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行門中不捨一法|為什麼不捨?你沒有這個假的,你不能見真的|會中諸大菩薩入空、無相、無願法門;但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無為、無立、無欲;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圓融一味|淨空老法師
◈「無立」者,指一法不立
◈淡安兩個字是很高的享受
◇「淡安」者,淡者,淡泊。安者,寧靜
◇淡安為水流平滿之貌
◇人有欲望,這種受用就得不到
◈修行從無欲修
◇真正修行人,無論是佛儒道,修行從無欲修
◇不管什麼欲望都要放下
◇淨土法門只許心裡有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除這樁事情之外也統統放下
◇還夾雜著世間的欲望,那就很難成就
◇學一輩子不得其門而入,為什麼?你七情五欲沒放下
◇喜怒哀樂愛惡欲、財色名食睡,統統要放下:這東西不是真的
下面講,『無立』,無立是什麼?「指一法不立」。『淡安』,淡是淡泊,安是安寧、安靜,「又淡安為水流平滿之貌」。淡安兩個字好,那我們就知道了,這是很高的享受。淡泊,人有欲望,這種受用就得不到。所以真正修行人,無論是佛儒道,修行從哪裡修?從無欲修。你要把你的欲望放下,不管什麼欲望都要放下,淨土法門是例外,只許心裡有阿彌陀佛、有極樂世界,除這樁事情之外也統統放下。如果我們還夾雜著世間的欲望,那就很難成就。真的,學一輩子不得其門而入,為什麼?你七情五欲沒放下。七情裡面有喜怒哀樂愛惡欲,五欲是指財色名食睡,統統要放下,這東西不是真的。
◈首先第一關,放下自己的身體
◇知道身體是假的不是真的
首先第一關,放下自己的身體,知道身體是假的不是真的。
(中略)
◈無我,就自然無為、淡薄了
◇佛告訴我們:我不生不滅
◇身體、念頭是生滅法: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
◇念頭、身體不是我;何況身外之物!
◇真正覺悟了,覓我了不可得:無我了
◇無我,就自然無為、淡薄了
◇淡安無欲是誰?法身菩薩;不是凡人
◇我們對於這些事實真相不了解,就是疑根不斷
◇佛慈悲,無說而說、說而無說:幫助我們開悟、了解事實真相
所以佛告訴我們,我不生不滅,這個身體是生滅法,念頭也是生滅法,一秒鐘有多少個妄念、多少個念頭?也是二千二百四十兆,所以念頭不是我,身體也不是我,何況身外之物!哪一個是我?真正覺悟了,覓我了不可得。好,那無我了,無我那就自然無為,自然就淡薄了。經上講的淡安無欲,淡安無欲是誰?法身菩薩,不是凡人,超過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我們對於這些事實真相,若不了解,就是疑根不斷,疑根為什麼不能斷?原因在此地。佛慈悲,無說而說、說而無說,幫助我們開悟,幫助我們了解事實真相。
◈我們要向虛空去學習
◇虛空者,指心如太空,開廣無際,離垢無染,不受一塵
◇我們的自性、真心,就是這個樣子
◈開廣無際,離垢無染,不受一塵
◇空裡面什麼都沒有,什麼也不妨礙:離垢無染;它也不拒絕垢染
◇無論你是覺、是迷,你的真如自性、法身本體都不受污染
◇受污染的是報身、應身、化身;清淨法身不受污染
◇證到初住就入這個境界:心如太空,開廣無際
◇心是打開的;不是關閉的
◇廣:沒有邊際,什麼都能包容;一點妨礙也沒有,它絕對不染污
『虛空』,「指心如太空」,這個比喻比喻得好,「開廣無際,離垢無染,不受一塵」。我們的自性,我們的真心,就是這個樣子。佛講經教學,常常用太空做比喻,太空是我們不能離開的,早晨起來睜開眼睛你就看到,有沒有這個警覺性,我們要向虛空去學習,空裡面什麼都沒有,什麼也不妨礙,離垢無染,它也不拒絕垢染。它會不會受你污染?不會,無論你是覺,無論你是迷,你的真如自性、你的法身本體都不受污染,受污染的是什麼?報身、應身、化身,這個受污染,我們的清淨法身不受污染。《華嚴經》上說的,證到初住菩薩的地位,你就入這個境界,這個時候心如太空,開廣無際,心是打開的,不是關閉的。廣是講包容,沒有邊際,什麼都能包容,一點妨礙也沒有,它絕對不染污。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就是無染
