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 星期一

發起至心,必含聖果|我們這裡真發心;西方極樂世界就有我們一分念力在其中|因徹果海,華果同時|所以念頭要謹慎|盡可能把錯誤的心念放下;求生極樂、親近陀佛這個正念要常常生起|淨空老法師

 


發起至心,必含聖果|我們這裡真發心;西方極樂世界就有我們一分念力在其中|因徹果海,華果同時|所以念頭要謹慎|盡可能把錯誤的心念放下;求生極樂、親近陀佛這個正念要常常生起|淨空老法師


◈一切因果不離自心,無有一法居於心外
◇發起至心,必含聖果,因徹果海,華果同時
◇我們這裡真發心,西方極樂世界就有我們一分念力在其中

  「蓋發起至心,必含聖果」,我們這裡真發心,西方極樂世界就有我們一分念力在其中,這個念力變成了蓮花,蓮花上面還有自己的名字,決定不會錯的,將來報盡,阿彌陀佛就拿這個蓮花來接引,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所以,發起至心,必含聖果,「因徹果海,華果同時,但當精進,何願不得」,真的。

◇念頭要謹慎
◇盡可能把錯誤的心念放下;求生極樂、親近陀佛這個正念要常常生起

  「一切因果不離自心,無有一法居於心外」,這兩句話說得好!我們信心從這裡建立。所以念頭要謹慎,盡可能把錯誤的心念放下,把正念,正念就是求生極樂世界這個念頭、親近阿彌陀佛這個念頭,這個念頭要常常生起,時時刻刻都有這個念頭,好!有這個念頭,就是我們自己加入極樂世界、加入阿彌陀佛這個團體,真實的功德。要記住,一切因果不離自心,信願持名是因,往生極樂世界是果,無有一法居於心外,心外無法。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六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56



一切因果不離自心,無有一法居於心外|人道是五倫五常念出來的|餓鬼、地獄、畜生是自己貪瞋痴念出來的:怎能怪人?|淨土從願生的|彌陀的願純淨純善,所以生出來的現象都美好到極處|淨空老法師

 


一切因果不離自心,無有一法居於心外|人道是五倫五常念出來的|餓鬼、地獄、畜生是自己貪瞋痴念出來的:怎能怪人?|淨土從願生的|彌陀的願純淨純善,所以生出來的現象都美好到極處|淨空老法師


◈學佛為什麼?了解一切法的真相
◇本來了解,迷了才不了解
◇「心外無法」,心外求法全是錯了
◇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錯了!所以出現今天感官的宇宙

  學佛,學佛為什麼?了解宇宙的真相,了解一切法的真相。為什麼?因為本來了解,迷了以後才忘掉了,才不了解了。佛法幫助我們回頭,幫助我們恢復本能。六種神通都是本能,每個人都具足,像佛一樣的廣大無邊際。佛告訴我們「心外無法」,心外求法全是錯了,佛稱它為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佛法完全從自己修,從心內去求,求覺悟。覺悟怎麼求法?把障礙覺悟的東西統統放下,起心動念障礙覺悟,分別障礙覺悟,執著是嚴重的障礙覺悟。所以修行,修正我們的行為,我們起心動念是心的行為,言語是口的行為,造作是身的行為。現在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錯了!所以出現許許多多錯誤的現象,這就是我們今天感官的宇宙

◇達不到聖人的境界,守他的標準,地球就是太平盛世
◇要恢復本來面目,那就得學佛,把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
◇阿彌陀佛所現的,我們的自性也能現,不比他差一毫釐

  如果我們能守住聖人的標準,達不到他的境界,守他的標準,他的標準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我們能守住這個,我們這個地球就是太平盛世,大家生活都非常幸福、非常美滿。要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那就得學佛,把這三大類的障礙全都放下了,回歸到自性。自性,就像惠能大師所說的,它是清淨的,沒有絲毫染污,它不生不滅,它的本能具足無量智慧,所以智慧不是從外頭來的,是自己本來有的,無量才藝、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樣樣都是無量。阿彌陀佛所現的極樂世界,我們自己的自性也能現,現出跟他一樣,不比他差一毫釐。往生到極樂世界是自性淨土、是自性彌陀。阿彌陀佛從哪來的?也是我自性變現出來的。這個道理要懂,這個道理要相信,不能懷疑。

◈佛教導我們沒有別的,放下而已
◇放下你就看破了,所有一切現象是假的
◇假的放在心上,真的完全不知道,這叫凡夫,這就搞生死輪迴,苦不堪言

  佛教導我們沒有別的,放下而已。放下是功夫,放下你就看破了。看破什麼?看到事實真相,叫看破。事實真相是什麼?所有一切現象是假的,物質現象、心理現象、自然現象全是假的。你真看破了,假的怎麼樣?假的就不會再放在心上了,就對了。我們今天把假的放在心上,真的完全不知道,這叫凡夫,這就搞生死輪迴,苦不堪言

◈淨土從願生的
◇彌陀的願純淨純善,所以生出來的現象都美好到極處
◇跟彌陀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哪有不生極樂的道理

  所以這邊講的,淨土從哪裡來的?淨土從願生的。阿彌陀佛的願善,純淨純善,所以生出來的現象,物質現象、心理現象、自然現象都美好到極處,挑不出一點毛病,真的讓人稱心如意。我們的自性跟阿彌陀佛是平等的,是一不是二,我們跟他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哪有不生極樂世界的道理!所以我們要有堅定的信願,老實念佛,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一切時一切處,不能把它丟掉,口不念心念,心裡頭常有阿彌陀佛,你就成佛了

◈一切因果不離自心,無有一法居於心外
◇天道是大慈悲、大智慧變現出來的
◇人道是五倫五常念出來的
◇餓鬼、地獄、畜生是自己貪瞋痴念出來的,怎能怪人?

  心裡頭不能有貪瞋痴,有貪瞋痴是造三惡道。餓鬼、地獄、畜生從哪來的?是自己貪瞋痴這個念頭念出來的,你怎麼能怪人人道是五倫五常念出來的,常念倫常,不失人身,來生還得人身。天道是大慈悲、大智慧變現出來的,比人道高得太多了。

◇當知無上正覺,一切願王從此出生,一切淨土從此建立
◇才發此心,極樂莊嚴一時具足,故曰: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尅果,何願不得
◇所以者何?一切法不離自心故
◇彭氏之說,道出世尊此答之本意

  我們把這段念掉就明白了。這底下話從當知無上正覺,一切願王從此出生,這是彭居士的話,他為我們解釋「我發無上正覺之心」,為我們解釋這個,說「極樂莊嚴一時具足,故曰」,這下面的話是彭居士的。『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尅果,何願不得』,這是本經的經文,「所以者何」,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心故」。「彭氏之說」,彭際清居士所講的,「道出世尊此答之本意」,世尊回答法藏菩薩的意思。

◇發起至心,必含聖果,因徹果海,華果同時
◇我們這裡真發心,西方極樂世界就有我們一分念力在其中

  「蓋發起至心,必含聖果」,我們這裡真發心,西方極樂世界就有我們一分念力在其中,這個念力變成了蓮花,蓮花上面還有自己的名字,決定不會錯的,將來報盡,阿彌陀佛就拿這個蓮花來接引,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所以,發起至心,必含聖果,「因徹果海,華果同時,但當精進,何願不得」,真的。

◇念頭要謹慎
◇盡可能把錯誤的心念放下;求生極樂、親近陀佛這個正念要常常生起

  「一切因果不離自心,無有一法居於心外」,這兩句話說得好!我們信心從這裡建立。所以念頭要謹慎,盡可能把錯誤的心念放下,把正念,正念就是求生極樂世界這個念頭、親近阿彌陀佛這個念頭,這個念頭要常常生起,時時刻刻都有這個念頭,好!有這個念頭,就是我們自己加入極樂世界、加入阿彌陀佛這個團體,真實的功德。要記住,一切因果不離自心,信願持名是因,往生極樂世界是果,無有一法居於心外,心外無法。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六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56




彭紹升居士《無量壽經起信論》釋曰:「
法藏云:『
我發無上正覺之心。』

當知無上正覺,
一切願王從此出生,
一切淨土從此建立。

才發此心,極樂莊嚴一時具足,
故曰:『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尅果,何願不得。』

所以者何?
一切法不離自心故。」


彭氏之說,道出世尊此答之本意。

發起至心,必含聖果,
因徹果海,華果同時,

但當精進,何願不得。

一切因果不離自心,
無有一法居於心外。

◎至心精進第五



淨土從哪裡來的?從願生的|彌陀那麼大的願都能成就;何況小願|原理是「一切法從心想生」|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成就的|這個世界:貪瞋痴慢疑、自私自利成就的|這個世界能不能變成極樂?答案是肯定的|淨空老法師

 


淨土從哪裡來的?從願生的|彌陀那麼大的願都能成就;何況小願|原理是「一切法從心想生」|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成就的|這個世界:貪瞋痴慢疑、自私自利成就的|這個世界能不能變成極樂?答案是肯定的|淨空老法師


  【人有至心求道。】

  這個『至心』就是真心,真誠到極處叫至心。

  【精進不止。】

  勇猛精進不停止。

  【會當剋果。何願不得。】

◈阿彌陀佛那麼大的願都能成就,何況小願
◇原理是「一切法從心想生」
◇「以心控物」

  你一定會有結果。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人能以至心」,至極之心,真誠到極處,這個心求道,能「精進不已」,就是精進不止,「必皆得果」。『會當剋果』,會,義寂法師說:「皆也」。憬興法師說:「亦必也。」剋旁邊是個刀字,跟克裡面一個寸字的「尅」是一個意思,簡體現在都用下面這個「克」字了。「義為殺也,必也,遂也,得也」,有這麼多意思。這中國文字含有這麼多意思,看看用哪一個意思合適,我們就採取哪個意思。這個裡頭有遂的意思、有得的意思,你一定會得到你所希求的果報,所以說「又有何願,不能求得」,有願必成。阿彌陀佛為我們表法,他那麼大的願都能成就,何況小願原理是什麼?大乘教裡頭有一句話要記住,「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就是原理。你為什麼能成功?一切法是從心想生。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心想生的,就是此地所說。

◇物質從哪來的?念頭變現的幻相,不是真的
◇「以心控物」,就是用念頭可以控制物質現象:懂得這個道理就好辦了

  「一切法從心想生」被現代量子力學家證明了,我們看到的報告是普朗克的報告,德國的物理學家,他一生研究物質現象,物質到底是什麼,真的被他發現了。研究這個題目四百年了,多少人在研究,一個接著一個,到最近這二十年,二、三十年的樣子,被揭穿了。物質從哪來的?念頭變現的幻相,不是真的。所以他發表研究報告,說這個世間根本沒有物質現象的存在,物質現象都是假的。跟《金剛經》上講的一樣,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就是物質現象。提出,這是新的理論,以前沒有過的,「以心控物」,就是用念頭可以控制物質現象。懂得這個道理就好辦了

◈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成就的;這個世界,貪瞋痴慢疑成就的
◇往生到極樂的人,個個都是菩薩。菩薩什麼心?大慈大悲
◇個個都能大慈大悲、捨己為人,地球就變成極樂

  我們地球上現在是一團混亂,地球的災難非常頻繁,這什麼緣故?回過頭來再看看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莊嚴美好到極處。那個地方社會安定,那個居住的環境沒有災難,什麼原因?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個個都是菩薩,菩薩什麼心?大慈大悲。極樂世界怎麼成就的?大慈大悲成就的。我們世界,這個世界現在怎麼成就的?貪瞋痴慢疑成就的,自私自利成就的。一對比你就曉得了。我們這個世界能不能變成極樂世界?答案是肯定的,只要地球上的居民個個都能夠有大慈大悲、捨己為人,這個地球就變成極樂世界。《無量壽經》上所說的全都兌現了,極樂世界就在地球上形成了。因為物質環境隨著念頭轉,念頭善,人天兩道;念頭不善就是畜生、餓鬼、地獄。這從哪裡來的?從念頭生的。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整個宇宙:我們自己心念變現出來的
◇能生的是真的,不生不滅;所現的都有生滅

  惠能大師也講得清楚,我們要會聽。他開悟,最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就是我們的真心。整個宇宙從哪裡來的?我們自己心念變現出來的能生的是真的,它不生不滅,所現的都有生滅現象。即使實報莊嚴土看不到生滅,它有隱現,隱就是滅,現就是生。眾生有感,佛有應,這就是隱現。我們這個感的心消失了,自性所現的相也消失了。這個道理很深。

◈佛教是科學:信解行證
◇聽到的不算數,要證實才算數
◇聽佛說的一定要有證,要真正做功夫去修行
◇你證到八地以上,親自看到

  佛說過了,誰知道?佛知道,除佛之外還有四個人知道。這就說明這樁事情不是佛一個人獨知。這四個人是誰?八地菩薩、九地菩薩、十地菩薩、等覺菩薩,這四個人知道,他們功夫道行深,他見到了,佛見到了,他們都見到了。七地以前只能夠說聽佛說過,自己沒有親自見到,再提升一級就見到了。佛教是科學,你聽到的不算數,要證實才算數。你必須要證到八地以上,親自看到這是真的,這個算數,否則是你聽佛說的。聽佛說的一定要有證佛法講求的是,頭一個你要相信,第二個要理解,第三個要真正做功夫去修行,最後一個證,把佛所講的證明,不到證沒有用處,信解行證四個步驟。

(中略)

◈無上正覺:一切願王從此出生,一切淨土從此建立
◇我們要有膽識,跟彌陀發同樣的心願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從這出生

  「法藏云:我發無上正覺之心。當知無上正覺,一切願王從此出生,一切淨土從此建立」。彭居士勸我們要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沒有成佛的時候發這麼大的心,我們要有這個膽識,要跟他發同樣的心、同樣的願,我們的成就跟他一樣,這是正確的。無上正覺,就是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華嚴經》稱為妙覺。妙覺上面沒有了,等覺上面還有妙覺,妙覺上頭就沒有了,稱為無上。在這個位次上,一切願王,這個一切願王簡單的說就是《華嚴經》普賢菩薩所說的十大願王,從這個地方出生。這是願,就是心想

