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8日 星期四

明行足|戒定慧等,名之為行|明行圓具,故名為足|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戒有止作兩種|止是禁止,不准做的|作持,一定要做的|修行的標準就是戒定慧|淨空老法師

 


明行足|戒定慧等,名之為行|明行圓具,故名為足|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戒有止作兩種|止是禁止,不准做的|作持,一定要做的|修行的標準就是戒定慧|淨空老法師


◈明行足
◇行名腳足。腳足者,名為戒慧
◇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名為明行足也
◇修戒定慧,證得無上菩提,這叫明行足

  「又行足者,《涅槃經十八》曰:行名腳足」,就是我們兩隻腳。「腳足者,名為戒慧」,這是戒定慧三學。「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名為明行足也」,這就是說這個足就是戒定慧。我們修戒定慧,證得無上菩提,這叫明行足。這個說法說得深,確確實實只是妙覺才能證得,符合本經的教義、宗旨。

◈修行的標準就是戒定慧
◇戒定慧等,名之為行
◇戒有止作兩種:止是禁止,不准做的;作持,一定要做的
◇菩薩戒多半都是作持
◈明行圓具,故名為足
◇明與行,空慧圓具:智慧跟德行圓滿具足

  「《淨影疏》同之」,《淨影疏》裡面也是用《涅槃經》上這個解釋。「疏曰:龍樹說,戒定慧等,名之為行」,行是修行,修行的標準就是戒定慧戒有止作兩種,止是禁止,譬如說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這是止,不准做的;另外還有什麼?還有行的,就是你一定要做的菩薩戒多半都是作持,譬如聽經,這個地方有法師講經,講經的講堂四十里之內的,在古時候你能夠走得到,走到這邊來聽經,聽完了回去。如果你不來聽經就犯戒了,為什麼?菩薩擁護道場。哪怕是個初學的小法師來講經,你這個老居士、老人都要來聽經。為什麼?做影響眾,讓聽經的這些人看到,這些人都坐在這,大概講得不錯,讓他們生起信心、生起恭敬心,做影響眾。現在交通方便,換句話說,開車應該在一小時之內,應該要來聽經,超過一小時的可以不來。這是一類。戒律有這麼兩大類。這是講行法。「此二(明與行)」,空慧,明與行,空慧,「圓具」,圓是圓滿,具是具足,圓滿具足,這叫足。所以這個足是比喻,比喻明跟行,智慧跟德行圓滿具足,這是足這個字的意思。

◈身口意,戒定慧,真正清淨
◇身口意業,真正清潔。於自願力一切之行,善修滿足,故號明行足
◇跟自己的四弘誓願行願具足,行中有願、願中有行,這樣善修滿足

  「又《會疏》稍異」,這都是日本淨宗古大德,他們《無量壽經》註解上所說的,「行足者,謂身口意業,真正清潔。於自願力一切之行,善修滿足,故號明行足」。這個意思也好,身口意,戒定慧,真正清淨跟自己的願,自己的願,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跟這個願力,行願具足,行中有願,願中有行,這樣善修滿足,稱為明行足。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三九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39




又「行足」者,

《涅槃經十八》曰:「
腳足。……腳足者,名為戒慧
戒慧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名為明行足也。」

《淨影疏》同之。

疏曰:「
龍樹說,
戒定慧等,名之為
此二圓具,故名為。」


又《會疏》稍異。疏曰:「
行足者,謂身口意業,真正清潔。
於自願力一切之行,善修滿足,故號明行足。」

◎ 法藏因地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