◇太空就是自性的樣子:能現一切法;不受一切法染污。本來如此;現在也如此
◇為什麼被染污?誤會被染污,這個誤會拿不掉了
◇以為受染污;實際上沒有
◇慧可和尚:覓心了不可得
◇達摩祖師:與汝安心竟
所以惠能大師見性,頭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就是無染,太空就是自性,自性就是太空,太空是什麼樣子?自性是什麼樣子?太空就是自性的樣子,能現一切法,不受一切法染污,本來如此,我們現在也如此。為什麼被染污?誤會被染污了,這個很嚴重,這個誤會拿不掉了,以為受染污,實際上沒有。慧可和尚見達摩祖師,心不安,沒有見道,向達摩祖師請教,達摩祖師伸出手,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心。他回光一返照,找不到,心在哪裡?找不到,告訴達摩祖師,覓心了不可得,我找心不可得,找不到。達摩祖師說,好了,我把你的心已經安好了,與汝安心竟。把你安好了,他就開悟了,達摩祖師衣缽就傳給他了,就那麼簡單,就那麼容易。
◇達摩慧可表現的,還不就天天在我們面前嗎?
◇我們覺悟跟他一樣自在
◇曠無他念,無有憂思,自然無為,虛空無立:這個境界多美
◈要把妄的丟掉;把真的找回來
◇為什麼學佛?要把妄的丟掉;把真的找回來
◇我們有真心、自性:真心可了不得
◇自性不僅能生萬法;它清淨不染、虛空無染、不生不滅
◇妄心有生有滅;自性不生不滅
◇生滅不是自己;不生不滅的是自己
◇自性是自己;法身就是完全的宇宙
◇不生不滅:現一切相,不能說它有生;不現相,不能說它滅
◇有緣就生;無緣就滅
◇有緣的時候生十法界依正莊嚴;不現的時候什麼都沒有
◇它不生不滅:本來就是這樣,自然的
這些事情,達摩所表現的,他們兩個表現的,還不就天天在我們面前嗎?我們為什麼不覺悟?我們覺悟跟他一樣自在,就如同經上所說的,曠無他念,無有憂思,自然無為,虛空無立,你看這個境界多美。學佛,為什麼學佛?要把妄的丟掉,要把真的找回來,就為這個。我們有真心,我們有自性,真心可了不得,為什麼?它能生萬法,不僅能生萬法,能大師告訴我們,它清淨不染,虛空無染,它不生不滅。妄心有生有滅,自性不生不滅,這才是真正自己,生滅不是自己。不生不滅的是自己,那是什麼?自性是自己,自性也叫做法身,法身就是完全的宇宙。不生不滅,現一切相,那是生,不能說它有生;不現相,不能說它滅,它沒有生滅,有緣就生,無緣就滅,就這麼回事情。有緣的時候生,生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無量無邊的法界,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這是現相;不現的時候什麼都沒有,所以不能說它有生滅。它不生不滅,本來就是這樣,自然的。
(中略)
◈心離斷常,平等圓滿
◇水波相繼,相似相續,此喻心離斷常。平滿喻平等圓滿
◇心離斷常二邊
◇斷見就是生滅;常見就是不生不滅
◇斷常都不存在:都是幻相、妄念
◇真心裡頭:沒有斷見、常見
◇沒有生滅;也沒有不生不滅
◇不生不滅是常;生滅是斷
◇斷、常都是妄心:必須把它永遠放下;真常、不生不滅的心就現前
◇不能現前:就是你有斷有常
◇斷常:就是對立、造業
「水波相繼,相似相續,此喻心離斷常。平滿喻平等圓滿」。這句話的意思好,本來是描寫湖水,在沒有風浪的時候,水波細流很美觀、很好看,人都喜歡看,相似相續。這種景觀小河裡頭有,池塘裡頭有,海邊也有,海邊就非常明顯,你看海浪,一個浪、一個浪從原地走過來,然後衝上沙灘,這個景很壯觀,那個浪也是相似相續,絕對沒有兩個浪波是相同的。這比喻心離斷常二邊,斷見就是生滅,常見就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常,有生有滅是斷。斷常都不存在,為什麼?都是幻相,都是妄念,叫妄想雜念,真心裡頭沒有斷見、沒有常見,就是沒有生滅,也沒有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常,生滅是斷,斷、常都是妄心,必須把它永遠放下,真常的心、不生不滅的心就現前。我們今天不能現前,就是你有斷有常。斷常應用在生活上就是對立,就是造業。心離斷常。平等圓滿,平滿是比喻平等的圓滿。