◈一切淨土從心想生
◇一切淨土是為眾生而建立的,眾生根性不相同,每個人願不一樣

  下面,一切淨土從此建立,這就是事,這就是相,真成就了,一切淨土就是從心想生。為什麼會有一切淨土淨土是為眾生而建立的眾生根性不相同。在我們這個世間,福報大的、智慧高的,他居住在欲界天、色界天,那是他心想生。福報次一等的則在人間,人間也不一樣,有人在人間居淨土,有人在人間居穢土。現在這個地球亦如是,我們在紐西蘭、在澳洲看到淨土,那個地方沒有染污,那個地方沒有壞人。像中國,有沒有淨土?有,在深山裡面。前幾天一個朋友告訴我,在深山裡面,他是修道的,他知道的有在深山修道的人,年歲最小的一百三十歲,年歲大的一百六十多歲,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些在深山裡頭是淨土,沒有人干擾,清淨無為。每個人願不一樣,那些人在深山裡,離開城市,連農村都離開,找人跡不到的深山,到那裡去修行,成就道業。在那個地方都是真正修行人,人數少!所以我們能夠理解,一切淨土從此建立。

◇沒有動念頭,是一片常寂光;一動念頭,這個世界就形成了
◇迷的時候,就知道眼前一點點這麼小範圍

  「才發此心,極樂莊嚴一時具足」。念頭一動,境界就出現了。沒有動念頭,什麼都沒有,是一片常寂光;一動念頭,這個世界就形成了。世界有多大?都是我們心想生,但是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心迷了,覺悟就都知道。什麼叫覺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叫覺悟,覺悟了都知道,沒有一樣不知道。迷了的時候什麼都不知道,你知道這眼前一點點,你的肉眼能看到的,你的肉耳可以聽到的,就這麼個小範圍。我們今天藉著資訊,衛星、電視、網路這些工具,知道地球這麼大。地球之外,星球太多了,我們晚上看看天空,真的是無量無數的星星。那些星星很多跟地球一樣,有沒有眾生居住?肯定有,眾生種類繁雜。

◈學佛為什麼?了解一切法的真相
◇本來了解,迷了才不了解
◇「心外無法」,心外求法全是錯了
◇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錯了!所以出現今天感官的宇宙

  學佛,學佛為什麼?了解宇宙的真相,了解一切法的真相。為什麼?因為本來了解,迷了以後才忘掉了,才不了解了。佛法幫助我們回頭,幫助我們恢復本能。六種神通都是本能,每個人都具足,像佛一樣的廣大無邊際。佛告訴我們「心外無法」,心外求法全是錯了,佛稱它為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佛法完全從自己修,從心內去求,求覺悟。覺悟怎麼求法?把障礙覺悟的東西統統放下,起心動念障礙覺悟,分別障礙覺悟,執著是嚴重的障礙覺悟。所以修行,修正我們的行為,我們起心動念是心的行為,言語是口的行為,造作是身的行為。現在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錯了!所以出現許許多多錯誤的現象,這就是我們今天感官的宇宙

◇達不到聖人的境界,守他的標準,地球就是太平盛世
◇要恢復本來面目,那就得學佛,把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
◇阿彌陀佛所現的,我們的自性也能現,不比他差一毫釐

  如果我們能守住聖人的標準,達不到他的境界,守他的標準,他的標準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我們能守住這個,我們這個地球就是太平盛世,大家生活都非常幸福、非常美滿。要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那就得學佛,把這三大類的障礙全都放下了,回歸到自性。自性,就像惠能大師所說的,它是清淨的,沒有絲毫染污,它不生不滅,它的本能具足無量智慧,所以智慧不是從外頭來的,是自己本來有的,無量才藝、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樣樣都是無量。阿彌陀佛所現的極樂世界,我們自己的自性也能現,現出跟他一樣,不比他差一毫釐。往生到極樂世界是自性淨土、是自性彌陀。阿彌陀佛從哪來的?也是我自性變現出來的。這個道理要懂,這個道理要相信,不能懷疑。

◈佛教導我們沒有別的,放下而已
◇放下你就看破了,所有一切現象是假的
◇假的放在心上,真的完全不知道,這叫凡夫,這就搞生死輪迴,苦不堪言

  佛教導我們沒有別的,放下而已。放下是功夫,放下你就看破了。看破什麼?看到事實真相,叫看破。事實真相是什麼?所有一切現象是假的,物質現象、心理現象、自然現象全是假的。你真看破了,假的怎麼樣?假的就不會再放在心上了,就對了。我們今天把假的放在心上,真的完全不知道,這叫凡夫,這就搞生死輪迴,苦不堪言

◈淨土從願生的
◇彌陀的願純淨純善,所以生出來的現象都美好到極處
◇跟彌陀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哪有不生極樂的道理

  所以這邊講的,淨土從哪裡來的?淨土從願生的。阿彌陀佛的願善,純淨純善,所以生出來的現象,物質現象、心理現象、自然現象都美好到極處,挑不出一點毛病,真的讓人稱心如意。我們的自性跟阿彌陀佛是平等的,是一不是二,我們跟他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哪有不生極樂世界的道理!所以我們要有堅定的信願,老實念佛,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一切時一切處,不能把它丟掉,口不念心念,心裡頭常有阿彌陀佛,你就成佛了

◈一切因果不離自心,無有一法居於心外
◇天道是大慈悲、大智慧變現出來的
◇人道是五倫五常念出來的
◇餓鬼、地獄、畜生是自己貪瞋痴念出來的,怎能怪人?

  心裡頭不能有貪瞋痴,有貪瞋痴是造三惡道。餓鬼、地獄、畜生從哪來的?是自己貪瞋痴這個念頭念出來的,你怎麼能怪人人道是五倫五常念出來的,常念倫常,不失人身,來生還得人身。天道是大慈悲、大智慧變現出來的,比人道高得太多了。

◇當知無上正覺,一切願王從此出生,一切淨土從此建立
◇才發此心,極樂莊嚴一時具足,故曰: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尅果,何願不得
◇所以者何?一切法不離自心故
◇彭氏之說,道出世尊此答之本意

  我們把這段念掉就明白了。這底下話從當知無上正覺,一切願王從此出生,這是彭居士的話,他為我們解釋「我發無上正覺之心」,為我們解釋這個,說「極樂莊嚴一時具足,故曰」,這下面的話是彭居士的。『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尅果,何願不得』,這是本經的經文,「所以者何」,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心故」。「彭氏之說」,彭際清居士所講的,「道出世尊此答之本意」,世尊回答法藏菩薩的意思。

◇發起至心,必含聖果,因徹果海,華果同時
◇我們這裡真發心,西方極樂世界就有我們一分念力在其中

  「蓋發起至心,必含聖果」,我們這裡真發心,西方極樂世界就有我們一分念力在其中,這個念力變成了蓮花,蓮花上面還有自己的名字,決定不會錯的,將來報盡,阿彌陀佛就拿這個蓮花來接引,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所以,發起至心,必含聖果,「因徹果海,華果同時,但當精進,何願不得」,真的。

◇念頭要謹慎
◇盡可能把錯誤的心念放下;求生極樂、親近陀佛這個正念要常常生起

  「一切因果不離自心,無有一法居於心外」,這兩句話說得好!我們信心從這裡建立。所以念頭要謹慎,盡可能把錯誤的心念放下,把正念,正念就是求生極樂世界這個念頭、親近阿彌陀佛這個念頭,這個念頭要常常生起,時時刻刻都有這個念頭,好!有這個念頭,就是我們自己加入極樂世界、加入阿彌陀佛這個團體,真實的功德。要記住,一切因果不離自心,信願持名是因,往生極樂世界是果,無有一法居於心外,心外無法。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六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56





【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


人能以至心(至極之心)求道,精進不已,必皆得果。
「會」者,

義寂云:皆也。

憬興云:亦必也。


「尅」同「剋」,簡體作「克」,
義為殺也,必也,遂也,得也。)

又有何願,不能求得。


彭紹升居士《無量壽經起信論》釋曰:「
法藏云:『
我發無上正覺之心。』

當知無上正覺,
一切願王從此出生,
一切淨土從此建立。

才發此心,極樂莊嚴一時具足,
故曰:『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尅果,何願不得。』

所以者何?
一切法不離自心故。」


彭氏之說,道出世尊此答之本意。

發起至心,必含聖果,
因徹果海,華果同時,

但當精進,何願不得。

一切因果不離自心,
無有一法居於心外。

◎至心精進第五



2025年6月29日 星期日

無所得是智慧;有所得是無明|無明:你迷了、起心動念了|想什麼都不可得|想阿彌陀佛,真來;想極樂世界,真現前|有所得者,名生死輪|無智亦無得:無智是自性本定,無智現前也無所得|淨空老法師

 



無所得是智慧;有所得是無明|無明:你迷了、起心動念了|想什麼都不可得|想阿彌陀佛,真來;想極樂世界,真現前|有所得者,名生死輪|無智亦無得:無智是自性本定,無智現前也無所得|淨空老法師


◈證無所得
◇「無所得」又云「無所有」,即空慧也,即無分別智也
◇斷疑生信,證這個世間無所得,一樣都得不到:因為它無所有
◈空慧是真的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無量智慧,就是空慧
◇空慧不起作用,什麼也沒有;向他請教,他能給你講得很明白,記錄下來就是一部經典
◇佛當年住世教學四十九年,就是空慧裡流出來的
◇空是自性、真心
◇真如、自性流露出來的智慧,就是無分別智,是真的;有分別智,是假的
◇有分別是知識;無分別是智慧

  所以斷疑生信,證這個世間裡頭無所得,一樣都得不到。為什麼?因為它無所有,假的,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這在佛法叫空慧,空是真的,不是假的,空慧是真的。空慧,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了五句話,第三句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什麼?第一個無量智慧,就是空慧空慧不起作用,真的跟這兩個字所說的一樣,空慧,什麼也沒有。你向他請教,無論世法、佛法,他能給你講得很清楚、很詳細、很明白,記錄下來就是一部經典。本師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這個智慧就是空慧裡頭流出來的。空是自性、真心,真如、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智慧,就是無分別智,是真的。有分別智是假的,是知識,有分別是知識,無分別是智慧

◈體無相真理,無執著分別
◇體無相之真理,自心無所執著,無諸分別,是曰「無所得」
◇無相的真理就是自性
◇真心不但沒有執著、分別;根本就沒有起心動念過
◇六根對六塵境界,不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空慧
◇放下就對了:徹底放下,空慧就現前

  「體無相之真理」,智慧是起作用,是現相。體、相、用,一而三、三而一,這是離不開的。體是什麼?體就是本性。所以無相的真理就是自性。「自心無所執著,無諸分別,是曰無所得」。真心不但沒有執著,沒有分別,給你講得更深一層的,根本就沒有起心動念過六根對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空慧。所以放下就對了,徹底放下,空慧就現前

◈無智現前無所得
◇無智亦無得
◇無智是自性本定:無智現前也無所得
◇佛教我們放下;儒也教我們放下:格物就是放下
◇致知:物欲放下,智慧就現前,帶給你法喜充滿
◇知識生煩惱;智慧不生煩惱

  下面引《心經》說:「無智亦無得。」無智是自性本定,無智現前也無所得。所以,佛教我們放下,儒也教我們放下,格物就是放下致知,只要物欲放下了,智慧就現前,帶給你是法喜充滿,不是煩惱。知識生煩惱,智慧不生煩惱

◈決定相不可得:全是幻相
◇諸法實相中,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
◇決定相不可得:你所看到的相全是幻相
◇這個幻相千變萬化,它是不定的
◇心理現象跟物質現象是一不是二,它們兩個不能分開
◇物質不可得;念頭也不可得
◈想什麼都不可得;想彌陀、想極樂
◇什麼都別想:想什麼都不可得
◇每天就想阿彌陀佛
◇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真來;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真現前
◇除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什麼都不想
◇真正要相信決定相不可得

  《大智度論》裡頭說:「諸法實相中,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這樁事情,現代的量子力學家發現了,發現什麼?發現決定相不可得。你所看到的相全是幻相,而且這個幻相在面前的時候,千變萬化,它是不定的。我們相信,科學的進展這些年來進步很快,我相信二、三十年之後,這個問題得到普遍的承認。那就是物質現象、心理現象,心理現象是念頭,心理現象跟物質現象是一不是二,它們兩個不能分開,一體的兩面,念頭是體,物質是現相。物質不可得,念頭也不可得,佛經上說得好,「無智亦無得」,無智是念頭,不可得是物質現象。所以什麼都別想,想什麼都不可得,希望你每天就想阿彌陀佛,為什麼?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真來;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真的會現前,這就沒錯了。除極樂世界、除阿彌陀佛什麼都不想,你真正要相信決定相不可得。《智度論》上說:諸法實相中,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

◈無所得是智慧;有所得是無明
◇無所得者,則名為慧;有所得者,名為無明:這句話希望大家記住
◇無所得是智慧;有所得是無明
◇無明:你迷了、起心動念了
◇起心動念是煩惱的根:它起作用就是無量無邊的煩惱,就是分別、執著
◇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在製造六道輪迴
◇法身菩薩明白了,在境界裡頭不起心動念,無明破了,脫離六道、十法界

  又《涅槃經》裡頭說:「無所得者,則名為慧有所得者,名為無明。」這句話希望大家把它記住無所得是智慧,有所得的是無明,無明就是你迷了,你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是煩惱的根,它起作用就是無量無邊的煩惱,就是分別,就是執著分別、執著裡頭就有善惡,善的感善的三善道,惡的感的是三惡道,六道輪迴是這麼形成的。所以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是在製造六道輪迴。法身菩薩厲害,法身菩薩明白了,所以他能夠在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無明破了,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

◈有所得者,名生死輪
◇有所得者,名生死輪: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見;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菩薩:見思、塵沙煩惱斷了;無明煩惱沒斷
◇菩薩永斷一切生死;還有變易生死沒斷

  「又曰」,這也是《涅槃經》上所說的,「有所得者,名生死輪。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見。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這句話我們要知道。菩薩,梵語菩提薩埵,中國人喜歡簡單,菩提薩埵就用菩薩兩個字。菩薩是什麼意思?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這叫菩薩,他無明煩惱沒斷。一切生死,永斷一切生死,這一切生死裡面他還有變易生死沒斷。變易生死很多很複雜,十法界裡頭有,一真法界裡頭也有。

(中略)

◈無分別: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無所得心者,無分別智也
◇對於一切法沒有分別,為什麼沒有分別?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六根接觸外面境界,都以為是真的:全是假相,就像作夢;醒來了,痕跡都找不到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有生有滅叫有為

