邪惡
◇十善反過來就是惡
◇遠離三毒貪瞋痴,不思邪惡

  「端心正意,指正心誠意」。中國古人教給我們的,做人的根本儒家教給我們從哪裡開始下手?從格物、致知物是什麼?欲望,代表的,五欲六塵。五欲,財、色、名、食、睡,人所貪戀,這不是好事情。我們今天濃縮起來講,財、色、名、利。人不能沒有,適可而止,最好是能夠欠缺一點,不要太滿足滿足,罪業就現出來。要淡然處之,生活清淡一點好,身心健康就是寶沒有憂慮,沒有操心的,沒有貪欲的念頭,沒有瞋恨,對一切人事物沒有對立,你跟我對立,我不跟你對立。心坦然,意才誠,意誠,心就正心不偏不邪,心要清淨,心要平等,心要覺悟。所以,正心誠意,儒家講修身,身就修了,都講的身口意。「善護己念」,最重要的,好好的保護你的善念,保護你的真心,保護你的善念,絕沒有傷害別人的念頭,這就對了。念老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遠離三毒,不思邪惡」。惡,十善反過來就是惡,殺、盜、淫,身惡;妄語、兩舌、綺語、惡口,口惡;貪、瞋、痴是意惡,你的念頭惡,邪惡。所以,遠離三毒貪瞋痴,不思邪惡,就是殺、盜、淫、妄語、兩舌、綺語、惡口。

◈直趣菩提名端心;不求餘事名正意
◇菩提是智慧、覺悟
◇人生在世求什麼?求菩提,叫端心
◇除這個,什麼都不求
◇學教的求大開圓解;修禪的明心見性;念佛的求生極樂親近彌陀:這都叫正意
◇明心是智慧;見性是看到自性的體相用,不可思議
◇世間人求財色名利:貪瞋痴慢、殺盜淫妄在其中;後面三途苦報在其中
◇修淨土的,一切時一切處,心裡頭沒有別的,只有阿彌陀佛
◇我們所嚮往的極樂世界;不是世間功名富貴

  又義寂大師告訴我們:「直趣菩提名端心」,心端正,「不求餘事名正意」。從學佛的人來說,菩提是什麼?菩提是智慧,是覺悟人生在世求什麼?求菩提,叫端心除這個,什麼都不求。所以,佛門裡頭,學教的人求什麼?大開圓解,對於世出世間的真相真的明白了清楚了,叫大開圓解。修禪的人,他的目的是明心見性明心是智慧,見性是看到自性的體相用,不可思議念佛的人,一心一意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都叫正意世間人求什麼?求財色名利,貪瞋痴慢在其中,殺盜淫妄在其中,後面還有,三途苦報在其中,不能不知道。下面說,直趣菩提名端心,心中有佛,我們修淨土的,一切時一切處,心裡頭沒有別的,只有阿彌陀佛。我們所嚮往的不是世間功名富貴,不是的,我們嚮往的極樂世界,一心一意就求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往生,對了,完全正確。

◈唯趣菩提始稱端心
◇什麼叫端正心念?直趣菩提
◇我們求智慧: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麼?真實智慧
◇古時候讀書人求孔顏之樂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真樂
◇他樂的就是對於整個宇宙明瞭,知道應該怎樣去做人
◇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於地位、財富沒關係;誰都能得到
◇不是世間名聞利養可以能夠相比的
◈餘無所求方名正意
◇對於世出世間法一無所求,叫正意
◇念佛人,除了西方極樂彌陀之外無所求,我們的意就正了、心就端了

  下面說,「其義更深。蓋以唯趣菩提始稱端心」。什麼叫端正心念?直趣菩提我們求什麼?求智慧。人生最快樂的、最高的享受是什麼?真實智慧,很多人不知道。古時候讀書人求什麼?求孔顏之樂,孔夫子、顏回之樂,就是《論語》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要這個。這是什麼?真樂。孔子、顏回,我們在《論語》上讀到,他們沒有做過高官,沒有財富;換句話說,沒有社會很高的地位,也並不富有,他樂什麼?他樂的就是對於整個宇宙明瞭,他有智慧,他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情,知道應該怎樣去做人,所以快樂。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就是《論語》上第一句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快樂。這是真樂,於地位沒關係,於財富也沒關係,誰都能得到,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世間名聞利養可以能夠相比的。一無所求,對於世出世間法一無所求,叫正意。我們念佛人,除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外,無所求,我們的意就正了,我們的心就端了

◈能如是端正身心,自然不為眾惡
◇縱然是有緣,你也不會幹這些事情,這叫大德
◇故云甚為大德
◈釋迦、孔子都是德之至者
◇大德者,德之至也
◇孔子、釋迦達到了最高峰
◇孔子代表平民可以成聖人
◇釋尊身為太子,他明白富貴不是真正之樂
◇放棄王位繼承權,出去做苦行僧。為什麼?真樂!國王比不上
◇學佛要像佛;學儒要像孔子
◇他是我們的榜樣、模範

  「能如是端正身心,自然不為眾惡」,自然是,縱然是有緣,你也不會幹這些事情,這叫大德,「故云甚為大德。大德者,德之至也」。是說一個人的德行達到一定的高度,不是一般人所能達到的。孔子、釋迦達到了最高峰孔子生在平民之家,代表平民可以成聖人釋迦牟尼佛生在帝王之家,身為太子,他明白了富貴不是真正之樂,所以他十九歲出家,放棄王位的繼承權,出去做一個苦行僧。為什麼?樂!比做國王快樂,國王比不上,他有真樂,我們無法想像。所以,釋迦、孔子都是德之至者也,大德!到今年二千五百年了,中國人還尊稱他為至聖先師,他的生日大家還紀念他,還想向他學習,這就對了。我們讀書要明理,學佛要像佛,學儒要像孔子,這就對了,他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模範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O九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09




「端心正意」,指正心誠意,善護己念,遠離三毒,不思邪惡。

又義寂曰:「
直趣菩提名端心,
不求餘事名正意。」
其義更深。

蓋以
唯趣菩提始稱「端心」,
餘無所求方名「正意」也。

能如是端正身心,自然不為眾惡,故云「甚為大德」。

「大德」者,德之至也。

◎ 濁世惡苦第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