◈染愛塵境,名之為欲
◇六根在六塵境界裡起了貪念,想佔有、擁有它,就是欲望
◇不知道:能緣的六根、所緣的六塵境界,統統不可得,統統都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生滅相續的幻相
◇能用這種眼光去看宇宙,宇宙的真相就被你看出來了
『無欲』,「欲者,《大乘義章》曰:染愛塵境,名之為欲」。染是染污,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體覺觸,跟起心動念,叫意業,會起心動念。這些,佛教用一個名詞叫欲,六根對六塵境界,在六塵境界裡面起了貪念,想佔有,想擁有它,這就是欲望。不知道能緣的六根、所緣的六塵境界統統不可得,都不是真的,統統都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的生滅,相續的幻相,哪裡有真的?你要能用這種眼光去看宇宙,宇宙的真相就被你看出來了。
◈於緣欲受,稱欲
◇緣是外緣、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你在這些塵境現前的時候欲受,就叫欲
◈菩薩適得其中、二邊不著
◇欲,謂希求所作事業
◇一般人的欲望是為自己;諸佛菩薩好像也有欲望:為苦難眾生
◇為自己、一家人、一個國家:這個欲都不是善因
◇為苦難眾生、全世界、一切眾生:這個欲是善欲
◇為自己,就是自己在製造六道輪迴,準備將來去受報
◇菩薩適得其中、二邊不著:他造作,不為自己;為別人,為別人的念頭也沒有,妙!
◇我們為別人還希望別人報恩,對我們好一點
◇佛菩薩救眾生;眾生掉過頭還要殺他,佛菩薩沒有說你忘恩負義:高就高在這裡
《大乘義章》說:染愛塵境,名之為欲。「又曰:於緣欲受,稱欲」。緣是外緣,就是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你在這些塵境現前的時候欲受,這就叫做欲,就叫欲。《俱舍論》裡頭也說,小乘經,「欲,謂希求所作事業」。我們今天講理想、希望,來做個什麼事業,這都是欲望。一般人的欲望是為自己,諸佛菩薩好像也有欲望,為苦難眾生,不一樣,為自己的,為你一家人的,甚至於為一個國家的,這個欲都不是善因;為苦難眾生,為全世界,為一切眾生,這個欲望是善欲。不為自己,為自己就錯了。為自己就是六道輪迴,自己在製造六道輪迴,準備將來去受,受報,善業感善報、三善道,惡業感三惡道,幹這個去了,不能不知道。菩薩所造的業,祖師大德所造的業,他適得其中,他二邊不著,他造作,既不是自己,不為自己,為別人,為別人的念頭也沒有,妙!我們為別人還有這個念頭,還希望別人報恩,對我們好一點。佛菩薩沒有,佛菩薩救眾生,眾生掉過頭還要殺他,佛菩薩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說你忘恩負義,我救你,你對不起我,沒有這個念頭,高就高在這裡。何況是有緣、無緣,有緣、無緣都有,毀謗一個人,毀謗一樁事情,破壞一樁事情,這樁事情對自己是有利是無利,統統叫惡業,惡業所感的當然是惡報,決定避免不了的。
(中略)
◈實際理地,不受一塵
◇「捨諸愛著」與「亦無希求、不希求想」等,均「無欲」也。此上三句,顯「實際理地,不受一塵」
◇實際是真實的;整個宇宙現象是假的
◇實際理地:不能說有;不能說無
◇你說它沒有,它能生萬法;你說它有,萬法皆空了不可得
◇實際理地是屏幕;它現相是頻道:畫面跟屏幕融成一體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現象:不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妄,都被現前東西迷惑了
◇能現的是實際理地;所現的是幻相