  我們再看下面,《涅槃經》裡面所說的,「《涅槃》之說,真究竟了義之語」。說得好,永斷一切生死,名無所得,這叫菩薩。「又證無所得者,《仁王良賁疏》曰:無所得心者,無分別智也。」對於一切法沒有分別,為什麼沒有分別?「當體即空,了不可得」,《般若經》上說的。我們現在,眼耳鼻舌身所接觸外面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都以為這是真的。全是假相,就像作夢,夢中以為是真的,醒來了,痕跡都找不到。所以佛在《金剛經》上教我們作如是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為,什麼叫有為?有生有滅叫有為

◈時鐘:永遠過去了,不可得
◇看時鐘,修行:一秒一秒永遠過去了,決定不可得
◇根也好、塵也好、妄想也好,頻率統統是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全是假相;你怎麼能把它當真?
◇電視畫面一秒鐘一百次,小孩看到以為是真人,還想去抱抱他:他不了解事實真相
◇看時鐘看秒針要覺悟,事實真相就是這樣的,永遠不再回頭了
◇人生是什麼道路?不要悲觀,是事實真相:從出生到死亡,很精進,一秒鐘都不肯停下來
◇人。自以為聰明、有智慧:錯得太離譜

  我們看時鐘,修行,你看一秒一秒過去了,能不能回來?不能,永遠過去了,決定不可得。是不是一秒一秒這麼緩慢?不是,六根,根也好、塵也好、妄想也好,頻率統統是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我們連這個概念都沒有。一秒鐘生滅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次,這是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全是假相,你怎麼能把它當真?我們今天看電視,電視屏幕上的畫面一秒鐘一百次,不知道它是假相。剛剛生下來的小孩,他對於這個事實真相沒有概念,他看到電視上他以為是真人,他還想去抱抱他,他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我們看時鐘看秒針要覺悟,事實真相就是這樣的,永遠不再回頭了。人生是什麼道路?說起來不要悲觀,是事實真相,從出生到死亡,很精進,一秒鐘都不肯停下來,這是人。自以為聰明,自以為有智慧,全錯了,錯得太離譜

◈破去情相,到無得處
◇此諸菩薩破去情相,到無得處,是故名為逮無所得
◇法身大士,能大師、賢公是這個境界
◇他們情這個相斷了,他不再執著、不再放在心上,心裡頭無所得

  下面,又舉《維摩慧遠疏》,這上面說:「此諸菩薩破去情相,到無得處,是故名為逮無所得。」遠公大師說得好。這些菩薩,法身大士,不是小菩薩,大菩薩,別教十地、圓教初住以上。在我們中國示現的,惠能大師是這個境界;在我們面前示現的,海賢老和尚是這個境界。為什麼?他們情這個相斷了;換句話說,他不再執著,他不再把這樁事情放在心上,心上這些東西已經洗刷乾淨,心裡頭無所得

◈證無所得,即到無得處也
◇今云「證無所得」,即到無得處也
◇所有是假相;真相沒有
◇假相存在的時間太短: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
◇它太快了,有眼沒看見,有耳沒聽到,連意根都想不到

  底下念老的話一句做總結,就是「到無得處也」。假相有沒有?有,真相沒有,你就記住這個,所有是假相,真相沒有。假相存不存在?假相存在的時間太短,它存在的時間只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也就是說一秒鐘它的畫面已經換了二千二百四十兆次。從這個地方我們有個概念,得到個概念,它太快了,快到我們不知道,有眼沒看見,有耳沒聽到,六根,連意根都想不到。這是事實真相,到無得處。

(中略)

◇不可得,不要以為真有;假的
◇以為真有,你迷得很嚴重
◇死抓著不放,認為是你所有的;殊不知是假的、空的
◈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什麼都沒有,這就成佛
◇不要以為成佛了,我得到什麼智慧、神通:那完全不是的,那假的
◇那個說法是魔說;不是佛說
◇佛一定給你說:畢竟空、不可得

  不可得,不要以為真有,假的以為真有,你迷了,你迷得很嚴重死抓著這個不放,認為是你所有的,殊不知是假的,空的。古人講的話講得很有味道,「圓滿菩提」,成佛了,成佛怎麼樣?「歸無所得」,什麼都沒有,這就成佛。不要以為成佛了我得到什麼,得到智慧,得到神通,那完全不是的,那假的,不是真的。那個說法是魔說,不是佛說佛一定給你說畢竟空、不可得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六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68




證無所得」。

無所得」又云「無所有」,即空慧也,即無分別智也。
體無相之真理,自心無所執著,無諸分別,是曰「無所得」。

《心經》曰:「無智亦無得。」


《智度論》曰:「諸法實相中,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


又《涅槃經》曰:「
無所得者,則名為慧。
有所得者,名為無明。」

又曰:「
有所得者,名生死輪。

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見。
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涅槃》之說,真究竟了義之語也。


又「證無所得」者,
《仁王良賁疏》曰:「無所得心者,無分別智也。」

又《維摩慧遠疏》曰:「菩薩破去情相,到無得處,名無所得。」

今云「證無所得」,即到無得處也。

◎ 菩薩修持第三十



2025年6月28日 星期六

我們今天就這個病:假的不肯放手|真的摸到了;假的就放手了|悟了什麼現象?「了知萬法盡在自心」|他是我;樹是我;沒有一樣不是我|根本是自然的|根本,不找它就現前;你去找,不自然:不能思惟|淨空老法師

 


我們今天就這個病:假的不肯放手|真的摸到了;假的就放手了|悟了什麼現象?「了知萬法盡在自心」|他是我;樹是我;沒有一樣不是我|根本是自然的|根本,不找它就現前;你去找,不自然:不能思惟|淨空老法師


◈知道根本,就不難了
◇自然之有根本
◇學佛學了多少年,功夫不得力:根本沒找到
◇讀經讀了不少:根本沒現前
◇照經典也修了不少年,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依然不能放下:根本不知道
◇知道根本,就不難了
◇怎樣知道根本?《無量壽經》講得很清楚

  「自然之有根本」。這一大段經文精彩,黃念老註得也精彩,說得非常好,非常重要。我們常說,學佛學了多少年,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根本沒找到讀經讀了不少,根本沒現前;修行也照經典所教導的,也修了不少年,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依然不能放下,什麼原因?也是根本不知道。如果知道根本,就不難了怎麼樣才能知道根本?《無量壽經》這部經裡頭就講得很清楚

◈知有便是
◇智慧現前就是「有」:自然之有根本,知有便是
◈萬象森羅,體性無二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萬象森羅就是萬法,所生所現;體性就是自性,能生能現
◇能生所生、能現所現,是一不是二
◈以金作器,器器皆金
◇金比喻體性;金器比喻所生所現的萬象

  念老引用禪宗祖師大德的語錄,來給我們作證,這一段,依然是曹洞宗祖師的語錄。智慧現前就是這一句裡面講的有,自然之有根本,知有便是。這個裡面含兩個意思,一個意思,「萬象森羅,體性無二」,跟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是不是一個意思?萬象森羅就是萬法,體性就是自性,它從哪來的?自性所生所現。萬法,這裡講的萬象森羅,是所生所現能生所生、能現所現,是一不是二。佛經當中還有個常用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喻作體性,自性,金器比喻作所生所現的萬象

(中略)

◈千波皆水,眾器唯金
◇自然之中,自有本體,此之本體,即是根本
◇有人身,當然有本體;本體就在身上,每個細胞都有;每個微中子都有根本:本體是一樣的
◇本體沒有界限、沒有分別
◇頻道是所生所現;本體是能生能現:能所是一,能所不二
◇所生所現假的,不可得;能生能現的自性也不可得,它真有

  下面一個比喻也比喻得好,「千波皆水,眾器唯金」,它這裡有,有這一句,器器皆金,千波萬波統統是水。「自然之中,自有本體,此之本體,即是根本」。本體在不在?在,有現相就有本體,有我們人身,當然有本體,本體在哪裡?就在身上,每個細胞裡頭都有。現在講細胞不行,要講微塵,佛法講極微之微,科學家講微中子,講這個可以。每個微中子都有根本,本體是一樣的,沒有兩樣,而且本體是沒有界限的,沒有分別的,真的,很像我們電視屏幕。我們把電視屏幕打開,它就亮了,再把頻道按下去,色相就出現了。那頻道是什麼?頻道是所生所現;本體,本體是能生能現。能所是一,能所不二。所不可得,所生所現假的,不可得,能生能現的自性也不可得,它真有,所生所現的它沒有。

◈如何從所生所現裡明心見性
◇如何從所生所現裡面明心見性:這個很重要
◈把能生能現的真正搞明白
◇一定要把能生能現的,真正搞清楚搞明白,肯定它就是真心自性,它真正是萬德萬能、具足萬法
◇能生能現本自具足;所生所現是念頭、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裡面出現的現象
◇我們這個地球、銀河系,只是一點點,微不足道
◇佛法講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尊佛的教化區才只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微不足道
◇虛空法界裡有多少諸佛?多少世界?無量無邊
◇肉眼能看見、科學工具所發現的,很小很小一個小點
◇統統離不開自性:自性就是本體、根本

  能生能現的是本體,如何從所生所現裡面見性,明心見性,這個很重要了。一定要把能生能現的這樁事情,真正搞清楚搞明白,肯定它就是真心,它就是自性,它真正是萬德萬能,具足萬法。惠能大師講得好,沒講錯,本自具足,能生能現本自具足。所生所現的就是外面的現象,這外面的現象,所生所現的怎麼回事?是念頭,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這樣的頻率裡面出現的現象,這個現象無量無邊,你沒辦法計算。我們這個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只是一點點東西,微不足道的佛法裡面講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尊佛的教化區才只一個三千大千世界而已,微不足道虛空法界裡有多少諸佛?無量無邊。有多少世界?無量無邊。我們肉眼能看見的,加上科學工具所發現的,都是很小很小一個小點,這個要知道。統統離不開自性,這個自性就是本體,就是根本

◈真懂了:分別執著放下了
◇聽了之後好像是懂了;又好像不懂
◇要真懂了,你就把分別執著放下了:何必分別?一體嘛
◈真我遍法界:一個生命共同體
◇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所有一切法,這是自性;那也是自性
◇真真,主中之主:那是真我
◇真我遍法界:就好像每個細胞都是我,少一個也不行
◇真的也在假的裡頭,沒有假的就沒有真的;沒有真的也沒有假的:它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你有沒有認清楚?沒有。聽了之後怎麼樣?好像是懂了,又好像不懂,這也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如果你要真的懂了,你就把分別執著放下了何必分別?一體嘛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隨便你,這是什麼?這是黃金;那個掂起來是什麼?黃金。這個提起來是什麼?這是自性,那個也是自性所有一切法,自性是什麼?真心,前面講的真真,主中之主。那是什麼?那是我,真我。真我在哪裡?真我遍法界就好像我們身體,我們身體有許許多多細胞,這許多細胞每個細胞都是我,少一個也不行,少一個就生病了,統統要具足。眼耳鼻舌身湊成這麼一個身體,假的,不是真的。可是真的也在假的裡頭,沒有假的就沒有真的,沒有真的也沒有假的,它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如果從這一下恍然覺悟了,我們處世待人想法、看法就不一樣了
◇他是我;我是他:不會起心動念害人;功夫高的人,不分別、不執著
◇他有名有姓,叫他名姓他就應,知道名跟姓是假的;知道那個人也是假的:統統都是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的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就像作夢一樣

  我們如果從這個地方一下恍然覺悟了,我們處世待人的想法、看法就不一樣了。他是誰?他是我。我是誰?我是他。這就禪宗的味道了。是不是真的?真的,我沒講錯。那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的態度完全不一樣了,會不會起心動念害人?不可能。甚至於功夫高的人,他不分別,他不執著他有名有姓,叫他名姓他就應,知道這個名跟姓是假的,不是真的,知道那個人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統統都是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的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這個幻相就像我們作夢一樣,夢中境界亦如是。

◈徹底放下跟真心接近:如如不動
◇真相大白,徹底放下,跟真心接近了:真心如如不動
◇六根在六塵境界上,真的會用功:看得聽得清楚,不放在心上;心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一塵不染就是清淨;沒有波動就是不生不滅;本自具足無量智慧德能相好:展現在外面是極樂世界
◈生極樂能力恢復:跟法身菩薩平等
◇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明心見性
◇彌陀本願功德威神加持不可思議:我們的能力恢復得跟法身菩薩平等:這個殊勝十方世界沒有;只有極樂世界有
◇為什麼要念佛求生極樂?原因在此地

  真相大白,徹底放下,跟真心接近了,為什麼?真心如如不動。我們把妄心放下、妄念放下,能夠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你真的會用功,用什麼功?看得清楚,聽得清楚,聞得清楚,嘗得清楚,接觸得清楚,心上不落痕跡,不放在心上是什麼樣的?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一塵不染就是清淨;沒有波動的現象,就是不生不滅;本自具足,無量的智慧、德能、相好都在裡頭,展現在外面的是西方極樂世界。因為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明心見性,除實報土,同居土、方便土這裡面的菩薩,這種本事都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你好好的把這部經第六品念上個幾十遍,你就明白了,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威神加持,不可思議!好像我們的能力恢復得跟法身菩薩平等,這個殊勝是十方世界沒有的,只有極樂世界有。我為什麼要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原因在此地

◈要真正往生,必須一切法統統放下
◇要真正往生,必須要把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一絲毫都不能放在心上
◇心上只有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你就決定得生

  要真正往生,必須要把這個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一絲毫都不能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只有極樂世界,你就決定得生

(中略)

◈根本是自然的;造作的不自然
◇不由造作,一念頓悟,故云自然
◇根本不是造作的:根本是自然的;造作的就不自然
◇什麼造作?起個念頭
◇我讀這個經,我有個講法;這講法是你念頭,這不自然:這是你的妄想雜念,自以為是
◇不起心不動念,那叫自然
◇自然而然,豁然開悟,沒有起心動念:在這裡頭開悟的
◈真的摸到了;假的就放手了
◇讀不懂,註解也看不懂;你就念這一段,念上一千遍,其義自見,豁然頓悟
◇這得受用:真的摸到了;假的就放手了
◇假的不放手;真的摸不到

