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7日 星期六

修什麼?就是修無住生心|怎樣把無住、生心關係調好|六道凡夫,生心不能無住|阿羅漢,生心又能無住|小乘只曉得伏斷煩惱,慈悲心生不起來|知道自己跟宇宙萬法是一體,慈悲心流出來了:愛他就是愛自己|淨空老法師

 


修什麼?就是修無住生心|怎樣把無住、生心關係調好|六道凡夫,生心不能無住|阿羅漢,生心又能無住|小乘只曉得伏斷煩惱,慈悲心生不起來|知道自己跟宇宙萬法是一體,慈悲心流出來了:愛他就是愛自己|淨空老法師


◈往生極樂的條件是真信真願
◈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淺深
◇功夫深的品位高;功夫差的品位低
◇執著的念頭沒有了,生方便土
◇沒有分別心,宇宙萬法是一體,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
◇平等心現前是權教菩薩,方便土上品上生
◇起心動念也放下了,生實報土
◇等著無始無明習氣消失,就入常寂光,這叫修寂靜行
◇修寂靜行的人:法身菩薩
◇四十一個階級是斷無明習氣;他沒有無明煩惱
◇在這個世間不能契入沒關係,生到極樂世界直趣常寂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行寂靜行

  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是真信、真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淺深功夫深的品位高,功夫差的品位就低。功夫是什麼?功夫就是執著的念頭沒有了,生方便有餘土,不在凡聖同居土。功夫再往上提升一層,不分別了,沒有分別心,宇宙萬法是一體,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海賢老和尚說這句話就這個意思,換句話說,他告訴我們他念佛的功夫不簡單,縱然沒有到大徹大悟,看什麼都好,這就是平等心現前。平等心現前是權教菩薩,他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方便土的上品上生。如果他徹悟了,大徹大悟,徹悟了,起心動念也放下了,那他往生實報莊嚴土等著無始無明習氣消失之後,他就入常寂光了,這叫修寂靜行。所以修寂靜行的人是什麼人?法身菩薩。因為他有四十一個階級,四十一個階級是斷習氣,他沒有煩惱,無明煩惱他斷盡了,他沒有煩惱,他還有無明煩惱的習氣。這個需要三個阿僧祇劫才能真正消失,完全沒有了,回歸常寂光沒妨礙了。所以這一句高!我們怎樣能契入?在這個世間不能契入沒關係,生到極樂世界直趣常寂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行寂靜行

◈懂得諸法實相,隨緣不攀緣
◇不攀緣要做得很徹底
◇隨緣,不放在心上
◈功夫成片,小悟;平等心,大悟
◇心裡面只有一尊阿彌陀佛、一聲佛號
◇日用平常,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沒有一樣不歡喜,沒有一樣執著
◇慢慢養成習慣,功夫就現前:功夫成片

  現在我們真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懂得屏幕跟色相的關係,這個就是事實真相,諸法實相,那我們隨緣不攀緣了。不攀緣要做得很徹底,那就是什麼?隨緣,不放在心上,這就做得很徹底。斷惡,修斷惡行,不把它放在心上;行善,修行善行,也不把它放在心上。心裡面只有一尊阿彌陀佛、只有一聲佛號,其他的日用平常,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沒有一樣不歡喜,沒有一樣執著,一樣都不執著,有很好,歡喜,沒有也很好,也歡喜。慢慢養成習慣,功夫就現前了,這就是淨宗所說的功夫成片

◇功夫成片,初級的禪定功夫,開小悟,就比一般人有智慧
◇平等心現前,大悟,這大智慧
◇大徹大悟,法身大士,明心見性,行寂靜行

  有了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也是禪定的功夫,初級的,開小悟,就比一般人聰明,就比一般人有智慧。你有疑難雜症請教他,他都有方法來給你解答,他學過沒有?沒學。智慧從哪裡來?自性本具的。如果平等心現前了,這大智慧,不是小悟,大悟,平等心現前。清淨心是小乘的,聲聞緣覺的,清淨,還沒有到平等;平等是大悟,權教菩薩,四聖法界裡面菩薩、佛,他們證得的。大徹大悟,那就法身大士,明心見性,在《華嚴經》上他是初住以上。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十個位次,再加上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報土,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行寂靜行