「則經中捨諸愛著,與亦無希求、不希求想等,均無欲也」。這些話,統統都包括在無欲這句裡面。「此上三句,顯實際理地不受一塵」,這句話也是禪宗的,禪宗的語言很簡單,意思很深。實際理地是什麼?實際是真實的,不是假的,整個宇宙現象是假的,不是真實的,所以說實際,理是道理,地是個比喻,給你講真實的,就這個意思。講真話,決定不是假的,這就叫實際理地。實際理地不受一塵,為什麼不受一塵?實際理地,不能說有,不能說無,你說它沒有,它能生萬法;你說它有,萬法皆空,了不可得。確確實實就像我們常常用電視屏幕來做比喻,實際理地是屏幕,它現相是頻道,頻道一打開,畫面就出來,畫面跟屏幕融成一體。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現象,不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妄,都被現前東西迷惑了。其實,能現的是實際理地,所現的是幻相。
(中略)
◇為什麼它不受一塵?這一塵立刻就沒有了
◇這一塵存在的時間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一秒鐘生滅二千二百四十兆次
◇你怎麼能說它真有;你也不能說它無:一秒鐘累積二千二百四十兆,你就看清楚了
◇整個宇宙所有現象,存在的時間總不超越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
實際理地就是真如自性,不受一塵。六祖惠能大師說「本自清淨」,它根本不會被一粒塵土污染。為什麼它不受一塵?這一塵立刻就沒有了。這一塵存在的時間多久?它的壽命多長?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就是這一粒微塵的壽命。一秒鐘它生滅多少次?已經生滅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不是萬,不是億,是兆,你怎麼能說它真有?你也不能說它無,一秒鐘累積二千二百四十兆,你就看清楚了。不是佛門講的一彈指,我們今天講一秒鐘,一秒鐘生滅多少次?整個宇宙所有現象,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嗅到的,舌所嘗的,身體的動作,存在的時間總不超越,不是千分之一秒、萬分之一秒,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這是佛法裡頭告訴我們事實真相
(中略)
◈萬行門中不捨一法
◇為什麼不捨?你沒有這個假的,你不能見真的
◇怎樣見真?你把假的慢慢淘汰、放下;真的就出來
◇現在是假的把真的遮住,我們只看到假的,看不到真的
◇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像爬樓梯一樣,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
◇看破放下,放下看破,隨便哪一法都能成無上道
佛門裡頭還有一句話,就在底下,「但萬行門中不捨一法」。講到修行的法門,這個萬就是佛家常講的八萬四千法門。不捨一法,為什麼不捨?這個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沒有這個假的,你不能見真的,為什麼?怎樣見真?你把假的慢慢淘汰掉,放下,真的就出來。現在就是假的把真的障礙、遮住,我們只看到假的,看不到真的。你慢慢把假的都丟掉,叫你放下,叫你看破,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像爬樓梯一樣,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修什麼?就是修這個。看破放下,放下看破,隨便哪一法都能成無上道。
◈任何一法都能幫助你悟無上道
◇不捨一法,這一法裡包含得廣大
◇佛法,真正給你講究竟圓滿,哪一法不是佛法?
◇真正入門的法師,他給你說,一切法都是佛法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自性所生的,不都是佛法嗎?