  還有第二種說法,「不由造作」,這叫根本。根本不是造作的,根本是自然的。是造作的就不自然什麼造作?我們起個念頭我讀這個經,我有個講法,這講法怎麼樣?這講法是你念頭,這不自然。這是你的妄想、是你的雜念,這不是真的。自以為是,你在起心動念裡頭生的,自以為是;要不起心不動念,那叫自然自然而然,豁然開悟,沒有起心動念,在這個裡頭開悟的。我們讀這段經,讀不懂,看註解也看不懂,很不容易體會,怎麼辦?古大德有教我們一個方法,念,你就念這一段,念上一千遍,其義自見,豁然頓悟,這裡頭的意思完全通達明瞭了。這得受用,為什麼?真的摸到了,假的就放手了;如果假的不放手,真的摸不到,這個道理要懂。

◇我們今天最大的困難:假的不肯放手
◇就這個病,除這個病之外,沒有第二種病:不知道是假的
◇把假的放下,就入門了
◇假的不放下,是永遠不入門
◇放下之後,不定在什麼時候、處所,豁然開悟
◇因緣各人不相同;悟了就相同

  我們今天最大的困難在哪裡?假的不肯放手。你有什麼毛病?就這個病,除這個病之外,沒有第二種病不知道是假的,這個話是真的。我們讀了這個經,聽了黃念老居士的註解,他人不在了,文字留在這裡,我們看明白了,我們有一點體會,怎麼入門?把假的放下,就入門了,就這麼一招。假的不放下,是永遠不入門放下之後,不定在什麼時候,不定在什麼處所,豁然開悟。有因緣,各人不相同,悟了就相同

◈悟了:沒有一樣不是我
◇悟了什麼現象?「了知萬法盡在自心」
◇他是我;樹是我;草是我;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是我
◇凡夫看到:這人神經有問題
◇說真話是胡說八道;說假話人家說你說得很好
◇真人對假人也說假話,他才懂: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讓他歡歡喜喜;他要入這個境界,難之難矣

  這悟了什麼現象?「了知萬法盡在自心」。所以說他是誰?是我;那棵樹是什麼?那樹也是我,那草也是我,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是我。六道凡夫看到這種情形:這人有問題,神經有問題,是不是神經病,怎麼胡說八道。所以說真話是胡說八道,說假話人家說你說得很好,說得不錯。所以現在,真人對這些假人也說假話,他才懂。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讓他歡歡喜喜。他要入這個境界,那難之難矣!你不能跟他講,你跟他講那是胡說八道,哪有這種道理?

◈心、法不可得
◇了知萬法盡在自心: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心跟法是一不是二:心在法裡、法在心裡
◇心了不可得;法也了不可得:是一不是二
◈根本,不要去找:自然的
◇頓見真如自性。自心自性即是根本。故云自然之有根本
◇根本,不要去找,自然的:不找它就現前;愈找找不到
◇你去找,不自然:不能思惟想像、不要放在心上
◈相、念不可得
◇真正修行人,持戒、斷惡不放在心上:惡斷了、善修了,不放在心上;心上若無其事
◇真的無其事:相不可得;念頭不可得

  確實,了知萬法盡在自心,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後頭這句話很重要,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跟法是一不是二,心在法的裡頭,法在心裡。心了不可得,法也了不可得,是一不是二。所以「頓見真如自性,自心自性即是根本。故云自然之有根本」。所以根本,不要去找,自然的,不找它就現前,愈找找不到。為什麼?你去找,那個不自然。所以不能思惟,不能想像,根本就不要放在心上真正修行人,持戒、斷惡不放在心上,惡斷了嗎?斷了,不放在心上;修善,善修了也不放在心上,心上是若無其事是真的無其事,為什麼?相不可得,念頭不可得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八八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88




又曹山(曹洞宗祖師)曰:「
祇要知便是。
無論當煩惱無明之時。」

故此字,萬不可放過。


自然之有根本」,此含二義:

一者,
萬象森羅,體性無二,
千波皆水,眾器唯金。
自然之中,自有本體,
此之本體,即是根本。

二者,
不由造作,一念頓悟,故云自然。
了知萬法盡在自心。頓見真如自性。自心自性即是根本。

故云「自然之有根本」。

◎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2025年6月27日 星期五

「我真放下了,為什麼還沒有開悟?」你真放下是假的|有一樁放不下,就是完全沒放下|一切眾生圓滿通達一切法|十方三世放下:你的能力不在觀音、勢至之下|想開悟:從知道真妄開悟起|淨空老法師

 



「我真放下了,為什麼還沒有開悟?」你真放下是假的|有一樁放不下,就是完全沒放下|一切眾生圓滿通達一切法|十方三世放下:你的能力不在觀音、勢至之下|想開悟:從知道真妄開悟起|淨空老法師


◈想開悟:從知道真妄開悟起
◇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無論善法、惡法,世法、佛法
◇法可以學;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障礙、就錯了,就變成六道輪迴;不放在心上,那是大光明藏、常寂光,一片光明
◇在這個光明裡,一切都圓滿;但是你心裡沒有一法黏著,為什麼?不可得
◇真的不可得;妄的也不可得
◇真的是心現的,極樂世界、一真法界;妄的是識變的,六道輪迴、十法界:真妄都不可得
◇顯現真妄是自在的:遇到現的緣,它就顯;不現的緣,它就不顯
◇佛慈悲到極處,真愛世人,天天提醒你;一秒鐘不提醒他就迷了:很容易迷;很難覺悟
◇想開悟,從哪裡開悟起?從知道真妄
◇自性是真的,能生能現;念頭是妄心,有生有滅
◇妄心能變,把真心所現的極樂世界,變成十法界、六道輪迴,變成餓鬼、地獄
◇能現所現都不是真的;能變所變更不是真的:統統放下,就對了;放下智慧就現前

  佛法告訴我們,這《般若經》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無論是善法是惡法,是世法是佛法,統統離不開這個原則。所以法你可以學,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障礙、就錯了,就變成六道輪迴。不放在心上,那是什麼境界?大光明藏,淨土宗稱為常寂光淨土,一片光明在這個光明裡頭,你一切都圓滿,但是你心裡沒有一法黏著為什麼?不可得真的不可得,妄的也不可得真的是心現的,妄的是識變的,阿賴耶變現的。妄的就是六道輪迴、十法界;真的就是極樂世界、一真法界,這真的。真妄都不可得。而顯現真妄是自在的,什麼時候應該現它就現,不應該現它就沒有,它就不存在。這什麼原因?緣,遇到緣,現的緣,它就顯;不現的緣,它就不顯,遇緣不同。非常活潑,妙不可言。這叫諸法實相。大乘經,在世的時候常說,天天都說。為什麼?慈悲到極處,真愛世人,天天提醒你。一秒鐘不提醒他就迷了,很容易迷,很難覺悟。你想開悟,從哪裡開悟起?就從這裡,知道真妄自性是真的,能生能現。生滅心是假的,我們今天講念頭,念頭是妄心,不是真心,有生有滅。這個妄心能變,把真心所現的極樂世界,把它變成十法界,把它變成六道輪迴,把它變成餓鬼、地獄,它會變。能現所現都不是真的,能變所變更不是真的。不是真的,統統放下,放下就對了,放下智慧就現前

(中略)

◈一切眾生圓滿通達一切法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圓滿通達一切法
◇諸佛菩薩的能量,那是我們的本能:他用上了,他不迷;我們失掉了,我們迷了自性
◇真正想回歸自性:看破、放下
◇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這一法
◇看破是智慧,明瞭事實真相
◇事實真相:十方三世都是假的
◇十方三世放下,你就大徹大悟,你就成佛:你的能力不在觀音、勢至之下
◈有一樁放不下,就是完全沒放下
◇我們今天:沒看破,聽佛說的;沒放下,真放下就看破了
◇「我真放下了,為什麼還沒有開悟?」你真放下是假的
◇真的放下,真的見性,應該跟能大師、賢公完全相同
◇有一樁放不下,就是完全沒放下
◇要放得乾乾淨淨,為什麼?假的
◇到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看破、放下?天天讀經、聽經,讓這句話時時刻刻都浮出來督促我們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圓滿通達一切法諸佛菩薩的能量,我們從經典上讀到了,要知道那是我們自己的本能他用上了,他不迷,我們失掉了,我們迷了自性,不同的地方在此地。如果我們真正想回歸自性,章嘉大師教給我的,「看破、放下」。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這一法看破是智慧,明瞭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假的,十方三世都是假的。你能不能把十方三世放下?十方三世放下,你就大徹大悟,你就明心見性,你就成佛,你的能力不在觀音、勢至之下我們今天是不是看破?沒看破,聽佛說的是這個事情,自己沒有放下真放下就看破了。那我們說我真放下了,為什麼還沒有開悟?你真放下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放下,真的見性,應該跟惠能大師完全相同,應該跟海賢老和尚完全相同,海賢老和尚放下了。有一樁放不下,就是完全沒放下要放得乾乾淨淨,為什麼?假的。我們到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看破、放下?要努力,天天讀經,天天聽經讓這句話聽到耳熟,時時刻刻這句話都浮出來,都來警告我們,都來督促我們,都來幫助我們,就容易了。

◈為苦難眾生:教學為先
◇能吃飽,能穿暖,能有個小房子遮蔽風雨,很滿足了;什麼都不想求,這才行:貪瞋痴慢疑降溫了
◇然後念頭一轉行菩薩道,這就是發菩提心:我這個身體在世間,為一切苦難眾生;不為自己
◇為苦難眾生,哪一樁事情最重要:教學為先
◇所以諸佛菩薩示現,都是示現教學;沒有示現做其他行業的
◇表法我們要把它看會:統統是教學

  在這個世間,能吃飽,能穿暖,能有一個小房子遮蔽風雨,很滿足了,什麼都不想求,這才行。為什麼?貪瞋痴慢疑降溫了然後念頭一轉行菩薩道,這就是發菩提心,我這個身體在世間,為一切苦難眾生,不為自己,這就對了。為苦難眾生,哪一樁事情最重要,有沒有聽說過?教學為先。你真想幫眾生的忙,教學第一重要。所以諸佛菩薩示現,都是示現教學,沒有示現做其他行業的。這種表法我們要把它看會,一看就明瞭,就體會到,統統是教學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五O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50




2025年6月26日 星期四

要想學佛:跟佛同心同願|彌陀本妙明心:從四十八願顯現|修行的祕訣就是放下:沒有別的|賢公善根深厚,不需要靠經教:這就是他比我們高的地方|我們必須通過經教提升信願;把懷疑逐漸逐漸斷掉|淨空老法師

 


要想學佛:跟佛同心同願|彌陀本妙明心:從四十八願顯現|修行的祕訣就是放下:沒有別的|賢公善根深厚,不需要靠經教:這就是他比我們高的地方|我們必須通過經教提升信願;把懷疑逐漸逐漸斷掉|淨空老法師


◈要想學佛:跟佛同心同願
◇一一之願皆是為眾生:這句話非常重要
◇我們要想學佛:跟佛同心同願
◇起心動念不為自己;為眾生:成佛就快
◇起心動念是為自己,很不容易出離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自己造的
◇要學佛,這就是真正的菩提心:為一切眾生
◈彌陀本妙明心:從四十八願顯現
◇一一之願皆是彌陀本妙明心之顯現
◇阿彌陀佛本妙明心,從四十八願裡顯現出來了
◇我們要有跟佛一樣的心,念念為眾生:佛陀教育唯一宗旨,就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
◈修行祕訣就是放下:沒有別的
◇眾生在實報土苦,無明習氣沒斷乾淨;在十法界苦,見思煩惱沒斷乾淨;在六道裡頭苦,業報循環沒能放下
◇善道、惡道都是消業的: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業,沒有善惡、染淨
◇阿羅漢證得沒有善惡、有染淨;法身菩薩明心見性,染淨沒有了
◇曉得之後才知道怎麼個修法
◇修行的祕訣就是放下,沒有別的
◇放下自然看破了;看破幫助你再放下:這就叫佛法
◈我們必須通過經教提升信願
◇對老師有百分之八、九十的信心;還有十分、二十分的懷疑:稟性比不上賢公
◇賢公百分之百的信心;沒有懷疑:所以他成就那麼快、那麼踏實
◇我們必須通過經教幫助,提升我們的信願;把懷疑逐漸逐漸斷掉
◇賢公善根深厚,不需要靠經教:這就是他比我們高的地方

  「一一之願皆是為眾生」,這句話非常重要我們要想學佛,跟佛同心同願,我們起心動念不能為自己,要為眾生,成佛就快;起心動念是為自己,很不容易出離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自己造的,這個不能不知道。所以我們要學佛,這就是真正的菩提心,為一切眾生。「一一之願皆是彌陀本妙明心之顯現」。一一之願就是四十八願,都是阿彌陀佛本妙明心的顯現,從願裡面顯現出來了我們要有跟佛一樣的心,念念為眾生,為什麼?這是佛陀教育唯一的宗旨,就是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眾生在實報土苦,為什麼?無始無明習氣沒斷乾淨;在十法界苦,見思煩惱沒斷乾淨在六道裡頭苦,業報循環沒能放下,造善業三善道受報,造惡業三惡道受報。善道、惡道都是消業的,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業,沒有善惡,不但沒有善惡,連染淨都沒有。阿羅漢證得沒有善惡,但是有染淨,法身菩薩明心見性,染淨都沒有了。這是我們自己一定要曉得,曉得之後才知道怎麼個修法修行的祕訣就是放下,沒有別的放下自然看破了,看破幫助你再放下,這就叫佛法。我在年輕時候剛剛接觸佛法,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我接受老師的教誨,我對老師有信心。信心裡頭有沒有懷疑?有,大概有百分之八、九十的信心,還有十分、二十分的懷疑。這就是我們的稟性比不上海賢老和尚,海賢老和尚百分之百的信心,沒有懷疑,所以他成就那麼快,成就那麼踏實我們必須要通過經教,由於經教的幫助提升我們的信願,把懷疑的逐漸逐漸斷掉,這要靠經教。海賢老和尚善根深厚,不需要靠經教,這就是他比我們高的地方,我們比不上他的地方。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六八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68




己二、總說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

(中略)

是以此四句列於願首,表以下一一各願莫不如是。
一一之願皆是為眾生,
一一之願皆是彌陀本妙明心之顯現。
一一之事相皆是清淨句,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發大誓願第六



