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開悟?方法不對:一門深入才會開悟|我用一門見性;見性之後全明白了|同時涉獵很多門:只能學到知識;智慧沒開|智慧是什麼樣子?不用時,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別人來問起作用,啟發人的智慧|淨空老法師
◈用一門見性全明白了;不必要學
◇正者,理也
◇理體就是自性:完全明白了,一絲毫迷惑都沒有
◇於理窮照,故云遍知
◇我用一門見性,見性之後全明白了,不必要學的,完全通達:你完全回歸自性,完全恢復本能
◇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經典,誰教他的?沒有
◇十九歲離開家庭,放下煩惱障,七情五欲
◇三十歲不再參學,統統放下,放下所知障
◇二障放下,他在菩提樹下入定,豁然大悟,就能給我們講十二部經
◇十二部經自己通的,沒人教他
◇他以前參學的那些宗教學派,對他所說的都不能完全通達:那些人也學,把它當作一種知識來學習
◇為什麼不開悟?方法不對:一門深入才會開悟
◇同時涉獵很多門,你學雜、學偏了:只能學到知識;智慧沒開
◈培養:自己的信心;對佛的信心
◇智慧是什麼樣子?不用時,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別人來問起作用,回答得非常巧妙,啟發人的智慧
◇培養:自己的信心;對佛的信心
◇釋迦牟尼佛句句話都是實話:是從真實心中流露出來的言語;沒有通過思想
◇他不用阿賴耶、末那、意識,轉八識成四智:他用的是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
◇轉阿賴耶,覺;轉末那,平等;轉第六意識,清淨:自性本自具足;不從外來
末後一句,「又《淨影疏》曰:正者,理也。於理窮照」,括弧裡頭說(即徹照於理體),理體就是自性,完全明白了,一絲毫迷惑都沒有,「故云遍知」。你看你一見性,你要知道這個好處,我用一門見性,見性之後全明白了,不必要學的,完全通達。為什麼?這是你的本能,你完全回歸自性,完全恢復本能。你要不相信的話,你好好回頭想一想,釋迦牟尼佛是我們一個好榜樣,他一生所說的這些經典,我們在《大藏經》裡看到了,他從哪裡學來的,誰教他的?沒有。雖然早年頭,十九歲離開家到外面參學,印度所有宗教、所有學派,他都去學習過,而且學習非常認真。學了十二年覺得怎麼樣?覺得沒用處,不能解決問題,所以放下了。這個示現用佛學的術語來說,十九歲離開家庭,放下煩惱障,七情五欲;三十歲不再參學、不再學習,統統放下,放下所知障。二障放下,他在菩提樹下入定,豁然大悟,就能給我們講十二部經。十二部經自己通的,沒人教他,他能講。那些外道都聽不懂,他以前參學的那些宗教、那些學派,對他所說的都不能完全通達。那些人也學,把它當作一種知識來學習,為什麼?不開悟。為什麼不開悟?方法不對,一定要一門深入才會開悟。同時涉獵很多門,你學雜了、學偏了,所以你只能學到知識,你智慧沒有開。智慧是什麼樣子?智慧是不用的時候心地清淨,一塵不染,起作用的時候,別人來問,你沒有不能回答的,而且都回答得非常巧妙,啟發人的智慧,這不一樣。我們對這些地方要特別留意,培養我們自己的信心,對佛的信心,釋迦牟尼佛決定不會騙人,句句話都是實話。實話就是從真實心中流露出來的言語,沒有通過思想,他不用阿賴耶、不用末那、不用意識,轉八識成四智,他用的是什麼?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大圓鏡智就是大覺,平等性智就是轉末那識成就的,妙觀察智就是清淨心,轉第六意識成就的。轉阿賴耶,用經題上的話來說就是覺;轉末那,平等;轉第六意識,清淨。自性本自具足,不從外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三八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38
又《淨影疏》曰:「
正者,理也。
於理窮照(即徹照於理體),故云遍知。」
◎ 法藏因地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