◇太陽系、銀河系都沒有離開萬法,都是佛法
◇任何一法都能幫助你悟無上道,只要你守規矩:戒定慧
◇佛教給你方法是戒;依教奉行是修定;定到一定的成就,豁然大悟
不捨一法,這一法裡包含得廣大,不僅是佛法。要說佛法,真正給你講究竟圓滿,哪一法不是佛法?你要問一個法師,法師可能給你說基督教不是佛法,伊斯蘭教不是佛法,《聖經》不是佛法,《古蘭經》不是佛法,那個法師沒有功夫,沒有入門。真正入門的法師,你去問他,哪一法不是佛法?他給你說,一切法都是佛法。為什麼?惠能大師不是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自性所生的,不都是佛法嗎?基督教也是自性生的,天主教也是自性生的,整個地球,地球上一切萬物都是自性生的。他方世界,現在地球上的人動腦筋,想登陸土星、登陸火星,這是現在太陽系,然後慢慢想去遊歷銀河系,都是萬法,都沒有離開萬法。是不是佛法?都是佛法。任何一法都能幫助你悟無上道,只要你守規矩,什麼規矩?戒定慧。戒,佛教給你方法是戒;依教奉行是修定,定到一定的成就,豁然大悟,開悟了。佛門廣大,沒有邊際。
◈作得善願,盡心求索
◇你要用真心,要去求
◇決定可以求到:因為你本來是佛
底下接著說,作得善願,萬行門中不捨一法,故續云『作得善願,盡心求索』。你要用真心,要去求,能不能求到?決定可以求到。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道理就這麼簡單。你要不是佛你成不了佛
(中略)
◈入空無相無願;具足無量行願
◇萬行門中不捨一法,故續云「作得善願,盡心求索」等。正顯事理無礙、圓融自在之妙義
◇會中諸大菩薩入空、無相、無願法門;但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
◇無為、無立、無欲;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圓融一味
◇這個法會自始至終,字字句句意思是圓滿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華嚴境界
作得善願,盡心求索。「正顯事理無礙、圓融自在之妙義。如《德遵普賢品》」,第二品裡面,「會中諸大菩薩入空、無相、無願法門。但諸菩薩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正與此處無為、無立、無欲,而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圓融一味」。念老在此地,把經文前面的拿到此地來作證,說明這個地方佛所說的無為、無立、無欲,作得善願,盡心求索,一個意思。這個法會自始至終,它貫穿的,換句話說,句句意思是圓滿的,字字意思也是圓滿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華嚴境界。
◈極樂聖眾,皆師法彌陀
◇結成大願,精勤修習,住真實慧,以求成就也
◇極樂菩薩們,都是以阿彌陀佛做榜樣,向阿彌陀佛學習
◇我們現在在這嚮往極樂世界,還沒消息;但是我們可以跟他們一樣,師法彌陀
◇這部經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就是阿彌陀佛
「故知極樂聖眾,皆師法彌陀,結成大願,精勤修習,住真實慧,以求成就也。」這一句話,我們要把它記住,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從同居土下下品,一直到實報土法身菩薩,都是以阿彌陀佛做榜樣,向阿彌陀佛學習,極樂聖眾。我們現在在這個世界,嚮往極樂世界,還沒消息,但是我們可以跟他們一樣,師法彌陀。彌陀在哪裡?這部經就是阿彌陀佛,再把它縮小一點,第六品四十八願就是阿彌陀佛。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八四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84
「虛空」者,指心如太空,開廣無際,離垢無染,不受一塵。
「無立」者,指一法不立。
「淡安」者,
「淡」者,淡泊。
「安」者,寧靜。
又
「淡安」為水流平滿之貌。
《文選宋玉賦》云:「潰淡淡而並入。」
水波相繼,相似相續,此喻心離斷常。
平滿喻平等圓滿。
「無欲」,
欲者,
《大乘義章》曰:「染愛塵境,名之為欲。」
又曰:「於緣欲受,稱欲。」
又《俱舍論》云:「欲,謂希求所作事業。」
據此,則經中
「捨諸愛著」與
「亦無希求、不希求想」等,均「無欲」也。
此上三句,顯「實際理地,不受一塵」。
但萬行門中,「不捨一法」,
故續云「作得善願,盡心求索」等。
正顯事理無礙、圓融自在之妙義。
如《德遵普賢品》曰:
會中諸大菩薩「入空、無相、無願法門。」
但諸菩薩「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
正與此處無為、無立、無欲,而「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圓融一味。
又《至心精進品》云「結得大願,精勤求索。」
故知極樂聖眾,皆師法彌陀,結成大願,精勤修習,住真實慧,以求成就也。
◎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