【一心三惑】(術語)
見思塵沙無明三惑融鎔於一心之意。又曰同體三惑。

止觀輔行六之三所謂「
見思尚乃即是法性,豈有塵沙在見思外,豈有無明在二觀後,
三惑既即,三觀必融。」是也。

蓋在別教,此三惑,其體各別,次第為隔歷三觀所破。

而圓教則不然,唯就一惑之義用,有麤中細之別邊,
且不過分三惑。即迷於絕對之一理之一惑,
麤分名為見思。細分名為塵沙,極細分名為無明。

一惑即三惑,故起一惑,從而障三諦。
麤分之見思,障真諦。
細分之塵沙,障假諦。
極細分之無明,障中道。

然覈其實,則為一心之三惑,
故一見一思,其體無非法界,見思之外,別無塵沙無明之可見。

且能破之三觀,既融即於一心,
則所破之三惑,亦自同時必破也。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2025年6月25日 星期三

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要修無量功德|無量功德從哪裡修?一句名號|名號是無量功德所成就的,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修無量功德|很多人不知道,還要修這個、修那個,修一大堆,把心都搞亂掉了|淨空老法師

 


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要修無量功德|無量功德從哪裡修?一句名號|名號是無量功德所成就的,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修無量功德|很多人不知道,還要修這個、修那個,修一大堆,把心都搞亂掉了|淨空老法師


◈無量功德從哪裡修?一句名號
◇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要修無量功德
◇無量功德從哪裡修?一句名號
◇名號是無量功德所成就的,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修無量功德
◇很多人不知道,還要修這個、修那個,修一大堆,把心都搞亂掉了
◈捷徑當中的捷徑,一生圓滿成佛
◇賢公表法做得太圓滿了:就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什麼法門跟他都無關
◇我們要向他學習,他真的是走近路,捷徑當中的捷徑,一生圓滿成佛
◇真正成就,不超過四十歲;後面全是為苦難眾生

  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要修無量功德無量功德從哪裡修?一句名號名號是無量功德所成就的,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修無量功德很多人不知道,還要修這個、修那個,修一大堆,把心都搞亂掉了海賢老和尚表法做得太圓滿了,他怎麼修的?就一句阿彌陀佛,除這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他什麼都不知道,他也不會念咒,他也不會念經,什麼法門跟他都無關,他就一句阿彌陀佛。我們要記住,我們要向他學習,他真的是走近路,捷徑當中的捷徑,一生圓滿成佛。而且真正成就,我估計不超過四十歲,他活這麼大的年歲那是阿彌陀佛給他的任務,叫他表法的,他自己的成就,我覺得四十歲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自己成就了,後面全是為苦難眾生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六八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68




2025年6月24日 星期二

為什麼念佛沒有感應?妄心念佛|求生極樂要用真心|還有妄想分別執著、貪瞋痴慢疑、怨恨惱怒煩:這樣念佛怎麼會相應?|怎樣把這些煩惱洗刷乾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用真心;於是念佛也用真心|淨空老法師

 


為什麼念佛沒有感應?妄心念佛|求生極樂要用真心|還有妄想分別執著、貪瞋痴慢疑、怨恨惱怒煩:這樣念佛怎麼會相應?|怎樣把這些煩惱洗刷乾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用真心;於是念佛也用真心|淨空老法師


◈歌歎最勝尊…遊入深法門

  【暢發和雅音。歌歎最勝尊。究達神通慧。遊入深法門。】

◇入是證果了
◇右偈乃上述諸菩薩,以歌頌讚歎彼佛及國土
◈極樂一切都是真的
◇從衷而出,故曰暢發
◇衷是真心不是妄心,也就是從真如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
◇極樂世界一切都是真的,沒有虛假的
◇我們這個世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的:阿賴耶相分變現出來的

  特別著重這個『入』字,「入」是什麼?入是證果,證得了。念老這段註解得很長,我們看註解。「右偈乃上述諸菩薩,以歌頌讚歎彼佛及國土」,彼佛就是阿彌陀佛,國土就是極樂世界,讚佛、讚極樂世界。「從衷而出,故曰暢發」,暢是舒暢,發出來。從衷而出,這個衷是真心不是妄心,也就是我們講從自性,真如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一切都是真的,沒有虛假的,不像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的。為什麼?是阿賴耶的相分變現出來的。阿賴耶三細相裡頭,業相、轉相、境界相,從四分裡面講是阿賴耶的相分,見分、相分。是這麼回事情,它不是真的,極樂世界一切是真的。

◈實報土是心現;方便同居是識變
◇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剎土心現識變,心是真心:只有諸佛報土是心現;下面的都是識變的
◇極樂常寂光土,那是體、是法身,能現
◇實報莊嚴土是所現,沒有識變
◇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都是識變的,有生有滅
◇實報莊嚴土沒有生滅,它有隱現:有緣它現相;沒有緣它不現相
◇什麼是緣?十方菩薩證得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緣
◇只要你明心見性,這個境界你就會看到
◇見性的菩薩能看到諸佛剎土的實報土,能見到報身如來:這是從衷而出

  《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剎土心現識變。哪些是心現的?心是真心,只有諸佛報土是心現,下面的都是識變的。你看西方世界,常寂光土,那是體,這個不說它,它是能現,常寂光土是法身,能現實報莊嚴土是所現,沒有識變;實報土以下的,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都是識變的,識變的有生有滅。那我們知道,極樂世界常寂光沒有生滅,實報莊嚴土也沒有生滅,它有隱現,有緣它現相,沒有緣它不現相。什麼是緣?這些十方菩薩是緣,證得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緣。只要你見性,明心見性,這個境界你就會看到。所以見性的菩薩能看到諸佛剎土裡面的實報土,能見到報身如來。這是從衷而出

◈求生極樂世界要用真心
◇我們常常勸導同修:常勸自己,日常生活用真心不要用妄心
◇真心,不欺騙自己,不欺騙別人
◇求生極樂世界要用真心,真心念佛特別有感應
◈還有煩惱:念佛怎麼會相應?
◇為什麼念佛沒有感應?妄心念佛
◇還有妄想分別執著、貪瞋痴慢疑、怨恨惱怒煩:這樣念佛怎麼會相應?
◇怎樣把這些煩惱洗刷乾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用真心;於是念佛也用真心
◇真心沒有分別、執著、沒有見思煩惱;高一點,沒有塵沙煩惱;無明很難斷,斷無明就見自性,法身菩薩

  所以我們常常勸導同修,常常要勸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真心,不欺騙自己,不欺騙別人,這是用真心。為什麼?我們求生極樂世界,求生極樂世界要用真心,真心念佛特別有感應為什麼念佛沒有感應?妄心念佛還有妄想、還有分別、還有執著,我們講得粗一點,還有貪瞋痴慢疑,還有怨恨惱怒煩,這樣念佛怎麼會相應?我們要怎樣把這些煩惱放下,洗刷乾淨?唯有生活用真心,工作用真心,待人接物用真心,於是念佛也用真心真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見思煩惱,高一點,沒有塵沙煩惱;無明很難斷,斷無明就見自性,那就法身菩薩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三六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36




辛二、讚德發願 分四 壬一、歎彼佛德

【暢發和雅音。歌歎最勝尊。究達神通慧。遊入深法門。】

右偈乃上述諸菩薩,以歌頌讚歎彼佛及國土。

從衷而出,故曰「暢發」。
其音和雅,故稱「和雅音」。

《會疏》曰:「
五音相和,諷聲不邪,故云和雅
謂歌咏。
謂讚歎也。」

最勝尊」指阿彌陀佛。因是「佛中之王」,故稱「最勝」。

◎ 禮供聽法第二十六



2025年6月23日 星期一

一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現身|我們一天到晚念,佛也沒現身:不清淨,有貪瞋痴慢疑,有極其微細都是障礙|一絲毫障礙沒有,你一念,佛馬上現前|佛跟我們是一體沒有離開|我們本來是佛,每個人都是佛|淨空老法師

 


一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現身|我們一天到晚念,佛也沒現身:不清淨,有貪瞋痴慢疑,有極其微細都是障礙|一絲毫障礙沒有,你一念,佛馬上現前|佛跟我們是一體沒有離開|我們本來是佛,每個人都是佛|淨空老法師


◈佛法終極目標:把本來面目找到
◇佛法終極的目標:把自己本來面目找到
◇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真正的我,就是法身、常寂光,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證得常寂光的太多太多了:阿彌陀佛也是一個
◈我們有感;佛就有應
◇我們一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現身:我們有感;佛就有應
◇我們一天到晚念,佛也沒現身:我們的念頭不清淨,有貪瞋痴慢疑,有極其微細都是障礙
◇一絲毫障礙沒有,你一念,佛馬上現前;你不念,佛就不見了
◈我們本來是佛;現前有了故障
◇佛跟我們是一體沒有離開:我們本來是佛,每個人都是佛
◇我們現前有了故障:就是煩惱、習氣
◇煩惱還不可怕;習氣太可怕了
◇阿羅漢見思煩惱習氣斷掉,辟支佛
◇辟支佛塵沙煩惱斷掉,菩薩
◇菩薩塵沙煩惱習氣斷掉,十法界佛

  佛法終極的目標是什麼?把自己本來面目找到,禪宗的話「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真正的自己,真正的我,就是法身,就是常寂光,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所以證得常寂光的太多太多了。阿彌陀佛也是一個我們一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現身,為什麼?我們有感,他就有應我們現在念,一天到晚念,佛也沒現身,什麼原因?我們的念頭裡頭有雜,不清淨,有懷疑,有貪瞋痴慢,有一點點極其微細都是障礙一絲毫障礙沒有,你一念,佛馬上現前,你不念他就不見了。因為距離我們,跟我們是一體沒有離開,這個道理一定要知道。所以我們本來是佛,每個人都是佛,是真的,絕對不是假話。我們現前有了故障,這個故障就是煩惱、就是習氣煩惱還不可怕,習氣太可怕了。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習氣沒斷,所以證得阿羅漢果之後,他就是要把煩惱習氣斷掉,習氣斷掉之後他升級了,他不叫阿羅漢,他叫辟支佛辟支佛要把塵沙煩惱斷掉,塵沙煩惱斷掉之後,他就上升成為菩薩,他有習氣沒斷。菩薩把塵沙煩惱習氣斷掉,他就提升了,這個提升成佛了,這個佛是相似即佛,十法界裡面的佛,他必須要把無明煩惱斷掉,十法界就不見了。

◇十法界無明煩惱變現的;六道輪迴見思煩惱變現的
◇十法界佛無明煩惱斷掉,法身菩薩
◇法身菩薩六根在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他還有習氣
◇習氣沒有辦法斷;要是起心動念去斷習氣,又往下降了
◇隨它去,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了:在實報土住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壽,有量的無量
◈無明習氣斷掉,得真無量壽
◇習氣沒有了,得真無量壽,回常寂光去;實報土不見了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土例外,實報土也包括在其中:沒有相

  十法界怎麼來的?無明煩惱變現的,六道輪迴是見思煩惱變現的十法界的佛必須要把起心動念斷掉。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非常微細,剛才講了,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太微細了,要把這個東西斷掉,他就出離十法界,這就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六根在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他還有習氣習氣有沒有辦法斷?沒有法子,你要是起心動念去斷習氣,又壞了,你就往下降了,你不是往上提升。怎麼辦?隨它去,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了。要多長時間?三個阿僧祇劫,就是說,他在實報土要住三大阿僧祇劫。這個三大阿僧祇劫叫無量壽,有量的無量,有量什麼?三個阿僧祇劫。但三個阿僧祇劫之後,他的習氣沒有了,得真無量壽了,有量跟無量劃等號了,真的是無量,他回常寂光去了,實報土不見了。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土例外,實報土也包括在其中,沒有相

◈著相就錯了;不著相就對了
◇一切相都不要執著,連佛的相都不要執著,你的心才真正回歸清淨、平等:著相就錯了
◇凡夫著相以為是真的,還要據為己有,財色名利一場空,夢幻泡影
◇《金剛經》好,字數不多,原理原則、事實真相全在其中
◇佛法無非是認識宇宙人生真相而已
◇修行著相就錯了;不著相就對了
◇行菩薩道做好事,要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做了之後如同沒做
◇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全壞了,心裡頭不能放東西:心本來是清淨的
◈清淨心覺;動個念頭就不覺了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你動個念頭,它就變成阿賴耶、就迷了、就不覺了;清淨心覺而不迷
◇本不生滅:阿賴耶有生有滅;自性不生不滅,真心,那才是自己,那就是佛,所以本來是佛
◈外頭沒智慧;智慧自性裡來的
◇本自具足:智慧不從外頭來的,外頭沒智慧;智慧自性裡來的
◇現在統統向外求,連佛法也向外求,求怎麼講法,全講錯了:佛沒有說一句法;你怎麼說他說法

  佛把這些事實真相告訴我們,主要的目的就是教我們一切相都不要執著,連佛的相都不要執著,你的心才真正回歸清淨,才真正回歸平等著相就錯了凡夫著相以為是真的,還要據為己有,財色名利一場空,夢幻泡影《金剛經》好,字數不多,原理原則、事實真相全在其中佛法無非是認識宇宙人生真相而已,修行著相就錯了,把它修正不著相就對了。做好事,行菩薩道做好事,要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做了之後如同沒做,我們一般講,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全壞了,心裡頭不能放東西。心本來是清淨的,六祖惠能開悟,第一句話說真心是清淨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它沒有染污。染污是阿賴耶,你動個念頭,它就變成阿賴耶,它就迷了,就不覺了清淨心覺而不迷。第二個告訴我們,它不生不滅,阿賴耶有生有滅,自性不生不滅,真心,那才是自己,那就是佛,所以本來是佛本自具足,智慧不從外頭來的,外頭沒智慧,智慧自性裡來的。外面得到的知識,所以現在統統向外求,連佛法也向外求,求怎麼講法,全講錯了。為什麼全講錯了?佛沒有說一句法,你怎麼說他說法

◈佛佛道同,自性一法無二法
◇佛的法從自性流出來的,怎樣修?你明心見性,你從自性流出來跟佛流的一樣的
◇佛自性流出《華嚴》、《法華》;你見性也流出《華嚴》、《法華》:佛佛道同,自性裡頭一法無二法

  佛的法從自性流出來的,怎樣修?你明心見性,你從自性流出來跟他流的一樣的。他自性流出《華嚴》、流出《法華》,你見性之後也流出《華嚴》、也流出《法華》,佛佛道同,自性裡頭一法無二法,這是真的,要明白這個道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四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54





2025年6月22日 星期日

有心去求菩提之法、菩提之果:這都是法執妄想|了了識知理體無求;仍不壞假名,備修萬行|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被縛:般若沒有現象,你怎麼見到?|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解脫:修般若而不見般若,見到體了|淨空老法師