◇我們對於這一句有相當的距離,可是我們目標要定在這個地方
◈努力不執著、不分別
◇方法就是不放在心上
◇樣樣都好,沒有一樣不好:全是假的
◇屏幕上顯的聲相假的;屏幕上一片光明也是假的
◇能現的自性不可得,所生一切萬相不可得,統統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這才乾淨
◇起作用的時候活活潑潑,能生萬法

  所以我們對於這一句有相當的距離,可是我們目標要定在這個地方。我們今天努力不執著、不分別,把這個減少,方法就是不放在心上,樣樣都好,沒有一樣不好。為什麼?全是假的。你看,屏幕上顯的聲相假的,屏幕上一片光明也是假的,用這個來比喻好。能現的自性不可得,能生一切法的自性是屏幕,所生一切萬相不可得,統統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這才乾淨起作用的時候活活潑潑,能生萬法,能現萬法。所以這個境界細心去體會,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法界寂然大滅度法:無住生心到圓滿
◇唯佛一人究竟清淨,故名牟尼
◇能大師,也是五祖講到這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徹悟了,完全明白了
◇不分別,八信、九信、十信
◇不執著,從初信到七信
◇初信不執著身,不執著對立
◇知道自己跟宇宙之間一切萬法是一體,一個自性變的,是一不是二:慈悲心流出來了
◇愛他就是愛自己,利他就是利益自己

  如是法界寂然大滅度法,就是無住生心到圓滿唯佛一人究竟清淨,故名牟尼,牟尼是這個意思,就是《金剛經》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做到最圓滿的時候。惠能大師,五祖給他講《金剛經》也是講到這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了,他完全明白了,這是徹悟。這個徹悟就是法身菩薩,最低的位子初住,超過十信。在十信裡面,七信位是阿羅漢,斷證功夫跟阿羅漢平等,就是見思煩惱斷了,不執著了。不分別,就是上面的三個位次,八信、九信、十信,不分別;不執著,從初信到七信都是不執著。初信不執著身,身見破了,不執著我們這個肉身是自己,不執著對立,就是邊見,知道自己跟宇宙之間一切萬法是一體,一個自性變的,是一不是二,慈悲心流出來了愛他就是愛自己,利他就是利益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小乘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這個愛心就出來了。然後境界步步提升,二信、三信、四信、五信、六信,到七信證阿羅漢。

◈修什麼?就是修無住、生心
◇功夫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練:離開生活你到哪裡去練?
◈怎麼樣把無住生心關係調好
◇六道凡夫,生心不能無住,無住不能生心
◇阿羅漢,既無住又能生心,既生心又能無住:他搞得很清楚
◇大乘有智慧;小乘智慧還沒開,只曉得伏斷煩惱,慈悲心生不起來

  功夫在哪裡?功夫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練,離開生活你到哪裡去練去?叫修,修鍊,離開環境,人事環境、物質環境,沒地方修。修就在日常生活當中,修什麼?就是修無住、生心怎麼樣把無住生心關係調好六道凡夫,無住他就不生心,生心他就不無住,他沒有辦法,生心的時候不能無住,無住的時候不能生心,這六道凡夫。阿羅漢有善巧,既無住又能生心,既生心又能無住,妙極了!他搞得很清楚、搞得很明白。小乘還不行,要大乘,大乘有智慧,小乘智慧還沒開,他只曉得伏斷煩惱,慈悲心生不起來,這是小乘不如大乘的地方。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二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25




「行寂靜行」。

《探玄記》云:「無餘涅槃名寂靜。修彼名行。」

又《資持記》曰:「寂靜,即涅槃理也。」

又世尊釋迦牟尼聖號。牟尼譯作寂靜或寂默。

《理趣釋下》云:「牟尼者,寂靜義。身口意寂靜,故稱牟尼。」

又《大日經疏》云:「
牟尼者,寂默義也。
常寂之土,微妙寂絕,幽深玄遠,不可以言說之。
如是法界寂然大滅度法,唯佛一人究竟清淨,故名牟尼也。」

◎積功累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