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6日 星期二

不要用主觀;要用客觀|以自己為主,就是一身的罪孽|利,我要得到;害,我要避免:凡夫六道輪迴的念頭|把六道輪迴放下: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把執著放下|絕不自以為是,絕不自作主張|淨空老法師

 


不要用主觀;要用客觀|以自己為主,就是一身的罪孽|利,我要得到;害,我要避免:凡夫六道輪迴的念頭|把六道輪迴放下: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把執著放下|絕不自以為是,絕不自作主張|淨空老法師


◈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返聞自性
◇觀世音菩薩於無量劫前,於古觀世音如來,受如幻聞薰聞修金剛三昧法。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返聞自性,得無上道
◇觀音菩薩修如幻聞薰聞修金剛三昧成佛的,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觀音菩薩耳根最利:教我們耳根對音聲,不把外面音聲放在心上
◇把外面音聲放在心上,你就被污染,你的聞性沒有了:那就不叫聞自性;就聞音聲了
◇返聞是像禪宗參禪,把念頭轉到「能聞的是誰?」
◇能聞的是自性:性成無上道

  「又《首楞嚴經》」,《大佛頂首楞嚴經》裡面說,「觀世音菩薩於無量劫前,於古觀世音如來,受如幻聞薰聞修金剛三昧法。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返聞自性,得無上道。」這段講得比較詳細,觀音菩薩修什麼法門成佛的?他所修的法門是如幻聞薰聞修金剛三昧,從聞思修入三摩地,這就是他證果,得無上道,返聞自性。所以觀音菩薩耳根最利,教我們耳根對音聲,不把外面的音聲放在心上。要把外面音聲放在心上,你就被污染,你的聞性沒有了個性就不叫聞自性,就聞音聲了。他能返聞,返聞是什麼?返聞是就像禪宗參禪一樣,能聞的是誰把念頭轉到這裡。我聽到聲音了,我不能說所聞的是什麼聲音,那心跑外面去了,回過頭來,能聞的是誰?能聞的是自性,性成無上道。這是觀世音菩薩用功的方法。這都是禪宗用的。《楞嚴》,於禪、於密是重要的經典。

◇我們不是這個根性,這個法門對我們來說非常困難
◇我們聽聲音一定是跟著聲音走
◇連聽講經亦如是,聽喜歡了一定要把經聽完他再走,不懂得返聞
◈六根接觸六塵清楚明瞭;不放在心上
◇淨宗的方法:理上跟禪、密沒兩樣;事上不相同
◇淨宗: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清楚明瞭;但是都不能放在心上
◇心上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這重要
◇能夠做到睡覺還在念佛,就功夫成熟了
◇外面一切看清楚、聽清楚,不放在心上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清楚明瞭是智慧;如如不動是禪定,就是念佛三昧:這能成無上道
◇如果不能這樣用功,成就就很難,這一生不保險
◇功夫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如如不動、清楚明瞭,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高!這就是無上道,沒有一個不往生

  我們不是這個根性,這個法門對我們來說非常困難我們聽聲音一定是跟著聲音走,聽到喜歡聽的會停留在那裡把它聽完,連聽講經亦如是,聽清楚、聽明白了,喜歡了,他在門外,一定要把經聽完之後他再走,不懂得返聞淨宗的方法,理上講跟禪、跟密沒有兩樣,事上不相同淨宗是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但是都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就被染污,你就被蒙蔽、被障礙了。心上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這重要。一切時一切處,能夠做到晚上睡覺還在念佛,那就功夫成熟了,睡眠還在念佛,他念佛不斷。外面一切看清楚,不放在心上,聽清楚,也不放在心上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瞭瞭是智慧,如如不動是禪定,就是念佛三昧。這好!這能成無上道如果不能這樣用功,成就就很難,這一生不保險。要能懂得我的功夫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如如不動,清楚明瞭,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高!這就是無上道,沒有一個不往生

◈不要用主觀;要用客觀
◇絕不自以為是,絕不自作主張
◇不要用主觀;要用客觀
◇主觀是以自己為主,那就是一身的罪孽
◇利,我要得到;害,我要避免:凡夫六道輪迴的念頭
◇把六道輪迴放下: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把執著放下
◇一切都不執著:沒有一樣不好,樣樣都好
◈怨怎樣除掉?從自己內心
◇一生在這個世間,不跟人結怨
◇他害我,我不害他;他毀謗我,我讚歎他:這個怨想結也結不上,來生投胎他找不到我
◇我對他怨恨,他對我也怨恨,冤冤相報,就會碰到:生生世世都能想到過去,都受到阿賴耶識影響
◇這些不是小事;是大事
◇要想一生幸福圓滿,不能結怨:有冤仇你就不圓滿、不自在了
◇怨怎樣除掉?從自己內心除掉
◇他有,是他的事情;我沒有就好:他有苦有難;我沒苦沒難,這就自在

  至少我們要做到不執著,絕不自以為是,絕不自作主張,我們今天一般講,不要用主觀,要用客觀主觀是以自己為主,那就是一身的罪孽。為什麼?它裡頭有利害,利我要得到,害我要避免,他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不好,這個念頭是凡夫的念頭,就是六道輪迴的念頭,很麻煩。不能搞六道輪迴,要把六道輪迴放下,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要把執著放下一切都不執著,沒有一樣不好,樣樣都好。一個人一生在這個世間,不跟人結怨,結怨都是雙方的,他冤枉我,我不冤枉他;他害我,我不害他;他毀謗我,我讚歎他,這個怨就結不上,想結也結不上,來生投胎他找不到我。如果我對他有怨恨,他對我也有怨恨,冤冤相報,就會碰到,生生世世在哪一個時代出現,都能夠想到過去,都受到阿賴耶識的影響這些不是小事,是大事。人要想一生幸福圓滿,不能結怨,有冤仇你就不圓滿,你就不自在了怨怎樣除掉?從自己內心除掉他有,不管他,是他的事情,我沒有就好,他有苦有難,我沒有苦沒有難,這就自在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四九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