 


有心去求菩提之法、菩提之果:這都是法執妄想|了了識知理體無求;仍不壞假名,備修萬行|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被縛:般若沒有現象,你怎麼見到?|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解脫:修般若而不見般若,見到體了|淨空老法師


◈有心去求菩提:這都是法執妄想
◇有心去求菩提之法、菩提之果,這都是法執,妄想、分別、執著:你落在這裡頭去了,這是錯的
◈佛法要求;了了識知理體無求
◇行者雖知修行往求,了了識知理體無求
◇要不要求佛法?要求,要親近真正善知識跟他求法
◇但是「了了識知理體無求」,自性本體上沒有求:與本體不相應
◈用假名假相來修大菩提心
◇仍不壞假名,是故備修萬行,故能感也
◇知道它是假的,我還用這些假名假相來修大菩提心
◇感應道交,諸佛菩薩現身來幫助你
◇你有真心能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絲毫不爽

  如果有心去求就是錯的,我有心去求菩提,這個地方主要說這句話,求菩提之法,求菩提之果,這都是法執,妄想、分別、執著,你落在這裡頭去了,這是錯的。底下這段說,「今謂行者雖知修行往求」,要不要求佛法?要求,要親近好的老師,真正善知識要跟他求法但是,這句重要,「了了」,了了是很明瞭,認識、知道理體無求」,自性本體上沒有求,它與本體不相應。所以怎麼樣?「仍不壞假名」,假名假相,知道它是假的,我還用這些假名假相來修大菩提心,這就對了。「是故備修萬行,故能感也」,感應道交,諸佛菩薩現身,現化身來幫助你。虛老和尚四十七歲的時候朝五台山,把朝山的功德迴向父母,他三步一拜,從普陀拜到五台,三年走到。當中有兩次生病,都在曠野,在深山裡頭,沒有人家,病倒了,感得文殊菩薩化身,文殊菩薩變化一個乞丐,乞丐是居無定所的,到處討飯的,這樣一個身分來救他。兩次都是這個乞丐把他救好,乞丐到外面討飯來餵他,找一些草藥,煎一些草藥來給他治病。到五台山之後才知道,文殊菩薩化身。你有真心能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絲毫不爽。這個事情不是騙人的,我們有能感,菩薩就有能應

◈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被縛
◇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被縛:般若沒有現象,你怎麼見到?
◇它不是物質現象、心理現象:眼見不到;第六意識想不到
◇般若是個假名;你以為真有一個東西
◇般若真有,智慧在自性裡面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無量智慧,就是般若;具足無量德能、相好
◈極樂六根接觸無一不是般若
◇本自具足、圓滿具足在哪裡?就是極樂世界
◇你到極樂,你就見到本自具足,是自性般若裡變現出來的;不是外來的:外面沒有法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法是心現的;是識變的
◇在極樂世界,你六根所接觸的境界全是般若,無一不是般若
◇在諸佛剎土,你說你見般若,人家聽了笑笑:知道你淺學,還沒入門,你還被纏縛
◇讀了幾部般若經典,以為你見般若:這錯了

  「是故《大智度論》云: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被縛」,纏縛住了。一個人說他見般若了,這人見沒見?沒見。般若沒有現象,你怎麼見到它不是物質現象眼見不到;它不是心理現象,第六意識想不到,所以你被煩惱纏縛住了。般若是個假名,是個名詞,你以為真有一個東西。佛告訴我們般若有沒有?真有。般若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智慧。智慧在哪裡?在自性裡面。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無量智慧(就是般若),具足無量的德能,具足無量相好。換句話說,本自具足、圓滿具足在哪裡?就是極樂世界你到極樂世界,你就見到本自具足,是自性般若裡頭變現出來的,不是外來的,外面沒有法。所以大乘教裡常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法是心現的,是識變的在極樂世界,你六根所接觸的境界全是般若,無一不是般若,就是經上說無非般若,沒有一樣不是。在諸佛剎土裡頭,你要說你見般若,人家聽了笑笑,知道你淺學,你還沒入門,你還被纏縛。纏縛是煩惱,你被煩惱纏縛,你誤會以為你見般若,讀了幾部般若的經典,以為你見般若,這錯了

◈若不見般若,是亦為被縛
◈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解脫
◇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解脫。若不見般若,是亦為解脫
◇修般若而不見般若,見到體了
◇他說見、不見,都是真正般若波羅蜜現前,怎麼說都對:不著相
◇記住一個總原則,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清楚;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叫真解脫、真見般若
◇有見般若、解脫這個念頭,都沒見、都不是真的:你還沒入門、還沒見到
◇沒有見到的人說見、說不見;真的沒見到

  「若不見般若,是亦為被縛」。你說沒有見般若,也是被煩惱纏縛住了。「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解脫。若不見般若,是亦為解脫。」另外一個人他不見般若,修般若而不見般若,見到體了他說見、他說不見都是真正般若波羅蜜現前,怎麼說都對,為什麼?不著相記住一個總原則,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得清楚,耳聽得清楚,鼻嗅得清楚,身覺觸得清楚,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真解脫,這叫真見般若。如果有見般若這個念頭,有解脫這個念頭,都沒有見,都不是真的,你還沒入門,你還沒見到。見到的人說見、說不見,都是一樣的;沒有見到的人說見、說不見,真的沒見到

◈不離四句者為縛;離四句者為解
◇是中不離四句者為縛;離四句者為解
◇今祈菩提但能如此修行,即是不行而行;不行而行者,不違二諦大道理也
◈理體無求、菩提無得;仍備修萬行
◇不行而行,即無求而求
◇雖知理體無求,菩提無得,仍備修萬行,以感菩提,妙契中道,故能相感而相契也
◈用有相的心求生淨土:能往生
◇念佛人想求生淨土,是用有求的心去求,還是用無求的心去求?
◇用有心的心去求,著相了;用無心的心去求,也著相了:你怎麼辦?
◇我們用有相的心。能不能往生?能往生
◇淨土法門叫帶業往生:我們可以帶著虛妄有求的心往生極樂;到極樂就轉變,妄就變成真了
◇是在極樂世界轉變的;不是在這個世界轉變的:所以淨土法門叫易行道
◈其他法門有相無相都進不去
◇用有相去求,修其他八萬四千法門進不去,有障礙;執著無相,也進不去
◇必須把執著放下,有相、無相都不要緊,不要去理它

  下面是龍樹菩薩解釋這個話說,「是中不離四句者為縛,離四句者為解」。「今祈(求也)菩提但能如此修行,即是不行而行;不行而行者,不違二諦大道理。」這下面有個解釋,什麼叫「不行而行,即無求而求」,求而無求。「雖知理體無求,菩提無得,仍備修萬行,以感菩提,妙契中道,故能相感而相契也。」這把真實的意思說出來了。那我們今天回過頭來就要問,我們念佛人想求生淨土,是用有求的心去求,還是用無求的心去求?用有心的心去求,著相了,用無心的心去求也著相了,你怎麼辦?這個地方要沒搞清楚,雖念佛不能往生,損失可大了。我們用什麼心?我們用有相的心。能不能往生?能往生。為什麼?這個法門叫帶業往生,我們可以帶著我們這個虛妄有求的心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就轉變,這個妄就變成真了是在極樂世界轉變的,不是在我們這個世界轉變的。所以這個法門叫易行道,就在此地。你用有相去求,修其他八萬四千法門進不去,有障礙;無相呢?執著無相,也進不去。必須把執著放下,有相、無相都不要緊,不要去理它,這就對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一二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12




今謂
行者雖知修行往求,了了識知理體無求,仍不壞假名,
是故備修萬行,故能感也。


是故《大智度論》云:『

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被縛。若不見般若,是亦為被縛。
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解脫。若不見般若,是亦為解脫。』


龍樹菩薩釋曰:『
是中
不離四句者為縛。
離四句者為解。』」


今祈(求也)菩提。但能如此修行,即是不行而行,

不行而行者,不違二諦大道理也。」


釋曰:

不行而行,即無求而求。


雖知
理體無求,菩提無得,
備修萬行,以感菩提,

妙契中道,故能相感而相契也。

◎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2025年6月21日 星期六

三性搞清楚,才知道萬緣放下:到極樂沒障礙了|相、生,是所生;勝義是能生:都應該放下,心回歸到寂然不動|沒分別執著就是相無性、生無性;沒起心動念就是勝義無性|自性從來沒動過:就是勝義無性|淨空老法師

 


三性搞清楚,才知道萬緣放下:到極樂沒障礙了|相、生,是所生;勝義是能生:都應該放下,心回歸到寂然不動|沒分別執著就是相無性、生無性;沒起心動念就是勝義無性|自性從來沒動過:就是勝義無性|淨空老法師


◈相無性,生無性,勝義無性
◇相跟生都是指世間現象;勝義是出世間的,是講的本體
◇本體也是無性:叫我們萬緣放下
◇相、生,是所生;勝義是能生:都應該放下,心回歸到寂然不動,本無動搖
◇自性從來沒動過、搖晃過,這就是勝義無性:明白了就行;不能有勝義這個念頭
◈大乘佛法怎麼學法?離相
◇大乘佛法要怎麼個學法?要離相
◇離言說相:言說性空,無性,本來沒有,屬於生滅法
◇離名字相:勝義無性、佛菩薩、十法界六道,這都是名字
◇名詞術語是世尊為傳法方便建立的;不是真的:你要把它當真,錯了
◇真、妄統統沒有了;真就現前了
◇這個真,說不出來、想像不到,所以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思議

  「勝義無性」。這一段是給我們講的,相無性,生無性,勝義無性相跟生都是指我們世間現象。勝義是出世間的,是講的本體本體也是無性。這意思是什麼?叫我們萬緣放下。十法界、六道輪迴是我們看得見的、摸得著的,相跟生,出生這些現象,這都是所生。勝義是能生,能生也無性。能生所生都應該放下,我們的心回歸到寂然不動,就是《壇經》上,惠能大師所說的「本無動搖」,自性從來沒動過,沒有搖晃過,這就是勝義無性。不能有這個念頭,你明白了就行了,不能有勝義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是妄想,你已經起心動念了,你又墮落了,你又回頭了。明白這個道理嗎?所以《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告訴我們,大乘佛法要怎麼個學法?要離相,離言說相,聽佛菩薩講經,不著言說相,為什麼?言說性空,無性,本來沒有,屬於生滅法。不執著名字相勝義無性是名字,佛、菩薩,這都是名字十法界是名字,六道輪迴也是名字,這些名詞術語是世尊為傳法方便起見而建立的,不是真的,你要把它當真,錯了真、妄統統沒有了,真就現前了這個真我們說不出來,無法可說,不但說不出來,也想像不到,所以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思議,思就是想,議就是議論、就是說,說不出,想不出。

◈怎樣才能見到自性?
◇眼見色,能見到自性嗎?當然能見:要統統放下才見到
◇眼看外面清楚明白,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照見清楚;照見的同時,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見到了
◈沒分別執著就是相無性、生無性
◇沒有分別執著就是相無性、生無性;沒有起心動念就是勝義無性
◇六根對六塵境界,就在這裡用功,真功夫
◇不執著、不分別比較容易;不起心動念太難了:我們完全沒感覺

  所以大乘教裡頭佛常說,你怎樣才能見到自性?舉一個例子,眼見色,能見到自性嗎?當然能見,要怎麼見?要統統放下才見到。眼看外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什麼?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照見,照見清楚。在照見的同時,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就見到了沒有分別執著就是相無性、生無性,沒有起心動念就是勝義無性。眼見色如是,耳聞聲亦如是,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的知,意就是念頭,六根對六塵境界,就在這裡用功,真功夫不執著、不分別比較容易,這不起心、不動念太難了!為什麼?因為起心動念我們完全不知道,沒有感覺。起心動念的頻率太快了!

(中略)

◈放下相生往生;到極樂證勝義無性
◇念佛人用三性來說:往生極樂是放下相無性、生無性;到極樂世界,去證得勝義無性,分成兩段,好辦
◇其他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在此地就要成就,難!修無量劫也未必能修成

  我們念佛的人用三性來說,往生西方淨土是放下了相無性、生無性,到極樂世界去,去證得勝義無性,分成兩段,好辦其他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是在此地就要成就,難修無量劫也未必能修成。這是淨宗無比殊勝在此。

◈心上有個圓成實:圓成實早就沒了
◇勝義者,謂圓成實性,指圓滿成就之真實性
◇圓成實性,是佛說法方便起見:是真的,不假;但是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
◇心上還有一個圓成實,圓成實早就沒有了
◇阿賴耶裡有個圓成實,就麻煩了:它就變成十法界的種子
◇離心緣相:這個字、這一句什麼意思;沒有意思
◇沒有意思才能生無量義;有意思只有一個意思,不能有第二個意思
◇佛的字字句句都是無量義

  我們看念老這個註解,「勝義者,謂圓成實性」,圓是圓滿,實是真實,圓滿成就真實性,「指圓滿成就之真實性」。這個性實在講,是佛說法方便起見,是真的,不假,但是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你心上還有一個圓成實,圓成實早就沒有了,阿賴耶裡頭有個圓成實,就麻煩了,它就變成十法界的種子。所以要離名字相,《起信論》上說的,你才真正聽懂釋迦牟尼佛給你講的什麼。還離心緣相,不能想佛這個字什麼意思,這一句什麼意思,不能說,為什麼?沒有意思,沒有意思才能生無量義。如果有意思,有意思只有一個意思,不能有第二個意思佛的字字句句都是無量義
(中略)

◈心裡空空洞洞;自然流露智慧
◇離言說相、名字相、心緣相: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一塊石頭,就變成障礙
◇心裡空空洞洞,什麼也沒有,自然流露出來的智慧;從阿賴耶識種子流出來的是煩惱
◇把妄心放下;把真心提起來:小悟、大悟都是真心

  所以講圓成實性,三性,名詞,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離名字相,這名詞術語,知道,不執著它,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一塊石頭,就變成障礙心裡空空洞洞,什麼也沒有,自然流露出來的智慧。從阿賴耶識種子流出來的是煩惱,阿賴耶是妄心。我們要把妄心放下,把真心提起來,小悟、大悟都是真心

◈一切法法性變現:法性也是無性
◇亦名法性,亦曰真如,是一切有為法之體性
◇一切有為法,都是從法性變現出來的:法性也是無性
◇妄心阿賴耶是假的;跟阿賴耶相對的自性是真的
◈阿賴耶從哪來的?一念不覺
◇一念不可得,說一念,一秒鐘念頭生滅是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不曉得跑哪去了,不可得
◇無性:概念都沒有;可是它存在:相存在,生存在,勝義存在
◈相不可得,生不可得;勝義不可得
◇相不可得,生不可得,容易懂;勝義不可得,很難懂
◇它永遠存在,怎麼說它不存在?它現的相不存在
◇它能生能現: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境是外面的環境,跟著念頭轉的:念頭善它就善;念頭不善它就不善

  這裡解釋真實性,「亦名法性,亦曰真如,是一切有為法之體性」。一切有為法,都是從法性變現出來的,法性也是無性妄心阿賴耶是假的,跟阿賴耶相對的自性是真的阿賴耶有生有滅,它從哪來的?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念不覺,就從這來的,一念不覺迷了。那個一念時間多長?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就那麼長時間。這個一念不可得,說一念遠著遠著不曉得走到哪裡去了,一秒鐘你這個念頭的生滅是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不曉得跑哪去了,不可得。所以說無性,概念都沒有,可是它存在。怎麼知道它存在?相存在,生存在,勝義存在。相不可得,生不可得,容易懂,勝義不可得很難懂它永遠存在,怎麼說它不存在?它現的相不存在。它能生能現,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佛在經上常說「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境是外面的環境,物質環境,跟著念頭轉的,念頭善它就善,念頭不善它就不善

(中略)

◈三性搞清楚,才知道萬緣放下
◇三性非常重要
◇三性搞清楚了,你才知道萬緣放下是應該做、一定要做的:我們到極樂世界沒障礙了
◇絲毫放不下就是障礙;一定要徹底放下

  三性非常重要,三性搞清楚了,你才知道萬緣放下是應該做的,是一定要做的,是不能不做的,我們到極樂世界沒障礙了絲毫放不下就是障礙,一定要徹底放下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七九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79




無性」者,

《法華經》曰:「知法常無性。」
者體也,一切諸法皆無實體,故曰「無性」。

又《楞伽經》、《唯識論》等,明三種無性:
㈠相無性。
一切眾生,以妄心向因緣生之事物,計度為我、為法,並迷執為實我與實法,是名遍計所執性
如見繩而誤以為蛇,蛇非實有,但因妄情迷執,而有蛇相。
此相非實有,但因妄情而現。故曰相無性。
㈡生無性。
由因緣而生之一切萬法,謂之依他起性。他,即指因緣。
例如繩從麻之因,與它助緣而成,離妄情而自存。
但繩無實性,緣散繩空,故曰生無性。
㈢勝義無性。
勝義者,謂圓成實性,指圓滿成就之真實性。亦名法性,亦曰真如,是一切有為法之體性。
例如繩之實性為麻。圓成實性為絕待之法,離一切相。
若見知是麻,則離蛇繩之相。故曰勝義無性。

◎ 泉池功德第十七



2025年6月20日 星期五

如何得清淨心?染淨都不染|善惡二邊都不沾,不被外頭境界動搖影響|清淨心現前不帶業了:往生極樂方便土|白淨善業:不染污才叫善業;善惡的善都染污|善惡二邊都放下了,白淨就現前|淨空老法師

 


如何得清淨心?染淨都不染|善惡二邊都不沾,不被外頭境界動搖影響|清淨心現前不帶業了:往生極樂方便土|白淨善業:不染污才叫善業;善惡的善都染污|善惡二邊都放下了,白淨就現前|淨空老法師


◈白淨善業
◇正業:業是事業,我們現前三業的造作
◇白淨善業:白淨是不染污,才叫善業:善惡的善都染污
◇善惡二邊都放下了,白淨就現前
◈如何得清淨心?染淨都不染
◇清淨平等覺:無論修什麼法門這是標準
◇清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覺是佛
◇清淨是正覺;平等是正等正覺;覺是無上正等正覺
◇我有沒有得清淨心:這個很重要
◇得清淨心,往生極樂方便有餘土:他不叫帶業
◇帶業往生是凡聖同居土
◇清淨心現前不帶業了
◇如何得清淨心?染淨都不染
◇處順境,遇善緣,不生貪痴;處逆境,遇惡緣,不生瞋恚:這就清淨心
◇善惡二邊都不沾,不被外頭境界動搖影響

  下面,「四、正業」,業是事業,我們現前三業的造作,起心動念是意業,言語是口業,身體動作是身業,身口意三業。「白淨善業」,古印度稱善惡,他們的習慣不講善惡,講黑白,黑就是惡業,白就是善業。我們中國不習慣講黑白,講善惡,這個要知道,他們的白就是我們的善。白淨,淨是清淨不染污,白淨是不染污,善業,不染污才叫善業。這個善業不是善惡的善,為什麼?善惡的善都染污,善惡二邊都放下了,白淨就現前。我們這個經題上,修行的總綱領、總的原則,「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清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覺是佛清淨是正覺,平等是正等正覺,覺是無上正等正覺,你看這經題。無論修什麼法門這是標準,我有沒有得清淨心這個很重要得清淨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為什麼?他不叫帶業帶業往生的是凡聖同居土,清淨心現前不帶業了如何得清淨心?染淨都不染。我們離開新加坡到澳洲寫了兩句話,「處順境,遇善緣,不生貪痴」,這個很重要,你心保持清淨沒有貪戀。「處逆境,遇惡緣,不生瞋恚」,這就清淨心善惡二邊都不沾,不被外頭境界動搖,不受外面境界影響,這才行。

◈分秒都在考驗:你是往上?往下?
◇遇到惡緣你起怨恨,地獄的果報;遇到善緣你起貪戀,餓鬼的果報
◇生活中每分每秒都在那考驗:你是往上去;還是往下墮落
◇墮落的人多;成就的人很少
◈一天照顧,報恩;千天惡,一筆勾銷
◇怎樣保持一個平常心?平就是平等
◇斷惡修善:感恩是善;怨恨是惡
◇他對我一天照顧,有恩,要有報恩的心;他對我有一千天的惡,毀謗、羞辱、障礙、傷害,一筆勾銷,痕跡都不落:你的心才清淨,心裡只有善沒有惡
◈念阿彌陀佛就是正業
◇遇緣起善行;不遇緣連善念都沒有:只有佛念
◇心裡念頭只有阿彌陀佛;善惡統統沒有:因為我要到極樂,我想親近彌陀,這樣修行,你決定去得
◇善惡都會夾雜、都會干擾;搞得不好變成障礙,這一生去不了:不能不覺悟
◇說到嚴格的正業,念阿彌陀佛就是正業:我真信;我真願往生;我真念佛就為求生淨土
◇其他的不是修淨宗的正業

  遇到惡緣你就起怨恨,錯了,遇到善緣你起貪戀錯了,你墮落了。生怨恨,地獄業,地獄的果報,生貪戀,餓鬼的果報,你往下墮落了。所以日常生活當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那裡考驗,自己要覺悟你是往上去,還是往下墮落。禁不起考驗的就墮落了,墮落的人多,成就的人很少怎樣保持一個平常心?平就是平等,要保持平等心。三十七道品裡面講斷惡修善,什麼是善?感恩是善;什麼是惡?怨恨是惡。我們遇到這個人,他曾經對我一天照顧,有恩,這一天不能忘記,要有報恩的心。他對我有一千天的惡,毀謗、羞辱、障礙、傷害,一筆勾銷,痕跡都不落,你的心才清淨,心裡頭只有善沒有惡。善怎麼樣?遇緣起善行,不遇緣連善的念頭都沒有。什麼念頭?只有佛念心裡念頭只有阿彌陀佛,善惡統統沒有。為什麼?因為我要到極樂世界去,我想親近阿彌陀佛,這樣修行,你決定去得,你能不去嗎?非去不可善惡都會夾雜,善惡都會干擾,搞得不好它變成障礙,這一生去不了,不能不覺悟。所以說到嚴格的正業,念阿彌陀佛就是正業,我真信,我真願意往生,我真念佛,我念佛就是求生淨土,就為這個,正業。其他的不是修淨宗的正業,今天我全為淨宗講。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七0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37-0270



2025年6月19日 星期四

貪、瞋、痴、慢、疑,不要問別人;問自己:這五毒有沒有?|財色名利、七情五欲,在家有,出家還是有|裡頭最毒的毒是色,淫欲|淫欲帶來的是殺業:殺自己的兒子|惡貫滿盈,麻煩就來了:報應|淨空老法師

 


貪、瞋、痴、慢、疑,不要問別人;問自己:這五毒有沒有?|財色名利、七情五欲,在家有,出家還是有|裡頭最毒的毒是色,淫欲|淫欲帶來的是殺業:殺自己的兒子|惡貫滿盈,麻煩就來了:報應|淨空老法師


◈根本煩惱:能生一切煩惱
◇根本煩惱:能生一切煩惱叫根本
◇貪、瞋、痴、慢、疑五毒
◈問自己:這五毒有沒有?
◇不要問別人;問自己:這五毒有沒有?
◇財色名利、七情五欲,在家有,出家還是有,貪財、名、利,甚至於還有貪色的:這個問題非常嚴重!
◇惡貫滿盈,麻煩就來了:報應
◈人只信科學;不信倫理道德
◇「倫理道德?太腐化了,那是封建迷信的產物,應該統統消除掉。現在是什麼時代?」
◇人只信科學;不相信有倫理道德、聖賢宗教教育,統統不要了
◇要什麼?貪瞋痴慢疑、財色名利,現實,多多益善
◇地球大自然是什麼回應?大大小小災難,那就是回應,非常頻繁
◇如果還沒有警覺,還繼續再搞下去,科學家告訴我們,五十年後地球不能住人了

  我們要知道,佛家講根本煩惱,根本煩惱是什麼?能生一切煩惱叫根本,根本煩惱是什麼?三個根,貪、瞋、痴,也有經上講五毒,貪瞋痴再加兩個,傲慢、懷疑,貪、瞋、痴、慢、疑五毒。現在我們這個世間,不要問別人,問自己,這五毒有沒有?有沒有貪心,財色名利,七情五欲?有,在家學佛的同學有,出家二眾,你細心觀察還是有,貪財、貪名、貪利,甚至於還有貪色的。現在這個問題非常嚴重!嚴重到什麼程度?古人說,惡貫滿盈,麻煩就來了,什麼麻煩?報應!今天這個地球,二戰之後,明顯的不談這些東西。談倫理道德,那是太腐化了,那是封建迷信的產物,應該給封建迷信統統把它消除掉。現在是什麼時代科學技術的時代人只信科學,不相信有倫理,不相信有道德,不相信有聖賢,不相信有宗教教育,他統統不要了,要什麼?貪瞋痴慢疑,現實,多多益善,財色名利也是多多益善。我們有沒有感覺得,地球大自然是什麼回應?資訊裡頭、網路裡頭、媒體裡頭,你每天看到地球上的大大小小災難,那就是回應,非常頻繁如果我們還沒有警覺的話,還繼續再搞下去,科學家的話,這不是普通人的話,科學家告訴我們,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不能住人了

◈五毒裡最毒的是色,淫欲
◇這些毒裡頭,最毒的毒是色,淫欲
◇淫欲帶來的是殺業:殺自己的兒子
◇墮胎聯合國有統計的,每一天超過十五萬,一年五千多萬;跟第二次大戰死亡相等
◇不相信因果報應,敢作敢為;災難臨頭,麻煩來了,誰能救你?沒人能救
◇佛菩薩慈悲也救不了你:自作自受
◈想救自己,你得回頭
◇阿彌陀佛真能救你:五逆十惡,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
◇你得回頭、你要相信他,他才能救你;你不回頭、半信半疑,他救不了你
◈淨土能救你:必須自己具足信願行
◇淨土法門能救你;必須自己具足三個條件:信、願、行
◇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真正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對這個世界沒有留戀
◇家親眷屬朋友,都勸他念佛求生淨土:我們到極樂世界去
◇要認真,要努力;要改過,要自新

  這些毒裡頭,最毒的毒是什麼?是色,淫欲淫欲帶來的是什麼業?殺業。殺誰?殺自己的兒子,你看到這個墮胎,這還得了嗎!每一天多少?聯合國有統計的,醫院裡面查得到案子的,每一天超過十五萬,一年五千多萬。一年墮胎死的這個小孩,數量跟第二次大戰的時候,陣亡的官兵跟一些傷的平民,五千萬,第二次世界大戰,現在一年墮胎人數跟那個相等。現在人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報應,敢作敢為。災難臨頭的時候,麻煩來了。誰能救你?沒人能救佛菩薩慈悲也救不了你,自作自受。你要想救自己,你得回頭阿彌陀佛是真能救你,不假,五逆十惡,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是四十八願裡,這不是假的。阿彌陀佛能救你,你得回頭他才能救,你要相信他,他才能救你。你不回頭、不相信,半信半疑,他救不了你。遇不到這個法門那真的是沒救。這個法門能救你,必須自己具足三個條件:信、願、行真正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真正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對這個世界沒有留戀家親眷屬、認識的朋友,都勸他念佛求生淨土,我們到極樂世界去。科學家說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不能住人,大概我活不了五十年了,我應該到極樂世界去了,這真的。要認真,要努力,要改過,要自新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七九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79




2025年6月18日 星期三

念佛太快樂:跟阿彌陀佛結合成一體|一天念十萬聲;佛是佛,自己是自己:你快樂從哪裡生起來?|一聲佛號一聲心;念念相應念念佛,不一樣:所以你得會才行|我們為什麼不會?頭一個障礙是我執|淨空老法師

 


念佛太快樂:跟阿彌陀佛結合成一體|一天念十萬聲;佛是佛,自己是自己:你快樂從哪裡生起來?|一聲佛號一聲心;念念相應念念佛,不一樣:所以你得會才行|我們為什麼不會?頭一個障礙是我執|淨空老法師


◈知識:還是生活在煩惱
◇體會到最重要是能受用到:受用不到變成知識;受用到了那是智慧
◇知識,明瞭不得受用:每天還是生活在煩惱,生活在六道輪迴生死當中,沒辦法常生歡喜心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悅在佛法講法喜充滿:得受用才法喜充滿

  真正體會到,體會到最重要的是能受用到,受用不到那就變成知識,受用到了那是智慧,智慧跟知識不一樣,智慧真得受用。知識你明瞭不得受用,你每天還是生活在煩惱,生活在六道輪迴生死當中,你這個不得受用。知識沒有辦法常生歡喜心,像《論語》裡面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那個悅得不到。悅在佛法裡講法喜充滿,得受用才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你不得受用哪來的法喜?這個差別太大了。

◈怎樣得受用?消歸自性
◇怎樣得受用?明瞭之後就能夠契入、消歸自性
◇它本來從自性生的,它怎麼不能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得大自在,你真享受到
◈你會麼?為什麼不會:有障礙
◇念佛太快樂:阿彌陀佛在心裡,跟阿彌陀佛結合成一體,怎麼會不快樂!
◇一天念十萬聲,佛是佛,自己是自己,不相干,快樂從哪裡生起來?你還是生煩惱;你不會生快樂
◇一聲佛號一聲心,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不一樣:你得會才行
◇你會麼?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如是,問題就是你會不會?
◇我們為什麼不會?我們有障礙
◈佛法的入門,從無我
◇頭一個障礙,我執:不知道自己有真我;把身當作我
◇有我,就有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麻煩大了,你怎麼快樂得起來?
◇所以佛法的入門,從無我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恭喜你,你入門了

  怎樣得受用明瞭之後就能夠契入,祖師們常說的「消歸自性」。真的嗎?真的。為什麼?它本來從自性生的,它怎麼不能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得大自在,你真享受到。我念佛,念佛太快樂,為什麼?阿彌陀佛在心裡頭,跟阿彌陀佛結合成一體,他怎麼會不快樂!你念阿彌陀佛,一天念十萬聲,佛是佛,自己是自己,這不相干,你這快樂從哪裡生起來?你還是生煩惱,你不會生快樂一聲佛號一聲心,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不一樣,所以你得會才行。宗門大德常常勘驗學人,問他一句「你會麼?」其實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如是,問題就是你會不會?那我們為什麼不會?我們有障礙要承認。障礙是什麼?頭一個障礙是我執,不知道自己有真我,把身當作我,這個障礙太大了。因為有我就有自私自利,就有名聞利養,就有五欲六塵,就有貪瞋痴慢,這個事情可麻煩大了,你怎麼快樂得起來?所以佛法的入門,從哪入門?無我。《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恭喜你,你入門了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五五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39-0155



世間一定要有般若:沒有般若你就沒有解脫|見東西想得到;見這個人討厭:用金剛般若去觀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常常用,你就漸漸在一切現象裡得三昧、清淨心|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不迷,就得自在|淨空老法師

 


世間一定要有般若:沒有般若你就沒有解脫|見東西想得到;見這個人討厭:用金剛般若去觀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常常用,你就漸漸在一切現象裡得三昧、清淨心|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不迷,就得自在|淨空老法師


◈常用金剛經觀照,你就漸得清淨心
◇修行修什麼?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覺而不迷,這叫修行,真修
◇中國古時候學佛人沒有沒念過《金剛經》:它非常便利我們用觀照的功夫
◇看到了喜歡就想佔有、見人討厭恨不得遠離,用金剛般若去觀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念頭就息了、心就平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常常用這個方法,你就漸漸的在一切現象裡面得三昧、得清淨心
◇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不迷了,你就得自在

  修行修什麼?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覺而不迷,這叫修行,真修。去練,眼睛看東西。所以《金剛經》好,中國人喜歡《金剛經》,不管哪一宗、哪一派,學佛的人沒有說沒有念過《金剛經》。現在可能有,古時候沒有,古時候沒有說是沒有讀過《金剛經》的,為什麼?它非常便利我們用觀照的功夫。譬如我們見到一個物質現象,無論是什麼東西看到了喜歡,喜歡怎麼樣?就想佔有、就想得到它,這是錯誤。用金剛般若去觀照,這怎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那個念頭不就息了嗎?見這個人討厭,恨不得趕快遠離他,你起「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心就平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大般若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要常常用這個方法,你就漸漸的在一切現象裡面得三昧、得清淨心。得清淨心,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他不迷了!不迷,你就得自在

◈世間一定要有般若
◇以世間配般若;自在即解脫義;王是法身:三一相即,不縱不橫,名世自在王
◇沒有般若你就沒有解脫,自在就是解脫:世間一定要有般若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要曉得,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是假的: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下面說「又《甄解》曰:世間配般若自在即解脫義,王是法身。三一相即,不縱不橫,名世自在王」。這是用佛法大乘教義來解釋世自在王,世間配般若沒有般若你就沒有解脫,自在就是解脫,世間一定要有般若。我剛才舉的這個例子,跟這幾句話相應。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乃至意知法,都要曉得,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是假的。大乘教裡面,佛告訴我們「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中略)

◈世間自在王
◇世間一切法通達明瞭,這是般若智慧
◇明瞭之後不再受環境的影響,你就得自在了,不受它干擾
◇王是自在,能發號施令:其他人都受他約束;沒有人約束他:比喻法身
◈般若、解脫、法身
◇般若、解脫、法身,叫三德祕藏,自性三德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具足這三樣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般若是智慧、解脫是德、法身是相,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
◇只是現在迷了,迷了它還起作用,它變質了:般若變成煩惱
◈煩惱即菩提:全是自作自受
◇煩惱即菩提:菩提是覺,就是般若
◇迷了,般若變成煩惱;德變成造業;相好變成六道
◇覺悟了,煩惱變成智慧;一切造作變成德相;六道變成實報土
◇這些變化全都在心態:與性德相應就是法身、般若、解脫;與性德不相應,就變成煩惱、造業、六道輪迴
◇全都是自作自受;與別人不相干:怨天尤人那就罪加一等;你自己做的,怎能賴到別人頭上?

  所以對於世間,這個世間一切法通達明瞭,這是般若智慧,明瞭之後不再受環境的影響,你就得自在了,不受它干擾。王是比喻,王是最高的領導人,他能發號施令,一切人都得聽他的,所以王是自在的意思,其他人都要受他的約束,只有王沒有人約束他。所以王在佛經上比喻的自在,這個地方王就比喻是法身。這叫三德,般若、解脫、法身,在大乘教叫三德祕藏,這自性的三德,自性裡頭有般若智慧、有解脫、有法身。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就具足這個三樣東西。世尊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你看,般若是智慧,解脫是德,法身是相,智慧德相是我們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只是現在迷了,迷了它還起作用,它變質了,般若變成煩惱。所以佛經上又說「煩惱即菩提」,菩提是覺的意思,就是般若迷了,般若變成煩惱;覺悟了,煩惱就是般若。迷了的時候,我們的德就變成造業,就不是解脫。相好,覺悟是法身,迷了之後就變成六道,所以它還是起作用,這作用扭曲了。所以覺悟之後,煩惱變成智慧一切造作變成德相、變成德,這個六道輪迴變成實報莊嚴土這些變化全都在心態,現代人講的心態,在佛法裡面講相應,與性德相應那就是法身、般若、解脫;與自性性德不相應,就變成煩惱、造業、六道輪迴的果報。這個地方一定要知道,全都是自作自受,與別人不相干,如果你怨天尤人那就罪加一等,你自己做的,你怎麼能夠賴到別人頭上去?全是自作自受,這點不能夠不知道。

◈涅槃三德:三一相即,不縱不橫
◇三一相即,不縱不橫,名世自在王
◇三德「三一相即」,三即是一,一即是三,一體,不能分
◇世間自在王證得妙覺位,為我們做示現
◇是從涅槃三德釋佛名號
◈一切從法身流現;一一還歸法身
◇古代一切從屬於王,故以王喻法身德
◇一切皆從法身所流現,又一一還歸於法身。故曰王是法身
◇這是個大循環,這個大循環的週期很長,沒法子計算

  這個三德「三一相即」,三即是一,一即是三,一體,不能分,「不縱不橫,名世自在王」,這講世間自在王是如來果覺的示現,在《華嚴經》上,他證得妙覺位,來為我們做示現。「是從涅槃三德釋佛名號」,這上面所講的。「古代一切從屬於王,故以王喻法身德」,在古代人民對王是非常尊重的、尊敬的,沒有不聽號令的,所以王比喻就自在。「一切皆從法身所流現,又一一還歸於法身。故曰王是法身」。後頭這一句,一切皆從法身所流現,這講整個宇宙,然後一一又還歸法身,這是什麼?這是個循環,是個大循環,這個大循環的週期很長,沒法子計算

(中略)

◈世自在王圓攝三德,三即是一
◇通達世間,屬般若德
◇你能夠明瞭、不迷,這屬於般若
◇於世自在,是解脫德
◇不受一切環境影響,你才自在
◇故世自在王圓攝三德,三即是一,一即是三,如∴字三點,不縱不橫,表涅槃真身常樂我淨之無上妙德
◈任何一法都具整個宇宙信息
◇∴: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一不是獨一,任一
◇任何一法都具有整個宇宙的信息,法身、般若、解脫這三德
◈法身裡有常樂我淨
◇涅槃就是法身,法就是身,身就是法
◇法身裡面有常樂我淨:常是永恆不變;樂是沒有苦;我是主宰、自在;淨是清淨,從來沒有染污

  「通達世間,屬般若德」,你能夠明瞭,你不迷,這是屬於般若。「於世自在,是解脫德」,你不受一切環境的影響了,你才自在。「故世自在王圓攝三德,三即是一,一即是三,如∴」,這是梵文,梵文裡這是一個字,這個字我們用它的音叫一,「∴字三點,不縱不橫」。這個字諸位要想多了解一些,佛學大字典上有,可以查得到,一查就查到,不縱不橫。「表涅槃真身常樂我淨之無上妙德」,實在這它給我們的意思,讓我們去會意,體會它的意思,就是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華嚴經》上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就這個意思。這一多是什麼?一多是整個宇宙。一不是獨一,任一任何一法都具有整個宇宙的信息,法身、般若、解脫這三德,這才是它真正的意思。所以涅槃真身,涅槃就是法身,法就是身,身就是法,法身裡面有常樂我淨,常是永恆不變,樂是沒有苦,我是主宰、是自在,淨是清淨從來沒有染污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永恆不滅是常;本自具足,這是我;本無動搖,是自性本定
◈真心離念;念頭是十法界真因
◇我們現在念頭起滅,這是妄心;真心沒有念頭:真心離念
◇有念頭是妄心,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念頭變出來的,它才是真因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生的因、生的果都出現了
◇法身才有常樂我淨,所謂涅槃真身,∴字三點來表示
◈知識不得受用:還是生活在煩惱
◇體會到最重要是能受用到:受用不到變成知識;受用到了那是智慧
◇知識,明瞭不得受用:每天還是生活在煩惱,生活在六道輪迴生死當中,沒辦法常生歡喜心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悅在佛法講法喜充滿:得受用才法喜充滿

  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對著五祖提出他明心見性的報告,他說了五句話,第一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四德裡頭的淨。第二句話「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不生不滅是常,永恆不滅這是常。第三句話「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是我。後面「本無動搖」那是自性本定我們現在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滅,這是妄心;真心,真心沒有念頭,所以大乘教上常講「真心離念」,沒念頭。有念頭是妄心,不是真心,有妄心就有這些現象,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那個念頭變出來的,它才是真因。末後一句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相出來,現象出來,這個生的因、生的果都出現了。他這個五句很簡單,實際上就是二十個字,這一說出來,你看五祖衣缽就給他,行了,真的見性了,不是假的,見性成佛。他的境界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他是實報莊嚴土的菩薩,不是凡夫。所以法身才有常樂我淨,所謂涅槃真身,∴字三點來表示這個。真正體會到,體會到最重要的是能受用到,受用不到那就變成知識,受用到了那是智慧,智慧跟知識不一樣,智慧真得受用。知識你明瞭不得受用,你每天還是生活在煩惱,生活在六道輪迴生死當中,你這個不得受用。知識沒有辦法常生歡喜心,像《論語》裡面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那個悅得不到。悅在佛法裡講法喜充滿,得受用才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你不得受用哪來的法喜?這個差別太大了。

◈怎樣得受用?消歸自性
◇怎樣得受用?明瞭之後就能夠契入、消歸自性
◇它本來從自性生的,它怎麼不能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得大自在,你真享受到
◈念佛太快樂:跟彌陀結合成一體
◇念佛太快樂:阿彌陀佛在心裡,跟阿彌陀佛結合成一體,怎麼會不快樂!
◇一天念十萬聲,佛是佛,自己是自己,不相干,快樂從哪裡生起來?你還是生煩惱;你不會生快樂
◇一聲佛號一聲心,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不一樣:你得會才行
◈你會麼?為什麼不會:有障礙
◇你會麼?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如是,問題就是你會不會?
◇我們為什麼不會?我們有障礙
◈佛法的入門,從無我
◇頭一個障礙,我執:不知道自己有真我;把身當作我
◇有我,就有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麻煩大了,你怎麼快樂得起來?
◇所以佛法的入門,從無我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恭喜你,你入門了

  怎樣得受用明瞭之後就能夠契入,祖師們常說的「消歸自性」。真的嗎?真的。為什麼?它本來從自性生的,它怎麼不能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得大自在,你真享受到。我念佛,念佛太快樂,為什麼?阿彌陀佛在心裡頭,跟阿彌陀佛結合成一體,他怎麼會不快樂!你念阿彌陀佛,一天念十萬聲,佛是佛,自己是自己,這不相干,你這快樂從哪裡生起來?你還是生煩惱,你不會生快樂一聲佛號一聲心,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不一樣,所以你得會才行。宗門大德常常勘驗學人,問他一句「你會麼?」其實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如是,問題就是你會不會?那我們為什麼不會?我們有障礙要承認。障礙是什麼?頭一個障礙是我執,不知道自己有真我,把身當作我,這個障礙太大了。因為有我就有自私自利,就有名聞利養,就有五欲六塵,就有貪瞋痴慢,這個事情可麻煩大了,你怎麼快樂得起來?所以佛法的入門,從哪入門?無我。《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恭喜你,你入門了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五五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39-0155




又《甄解》曰:「
以『世間』配般若
自在』即解脫義,
』是法身
三一相即,不縱不橫,名世自在王。」

是從涅槃三德釋佛名號。

古代一切從屬於,故以法身德
一切皆從法身所流現,
又一一還歸於法身,故曰是法身。

通達世間,屬般若德

於世自在,是解脫德

故「世自在王」圓攝三德,三即是一,一即是三,
如「∴」字三點,不縱不橫,表涅槃真身常樂我淨之無上妙德。

◎ 法藏因地第四